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论中国古代文房四宝—古砚

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其中以砚最经久耐用,故推为文房四宝之首。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随着科技的日渐发达砚台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得日常生活,但它的文化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一方古砚摆在桌子上,那桌子上就流溢出书房线装书的气息,恬淡宁静给人精神上的慰藉。

说起古砚要追述到原始社会,汉代以前研墨的砚都称为“研”是从原始社会的一种研磨器演变而成,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遗址和羌寨遗址,都发现过石质的研磨器,这是原始先民为绘制彩陶而用来研磨颜料的工具,也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古砚形质。这种自然形态的石砚和石杵到战国和西汉早期仍在使用,西汉后期出现了雕琢较为规整带纹饰的砚,东汉时期做工更为精美,如盖上浮雕盘龙,通体鎏金、镶嵌彩石等。汉代最常见的是一种长方形的平板砚,这种砚大小不一有的还装在木质的砚盒里。汉代除了石砚外还有陶砚、漆砚和铜砚等。形制除长方形还有正方形、圆形、人物动物形砚。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瓷业生产蓬勃发展,瓷砚也由此兴起。瓷砚始于三国,形制与东汉圆形三足石砚大致相同。砚面无秞以利研墨,晋代继续沿袭传统也多为圆形三足砚,

有的带砚盖。西晋瓷砚装饰精美而东晋瓷砚比较朴实,少见纹饰。南北朝时圆形瓷砚砚面渐渐凸起四周下陷,渐成隋唐“辟雍砚”的雏形,砚足数也逐渐增多。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带动文化的全面繁荣,促进了文具的同步发展,在制砚反面也开创了一个新时期。从材质来看除了瓷砚还采用了一些专用砚才,如端石、歙石、红丝石、澄泥等。尤其是端石和歙石这两种优质砚才的使用揭开了中国砚史上“双峰并峙”的序幕,奠定了端砚、歙砚在砚史上的重要地位。唐砚在形制上也趋于多样化,常见的有辟雍砚、箕形砚、凤字砚、龟形砚等。

宋代文化学术高度发达文人学士对砚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除使用外鉴赏和收藏名砚,成为文人得一大乐事,苏轼、米芾、黄庭坚都喜爱收藏名砚。还出现了《砚史》、《砚谱》、《砚笺》等研究论著。宋砚的材质十分丰富,如石料、陶瓷、澄泥、金属、水晶、漆、玉、等,而其主流仍是端石和歙石。形制也多种多样,据宋高似孙《砚笺》记载,其形制“近雅者”既有:凤池砚、玉堂砚、蓬莱砚、辟雍砚、院样砚、莲叶砚、壁砚、瓢砚、斧砚、曲水砚、等二十余种。”但是其中最基本常见得还是抄手砚。

元代崇尚武功读书人地位低下,砚台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不如宋代。元代以石砚居多但很少有优质砚,一般多为较粗砺的杂石砚,做工较为粗糙无精雕细刻。形制基本沿袭

宋朝,但显得厚重。

明清时期制砚业进入空前发展的繁荣期,各种材料、各种样式应有尽有。北京、广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苏等地的制砚工艺各具特色,逐渐形成了徽派、浙派、苏派、粤派等地域性的砚艺流派。出现一大批制砚名家。特别是清代对砚的要求已经从实用倾向于美观,纹饰丰富多样,雕刻精细工巧,砚匣的制作也十分考究,并流行在砚匣上作铭题诗。宫廷用砚在常见的石质、陶瓷、澄泥等砚材外还用水晶、翡翠、象牙、玻璃、金属、漆砂、竹木、纸张等研磨效果不佳或不能研磨的材质制砚,其玩赏性远远大于实用性。然而清代民间用砚仍注重使用多质朴之作。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国古砚形成了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广东肇庆斧柯山西麓羚羊峡端溪一带出好石,是石为砚,名端砚。其有山坑和水坑,水坑为好其中老坑、麻子坑、坑子岩都属于水坑上品。有把其颜色比作“赤比马肝”、“一段紫玉”、“万里黛云”等。其品有青花、鱼脑冻、蕉叶白、火搽、天青、冰纹、翡翠斑等。他的奇妙之处在于呵气成云、衬手而润、按之如摩小儿肌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歙砚石产于歙州,也就是现在安徽歙县与江西婺源一带,石源采于婺源龙尾山,又名“龙尾砚”。歙砚石品比较明晰,一目了然,其品可分为罗纹、眉子、金晕三类。质地

也是水坑为上品。与端砚相比歙砚发墨快。

洮河砚石采于古洮川的洮河河底,地点在今天甘肃省临潭县。颜色多为青绿,其品有“鸭头绿”、“柳叶青”、以有天然墨色水纹的为上品。

宋前所谓的四大名砚为红丝石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宋后四大名砚发上了变化,澄泥砚取代了红丝石砚。澄泥砚原产于山西绛县汾水之中。属于泥陶之类,用沉淀出来的极细的粘土烧制而成手感柔和有泥韵。其品有虾头红、鳝鱼黄、蟹壳青、鱼肚白。据说澄泥砚的制作方法乾隆之后即已失传。

