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
文房四宝之砚的介绍砚是文房四宝中的重要物品之一,用于磨墨、写字及保存墨迹。
砚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物品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下砚的种类、制作工艺、用途等相关知识。
砚的种类:砚可以分为三种:石砚、陶砚和玉砚。
石砚是最常见的砚,主要是使用岩石制成的,如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是最常用的一种砚。
陶砚是使用陶土制成的,质地轻盈、易磨墨,适合初学者和儿童使用。
玉砚是使用不同类型的玉石制成的,质地细腻,常常被收藏家所珍爱。
砚的制作工艺:石砚是使用天然岩石制成的,首先要经过选择,然后切割成合适的大小。
接下来,需要将切割好的岩石打磨成光滑的面。
最后,砚的内部需要进行挖空,打磨边缘,整形成砚的形状。
陶砚是使用特制陶土制成的。
首先,陶土需要经过筛选,去掉杂质。
将筛选好的陶土放到模板中,压实成型。
再进行烤制和上釉,最后打磨成型。
玉砚是使用不同的玉石制成的,也是通过切割、加工和打磨等多个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砚的用途:砚可以用于磨墨迹、写字、画画以及保存墨迹等。
在使用砚之前,需要先将墨块放在砚洞中,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使用砚台上的砚硯磨墨,使墨成为适合写字或画画的状态。
写毛笔字时,需要将毛笔沾湿后,再蘸入墨水,使得毛笔上的墨迹达到所需的浓度。
砚的保养:砚需要保持干燥,否则会出现发霉和变质等情况。
通常,在使用完砚之后,需要将墨水倒掉,用干净的抹布或软毛刷清洁砚面,并将砚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如果砚表面出现凹陷或损伤,需要小心地用石墨、细砂纸等工具进行修复。
总结: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房四宝中不可替代的物品之一。
砚的种类繁多,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
使用砚时要注意保养,才能使其使用寿命更长,更为美观。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风物特产第三、四节
方 形 砚
四、宣纸
产于安徽南部泾县,因历史上属 宣州府,故名。宣纸分生熟两种。 其特点是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 腻均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 卷、抗老化、不蛀不腐。便于收藏, 依次有“纸寿千年”的说法。传统 的造纸方法有选料、挫捣、洗漂、 烘干等工序,宣纸就是继承这些过 程的精华而产生的。
六.工艺画
一木版水印画,是根据活版印刷原理,先 将绘画原作勾描成底稿,再分成若干快刻 板,以水调色印制而成,所以称“木版水 印”。为我国独有的绘画与木刻、印刷技 艺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最著名的,有北 京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和上海朵云轩木版水 印画。
二.木版年画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木版年华,出 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宋代,名代中叶起已 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著名年华产地应运而生, 清乾隆年间更为盛行。内容大多含祝贺新年的意 思,也有描绘农事场面等的。 著名年画产地主要有: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 山东潍坊杨家埠(以上被誉为中国三大木版年画 产地)、四川省绵竹、河南开封朱仙镇、广东佛 山等地。天津市杨柳青,有“家家会刻板,人人 善丹青”之誉。
第四节 其他工艺品
景泰蓝 漆器 玉雕 名石雕刻 木雕 工艺画 风筝
一.景泰蓝
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 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去珐琅彩釉, 然后烧成。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 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 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 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 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
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杭州临安市昌化镇, 因其色红如鸡血,故名。鸡血石属于叶蜡 石,是一种含鲜红色辰砂的特殊冻石。该 石硬度不高,加之纹彩艳丽,光泽晶莹, 肉质温润,极易制作印章,最受收藏家与 篆刻家珍爱。 此外,还有湖南浏阳菊花石雕、河北曲阳 汉白玉石雕、云南大理石雕和内蒙古自治 区赤峰巴林石雕等。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
1、湖笔产地:浙江特点: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选料严格,如羊毫选用山羊腋下毛,要经过70余道工序。
被誉为“笔中之冠”。
2、徽墨产地:安徽黄山歙县和休宁县特点: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防蛀防虫等特点,是书画艺术的珍品。
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制成,高档墨有超顶漆烟、桐油烟、特级松烟等。
3、宣纸产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宣州)特点:具有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等特点,有“纸寿千年”之说法。
原料是青檀皮。
生宣渍水渗化,作写意画最好;熟宣宜工笔,细描细写。
4、端砚产地:广东肇庆(端州)特点:端石是一种水层岩,特点是石质细、易发墨、墨汁细稠而不滞、不易干涸。
端石以素色为主,端石块大的不多,故多随形雕刻,追求气韵。
