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导师信息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 教授土木学院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 副教授土木学院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 教授土木学院4 岩土工程孙钧* 男1926.09 教授土木学院5 岩土工程周健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6 岩土工程杨敏男1960.05 教授土木学院7 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 教授土木学院8 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 正高工土木学院9 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0 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 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12 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3 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4 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 研究员土木学院15 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6 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 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8 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9 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0 岩土工程陈宝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21 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2 结构工程沈祖炎* 男1935.06 教授土木学院23 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 研究员土木学院24 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 教授土木学院25 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 正高工土木学院26 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 教授土木学院27 结构工程许强男1951.11 教授土木学院28 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 研究员土木学院29 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 教授土木学院30 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 教授土木学院31 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 教授土木学院32 结构工程巢斯男1956.11 正高工土木学院33 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 教授土木学院34 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 教授土木学院35 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 正高工土木学院36 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37 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 研究员土木学院38 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39 结构工程李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40 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 教授土木学院41 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42 结构工程钱江男1960.01 教授土木学院43 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 副教授土木学院44 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硕士导师信息表(资料来源:同济研究生院网站)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46 结构工程周建民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7 结构工程李杰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48 结构工程程尧舜男196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49 结构工程童乐为男1961.05 教授土木学院50 结构工程张建荣男1962.05 教授土木学院51 结构工程周克荣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52 结构工程熊学玉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3 结构工程邓长根男1962.08 教授土木学院54 结构工程余绍锋男196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55 结构工程施卫星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56 结构工程李国强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57 结构工程顾祥林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58 结构工程邹祖军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59 结构工程赵鸣男1963.05 副教授土木学院60 结构工程何敏娟女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61 结构工程吴晓涵男1964.0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2 结构工程赵晓林男1964.01 教授土木学院63 结构工程王人鹏男1964.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64 结构工程熊海贝女1964.06 副教授土木学院65 结构工程胡克旭男1964.11 教授土木学院66 结构工程罗烈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7 结构工程吴明儿男1965.04 副教授土木学院68 结构工程朱玉华女1965.09 副教授土木学院69 结构工程匡志平男1965.11 教授土木学院70 结构工程吴善能男1966.02 副教授土木学院71 结构工程吕凤梧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2 结构工程卢文胜男1967.03 教授土木学院73 结构工程赵斌男1967.10 副教授土木学院74 结构工程肖建庄男1968.02 教授土木学院75 结构工程余琼女1968.02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76 结构工程张晓光男1968.06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77 结构工程吴宇清男1969.05 副教授土木学院78 结构工程鲁亮男1969.11 副教授土木学院79 结构工程沈之容男1970.03 副教授土木学院80 结构工程薛伟辰男1970.10 教授土木学院81 结构工程李元齐男1971.05 教授土木学院82 结构工程蒋首超男1971.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3 结构工程孙飞飞男1971.09 副教授土木学院84 结构工程谢强男1971.11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5 结构工程陈隽男1972.04 副教授土木学院87 结构工程蒋欢军男1973.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88 结构工程张伟平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89 结构工程陈素文女197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90 结构工程李培振男1975.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1 结构工程陈建兵男1975.08 副教授土木学院9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男1947.08 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93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罗奇峰男1948.01 教授土木学院9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翁大根男195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95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傅公康男1954.10 教授土木学院96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李遇春男196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7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陈清军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98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韩新男1967.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99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翟永梅女1968.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0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任晓崧男1968.10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01 桥梁与隧道工程范立础* 男1933.06 教授土木学院102 桥梁与隧道工程项海帆* 男1935.12 教授土木学院10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德伟男195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04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定俊男1956.12 教授土木学院105 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男1958.06 教授土木学院106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刚男1958.08 教授土木学院107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国平男1958.10 教授土木学院108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迅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109 桥梁与隧道工程魏红一女1961.03 教授土木学院110 桥梁与隧道工程凌知民男1961.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11 桥梁与隧道工程吴冲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12 桥梁与隧道工程袁万城男1962.10 研究员土木学院113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惟珍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1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君杰男1962.12 研究员土木学院115 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男1962.12 教授土木学院116 桥梁与隧道工程刘玉擎男196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17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纬男1963.