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导师信息概要

合集下载

液力缓速器的产品分析与操作使用

液力缓速器的产品分析与操作使用

10.16638/ki.1671-7988.2019.05.058液力缓速器的产品分析与操作使用曹伟1,丘水应生2,武伟2(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2.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108)摘要:重型商用车需要辅助制动系统,液力缓速器是成熟的辅助制动方案。

文章研究了液力缓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制动原理,对液力缓速器进行了简洁易懂的产品分析。

且在驾驶员实际操作层面,分析了液力缓速器的使用优点和推荐操作方法,最后介绍了液力缓速器的保养和维护,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液力缓速器;产品分析;推荐操作;保养和维护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5-182-03Product analysis and operation of hydraulic retarderCao Wei1, Qiu Shuiyingsheng2, Wu Wei2( 1.School of Automotive Studies of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2.V oith Turbo Power Transmission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201108 )Abstract:Heavy-duty commercial vehicles require an auxiliary braking system, and the hydraulic retarder is a mature auxiliary braking soluti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structure, working process and braking principle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are studied, while the hydraulic retarder product is analyzed in a simple and easy-to-understand manner. An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level to the driver, the advantages and recommended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maintenance of the hydraulic retarder is introduced. This paper has strong practical value.Keywords: Hydraulic Retarder; Product Analyze; Recommended Operation; MaintenanceCLC NO.: U46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05-182-03前言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和汽车技术的发展,重型商用车辆持续往重载、高速方向发展,需要更好的车辆整体制动性能,传统行车制动器不能满足需求。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

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一览电动汽车资源网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教育也必须跟上步伐,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良性发展。

国内哪些高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呢?下面盘点20所高校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专业情况,以资参考。

NO.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其车辆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整车集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与控制、车身与空气动力学。

该学科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同济大学建有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科研平台,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现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曾任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校长。

NO.2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其车辆工程学科成立于1955年,是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和山东工学院的相关专业组建而成,于1978年、1981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重点学科。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地面系统分析与控制、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理论及控制技术、汽车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振动与噪声分析及控制。

其学术带头人有郭孔辉院士、王庆年教授等。

NO.3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高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其车辆工程学科是国防特色学科、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工信部重点专业。

本科教育以汽车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为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总体论证、产品规划与设计、分析与试验;汽车车身结构和车身造型的设计与研究;汽车电控与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新能源汽车技术。

2014年12月2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14年12月2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14 年 12 月 2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共 339 人,其中:学术型学位 326 人,职业型学位(专业学位) 13 人) 一、学术型学位(326 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学号 姓名 学科 外国哲学 外国哲学 外国哲学 外国哲学 美学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基础数学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 理论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 导师 论文题目 授予学位 门类 哲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文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0910190012 马文睿 0910190007 吴梦霜 0910190014 王中波 1110696 吴哲
杨守业 东海外陆架末次间冰期以来沉积地层、环境演化及物源示踪 朱伟林 南海北部晚白垩世-早渐新世的构造-沉积-热演化 耿建华 贝叶斯框架下基于 AVO 的地震岩石物理反演方法研究 胡超 基于精确化理论研究含孔平板弹性波散射与动应力集中问题
0910060011 屈阳 1010060003 吴凯 0830060004 黄演 0910060012 刘洋 0930060002 董颖 1010060004 朱绘美 1130060003 杨颖 1010060020 左俊卿 0710060024 朱敏涛

2005 年5月20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60 人)

2005 年5月20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60 人)

第 4 页/共 8 页
2005 年 5 月 20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60 人)
26
01103022
周辉
龙惟定
工学
27
011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5
张智力
张旭
工学
28
01103026
邓伟鹏
沈晋明
工学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0210030021 0110103027 0110103025 9912401 9912412 01106004 01106012 0210080008 0210080015 01107009 0110080017 0210080016 9910106 9910127 00101038 9910128
第 1 页/共 8 页
2005 年 5 月 20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160 人)
序号 24 25 学号 0110030033 01103021 姓名 魏学哲 张蓓红 专业 车辆工程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 程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 程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 程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 程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 程 材料物理与化 学 材料物理与化 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控制理论与控 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 能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 术 计算机应用技 术 计算机应用技 术 建筑学(一级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 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 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 计 导师 孙泽昌 龙惟定 论文题目 燃料电池轿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管 理系统研究 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配置及运 行策略研究 办公建筑空调能耗指标研究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仿 真优化及风口性能研究 医院建筑内防止 SARS 病毒传播 与感染的综合措施及对策研究 防 SARS 重点场所安全评价与监 控决策信息系统研究 TiO2/SiO2 气凝胶的常压干燥法 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 气凝胶的制备方法、结构和品质 的优化 磁铅石型铁氧体超细粉末的制备 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火灾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修 复方法与理论研究 功能性 N-取代苯胺共聚物的合 成 BST 铁电微晶玻璃陶瓷厚膜材料 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粗糙集理论及数字化工厂技术在 企业生产 DSS 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小波的高性能图象无损数据 隐藏与隐写分析 基于 Petri 网的 BPEL 建模分析与 实现 网格计算环境下资源调度的 Petri 网建模与分析研究 图像数字水印在变换域中鲁棒性 的研究 建筑设计业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绿色生态高层建筑设计研究 空间情节论--迈向体验艺术的 空间新秩序 走向系统控制的城市历史环境保 护 授予学位门类 工学 工学

2015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2015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医学
第 3 页,共 27 页
同济大学2015年12月31日授予硕士学位名单
(共525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90人,专业型硕士学位435人)
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90人)
序号 学号 59 1170110097 60 1070110043 61 1070110041 62 1070110067 63 1070110055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医学
外科学
宋振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医学
外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袁锋 朱江帆 杨健之
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不 稳定骨折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 胆囊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影响宫腔粘连复发及生殖预后相关因素 研究
医学 医学 医学
一、学术型硕士学位名单(90人)
序号 学号 41 1170110018 42 1237607 43 1170110007 44 1070110009 45 1070110019 46 1070110011 47 1070110022 48 1070110027 49 1070110026 50 1070110020 51 1070110037 52 1070110029 53 1070110031 54 1070110038
周苏 农用机械自主交互系统研发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工学
12 1234619
陈力 信号与信息处理 葛万成 马尔科夫链状态空间的聚合算法
工学
13 1234620 14 1234621 15 1234622 16 1131825 17 1231954 18 1435961 19 1332595 20 1232238

