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 状态空间表达式

n 阶

Du

Cx y Bu Ax x

+=+=&1:?r u 1:?m y n n A ?: r n B ?: n m C ?:r m D ?:

A 称为系统矩阵,描述系统内部状态之间的联系;B为输入(或控制)矩阵,表示输入对每个状态变量的作用情况;C 输出矩阵,表示输出与每个状态变量间的组成关系,D直接传递矩阵,表示输入对输出的直接传递关系。

2.

状态空间描述的特点

①考虑了“输入-状态-输出”这一过程,它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即输入引起了状态的变化,而状态决定了输出。 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都是运动方程。

③状态变量个数等于系统包含的独立贮能元件的个数,n 阶系统有n 个状态变量可以选择。 ④状态变量的选择不唯一。

⑤从便于控制系统的构成来说,把状态变量选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量更为合适。

⑥建立状态空间描述的步骤:a 选择状态变量;b 列写微分方程并化为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c 将一阶微分方程组化为向量矩

阵形式,即为状态空间描述。

⑦状态空间分析法是时域内的一种矩阵运算方法,特别适合于用计算机计算。 3.

模拟结构图(积分器 加法器 比例器)

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绘制模拟结构图的步骤:积分器的数目应等于状态变量数,将他们画在适当的位置,每个积分器的输出表示相应的某个状态变量,然后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加法器和比例器,最后用箭头将这些元件连接起来。

4.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由系统框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a 将各个环节(放大、积分、惯性等)变成相应的模拟结构图;b 每个积

分器的输出选作i x ,输入则为i x &;c 由模拟图写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由系统的机理出发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如电路系统。通常选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感上的电流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KVL 和KCL 列微分方程,整理。

③由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方程式(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实现问题。实现是非唯一的。

方法:微分方程→系统函数→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注意:a 如果系统函数分子幂次等于分母幂次,首先化成真分式形式,然后再继续其他工作。 b 模拟结构图的等效。如前馈点等效移到综合反馈点之前。p28 c 对多输入多输出微分方程的实现,也可以先画出模拟结构图。

5.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也说明了状态空间表达的非唯一性。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也是系统的不变量。 特征矢量

i p 的求解:也就是求0)(=-x A I i λ的非零解。

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约旦标准型(A为任意矩阵):主要是要先求出变换矩阵。a 互异根时,各特征矢量按列排。b 有重根时,

设3阶系统,1λ=2λ,3λ为单根,对特征矢量

1p ,3p 求法与前面相同, 2p 称作1λ的广义特征矢量,应满足

121)(p p A I -=-λ。

系统的并联实现:特征根互异;有重根。方法:系统函数→部分分式展开→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6.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s W

D B A sI C s W ++-=-1)()( r m ?的矩阵函数[ij W ] ij W 表示第j 个输入对第i 个输出的传递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不唯一,但系统的传递函数阵)(s W 是不变的。

子系统的并联、串联、反馈连接时,对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及传递函数阵)(s W 。方法:画出系统结构图,理清关系,用分块矩阵表

示。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一.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Ax x

=&)的解:0)(x e t x At =

二.矩阵指数函数——状态转移矩阵 1.At e t =)(φ表示)0(x 到)(t x 的转移。5个基本性质。

2.At

e

的计算:

a 定义;

b 变换为约旦标准型 AT T J 1)(-=Λ或,11--Λ=T Te T Te e Jt t At 或

c 用拉氏反变换])[(11---=A sI L e

At

记忆常用的拉氏变换对

2

222212cos ;sin ;)(1;!;1;1;1

)(1;1)(ωωωωωδ+?

+?+??+??

??-+-s s t s t a s te s n t a s e s t s t t at

n n at d 应用凯莱-哈密顿定理

三.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Bu Ax x +=

&)的解:τττφφd Bu t x t t x t

)()()0()()(0

?-+

=。可由拉氏变换法证明(当

然给出拉氏变换法的求解思路)。求解步骤:先求At e t =)(φ,然后将B 和u(t)代入公式即可。特殊激励下的解。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一.能控性及能观性定义(线性连续定常、时变系统,离散时间系统) 二.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别(具有一般系统矩阵的多输入系统) 判别方法(一):通过线性变换

Bu Ax x +=& Bu T ATz T z

11--+=→& 1.若A 的特征值互异,线性变换(Tz x

=)为对角线标准型,AT T 1-=Λ,能控性充要条件:B T 1-没有全为0的行。

换矩阵T 的求法。

2.若A 的特征值有相同的,线性变换(Tz x

=)为约当标准型,AT T J 1-=,能控性充要条件:①对应于相同特征值的部分,

每个约当块对应的B T

1

-中最后一行元素没有全为0的。 ②B T

1

-中对应于互异特征根部分,各行元素没有全为0

的。变换矩阵T 的求法。

这种方法能确定具体哪个状态不能控。但线性变换比较复杂,关键是求T 、1

-T 、B T

1

-。

判别方法(二):直接从A,B判别

Bu Ax x +=& 能控的充要条件是 能控性判别矩阵),,,(12B A B A AB B M

n -=Λ的秩为n 。

在单输入系统中,M 是一个n n ?的方阵;

而多输入系统,M 是一个nr n ?的矩阵,可通过)(T MM rank rankM

=

三.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判别

判别方法(一):通过线性变换

Cx y Ax x ==& →TCz

y ATz T z

==-1&

1.若A 的特征值互异,线性变换(Tz x

=)为对角线标准型,AT T 1-=Λ,能观性充要条件:TC 中没有全为0的列。

换矩阵T 的求法。

2.若A 的特征值有相同的,线性变换(Tz x

=)为约当标准型,AT T J 1-=,能控性充要条件:①对应于相同特征值的部分,

每个约当块对应的TC 中第一列元素没有全为0的。 ②对应于互异特征根部分,对应的TC 中各列元素没有全为0的。变换矩阵T 的求法。

这种方法能确定具体哪个状态不能观。但线性变换比较复杂,关键是求T 、1

-T 、TC 。

判别方法(二):直接从A,C 判别

能观性的充要条件是 能观性判别矩阵????