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18 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19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建中男1963.07 教授土木学院120 桥梁与隧道工程顾萍女1963.08 副教授土木学院121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利民男1963.11 教授土木学院122 桥梁与隧道工程石雪飞男1964.05 教授土木学院123 桥梁与隧道工程马坤全男1964.09 副教授土木学院124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利平男1964.09 正高工建筑设计院125 桥梁与隧道工程朱乐东男1965.06 研究员土木学院126 桥梁与隧道工程徐栋男1966.06 教授土木学院127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建渊男196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28 桥梁与隧道工程张启伟男1966.11 教授土木学院129 桥梁与隧道工程贾丽君女1967.01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30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映女1968.05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1 桥梁与隧道工程罗喜恒男1969.12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32 桥梁与隧道工程叶爱君女1970.04 教授土木学院133 桥梁与隧道工程周志勇男1971.06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4 桥梁与隧道工程王志强男1971.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35 桥梁与隧道工程程进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6 桥梁与隧道工程李方元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37 桥梁与隧道工程丁泉顺男1973.1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8 桥梁与隧道工程杨詠昕男197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39 桥梁与隧道工程孙智男1977.02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40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男1946.11 教授土木学院141 土木工程施工徐伟男1954.09 教授土木学院142 土木工程施工徐蓉女1964.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3 土木工程施工韩兵康男1965.03 副教授土木学院144 土木工程施工吴水根男1965.09 高级工程师土木学院145 土木工程施工席永慧女1965.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46 土木工程施工马锦明女1970.07 副教授土木学院147 风工程陈镕男1944.11 研究员土木学院148 风工程顾明男1957.08 研究员土木学院149 风工程陈伟男1960.04 研究员土木学院150 风工程薛松涛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151 风工程全涌男1971.07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2 风工程黄鹏男1974.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5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杨林德男1939.12 教授土木学院15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庆贺男1944.10 教授土木学院15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陶履彬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陆浩亮男1949.04 教授土木学院15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唐忠德男1949.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5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李永盛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15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束昱男1951.09 正高工土木学院16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胡向东男1961.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男1962.10 教授土木学院16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贾坚男1963.01 正高工土木学院16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袁勇男1963.02 教授土木学院16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夏才初男1963.08 教授土木学院16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汤永净女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6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男1965.09 研究员土木学院167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国彬男1966.05 教授土木学院168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黄宏伟男1966.09 教授土木学院169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廖少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170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子新男1967.01 教授土木学院171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王璇男1968.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72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丁文其男1969.11 教授土木学院173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刘学增男1971.09 高级工程师建筑设计院174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蔡永昌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5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谢雄耀男197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176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张冬梅女1975.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77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谢步瀛男1950.05 教授土木学院178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董冰男1956.06 副教授土木学院179 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张其林男1962.07 教授土木学院180 水文学及水资源周念清男1964.07 教授土木学院181 水工结构工程李南生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82 水工结构工程徐连民男196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183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刘曙光男1962.09 教授土木学院184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郑永来男1964.09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8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匡翠萍女1966.03 研究员土木学院186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须鼎兴男1948.06 副教授土木学院欢迎交流,资料整理:QQ:55659175,Email:论坛ID:冲刺2007!如有问题可以加我QQ 55659175咨询或者直接回帖咨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预祝大家考研成功!187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鲍峰男1959.08 教授土木学院188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陈义男1960.03 教授土木学院189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潘国荣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190 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沈云中男1962.11 教授土木学院19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胡丛玮男1963.0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2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伍吉仓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3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王解先男1963.10 教授土木学院194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李全海男1964.02 教授土木学院195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楼立志男1971.11 副教授土木学院196 摄影测量与遥感李荣兴男1959.04 教授土木学院197 摄影测量与遥感程效军男1964.12 教授土木学院198 摄影测量与遥感邵永社男1966.05 副教授土木学院199 摄影测量与遥感叶勤女1970.01 副教授土木学院200 摄影测量与遥感林怡女1970.04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20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王卫安男1960.12 教授土木学院202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姚连璧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2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男1971.02 教授土木学院204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刘春男1973.02 副教授土木学院205 地质工程卢耀如* 男1931.05 教授土木学院206 地质工程董炳炎男1948.08 副教授土木学院207 地质工程沈明荣男1951.01 教授土木学院208 地质工程唐益群男1952.08 教授土木学院209 地质工程唐世栋男1952.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0 地质工程胡展飞男1956.03 教授土木学院211 地质工程叶为民男1963.04 教授土木学院212 地质工程叶观宝男1964.10 教授土木学院213 地质工程徐超男1965.09 教授土木学院214 地质工程张雷男1967.12 副教授土木学院215 地质工程石振明男1968.03 副教授土木学院216 地质工程王建秀男1971.04 副教授土木学院217 地质工程陈建峰男1972.09 副教授土木学院218 地质工程黄雨男1973.04 副教授土木学院。