同济硕导名单

同济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1010103外国哲学徐卫翔男1964.09教授人文学院2010103外国哲学孙周兴男1963.09教授人文学院3010103外国哲学刘日明男1967.10副教授人文学院4010103外国哲学陈君华男1968.02副教授人文学院5010103外国哲学高宣扬男1940.01教授人文学院6010103外国哲学柯小刚男1973.12副教授人文学院7010105伦理学邵龙宝男1951.02教授法政学院8010105伦理学薛念文女1969.03副教授人文学院9010105伦理学党永强男1965.11副教授人文学院10010106美学陈家琪男1947.07教授人文学院11010106美学朱大可男1957.01教授人文学院12010106美学张 闳男1962.06教授人文学院13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王 滨男1963.03教授法政学院14020101政治经济学顾钰民男1952.05教授法政学院15020101政治经济学张 鑫男1962.07副教授法政学院16020101政治经济学汪洪涛男1967.02副教授法政学院17020101政治经济学石建勋男1963.06正高工法政学院18020101政治经济学项海容女1971.08副教授法政学院19020202区域经济学张东山男1948.07副教授现代农业研究院20020202区域经济学程俐骢女1952.05教授法政学院21020204金融学叶耀明女1955.05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2020204金融学周平海男1952.01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3020204金融学陆宝群男1969.07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4020204金融学吴光伟男1947.05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5020204金融学陈伟忠男1957.07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6020204金融学闻岳春男1965.12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7020205产业经济学吴建伟男1959.11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8020205产业经济学潘勤华女1962.06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9020205产业经济学楼 永女1968.05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0020205产业经济学林善浪男1965.12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1020205产业经济学祝春山男1969.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2020206国际贸易学俞招根男1956.03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3020206国际贸易学陈飞翔男1956.03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4020206国际贸易学蔡茂森男1951.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5020206国际贸易学杨 卫女1963.05教授法政学院第1页/共71页36020207劳动经济学吴妙琢男1949.08副教授法政学院37020207劳动经济学孙祖芳女1951.09教授法政学院38020207劳动经济学陈思明男1951.04副教授法政学院39030101法学理论蒋晓伟男1953.10教授法政学院40030101法学理论顾俊杰男1964.12副教授法政学院41030101法学理论徐国忠男1952.04副教授法政学院42030101法学理论梁晓俭女1966.08副教授法政学院43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王维达男1948.10教授法政学院44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刘 杰男1956.10副教授法政学院45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卢 鹏男1968.08副教授法政学院46030105民商法学杨心明男1954.05教授法政学院47030105民商法学武家国男1949.01副教授法政学院48030105民商法学刘晓海男1956.08教授法政学院49030105民商法学沈 晖女1960.12副教授法政学院50030105民商法学严桂珍女1962.06副教授法政学院51030105民商法学刘春彦男1967.09副教授法政学院52030109国际法学田曼莉女1963.08副教授法政学院53030109国际法学师 华女1962.09副教授法政学院54030109国际法学高旭军男1964.03教授法政学院55030109国际法学朱国华男1967.10副教授法政学院56030109国际法学韩小鹰男1953.04副教授法政学院57030201政治学理论张 劲男1959.11教授法政学院58030201政治学理论章仁彪男1950.11教授人文学院59030201政治学理论薛迪群男1952.03教授法政学院60030201政治学理论詹兆雄男1950.10副教授法政学院61030201政治学理论孙 荣男1953.03教授法政学院62030201政治学理论田 亮男1965.12副教授法政学院63030202中外政治制度何小莲女1966.01副教授法政学院64030202中外政治制度徐 红女1966.12副教授法政学院65030202中外政治制度李 渡男1954.02教授法政学院66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平平男1952.08教授法政学院67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增堂男1955.03副教授法政学院68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丁晓红女1951.03副研究员法政学院69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毛惠彬男1961.11副教授法政学院70030206国际政治仇华飞男1957.11教授法政学院71030206国际政治郭学堂男1968.07副教授法政学院第2页/共71页72030206国际政治王传兴男1964.05副教授法政学院73030206国际政治王 鹏女1968.06副教授法政学院74030207国际关系蔡建国男1953.10教授法政学院75030207国际关系陆 伟男1964.01副教授法政学院76030207国际关系周敏凯男1949.11教授法政学院77030207国际关系邱美荣女1974.11副研究员亚太研究中心78030301社会学蔡 驎女1954.10副教授法政学院79030301社会学朱伟珏女1961.03副教授法政学院80030301社会学王世军男1965.10副教授法政学院81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占才男1949.10教授法政学院82040106高等教育学黎 君男1963.10副教授人文学院83040106高等教育学樊秀娣女1965.05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4040107成人教育学凌培亮男1949.08教授机械工程学院85040107成人教育学张建忠男1948.04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6040107成人教育学陈幼德女1953.07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7040107成人教育学宫新荷女1967.11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8040107成人教育学陈其晖男1970.05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89040107成人教育学倪 斌男1968.10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90040107成人教育学徐海宁男1971.02高级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91040107成人教育学朱伟文女1968.08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92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陈祝林男1946.11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院93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董大奎男1950.04教授人文学院94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徐 朔男1958.02副教授人文学院95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颜明忠男1969.04副研究员人文学院96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孙玉华女1962.09副教授人文学院97040110教育技术学齐从谦男1945.04教授物理系98040110教育技术学吴於人女1950.05教授物理系99040110教育技术学马宁生男1960.01副教授物理系100040110教育技术学陈铭南女1950.09教授物理系101040110教育技术学王祖源女1956.09教授物理系102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黄 勇男1967.04副教授体育教学部103040302运动人体科学卢伟华男1965.10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04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陈宏佑男1952.08副教授体育教学部105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龚铭新男1954.05教授体育教学部106050101文艺学郭春林男1965.08副教授人文学院107050101文艺学马 原男1953.06教授人文学院第3页/共71页108050101文艺学黄昌勇男1966.12教授人文学院109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喻大翔男1953.07教授人文学院110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万 燕女1967.08副教授人文学院111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孙宜学男1968.02副教授人文学院112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钱 虹女1954.05教授人文学院113050201英语语言文学胡卫平男1952.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4050201英语语言文学向明友男1966.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5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万正方男1946.10教授外国语学院116050204德语语言文学朱建华男1956.07教授外国语学院117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宋健飞男1957.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8050204德语语言文学黄克琴女1956.04教授外国语学院119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丁伟祥男1955.07教授外国语学院120050204德语语言文学赵 劲女1968.1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1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吴建广男1960.09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2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于雪梅女1971.0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3050205日语语言文学吴 侃男1953.10教授外国语学院124050205日语语言文学蔡敦达男1957.07教授外国语学院125050205日语语言文学魏铀原男1964.10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6050205日语语言文学徐 曙男1955.02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7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尚祥华女1947.12教授外国语学院128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建民男1952.08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9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朱绍中男1949.07教授外国语学院130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乐曾男1948.09教授外国语学院131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戴 劲男1958.03教授外国语学院132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郑春荣男1968.12副研究员外国语学院133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金秀芳女1952.04教授外国语学院134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 梅女1963.0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35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贾中恒男1964.03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36050302传播学王 健男1953.05副教授人文学院137050302传播学林家阳男1955.03教授人文学院138050302传播学张智中男1960.03副编审人文学院139050302传播学柳 珊女1972.05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0050302传播学黄 辉男1963.07副教授人文学院141050302传播学陈立生男1962.12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2050401艺术学张禾金男1957.09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3050401艺术学王 钢男1959.09高级导演传播与艺术学院第4页/共71页144050404设计艺术学吴国欣男1953.10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5050404设计艺术学殷正声男1949.02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6050404设计艺术学朱钟炎男1948.11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7050404设计艺术学许扬波男1960.12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8050404设计艺术学黄英杰男1955.09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9050404设计艺术学陈 健男1954.10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0050404设计艺术学陈永群男1963.01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1050404设计艺术学周 锐男1949.06副研究馆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2050404设计艺术学赵 月女1959.05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3050404设计艺术学娄永琪男1974.03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4050404设计艺术学王 荔女1954.09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55050405戏剧戏曲学朱恒夫男1959.09教授人文学院156050405戏剧戏曲学崔 铭女1964.01副教授人文学院157050405戏剧戏曲学陈 南女1958.02副教授人文学院158070101基础数学叶家琛男1944.02教授数学系159070101基础数学陈志华男1939.01教授数学系160070101基础数学查建国男1948.01教授数学系161070101基础数学陆洪文男1939.10教授数学系162070101基础数学方小春男1966.02教授数学系163070101基础数学杨义虎男1965.10教授数学系164070101基础数学靳全勤男1965.12教授数学系165070101基础数学陈伯勇男1971.08教授数学系166070101基础数学贺 群女1962.09教授数学系167070101基础数学蒋志洪男1958.11副教授数学系168070101基础数学蔡迎春男1966.05教授数学系169070101基础数学蒋继发男1955.11教授数学系170070102计算数学吴雄华男1946.05教授数学系171070102计算数学黄自萍男1961.03教授数学系172070102计算数学徐承龙男1963.10教授数学系173070102计算数学陈素琴女1966.05副教授数学系174070102计算数学李春景女1958.11副教授数学系175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钱伟民男1962.11教授数学系176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梁汉营男1964.12教授数学系177070104应用数学邵嘉裕男1946.03教授数学系` 178070104应用数学姜礼尚男1935.10教授数学系179070104应用数学边保军男1962.05教授数学系第5页/共71页180070104应用数学李雨生男1954.04教授数学系181070104应用数学娄本东男1969.08教授数学系182070104应用数学梁 进女1958.09教授数学系183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朱经浩男1949.11教授数学系184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孙继涛男1963.05教授数学系185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濮定国男1948.08教授数学系186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陈雄达男1972.02副教授数学系187070201理论物理冯伟国男1953.12教授物理系188070201理论物理郑浩平男1948.06教授物理系189070201理论物理羊亚平男1966.02教授物理系190070201理论物理陈宇光男1971.11副教授物理系191070201理论物理王治国男1965.11副教授物理系192070201理论物理刘要稳男1971.01副教授物理系193070201理论物理谢双媛女1974.02副教授物理系194070205凝聚态物理陈 鸿男1957.06教授物理系195070205凝聚态物理顾 牡男1961.09教授物理系196070205凝聚态物理王 珏男1960.04教授物理系197070205凝聚态物理张冶文男1955.10教授物理系198070205凝聚态物理吴广明男1964.10教授物理系199070205凝聚态物理李宏强男1969.11教授物理系200070205凝聚态物理安振连男1963.10副教授物理系201070206声学钱梦騄男1942.07教授声学所202070206声学朱士明男1939.02研究员声学所203070206声学王佐民男1944.07研究员声学所204070206声学盛胜我男1946.03研究员声学所205070206声学王寅观男1950.02研究员声学所206070206声学龚农斌男1949.05正高工声学所207070206声学刘镇清男1962.04研究员声学所208070206声学汤建明男1954.09高级工程师声学所209070206声学毛东兴男1966.01副教授声学所210070206声学蒋国荣男1966.05副教授声学所211070206声学潘永东男1967.01副研究员声学所212070206声学胡文祥男1964.10教授声学所213070206声学俞悟周女1972.08副研究员声学所214070206声学葛剑敏男1963.03副教授声学所215070206声学梁军汀男1966.02副研究员声学所第6页/共71页216070207光学祝生祥男1944.10副教授物理系217070207光学吴永刚男1957.06教授物理系218070301无机化学施宪法男1942.02教授化学系219070301无机化学吴介达男1944.04教授化学系220070301无机化学姚天明男1962.10教授化学系221070301无机化学杨 勇男1962.12副教授化学系222070301无机化学吴庆生男1953.09教授化学系223070301无机化学闫 冰男1970.12教授化学系224070301无机化学温 鸣女1969.02副教授化学系225070301无机化学许海涛男1969.03副教授化学系226070302分析化学李通化男1948.02教授化学系227070302分析化学苏耀东男1947.02教授化学系228070302分析化学朱仲良男1962.04教授化学系229070302分析化学张 云男1958.01副教授化学系230070302分析化学丛培盛男1964.09副教授化学系231070302分析化学邓子峰男1962.04副教授化学系232070303有机化学蒋忠良男1964.01副教授化学系233070303有机化学王筱平女1956.01副教授化学系234070303有机化学张荣华男1964.02副教授化学系235070303有机化学毛曼君女1966.10副教授化学系236070303有机化学匡春香男1964.12教授化学系237070304物理化学胡中华男1960.10研究员化学系238070304物理化学甘礼华男1964.11教授化学系239070304物理化学赵国华男1965.10教授化学系240070304物理化学郝志显男1962.03副教授化学系241070304物理化学徐子颉男1965.03副教授化学系242070304物理化学林 瑞女1973.09副研究员汽车学院243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44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45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46070704海洋地质汪品先*男1936.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7070704海洋地质王汝建男1959.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8070704海洋地质翦知湣男1966.1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9070704海洋地质成鑫荣男1953.03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0070704海洋地质邵 磊男1960.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1070704海洋地质吴国瑄男1953.07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第7页/共71页252070704海洋地质傅 强男1964.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3070704海洋地质杨如增男1956.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4070704海洋地质刘传联男1963.0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5070704海洋地质刘志飞男1969.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6070704海洋地质赵美训男1959.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7070704海洋地质田 军男1974.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8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男1930.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9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家林男1942.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0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吴健生男1961.07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1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耿建华男1966.05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2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华忠男1964.