从比较研究到比较教学——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学界新成果,教学好帮手——读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格 ,分析修 辞格的使用及其表达效 观念 ,全面 、系统 、深 人地探讨 了“修 程 。因而 ,无论教 师 自学还是 教育
果等 ,并且列举 中高考 中有关修辞 辞学与语文教学”的课题 ,该项成果 部 门培训 ,本体 I生知识普遍未 能得
的考法和题型。老师们这样做是有 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 到应有的重视 。而事实上 ,当代社
教 育 部 基 础 教 育 司 原 司 长 王 文 之美 的 同时 ,引发 学 生 对 人生 观 然”。器
湛 教 授 曾 这 样 说 :“语 文 的 作 用 的思 考 。春 来 的 课 堂教 学 ,给我
是 巨大 的 ,要 培 养 学 生 学 习 、使 们 做 出 了有 益示 范 。
醒
毪| L/<I
4驾 链 戳 魄 绻 娃 臻
j 罨| 5 . - e
I鞭 糖 瀚 鞭 黼 黼 鞠 骧 鞠 黼 熬 麟 麟 Ill髓 麟 罐 瓣 璃 黼 鹾 嬲 缀 鞘 嬲 凝
。
。 :
瞎Ill糖 鞲 糕 嫩 嬲 凝 黼 黼 鞘 精 糊 黼 辎 躐 黼 璐 辩 黻 黼 黼 麟 麟 瓣 : ywjsgxzs@163.c,om 开 卷 KAIJUAN 墓
…
*
{…
…
*
一“ ^
l
r
m
0 l
”
‘
"
{
、
麟 l{
学 界新成 果 ,教学好帮手
读傅 惠钧《修 辞 学与语文教 学》
◎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蒋雅云
如
明》也仅对这 几个 辞格(增加了 “借 本体 『生知识 、条件 I生知识 和实践性 代 ”)的理解 、辨 析 、运 用作 为“考试 知识 部分构 成 。一般认为 ,本体
标点、修辞及有关语文知识比对与教学建议,帮老师做好教材衔接

标点、修辞及有关语文知识比对与教学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标点、修辞及有语文知识比对与教学建议,从三个方面和大家汇报。
第一、共同的价值取向。
标点、修辞和我讲的有关的语文知识,主要是指的统编教材语文园地当中出现的一些语文知识和语文练习。
其实它们都属于知识系统范畴,知识系统作为语文教材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之一,是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陈主编所说,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一般随课文或在设计的活动中学习了解。
比对两套教材中的标点、修辞及其他的语文知识,可以发现它们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这是两套教材标点部分的一张比量表,以标点部分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内容的编排上,两套教材均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落实对标准中要求的标点的学习。
那么,因为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所以要求不会过于笼统和宽泛,而是有明确的数量标准。
在学习形式编排上,我们看到,这是统编版四下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再比如说五上第四单元——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这样的编排形式均能体现以随文学习的形式呈现,从学生遇到的具体的语言实力出发,发现、体会标点的用法,并练习运用。
在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上,两套教材均体现了依标扣本、随文设练和系统安排、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
第二、不同的侧重点。
以比喻为例,比喻是学生最常见的修辞手法。
苏教版侧重于对比喻方法的认识,对运用比喻方法妙处的感悟;统编版则更加强调设计具层次性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具体而深入的语言文字实践中体悟比喻的特征和运用的妙处。
这是统编版五上第八单元的——学习抓住事物内部特征进行比喻的训练。
这是五下第八单元——体会比喻、联想的丰富,并选择一个情景说话。
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比喻的兴趣,指导学生创作恰当而优美的比喻句。
通过比对我们发现,苏教版教材更加侧重于对于修辞的感悟,而统编版则侧重于对修辞的运用;苏教版更侧重于对修辞的积累,而统编版则更侧重于对修辞的表达。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文学院语文教育1007班学号:2010201210725 徐星月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学者终其一生致力于修辞学的研究。
其实,修辞学在五四以后才摆脱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是研究提高修辞表达和接受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具体来说,就是研究言语交际表达主体如何依据和利用语境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组建能够适切表达思想内容的话语,以及接受主体如何正确理解和接受表达主体所传话语信息的规律、规则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体、语境有关)、言语风格等。
我们大约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语文课本,那么语文又是什么样的呢?语文是新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听、说、写、译的能力,以及人记忆和理解语言文化的能力。
那么修辞学和语文教学有没有联系呢?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大量运用“语文”一词,他花费大量笔墨就是要说明“语辞”和“文辞”都是需修之辞,可见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前丝万屡的联系。
下面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修辞学中修辞类型包括:比喻、排比、对比、讽刺、转化、互文、对偶、双关、顶真等等,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作者常以修辞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读者的眼球,加深读者的印象和抒情效果。
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前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千树万树争相开放的热闹写活了,形象生动。
后一句既运用了比喻,又有排比修辞手法,将花的颜色一一喻为火、霞、雪,化抽象为具体。
气势宏大的排比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舒畅明快的感觉,作者爱春、惜春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跃然于纸上。
其次,作为修辞学主要研究对象的语境、语体,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也显得尤其重要。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教材课文修改前后的修辞变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教材课文修改前后的修辞变化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杨雯喆 10010626指导老师:傅惠钧教授摘要:教材在作品录入时往往会有所改动,有些是出于词语规范和标点规范的改动,有些是对内容的删节有些是对词语的改换。