同济大学博导资料

同济大学博导资料

叶爱君 李国平 刘玉擎 曹曙阳 程进 邵长宇 朱乐东 徐伟 罗永峰 顾明 薛松涛 朱乐东 葛耀君 曹曙阳 李永盛 朱合华 袁勇 黄宏伟 刘国彬 夏才初 张子新 彭芳乐
081406 081406 081406 081406 081406 081406 081406 081420 081420 081421 081421 081421 081421 081421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技术科学 建筑技术科学
孙荣 朱德米 江景波 王广斌 陈建国 乐云 曹吉鸣 高欣 陈小龙 何清华 李佳川 单晓光 刘晓海 孙效敏 陈伟忠 闻岳春 石建勋 白云霞 郑惠强 陈强 尤建新 万钢
120122 120122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3 120124 120124 120124 120125 120125 120125 120125 120126 120126 120126 120126
丁文其 胡向东 廖少明 蔡永昌 郑永来 贾坚 葛世平 张其林 谢步瀛 许强 王解先 沈云中 潘国荣 姚连璧 伍吉仓 鲍峰 陈义 程效军 李全海 关泽群 石忆邵 童小华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2 081423 081423 081423 081601 081601 081601 081601 081601 081601 081601 081602 081602 081602 081603 081603

同济大学2013博士导师信息

同济大学2013博士导师信息

戴慎志 083300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
耿慧志 083300 城乡规划学
侯丽
083300 城乡规划学
黄怡
李京生 潘海啸 彭震伟 邵甬 沈清基 宋小冬
孙施文
唐子来 田莉 童明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300 083400 083400
韩锋
083400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 风景园林学
住宅与住区发展
hyrhyrhyr@
建筑设计方法;环境行为学;设计方法论;比较文化论 libincaup@
公共建筑设计;乡村聚落
Lixsh57@
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当代建筑与城市的理论和评论/ 策展
sean19731973@
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建筑史;历史遗产保护
陈隽
081400
陈清军 陈世鸣 陈惟珍 陈以一 程进 邓长根 邓洪洲 丁洁民 范立础*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081400
冯世进 081400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

2013年06月30日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2013年06月30日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643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共154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64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902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902人)。

同济大学导师情况

同济大学导师情况

研究领域 - 工商管理、系统工程研究方向 - 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工程与组织仿真电子邮箱 - booblu@个人介绍研究领域: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复杂工程管理、服务组织设计与优化、计算组织理论2000年获同济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韩国庆熙大学进修;2007年获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07年6月起至今,在同济大学任教,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注于建设工程和汽车工程领域企业或重大项目的组织设计、建模、仿真与优化研究,研发相应的组织与流程仿真软件,服务于教学和社会实践。

教学经历在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与优化》、《项目组织建模与仿真》等课程或专题讲座。

指导大学生比赛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项。

科研经历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大型复杂项目“隐性工作”涌现模型研究》(2011-2013、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群管理协同机制及组织集成研究》(2010-2012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Robocup-Rescue的应急响应多主体组织网络模型研究》(2009-2011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服务运作管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2010-2013、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环境下的服务运作维护与改进研究》(2011-2014、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企业知识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内在关联度分析及策略研究》(2010-2012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省部级《人力资源部门绩效管理研究》(2006-2008、山东省软科学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群体项目系统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8~2009上海市科委世博会重大专项)、《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成长路径研究》(2010-201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等课题。

荣获2007年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中国项目管理成就奖、2011年中国姓 名 - 罗瑾琏 学 位 - 博士(工) 职 称 - 教授所属部门 - 工商管理系 行政职务 -导师情况 - 博导 研究领域 -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 个体/团队创造力、高层次人才成才路径电子邮箱 - luojl@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IACMR 会员。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GREATLAB的构建

