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评析作文思维训练,以2016高考作文为例

社会现象评析作文思维训练,以2016高考作文为例

社会现象评析作文思维训练,以2016高考作文为例安徽阜阳李卫全

社会现象评析作文思维训练,以2016高考作文为例

——作文思维训练之三

李旭山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A2017年第5期)

摘要: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时事焦点、大众话题进行评说的文章,是当今最常见的文章,也是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写作逻辑范式是表现→原因→影响→建议,其中原因和影响是写作的重点,而且原因或影响内部应呈现为递进关系。审题时须避免表现+态度的简单化做法。写作范本应多选择当下典范时评,典范时评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章的逻辑范式,而且能提供最鲜活的时代语言时代智慧,可以训练简洁明快单刀直入的信息时代的表达素养。

关键词:社会现象;思维训练;递进结构;典范时评

对社会现象、社会热点、时事焦点、大众话题进行评说的文章,是当今最常见的文章,也是中学生作文包括考试作文最常见的文章。笔者将这类文章简称为社会现象评论类文章。这个名称基于从功能角度对中学生作文的分类,笔者认为从功能角度给作文分类,优于从文体角度和作文题面特征给作文分类,这样更便于作思维训练。

一、从思维范式看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表现→原因→影响→建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文章的基本范式。

表现用排比思维,从多个角度描述某社会现象的直观印象,烘托渲染此现象的广泛性或严重性,为下文讨论提供清晰明确、全面完整的对象范围。

原因,用分类递进、分类互补思维,来揭示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力求大类穷尽,忌讳只说一个原因。

影响,用分类递进、分类互补思维,来指出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力求大类穷尽,忌讳只说一个影响。

建议,针对原因和影响对症下药,提出对策或指出现象可能发展的趋向。

我们要把社会现象的本质拆分为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现象产生的影响→社会现象发展的趋势这三个部分。重点是原因和影响。而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只说表现然后加几句态度了事,而不会抓住原因和影响深入探讨。

二、从材料特点看社会现象类作文类型及分析

(一)现象指向及思考方向明确的

这类作文之材料现象和题目要求指向都较为明确,在写作时表现部分可以略去,可以直接揭示原因或影响。要用递进思维来揭示:由直接原因到间接原因,由直接影响到间接影响。

如2016高考北京卷老腔何以震撼人心

较为明确的原因:

激越高亢的声音形式

质朴简单的生存形态

渴望释放的精神诉求

不太明确的原因:

表现什么?渴求什么?延续什么?

是再现历史中的原汁原味的老腔,还是表达今天老腔后继乏人的悲慨?

关于本题明确的意义这三个递进关系,我们在名作中也能找到范例,如鲍吉尔·原野的《蒙古长调》写今天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蒙古长调的原因,做了如下联想:辽阔的草原(自然的)

牧民的生活(生活的)

蒙古人忧伤的情感(精神的)

(二)现象指向不明,不带倾向的

这类作文的审题关键词是:选择立场分说理由理由呈递进式近一年来人们所说的任务驱动型写作说的就是这种类型的写作。

如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素养三途径,我们可以确定如下判断:

课堂教学知识技能的提炼(自觉)

课外阅读知识技能的还原浸染(兴趣)

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生成(擅长)

我们根据这个区别来选择立场陈述理由。

关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基本知识的学习

基本技能的掌握系统

基础思维的训练

教学形式:

通过严格的计划来完成

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有效

通过适时的评估来提高

关于社会实践

日常生活:

收集散落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学习口头语的精华

交际中学习表达

当代文化参与:

调查、研究、演讲、辩论、写作,感受时代智慧、时代创新。

独立实践活动:

策划、描述、归纳、发现、创造。

日常生活、当代文化参与、独立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学习语文的三个途径。这三个途径呈现为语文素养的学习—运用—生成的递进关系。

范正伟先生的《公共辩论,求真比求胜更重要》给任务驱动型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本文在选择了立场之后,用递进逻辑指出有崔永元和方舟子引发的关于基因食品的公共辩的一些表现:

只是,一场原本围绕科学命题的公共辩论,最终在互斥流氓骗子的骂声中收尾,还是令人心生感慨。当严肃的科学探讨,变成关乎名誉尊严的捍卫之战;当对基因的,成为挺方还是挺崔站队表态;当摊开手掌的公共辩论,成为攥紧拳头的相互攻击,这种戏剧性的结局,恐怕不是各方都愿意看到的。

然后又用递进逻辑指出公共辩论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辩论的本质,不在于辩倒对方,而在于对真理的不懈探求;辩论的目的,不是让对方哑口无言,而是为了弄明白问题。想赢怕输是人之常情,但在公共辩论中,比输赢更重要的是,我们由此展现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辩论,我们是否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激

发了思考。因此,我们期待,在公共辩论中,胜利的一方能够说,我从对方身上学到了新的东西;失败的一方能够说,我错了,但却得到了真理;围观的人们能够说,我们又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三)现象耐人寻味较难提炼的

越难提炼,越说明现象背后的东西较丰富,我们就在复杂的原因和影响上多做思考。

如2016高考上海卷评价他人生活,我们可以分析今日人们热衷评价他人生活的

原因。

客观原因:

1、人们的生活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2、评价他人有很方便的条件。

3、评价他人有足够的自由。

主观原因:

4、表达对信息资源不对称的不满。

5、表达对富有阶层炫耀的羡慕或不满。

6、将什么都娱乐化的时代心理。

(四)所谓现象只是个案的

尽管是个案,但却能反映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因而审题时应对个案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加以揭示。如英国脱欧的影响广泛和深远。

2016高考全国卷三小羽创业

这个题目容易让学生对小羽创业做道德价值评价,而忽略小羽动机的变化:通过专利获取利润—自救—共同致富—利用行业标准制定者的身份赚钱。(动机)

被假冒是事件的折点。试想小羽在自己加工之前就将技术公诸于众,大家未必用他的技术。因为没有成功者,无从谈起假冒。有了第一次成果,大家才相信第二次技术发明,才会响应。(机)

小羽创业个案背后的普遍意义

1、一个兴起的产业需要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从业者共同呵护,否则就会夭折。

2、中国手工业者,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市场的预测能力、清晰的投资思想。

3、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地方产业扶持、对市场监管力度都不够。

4、期望出现领袖救,成功率低。多亏小羽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从写作侧重看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类型及分析

(一)突出对现象进行勾勒和描述的

这类作文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对某类现象还缺乏了解,需要描述和刻画现象的基本情形。解决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魏则西事件引发的人们对医疗莆田系现象的基本好奇。于是时评就介绍患者—百度—莆田系医院—患者到莆田系医院就诊—上当受骗—酿成严重医疗后果这一事实的基本轮廓。这只是对现象的基本描述。

(二)突出对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的

这部分是现象类材料作文力气使得最多的,人们最需要弄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最有作为的也是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

揭示原因要形成递进式,不可只说一两点。只说一两点就无法深入展开。要逼着自己多想,训练一果多因分析的能力。

如名作范例《我爸是市长的谣言为何能量巨大》(詹勇《人民日报》)

我爸是市长!几年前,在温州街头,一场因为停车导致的口角和纠纷,随着这句话在围观人中流传蔓延,事态迅速扩大,短时间内上千人聚集,不仅围住19岁的肇事者富家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