制砚业的发展造就了历代很多制砚名家。如李处士(五代后晋时制砚家,关右人,性放达,善补砚。)、李少微(南唐时安徽徽州著名砚工。由于直言技艺精湛受到南唐元宗赏识,召为砚务官。)、周全(南唐歙州地的琢砚名手)、令休(宋代信州铅山地方有名的琢砚名手,僧人。)、张寅(明代虞山著名琢砚良工,字省卿,所刻之砚皆有名记。)顾德麟(清初吴门有名的琢砚家,名圣之,出身制砚世家。其后代顾启明、顾公望同是制砚名家。)、金殿扬(清代琢砚名手,曾入清廷内为皇帝制砚。)、沈嘉林(清代归安琢砚家,字筱云,工制砚。)、吴完夫(清代太仓琢砚家,琢砚极巧制奇无比。)。除了上述人物还有许多制砚名家不一一作介绍。

下面列举古代有名砚台。汉怪兽砖砚长35.5cm 宽14—16cm 厚 5.5cm用整块汉砖琢制而成,砚面为头上长角,双目圆睁、张开大口的怪形状,以月牙形头角为砚池,以圆睁的双眼为笔掭,以张开的大口为砚堂,造型生动别致。此砚形制较大,琢刻手法粗犷,以气势胜。砚形修长,前窄后宽,与唐代箕形、风字砚相似,其琢制年代当在唐代,至迟不会

晚于元代。唐代牛形铁砚长28.5cm 宽14—16cm 厚 5.5cm此砚造型为卧牛,牛能耕田,古代文人以笔代耕,称为“笔耕”;以砚代田,

称为“砚田”。凤字歙砚长27.6厘米宽9.4厘米厚4.5厘米,歙石。凤字形。此砚砚池与砚膛相连,后浅前深。砚背上部呈半圆凸起着地。下端有二砚足。砚材选用上等水波罗纹石,石纹恰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看似不平,以手抚之,平滑润泽。歙石乃板岩结构,不易雕

饰,如此硕大的唐代凤池砚实不多见。

由古至今古砚一直作为历代文人的挚爱,大唐李贺做《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大唐刘禹锡做《唐秀才赠紫石砚以诗答之》、大唐皮日休做《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欧阳修著《砚录》、米芾著《砚史》……无一不是在描写古砚,再慢慢的历史长河中砚台已经成为河上的一叶扁舟融入其中,与文人的创作和感情再也分不开了。成为了文人墨客工作时的默契伴侣,闲暇时的精神寄托。

《古代文房珍品——砚》阅读答案

古代文房珍品——砚 ①砚,又称砚台、砚田等,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古时候的文人以文墨为生,以田喻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在文人眼里,砚台实际上是自己的生产工具,莫不精益求精,爱护备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就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传说他爱砚成癖,为了得到张近的一方龙尾石砚,竟用家传宝剑与之交换。 ②砚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砚台,是陕西临潼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砚。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战国末期的石砚。汉代以后,砚台种类渐多,有石砚、陶砚、玉砚、漆砚、木砚等。砚最初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汉以后添加了纹饰,使其兼具了观赏性。 ③最为有名的砚是四大名砚。 ④歙砚产地在皖南古歙州境内,其开采始于唐代。宋代时,歙砚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名目繁多,有眉子纹、外山罗纹、水玄金纹等数十种。南唐后主李煜对龙尾砚极为推崇,将之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三者并称天下之冠。龙尾砚是歙砚中的名品,以产于今江西婺源县东部的龙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用手指轻弹,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 ⑤比歙砚更为有名的是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沿岸的端砚。端砚的石质比歙砚要好。有青花、鱼脑冻、冰纹冻、蕉叶白、火捺、绿端等品种。端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许多石头有眼,古代有“无眼不成端”的说法。端石的眼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动物化石或彩泥形成的结核,又称石核。将端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有竹木之声者为上品,如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 ⑥甘肃卓尼县洮砚乡是洮河砚的产地。洮河砚质地细润、色泽碧绿,砚面多