图5
CoilLab 结构参数输入
图 6 CoilLab 状态参数输入及计算模式选择
图 7 CoilLab 管路编辑及计算结果
图 8 CoilLab 的 3D 结果输出
3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
结合笔者在高校与企业的相关研发与应用经验,以下三个方面在制冷系统通用仿真技术 的未来发展中值得关注。 第一、跨平台仿真技术的综合运用。仿真软件的通用性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不同层次或 不同领域的仿真技术,如何实现跨平台的综合模拟与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例如, GREATLAB 侧重于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和换热器的设计,而系统控制设计需要用到动态仿 真工具(例如 Dymola、SimulationX)以及控制设计工具(例如 MATLAB) ,而冷风系统的风 道及风机模拟与设计又涉及到 CFD 工具(例如 FLUENT、CFX 等) ,系统的结构与噪声问题 的仿真工具(例如 ANSYS、VAOne 等)也是现代产品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这些问题在系统层 面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因此发展一种综合的跨平台交叉仿真技术是制冷系统通用仿真技术的
1 制冷系统通用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
构建制冷系统的通用仿真平台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第一是稳健通用的系统仿真算法。目前常用的制冷系统仿真算法主要有顺序求解法和联 立求解法两种,其特点归纳于表 1 中。同仿真通用性角度来讲,应该采用联立求解法。但是 联立求解法的缺点也往往长期困扰着开发者,造成仿真软件的实用性很低。因此,如何在联 立求解法的基础上改进算法的稳健性是构建制冷系统的通用仿真平台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第二是稳健、丰富、准确的部件模型库。部件模型库中的不同部件模型是否丰富从另一 个层面决定了制冷系统仿真的通用性。部件模型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有各类针 对性的部件模型,例如各类不同换热器的模型;二是有通用性的部件模型用于构建或近似模 拟一些新型部件;三是现有模型的可扩展性。有了丰富的部件模型之后,还需要不断提高部 件模型、特别是设计型部件模型的稳定性与精度,因为系统仿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算法与 部件模型的稳定性,而系统仿真的精度也主要取决于关键部件模型的精度。同理,部件模型 的稳定性必须在系统仿真层面、而不是部件仿真层面考量。

同济大学测量系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2022

同济大学测量系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2022

同济大学测量系研究生导师及研究方向
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姓名职称博导/硕导研究方向
潘国荣教授博导地下工程自动测量、机器控制与引导
王解先教授博导 GPS、测绘新技术综合应用
沈云中教授博导GPS、地球重力场、测量数据处理
陈义教授博导 GPS、测量数据处理
伍吉仓教授博导 InSAR、大地测量反演、GPS
鲍峰教授博导测绘新技术综合应用、GIS应用李全海教授博导高精度精密工程测量、水下摄影测量
姚涟壁教授博导 GPS、多传感器集成与应用
李博峰教授博导混合整数模型理论、多频GNSS 理论
胡从玮副教授硕导 GPS、测量数据处理
楼立志副教授硕导 GPS数据处理与应用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
姓名职称博导/硕导研究方向
程效军教授博导数字近景摄影、数字城市与仿真
叶勤副教授硕导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数字摄影测量
邵永社副教授硕导 RS、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林怡副教授硕导 RS、遥感技术应用研究
专业: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职称博导/硕导研究方向
童小华教授博导 GIS理论与方法、GIS 工程应用
王卫安教授硕导 GIS理论与方法、GPS 与GIS集成
刘春教授博导 GIS理论与方法、GIS 工程应用
张松林副教授硕导 GIS理论与方法
杨光副教授硕导 GIS方法与应用
陈鹏副教授硕导 GIS理论与方法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职称博导/硕导研究方向
石忆邵教授博导 GIS系统与方法、土地开发与市场
周炳中教授硕导 GIS系统与方法、土地评价与规划。

同济大学2013年9月30日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同济大学2013年9月30日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153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共817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53人,职业型硕士学位664人)二、职业型硕士学位名单(664人)。

郑大机械研究生导师简介

郑大机械研究生导师简介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姜洪源导师简介(500字以内,自由组织材料)姜洪源,1960.04月出生

姜洪源导师简介(500字以内,自由组织材料)姜洪源,1960.04月出生

姜洪源
导师简介(500字以内,自由组织材料):姜洪源,1960.04月出生,工学博士,机械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带传动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纳米协会高级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微流动专业组成员。

哈工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带头人,哈工大金属橡胶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方向:金属橡胶技术及其理论研究、微流体控制技术及其理论研究、新型同步带传动技术及其理论研究。

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相关专家建立有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组建“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振动防护联合实验室”对金属橡胶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完成100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0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