??

?

??=-1n CA CA C N M 的秩为n 。

在单输入系统中,N 是一个n n ?的方阵;

而多输入系统,N 是一个n nm ?的矩阵,可通过)(T MM rank rankM

=

六.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原理 1.若

T A A 12=,T C B 12=,T B C 12=,则),,(1111C B A ∑与),,(2222C B A ∑对偶。

对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是互为转置的。且他们的特征方程式是相同的。

2.1∑与2∑对偶,则1∑能控性等价于2∑能观性,1∑能观性等价于2∑能控性。 时变系统的对偶原理???? 七.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对于状态反馈,化为能控标准型比较方便;对于观测器的设计及系统辨识,能观标准型比较方便。

1.

能控标准Ⅰ型(如果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①判别系统的能控性。②计算特征多项式

0111||a a a A I n n n +++=---λλλλΛ,即可写出A

。③求变换矩阵

??

??

?

???????=-11111n c A p A p p T M ,111],,][1,,0,0[--=B A Ab b p n ΛΛ。④求11

-c T ,计算??????

??????==-10011M b T b c ,1c cT c =,也可以验证是否有

11

1c c AT T A -=。

2.

能控标准Ⅱ型

①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②计算特征多项式0111||a a a A I

n n n +++=---λλλλΛ,即可写出A 。

③求变换矩阵],,,[1

2b A Ab b T n c -=Λ。④求12-c T ,计算?????

???????==-00112M b T b c ,2c cT c =,也可以验证是否有212c c AT T A -=。

3.

能观标准Ⅰ型

①判别系统的能观性。②计算特征多项式

0111||a a a A I n n n +++=---λλλλΛ,即可写出A

。③求变换矩阵

????

?

???????=--11

1

n o cA cA c T M 。④求1o T ,计算b T b o 11-=,

[]0011Λ==o cT c ,也可以验证是否有11

1o o AT T A -=。

4. 能观标准Ⅱ型

①判别系统的能观性。②计算特征多项式

0111||a a a A I n n n +++=---λλλλΛ,即可写出A

。③求变换矩阵

[]

11112

,,,T A AT T T n o -=Λ,????

?

?

????????????????

???=--1001

11M M n cA cA c T 。④求02T ,计算b T b 102-=,[]10002Λ==cT c ,

也可以验证是否有

21

2o o AT T A -=。

5.

如果已知传递函数阵,可直接写出能控标准Ⅰ型和能观标准Ⅱ型的状态空间表达。

012

21

11

12211)(a s a s

a s

a s

s s s s W n n n n n n n n n +++++++++=

---------ΛΛββββ

能控标准Ⅰ型:?????????????

???----=-121

010

0001000010n a a a a A ΛΛM ΛM M

Λ

Λ ??

???

??

?

????????=1000M

b ][110-=n

c βββΛ

能观标准Ⅱ型:???

????

??????

???----=-12101

00

010

001000n a a a a A Λ

M Λ

M M M ΛΛΛ ?????

???

????????=--1210n n b ββββM

]100[Λ=c

八.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1.按能控性分解(状态不完全能控,即n n rankM

<=1),通过非奇异变换x

R x c ?=完成。 ()n n c R R R R R Λ

Λ

12

1

=,前1n 个列矢量是M 中1n 个线性无关的列,其他列矢量保证c R 非奇异的条件下是任意

的。

2.按能观性分解(状态不完全能观,即n n rankN

<=1)

,通过非奇异变换x R x o ?=完成。 ??????

???

?

??''''=-n n o

R R R R R M M 1211

,前1n 个行矢量是N 中1n 个线性无关的行,其他行矢量保证1-o R 非奇异的条件下是任意的。

3.按能控性和能观性分解(系统是不完全能控和不完全能观的),采用逐步分解法,虽然烦琐,但直观。

步骤:①首先按能控性分解(c x 能控状态,c x 不能控状态)。②对不能控子系统按能观性分解(o c x 不能控能观状态,o c x 不能控

不能观状态)。③将能控子系统按能观性分解(co x 能控能观状态,o c x 能控不能观状态)。④综合各步变换结果,写出最后的表达式。

另一种方法:化为约当标准型,判断各状态的能控性能观测性,最后按4种类型分类排列。 九.传递函数阵的实现问题

1.实现的定义:由)(s W 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甚至画出模拟结构图,称为传递函数阵的实现问题。 条件:①传递函数阵中每个元的分子分母多项式都是实常数;②元是s 的真有理分式。

注意:如果不是有理分式,首先求出直接传递矩阵)(lim s W D

s ∞

→=。

2.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实现

单入单出系统,)(s W 是有理分式,可直接根据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写出能控标准1型和能观标准2型实现。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s W 是矩阵,将)(s W 整理成和单入单出系统传递函数相类似的形式,即