有微黑的水波状花纹。澄泥砚属陶类。与端砚、歙砚相比,澄泥砚使用范围不太广泛。 ⑦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砚石,其次是雕工。 ⑧好砚石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用术语说就是润、发墨。如端石,外柔内,摸起来很细腻,但极细的沙粒中藏着尖利的小东西,所以是制砚的良材。 ⑨砚台的雕工具有观赏价值。一般来说,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圆雕、透雕或者线刻。好的雕工,必然是美而雅的。 ⑩砚的文物价值还体现在铭文上。许多文人在砚铭上花了不少工夫,他们或者将砚台人格化,或者借砚台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借砚台抒发自己的情感。一般而言,刻有名人砚铭的砚台,收藏价值都比较高。 15.第①段中表示特殊意义需要加上引号的词语是(2分) A. 以田喻砚 B. 生产工具 C. 精益求精 D. 爱砚成癖 16. 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与“柔”意思相反的词。(2分) 外柔内 17.第②段介绍砚台时采用了顺序,主要说明了。(4分) 18.第③段提及的“四大名砚”是指、、和。(4分) 19.从文中看,要挑选一方好的端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8分) (1);(2);(3);(4)。 阅读答案: 15.(2分) B 16.(2分)刚(坚) 17.(4分)时间砚台的来源与发展 18.(4分)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

文房四宝简介

文房四宝简介 1. 湖笔简介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实天地之伟器也。”(古今图书集成) 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的湖笔,是毛笔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因善琏旧属湖州府,故称“湖笔”。善琏湖笔相传为秦代大将蒙恬所创,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至秦以来,善琏人的制笔技艺世代相传,全镇几乎家家出笔工,被世人誉为“笔都”。史书曾载:湖州出名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湖笔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料到成笔,一般需要经过笔料、蒲墩、水盆、装套、择笔、刻字等一百二十多道工序。其品种繁多,主要可分为羊毫、兼毫、硬毫三大类,近三百个品种。羊毫是选优质山羊毛精制而成,它的性能柔而健。笔尖有一段透明发亮的锋颖,锋颖越长,质量越好。这段锋颖在书写时能蘸墨而不滴,抱拢不散不开叉。兼毫是羊毫与兔毫或狼毫等其他毫料配制的笔,具有刚柔相济的特色。硬毫有山兔毛为原料制的紫毫笔,用东北优质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狼毫笔,其他还有猪鬃笔等。千百年来,经笔工精心研究,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湖笔“尖、齐、圆、健”四大特色,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珍爱,与徽墨、宣纸、端砚并誉为“文房四宝”。 湖笔之所以成为名笔,与历代书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湖州古代文人荟萃,高士云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杜牧、苏东坡等先后在湖州参政为官;本籍赵松雪、王蒙、吴昌硕、俞樾、沈尹默等均为一代书画大师。他们雅好湖笔,且常与笔工探求制笔之法,为湖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智永更与湖笔有不解之缘。他在蒙公祠旁永欣寺一住三十年,一边与笔工切磋制笔技艺,一边孜孜不倦地临池习书,一生用败坏的笔达一大筐,被埋在镇南的“晓园”,并亲笔题“退笔冢”三字。 湖笔的发展至元代为最盛。冯应科、陆文宝为当时杰出制笔大师(其中陆专制“御笔”)。他们所制的笔,“其中绳勾,中勾方圆中规矩,终日握而不败,故曰妙笔。”冯应科的笔、赵孟兆的书、钱舜举的画当时被誉为“吴兴三绝”。至明末清初,善琏湖笔的技艺逐渐外传,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善琏人在各地开的著名笔店有:北京“戴月轩”、“贺连清”、“李玉田”、上海“杨振华”、“李鼎和”、“周虎城”、“茅春堂”,苏州“贝松泉”等。 2. 徽墨 徽墨的生产始于南唐。创制人是奚超、奚廷父子。唐中叶至唐未,由于藩镇之乱,连年征战,大量的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奚氏一家由河北易水(今易县)南迁,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 宋时,随着制里亚的繁荣,形成了“徽人家传户习”以及“新安人例工制墨”的盛况。黟县的张遇、黄山的沈桂、歙州的潘谷、新安的吴滋,等等,都是十到十一世纪制墨业的著名人物。张遇是油烟墨的创始人,以制“供御墨”闻名于世,其“龙香剂”为历代收藏家追来的瑰宝;沈以占松煤用脂、漆滓烧之,得烟极黑,名为漆烟,人称其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吴磁所造之墨的妙处在于“滓不留砚”,曾得宋孝宗犒赏缗线二万的奖励。风靡一时的制墨高手潘谷,被世人誉为“墨仙”。他制的“松丸”、“狻猊”等墨品,具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被称为“墨中神品”,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后,苏东坡写下“一如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仙”的诗句悼念他。 宋善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遂统一定称为徽墨。“徽墨”之名逐渐形成,相沿至今。 到明代,经受万元朝贵族严重摧残的制墨业重新复苏;制墨工人激增,文人兼作制墨成为一时的风气。特别是明朝嘉靖到万历年间,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引起了制墨业的剧烈竞争;并随着徽州商业的繁荣,使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据明末麻三衡的《墨志》记载明代徽州墨工竟达一百二十多家。嘉靖年间的方正、邵格之、罗小华以及万历中期的程君房、

