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中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第一学段的学生快乐识字
陈默
一、积极引导,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给他们讲识字的意义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老师巧妙地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产生一种需求,即:我要学会各种本领,首先要认识汉字。
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故事引导: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
因此,一开学,我每天选几篇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有声有色地读给他们听,几天以后问大家:“好听吗?还想听吗?”孩子们当然想听。
我再问:“有谁能像老师一样读给大家听呢?”有的学生虽然认识了一些字,但读起故事来可没那么容易了。
这时,我又说:“这么好听的故事。
只听老师读,听不了多少。
如果我们认识了汉字,就能自己读许许多多的故事。
你们想自己学会读吗?”此时,孩子们强烈的识字欲望已产生,为以后学习汉字提供了动力。
2、障碍引导:好强是孩子的天性。
小小的障碍有时能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解决困难的心理需求。
为了让孩子有强烈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开学不久,我请其他课任老师协助,巧设学习上的一个小小的障碍。
我与数学老师联系,这一天的数学作业不读题目,独立完成。
批改完作业,发现识字多的小朋友明显优于识字少的小朋友,
有的小朋友因为识字少,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这一天的作业由我进行讲评,我首先表扬了识字多的小朋友,然后讲了识字与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原来识字这么重要。
最后请那些识字多的小朋友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
这样,课内、课外,识字就渐渐地成了小朋友的主动行为,时不时会有小朋友问:“老师,这是什么字?”
3、活动引导: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
从儿童生活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来确定有趣的活动,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
如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我就开展“我有一个好名字”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认识名字里的汉字。
开学第一周,我让同学发作业本,结果小朋友束手无策,因为他们不认识别人的名字,这时,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认识小朋友名字的强烈欲望。
我又鼓励他们:“谁先认识小朋友的名字,谁就当小老师,天天帮老师发作业本。
”听了这话,小朋友更来劲了。
我就先给自己设计了一张小名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小朋友也纷纷做了非常有个性的名片,在上面写了自己的名字,课间小朋友边玩边认识名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许多生字。
过了一个星期,我利用黑板报,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每节课利用几分钟读一读。
没想到,一个月过去,小朋友认识了许多名字,别的班级还在为发本子烦恼,而我们班发本子时,已经井然有序。
另外,如“邮递员送信”、“放鞭炮”、“叫号游戏”、“听音取卡片”、“芝麻开门”、“更上一层楼”、“钻
山洞”……孩子们身心放松,在唱唱、听听、玩玩中获得了无尽的学习乐趣,产生了强烈的识字愿望。
二、探究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新教材打破以往汉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编排思路,识字教学的设计较以往单一的识字更偏重于学生兴趣识字、教会学生识字的途径和方法。
1、学会观察,发现方法: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微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
⑴对比中发现规律:如《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自己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学生认真朗读:郊──交(立交桥)球──求(要求)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笼──龙(龙灯)梨──利(利用)等学生读完,我让同桌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学生很快就发现:可以用去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
同样,“加偏旁”“加笔画”“去笔画”“分一分”“合一合”等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
⑵韵文中发现规律:儿歌、韵文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朗读,而本套教材中又出现了许多蕴涵识字方法的韵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如教学生字“跑、炮、泡、
袍、饱”时,先让学生朗读韵文“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发现泡茶是用水的,因此是三点水;我发现抱跟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我发现跑、炮、泡、袍的读音都与包很接近……我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是呀,这些字左边的偏旁跟字义有关,右边的部分与读音有关,我们说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学生在朗读韵文中发现了形声字的特点,轻松自如的识记了五个生字。
又如《日月明》一文“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
一火灭,田力男……”形象的描述了会意字的特点。
“三横王,草头黄,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千口舌,舌甘甜。
土里埋,木帛棉。
人门闪,马门闯……”都蕴涵着识字方法,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规律,同时也认识了汉字。
这样的识字过程轻松有趣。
2、运用方法,感受识字乐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寓教于乐,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⑴猜谜法: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
“十张口,早就有”──“古”字。
“一只手遮着眼”──“看”字。
而且,可以逐渐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字谜,展开联想,和同学合作或者独自创编字谜,让大家来猜。
当学生看到同学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谜都
会开心地大笑,因为他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一种学习的乐趣。
⑵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
孩子们读着顺口溜,开开心心地就记住了生字,久而久之,就喜欢上了识字活动。
⑶想象识字:低年级的小孩子爱想象,教学中鼓励孩子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形象的方式记忆生字。
例如:《棉鞋里的阳光》一课,在“合”字的教学时,教师先用课件出示“合”问:“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位新朋友?