开发研制的金属橡胶阻尼减振装置及密封件成功应用于国防重点型号和“玉兔”着陆系统。

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50余篇、EI检索70余篇,获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指导博士研究生25人(已毕业17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1人(已毕业66人)。

计划招收硕士(2)
计划招收硕士(3)。

机械学院-导师信息表-最终版

机械学院-导师信息表-最终版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SD1012807043
黄凯征
东北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 仪器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
专业学位招生 领域
研究方向
工作单位
Email
联系电话
批准为硕导 时间
备 注
1、电容式压力传感 器及虚拟仪器
机械工程
机械学院
cayefree@
13488544868
2000年6月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学院
1、虚拟现实 2、逆向工程 车辆工程 3、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SD1012807040
韩晓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学院
1、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 2、粉粒体压制成型 化
机械学院
计划招生学科 学 院 原申报学科 导师编号 导师 姓名 毕业院校
1、数控加工技术 2、机电装备控制
精密仪器及机械
机械学院
计划招生学科 学 院 原申报学科 导师编号 导师 姓名 毕业院校
第一招生学科 所在学院 研究方向 第二招生学科 所在学院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SD1012807031
薛俊芳
哈尔滨工程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学院
1、绿色设计 机械电子工程 2、计算机辅助设计 1、特种工程车辆 2、车辆现代制造技 术 1、优化设计 2、计算机辅助设计
15904718718
2010年6月
机械工程
机械学院
吕金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及 仪器
机械学院
计量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
机械学院

2012年05月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12年05月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曾国荪 计算系统功能性能统一验证方法研究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85 0710080030 严华云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佶红 P2P 信息检索若干问题研究
工学
86 0710080071 甘杨兰 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佶红 面向基因组分析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工学
87 0710080073 詹卫华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2 年 5 月 29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285 人)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49 0710180013 孟德建 车辆工程 50 0810030012 贺启滨 热能工程
导师
余卓平 吴家正
论文题目
汽车盘式制动器摩擦-热-振动耦合动力学分 析
授予学位 门类
工学
室内环境中气溶胶颗粒物的扩散与分布研究
71
0810080004
徐涛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陈泳恩
基于北美 ATSC Mobile DTV 数字移动电视 标准的信道估计与均衡器设计
72
0810080044 盛文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郭爱煌
智能结构的实时数据采集与损伤识别技术研 究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导师
孙周兴 孙周兴 徐卫翔 梁晓俭 章仁彪 邵龙宝 周敏凯 周敏凯 刘要稳 陈鸿 陈鸿
论文题目
授予学位 门类
论尼采思想中的神性问题
哲学
斗争与和谐——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 阐释
哲学
俗世的朝圣者--奥古斯丁人性论探讨
哲学
中国工会制度法治化建设研究——以新时期 工会维权制度建设为视角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科研简介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科研简介

金立军教授金立军,男,1964年生,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电气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输配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器智能化系统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电气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

主讲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测试与故障诊断”等。

研究领域:电磁场仿真分析与计算、高低压电器新产品研发、电气设备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高电压技术等。

在研课题:国家985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平台建设”、“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高压电器产品技术改进”、“40.5kV高压电子传感器的研发”、“节能电气设备的开发”、“新型延时辅助开关的研究”等。

研发成果:7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论著:教材两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EI、ISTP收录。