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3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陈 冰男1957.0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4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董良国男1966.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5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钟广法男1964.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6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于 鹏男1969.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7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秦建业男1946.03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8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李春峰男1970.07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9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刘堂晏男1962.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0070904构造地质学周祖翼男1965.01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1070904构造地质学廖宗廷男1962.06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2070904构造地质学杨凤丽女1964.0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3070904构造地质学许长海男1971.0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4070905第四纪地质学张玉兰女1946.0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5070905第四纪地质学郑洪波男1965.10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6070905第四纪地质学范代读男1972.04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7070905第四纪地质学杨守业男1971.01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8070905第四纪地质学李前裕男1956.03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9071001植物学夏春镗男1948.10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0071001植物学祝 建男1953.11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1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汪世龙男1964.07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2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孙晓宇男1965.11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3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冯耀宇女1969.04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4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丰 敏女1973.12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5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宇星女1966.12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6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林生男1966.04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7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梁立平男1951.09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8页/共71页288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蔡激扬男1968.08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9071012生态学倪亚明男1946.11教授化学系290071012生态学杨学军男1968.04副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91071012生态学张 敬女1968.03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92071012生态学马 前男1962.11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93080102固体力学仲 政男1964.1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4080102固体力学贺鹏飞男1962.1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5080102固体力学戴 瑛女1966.10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6080102固体力学金 波男1958.06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7080102固体力学程 军男1969.01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8080102固体力学虞爱民男1948.09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9080102固体力学陆荣林男1964.11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0080102固体力学郑百林男1966.02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1080102固体力学黄争鸣男1957.07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2080102固体力学许震宇男1970.08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3080102固体力学杨国标男1969.06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4080103流体力学赵毅山男1961.08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5080103流体力学胡影影女1972.11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硕士生导硕士生导师机械制造及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硕导专业名称李爱平女1951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沪曾男1947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海江男1967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张为民男1965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野平男1963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晓东男1967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朱传敏男1969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林建平男1958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郝一舒女1964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郭重庆*男1933正高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 晏女1968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家海男1964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马淑梅女1967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雪梅女1969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徐立云男1973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第9页/共71页谢红女1959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朱文峰男1976副教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昆男1981讲师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327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爱平女1951.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28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于信汇男1960.07教授上海市体育学院329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沪曾男1947.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0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沈 斌男1955.03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1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海江男1967.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2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张为民男1965.0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3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野平男1963.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4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晓东男1967.07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5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朱传敏男1969.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6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林建平男1958.01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37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郝一舒女1964.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8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樊留群男1964.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9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孔庆华男1946.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0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郭重庆*男1933.06正高工机械工程学院341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 晏女1968.09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2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家海男1964.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3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马淑梅女1967.1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5080202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7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348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赵 炯男1963.10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349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李万莉女1965.06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2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副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53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来德男1938.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4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徐鸣谦男1944.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5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郑惠强男1953.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6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宋德朝男1947.01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57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张德胜男1946.10研究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58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卢耀祖男1949.05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9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盛金良男1962.10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第10页/共71页360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刘 钊男1958.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1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邱惠清男1948.04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2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卞永明男1966.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3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李兴华男1962.08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4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李强德男1952.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5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归 正男1952.02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6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王玉新男1964.0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7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张 氢男1967.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8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乐韵斐女1964.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9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吴战国男1968.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0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奚 鹰男1957.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1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朱玉田男1967.08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2080204车辆工程靳晓雄男1947.02教授汽车学院373080204车辆工程孙泽昌男1953.07教授汽车学院374080204车辆工程余卓平男1960.01教授汽车学院375080204车辆工程陈礼璠男1939.08教授汽车学院376080204车辆工程陈辛波男1962.02教授汽车学院377080204车辆工程倪计民男1963.05教授汽车学院378080204车辆工程雷雨成男1963.12教授汽车学院379080204车辆工程周 鋐男1952.10正高工汽车学院380080204车辆工程吴光强男1965.12教授汽车学院381080204车辆工程陈昌明男1950.12副教授汽车学院382080204车辆工程刘 继男1960.12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3080204车辆工程刘永明男1955.07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4080204车辆工程胡用生男1946.01教授汽车学院385080204车辆工程王宏雁女1962.11副教授汽车学院386080204车辆工程罗湘萍男1965.07副教授汽车学院387080204车辆工程左曙光男1968.06教授汽车学院388080204车辆工程赵洪伦男1947.08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9080204车辆工程沈 钢男1963.05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0080204车辆工程吴小清男1962.09副教授汽车学院391080204车辆工程陆正刚男1966.09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2080204车辆工程高云凯男1963.11教授汽车学院393080204车辆工程万 钢男1952.08教授汽车学院394080204车辆工程应之丁男1964.05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6080204车辆工程侯永平男1971.02副教授汽车学院397080204车辆工程陈 慧男1964.06教授汽车学院398080204车辆工程张 朝男1958.01教授汽车学院399080204车辆工程罗 峰男1969.09副教授汽车学院400080204车辆工程吴 宪男1971.01副教授汽车学院401080204车辆工程杨志刚男1961.08教授汽车学院402080204车辆工程杜爱民男1971.02副教授汽车学院403080204车辆工程张 戟男1967.10副高汽车学院404080204车辆工程魏学哲男1970.12副研究员汽车学院405080204车辆工程张立军男1972.03副研究员汽车学院406080204车辆工程马 钧男1970.12副教授汽车学院407080204车辆工程赵松枝女1962.02高级经济师汽车学院408080204车辆工程陈荣章男1956.11副教授汽车学院409080204车辆工程朱西产男1962.06教授汽车学院410080220工业工程徐克林女1945.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1080220工业工程郑永前男1965.1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2080220工业工程刘光富男1963.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3080300☆光学工程李同保*男1942.10教授声学所414080300☆光学工程王占山男1963.06教授物理系415080300☆光学工程郝沛明男1940.10教授物理系416080300☆光学工程刘恒彪男1962.01教授物理系417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姚 熹*男1935.09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18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朱基千男1958.10教授物理系419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男1963.10研究员功能材料研究所420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沈 军男1967.05教授物理系421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周 斌男1970.03教授物理系422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蔡克峰男1964.03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23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刘小林男1963.12副教授物理系424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倪星元男1952.12高级工程师物理系425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王旭升男1958.12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26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沈 波女1965.09副研究员功能材料研究所427080502材料学徐 政男1941.10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28080502材料学王培铭男1952.05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29080502材料学张 雄男1956.09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30080502材料学王国建男1953.03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项导名单

