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可能大多数《信息技术》课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特别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甚至有的学生提前半天或者一天就开始打听信息技术课能不能正常上课,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但是学生上课的习惯也让老师感到异常困惑:课前不知道准备鞋套,到微机室不按次序上机甚至哄抢电脑;不爱惜电脑,忘记填写电脑使用记录,不按照正确的程序开机、关机;练习操作时随便进入其它程序、上网、打游戏;上课吃零食、随便大声讲话;更有随便窜位者……这些现象让任课教师伤透了脑筋。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已非常迫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根据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大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他们在学习中普遍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差,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这是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无关系的。
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已非常迫切。
如何才能做到既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娱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我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多年后,认为《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管理,制定上课制度,让学生读懂《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课程具有相对特殊性,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制定与其他科目不同的课堂行为规范。
1、学生编号与电脑编号同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为了杜绝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哄抢电脑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先给电脑编号,然后再给学生编号,学生到微机室上课时对号入座,就不会发生争抢电脑的事情
了。
既然做到了单人单机定向使用,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这台电脑真正的主人,“不注意保养,不爱惜电脑”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2、做好课前准备,平心静气上课
有教师认为,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用做课前准备,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里静下心来上好课,所以,在上课铃声响以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教室门前按照编号排队,然后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安静有秩序地走到微机室门口,穿好鞋套,经过教师的同意,再进入微机室。
3、学生有序进入微机室后,先开机,再做好静息,等待教师上课。
在这里,可以给各位老师提个建议,不妨增加一个打字练习,学生可以进行3分钟打字训练,内容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或者是刚刚学过的一首古诗,一段课文。
学生即平复了心情,又在打字联系中巩固了知识。
4、颁布相关的课堂“禁令”,安排“见习”学生以示惩罚。
(1)上课禁止吃零食。
(2)课堂上不能随意走动,有事向教师举手示意。
(3)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学生不能讲话,认真看显示器。
(4)学生练习操作时,不能高声喧哗,相邻的两个同学可以合作进行操作练习。
(5)练习过程中不能进入与本节课无关的程序。
凡有违反上述条例的学生,可在本次或下次课堂让其“见习”,也就是只能听课、看其他同学操作,自己却得不到实践的机会。
对于那些课堂上异常活跃的同学,这不失为一种良策。
5、学会倾听和观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
学会倾听,教于倾听的方法。
在课堂中,我经常对学生讲:“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美德!”。
课堂上不管是老师讲析,还是学生演示,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停止操作,认真观察,仔细倾听。
这样,慢慢地培养了学生会听、乐听、善听的良好习惯。
6、下课准备。
在距离下课时间约2分钟时,教师应安排学生做好下课准备。
(1)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关机。
(2)把凳子移到电脑桌下面放整齐。
(3)排好队,等待教师调队离开教室。
(4)在教室门口,把鞋套脱下,学生才能离开微机教室。
二、防微杜渐,培养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
网络带给孩子们很多健康有益的信息,但是网络也存在很多不健康、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害的信息。
现在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正确地使用网络,已经构成了下列危害:长时间上网,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传播不良信息,触犯了法律;更有甚者,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离家出走,成为问题学生。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和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信息、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培养孩子良好、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为了对学生起到防微杜渐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并不是上网甚至游戏的工具。
2、适当控制上网时间,每次不能超过一小时。
3、浏览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的优秀网页。
4、在网上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的真实信息告诉他人。
5、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你,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从抓信息技术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质量,做到事办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必须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起就狠抓常规管理,以此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受益无穷
的。
况且有必要在各个年级,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的时候再反复强调。
另外还可以在学期初起的时候提出新要求、选出科代表、值日干部等。
(二)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
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1)明确资源、搭建平台,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料与帮助。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除了极少的理论内容外,大多时候每一课都是要求完成一种任务,如《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申请电子信箱》等,一看课文题目就能知道任务的大概内容。
于是,在和学生明确课堂的目标、任务之后,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明示:①课本是第一“老师”,只要深入细致地阅读、研究它,它一定会提供明确、详尽的完成任务的方法内容;②老师在课堂里是学生们的助手,帮助大家解决在阅读课本时遇到的难题以及在操作中出现的超出课本内容的新问题;③对于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老师会提供操作过程的演示动画,以供学生随时观察、思考、模仿。
这样在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学习资源后,把学生置身于不得不自己研究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探究学习中去。
(2)小结、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的小结、评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过程的做法,往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小结中向学生提出以下一类的问题:
在这节课上你是利用哪几种资源进行学习的?
学习中遇到怎样的问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解决的?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没有得到改进?
还存在什么问题?
这一课的学习中,哪些同学出手不凡?哪些同学得到了他们的帮助?胜利完成这一课的学习任务的共有哪些同学?
除了总结些技术方面的内容外,也提醒学生对学习方法、策略的重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并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在评价学生
的同时,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不同的奖励,也能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的进行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求得实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