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小说阅读中的“失落感”
读池莉《立》有感
![读池莉《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7db9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d.png)
读池莉《立》有感最近,我读了池莉的小说《立》,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和成长的小说。
在阅读完之后,我深深地被池莉的文字所感动,也从书中领悟到了很多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立是一个少年,是班上的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
他有着非凡的天赋,但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压力下,他不敢拥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他的父亲是一个烟鬼,母亲则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
立的人生早早就被规划好了,他要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找到好工作,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但是,当他发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时,他开始与自己的内心斗争。
小说中最感人的故事是立和他的同班女孩老友的恋爱故事。
从小学时期开始,立和老友就是一起成长的伙伴。
他们的关系非常好,但是立一直将自己深深地隐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当立发现自己爱上了她时,他开始产生内心的恐惧,害怕失去这样珍贵的友谊,所以他选择了撤退。
在多年的时间里,立一直想联系到她,但他从未有勇气去告诉她自己的感受。
在小说的最后,立成功地走出了内心的恐惧,他勇敢地去爱,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他明白到自己的人生要完全属于自己,而不是为了社会的期望而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这是一个让他觉得心中有底的路。
他开始觉醒,并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最终,他获得了自己最爱的女人的爱,和自己真正的人生。
这本书教会了我在生活中要有勇气和主见。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害怕被别人嘲笑而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生活中有很多的压力和无数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必须要学会面对它们。
看到立从最初的逃避到最终的勇敢拥抱,我明白到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长路径,需要独立思考,学会坚持自己的理念。
此外,这本小说也让我看到了友情和爱情之间的纠葛。
与立和老友之间的恋情,让我感受到一份珍贵的友情被破坏和失去的痛苦。
不过,最后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重新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命中拥有一份坚定的友谊和爱情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总的来说,池莉的《立》这本书是一本教人感动和思考的好书。
《烦恼人生》初中读后感
![《烦恼人生》初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3a101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4.png)
《烦恼人生》初中读后感《烦恼人生》初中读后感淡淡的风,淡淡的吹。
吹走的是一种年少轻狂,吹出的是一种淡淡的真实,淡淡的人生。
所以我很喜欢《烦恼人生》这篇小说。
小说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汉中的一个平凡家庭的寻常生活片段,作者池莉用她细腻的笔触合入微的观察,娓娓的道出生活的`真实,也同是透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对待人生,应该如对待茶一般,细细地去品。
平淡中融合了简单的浪漫,烦恼中也折射着静静的幸福。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是文中的第一句话,不仅引起了我的好奇,也预示了某些事情的发生,也暗暗的揭示了生活的忙碌。
儿子在昏蒙蒙的半夜里“咕咚”一声掉在地上,拉开了印家厚一天生活的序幕。
儿子的哭,老婆的不满,生活环境的窘迫狭窄,烦恼和辛酸撞击着一个男人的心。
所谓家,就是一架平衡木,他和老婆摇摇晃晃的在平衡木上保持着平衡。
这就是印家厚在平息与老婆的风波后的思考。
接着,叫小孩起床,洗漱,等待厕所,然后是跑月票,挤公共汽车。
生活就是如此的往复,如同不受阻尼的简谐振动,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又回波谷。
如此往复,没有变化。
可现实毕竟是现实,你可能猜出的结果,但是猜不到结尾。
往复中带着变化,重复中带着期待,生活就是如此。
“儿子挥舞着小手,老婆也扬起了手,印家厚头也回,大步流星汇入了滚滚的人流之中。
他背后不长眼睛,但却知道,那排破旧老朽的平房窗户前,有个汤了鸡窝发式的女人,她披了件衣服,没穿袜子,趿着鞋,憔悴的脸上雾一样灰暗。
她在目送他们父子。
这就是他的老婆。
你遗憾老婆为什么不鲜亮一点呢?然而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在送你和等你回来。
”作者用一个中年男人的口吻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懂得珍惜。
许多平淡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过这些领悟,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明白!长江正在涨水,江面宽阔,波涛澎湃。
轮渡走的是下水,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味道。
太阳从前方冉冉升起,一群洁白的江鸥追逐着船尾犁出的浪花,姿态灵可人,这是多少日向往的长江之晨,船上的人们却熟视无睹。
《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d5bf0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4.png)
《烦恼人生》读后感《烦恼人生》读后感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清醇而暧昧。
它寻常而深刻,读池莉的小说,恰似在品评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细细咀爵五方斋的粽子。
她的小说简洁明了,谧人心扉;含着凄凄地哀婉、少许的固执、几多母性的温情。
洞悉世事的无常、捕捉瞬息的变卦;小说虚构出一个触手可及的真实世界。
池莉的小说折射出生活的阴影,你权且把她的主人公当作一个标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
她的小说着眼点很低,却极微妙。
是深入浅出、发人深思的立场。
《烦恼人生》奠定了池莉在当代文坛的地位。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他的烦恼正代表着那个群体千千万万人内心压抑的苦恼,那烦恼本身锥心隐痛,却又无能为力。
烦恼与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无端的矛盾,形成一种悲哀。
作者没有去写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样的悲哀又几人有?在逼真残忍的现实里,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终日奔波劳累,放弃许多拥有的东西;纵然如此,他依然无法主宰生活中一切。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能忍辱负重的泱泱大国,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个人的烦恼总可以被整体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烦恼与悲哀却挥之不去,一直积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
这存在本身也许能让悲哀来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
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盖着这一切。
《烦恼人生》也是池莉目前唯一一篇收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的作品。
同一时期的还有路遥的《人生》、王安忆的《流逝》等等,这一系列作品铸造了新的文学起点,它们内容朴实深厚,感情真挚饱满,是“新写实主义”的'先锋。