这就使得课文和原文在修辞上会有所差异。
笔者通过对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的语文教材课文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修辞原理,并作简要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改动修辞学一、改换词语造成修辞效果的差异。
例一:《背影》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原文: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只在朱自清的这句话中,他用的是“直是”。
我们通过语料库搜索查看朱自清的用词,表示“仅仅、只”的时候朱自清也是用“只是”。
家里人都在那里住过很久,大概也带着我;只是..太笨了,记忆里没有留下一点影子。
——《择偶记》同样在《背影》这篇文章中表示“仅仅、只”也用“只是”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如果在同一篇文中意思一样的词却用两种不同的写法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这里的“只是”和“直是”应该是有区别的。
查阅相关的辞典我们发现“只是”有以下几种解释:1、仅仅是;不过是。
唐韩愈《镜潭》诗:“鱼鰕不用避,只是照蛟龙。
”宋苏轼《乞罢登莱榷盐状》:“﹝登州﹞计入海中三百里,地瘠民贫,商贾不至,所在盐货,只是居民喫用。
”2、就是。
《西游记》第四六回:“我师父乃至诚君子……説不会,只是不会,君子家,岂有谬乎?”3、一直;一味。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杨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説得出来。
对着龙香只是啼哭。
”4、表示轻微的转折。
不过;但是。
《水浒传》第四一回:“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
”《快心编一集》第三回:“便依你往京中去,只是关河迢递,须得一个能事人同行方好。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县委知道她的工作作风是舍得干,不信邪,肯吃苦耐劳,能独当一面,只是由于算术不高明,她的汇报里的数目字、百分比,有时不见得十分精确。
学界新成果,教学好帮手

学界新成果,教学好帮手作者:蒋雅云来源:《语文建设·上旬》2018年第06期如果你问一位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修辞的认识,估计对方十之八九会给你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谈到如何开展修辞教学,则大多涉及辨析修辞格,分析修辞格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等,并且列举中高考中有关修辞的考法和题型。
老师们这样做是有依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关于修辞知识仅提及“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也仅对这几个辞格(增加了“借代”)的理解、辨析、运用作为“考试内容与要求”作了规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知名语言学家傅惠钧教授以全新的理论和观念,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的课题,该项成果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具体可从下述三方面来认识。
一、展示了全新的修辞观与语文观,有助于拓展教师的学科专业视野教师有关教学的知识主要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部分构成。
一般认为,本体性和条件性知识的获得主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完成,而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则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因而,无论教师自学还是教育部门培训,本体性知识普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而事实上,当代社会知识的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语言学科特别是语法修辞的研究便是如此。
修辞知识作为本体性知识,其对于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教育界从整体上还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因为修辞研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另一方面则是语文教师多囿于传统的修辞观念。
傅惠钧老师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修辞观和语文观革新的高度发力,既推进了修辞本体研究,也为语文教学开拓了新思路。
书中,傅老师以独到的专业眼光,超越了“语言”与“言语”的阈限,重新定位修辞学的对象,开创性地提出并阐述了“大语言修辞观”,明确指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活动’”,“是运用修辞符号表达修辞旨意的活动”,“其研究范围是有关语言应用的一切现象,特别是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有关的现象”。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精选教育文档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修辞学是语文知识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修辞知识的掌握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修辞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离不开修辞教学。
吕叔湘先生在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修辞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切不可忽视修辞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要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养成离不开修辞教学的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修辞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语言的色彩;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能利用修辞表达,润色自己的情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修辞教学能帮助学生表情达意,更好地交流交往。
一、修辞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修辞是一种语言表达格式,它的形式简短灵活且相对固定,更能丰富语言的内不仅能丰富语言的形式,但若能熟练地运用,容。
无论是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还是在初中语文阅读、写作、鉴赏中,修辞教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修辞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并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这是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的要求,而在这过程中,修辞教学是最好的切入点。