同济项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1010103外国哲学徐卫翔男1964.09教授人文学院2010103外国哲学孙周兴男1963.09教授人文学院3010103外国哲学刘日明男1967.10副教授人文学院4010103外国哲学陈君华男1968.02副教授人文学院5010103外国哲学高宣扬男1940.01教授人文学院6010103外国哲学柯小刚男1973.12副教授人文学院7010105伦理学邵龙宝男1951.02教授法政学院8010105伦理学薛念文女1969.03副教授人文学院9010105伦理学党永强男1965.11副教授人文学院10010106美学陈家琪男1947.07教授人文学院11010106美学朱大可男1957.01教授人文学院12010106美学张 闳男1962.06教授人文学院13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王 滨男1963.03教授法政学院14020101政治经济学顾钰民男1952.05教授法政学院15020101政治经济学张 鑫男1962.07副教授法政学院16020101政治经济学汪洪涛男1967.02副教授法政学院17020101政治经济学石建勋男1963.06正高工法政学院18020101政治经济学项海容女1971.08副教授法政学院19020202区域经济学张东山男1948.07副教授现代农业研究院20020202区域经济学程俐骢女1952.05教授法政学院21020204金融学叶耀明女1955.05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2020204金融学周平海男1952.01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3020204金融学陆宝群男1969.07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4020204金融学吴光伟男1947.05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5020204金融学陈伟忠男1957.07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6020204金融学闻岳春男1965.12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7020205产业经济学吴建伟男1959.11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8020205产业经济学潘勤华女1962.06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9020205产业经济学楼 永女1968.05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0020205产业经济学林善浪男1965.12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1020205产业经济学祝春山男1969.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2020206国际贸易学俞招根男1956.03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3020206国际贸易学陈飞翔男1956.03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4020206国际贸易学蔡茂森男1951.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35020206国际贸易学杨 卫女1963.05教授法政学院第1页/共71页36020207劳动经济学吴妙琢男1949.08副教授法政学院37020207劳动经济学孙祖芳女1951.09教授法政学院38020207劳动经济学陈思明男1951.04副教授法政学院39030101法学理论蒋晓伟男1953.10教授法政学院40030101法学理论顾俊杰男1964.12副教授法政学院41030101法学理论徐国忠男1952.04副教授法政学院42030101法学理论梁晓俭女1966.08副教授法政学院43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王维达男1948.10教授法政学院44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刘 杰男1956.10副教授法政学院45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卢 鹏男1968.08副教授法政学院46030105民商法学杨心明男1954.05教授法政学院47030105民商法学武家国男1949.01副教授法政学院48030105民商法学刘晓海男1956.08教授法政学院49030105民商法学沈 晖女1960.12副教授法政学院50030105民商法学严桂珍女1962.06副教授法政学院51030105民商法学刘春彦男1967.09副教授法政学院52030109国际法学田曼莉女1963.08副教授法政学院53030109国际法学师 华女1962.09副教授法政学院54030109国际法学高旭军男1964.03教授法政学院55030109国际法学朱国华男1967.10副教授法政学院56030109国际法学韩小鹰男1953.04副教授法政学院57030201政治学理论张 劲男1959.11教授法政学院58030201政治学理论章仁彪男1950.11教授人文学院59030201政治学理论薛迪群男1952.03教授法政学院60030201政治学理论詹兆雄男1950.10副教授法政学院61030201政治学理论孙 荣男1953.03教授法政学院62030201政治学理论田 亮男1965.12副教授法政学院63030202中外政治制度何小莲女1966.01副教授法政学院64030202中外政治制度徐 红女1966.12副教授法政学院65030202中外政治制度李 渡男1954.02教授法政学院66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平平男1952.08教授法政学院67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陈增堂男1955.03副教授法政学院68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丁晓红女1951.03副研究员法政学院69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毛惠彬男1961.11副教授法政学院70030206国际政治仇华飞男1957.11教授法政学院71030206国际政治郭学堂男1968.07副教授法政学院第2页/共71页72030206国际政治王传兴男1964.05副教授法政学院73030206国际政治王 鹏女1968.06副教授法政学院74030207国际关系蔡建国男1953.10教授法政学院75030207国际关系陆 伟男1964.01副教授法政学院76030207国际关系周敏凯男1949.11教授法政学院77030207国际关系邱美荣女1974.11副研究员亚太研究中心78030301社会学蔡 驎女1954.10副教授法政学院79030301社会学朱伟珏女1961.03副教授法政学院80030301社会学王世军男1965.10副教授法政学院81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李占才男1949.10教授法政学院82040106高等教育学黎 君男1963.10副教授人文学院83040106高等教育学樊秀娣女1965.05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4040107成人教育学凌培亮男1949.08教授机械工程学院85040107成人教育学张建忠男1948.04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6040107成人教育学陈幼德女1953.07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7040107成人教育学宫新荷女1967.11副研究员人文学院88040107成人教育学陈其晖男1970.05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89040107成人教育学倪 斌男1968.10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90040107成人教育学徐海宁男1971.02高级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91040107成人教育学朱伟文女1968.08副研究员继续教育学院92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陈祝林男1946.11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院93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董大奎男1950.04教授人文学院94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徐 朔男1958.02副教授人文学院95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颜明忠男1969.04副研究员人文学院96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孙玉华女1962.09副教授人文学院97040110教育技术学齐从谦男1945.04教授物理系98040110教育技术学吴於人女1950.05教授物理系99040110教育技术学马宁生男1960.01副教授物理系100040110教育技术学陈铭南女1950.09教授物理系101040110教育技术学王祖源女1956.09教授物理系102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黄 勇男1967.04副教授体育教学部103040302运动人体科学卢伟华男1965.10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04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陈宏佑男1952.08副教授体育教学部105040302运动人体科学龚铭新男1954.05教授体育教学部106050101文艺学郭春林男1965.08副教授人文学院107050101文艺学马 原男1953.06教授人文学院第3页/共71页108050101文艺学黄昌勇男1966.12教授人文学院109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喻大翔男1953.07教授人文学院110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万 燕女1967.08副教授人文学院111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孙宜学男1968.02副教授人文学院112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钱 虹女1954.05教授人文学院113050201英语语言文学胡卫平男1952.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4050201英语语言文学向明友男1966.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5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万正方男1946.10教授外国语学院116050204德语语言文学朱建华男1956.07教授外国语学院117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宋健飞男1957.09教授外国语学院118050204德语语言文学黄克琴女1956.04教授外国语学院119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丁伟祥男1955.07教授外国语学院120050204德语语言文学赵 劲女1968.1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1050204德语语言文学吴建广男1960.09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2050204德语语言文学于雪梅女1971.0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3050205日语语言文学吴 侃男1953.10教授外国语学院124050205日语语言文学蔡敦达男1957.07教授外国语学院125050205日语语言文学魏铀原男1964.10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6050205日语语言文学徐 曙男1955.02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7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尚祥华女1947.12教授外国语学院128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建民男1952.08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29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朱绍中男1949.07教授外国语学院130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乐曾男1948.09教授外国语学院131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戴 劲男1958.03教授外国语学院132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郑春荣男1968.12副研究员外国语学院133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金秀芳女1952.04教授外国语学院134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 梅女1963.01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35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贾中恒男1964.03副教授外国语学院136050302传播学王 健男1953.05副教授人文学院137050302传播学林家阳男1955.03教授人文学院138050302传播学张智中男1960.03副编审人文学院139050302传播学柳 珊女1972.05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0050302传播学黄 辉男1963.07副教授人文学院141050302传播学陈立生男1962.12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2050401艺术学张禾金男1957.09副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43050401艺术学王 钢男1959.09高级导演传播与艺术学院第4页/共71页144050404设计艺术学吴国欣男1953.10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5050404设计艺术学殷正声男1949.02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6050404设计艺术学朱钟炎男1948.11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7050404设计艺术学许扬波男1960.12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8050404设计艺术学黄英杰男1955.09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49050404设计艺术学陈 健男1954.10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0050404设计艺术学陈永群男1963.01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1050404设计艺术学周 锐男1949.06副研究馆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2050404设计艺术学赵 月女1959.05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3050404设计艺术学娄永琪男1974.03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4050404设计艺术学王 荔女1954.09教授传播与艺术学院155050405戏剧戏曲学朱恒夫男1959.09教授人文学院156050405戏剧戏曲学崔 铭女1964.01副教授人文学院157050405戏剧戏曲学陈 南女1958.02副教授人文学院158070101基础数学叶家琛男1944.02教授数学系159070101基础数学陈志华男1939.01教授数学系160070101基础数学查建国男1948.01教授数学系161070101基础数学陆洪文男1939.10教授数学系162070101基础数学方小春男1966.02教授数学系163070101基础数学杨义虎男1965.10教授数学系164070101基础数学靳全勤男1965.12教授数学系165070101基础数学陈伯勇男1971.08教授数学系166070101基础数学贺 群女1962.09教授数学系167070101基础数学蒋志洪男1958.11副教授数学系168070101基础数学蔡迎春男1966.05教授数学系169070101基础数学蒋继发男1955.11教授数学系170070102计算数学吴雄华男1946.05教授数学系171070102计算数学黄自萍男1961.03教授数学系172070102计算数学徐承龙男1963.10教授数学系173070102计算数学陈素琴女1966.05副教授数学系174070102计算数学李春景女1958.11副教授数学系175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钱伟民男1962.11教授数学系176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梁汉营男1964.12教授数学系177070104应用数学邵嘉裕男1946.03教授数学系` 178070104应用数学姜礼尚男1935.10教授数学系179070104应用数学边保军男1962.05教授数学系第5页/共71页180070104应用数学李雨生男1954.04教授数学系181070104应用数学娄本东男1969.08教授数学系182070104应用数学梁 