12

21

11

12211)(a s a s

a s

a s

s s s s W n n n n n n n n n +++++++++=

---------ΛΛββββ;此时的110-n βββΛ是r m ?维常数阵。其能

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实现与单入单出系统类似,只是各矩阵中的0变为全零矩阵,1变为单位矩阵I ,常数变为常数乘单位矩阵,即I a a 00

-→-。注意:能控标准型实现的维数是r n ?;能观标准型实现的维数是m n ?。

3.最小实现(维数最小的实现)

Cx

y Bu Ax x

=+=&为)(s W 最小实现的充要条件是),,(C B A ∑是完全能控能观的。

步骤:对给定的)(s W ,初选一种实现(能控标准型或能观标准型),假设选能控标准型,判断是否完全能观测,若完全能观测则

就是最小实现;否则进行能观性分解,进一步找出能控能观部分,即为最小实现。

注意:传递函数阵)(s W 的实现不是唯一的,最小实现也不是唯一的。

十.传递函数)(s W 中零极点对消与能控性和能观性之间的关系

对单输入系统、单输出系统或者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系统能控能观的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没有零极点对消。而对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函数阵没有零极点对消只是最小实现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即使存在零极点对消,系统仍有可能是能控能观的(p147 例3-19)。

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若传递函数出现了零极点对消,还不能判断到底是不能控还是不能观,还是既不能控又不能观。

第四章

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

一. 稳定性的定义

李雅普诺夫给出了对任何系统都普遍适用的稳定性定义。

1.平衡状态

),(t x f x

=&为齐次状态方程。满足对所有t ,都有0),(≡t x f e 成立的状态矢量e x 称为系统的平衡状态。 稳定性问题都是相对于某个平衡状态而言的。通常只讨论坐标原点处的稳定性。 2.稳定性的几个定义

①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相当于自控里的临界稳定);②渐近稳定,(相当于自控里的稳定);③大范围渐近稳定,大范围渐近稳

定的必要条件是整个状态空间只有一个平衡状态;④不稳定。

二.

李雅普诺夫第一法(间接法)

1.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判据 状态稳定性:平衡状态0=e

x 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A 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

输出稳定性: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的极点位于s 的左半平面。 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线性化处理。x A x ?=?&;e

x x x

f

A =??=

,若A 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则原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状态e x 渐近

稳定。若A 的所有特征值至少有一个具有正实部,则原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状态e x 不稳定。若若A 的所有特征值至少有实部为零,则稳定性不能有特征值的符号来确定。

三.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直接法) 借助于一个李雅普诺夫函数来直接对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做出判断。 1.预备知识

)(x V 是由n 维矢量x 定义的标量函数,

且在0=x 处,恒有0)(=x V ,对任何非零矢量x ,如果0)(>x V ,则称之为正定;如果0)

(

为半负定或非正定;如果0)

(>x V 或0)(

Px x x V T =)(为二次型标量函数,P 为实对称阵。要判别)(x V 的符号只要判别P 的符号即可。

P 的定号判据(希尔维特斯判据)

:首先求出P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i ?,若所有的0>?i ,则P ()(x V )正定;若偶数=i

的0>?i ,奇数=i 的0

2.李雅普诺夫函数

对于一个给定系统,如果能找到一个正定的标量函数)(x V ,而)(x V

&是负定的,则这个系统是渐近稳定的,这个标量函数)(x V 叫做李雅普诺夫函数。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关键问题就是寻找李雅普诺夫函数)(x V 的问题。

3.稳定性判据

①设)(x f x

=&,平衡状态为0=e x ,如果存在标量函数)(x V 是正定的,即0=x 时,有0)(=x V ,0≠x 时,有0)(>x V ,且满足0)(

&,则称原点平衡状态是渐近稳定的;如果当∞→x 时,∞→)(x V ,则系统是大范围渐近稳定

的。

②设)(x f x

=&,平衡状态为0=e x ,如果存在标量函数)(x V 是正定的,即0=x 时,有0)(=x V ,0≠x 时,有0)(>x V ,且满足0)(≤x V

&,但除0≡x 外,即0≠x ,)(x V &不恒等于0,则称原点平衡状态是渐近稳定的;如果当∞

→x 时,∞→)

(x V ,则系统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③设)(x f x

=&,平衡状态为0=e x ,如果存在标量函数)(x V 是正定的,即0=x 时,有0)(=x V ,0≠x 时,有0)(>x V ,且满足0)(≤x V

&,但任意的0≠x ,)(x V &恒等于0,则称原点平衡状态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

④设)(x f x

=&,平衡状态为0=e x ,如果存在标量函数)(x V 是正定的,即0=x 时,有0)(=x V ,0≠x 时,有0)(>x V ,且满足0)(>x V

&,,则称原点平衡状态是不稳定的。

需要注意:①这些判据定理知识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来证明原点的稳定性,不能说明原点一定是不稳定的。②如果)(x V 是可找到的,那么通常是非唯一的,但不影响结论。③)(x V 最简单的形式是二次型标量函数,但不一定都是简单的二次型。④构造)(x V 需要较多技巧。

四.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近稳定判据

定理:Ax x

=&,若A 是非奇异的,原点0=e x 是唯一的平衡点。原点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对称实正定矩阵Q ,

李雅普诺夫方程

Q PA p A T -=+,存在唯一的对称正定解P 。

该定理等价于A的特征值具有负实部。但高阶系统求解特征值复杂。 步骤:选定正定矩阵Q ,通常为I Q =,代入李雅普诺夫方程,确定出P ,判断是否正定,进而做出系统渐近