修辞是对文章或句子所表达意思的修饰性阐释,许多修辞现象在教材中频繁出现,为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进行修辞教学时,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切不可武断地否定学生。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最近因为辅导需要,所以对修辞学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产生了兴趣,很想知道在实际的教 学中应该如何处理。个人/语境/目的等等都会影响表达,而去体会不同文本表达的细微之处,才能进一步体会语 文在修辞上显示出的魅力。不过能有收获真的是很不错,有时候觉得教师真的很不容易,学情是活的,文本是活 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总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修辞
艺术
教学
应用
教材
修辞
瑕
修辞学
语文
修辞学 同义
修辞学
教学
教学
对策
课文
关系
形式
语气
内容摘要
本书首先对修辞学本体作出富有新意的论述,并将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注重分析:修辞学 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修辞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关系,中学修辞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同义修辞形式、 变异修辞形式等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修辞学知识在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应用,修辞研究的多维视野与语文教 学创新,修辞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修辞教学案例分析等。
课文看柳词的 修辞艺术
第六节《醉 翁亭记》中 的一组同义
形式
第七节课文 修辞指瑕二 则
作者介绍
这是《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为有源头活水来——读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庄平悌(浙江省泰顺中学,浙江泰顺325500)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储备?构建怎样的知识网络?拥有怎样的知识视域?我想这是每一个从事或者即将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为,只有你的知识储备丰富了,知识结构优化了,知识视域拓宽了,你的语文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然而,我们当前的教师队伍,在知识储备与知识更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人生忧。
以语言学科知识来说,尽管大学中文专业都开设语言学等相关课程,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些课程大多还是基础性的,往往缺乏前沿性,尤其缺乏对师范生的针对性。
而且即使是基础性知识,也由于语言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难学等原因,许多学生学得不够扎实,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也未能掌握。
教师的知识储备,自然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率。
语言素养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但限于语言知识的缺乏或语文观念的陈旧,许多语文教师(包括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理解上并不到位,在如何提升语言素养方面,更是缺少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长期以来,我们对语言的教学,或着力于词汇、语法等静态层面,或离开语言本身大谈所谓思想、文化,而对于动态的言语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落实,无法借助语用规律来指导学生,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其语言素养。
对于以言语活动为对象的修辞的理解,显得片面、偏狭,如把修辞等同于修辞格,而对修辞格的掌握也仅限于那可怜的七八个格。
这样,谈何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幸好,很多专家学者正以他们深厚的专业修养、长远的专业眼光、扎实的专业知识,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所需的养料。
他们在专业研究上孜孜以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也能够很快地取得专业的发展。
傅惠钧教授的著作《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的一项成果。
一、实例解说:增强教师对语言运用的感受力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就是对语言运用的感受力。
创新求实致用: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著作r——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创新求实致用: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著作r——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宗廷虎【摘要】傅惠钧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是新世纪出现的一部学术性与应用性兼具、富有鲜明特色的力作.其主要价值和特点是:(1)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新的修辞分析体系;(2)以扎实语料为基础,通过多元比较揭示修辞规律;(3)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为基础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6页(P100-105)【关键词】傅惠钧;修辞学;语文教学;《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作者】宗廷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修辞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之后,一方面通过反思转型,在理论上、应用上酝酿着新的跨越与突破;另一方面有的分支学科正在继续繁荣或已进入繁荣阶段。
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浙江师范大学傅惠钧教授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部学术性与应用性兼具、富有鲜明特色的力作。
傅惠钧教授长期从事汉语修辞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作为师范大学的一名语言研究兼教学与管理的学者,他尤为注重将前沿语言理论对接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革新。
该书是作者在这方面长期思考、探索的结晶。
全书共分七章,45万余字。
第一章修辞学概说,着重阐述作者的修辞观;第二章探讨修辞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第三、四两章为同义修辞(上、下),构建了一个以同义形式为基础的修辞分析系统;第五章探讨修辞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第六章是修辞教学方法论;最后一章是课文修辞例析。