进女1958.09教授数学系183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朱经浩男1949.11教授数学系184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孙继涛男1963.05教授数学系185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濮定国男1948.08教授数学系186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陈雄达男1972.02副教授数学系187070201理论物理冯伟国男1953.12教授物理系188070201理论物理郑浩平男1948.06教授物理系189070201理论物理羊亚平男1966.02教授物理系190070201理论物理陈宇光男1971.11副教授物理系191070201理论物理王治国男1965.11副教授物理系192070201理论物理刘要稳男1971.01副教授物理系193070201理论物理谢双媛女1974.02副教授物理系194070205凝聚态物理陈 鸿男1957.06教授物理系195070205凝聚态物理顾 牡男1961.09教授物理系196070205凝聚态物理王 珏男1960.04教授物理系197070205凝聚态物理张冶文男1955.10教授物理系198070205凝聚态物理吴广明男1964.10教授物理系199070205凝聚态物理李宏强男1969.11教授物理系200070205凝聚态物理安振连男1963.10副教授物理系201070206声学钱梦騄男1942.07教授声学所202070206声学朱士明男1939.02研究员声学所203070206声学王佐民男1944.07研究员声学所204070206声学盛胜我男1946.03研究员声学所205070206声学王寅观男1950.02研究员声学所206070206声学龚农斌男1949.05正高工声学所207070206声学刘镇清男1962.04研究员声学所208070206声学汤建明男1954.09高级工程师声学所209070206声学毛东兴男1966.01副教授声学所210070206声学蒋国荣男1966.05副教授声学所211070206声学潘永东男1967.01副研究员声学所212070206声学胡文祥男1964.10教授声学所213070206声学俞悟周女1972.08副研究员声学所214070206声学葛剑敏男1963.03副教授声学所215070206声学梁军汀男1966.02副研究员声学所第6页/共71页216070207光学祝生祥男1944.10副教授物理系217070207光学吴永刚男1957.06教授物理系218070301无机化学施宪法男1942.02教授化学系219070301无机化学吴介达男1944.04教授化学系220070301无机化学姚天明男1962.10教授化学系221070301无机化学杨 勇男1962.12副教授化学系222070301无机化学吴庆生男1953.09教授化学系223070301无机化学闫 冰男1970.12教授化学系224070301无机化学温 鸣女1969.02副教授化学系225070301无机化学许海涛男1969.03副教授化学系226070302分析化学李通化男1948.02教授化学系227070302分析化学苏耀东男1947.02教授化学系228070302分析化学朱仲良男1962.04教授化学系229070302分析化学张 云男1958.01副教授化学系230070302分析化学丛培盛男1964.09副教授化学系231070302分析化学邓子峰男1962.04副教授化学系232070303有机化学蒋忠良男1964.01副教授化学系233070303有机化学王筱平女1956.01副教授化学系234070303有机化学张荣华男1964.02副教授化学系235070303有机化学毛曼君女1966.10副教授化学系236070303有机化学匡春香男1964.12教授化学系237070304物理化学胡中华男1960.10研究员化学系238070304物理化学甘礼华男1964.11教授化学系239070304物理化学赵国华男1965.10教授化学系240070304物理化学郝志显男1962.03副教授化学系241070304物理化学徐子颉男1965.03副教授化学系242070304物理化学林 瑞女1973.09副研究员汽车学院243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44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教授土木工程学院245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246070704海洋地质汪品先*男1936.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7070704海洋地质王汝建男1959.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8070704海洋地质翦知湣男1966.1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49070704海洋地质成鑫荣男1953.03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0070704海洋地质邵 磊男1960.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1070704海洋地质吴国瑄男1953.07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第7页/共71页252070704海洋地质傅 强男1964.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3070704海洋地质杨如增男1956.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4070704海洋地质刘传联男1963.0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5070704海洋地质刘志飞男1969.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6070704海洋地质赵美训男1959.1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7070704海洋地质田 军男1974.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8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男1930.10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59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家林男1942.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0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吴健生男1961.07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1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耿建华男1966.05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2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王华忠男1964.09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3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陈 冰男1957.0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4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董良国男1966.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5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钟广法男1964.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6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于 鹏男1969.1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7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秦建业男1946.03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8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李春峰男1970.07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69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刘堂晏男1962.08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0070904构造地质学周祖翼男1965.01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1070904构造地质学廖宗廷男1962.06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2070904构造地质学杨凤丽女1964.02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3070904构造地质学许长海男1971.02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4070905第四纪地质学张玉兰女1946.01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5070905第四纪地质学郑洪波男1965.10研究员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6070905第四纪地质学范代读男1972.04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7070905第四纪地质学杨守业男1971.01副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8070905第四纪地质学李前裕男1956.03教授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79071001植物学夏春镗男1948.10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0071001植物学祝 建男1953.11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1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汪世龙男1964.07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2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孙晓宇男1965.11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3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冯耀宇女1969.04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4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丰 敏女1973.12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5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宇星女1966.12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6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张林生男1966.04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7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梁立平男1951.09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8页/共71页288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蔡激扬男1968.08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89071012生态学倪亚明男1946.11教授化学系290071012生态学杨学军男1968.04副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91071012生态学张 敬女1968.03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92071012生态学马 前男1962.11副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93080102固体力学仲 政男1964.1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4080102固体力学贺鹏飞男1962.1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5080102固体力学戴 瑛女1966.10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6080102固体力学金 波男1958.06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7080102固体力学程 军男1969.01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8080102固体力学虞爱民男1948.09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299080102固体力学陆荣林男1964.11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0080102固体力学郑百林男1966.02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1080102固体力学黄争鸣男1957.07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2080102固体力学许震宇男1970.08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3080102固体力学杨国标男1969.06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4080103流体力学赵毅山男1961.08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5080103流体力学胡影影女1972.11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6080104工程力学曹志远男1938.1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7080104工程力学薛元德男1941.1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8080104工程力学冯 奇女1946.0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09080104工程力学张若京男1946.1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0080104工程力学曾德顺男1948.1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1080104工程力学唐寿高男1952.0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2080104工程力学聂国华男1964.08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3080104工程力学江理平男1946.11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4080104工程力学胡振东男1964.07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5080104工程力学李尧臣男1943.03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6080104工程力学徐 鉴男1961.1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7080104工程力学姜建华男1961.0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8080104工程力学方明霞女1966.05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19080104工程力学黄本才男1947.0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0080104工程力学袁国青男1967.01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1080104工程力学王国砚男1958.03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2080104工程力学孙春方男1963.03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3080104工程力学周仕刚男1963.01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第9页/共71页324080104工程力学李文晓女1968.09副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5080104工程力学聂国隽女1969.09副研究员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6080104工程力学胡 超男1961.02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327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爱平女1951.