中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二、年画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1、苏州桃花坞年画特点: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木刻画,以门画、中堂、条屏为主要形式,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形成了独特风格,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2、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中后期最为风行,有“ 家家会刻版,人人善丹青”之誉。
特点: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民间的绘画技法,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娃等,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极富装饰性。
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3、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兴于明代,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杨柳青的影响,清代达鼎盛。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砚,也称“砚台”。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
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
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跟由来(1)石君。
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
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
“万石君”由此而得名。
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
”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
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
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
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
”“楮生”指纸,“石友”指砚。
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
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
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
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
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
”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
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
”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
墨海也指大墨盆。
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
一般称小的砚台。
中国文房四宝—砚
9.长期以来,吉林省松花御砚一直为宫廷专用,随着清朝覆灭,这一名贵砚石失传。直到1979年生产才得以恢复。
10.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仙乐飘飘』
介绍:造型独特,殊有生趣!
中国最早的砚台见于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的一方带磨杵的石砚,这是早期砚的形制。这处遗址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距今已超过五千个春秋的历史。目前所知,到距今二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才有了近似现代的砚。
砚台不仅是文房和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质地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成为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首选。
『花开富贵』
介绍:石色绿而偏黄.砚雕牡丹,旁栖凤凰,刻工精细
『如意吉祥』
介绍:造型如意,线条简练,古朴.寓意吉祥如祥,富贵
『满地金钱』
介绍:蘑菇造型,形象别致
『撑船』
介绍:石色苍白微带青黄,有石眼,彩带
『风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
介绍:用天然冻纹,巧雕一美,万千美态跃然砚上
神龙摆尾』
介绍:雕刻精细,有马尾火捺.
『风光无限』
宁夏贺兰砚采用贺兰石它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
中国文房四宝—砚
中国文房四宝——砚
来源/健君文萃的收藏 复制·编辑/塞上齐翁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也称“砚台”,用以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要研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要盛墨汁,所以有一块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称:“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文房四宝、年画
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文房四宝、年画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