本书的价值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新的修辞分析体系从整体安排看,本书理论阐释的篇幅所占的比重似乎并不太大,但作者却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构拟了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修辞学研究系统。
修辞学的学科属性历来存在争议,最为显著的是语言与言语之争。
语文教学与修辞

语文教学与修辞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切方法和手段皆归属于修辞活动,包括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
语法是组织语言的秩序
和手段,是解决语言是否正确的关键,而修辞主要解决语言"好"与"不好"的问题。
因此,修辞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语文的使用水平。
把修辞学习
和训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修辞的目的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本刊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连载至今已经有五期,我们
也欢迎有更多的读者来函来稿参与到讨论之中。
【总页数】3页(P41-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创新求实致用: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著作r——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J], 宗廷虎
2.修辞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J], 卢家法;
3.小议比喻修辞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刘娟;
4.对文修辞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徐贻春
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 [J], 杨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求群言之比,以通修辞之理——读《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有感

论求群言之比,以通修辞之理——读《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有感摘要:《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一书构建了完整的中小学修辞教学实践分析系统,其中的比较法的运用更是纯熟。
书中比较的数量宏丰、比较的例子典型、比较的形式多样、比较的阐释到位,使比较法从学术的殿堂走向了实践的课堂。
关键词: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同义形式;比较法傅惠钧老师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以大语言修辞观为基础,以比较法为基本方法,以语文教材中的典型辞例为语料,以服务中小学语文教学为宗旨,形成了完整的修辞教学实践分析系统。
一.比较的数量宏丰本书运用比较的数量多。
作者对修辞的阐释以大量同义修辞形式之间比较为基础,以(xa)(xb)形式出现的例子就有800多个,尤其是在介绍“同义修辞”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更是每例必比。
整本书以宏丰的比较为基础,另外,在第六章修辞教学方法论中还系统地阐述了以丰富的同义形式为语料的“比较法”,使“比较法”服务于中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细致的分类和详尽的阐释中突出了本书学术性与应用型兼具的特点和服务教学的宗旨,让内容更加“接地气”,让“比较法”从学术的殿堂走向了实践的课堂。
二.比较的例子典型本书以大量的同义形式的比较为基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中小学课文,如《祝福》、《故都的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饮酒》、《醉翁亭记》等。
这些典型的例子突破了传统的辞格中心的修辞系统,将重心引向常规修辞,大大拓展了修辞教学的内容。
作者在本书开篇就详尽地阐述了“何为修辞”和“修辞何为”这两个问题。
作者认为,修辞就是言语主体借助修辞形式在语境作用下生成修辞意义以有效实现交际旨意地言语活动;修辞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就是:修辞学是阅读教学的法门和写作教学的津梁。
同时,考虑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经典文本的例子来指导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如在第二章第三节,提出作文修改主要是修辞润饰时,作者举了鲁迅手稿中有关《祝福》的几处修改:(1a)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没有什么声响,大约给用了什么堵住了罢。
浅析修辞学和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修辞的策略关键词:中学语文关系策略【摘要】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现出很多修辞知识和修辞方面的内容,加强修辞知识的学习,重视修辞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而,修辞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修辞教学;关系;策略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修辞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语文工具的使用水平。
一、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修辞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写作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清楚、确切、生动、有力的表达出来;在交际和鉴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修辞语言与学生言语积累关系密切修辞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写作时,都希望把话说得漂亮一些,表达效果好一些;即使阅读和听话,也希望能学习别人话语或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性。
课文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动、贴切的比喻,那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充满音韵美的工整的对仗,那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那精炼的一语道破,可以说,各种语言现象、各种语言形式、各种语言风格应有尽有。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的形式,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体会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
2、修辞语言对学生写作提高功不可没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中学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语言世界。