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28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于信汇男1960.07教授上海市体育学院329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沪曾男1947.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0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沈 斌男1955.03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1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海江男1967.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2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张为民男1965.0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3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野平男1963.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4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刘晓东男1967.07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5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朱传敏男1969.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6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林建平男1958.01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37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郝一舒女1964.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8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樊留群男1964.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39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孔庆华男1946.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0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郭重庆*男1933.06正高工机械工程学院341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李 晏女1968.09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2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家海男1964.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3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马淑梅女1967.1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4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5080202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6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47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348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赵 炯男1963.10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349080202机械电子工程李万莉女1965.06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1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2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副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53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来德男1938.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4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徐鸣谦男1944.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5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郑惠强男1953.02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6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宋德朝男1947.01研究员机械工程学院357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张德胜男1946.10研究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358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卢耀祖男1949.05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59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盛金良男1962.10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第10页/共71页360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刘 钊男1958.1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1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邱惠清男1948.04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2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卞永明男1966.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3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李兴华男1962.08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4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李强德男1952.0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5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归 正男1952.02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6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王玉新男1964.01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7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张 氢男1967.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8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乐韵斐女1964.06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69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吴战国男1968.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0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奚 鹰男1957.03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1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朱玉田男1967.08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372080204车辆工程靳晓雄男1947.02教授汽车学院373080204车辆工程孙泽昌男1953.07教授汽车学院374080204车辆工程余卓平男1960.01教授汽车学院375080204车辆工程陈礼璠男1939.08教授汽车学院376080204车辆工程陈辛波男1962.02教授汽车学院377080204车辆工程倪计民男1963.05教授汽车学院378080204车辆工程雷雨成男1963.12教授汽车学院379080204车辆工程周 鋐男1952.10正高工汽车学院380080204车辆工程吴光强男1965.12教授汽车学院381080204车辆工程陈昌明男1950.12副教授汽车学院382080204车辆工程刘 继男1960.12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3080204车辆工程刘永明男1955.07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4080204车辆工程胡用生男1946.01教授汽车学院385080204车辆工程王宏雁女1962.11副教授汽车学院386080204车辆工程罗湘萍男1965.07副教授汽车学院387080204车辆工程左曙光男1968.06教授汽车学院388080204车辆工程赵洪伦男1947.08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89080204车辆工程沈 钢男1963.05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0080204车辆工程吴小清男1962.09副教授汽车学院391080204车辆工程陆正刚男1966.09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2080204车辆工程高云凯男1963.11教授汽车学院393080204车辆工程万 钢男1952.08教授汽车学院394080204车辆工程应之丁男1964.05副教授铁道与城市轨道研究院396080204车辆工程侯永平男1971.02副教授汽车学院397080204车辆工程陈 慧男1964.06教授汽车学院398080204车辆工程张 朝男1958.01教授汽车学院399080204车辆工程罗 峰男1969.09副教授汽车学院400080204车辆工程吴 宪男1971.01副教授汽车学院401080204车辆工程杨志刚男1961.08教授汽车学院402080204车辆工程杜爱民男1971.02副教授汽车学院403080204车辆工程张 戟男1967.10副高汽车学院404080204车辆工程魏学哲男1970.12副研究员汽车学院405080204车辆工程张立军男1972.03副研究员汽车学院406080204车辆工程马 钧男1970.12副教授汽车学院407080204车辆工程赵松枝女1962.02高级经济师汽车学院408080204车辆工程陈荣章男1956.11副教授汽车学院409080204车辆工程朱西产男1962.06教授汽车学院410080220工业工程徐克林女1945.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1080220工业工程郑永前男1965.11副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2080220工业工程刘光富男1963.07教授机械工程学院413080300☆光学工程李同保*男1942.10教授声学所414080300☆光学工程王占山男1963.06教授物理系415080300☆光学工程郝沛明男1940.10教授物理系416080300☆光学工程刘恒彪男1962.01教授物理系417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姚 熹*男1935.09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18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朱基千男1958.10教授物理系419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男1963.10研究员功能材料研究所420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沈 军男1967.05教授物理系421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周 斌男1970.03教授物理系422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蔡克峰男1964.03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23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刘小林男1963.12副教授物理系424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倪星元男1952.12高级工程师物理系425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王旭升男1958.12教授功能材料研究所426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沈 波女1965.09副研究员功能材料研究所427080502材料学徐 政男1941.10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28080502材料学王培铭男1952.05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29080502材料学张 雄男1956.09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30080502材料学王国建男1953.03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 年11 月25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13 年11 月25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溶胶 -凝胶二氧化硅薄膜在强激光系统和超疏水表 面上的应用 液体中声场的 Schlieren 成像及可视化 Mg 基多层膜光学性能、界面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抗激光平板偏振膜的设计及节瘤对电场和温度场 的影响 AZO 光栅微纳结构及 AZO 薄膜脱膜剂的研究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应用 金属氧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功能化研究 基于双功能化学连接体构筑稀土杂化发光材料 若干金属及配合物、有机小分子与重要生物大分子 的相互作用研究 基于组合模序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研究 基于无机 - 有机功能纳米材料检测金属离子及其生 物成像 复杂组份体系多维指纹图谱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现代仪器方法及信息提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 用 基于[3+2]偶极环加成的杂环合成及其 C-H 键活化 过渡金属催化下硫及氧亲核试剂的烯丙基化反应 研究 纳米多孔杂化碳泡沫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基质隔离红外光谱和理论计算研究金属原子与乙 炔及硫化氢的反应 泥质烃源岩中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 特征及意义 渤海海域郯庐断裂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大地电磁与地震正则化联合反演研究 两性 pH 敏感凝胶平衡溶胀理论研究 基于傅里叶方法的梯度非均匀材料弹性力学基本 问题研究 非线性因素约束的递纸机构动力学研究 可重组制造系统工艺、布局及缓冲区重组规划研究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可重构机床配置、重构规划及其 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海上起重装备浮吊起重机平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半挂液罐车液体晃动及稳定性控制研究 中式餐饮复杂加工流程优化研究 极限工况下电液伺服阀特性研究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估研究
第 2 页/共 13 页
2013 年 11 月 25 日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共 351 人,其中:学术型学位 338 人,职业型学位(专业学位)13 人) 一、学术型学位(338 人)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各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各专业课程安排