(一)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古属湖州府,故称湖笔。
湖笔自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
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
湖笔被赞为“毛硕之冠”。
(二)徽墨徽墨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和休宁县等地,因历属于徽州,故名。
徽墨创始人是河北易州制墨名家奚氏。
唐末五代奚超携子奚廷珪来到歙州,利用当地茂密的松林,总结了北方制墨的经验,改进捣松、和胶、配料等技术,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南唐后主李煜赐其国姓李。
宋宣和二年(1120年)歙州改称徽州,“徽墨”之名从这年始定。
明代徽墨制造形成了以歙州地区为中心的“歙派”和以休宁地区为中心的“休派”两大派系。
自清代初年开始,形成了清代墨界的四大家。
道光以后唯胡开文一家,独领墨艺风骚。
从此徽墨驰名天下,其特点是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
(三)宣纸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因历属宣州府,故名。
始产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
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用料比例。
宣纸分生熟两种,生宣渍水渗化,作写意画,熟宣经过胶矾浸染,不渗化,宜于工笔,细描细写,为书画最理想的用纸。
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变色、不蛀不腐、卷折无损等特点。
便于收藏,因此有“纸寿千年”的说法。
安徽宣纸造纸技艺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1.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因隋在肇庆设端州府,所以称端砚。
端石是一种水层岩,开采于唐,宋代已为世所重,其特点是石质细,易发墨,墨汁细稠而不滞,不易干涸。
文房四宝——砚之篇
文房四宝——砚之篇一、砚的历史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等。
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
宋代出现了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
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化石砚、纸砚、橡皮砚等。
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
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
中国历代文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
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二、四大名砚“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
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一)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
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
(二)歙砚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
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
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
“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
(三)洮河砚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砚为文房用具之一。
为磨墨工具,又称砚台。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四宝研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正因为此,历代文人墨客,对砚情有独钟,藏砚、赏砚成为风气。
制砚的材料极为广泛,常见的有石、陶、瓷等,另有金属、水晶、玉、象牙、竹、木、漆、紫砂等。
砚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工具磨盘、磨棒,已为学术界所认定。
宋李之彦《砚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
这是关于砚的最早起源的说法,但可信度不高。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曾出土有石砚,砚为鹅卵石加工而成,旁有一件研石。
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最迟不过战国末期砚就出现了,只是传世品和出土物甚少。
《汉书·薛宣传》:“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
这说明汉代砚的使用已十分普及。
汉代砚的传世和出土较多,以陶、石为主,另有漆、木等砚,汉代砚式可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
魏晋时期,石砚、陶砚继续流行,同时瓷砚出现在砚的家族之中。
瓷砚的形状有圆形、长方形、风字形和多足砚。
石砚则为方形或长方形,多有四足。
隋唐时期,各种砚材出现,如瓦、澄泥等。
陶砚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
石砚已开始讲究石材,有名的端石、歙石、洮河石等都已经开采制砚。
此时瓷砚盛行,砚形除承袭魏晋之外,辟雍砚尤为常见。
宋代以石砚最为普遍,形式多样,并追求雕饰的完美。
瓷砚的烧制种类增多,陶砚仍然流行。
上层社会中品评砚台之风日盛。
元代石砚较为流行,浑朴自然的风格使元砚卓而不群。
明代的砚更为讲究,不仅品种齐全,而且追求砚的质地、雕刻工艺及装潢设计。
文人雅士赏砚藏砚之风盛过宋代,致使砚的实用性降低,工艺性增强。
清代砚材更为丰富,除前代已有的砚材外,还有铁、漆、砂、玉等,文献记载达数十种之多。