如果依据他们的认识能力,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去拔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再加上得力的、足够的语言训练,加上他们对语言现象和语言形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积累,甚至对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更加准确乃至带有一点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习作也许就不会感到太困难,起码文通字顺是不难做到的。
创新求实致用: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著作——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第41卷第3期2018年5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 o l.41 N o.3M a y2018D O I:10. 16216/j.c n k i.l s x b w k.201803100创新求实致用: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著作—评傅惠钩《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宗廷虎(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傅惠钩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是新世纪出现的一部学术性与应用性兼具、富有 鲜明特色的力作。
其主要价值和特点是:(1)以理论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新的修辞分析体 系'2)以扎实语料为基础,通过多元比较揭示修辞规律;(3)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为基础教育 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傅惠钩;修辞学'吾文教学'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51(2018)03-0100-06修辞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问,在经历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之后,一方面通过反思转型,在 理论上、应用上酝酿着新的跨越与突破;另一方面有的 分支学科正在继续繁荣或已进人繁荣阶段。
最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浙江师范大学傅惠钧教授的《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部学术性 与应用性兼具、富有鲜明特色的力作。
傅惠钧教授长期从事汉语修辞学理论及应用研究。
作为师范大学的一名语言研究兼教学与管理的学者,他尤为注重将前沿语言理论对接基础教育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革新。
该书是作者在这方面长期思考、探索的结晶。
全书共分七章,45万余字。
第一章 修辞学概说,着重阐述作者的修辞观;第二章探讨修辞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第三、四两章为同义修辞 (上、下),构建了一个以同义形式为基础的修辞分析系统;第五章探讨修辞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第六章是 修辞教学方法论;最后一章是课文修辞例析。
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12课时)

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12课时)第一章修辞学概说(2课时)第一节修辞学的定义及其他修辞学自然是研究修辞问题的。
修辞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与语言相与共生的,凡是有语言的地方,就有修辞现象。
(见附页1)一、修辞的定义1、修辞==修辞活动“修辞不过是调整语(口语)辞(书面语)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心理活动。
”(王希杰《大学修辞》1994)2、修辞==修辞现象根据特定的语境通过语言材料的运用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现象。
3、修辞==修辞学“一门研究修辞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法则的科学。
”(王希杰《修辞学导论》2000)二、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传统的修辞学理论把研究对象局限于修辞格、局限于书面语、局限于文学作品、局限于名人名篇,这大大妨碍了中国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削弱了它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80年代起,在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倡导和深入研究下,修辞学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一)研究对象说法一:从说写者(即信息源、编码)到话语(代码)到听读者(信息接受者、解码)这一全部过程。
说法二:同使用者和语言环境相联系的具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而且是这种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研究范围社会一切成员的一切话语中的一切方面(见附页2)三、修辞学的相关因素(一)修辞与语言各要素的联系语音叠音词、押韵的运用及谐音双关、谐音仿拟的创造等。
如:“加佳进家家,家家爱加佳。
”词汇炼字、仿词、析词、移就等。
如:综合运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语法词性的转类、句子的倒装、各种句式的选用等。
文字析字、借形等辞格的运用。
(二)修辞学与相邻学科的联系(见附页3、4)1、以语法、逻辑规则为前提2、以语法、逻辑形式为手段3、必要时可超越语法、逻辑规则前苏联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大师维诺格拉多夫曾指出:修辞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语言研究的顶峰,是提高一个民族语言素养的理论基础。
语文学习以修辞教学促语文教学《修辞学与语文教学》荐读

作 者 主 张 ,修 辞 学 的 研 究 应 超 越 语 言 或 言 语 的 阈 限 ,以 语 言 和 言 语 的 上 位 概 念“ 言 语 活 动 ”为 对 象 ,倡 导“ 大 语 言 ”的 修 辞 观 念 。 以 符 号 学 理 论 为 基 点 ,努 力 构 建“ 语 言 符 号 - 修 辞 符 号 ”二 级 符
基 于 此 ,修 辞 形 式 是 修 辞 意 义 和 修 辞 旨 意 的 载 体 ,是 修 辞 主 体 所 能 调 动 的 物 质 手 段 ,是 修 辞 效 果 得 以 生 成 的 客 观 基 础 。 因 此 ,作 者 以 修 辞 形 式 为 基 本 着 眼 点 ,建 立 起 一 个 富 有 实 效 和 新 意 的 修 辞 分 析 系 统 。 本 书 的 主 体 部 分“ 同 义 修 辞 式 (上、下)”两章,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
一理论探索,在学术上的意义自不待言,对于语文 教学实践者而言,不啻醍醐灌顶,拨开迷雾。
二、以高位理论作指引,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 行动指南
修辞与中学语文教学(1)

修辞与中学语文教学修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框架“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素质”三要素,决定了语文的“一语四文”的教学内容、要求。