联系方式:************Email:****************.cnResumeJin Li-jun(1964—), male, Doctor of Philosophy, worked as postdocto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t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direct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t Tongji University, committee member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s Special Committee for CES, committee member of Intelligent Electrical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Special Committee for CES, engaging in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ubjects and managing teaching work.Main teaching courses include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ory,Power System Analysis, Electrical Measurement and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and so on. And his research fields involv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for Electromagnetic Fiel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and Low V 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Measurement and Fault Diagnosis On Line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High V oltage Technology, etc. He is now devoted to subjects as follows: Experiment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of National 985 Project, Researches on Distribution System's Static Var Compensator,Technology Improvement of High V oltage Electrical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40.5kV High V oltage Electronic Sensor, Improvement of Electrical Energy-saving Equipment ,etc.He has got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al achievement with his efforts: seven items passing Province & Department Level identification, two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one item with the second price of Province & Department Level Science Progress Award and two items with Province & Department Level Science Progress Award.He has compiled two teaching materials and published about 50 pieces of papers, and more than 20 pieces have been embodied by EI or ISTP.Phone:021-******** Email:****************.cn著作1. 现代电气检测技术. 金立军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电器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金立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005年以来发表的部分论文1. 金立军,袁征,庄火庚,王永鑫.船用直流接触器电磁铁的优化设计.低压电器.2007,(11):6-9. ISSN 1001-55312. 金立军,王永鑫,袁征.基于等离子体的医疗灭菌设备的研究.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5):341-343.ISSN 1671-71043. 金立军,安世超,廖黎明,王永鑫,陆干文.国内外无功补偿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高压电器.2008,44(5):463~4654. 金立军等.抑制GIS中VFTO的铁氧体的特性研究.电工技术学报.2006,4. (EI检索)5. 金立军等.GIS局部放电故障诊断试验研究. 金立军等.电工技术学报.2005,11.(EI检索)6. 金立军等.国外环网供电及环网柜的发展趋势.高压电器. 2005,8.(EI检索)7. Jin lijun.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ype electronic combination sensor for currentand voltage.国际会议(ISEIM 2005).2005,6.(EI、ISTP检索)8. Jin lijun. On-line detection and examination research on PD in GIS.国际会议(ISEIM 2005).2005,6(EI、ISTP检索)9. 金立军等.GIS电晕放电监测.高电压技术. 2005,3(EI检索)10. Jin Lijun,et al. Research on the Arc Chamber Flow Field Control of High VoltageSF6 Circuit Breaker.国际会议(ISH 2005).2005,8课题研究1. 仿真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及MATLAB软件,求解电磁场及电力系统相关问题。

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目标车辆位姿检测方法

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目标车辆位姿检测方法

李晏等: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目标车辆位姿检测方法66《激光杂志》2021年第42卷第2期LASER JOURNAL(Vol.42,No.2,2021)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目标车辆位姿检测方法李晏',阚斐然',陈辛波$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2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摘要:对目标车辆的信息进行高效、准确的检测是自动泊车、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智能泊车机器人对目标车辆进行近距离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车辆位姿检测方法。

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目标车辆底部区域,并使用DBSCAN聚类算法分割点云。

将车轮点云簇视作L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搜索的车轮拟合算法,同时给出了两种特征角点搜索准则。

针对获取的车轮集合,提出了一种筛选目标车辆车轮的策略,假定了两种车辆位姿检测工况并设计了对应的算法。

通过实车环境下的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实时性、准确性,满足了泊车机器人的位姿检测需求。

关键词:激光雷达;车辆检测;车轮特征;L形拟合;位姿;实验中图分类号:TN958.98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16/ki.jgzz.2021.02.066Vehicle pos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2D LiDARLI Yan1,KAN Feiran1CHEN Xinbo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2 School of Automotive Studie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Abstract:Detection of target vehicle information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automatic parking,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ields.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 intelligent parking ro­bot for close range measurement of the target vehicle,a vehicle pos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2D LiDAR is pro­posed.The Lidar was used to scan the target vehicle's bottom area,and the DBSCAN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used to segment the point cloud.Considering the wheel point cloud cluster as L-shaped feature,a wheel fitting algorithm based on feature point search was proposed,and two feature corner search criteria were given.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wheelset,the target vehicle's wheels were selected,two kinds of vehicle pose measurement conditions were as­sumed,and the corresponding algorithm was designed.Through the experiment in the actual parking environment, method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were verified,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arking robot z s pose detection.Key words:LiDAR;vehicle detection;wheel features;1-shape fitting;pose;experiment1引言目前停车难问题的日益凸显,泊车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泊车机器人在进入车辆底部对车辆进行举升前,必须对目标车辆的位姿进行检测,否则可能会产生对位不准确、碰撞干涉等问题,导致车辆举升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 409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 410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 411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 412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 413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赵 炯男1963.10 414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 415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李万莉女1965.06 416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 417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爱国男1973.01 陆敏恂教授简介

陆敏恂,男,1949年3月4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

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敏恂1949年3月4日生于上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目录 1 简介 2 荣誉表彰

1 简介 1973年进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1994年8月1995年3月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公司进修。1997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同济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是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

