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几年的媒体对此多有报道。近几年来,我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学校教师应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2)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
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此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1、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学科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学科教学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学科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那么,在学科课堂中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关怀爱护学生,从心底里沟通情感。
这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式方法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方式决定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尊重与激励可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
青少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成长阶段,维护自尊是他们强
烈的心理需求。尊重他,就等于送给了他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他能自尊、自信、自强,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而经常及时地表扬一个人,不但使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心理动力。
这些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困难生,许多困难生的真正困难并不是他的笨拙,而是他的自卑、畏难的心理,因为长期面对诸多的批评,使他们缺少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对自身的能力感到自卑。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现状,急切希望能得到帮助,这时如果周围的人与事不能吻合他们的心理状态,便逐步向负面发展,成为与教育相斥的心态,处事待人表现为一讲就烦,一批评就反感,就形成了所谓的逆反心理。教师多表扬少斥责多鼓励少挑剔,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努力不够。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教育回忆,赞美、表扬、肯定的教育方式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师爱,对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有裨益。
(2)、多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当我们的教学工作得到别人的赞扬时,通常我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对待学生我们也应该学会赞美,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老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会让他一节课都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而,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而应把赞美的话多向学生说,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到兴奋,学习的兴趣也更浓厚了。教学实践中,发现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自然要表扬学生爱动脑,不怕难题,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万一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老师的问题,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短短的一句话,拉近了师生间心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了师生的双边和谐的活动。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违纪行为,教师也要选择婉转的语言,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中下学生,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2、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努力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