其中语言的要求如下:要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感,具有热爱祖国文字的强烈感情,对母语有科学的初步认识。
显然,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修辞就是研究语言的运用和运用中的语言的,研究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规律以及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则的总和便是修辞学。
是运用语言的艺术。
简言之,修辞是语言的选用法。
早在1980年中国语言学成立大会上,吕叔湘先生就曾指出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
”发展至今,尽管人们作了很多艰辛探索,可似乎还是未能真正走上修辞教学之路。
修辞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修辞与语文教学面对共同的对象:现代汉语语言学是科学体系中所不可缺少的。
我们的时代也需要语言学家,但所需要的人数并不会太多。
大中小学生中,只是极少数,甚至是个别的人,将来可能去从事语言的研究,而绝大多数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语文教学中,修辞有着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类自从有了语言以来就有修辞活动,只是在文字出现之前,因为没有文字记录,无从考察。
而有了文字之后,我们就得以知道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卜辞和器物铭文已有修辞现象。
语言及其运用(言语)与修辞同在。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决定了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记录语言的文字、标点等进行规范。
修辞手段主要以语言物质材料为基础。
就现代而言,修辞以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记录语言的文字、标点等为基础对他们进行运用。
修辞学家在给修辞以解说时,大都强调了这一事实。
陈望道说:“修辞是利用每一国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手段来表现我们所说的意思。
它要讲究美妙,讲究技巧,但不是凌空的浮泛的,是利用语文的各种材料(语言、文字等)来进行的”。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论文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摘要:修辞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关注修辞学,并不是指增加修辞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
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之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修辞学;语文教学修辞学不仅一直是语文教学知识内容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吕叔湘先生1980年就曾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
”这绝不单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一些修辞学、风格学的有关知识,更主要的还是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与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文”与“道”,即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众多思想教育中首先进行哪方面的教育,修辞学理论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我国先秦典籍中,《易经·乾卦》中的“修辞立其诚,可以居业也”是关于修辞的最早论述。
其中的“修辞”长期以来被解释为“修治文教”,没有跟语言表达直接挂上钩。
直到近年来当某些社会现象唤起我们对语言诚信关注的时候,汉语修辞学界对“修辞立其诚”有了新的领悟和解释,指出“立诚”是修辞学的最重要原则,修辞学必须向传统回归。
“修辞立其诚”是我国古代修辞学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将诚信道德同语言技巧统一起来的“质文统一”的修辞观。
这同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情欲信,辞欲巧”是完全一致的。
“修辞立其诚”向语言表达提出了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底线,它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
离开了诚信,其他健康人格也无从谈起;离开了诚信,我们培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也是社会所不需要的。
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

[收稿日期]2005-03-18[作者简介]傅惠钧,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修辞与语言教育研究。
3本文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学语法应用研究”(NX 03YY 17)成果之一。
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3傅惠钧(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法教学地位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历程。
我们认为,目前已走入一个矫枉过正的误区。
学习母语是个“习得”和“学得”兼而有之并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
语感培养自然非常重要,但不能因此而否认语法教学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
本文着重探讨“怎么教”。
文章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语法教学“三个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
[关键词]中学;语法教学;方法论[中图分类号]H19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397(2006)0320118208On Pedagogy of G rammarFU HuijunAbstract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osition of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Chinese education experiences a devious course.In our opinions ,now it has already been hypercorrect and lost its way.M other tongue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containing both “acquisition ”and “acquirement ”which combine with and boost each other.The cultivation of linguistic awareness is naturally very im portant ,but we can not deny the value of grammar teaching .The key to this problem is “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The article em phasizes on “how to teach ”.Based on defining the g oal 2orientation ,it proposes the pedag ogy system of “the three combination ”,name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atic and dynamic state ,of showing correctness and correcting errors.K ey w ords :the middle school ;grammar teaching ;pedag ogy2006年8月第3期语言文字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 Aug.,2006N o.3学习语言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语言实践中学习,尤其是从语言综合运用的范例学习,一种是从语言分析研究得出的规律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初中 2019.2 从比较研究到比较教学◎彭小明(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书目推介——评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摘要:比较法的创新应用是傅惠钧《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的一大显著特色。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一是对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与教学中的价值的重新认识;二是对比较法作为方法论的探讨与创新;三是以比较法为基础全面建构汉语修辞分析系统;四是充分展示比较法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傅惠钧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 比较法傅惠钧教授长期从事汉语语法修辞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著述颇丰,影响很大。
他“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治学特色:材料与方法并重,本体与应用兼顾,共时与历时结合,打通学科界域,以开阔的视野把握汉语的规律”①。
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教授和教学管理者,他尤其注重将前沿的语言学理论对接基础教育的研究。
他的新著《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这部书出版之后,在修辞学界和语文教学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已有一些学者对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高度评价。
本文仅从比较法应用的角度谈一点读后感。
运用比较法分析汉语语法修辞现象由来已久。
经历代学者不断探索,这一传统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富有魅力。
傅惠钧教授非常擅长比较法的运用,在他多个领域的研究中,都有成功的实践。
《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一书不但在修辞本体研究中将这一传统方法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还将这一方法拓展至修辞教学实践,在修辞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而通畅的桥梁。
一、对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与教学中价值的重新认识(一)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中的价值首先,从修辞的本质看。
傅教授意识到修辞学的学科本质决定了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中无可替代的价值。
傅教授基于大语言的修辞观认为:“修辞,就是言语主体借助修辞形式在语境作用下生成修辞意义以有效实现修辞旨意的言语活动”;修辞的规律存在于修辞旨意符号化的过程之中;“修辞活动其实就是一个‘由想而移为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言说者为了实现特定的修辞目的,要寻找合适的语言形式,适切地表达旨意”,“而选择是贯穿于修辞过程始终的言语行为”;因此“选择性,是修辞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这种选择,主要是同义形式的选择”;“修辞形式作为动态符号的能指是以同义类聚的方式存在于语言体系之中的”,“这种类聚,可以是同义词语、同义句式或同义修辞方式等等”,“这种客观存在,成了修辞选择的基础。
当言说者有了明确的修辞旨意,就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同义类聚系统中选择适当的形式来进行话语组合与话语呈现,以恰到好处地体现表达旨意”。
正是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中,傅惠钧教授合乎逻辑地得出一个结论:要揭示修辞活动的本质规律,建立本版编辑/佩 兰研 修772019.2 •初中科学的修辞分析系统,同义形式的比较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这也正是傅惠钧教授为何要强化比较法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其次,从研究的实际看。
传统修辞学中陈望道的两大分野说有较大的影响,但在实际研究中主要还是集中于积极修辞方面,而内容更为广泛的消极修辞却得不到有效研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有对象本身的因素——积极修辞在修辞结构、修辞形式方面特点显著,研究者容易把握;消极修辞这方面的特点不很突出,因而不易把握。
也有研究方法的因素——一般的方法对于形式特点显著的容易奏效,反之则不易。
运用比较法,关注点不在对修辞形式描述本身,而在两个或多个形式之间的差异。
传统修辞研究难以把握的对象,比较法却可以有所作为。
傅惠钧教授青睐比较法,与其洞察到比较法在这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不无关系。
(二)比较法在修辞教学中的价值关于比较法在修辞教学中的价值,傅惠钧教授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论述。
首先是“有利于拓展修辞教学的内容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
傅惠钧教授认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界对于修辞的理解始终未能到位,在对象范围上将修辞等同于辞格,而且教学的着力点主要在于静态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动态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这显然无法真正发挥修辞教学的作用,实现修辞教学应有的目标。
修辞教学出现这种现象,与教师的修辞观有关,跟教学方法的局限也不无关系。
傅惠钧教授认为,比较法运用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能将教学内容由积极修辞扩展到消极修辞,将教学重点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陈述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而这对于突破传统修辞教学内容囿于辞格、偏于静态的藩篱,有效提高学生的修辞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从成功的修辞作品中感知修辞过程,体悟其修辞艺术,并将其中所蕴含的修辞规律内化为学习主体的能力结构”。