砚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制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精雕细镂的砚台当时就是文人学士追逐的目标,今天仍是收藏者朝思暮想的理想之物。
为了使读者对历朝历代砚的种类、形制有一大概了解,下面以砚的材质分类加以介绍。
文房四宝之砚
文房四宝之砚
砚的种类
砚即砚台,为研墨的工具,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
砚台主要由石、泥、玉,、青瓷、紫沙等材质制成,其中石觅最为常见,据考究,西晋期间的砚台,多为青瓷砚,端砚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清则以端砚和锡砚为主,清代还有少量玉砚和紫沙砚。多数砚台为石砚,石砚的种类较多、有端砚、锡砚和澄泥砚等。其中端砚和锡砚为上品,宋代的文人雅仕最喜此两种砚台。端砚石产于广东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水一带。锡砚石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歙县,其特点是质地细腻、光滑、高密度,受气即能凝聚成水,极适宜研墨,上佳的砚石中可见"金丝","银丝"及各种"眼",加上在巧妙的构思和雕刻下,更显神韵。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评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
瑞云随形端砚
素池端砚
书卷式端砚
玉砚
笸箩纹素池端砚
砚台鉴赏
南北朝砚鉴赏
长方形石砚
方形四足青石砚
蕉叶纹四足石砚
唐代砚鉴赏
箕形歙砚
箕形端砚
凤字形歙砚
东鲁柘砚
凤字形歙砚
宋代砚鉴赏
椭圆形歙砚
圆形歙砚
紫金石砚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
中国文房四宝之首——砚
中国文房四宝之首——砚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
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
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幺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砚呢?要直到两汉时期。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
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最常见的还是石砚。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最著名的是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砚台的讲究是:质地细腻、润泽净纯、晶莹平滑、纹理色秀、易发墨而不吸水。
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带,有的有星,大约产于有山近水之地为佳。
如端砚之出于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
虽同出一地,其石质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罗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
文房四宝之一“砚”
文房四宝之一“砚”
1、端砚:用端溪砚石,石质细腻、幼嫩,发墨不损笔毫,呵一口气即可研墨。
2、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名贵。
质地细腻,如婴儿皮肤,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推崇喜爱,唐宋时期为贡品。
绛州澄泥砚始创唐,清代工艺失传了。
3、思州石砚:产于贵州省岑巩县星台潭,石砚坚致细润,发墨细,不滞笔,贮墨于砚中终日可用。
呵气砚中,能自出露液,并能用于书写。
4、苴(zuǒ)却砚:砚石产自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古称“苴却”,谓之苴却砚。
5、鲁砚:山东产诸砚石制成,山东红丝石砚是鲁砚的代表,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
6、贺兰砚:产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麓笔架山。
7、易水砚: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也称易砚。
取石于河北省易县钟南山,砚石色彩柔和,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点缀碧绿、淡黄或灰色的斑纹。
8、松花御砚:产于东北长白山区,色彩有紫红、紫绿相兼、深绿、浅绿四种,间有黄色和刷丝纹,以深绿色刷丝为上品。
9、歙砚:始于唐代,产地在古歙州(江西的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婺源的龙尾砚优良,又称之为龙尾砚。
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如肌,滑不拒墨,涤之立净。
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笔毫。
10、甘肃洮砚:亦称洮河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
今天大家分享了一些砚的知识,后面给大家分享书法开始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每天更新,希望大家坚持学习,每天有新的进步。
文房四宝——砚
文房四宝——砚砚从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故又称研。
陕西临潼姜寨(属仰韶文化初期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出土的一块石砚,砚上有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研杵。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战国秦墓发现的一方石砚,砚、研都是就着鹅卵石的原形约略加工而成。
西汉的砚台一般也包括砚石、研石两部分。
到东汉以后,砚台才脱离研石,自成一体。
西汉末至东汉,砚的形制多为圆形、三足、平面、有盖,并有简单的刻划花纹。
汉砚出现了装饰性纹饰,显示出制作水平的显著提高。
刻有纹饰的砚在汉代尚不多见,但已经能够说明两汉砚已从实用工具步人浑朴装饰的工艺品行列。