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制 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
掌握车辆工程(汽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 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 能力,能具备从事车辆工程(汽车)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市场营销、 物流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预 备工程师。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参照了德国理工科大学培养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营销和物 流、车身与空气动力学及汽车实验学方面的学位工程师的教学计划,加强了素质与能力拓 展及实践创新等培养环节。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强的双外语(英语、德语或法语)能力; 2.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
能力; 3.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
技术、计算机技术、热力学、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市场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 4.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计算、试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5.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7.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面向未来意识; 8.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 五、主干学科
必/选 试/查 学分 周学时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方向和学院领导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方向和学院领导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方向和学院领导、导师介绍08-11-21 作者:编辑:皇甫一欣万钢校长(国家863计划清洁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万钢博士1952年8月出生,1981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

万钢博士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攻博期间发明了定量研究固体波传播的光学方法,并成功地把此方法应用于汽车低噪声设计,为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在此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赢得国际声誉。

万钢博士1991年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技术开发部任高级工程师,负责开发计算机轿车整车虚拟开发工作。

他负责研制的“轿车三维表面测试和快速成型系统”、“轿车动力总成三维运动向量测试系统及悬架运动自由行程包络图”、“三维人体CAD模型和实体拟和及轿车人机工程CAD系统”、“汽车风洞测试系统”使奥迪汽车公司在轿车虚拟开发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汽车企业。

1996年万钢博士升任奥迪公司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负责信息化制造技术。

他负责研制的“智能控制白车身表面质量检测系统”项目获得国际专利,并创造了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设备创新模式。

1999年万钢博士在轿车生产线创建了三维激光在线检测和数字化异地实时质量控制技术,为新一代奥迪A4轿车顺利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内部操作规程,这是大众集团有史以来第一个由中国工程师牵头建立的操作规程。

他在奥迪10年间一共经历了5 代新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并熟悉汽车企业的投资、规划、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许多方面的工作,成为德国著名的汽车专家。

万钢博士与1994年和1995年先后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所指导的德国博士生在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1999年万钢博士受教育部邀请成功组织了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合作交流团回国巡回报告,洽谈合作,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赞赏。

创新引领节能减排技术革命r——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尧清

创新引领节能减排技术革命r——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尧清

创新引领节能减排技术革命r——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尧清田静【期刊名称】《海峡科技与产业》【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08-110)【作者】田静【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尾气排放和污染问题愈加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方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董尧清教授有着独到的见解。

凭借着近50年的汽车柴油机及其燃料喷射系统的设计、研究和开发经验,董尧清教授指出,目前柴油车在节能、经济、环保、安全、耐用、性能、规模化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与同等排量的汽油车相比,油耗比汽油车节省可达30%以上,并且具有二氧化碳排放低,转矩大,爬坡能力强,起动性能好等特点。

从道路工况的角度来看,柴油技术可能比混合动力技术更有优势。

混合动力技术只能应用于城市路况,而柴油技术不管是在城市还是郊区,节油性能都很强,所以柴油化是短期内迅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欧洲对排放更为清洁的经济型轿车的开发,还是美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CV),都无一例外地将柴油机作为最佳的选择方案,3L轿车的成功开发则标志着柴油机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欧洲国家和日本还计划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实施低燃油税收的鼓励政策,以促进柴油机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欧洲生产的乘用车柴油化比例已超过了50%。

相比之下,我国乘用车中柴油机的比例只占到1%左右。

一汽大众于2003年推出了捷达自然吸气直喷式(SDI)柴油轿车,之后又推出了中国第一辆涡轮增压直喷式(TDI)宝来柴油轿车和奥迪TDI柴油轿车;上海大众正在积极开展不同油料对柴油轿车在中国市场适应性等的研究;云南动力已开发出具有自主品牌的D16TCI、D19TCI四气门增压电控柴油机,达到当今欧洲领先水平的环保、节能型轿车柴油机;奇瑞动力已开发或正在积极开发SQR381、SQR481、SQR681和SQR372系列电控柴油机。

2014同济大学复试名单

2014同济大学复试名单
324
19
103452
吴佳晟(自主招生)
317
20
704637
孙晓宇(自主招生)
314
21
103261
傅王梁(自主招生)
312
22
103132
谭宇根(自主招生)
309
23
103063
沈哲民(自主招生)
306
24
103078
朱旭铿(自主招生)
285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
1
912527
马信元
391
2
909497
373
6
000666
冯明亮
369
7
411136
郑源飞(自主招生)
367
8
411156
章磊
361
9
106541
秦聪伟
360
10
311066
贺南(自主招生)
365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
1
103257
曹阳光
434
2
103265
陈飞
420
3
108032
石俊锋
408
4
603515
赵攀
407
5
108034
胡素军
406
汽车学院2014年各专业统考生拟招生人数
车辆工程(学术型)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术型)
车辆工程
(专业学位)
动力工程
(专业学位)
11
14
27
14
汽车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统考复试名单
车辆工程(学术型)
序号
考生编号
姓名
初试成绩
1

车辆工程-哪些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比较好

车辆工程-哪些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比较好

哪些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比较好?吉林大学(民用车辆)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坦克、装甲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火车机车)这四个大学具有国家重点学科,其他的学校肯定不如他们。

其他的如武汉理工、同济大学的车辆也比较不错。

另外,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也可选择,它是中国军用车辆的研究中心,有院士一名。

研究生每年都招不满(好机会)。

进去了全公费还发钱。

就目前来说,全国车辆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就四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但是,车辆工程好的学校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湖南大学等。

这个专业就业都很好,好些院校就业率100%.至于你报那所学校,还要看你超出重点线多少分,你可以在网上查一查想要报考学校在你省这几年的录取线就知道了,祝你考上理想的学校和专业。

1、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2、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4、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5、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7、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8、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9、中国农业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系10、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1、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12、湖北汽车工业学院13、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14、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15、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一汽教育培训中心)16、河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17、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有关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研究生的问题~~~~~悬赏分:200 - 解决时间:2006-7-7 10:41我想考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的研究生,请问专业课是选择工程力学比较好,还是选择机械设计比较好,北理有没有老师在外面讲车辆工程的考研专业课?还有就是听说理工考研有点那个,我用不用找一些关系? 谢谢......问题补充:谢谢最佳答案选择机械设计比较好点!我就是这个专业的,这个专业是个什么专业呢,报考冷,就业热,报的时候都不报,以为很苦,其实也不苦,坐办公室搞设计,偶尔去趟车间参观一下。

汽车PEPS系统射频通信抗同频干扰设计方法

汽车PEPS系统射频通信抗同频干扰设计方法

电子质量2019年第05期(总第386期)0引言汽车PEPS 系统从钥匙身份识别、车身门锁控制到发动机点火控制等过程均由射频识别技术完成,但是射频的辐射功率十分微弱,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失效[1-2]。

一般来说,同频干扰是PEPS 系统各类射频干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干扰类型,如图1所示。

图1同频干扰为了提升抗干扰能力,通常会采用加大汽车钥匙发射端发射功率或降低传输信道噪声的方法,即尽可能提高信噪比。

但是在面对强同频干扰时,仅通过提升系统传输信道信噪比来抗干扰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国家无线电法规的限制,汽车钥匙的辐射功率不可能无限地提升[3]。

跳频通信是军事通信领域常用的一种抗干扰手段,其理论基础是香农定理,香农定理直接反映了通信系统中信道容量和信号功率、噪声功率、信道通频带宽的函数关系[4]。

对于高斯加性白噪声信道,有如下表达式:C =B log 2(1+S/N )(1)式(1)中C 为信道容量,B 为信号带宽,S 为信号平均功率,N 为噪声功率,S/N 表示信噪比。

从式(1)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在信道容量C 确定的情况下,带宽B 的增加会降低系统对于信噪比S/N 的要求。

作者简介:赵先锋(1985-),男,车辆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

E-mail:zhaoxf_11@。

汽车PEPS 系统射频通信抗同频干扰设计方法A Method of RF Co-Channe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PEPS System赵先锋(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Zhao Xian-feng (Automobile school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摘要:该文主要针对汽车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PEPS)射频通信过程中易受同频干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用一种快搜索式自同步跳频抗干扰方法提升抗干扰性能,并在MATLAB/Simulink 平台上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对同频干扰的抑制能力。

同济汽车学院导师推荐信

同济汽车学院导师推荐信

在此,我谨代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向贵校推荐一位在汽车工程领域具有卓越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朱元博士。

朱元博士在我校汽车学院担任副教授,多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他成为贵校的理想人选。

朱元博士1993年至199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车辆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学士学位,随后于1998年至2003年继续深造,获得车辆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在学术研究方面,朱元博士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执着,他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曾赴美国普渡大学访学,拓宽了国际视野。

自2005年加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以来,朱元博士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曾三次获得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候选人提名,2016年荣获“同济大学名课优师”称号,2017年荣获“同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充分体现了其在师生中的良好口碑。

在科研方面,朱元博士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及其应用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他主持了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参与了2项国家863项目,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

此外,他还发表了SCI检索论文3篇、EI检索论文10余篇,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出版了专著《基于AUTOSAR 规范的车用电机控制器软件开发》。