稳定的结论。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综合:常规综合,使系统性能满足某种笼统指标要求;最优综合,使系统性能指标在某种意义下达到最优。 一.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1.状态反馈 将系统的每一个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加,作为受控系统的控制输入。K

称为状态反馈增益阵,n r ?。 设原受控系统),,(0

C B A =∑,D=0。

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Cx

y Bv x BK A x

=++=)(&

简称),,(C B BK A K

+=∑

与原受控系统),,(0

C B A =∑比较,状态反馈增益阵K的引入,并不增加系统的维数,但可以通过K的选择改

变闭环系统的特征值,从而使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2.输出反馈 由输出端y 引入输出反馈增益阵H (m r ?),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相加,作为受控系统的控制输入。状

态空间表达式为

Cx

y Bv x BHC A x

=++=)(&

简称),,(C B BHC A H

+=∑

通过H的选择也可以改变闭环系统的特征值,从而改变性能,但可供选择的自由度远比K小(通常n m

<)。

3.从输出到状态变量导数x &的反馈 从输出y 引入反馈增益阵G (m n ?)到状态变量的导数x &,所得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Cx

y Bu x GC A x

=++=)(&

简称),,(C B GC A H

+=∑

通过G的选择也可以改变闭环系统的特征值,从而改变性能。

以上三种反馈的共同点是,不增加新的状态变量,系统开环与闭环同维,其次,反馈增益阵都是常数矩阵,反馈为线性反馈。

4.闭环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a 状态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0C B A =∑的能控性,但不保证系统的能观性不变。 b 输出反馈不改变受控系统),,(0

C B A =∑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二.极点配置问题 就是通过选择反馈增益矩阵,将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所期望的位置,以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

只讨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1.采用状态反馈 对系统),,(0

c b A =∑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0∑完全能控。

给定),,(0

c b A =∑,给定期望的极点,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方法:

⑴能控规范型法,适合于3≥n

。①首先判断是否完全能控,是,则存在状态观测器。②通过线性变换x T x c 1=化为能控标准1

型,得到),,(c b A =∑

。③加入状态反馈增益矩阵],,,[110-=n k k k K Λ,得到闭环系统)