晋砚形状与汉砚的最大区别在于有了凹心砚池。
南京板桥镇石匣湖晋墓出土的圭形石板砚的砚面微凹,长沙烂泥冲晋墓出土的长方形石砚有明显砚池。
陶宗仪《辍耕录》卷29:“晋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沈耳。
”这可能是因为纸面书写量较以往简牍有所增加。
除继承汉代石砚、陶砚外,由于瓷业渐兴,六朝至隋最突出的是瓷砚的出现。
瓷砚以瓷土为胎,而挂以青釉,为利于磨墨,砚面均平坦无釉。
蹄足砚初制于西晋,当时为三蹄足。
东晋时除保留西晋三蹄足的砚式外,四蹄足开始出现。
在造型上,砚盘渐趋单薄,蹄足略显高瘦,制作一般较粗糙。
到了南北朝,多为六蹄足,三足极少见,砚面向上凸起,无盖,砚足较西晋时更高。
《论书表》云:宋明帝“兼使吴兴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
”隋唐时期制砚工艺有很大的发展。
此时聚墨多的圆形、箕形有足砚十分流行,其突出特征是:墨堂、墨池不分。
瓷砚发展到隋代,砚面更加上凸,珠足已取代蹄足而兴起,并且往往有八至十足以上。
足多外撇,足上部三分之一处与砚盘相连。
隋代后期砚盘增高,形成半圈珠足形,足上部三分之二处均与砚盘相连,明显地由多足向圈足方向发展。
唐初砚式的砚足由隋代的半圈足发展成圈足,蹄足纯为装饰。
砚面比任何时期都更凸起,有的甚至超出了口沿,整个砚式显得较为笨重。
唐代中晚期,瓷砚又由圈足演变为镂空圈蹄足。
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文房四宝、年画
【导语】考试即将临近,备考也要加快脚步了哦!为了帮助⼴⼤考⽣⾼效备考,整理了“2019年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知识点:⽂房四宝、年画”,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 ⼀、⽂房四宝 笔墨纸砚素称⽂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被称为⽂房四宝之⾸。
(⼀)湖笔 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古属湖州府,故称湖笔。
湖笔⾃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选料讲究,⼯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特点。
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富有弹性。
湖笔分⽺毫、狼毫、兼毫、紫毫四⼤类;按⼤⼩规格,⼜可分为⼤楷、⼨楷、中楷、⼩楷四种。
湖笔被赞为“⽑硕之冠”。
(⼆)徽墨 徽墨产于安徽省黄⼭市歙县和休宁县等地,因历属于徽州,故名。
徽墨创始⼈是河北易州制墨名家奚⽒。
唐末五代奚超携⼦奚廷珪来到歙州,利⽤当地茂密的松林,总结了北⽅制墨的经验,改进捣松、和胶、配料等技术,制出了“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好墨,南唐后主李煜赐其国姓李。
宋宣和⼆年(1120年)歙州改称徽州,“徽墨”之名从这年始定。
明代徽墨制造形成了以歙州地区为中⼼的“歙派”和以休宁地区为中⼼的“休派”两⼤派系。
⾃清代初年开始,形成了清代墨界的四⼤家。
道光以后唯胡开⽂⼀家,独领墨艺风骚。
从此徽墨驰名天下,其特点是⾊泽⿊润,经久不褪,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
(三)宣纸 产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因历属宣州府,故名。
始产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
清代才掺和稻草,改变了⽤料⽐例。
宣纸分⽣熟两种,⽣宣渍⽔渗化,作写意画,熟宣经过胶矾浸染,不渗化,宜于⼯笔,细描细写,为书画最理想的⽤纸。
宣纸具有纸质柔韧,洁⽩平滑、细腻匀整,不起皱、不掉⽑,不怕舒卷,抗⽼化、久不变⾊、不蛀不腐、卷折⽆损等特点。
便于收藏,因此有“纸寿千年”的说法。
安徽宣纸造纸技艺已被列⼊《⼈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四⼤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名砚。
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之四大名砚
历史文化:文房四宝之四大名砚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以及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洮河石、端石、歙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甘肃南部的洮砚、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和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青州的红丝砚、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泗水的鲁柘澄泥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
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
澄泥砚属陶,其余三砚皆为石砚。
端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禅台端砚(王耀作品)(又称斧柯山)。
不但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之特点,更具有"秀面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的长处。
文房四宝之砚
端石雕河塘清趣砚
清 顾二娘款形端砚
清 枫叶形端砚
瓜瓞形绿衣端砚 清
云龙纹子石端砚 明
歙砚
歙砚始于唐开元,以婺源龙尾山下溪涧 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 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 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并有眉 子、罗纹、金星、金晕、鱼子、玉带等 天然纹样,青莹精美,珍贵无匹。
文房四宝之——砚
砚的发展