2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doc

2文房四宝和毛笔执笔 课题: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工具,认识文房四宝以及他的性能。传授做画中使用毛笔的要领,简单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学习和了解文房四宝的使用和性能。学习毛笔的执笔方法和使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有那些?2、中国画大体分那些画科?讲授新课: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称为“文房四宝”。熟悉它的性能,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分析笔墨纸砚的性能。执笔指位。(演示完成)先用三指合力持笔。再用无名指抵住笔管。指实掌虚。执笔姿势。学生练习做执笔指位和姿势的练习。用不同的执笔姿势,画出的墨汁有什么不同。五、请学生谈体会。六、教后记:课题: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工具,认识文房四宝以及他的性能。传授做画中使用毛笔的要领,简单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学习和了解文房四宝的使用和性能。学习毛笔的执笔方法和使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有那些?2、中国画大体分那些画科?讲授新课: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称为“文房四宝”。熟悉它的性能,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分析笔墨纸砚的性能。执笔指位。(演示完成)先用三指合力持笔。再用无名指抵住笔管。指实掌虚。执笔姿势。学生练习做执笔指位和姿势的练习。用不同的执笔姿势,画出的墨汁有什么不同。五、请学生谈体会。六、教后记:

课题: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工具,认识文房四宝以及他的性能。传授做画中使用毛笔的要领,简单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学习和了解文房四宝的使用和性能。学习毛笔的执笔方法和使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有那些?2、中国画大体分那些画科?讲授新课: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称为“文房四宝”。熟悉它的性能,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分析笔墨纸砚的性能。执笔指位。(演示完成)先用三指合力持笔。再用无名指抵住笔管。指实掌虚。执笔姿势。学生练习做执笔指位和姿势的练习。用不同的执笔姿势,画出的墨汁有什么不同。五、请学生谈体会。六、教后记:课题: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工具,认识文房四宝以及他的性能。传授做画中使用毛笔的要领,简单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学习和了解文房四宝的使用和性能。学习毛笔的执笔方法和使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有那些?2、中国画大体分那些画科?讲授新课: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常被称为“文房四宝”。熟悉它的性能,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分析笔墨纸砚的性能。执笔指位。(演示完成)先用三指合力持笔。再用无名指抵住笔管。指实掌虚。执笔姿势。学生练习做执笔指位和姿势的练习。用不同的执笔姿势,画出的墨汁有什么不同。五、请学生谈体会。六、教后记:课题: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绘画工具,认识文房四宝以及他的性能。传授做画中使用毛笔的要领,简单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学生对中

中国文房四宝之端砚名坑

中国文房四宝之端砚名坑 制作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端砚的端石其地理位置分布主要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 老坑 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坑仔岩 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麻子坑 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 宋坑 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著称。不过,它发墨虽比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石稍快一点。但研磨出来的墨法却比不上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砚所磨的墨汁细腻、油润。 梅花坑 北岭的梅花坑是宋代以后所开的,它砚石也很有特色,呈苍灰微带青黄色,里面有许多淡黄色的梅花纹,有如梅花鹿的皮毛,这个坑的砚石也是因为有此特点而命名的。这个坑的砚石以多眼为其主要特色,石质近似宋坑。 绿端 素有“中国第一绿砚”之美誉的绿端砚石色泽青绿、微带黄色。优质的绿端砚石则绿如翡翠,晶莹无暇为上品。绿端作砚玩赏自有一番情趣,它黄绿相间,秀丽雅洁,一块上好的绿端砚石仍属难得。 (转自七星名砚)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A) A景泰蓝B彩陶C琉璃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D 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 A河南B 甘肃C陕西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 A笙B笛C萧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 A黄色B 紫色C红色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浅论“笔墨纸砚” 【摘要】集萃万物生长的精华,获取博采众长的灵感,中国文房四宝的演进,伴随着中国人生存活动的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升华,它通过手工工艺,传递劳动、智慧、创造和情感,激发了中国人的艺术生活。《论语·魏灵公》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笔墨纸砚的一些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对于其画好中国画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原料发展过程智慧 【正文】 有别于西方油画的油性颜料和刷笔性质的油画笔,笔墨纸砚是画中国画的传统工具。《论语·魏灵公》里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笔墨纸砚的一些发展历史、运作原理对于其画好中国画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广博丰饶的大地,孕育书写工具的温床。笔墨纸砚技术的诞生与流变,蕴含了物尽其用的朴素情感,绽放出器物与先人心灵对话的智慧灵光。安徽宣城,古称城宣州,是历史悠久的制笔中心。当地人相信蒙恬造笔的故事就发生在宣州。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因统帅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而青史留名。同时他发明毛笔的传说流传久远。公元前三世纪晚期,组织严密的秦军发动了统一天下的战争。作为这支队伍里的将领,蒙恬的征战岁月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战报、文书。然而老式的毛笔却不能满足便捷书写的需要。原始的制笔工艺,笔头的笔毛通过丝线包裹在笔杆外围,然后涂漆加固。这种方法制作的毛笔,因为笔头的中空结构,容易分叉,影响到使用效果。在打仗的间隙,蒙恬带领部下对毛笔进行了改良,将笔头嵌入腔内,由外裹式到内嵌式的形制改变,使笔头和笔管融为一体,新的毛笔就这样诞生了。竹子是笔杆制作最常见的材料,笔头是动物的毫毛,把它嵌入竹制的笔杆内,这是中国毛笔的基本样式,这种样式从两千二百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 毛笔诞生后,许多动物的羽和毛都被作为笔头的原料,不同弹性、强度的锋颖激发着历代笔工的想象,甚至连人的胡须、胎毛都可以用来做笔。经过历代先人的发展尝试,取自野兔、黄鼠狼、山羊的笔头原料,最终形成了兔毫、狼毫、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自古以来,砚的类别各异,品种繁多,从砚的质地分可分为玉砚、银砚、铜观、铁砚、陶砚、瓷现、石砚、漆砚等,然而最普遍、最实用的还是石砚。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中写道:"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砚台有多久历史?是谁发明的?据《古今事物考》说;"自有书契,即有此砚。盖始于黄帝时也。一云子路作。"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提供的事实。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附近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部分,砚石是一块经过仔细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这是汉代的一件实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发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现,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这样讲。 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端观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据< >记载:"始于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之世。"因肇庆在古时属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的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关于端砚的成名,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据说晚唐时,端州有个姓梁的举人赴京会试,应试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冻。考场内应考的举人们研出的墨汁都给了冰,唯独端州的梁举人在端溪砚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结冰。梁举人考中了进士,皇帝得知,将端砚列为贡品,从此端砚名扬四海。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后来这块端砚到了苏东坡手中,东坡爱之如命,并在砚铭上刻上:"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