,,(c b K b A K +=∑状态空间表达式,求出对应的闭环特征多项式|)(|)(K b A I f +-=λλ。④由给定的期望极点,求出期望的闭环特

征多项式

)()(*

*i f λλλ-∏=。⑤将)(λf 与)(*λf 比较,即可得到],,,[110-=n k k k K Λ。⑥把对应与∑

K ,通过1

1

-=c T K K

],,,[110-=n k k k Λ。⑦进一步画出模拟结构图。

⑵当阶次较低时,3≤n

,可直接由反映物理系统的A,b 矩阵求状态反馈增益矩阵],,,[110-=n k k k K Λ,不通过非奇异变换,

使设计工作简单。①首先判断是否完全能控,是,则存在状态观测器。②加入状态反馈增益矩阵],,,[110-=n k k k K Λ,

得到闭环系统),,(c b bK A K

+=∑状态空间表达式,求出对应的闭环特征多项式|)(|)(bK A I f +-=λλ。③

由给定的期望极点,求出期望的闭环特征多项式

)()(*

*i f λλλ-∏=。④将)(λf 与)(*λf 比较,即可得到

],,,[110-=n k k k K Λ。⑤进一步画出模拟结构图。

注意,如果给定的是传递函数,则先画出其要求的模拟结构图,写出状态空间描述,然后做其他工作。

2.采用输出反馈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5分) 1、能控性 2、能观性 3、系统的最小实现 4、渐近稳定性 二、简答题(15分) 1、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做线性变换时不改变系 统的那些性质 2、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3、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A、B、C和D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4、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能够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5、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观测器的存在条件是什么 三、计算题(70分) 1、RC 无源网络如图1所示,试列写出其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其中,为系统的输入,选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电压为为系统的输出y。 2、计算下列状态空间描述的传递函数g(s) 图1:RC无源网络 3、求出下列连续时间线性是不变系统的时间离散化状态方程: 其中,采样周期为T=2. 4、求取下列各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变量解和 5、确定是下列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联合完全能控和完全能观测得待定参数a的 取值范围: 6、对下列连续时间非线性时不变系统,判断原点平衡状态即是否为大范围渐 近稳定: 7、给定一个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确定一个状态反馈矩阵K,使闭环极点配置为,和。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何为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答:(1)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若存在一分段连续控制向量u(t),能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将系统从初始状态x(t0)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x(t1),那么就称此状态是能控的。 (2)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任意给定的输入u(t)下,能够根据输出量y(t)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的测量值,唯一地确定系统在t0时刻的初始状态x(t0 ),就称系统在t0时刻是能观测的。若在任意初始时刻系统都能观测,则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观测的,简称能观测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为了帮助大家在期末复习中能更全面地掌握书中知识点,并且在以后参加考研考博考试直到工作中,为大家提供一个理论参考依据,我们11级自动化二班的同学们在王整风教授的带领下合力编写了这本《现代控制理论习题集》(刘豹第三版),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本辅助工具。 根据老师要求,本次任务分组化,责任到个人。我们班整体分为五大组,每组负责整理一章习题,每个人的任务由组长具体分配,一个人大概分1~2道题,每个人任务虽然不算多,但也给同学们提出了要求:1.写清题号,抄题,画图(用CAD或word画)。2.题解详略得当,老师要求的步骤必须写上。3.遇到一题多解,要尽量写出多种方法。 本习题集贯穿全书,为大家展示了控制理论的基础、性质和控制一个动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即建模、系统辨识、信号处理、综合控制输入。我们紧贴原课本,强调运用统一、联系的方法分析处理每一道题,将各章节的知识点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力争做到了对控制理论概念阐述明确,给每道题的解析赋予了较强的物理概念及工程背景。在课后题中出现的本章节重难点部分,我们加上了必要的文字和图例说明,让读者感觉每一题都思路清晰,简单明了,由于我们给习题配以多种解法,更有助于发散大家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这本书是由11级自动化二班《现代控制理论》授课老师王整风教授全程监管,魏琳琳同学负责分组和发布任务书,由五个小组组组长李卓钰、程俊辉、林玉松、王亚楠、张宝峰负责自己章节的初步审核,然后汇总到胡玉皓同学那里,并由他做最后的总审核工作,绪论是段培龙同学和付博同学共同编写的。 本书耗时两周,在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是二班大家庭里又一份智慧和努力的结晶,望大家能够合理使用,如发现错误请及时通知,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2014年6月2日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试卷及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题(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专业:姓名:学号: ) 一.填空题(共27分,每空分) 1.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系统分析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是系统松弛时,输出量、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是指系统___________时的状态方程。 4.推导离散化系统方程时在被控对象上串接一个开关,该开关以T为周期进 行开和关。这个开关称为_______。 5.离散系统的能______和能______是有条件的等价。 6.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也称为__________。 7.构造一个与系统状态x有关的标量函数V(x, t)来表征系统的广义能量, V(x, t)称为___________。8." 9.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其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传递函数的所有 极点具有______。 10.控制系统的综合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综合保证系统稳定,有满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较强的_________。 11.所谓系统镇定问题就是一个李亚普诺夫意义下非渐近稳定的系统通过引入_______,以实现系统在李亚普诺夫意义下渐近稳定的问题。 12.实际的物理系统中,控制向量总是受到限制的,只能在r维控制空间中某一个控制域内取值,这个控制域称为_______。 13.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两个相并行的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重要方法。二.判断题(共20分,每空2分) 1.一个系统,状态变量的数目和选取都是惟一的。(×) 2.传递函数矩阵的描述与状态变量选择无关。(√) 3.状态方程是矩阵代数方程,输出方程是矩阵微分方程。(×) 4.对于任意的初始状态) ( t x和输入向量)(t u,系统状态方程的解存在并且惟一。(√) 5.( 6.传递函数矩阵也能描述系统方程中能控不能观测部分的特性。(×) 7.BIBO 稳定的系统是平衡状态渐近稳定。(×)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2010《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B卷及答案

一.(本题满分10分) 请写出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其中状态变量的设置如图所示,系统的输出变量为流经电感2L 的电流强度。 【解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11132223321L x Rx x u L x Rx x Cx x x ++=?? +=??+=?&&& 改写为1 13111 22 322 31 211111R x x x u L L L R x x x L L x x x C C ? =--+?? ?=-+???=-?? &&&,输出方程为2y x = 写成矩阵形式为

[]1 1 111222 2 331231011000110010R L L x x L R x x u L L x x C C x y x x ??? --???????????????? ???????=-+???? ??????? ???????????????? ???-??????? ? ??? ?? ?=??? ?????? &&& 二.(本题满分10分) 单输入单输出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5(1)3()(1)2()y k y k y k r k r k ++++=++ 回答下列问题: (1)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取状态变量为1()()x k y k =,21()(1)()x k x k r k =+-,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4)分析系统的状态能观性。 【解答】 (1)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 变换有: ()()253()2()z z Y z z R z ++=+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2 ()53 Y z z R z z z +=++ (2)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530D z z z =++= 特征根为1 4.3z =-,20.7z =-,11z >,所以离散系统不稳定。 (3)由1()()x k y k =,21()(1)()x k x k r k =+-,可以得到 21(1)(2)(1)(2)(1)x k x k r k y k r k +=+-+=+-+ 由已知得 (2)(1)2()5(1)3()y k r k r k y k y k +-+=-+-112()5(1)3()r k x k x k =-+- []212()5()()3()r k x k r k x k =-+-123()5()3()x k x k r k =--- 于是有: 212(1)3()5()3()x k x k x k r k +=--- 又因为 12(1)()()x k x k r k +=+ 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会话层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传输层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互联层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主机—网络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A类地址:0.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192.0.0.0~223.255.255.255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MAN:可看成是一种大型的LAN。 WAN:传输速率比较低,网络结构复杂,传输线路种类比较少。 1、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分组交换技术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 3、网络协议3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4、通信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5、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 证。 6、物理连接分为:点对点连接与多点。 按信道数分: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7、点对点连接的通信方式按数据传送方向和时间分: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 按同步类型分位同步(外同步法、同步法) 字符同步(同步式、异步式) 8、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 双绞线(STP:屏蔽双绞线,UTP:非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9、数据编码方法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编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22《自动控制理论》(现控部分)考试试题ABC卷(2008级自动化)