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朱元博士在汽车工程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面,朱元博士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分布式测量系统”等研究生课程,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他共指导博士生2名、硕士毕业生40多名,其中多名学生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朱元博士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朱元博士在学术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卓越的创新能力使他成为贵校的理想导师。

林松老师——精选推荐

林松老师——精选推荐

个人事迹介绍林松,男,汉族,1957年7月生于重庆,博士后学历,就职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系,为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导和开发方法与产品可靠性基金教席主任。

其主要学科方向为机构学、产品创新开发方法和技术系统的可靠性;主要科研理论和应用包括多技术集成、轻质材料、低能耗的新型传动系统的开发设计,现代产品开发方法研究及其面向企业的使用工具研发,技术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估、预报系统,知识库、数字图书馆、专业技术指导平台的建设等。

林松教授个人履历简述:1978年3月-1982年1月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进行本科学习,并与同年一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在重庆重型锻造厂任机械工程师,从事工艺工装设计和产品的改进开发。

1983年于重庆大学攻读机构学专业硕士学位,并与1986年获的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1992年于重庆大学留校任教,从事结构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2年10月赴德国吕贝克工业学院做访问学者,从事机构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计算机辅助机构及机构传动系统的实用系统。

1994年10月-1999年9月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U Dresden)攻读机构学与机械传动专业博士学位,并于1998年以优异成绩(最高成绩)取得机构学博士学位。

1999年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以非弹性连续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后出站,此后留校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留校任教期间,林松教授主要研究机构分析与综合、新型机构研发,从事工业产品改进及穿心设计,并参加了工业技术指导标准的制定工作。

作为教授级学科带头人和课题负责人,他承担了德国国家级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DFG-SFB639)、主持了多项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DFG)和德国工业产品开发项目,主要包括德国国家级科研项目:机构数字图书馆、轻型材料转子研制等7项,德国综合科研项目:高效多功能热塑轻型材料制品等8项。

林松教授在产品开发和机构创新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工作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卓桂荣性别- 女(46岁出生年月- 1968年11月职称- 副教授行政职务- 导师类型- 硕导研究方向-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电子邮箱***************办公电话- 021-********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卓桂荣,1968年11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同年分配至哈尔滨轧钢厂工作。

1997年-2002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博士学位,硕士课题为“三指灵巧手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博士课题“并联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制”。

2002年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课题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4年12月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研发经历及成果:[1] 2006年完成了华普混合动力轿车管柱助力式EPS系统的研制,并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2] 研制了线控转向系统(SBW及驾驶模拟试验装置,荣获2005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特等奖。

[3] 2005年研制了具有转角限位功能和高精度传感器冗余技术的线控转向系统,已应用于春晖系列线控转向电动汽车和驾驶模拟器。

[4] 参加了上海市科委“EPS电动助力转向”项目,完成了非接触式传感器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设计,应用该转向器的转向系统台架参加了2005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获得好评。

该结构已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5] 2002年-2004年博士后期间参与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子课题“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负责“春晖二号”电动汽车底盘设计和整车总布置、电动轮加载试验台架结构及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线控4WD/4WS 台架的方案论证及结构设计;“春晖三号”4WD电动汽车线控转向控制系统的研制与调试;线控转向硬件在回路仿真台架结构与控制系统设计;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驱动防滑控制、转速闭环控制、转矩闭环控制等。

[6] 2003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三等奖资助,完成了“电动轮参数化模型库的建立”项目。

[7] 四轮驱动微型电动汽车概念模型“春晖一号”的研制,获2003年上海国际汽车城首届创新人才精英赛精英奖。

[8] “并联机床的研制”,获2001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9] 参与“七自由度并串联叶片专用机床的研制”项目,单独承担数控系统软件的研制。

于2002年通过鉴定并已投入生产,现已售出多台。

[10]参与“X射线野外管道焊缝检测机械手的研制”项目,负责机械手腕部和地线钻孔装置的设计。

应用于大庆石油管理总局野外管道焊缝的X射线检测,于1999年投入使用。

[11] “φ1500热锯片修磨与淬火装置研制”,获95年哈尔滨市冶金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

[12] “160吨剪切机剪刃基座的改造”,获94年哈尔滨市总工会“千百十”活动技术攻关项目二等奖。

[13] “降低520油泵站事故”项目,获92年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厅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

主要论文:原地转向电动汽车参数化模型的建立(EI-05289208156、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软件开发(EI-024********、4WD电动汽车转速闭环控制、全方位线控四轮转向电动汽车设计、Hardware-In-the-Loop Test Environment for In-Wheel_Motor Drive Electric Vehicle、新型并串联机床加工叶片程序的后置处理与仿真等。

陈凤祥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78年11月职称- 副教授行政职务- 导师类型- 硕导研究方向- 汽车电子电子邮箱***********************办公电话-139********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邮编:201804浙江绍兴人,1978年11月生。

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艾瑞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从事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算法研究。

2008年-至今,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

参加或主持过纵横向项目5项。

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青年自然基金和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

荣誉:2009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获同济大学潍柴动力奖教金。

发表论文: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 收录近40篇,SCI收录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近30篇,并担任多个国际SCI期刊的论文评审专家。

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第一发明人5项目前正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非线性控制理论。

科研方向:燃料电池控制技术,基于AUTOSAR架构汽车电子软件研发,汽车软测量技术(状态观测器应用研究欢迎,自动控制,计算机,数学,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的学生报考研究生。

- 张戟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7年10月职称- 副教授行政职务- 导师类型- 硕导研究方向-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磁兼容电子邮箱*******************.cn办公电话- 021-********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11室,邮编: 201804198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

曾在多家公司担任研发主管/高级研发工程师,现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汽车电子控制、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电磁兼容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培养:本科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

培养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余人,工程硕士10余人。

主持/参与完成项目:1、基于网络的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2、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EMC(EMI/EMS检测技术研究,横向协作课题;3、五洲龙混合动力大客车大规模产业技术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4、中华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制;5、面向产业化的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开发;6、产品级动力总成控制器开发;7、国家863燃料电池轿车关键工艺与试验项目;8、“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智能设备(泵/阀及其FCS系统”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主要在研项目:1、兼容V2G技术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电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特性研究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2、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电磁兼容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3、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电磁兼容子平台建设,国家发改委课题;4、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研究,教育部985项目;5、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轿车关键技术与整车集成开发项目,电磁兼容子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6、EK-2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国家863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项目;主要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国家专利10项,其中3项发明专利,在国际会议及国内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索论文10篇。

主编教材、专著3本,2006/2010年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优秀著作三等奖。

主要著作:《基于现场总线DeviceNet的智能设备开发指南》,200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现代汽车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基础》,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基于PowerPC 的32位微控制器原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应用》,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姓名- 罗峰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69年职称- 教授行政职务- 导师类型- 博导研究方向- 汽车电子电子邮箱********************.cn办公电话- 021-********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200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主要从事飞行器控制研究,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至2002年在清华大学汽车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研究,以及燃料电池大客车CAN总线通信与控制系统的研制。

2002年9月至今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特别是LIN、CAN、FlexRay等车载网络总线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德国沃芬比特尔应用科技大学及C&S Group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车载网络通信系统设计及测试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车载网络总线系统、车载信息系统以及智能汽车等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曾主持或参与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

目前在研的纵向科研项目包括:EK-2纯电动轿车研发与产业化(国家863项目,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国家863项目,无人驾驶电动智能车及其智能交通系统(985项目等;在研的横向科研项目包括:汽车CAN总线测试系统研制(德国益驰公司委托开发项目,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研究(美国飞思卡尔公司委托开发项目等。

现为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同济大学-美国飞思卡尔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德国益驰公司车载网络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

2010年入选同济大学攀登高层次人才计划。

获奖情况: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年获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二等奖;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出版专著:罗峰、孙泽昌著,汽车CAN总线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发表论文: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

目前讲授:汽车网络技术;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车设计等课程。

名- 钟再敏性别- 男出生年月- 1973年8月职称- 教授行政职务- 汽车学院党委副书记导师类型- 博导研究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控制技术电子邮箱********************.cn办公电话- 021-********通讯地址- 上海市曹安路4800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邮编:201804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汽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驱动传动及其控制技术相关研究。

2008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7, 2011年同济大学潍柴奖教金,2011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2012年上海市嘉定区科技领军人才奖。

主要的社会职务有:上海汽车工程师学会理事、新能源汽车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汽车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