2 荣誉表彰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4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1977年起先后在同济大学机电系、机械系、汽车系、机械学院、组织部和校党委工作,历任学生政治指导员、教研室支部书记、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委员、工会副主席、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和党总支书记、汽车系党总支书记、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同济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2005年2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严继东 加入时间:2010-5-21 来源:名人网 点击量:70 【字体:大 中 小】 严继东——教授级高工,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生导师,1949年7月生,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长期从事工程机械,液压传动与控制学科的教学、测试和科研工作。1993年在德国布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进修汽车测试技术。曾长期担任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工程机械液压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建筑、建设、工程机械(设备)检测室主任。1997年7月起兼任上海市工程设备监理。现任上海江西赣南客家联谊会名誉会长。 从教35年在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1988年因滑阀式转向系统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功能综合液压试验台项目获199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压抗磨油品试验台研制及油品分析”国家八五攻关项目获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上海市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2005-2006年先后获同济大学教学实验改革一等奖,二等奖。擅长大型液压试验台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曾进行过几十项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井架,液压元件和装置等机械测试鉴定工作。从事十几年高压抗磨油品测试与评定,摩擦副机理分析研究工作,在国内石油行业有一定影响。 姓名:乌建中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53-11-01 职称: 教授 党政职务: 无 研究方向: 机电液控制 导师类型:博导 通讯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65号401室 电子邮箱: 教育背景: 1977年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毕业;

1981年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77年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教研室助教;

1986年同济大学机械系讲师; 1987年3月~1988年7月联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访学; 1994年同济大学机械系副教授; 1997年同济大学机械系教授; 2000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评审专家; 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1)机电液控制技术;

(2)工程机械动力控制技术; (3)新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

在研项目: (1)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体安装软着陆系统;

(2)风轮叶片全尺寸模拟加载试验检测技术与装备。

学术成果与奖励: (1)1989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频液压振动打桩锤和液压夹具”,第五完成人;

(2)199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石洞口电厂240米烟囱液压顶升设备”,第四完成人; (3)199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动机点火提前角、闭合角测试仪”,第二完成人; (4)1994年李国豪优秀教师一等奖; (5)1995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一完成人; (6)1995年宝钢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 (7)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三完成人; (8)1996年光华奖励基金三等奖; (9)1997年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液压比例同步提升技术应用研究”,第三完成人; (10)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1)1998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推广类)一等奖:“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与设备”,第一完成人; (12)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连续顶推建设机器人”,第一完成人。

论文: (1)“天然气发电机组频率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1);

(2)“天然气内燃发电机组频率前馈补偿模糊PID控制”,第二作者,《机电一体化》2006(3); (3)“基于图像识别的微型倾斜传感器”,第二作者,《自动化仪表》2006(11); (4)“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大型钢结构安装监测系统”,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3); (5)“无线遥控液压爬行机器人的设计”,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4); (6)“内燃发电机组频率前馈补偿PID神经网络控制”,第二作者,《内燃机学报》2007(4); (7)“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升降缓冲分析”,第一作者,《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8(3); (8)“Accuratecenterpositioncontrolandoptimizationduringcompleteinstallation (9)“风机叶片疲劳加载过程频率俘获特性”,第二作者,《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43(6); (10)“MWWindTurbineBladeTestModalAnalysis”,第二作者,The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andNetworkTechnology,2011.(2)

王安麟 王安麟,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8月生,籍贯陕西。现任同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日本机械学会正会员。

1.1 简历

王安麟,男,1954年8月生,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7年公派赴日留学攻读学位,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和金泽大学学习和任教,1996年归国。200年4月-2001年3月被聘为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赴日合作研究一年。1996年回国以来,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系主任、工程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机电设计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微电子装备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归国。

1.2 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EI收录5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编著书籍多部,其中第一作者著作有《现代机械工程最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现代设计方法》,《智能设计》和《广义机械优化设计》等。近5年来,承担或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0多项,国内企业委托项目多项。目前研究领域包括:微机械与微电子装备、工程机械、智能和仿生设计、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机电一体化健壮性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成绩:(1)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应用于机械系统的研究,

以突破传统系统解析(自上而下)方法的束缚,提出以自下而上建模,解决非稳定或非均衡系统的复杂机电系统的设计路线,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领域;并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复杂系统的分析与建模》课程、出版了教材。(2) 在机电一体化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健壮结构、机电一体化健壮性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多个设计领域。(3) 在多物理场环境下的微结构设计理论方向,率先提出了微结构拓扑自组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微传感器的微器件设计开创了新的途径。(4)完成了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多功能贴片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对微电子制造、封装工艺过程的设备共性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研制出贴片机工业样机(WJT-2000),并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的成果鉴定,为我国自主开发高速高精度微电子装备具有技术储备以及示范性科学价值。 姓名:周奇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