这一点,傅惠钧教授通过《史记》的修辞商榷,以及王安石的改笔等精彩实例作了有效证明。
其实,全书绝大多数的修辞实例分析都可以说明这种独特价值的存在。
其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傅惠钧教授认为,“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中,运用同义词语、同义句式对比的办法,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对比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训练其思维的全面性、敏锐性和深刻性,从而学会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傅惠钧教授也通过富有说服力的修辞实例作了充分可信的论证。
总之,傅惠钧教授对于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与教学中价值的这种认识,是对既有观念的重要突破,更是支持其将比较法全面应用于本书研究的动力。
二、对比较法作为方法论的探讨与创新比较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在不断应用和传承中发展完善的。
作者对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一)对比较法历史经验的总结比较法应用于修辞研究由来已久,是一笔重要的学术遗产。
傅惠钧教授曾以较大的篇幅对此作过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书他用简洁的文字为我们作了梳理。
他指出,早在秦汉之间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公羊传》《榖梁传》中,经师们就有意识地运用同义形式比较的方法揭示经书表达的“微言大义”;之后,历代都有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如宋代的任广、陈骙,近现代的杨树达、陈望道、张文治等,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王希杰、李维琦等的研究。
本书傅教授着重从两个方面归纳了前人研究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是比较材料的发掘。
他指出《公羊传》《榖梁传》等阐释经书时就善于从同一部经书或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发现或变换出具有可比性的语言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并特别注意到《公羊传·庄公七年》首次运用了原文与改稿的材料,是为后世此类比较之滥觞。
他还指出两宋以来在比较材料发掘方面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搜罗经典著作中对同一内容不同记载的具有可比性的资料作研究,如《书叙指南》和《文则》都采用了这种做法,所不同的是前者仅是按主题排比材料供查阅,后者则进一步通过比较建立起修辞分析系统。
他还指出,现代修辞研究在比较材料发掘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作品原文与改稿的对比,这是继承基础上的重要拓展。
二是比较法的应用。
他指出《公羊传》《榖梁传》开创了异文比较和变换比较之先河,比较内容主要着力于词句,分析中既注意内部形式,也注意外部关系,如《公羊传·宣公八年》对虚词“而”与“乃”的比较,以及《定公二年》对“雉门及两观灾”的语序的比较等。
他还指出两宋时期比较法在方法论上具有了体系性,比较内容除了词句还涉及辞格与章法等,如《文则》在这方面的探索就极富价值。
他还研 修本版编辑/佩 兰78•初中 2019.2 指出现代的比较法更融入了现代修辞学的新观念,如陈望道在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的分野中进行了多层面的系统比较,李维琦等对于广义借代用法的比较,王希杰在“零度——偏离”理论框架下的同义比较等,都富有开拓意义和现代价值。
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义形式研究的学术争鸣中,郑远汉、王希杰、林兴仁、陈光磊、傅惠钧等对同义形式比较在修辞学理论构建方面的贡献,促进了比较法应用的进一步科学化。
(二)对比较法的创新发展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傅惠钧教授着力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汉语修辞研究与教学的比较方法论系统。
具体而言,他提出了四个结合:异文比较与变换比较相结合;内部比较与外部比较相结合;微观比较与宏观比较相结合;共时比较与历史比较相结合。
这个比较系统既融汇了前人的经验,也体现了他的创造,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傅惠钧教授在他的古汉语修辞研究中对这一比较系统已有成功实践,本书除了继续在研究中应用外,还进一步拓展至修辞教学。
可以说,这是目前修辞研究与教学中最为完善且富有可操作性的比较研究系统。
这一趋于成熟的方法论体系,成了本书研究的重要基础。
对此,下文会作具体分析。
三、以比较法为基础全面建构汉语修辞分析系统正是基于对比较法在修辞研究与教学中价值的独特认识和对比较法的经验总结与探索创新,傅惠钧教授得以在写作中将比较法贯穿始终。
(一)比较材料的充分发掘运用比较法系统研究修辞规律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典型而系统的材料可供比较分析。
本书取材上最主要的做法是搜集修辞作品原文与改笔的原始材料进行比较研究。
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许多经典篇目,在收入教材时编者大都对其语言表达作过一些修改加工(教材先后版本有时还会一改再改);而有的则是作者手稿中留下修改加工的痕迹,或在编辑文集时对原刊作品作了进一步修改。
本书傅惠钧教授对此作了全方位的搜集整理,获得了大量原稿与改笔的同义形式类聚材料。
这些异文材料成了本书最基本的比较材料,除了原文与改笔的材料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
比如 ,不同的书或文章中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述的材料,如《史记》和《汉书》对鸿门宴情节的不同表述等;相同的书或文章中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述的材料,如《醉翁亭记》中的“客”“宾”“宾客”的不同用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向妻、妾、客三人所问相同问题的不同表述等;不同版本言语差异的材料,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版本的不同表述,以及原文与引文或仿句的不同材料等。
以上这些,都是异文材料。
另外,还有以增添、删减、位移、改换等变换方式获得的比较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本书所使用的修辞例子多达一千八百多例(而实际搜集到的材料更是数倍于此),除少数外都是对比材料,涉及引用书目多达二百余种。
如此扎实的材料搜集工作,为比较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比较框架的系统构拟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汉语修辞现象并不少见,但是以比较法全面构建一个富有特色的修辞学研究系统却不多见。
就修辞学本体研究而言,本书除了概说部分从理论上论述了修辞与修辞学的本质、修辞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修辞研究的创新思路等以外,主要创新都集中在第三、四两章上,即同义修辞上下篇上。
这两章在篇幅上有三百多页,占全书的一半以上。
傅惠钧教授认为,“修辞旨意符号化是修辞研究的核心内容”②,“修辞旨意符号化是借助修辞形式的选择来实现的”;“从修辞分析的角度来看,修辞形式是基本抓手,是修辞意义和修辞旨意的载体,是修辞主体所能调动的物质手段,是修辞效果得以生成的客观基础”;而所谓选择“主要是同义形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