受谷物碾盘的启示,选一块石头凿出 一个圆坑,配上一根的石棒,使用时 将天然石墨倒入坑中,用石棒捣磨成 细粉调水,就是最早的砚。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选取较为平坦且 质地细密、不易吸水的石块,作为 “台”,再选取一块大小适中、便于 拿捏、底部较平的小石块作“研”, “砚台”就制成了。 自西汉初期开始,人们开始对“研” 进行美化,磨制成圆柱体,有的还刻 画弦纹作装饰。 西汉中晚期,出现了长方形石板研磨 器。这种研磨器配有各种装饰纹饰 (有的还有文字)的方形或圆形的研 石和木盒,有的木盒上还绘有精美的 彩色漆绘。
砚的发展
东汉时期,由于人们席地而坐,出于 磨墨、舔笔和取用砚台的方便,砚台 大多圆形,有三足;当时仍如西汉使 用墨丸,故砚面或墨池平坦。这种风 气一直延续到两晋时代。 到了南北朝时期,四足砚开始流行, 并在之后逐渐演化出多足砚、圈足砚, 直至唐代螺子墨兴盛,龟形砚开始占 据主流。
五代时期随着高腿桌椅的兴起,箕形 砚和抄手砚逐渐出现,两侧内敛或者 四边不敛,砚堂直斜,砚墙较窄。
抄手到了明朝,演变成了平板随形砚, 这是现代砚台的通用形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文 房 四 宝
1 湖笔 2 徽墨 3 宣纸 4 端砚
目录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 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 四宝的名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 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 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文房四宝” 所指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文房四宝”的含义屡有变化。 发展至宋朝,“文房四宝”特指湖笔、徽 墨、宣纸、端砚。
感谢观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宣纸产于安徽省南部泾县,古时属于宣州府,故 称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生宣,渍水渗化, 用于写意;熟宣,胶矾浸染,宜于工笔。宣纸有 “纸寿千年”的说法。
4.端砚是砚中极品,因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而 得名,大约问世于唐武德年间。《端溪砚史》称赞 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 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它的优点是既不损 笔毫,又易发墨。
文房四宝
1.湖笔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善琏古 属湖州府,故称湖笔。分羊毫、狼毫、紫 毫、兼毫四大类,具有尖、齐、圆、健四 大特点。被誉为“笔中之冠”。
2.徽墨产于安徽歙县、休宁,古属徽州府, 故称徽墨。具有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 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 防蛀防虫等特点。
文房四宝
中国文房四宝第四集解说词
中国文房四宝第四集解说词一、简介中国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分别是笔、墨、纸和砚。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房四宝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和文学创作中。
本集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第四位宝物——砚。
二、历史渊源2.1 砚的起源砚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起源于中国古代。
早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石器进行书写,这些石器即为最早的砚台。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砚的形状和使用方式也经历了演变。
2.2 砚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的砚主要有岩石砚、瓷砚和龙泉石砚三种。
其中,岩石砚是最早被使用的一种,它以自然岩石为原料制成,表面光滑而坚硬。
瓷砚则以瓷泥制成,制作工艺更为复杂,需要经过切割、净烧、泥沙洗涤等过程。
龙泉石砚则是以中国龙泉的特殊石材制成,质地细腻而坚硬。
三、砚的类型3.1 石砚石砚是最常见的砚台类型之一,它以天然石头为原料制成,有着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石砚的表面类似于一个凹槽,用于盛放墨汁。
根据石料的不同,石砚可分为青石砚、篆砚、砂砚等多种类型。
3.2 瓷砚瓷砚是以瓷泥制成的砚台,它色彩鲜艳、造型精美。
瓷砚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烧制和涂釉等工序,最终形成坚硬的瓷器砚。
3.3 龙泉石砚龙泉石砚是中国特有的砚台,以中国龙泉的特殊石材制成。
龙泉石砚质地细腻而坚硬,经久耐用,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3.4 其他类型砚台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特殊类型的砚台,如铜砚、木砚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四、砚的使用方法和技巧4.1 按描按描是使用砚台的一种常见写字技巧。
它是指用笔尖轻轻触碰砚台沾湿墨汁,然后用无力的按压方式向纸上写字。
这种写法可以产生不同深浅的墨色,给字迹增添变化和立体感。
4.2 敲砚敲砚是在遇到断墨或墨干的情况下,用笔尖轻轻敲击砚面,使墨汁重新滋润笔尖,以便继续书写。
敲砚的力度和频率需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劲或过软。
4.3 洗砚洗砚是指清洗砚台的过程。
在使用砚台时,墨汁会残留在砚面上,影响后续的书写。
完整版)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汇总
完整版)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汇总泥砚和宣纸。
到了明清时期,文房四宝的指代范围逐渐扩大,成为笔、墨、纸、砚四种文书用品的代称。
二、湖笔、徽墨湖笔产于湖南省岳阳市,以其柔韧、富有弹性、不易断裂的特点而闻名。
徽墨产于安徽省徽州,以其色泽饱满、不易脱色、书写流畅的特点而著名。
