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两黑病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施用无病菌的肥料,灌溉未受病原物污染 的水。精细整地,并搞好排灌体系。 • 药剂防治 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 施,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浇施等。
药剂使用
• 第一次施药 移栽后七天内(最好不要超过3天)必须把药施 下去,最好是移栽当天配合肥料一起兑水浇根 或喷雾淋根,使用量为80g/亩(一袋/亩),每 亩兑水两桶(约50kg)。
烟草黑胫病
前言
烟草黑胫病1896年在印尼的爪哇首先发现, 是世界性的烟草主要病害之一。在云南烟区 发生为害较为普遍,并多与烟草青枯病混合 发生。
症状表现
苗期发病株常在茎基部出现黑色病斑,或底 叶发病蔓延到茎。大田发病烟株主要是先在 茎基部出现 黑斑,然后向上下髓部扩展并环 绕全茎。剖开病茎可见髓部干缩呈碟片状, 其间生有棉絮状的菌丝体 。其症状可以总结 为“黑膏药”、“穿大褂”、“腰漏”、 “牒片状”。
• 第二次施药 掏苗培土后(丙森.甲霜灵1袋2桶水兑水浇根) 使用量同第一次一样。
• 第三次施药
揭膜培土后(丙森.甲霜灵1袋2桶水兑水浇根) 使用量同第一次一样。
黑膏药
烟草根黑腐病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于烟株根系上,使根呈特异性的黑 色腐烂,从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染病 引起“猝倒”,但根部发黑,别于猝倒病。 病菌从根茎部侵入,病斑环绕茎部一周,向 上侵至于叶,下侵至侧根,使整株幼苗枯死。 较大烟株染病侧根根尖变黑,病株生长迟缓, 植株矮小,叶色黄褐。重病株拔起可见整株 根系变黑褐、坏死。气候炎热时,白天病株 萎蔫,夜间恢复正常,病株叶片变黄、变薄, 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 选栽抗病品种 可推广的有Nc2、Nc88、Nc89、Nc95、 Nc98、日本的山阳1号、远州1号、美国的马里兰 609、Burleyl、Burley2等,白肋烟有建白80、 8701、8301、B37、白肋11A、11B、2lB、37B、49B 等。 • 实行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与 豆科、蔬菜作物连作。 • 加强栽培管理,育苗时选用无病苗床,不施带病菌 有机肥。注意田间排湿,及时中耕松土。
•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集中在地表0~5cm的土层 内活动,5cm以下的土层中含菌量明显下降, 15cm以下则很少有该菌的活动。烟田受到初 侵染时,开始只是少数植株首先发病,随后 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通过地面流 水或雨滴飞溅或通过人工操作向周围传播, 游动孢子在再侵染中起主导作用。 • 在线虫和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由于它们 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侵染,黑胫病也往往 加重。
病原特征
• Thielavio is basicola 称基生根串株霉,属半知菌 亚门真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病菌孢子有两种:一种为内生孢子,从孢子梗内
产生,长杆状,无色。内生孢子梗末端细胞细长, 达80一170um,梗内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在其后 面继续形成新的分生孢子,暗金黄褐金,光滑,大 小10一17×7一12(um)。分生孢子通过分生孢子梗 顶端抛射管成串放射出来。另一种为链状厚垣孢子, 多细胞,基部l一3个细胞无色透明,上部4?5个细 胞褐色,两端细胞半圆形,中间细胞方形,成熟时 分裂成单个细胞,可单独发芽,厚垣孢子大小 34?68×11-13(um)。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黑胫病最经济有 效的措施。目前生产上利用的抗病品种为多基因控制 的水平抗性,如G80、NC82、NC89、NC98、K326、 K346、云烟85、云烟87等,即抗病又优质。 • 栽培防病 旱地实行四年两头栽的轮作制度,而烟、稻轮作只需 隔年栽烟,就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病原特征
• 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型( 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 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目,腐霉 菌科,疫霉菌属。 •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在适宜的条件 下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病害循环
• 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在遗落土 壤或混杂堆肥中的植株残余组织上越冬。 • 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特别有寄主残余组织 存在时,腐生时间更长,可达2年以上。卵孢 子和厚垣孢子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能在 土壤和肥料中存活3年以上,因此,土壤是最 主要的侵染源;其次是灌溉水和雨水,及农 家肥料。 •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流行主要取决于寄主抗病 性、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力及环境条件 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发病规律
• 病残体和带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源。条件 适宜时分生孢子或垣抱子萌发产生侵入丝由 伤口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侵入后菌丝在表皮 细胞间分枝蔓延,形甲大量分生孢子和厚垣 孢子,进行再侵染。 • 该病发病适温17?23℃,15℃以下或26℃以 上发较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病重。 低温多雨或连阴雨天容易造成流行。该病菌 可侵染科、豆科、葫芦科等30科120多种植 物,与这些科植物连作发病重。低洼下湿地、 瘠薄盐碱地易发病。
• 药剂防治 用10g/m2的50%甲基托布津或50%苯来特可湿性 粉剂消毒床土。栽植时用以上药剂50g/667m2 拌土后穴施。发病初期,浇灌50%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一800 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 对好的药液l00一200ml。
药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