2009级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考试知识点 1、给出一个动态结构图,求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状态变量图(模拟结构图)。 2、给出2个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两者串联后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对于齐次状态方程,给出两个初始时刻的解,求状态转移矩阵和系统矩阵。 4、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对其近似离散化并分析前后的能控性。 5、给出1个微分方程,求其能控标准Ⅰ型和能观标准Ⅱ型状态空间表达式。 6、确定一个非线性系统是否大范围渐近稳定。 2008级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考试试题 A 卷1、试求图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分 ) 2、已知 ,求系统矩阵A 。,,求系统矩阵A 。 (6分) 3、判定系统21011x ?? =??--?? x x 平衡状态是否大范围渐近稳定。 (7分) 4、试对系统1001 11[0 1]u y ????=? ???????= x x +x , ①判定状态的能控性和能观性。(4分) ②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其闭环极点为-1+j ,-1-j 。(6分) (共10分) B 卷1、试求方程为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分) 2、已知 ,求系统矩阵A 。(6分) 3、试求系统112122 2 11212x x x x x x x x x =--+??=-+-? 的平衡状态并分析其稳定性。 (7分) 112221y y y u u y y y u ++=+??++=? 22222322()222354t t t t t t t t t t t te e te e e Φt te e e te e e ?? -++-=?? --++-?? ()cost sint Φt -sint cost ??=????

(完整版)现代控制理论考试卷及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2008 -2009 学年第2 学期

2009年《现代控制理论》试卷A 评分标准及答案 第一题(10分,每个小题答对1分,答错0分) (1)对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第二题(15分) (1))(t Φ(7分):公式正确3分,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4分 ? ? ? ???+-+---=-=Φ?? ?? ??????+- +-+- +-+- ++-+=??????-+++=-??? ???+-=------------t t t t t t t t e e e e e e e e A sI L t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A sI s s A sI 22221 11 2222}){()(22112 21221112112 213)2)(1(1 )(321 (2) 状态方程有两种解法(8分):公式正确4分,计算过程及结果正确4分 ??????-+-+-=????? ???????+-+++-+++-++??????+--=??????????? ???????++-++++-=-+-=??????---+-=????? ?+--+??? ???+--=??????-Φ+Φ=------------------------------??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e e te e e te s s s s s s L e e e e t x t x s s s s s L x A sI L t x s BU A sI x A sI s X e e t e e t d e e e e e e e e e t x t x d t Bu x t t x 222 21 22212 21111122)(02222210 2344}2414)1(42212)1(4 {2)()(} )2()1(4) 2()1()3(2{)}0(){()() ()()0()()(2)34()14(22222)()()()()0()()(或者 ττ τττττττ 第三题(15分,答案不唯一,这里仅给出可控标准型的结果) (1) 系统动态方程(3分) []x y u x x 0010 1003201 00010=???? ??????+??????????--=&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状态空间表达式 n 阶 Du Cx y Bu Ax x +=+= 1:?r u 1:?m y n n A ?: r n B ?: n m C ?:r m D ?: A 称为系统矩阵,描述系统内部状态之间的联系;B为输入(或控制)矩阵,表示输入对每个状态变量的作用情 况;C 输出矩阵,表示输出与每个状态变量间的组成关系,D直接传递矩阵,表示输入对输出的直接传递关系。 2.状态空间描述的特点 ①考虑了“输入-状态-输出”这一过程,它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即输入引起了状态的变化,而状态决定了输出。 ②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都是运动方程。 ③状态变量个数等于系统包含的独立贮能元件的个数,n 阶系统有n 个状态变量可以选择。 ④状态变量的选择不唯一。 ⑤从便于控制系统的构成来说,把状态变量选为可测量或可观察的量更为合适。 ⑥建立状态空间描述的步骤:a 选择状态变量;b 列写微分方程并化为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c 将一阶微分方程组化为向量矩阵形式,即为状态空间描述。 ⑦状态空间分析法是时域内的一种矩阵运算方法,特别适合于用计算机计算。 3.模拟结构图(积分器 加法器 比例器) 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绘制模拟结构图的步骤:积分器的数目应等于状态变量数,将他们画在适当的位置,每个积分器的输出表示相应的某个状态变量,然后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画出相应的加法器和比例器,最后用箭头将这些元件连接起来。 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① 由系统框图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a 将各个环节(放大、积分、惯性等)变成相应的模拟结构图;b 每个积 分器的输出选作i x ,输入则为i x ;c 由模拟图写出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② 由系统的机理出发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如电路系统。通常选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感上的电流作为状态变量。 利用KVL 和KCL 列微分方程,整理。 ③由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方程式(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即实现问题。实现是非唯一的。 方法:微分方程→系统函数→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熟练使用梅森公式。 注意:a 如果系统函数分子幂次等于分母幂次,首先化成真分式形式,然后再继续其他工作。 b 模拟结构图的等效。如前馈点等效移到综合反馈点之前。p28 c 对多输入多输出微分方程的实现,也可以先画出模拟结构图。 5.状态矢量的线性变换。也说明了状态空间表达的非唯一性。不改变系统的特征值。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也是系统的不变量。 特征矢量i p 的求解:也就是求0)(=-x A I i λ的非零解。 状态空间表达式变换为约旦标准型(A为任意矩阵):主要是要先求出变换矩阵。a 互异根时,各特征矢量按列排。b 有重根时,设3阶系统,1λ=2λ,3λ为单根,对特征矢量1p ,3p 求法与前面相同, 2p 称作1λ的广义特征矢量,应满足121)(p p A I -=-λ。 系统的并联实现:特征根互异;有重根。方法:系统函数→部分分式展开→模拟结构图→状态空间表达式。 6.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s W D B A sI C s W ++-=-1)()( r m ?的矩阵函数[ij W ] ij W 表示第j 个输入对第i 个输出的传递关系。 状态空间表达式不唯一,但系统的传递函数阵)(s W 是不变的。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 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