三、讲解技巧作为一名导游,讲解文房四宝时,应当注重生动形象,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故事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
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场景,让游客亲身感受文房四宝的魅力。
本节课我们将研究中国文化中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纸和砚。
这些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笔和徽墨是文房四宝中的代表,分别产于湖南和安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作为一名导游,我们应该注重生动形象地讲解相关知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故事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化知识。
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场景,让游客亲身感受文房四宝的魅力。
解说的方式,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同时,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了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文房四宝是汉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湖笔和徽墨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湖笔是产于浙江湖州的毛笔,制作精细,品种繁多,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徽墨则是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宁、歙县、婺源为中心制造的墨,历代名家辈出,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
了解文房四宝的历史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研究湖笔和徽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和特点,还学会了如何撰写导游词和进行演讲。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还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文化繁荣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七尺等多种。
宣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二、端砚端砚是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之一,主要用于研磨墨汁。
导游基础知识:砚的历史
砚的历史沿革
青石砚
任务四 文房四宝、工艺画和年画
砚的历史沿革
(四)清朝时期的砚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砚发展的全盛时期。御用的宫廷砚不惜工本,刻 意求奇、求新、求美,风格雅秀精巧。特别是乾隆皇帝弘历,对砚更是情有独钟。 文人砚讲究艺术性、工艺性和鉴赏性。像高凤翰制作的砚台,纪晓岚收藏作 铭的砚台,入眼观赏会有一种高雅脱俗的趣味。由于文人和艺术家介入,在砚上题 跋作铭更成为一时的风尚。 由于社会需求和砚进一步向艺术化转化,出现了不少制砚高手。像顾氏一门 ——顾德麟、顾启明、顾二娘、顾公望,以及金殿扬、刘源、王岫君、高凤翰、梁 仪、王复庆等一批门里出身或从艺多年,有独特技能的艺术大师。他们所制的砚台 清新典雅,有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尤其宫廷砚,尽管清代皇帝很喜欢他们家乡东北的松花石砚,但总的还是以 端歙砚为主流。
叶岩砚台
任务四 文房四宝、工艺画和年画
砚的历史沿革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砚 隋炀帝不但会享乐,而且也酷爱艺术。继承南北朝 信佛的传统,修建庙宇铸刻佛像,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在 隋代短短的29年,可是产生了不少艺术精品。这一时期著 名的书画家有智永和展子虔。唐代的艺术,纯正伟大,可 以说达到了空前的境地。道教的祖师老子,因与唐帝室同 姓,所以得到了他们的特别崇敬。佛教也与政治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道教、佛教的兴盛也给艺术带来了另一种气 象。书画家像阎立本、李思训、王维、褚遂良、孙过庭、 李北海、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创作了一大 批耀眼于史册的伟大作品。
任务四 文房四宝、工艺画和年画
艺术砚
砚的历史沿革
(三)宋、辽、金、元时期的砚 砚学理论方面,有米芾的《砚史》、苏易简的《文房四谱》、高似孙的《砚 笺》、康积的《歙州砚谱》、欧阳修的《砚谱》和杜绾的《云林石谱》等,这些著 作对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砚台在品种上发展到四十多个,比起唐代无论数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且 宋代石砚成了主流,在造型装饰方面,也日臻精美。形制也更加多彩,有风字、四 直、箕形、斧形、马蹄、日月形、琴形、石渠、太师等几十个品种。雕刻主体部分 一般采取深刀,适当穿插浅刀,有时加以细刻点缀。刻工风格浑厚,显得大方、古 朴、雅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
自古以来,砚的类别各异,品种繁多,从砚的质地分可分为玉砚、银砚、铜观、铁砚、陶砚、瓷现、石砚、漆砚等,然而最普遍、最实用的还是石砚。
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中写道:"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
"砚台有多久历史?是谁发明的?据《古今事物考》说;"自有书契,即有此砚。
盖始于黄帝时也。
一云子路作。
"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提供的事实。