四六级翻译练习题

第一篇 文房四宝(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是中国古代书画用具的总称,指纸、墨、毛笔与砚台(ink stone)。文房四宝的质量对绘画和书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进行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文人都很注重这些用具的选择。唐宋时期(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的文房四宝因其质量优良与制作精美,为后世学者高度称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房四宝”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词汇难点: ①书画用具 tools for painting and writing ②是…的总称 a general term for… ③毛笔 brush pen ④书法 calligraphy 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lay a decisive/vital role in… ⑥文人 scholar ⑦很注重 attach great/much importance to ⑧为…高度称颂 b e highly praised by… ⑨在某种程度上 to some extent ⑩促进…发展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is a general term for a set of tools for painting and writing in ancient China, namely paper, ink, brush pen and ink stone. The quality of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plays a vital role in one’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herefore, scholars engag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ttached much importance to the choice of the tools. The products of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elaborately made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re highly praised by later scholars for their superior quality. To some extent,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文房四宝宣纸分类

文房四宝宣纸分类 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生宣有棉料、净皮、特净皮、夹宣(这些拿来画写意花鸟、山水、人物、动物等等。都是写意的) 熟宣是画工笔人物、花鸟、山水和动物 大小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 回答人的补充 2010-11-26 10:05 熟宣还分:清水、蝉衣、云母三种 宣纸分为生、熟两大类 生宣有绵连、净皮、厚薄分单宣、夹宣(较厚画写意花鸟) 生宣画写意画、熟宣(矾过不洇)画工笔画 大小尺幅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等 宣纸是按照生熟来分,也有半生熟的,也包括还有加工宣纸。宣纸是根据你是写什么书,选择怎样的宣纸才适用,那样会更好。例如:玉板适合写行书,蝉依适合写小字…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652135.html,/category-65-b0.html 宣纸质地洁白,吸水,墨色效果好,宜做写意画。较好的生宣纸透光看时,质地如天上的朵朵白云,连绵不断,纸面细密白润,着墨时不滞笔。 熟宣纸(即过了矾的纸)呈浅黄色,抗水强,宜做工笔画。 半熟宣纸是用生宣纸加工的煮捶宣、仿古宣。半生半熟,还可染成多种浅色,一般用作仿古画和花鸟画等。 沾水看纸洇不洇,辨别生熟宣纸 文房四宝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18世纪后期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逐步形成以尖、齐、圆、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 苏州湖笔,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毫、山马六个大类,共有大、中、小楷、对笔、