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 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15分) 1、能控性 2、能观性 3、系统的最小实现 4、渐近稳定性 二、简答题(15分) 1、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做线性变换时不改变系统的那些性 质? 2、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3、传递函数矩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实现A、B、C和D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4、对于线性定常系统能够任意配置极点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5、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观测器的存在条件是什么? 三、计算题(70分) 1、RC无源网络如图1所示,试列写出其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其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系统的输入,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电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为系统的输出y。 图1:RC无源网络 2、计算下列状态空间描述的传递函数g(s) 3、求出下列连续时间线性是不变系统的时间离散化状态方程: 其中,采样周期为T=2. 4、求取下列各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变量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5、确定是下列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联合完全能控和完全能观测得待定参数a的 取值范围: 6、对下列连续时间非线性时不变系统,判断原点平衡状态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 否为大范围渐近稳定: 7、给定一个单输入单输出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试确定一个状态反馈矩阵K,使闭环极点配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 1、何为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答:(1)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若存在一分段连续控制向量u(t),能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将系统从初始状态x(t0)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x(t1),那么就称此状态是能控的。 (2)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任意给定的输入u(t)下,能够根据输出量y(t)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的测量值,唯一地确定系统在t0时刻的初始状态x(t0 ),就称系统在t0时刻是能观测的。若在任意初始时刻系统都能观测,则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观测的,简称能观测的。 2、何为系统的最小实现? 答:由传递函数矩阵或相应的脉冲响应来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工作,称为实现问题。在所有可能的实现中,维数最小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 3、何为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答: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时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李雅普若夫意义下的稳定,且存在不依赖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任意给定的初始状态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使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李雅普若夫意义下的渐近稳定 二、简答题 1、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做线性变换时不改变系统的那些性 质? 答:系统做线性变换后,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系统特征值不变、传递函数不变 2、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如何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答:方法1:对n维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则系统的状态完全能控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方法2:如果线性定常系统的系统矩阵A具有互不相同的特征值,则系统能控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经线性非奇异变换后A阵变换成对角标准形,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包含元素全为0的行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完全能观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能观性矩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满秩。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传递函数矩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最小实现A、B、C和D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全国一级计算机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硬件 1、世界上第一台公认的电子计算机ENIAC:产生年代(1946年)、诞生的国家,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2、计算机发展历史中,每一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元器件,电子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的物理组成,主机与外设的构成。 4、CPU的组成、功能,控制器、运算器的功能,CPU的性能指标。 CPU时钟频率的单位MHz(GHZ)。 5、指令的功能、组成(操作码+地址码)。 6、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MIPS。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GHz。 7、存储器:内存的功能、分类,常见的外存,内存与外存的特点对比,存储单位,存储速度排序。 CPU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的交换。 RAM和ROM的特点。 优盘的特点。 磁道的概念。 磁盘读写操作的含义,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的单位 8、CD光盘和DVD光盘的分类。 9、地址的概念。 10、常见的输入设备及性能指标,常见的输出设备及性能指标。 11、常见的接口。 二、软件 1、计算机软件的概念(程序+数据+文档)、分类。 2、系统软件有哪些? 3、应用软件有哪些? 4、操作系统的地位、作用,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三、多媒体技术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算术运算规则,基数、权值的含义。 2、二、八、十、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其相关计算。 3、无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范围。 例如5位无符号二进制数可表示的范围:00000~11111B,十进制数值范围是0~31。 4、西文字符编码ASCII码:个数(128个),表示位数(7位),学会推算字母的ASCII 码值。 相同字母ASCII码值(十进制):小写-大写=32。 5、GB2312:汉字总数,一级、二级汉字分类依据和字数。 6、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之间的转换方法。 任意一个汉字的机内码均>A0A0H 7、点阵字形存储空间的计算。 存储一个24×24点的汉字字形码需要72字节。 四、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通信协议,组网的目的或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2、常见的局域网有哪些?Novell网等 3、网卡的作用,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4、IP地址(IPV4)的正确表示形式。 5、域名的概念,域名系统的作用。 识别域名中各个子域的含义。 6、E-mail地址的格式,收发邮件的注意事项。 7、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防范方法,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途径,常用的杀毒软件。 8、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9、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收藏夹。 五、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2、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 3、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4、什么是可移植性? 5、编译,解释,链接。