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附近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部分,砚石是一块经过仔细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
这是汉代的一件实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
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
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
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发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
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现,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
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出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始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
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
"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
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这样讲。
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
端观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据< >记载:"始于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之世。
"因肇庆在古时属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
端砚的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娇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关于端砚的成名,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据说晚唐时,端州有个姓梁的举人赴京会试,应试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冻。
考场内应考的举人们研出的墨汁都给了冰,唯独端州的梁举人在端溪砚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结冰。
梁举人考中了进士,皇帝得知,将端砚列为贡品,从此端砚名扬四海。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
后来这块端砚到了苏东坡手中,东坡爱之如命,并在砚铭上刻上:"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
缒,以出斯珍。
原来开采端砚的砚石是十分艰难的,由于坑洞终年被水浸渍,坑道倾斜弯曲;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有生命危险。
古时,端砚列为贡品,朝廷设有"砚官"督办砚务禁止民间采制。
但一些贪官污吏、恶棍土豪却借此巧取豪夺,贪赃牟利,鱼肉百姓,更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然而也有例外,明朝王元珍在端砚的砚铭上镌刻着一则有关包公与端砚的故事,赞美包公执法不阿,为官清廉的精神。
宋六宗庆历二年,包公奉调端州任知郡事。
他爱好书法,更喜端砚。
然他为官正直清廉,坚持不取一砚。
当他离任升任御史之日,行舟至羚羊峡时江面上突然狂风大作,波涛翻滚。
包公站立船头,不禁仰平长叹;"我包拯没做亏心事,奈何天理不容说毕即分随从搜索船舱,看有无不清之物。
家人包兴深知主人脾气慌忙取出一方"双龙争珠"端观,告知乃地方乡绅所赠,包公即将它抛入江中。
顿时,江面上风平浪静。
云散日出,与此同时;江边冒出了一块美丽的绿洲,后人将此绿洲称为"砚山",至今犹在。
中国第二大名砚歙砚,产于唐宋时的安徽歙州,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婺源县的龙尾山,又称砚山,这里出产的砚台称为'龙尾砚"。
由于行政区域的历史变迁,这颗皖南明珠后来被划到了江西省的版图上,这里又是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故乡。
据说北宋大学士黄庭坚渴望能得到龙尾砚,曾不畏艰难,在"陆不通车水不舟"的情况下,越过重峦叠蟑,"步步穿云到龙尾",并挥毫写下了《观山行》的名篇。
苏东坡爱好收藏砚石,尤其癖好龙尾砚,又是写诗又是作赋。
南唐后主李煜。
也酷爱龙尾观。
他曾将"龙尾山砚、澄心堂纸、李廷珪墨"称为"
三者为天下冠"。
洮砚石产于甘肃卓尼县城东北五十多公里的洮河东岸喇嘛崖、此地山陡水急,采石是件异常艰难之事,宋人《洞天清禄集》中说;"唯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在宋代就闻名于世;素为文人书家之珍。
在"四大名砚"中,唯独澄泥砚与前三者不同、它不是石料制作而成它是以澄混为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而制成的珍贵视台,它产于山西绎州,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唐砚"。
由于泥料可塑性大,因而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雕塑风格,注重形象的塑造,讲究精雕细刻,图案和造型古朴大方,质地细腻,但又细而不涸,坚而不燥。
在唐至五代,澄泥砚曾风行一时,后来制砚工艺在清代失传。
一九八三年,山西五台县又恢复生产,使古砚重获新生。
除了上述四大名砚外,有名的砚台还有山东的"鲁砚";宁夏的"贺兰砚";江西的"金星砚"、"罗纹砚";吉林的"松花砚";四川的"陕砚";山西的"段砚";浙江的"西砚";河南的"天坛砚";河北的"易水古砚"等等。
砚台,不仅仅是研墨器,它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难怪日本前首相藤山爱一郎曾这样赞美道:"从每一个砚台,可以体会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