屏笔等300多种规格。大的直径似碗口,小的直径象绣花针。选料讲究,工艺精细。苏州金鼎制笔厂近年来还恢复了"沈大房"排笔(书画裱笔),首创了全国第一支婴儿"胎毛笔"。 苏州湖笔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18世纪后期湖笔从浙江吴兴传入苏州,经过历代制笔艺人的研究改造,逐步形成以尖、齐、圆、健为特点的地方风格。 苏州湖笔,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鸡颖、山马六个大类,共有大、中、小楷、对笔、屏笔等300多种规格。大的直径似碗口,小的直径象绣花针。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性能齐备、品质优良,博得广大使用者称赞。苏州湖笔厂生产的“金鼎牌”湖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历久不衰。 【徽墨】 徽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河北易州的著名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廷珪避难来到此地,他们见到黄山脚下遍地是高大而茂密的古松,便定居下来,成为徽墨发展的祖先,并由于工艺精湛,而被赐了国姓李。到了宋代,已经是“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了。后来的胡开文徽墨,更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现在的徽墨,品种、花样繁多,不失为理想的装饰品。 宣纸 欧洲工业革命后出版的大部分图书报刊杂志,即使放在书架上不动不看,经过几十年、百把年,它们大多数都会寿终正寝,一碰就碎。美国国会图书馆抢救“百岁老书”就是明证。但我国有一种纸,叫宣纸,却独树一帜。它的寿命之长,为世界少见。这是我国在造纸术上的又一骄傲。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名画中,珍藏有一幅唐代著名画家韩晃(723~787年)的《五牛图》,距今已有1000多年,仍然保持着原画的风貌。当代许多书画鉴赏家确认:《五牛图》用的是宣纸,所以能抗腐拒蛀,流传千载。韩晃是我国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在宣纸上作画的丹青高手,因此宣纸被誉为“千年寿纸”和“纸中之王”。 为什么叫宣纸?据《新唐书·地理志》上记载,在唐代的安徽泾县,古时属宣州,出产一种与众不同的好纸,其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能长期保持不变,因此地方官员年年把这种纸作为贡品献给朝廷。由于这种纸产于宣州府,后来大家就把它称为宣纸。现在泾县仍是我国宣纸的主要产地。 泾县宣纸厂位于城南25千米处,两股山泉穿厂而过,终年不竭,是造纸的绝好用水。这里盛产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纤维好、韧性强、白度高,是难得的宣纸上乘原料。 宣纸是何时和怎样出现的呢?据传东汉蔡伦有一个弟子叫孔丹,曾在宣州一带以造纸为业,他早就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出比蔡侯纸更好的书写材料。但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一、选择题1--10 CCC BA BA B DC 1.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D三十年 3.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4.迄今所知,我国较成熟的最古老文字是( )。 A.陶文 B.甲骨文 C.简牍文 D.金文 5.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早在先秦就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节仪式和礼仪制度。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 )五类,称为五礼。 A.吉、凶、军、宾、嘉 B.温、良、恭、俭、让 C.恭、宽、信、敏、惠 D.天、地、君、亲、师 6.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的七声音阶有别。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音”指的是( )。 A.仁、义、礼、智、信 B.宫、商、角、徵、羽 C.天、地、君、亲、师 D.麻、黍、稷、麦、菽 7.“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老子》、《庄子》、《孟

子》、《墨子》 C.《老子》、《庄子》、《孟子》、《孙子》 D.《周易》、《论语》、《孟子》、《大学》 8.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9.《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许多名篇佳句传唱千古。其中,首篇《关雎》就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C.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道德经》是我国先秦一部重要的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 )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1-20 DABCA A AA C A 11.先秦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期,诸子百家的多部经典产生在这一时期,下列经典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A.《孟子》 B.《荀子》 C.《孙子》 D.《三国志》 12.《论语》是记录孔子的门人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下面( )的范畴概括。 A.仁、礼 B.忠、信 C.道、命 D.智、勇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中国文房四宝故事

中国文房四宝故事 ·砚的称谓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它的历史已很久远了,近年出土文物中,有西汉初期的砚台和砚石,那么,它至少有二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它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 一曰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朝王迈的除夜洗砚诗:"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二曰万石君。宋朝苏轼作《万石君罗文传》,以他优美的文笔,给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说"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的名字从此传开。 三曰瓦砚,亦称砚瓦,俗称瓦头砚。唐以前除石砚、瓷砚外,就是陶砚。澄泥砚是陶砚的进步。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讲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正象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还有一说,谓:

"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四曰陶泓。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陶泓指的也是砖瓦砚。唐宋时,尽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以及洮石等相继出现,用这些石料做成的砚开始流行,但砚石开采、制作仍受种种条件限制。瓷陶砚便于生产,所以瓷陶砚在当时仍多于石砚。在称呼的习惯上,总是把砚和陶瓦联系起来,既是称石砚有些地方也叫砚瓦。 五曰砚台,把砚称为砚台,可以说是对砚的一种通称。唐朝司空图的诗句:"夕阳照个新红叶,似要题诗落砚台。" 六曰石友。过去的人都把书斋和客座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砚被称为石友。宋朝王炎有诗云:"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的是纸。石友指的就是砚。 七曰砚田。宋朝戴复古有句诗叫“以文为业砚为田"讲的就是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宋朝苏轼诗:"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八曰砚池。有种凹形砚称作砚池。晋傅玄《砚赋》云:"芦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也指砚端的蓄水池。 九曰砚山。依石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叫做砚山。明高谦《遵遵生八戕》谓:"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清人