师:“能借助老朋友记住新朋友,这个方法很好。
你们再看看‘合’像什么呀?”
生:“合”字的形状像一座房子。
生:“合”字上面的一撇一捺是房顶,中间一横是房梁,下面的“口”是房子的墙。
师:真会想象!你们在课外见过“合”字吗?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有什么事物与“合”有关?
生:(拿出一本合着的书)这本书是合着的。
生:(把打开的铅笔盒合起来)我把铅笔盒合上了。
生:(指着紧闭的眼睛)这就是“合”。
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中识记了生字。
这样的识字过程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孩子怎能不喜欢呢?
⑷猜测法:我们的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
如《雪孩子》、《小熊住山洞》,这种课文图画和文字紧密结合,每幅图下面有一两句话,全文没有一个注音。
如:我们砍一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
雪孩子从火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画面意思,故事情节,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生字,学生兴趣浓厚,他们一旦猜中,兴奋不已,猜中的字记忆也特别深刻。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阅读,自主识字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猜测,去证实,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识字的能力。
⑸多法并用,整体认记:“整体识记”“多次见面”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新理念。
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理念以来,“会认”的字到底怎么教‘一直困惑着许多老师。
崔峦先生明确提出: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记忆,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
“整体记忆”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凭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激起学生的认识情感,激活学生的认记思维,让学生乐记乐认,想认想记,会认会记。
如分小组玩字卡、摘苹果、找朋友等游戏,让每个学生与该认的生字在游戏、活动中多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
三、立足生活,开放识字空间
新课标提出“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就识字来说,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资源?就是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自己去发现汉字的资源,感受社会生活中的汉字文化。
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1、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在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
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
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0~6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许,不经意地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
也许,在电视屏幕上信口逗逗,孩子却在娱乐时对汉字产生了兴趣……家长重视了,家庭识字氛围也就浓厚了,学生的识字量也在悄悄增加。
⑴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
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在家具上,在电器上,在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
许多同学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得相当出色。
⑵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参与识字活动设立“家庭识字档案”,帮助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2、校园生活,识字的乐园:
⑴室外校园环境:学校教育的第一课,我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介绍自己。
校园美丽的环境就是很好的识字教材,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学校、班级、功能室的标志和名称,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等等,这些,在过去它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老师并不意识这些就是课程的资源。
如今,经过我适当的点拨,已经拉开了儿童识字的第一幕,孩子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快乐地识字。
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那些汉字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⑵室内班级活动:学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生活都在学校,又是以班级为单位的。
老师如果能够做有心人,精心打造班级环境,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就可以为孩子们学习成长服务,让班集体成为识字乐园。
学生的一个个小小的标本,一件件制作,上面都配上汉字,让孩子认一认,念一念;同样,老师的自我介绍,同学们畅谈名字的由来,以及春游中同学所带食品的交流等等。
这些一个个小小活动的开展,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扩大了识字量。
3、社会生活,识字的天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一块块普普通通的公交车站牌,在有些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种便民的交通提示工具而已。
如果你是有心人,把它当成识字的课本,也许孩子们学得会更起劲。
如:利用“食品包装”识
字,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我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
在本子上,并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扩展识字的途径。
学完《自选商场》一文,布置学生到超市认识各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食品……的名称,学生在商场里积累了许多的汉字。
另外,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
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从识字的角度说,学生已经把识字融于生活了,在他们的眼里识字不再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