现代控制理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1、输入-输出描述:通过建立系统输入输出间的数学关系来描述系统特性。含:传递函数、微分方程( 2、状态空间描述通过建立状态(能够完善描述系统行为的内部变量)和系统输入输出间的数学关系来描述系统行为。 3、limg ij (s)=c,真有理分式c ≠0的常数,严格真有理分式c=0,非真有理分式c=∞ 4、输入输出描述局限性:a 、非零初始条件无法使用,b 、不能揭示全部内部行为。 5、状态变量的选取:a 、n 个线性无关的量,b 、不唯一,c 、输出量可作状态变量,d 、输入量不允许做状态变量,e 、有时不可测量,f 、必须是时间域的。 6、求状态空间描述的传递函数矩阵:G(s)=C(sI-A)-1B+D 7、输入-输出描述——>状态空间描述(中间变量法) 8、化对角规范形的条件:系统矩阵A 的n 个特征值λ1,λ2,…, λn 两两互异,或当系统矩阵A 的n 个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9、*x =Ax+Bu * x =A x +B u A =P -1AP B =P -1B *x =P -1* x x =P -1x u =u 10、代数重数σi :同为λi 的特征值的个数,也为所有属于 λi 的约当小块的阶数之和。几何重数αi :λi 对应的约当小块个数,也是λi 对应线性相关特征向量个数。 11、组合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a 、并联:]*1111*222211212200[]x x B A u A x B x x y C C D D u x ????????????=+????????????????????????=++??????? ,1()()N i i G s G s ==∑ b 、串联:]()*1111*221221212122120x A x B u A B C x B D x x y D C C D D u x ????????????=+????????????????????????=+??????? ,11()()()...()N N G s G s G s G s -= c 、反馈:1121()()[()()]G s G s I G s G s -=+ 第二章 1、求e At :a 、化对角线线规范形法,b 、拉普拉斯法 2、由 *x =Ax+Bu y=Cx+Du 求 x(t)=e At x 0+∫e A(t- τ)Bu(τ) d τ,(t ≥0) 第三章 1、能控性:如果存在一个不受约束的控制作用u(t)在有限时间间隔t0-tf 内,能使系统从任意初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及答案总结

2012年现代控制理论考试试卷 一、(10分,每小题1分)试判断以下结论的正确性,若结论是正确的, ( √ )1. 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 ( √ )2.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不存在零极点对消,则其任意的一个实现均为最小实现。 ( × )3. 对一个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若它是状态能控的,则也一定是输出能控的。 ( √ )4. 对线性定常系统x Ax =&,其Lyapunov 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 和矩阵A 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一致的。 ( √ )5.一个不稳定的系统,若其状态完全能控,则一定可以通过状态反馈使其稳定。 ( × )6. 对一个系统,只能选取一组状态变量; ( √ )7. 系统的状态能控性和能观性是系统的结构特性,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无关; ( × )8. 若传递函数1()()G s C sI A B -=-存在零极相消,则对应的状态空间模型描述的系统是不能控且不能观的; ( × )9. 若一个系统的某个平衡点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稳定的,则该系统在任意平衡状态处都是稳定的; ( × )10. 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二、已知下图电路,以电源电压u(t)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中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R2上的电压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10分) 解:(1)由电路原理得: 112 212 1111 222 11 111L L c L L c c L L di R i u u dt L L L di R i u dt L L du i i dt c c =- -+=-+=- 222R L u R i = 112211112221011000110L L L L c c R i i L L L R i i u L L u u c c ?? -- ?????????????????? ??????=-+??????????????????????????-??????????? ??? g g g

计算机基础知识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 1.计算机网络定义:按照网络协议,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地理上分散且独立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的集合体。 2.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网络的地理分布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传输速率10Mbit/s或100Mbit/s,较低)、 光纤网(传输速率达1000Mbit/s)、无线网(采用电磁波为传输介质和载体传输数据的网络)。 3.区分常见的几个英文缩写: ●LAN(局域网) ●WAN(广域网) ●WLAN(全称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个基于IEEE 802.11(网络协议)系列标准的 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或商标,具体说WIFI使用的是IEEE 802.11b是WLAN诸多协议中的一种,因此,人们常用WIFI来称呼IEEE 802.11b协议。 ●GPRS(手机上网方式)是一种借助移动电话网络接入Internet的无线上网方式。 4.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采用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使得移动通信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传输速率也逐步在提高。 第三代3G技术,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第四代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详细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试题B 卷及答案 一、1 系统[]210,01021x x u y x ? ??? =+=????-???? 能控的状态变量个数是cvcvx ,能观测的状态变量个数是。 2试从高阶微分方程385y y y u ++= 求得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4分/个) 解 1. 能控的状态变量个数是2,能观测的状态变量个数是1。状态变量个数是2。…..(4分) 2.选取状态变量1x y =,2x y = ,3x y = ,可得 …..….…….(1分) 12233131 835x x x x x x x u y x ===--+= …..….…….(1分) 写成 010*********x x u ???? ????=+????????--???? …..….…….(1分) []100y x = …..….…….(1分) 二、1给出线性定常系统(1)()(),()()x k Ax k Bu k y k Cx k +=+=能控的定义。 (3分) 2已知系统[]210 020,011003x x y x ?? ??==?? ??-?? ,判定该系统是否完 全能观?(5分)

解 1.答:若存在控制向量序列(),(1),,(1)u k u k u k N ++- ,时系统从第 k 步的状态()x k 开始,在第N 步达到零状态,即()0x N =,其中N 是大于 0的有限数,那么就称此系统在第k 步上是能控的。若对每一个k ,系统的所有状态都是能控的,就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简称能控。…..….…….(3分) 2. [][]320300020012 110-=?? ?? ? ?????-=CA ………..……….(1分) [][]940300020012 3202=?? ?? ? ?????--=CA ……..……….(1分) ???? ? ?????-=??????????=940320110 2CA CA C U O ………………..……….(1分) rank 2O U n =<,所以该系统不完全能观……..….……. (2分) 三、已知系统1、2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2122211 (),()3232 s s g s g s s s s s -+==++-+ 求两系统串联后系统的最小实现。(8分) 解 112(1)(1)11 ()()()(1)(2)(1)(2)4 s s s s g s g s g s s s s s s -+++== ?=++--- …..….……. (5分) 最小实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