中国文房四宝介绍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啊,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传统毛笔制作时讲究精、纯、美。“精”指的是毛笔制作中拣、浸、拨、梳、结、配、择、装等72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纯”则指选料严格细腻,从“千万毛中选一毫”;“美”则是说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的。古人以竹笋式笔毫为我国传统品类,属于短锋羊毫,形如尖笋,落纸凝重厚实。此外,兰花式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之感,赏心悦目。好的毛笔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挥毫时圆转如意挥扫自如;健劲耐用,不脱散败,尽显书者笔力。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毛笔也就不仅充当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的珍玩。 古人常以珍宝珠玉精致毛笔笔管。清乾隆年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古代工匠在周不盈寸的毛笔管上,巧妙的描绘,镌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足以表现工艺的独特高超。 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管笔就是一例。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去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出苍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笔身上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富丽华贵之感呼之欲出,可以说是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人们在形容漆黑一片时常说“黑如点墨”,作为中国古代不可或缺的书写用品,浓重的墨黑色早已渗入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中,翻开发黄的书卷,只闻得淡淡墨香浸染。 名墨历来倍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自宋以后,名墨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必不可少的陈设。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诗句,正是墨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到了嘉靖万历时期,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到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制作精良的墨多用墨漆描金匣储存,也有用金丝楠木,造型精巧,保存和携带安全方便。更有文人喜欢木制手卷盒,表面用锦缎装裱,一边连接小幅书画,一小方墨盒也倍显精巧而别致。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咏西湖十景十色墨”,色彩各异,墨的形式富于变化,一面为阴文楷书填金,一面浮起诗中所咏西湖十景图画。“曲院风荷”、“花港观鱼”、“苏堤闻莺”、“断桥残雪”。美丽多姿的奇景和厚重浓郁的墨汁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其实,从唐、宋的绘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墨色颜料的精美与华丽。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前后分作5段,用浓笔重彩的艺术手法,把南唐富丽堂皇的夜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色彩柔和艳丽,人物传神,更显出色彩的美妙。这些再现在纸绢上的墨迹,历经了上千年历史沧桑仍然保持着夺目的光彩。

中国的文房四宝

中国的文房四宝 09汉语言文学2班 龚胜平 200942302206 在我的家乡安徽宣城,浓郁的徽文化底蕴使得大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舞文弄墨,这其间少不了的便是文明中外的“文房四宝”。以下便简略介绍下我国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这块奇葩,谈谈她们的历史和收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文房之名,则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下面为文房四宝各自的来历: 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 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在古时候笔也有很多名字,如: 玉管“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翠管“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筠管“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唐·韩偓《安贫》) 斑管“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毫管“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古代文房用品欣赏

古代文房用品欣赏 (一):):收藏级的笔筒收藏级的笔筒收藏级的笔筒((组图组图) )提起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品四宝,大家都知道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而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用品就知之不详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本文在这里对部分常见的文房用品(笔筒、笔洗、笔舔、笔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镇纸)进行介绍,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们的发展,这些文房用品的文化品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笔筒:笔筒的出现最早也应在毛笔出现之后,汉及汉以后就有了贮笔的器具,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 宋代出现陶瓷笔筒。到了明代,文人对文具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高雅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可用来制作。到了清代,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清代乾隆时期的苏州,曾用玉雕镂出各种山水、花鸟图案,并刻上皇帝写的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出现用象牙刻成的笔筒,将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等章法再现在笔筒表面,表现出当时文人隐逸的思想情趣。而一般文人还是喜欢用竹木来制作笔筒,木制笔筒尤以用珍贵硬木雕刻成的笔筒更受藏家青睐,硬木的品种主要以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等为贵。紫檀素有木中之王的美称;乌木、铁力木价值相当;黄花梨木、红木略逊。木制笔筒讲究以整块木挖雕而成,若是拼接、修补或加底均大大影响其价值。对雕花的笔筒,要讲究纹饰、布局和雕工。也有木镶五彩玉石、螺甸,更显得富贵雅致。 笔筒造型多数为圆筒形,大口大腹易于置笔,也有器口为梅花、葵花、云头、卷书、八方不规则等不同形态的。表面纹装饰一般为文人雅会图或魁星站鳌鱼等,也有山水花鸟等图案,经过文人和艺匠的合作,笔筒更显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它能给主人的案头及书斋平添一种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气,也一向为鉴赏者所珍爱和收藏。 碧玉雕云龙纹笔筒明末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文房四宝

201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文房四宝 201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库 英语四级翻译练习题:文房四宝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calligraphic tools),即笔、墨、纸、砚(ink stone),被称为“文房四宝"(Four Treasures of theStudy)。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书法家和画家珍视它们的水准。即使这四种工具已经发生了演变,人们仍然相信,如果不使用传统的文房四宝,中国艺术作品就出不了杰作。其他东方国家也继承了中国的这个传统,比如日本。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书法和绘画与中国书法和国画很相似的原因。 参考翻译: Chinese particular calligraphic tools includebrush,ink,paper and ink stone,which are known as"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We can easily tell howChinese calligraphers and painters value them fromthe name.Despite the evolution of the four tools,itis believed that no Chinese artwork can be a masterpiece without using the traditional fourtreasures.Other oriental nations such as Japan has inherited this Chinese tradition.Maybe that'swhy Japanese calligraphy and Japanese painting resemble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Chinesepainting. 1.即使这四种工具已经发生了演变,人们仍然相信,如果不使用传统的文房四宝,中国艺术作品就出不了杰作:“演变”可译为evolution。该词常用于以下词组中:evolutiontheory (进化论)、social evolution (社会进化)、evolution of market(市场演变)。

《中国文房四宝》第一集《博采》

中国文房四宝 The Four Treasures Of Chinese Study 第一集【博采】 这是中国式的书写方式,跃动的白纸黑字,千年绵延,或以恬静,或以豪放的形态,闪耀在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从再现一枝花朵绽放的颜容,到描绘崇山丽水的仪态,从记录人类的思想和抱负,到见证情感与知识的交流、传播。在纸上,在笔下,一切皆有可能。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像笔墨纸砚这样,嵌入到中华名族的感觉中枢。华夏文明的巧思——中国文房四宝。 广博丰饶的大地,孕育书写工具的温床。从原料的采集,到工艺的演进,笔墨纸砚技术的诞生与流变,蕴含了物尽其用的朴素情感,绽放出器物与心灵对话的智慧灵光。 深秋的山道,有一条通向毛笔的秘径。 (佘征军)“关键那个兔皮是不是山里面的,我们要把它看清楚了。老王” (老王)“来看兔皮啊” 每一次收购兔皮,佘征军都要亲自把关,一位优秀的笔师,必须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面对摊晾的兔皮,从皮板的颜色与质地上,佘征军一眼就能看出未来毛笔的品质。进入秋季,野兔新长的细毛,是制作毛笔笔头的最佳原料,秋毫。 (佘征军)“野兔性子比较急躁,它一般是很难逮到的。它的野性比较重。” 同一只兔子,部位不同,毛的质地也不一样。

(佘征军)“像这样的毛是很好的,这种紫毫是最好的,尖是一种叫黑尖。是黑颜色的你看。” 秋去冬来,笔工格外忙碌。曾经蛰伏的紫毫,在阳光下初露锋芒。黄村,隶属安徽宣城。宣城,古称宣州,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制笔中心。当地人相信,蒙恬造笔的故事就发生在宣州。一个冬天,佘征军开始又一次精心制作。作为制笔高手,他需要做出自己满意的毛笔,在即将到来的春天祭拜笔祖蒙恬。 “我们所有的做笔的,都拜蒙恬为我们的祖师爷,因为蒙恬在两千多年以前,把这个手艺传给我们,我们现在就靠这个手艺吃饭。” 蒙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因统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而青史留名,同时,他发明毛笔的传说流传久远。公元前三世纪晚期,组织严密的秦军发动了统一天下的战争,作为这支队伍里的将领,蒙恬的征战岁月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战报、文书,然而老式的毛笔,却不能满足便捷书写的需要。原始的制笔工艺,笔头通过丝线包裹在笔杆外围,然后涂漆加固,这种方法制作的毛笔,因为笔头的中空结构,容易分叉,影响到使用效果。在作战间隙,蒙恬组织聪明的部下对毛笔进行了关键性的工艺改良,将笔头嵌入腔内,由外裹式到内嵌式的形制改变,使笔头和笔管融为一体,新的毛笔就这样诞生了。 (佘征军)“又圆又光亮的竹子做笔,紫气东来,这个竹子好啊。” 竹子,是笔杆制作最常见的材料。在佘征军的家乡,毛竹资源丰富,漫山遍野。笔头采用动物的毫毛,把它嵌入到竹质的笔管内,这是中国毛笔的基本样式。世称“秦笔”或“蒙恬笔”,从两千二百多年前一直沿袭至今。 泰山刻石,陈列在大自然的书法博物馆。世称“小篆”的碑刻,出自秦朝大臣李斯的手笔,它是泰山刻石最古老的遗存。从流传后世的小篆书体中,可以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