从《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上发表的时候起,让亿万中国人恍然发现自己的烦恼,人们开始慌乱、莫名的躁动。
作者抒写的不是愤事疾俗的片面之谈。
凌厉的池莉用她的笔深入生活的切口,启发着一种怎样真挚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几十年前的《烦恼人生》穿过新的世纪,新的读者接触它的时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后的举动——印家厚关了台灯,趁着黑暗的瞬间抹去了涌出的泪水。
池莉小说的缺陷
![池莉小说的缺陷](https://img.taocdn.com/s3/m/029b023c998fcc22bdd10d8a.png)
池莉小说的严重缺陷(1)□王春林一池莉的创作道路虽然池莉早在1979年就开始了小说创作(据刘川鄂2000年1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论》一书所附录的《池莉主要作品目录》介绍,池莉于1979年冬写出了自己最早的短篇小说《妙龄时光》),但一直到近十年之后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在《上海文学》(1987年8期)的发表,池莉的小说才引起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注意,并逐渐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据池莉自己在一篇《伟大的职业之一》(见陈思和与虞静主编的《艺海双桨》第224页,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3月版)的文章中说:“在《烦恼人生》之前我就发表了不少作品。
其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
那时候,80年代初期,被《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在小小的省市文学圈内,那是要奔走相告的,是要当面或者背后议论的,是要激起其朋友的羡慕和嫉妒的,更是有敏锐的文学评论家为发现了文学新人而欣喜而无私地去写评论的”。
从池莉以上一段话语所透露出的信息看,作家本人无疑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小说是否被《小说选刊》或《小说月报》予以转载的。
照此说法,则池莉小说之产生广泛影响应该是早于《烦恼人生》发表之前的,然而,实际的情形却是,在池莉的早期小说作品中,大约只有短篇《月儿好》被《小说月报》转载过,但并未引起更广泛的注意。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当然只能断定《烦恼人生》才是使池莉产生广泛影响的最早作品了。
而且《烦恼人生》的发表也是很费了一番周折的。
还是在《伟大的职业之一》这篇文章中,池莉说自己的《烦恼人生》写出后曾先后寄给东北和西北以及本省的刊物,结果均未能发表。
是《上海文学》的编辑吴泽蕴到武汉组稿时才发现并认可发表了这篇小说的。
由此看来,在池莉的小说写作道路上,《烦恼人生》的创作与发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正是《烦恼人生》的发表与被多家选刊的选载以及其后的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一系列事件的相继发生,对池莉此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决定性影响。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5dfc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4.png)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无尽岁月》是一本由池莉所著的小说,这本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动人的情感而著称。
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成长,以及她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悟。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她的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并不富裕。
在学校里,她也遭受了同学们的排挤和欺凌。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逐渐取得了成功。
她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在社交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
在这个故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
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努力。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除此之外,这本小说还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故事中,主人公经历了许多感情的波折和挫折,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明白了,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守护。
只有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我们才能真正懂得爱情的珍贵和宝贵。
通过阅读《无尽岁月》,我不仅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和思想,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和守护。
只有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后,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勇敢和坚持,我们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期许,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无尽岁月》,我深受感动,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本小说不仅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期许。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自己的勇气和坚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读《烦恼人生》有感作文
![读《烦恼人生》有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a85d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d.png)
读《烦恼人生》有感作文【参考文章一:读《烦恼人生》有感】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还是在高中时语文老师的推荐,池莉的《烦恼人生》。
当时的我看的路遥的人生很着迷,对其他的写人生的书有些嗤之以鼻,不过我还是看了看,从最开始,从第一句,书中的故事就很紧凑,一环扣一环接着,让你放不下手。
看着看着,烦恼人生这样一个篇幅不是很长的小说没几次就看完了,最终忘不了的,就是那第一句: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
烦恼人生,文如其名,描述的是一个生存在社会底层,住的破,吃的也不好的一名老实的丈夫的故事。
开头就是一个大早,丈夫遭到老婆的责难,自己的无能与忠厚的软弱让自己没法在单位“抢”到一座房子。
这是忙碌的一天。
主人公印家厚这天负责带孩子,还要去跑月票,带着孩子赶了公交车赶轮渡,中间一个和一个女子发生了争执,也体现了一个小人物的无奈:女子说印家厚摸她,骂他,他却只攥了攥拳头就放下了。
在轮渡上,一起的同事们谈论着,这家的好,那家混的不错,印家厚突然升起一股说不清的自卑感。
这正是主人公痛苦的地方。
有的人可以毫无伤感的谈论他人的功绩,仅是谈资,而有的人,相信:同样是人,为什么别人做到的是我做不到?而现实的生活又常常给予这种人以挫败,印家厚就是如此。
生活中原本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后半句他藏在了心里,为什么他的生活会如此?印家厚是一名工作条件不错的工人,这个月该“轮”到他领奖金了,然而他们“轮流”领奖金的事情暴露了,他的奖金该如何?印家厚早就和老婆算计好这笔钱的用途:给儿子买一件电动玩具,剩下的去“邦可”吃一顿西餐。
也挥霍一次享受一次吧,他对老婆说。
老婆展开了笑颜:早就想尝尝西餐是什么滋味,每月总是没有结余,不敢想。
最终,他的奖金没了。
而且原因还是名正言顺的迟到,他咽了咽口唾沫,什么也没说。
不过他的女徒弟雅丽替他开口鸣了几声不平。
雅丽是他的徒弟,而且,雅丽喜欢他。
“我不想出师,印师傅,我想永远跟随你。
”“不!,我,不是不喜欢你。
”“雅丽,你不懂吗?你去过我家的呀。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https://img.taocdn.com/s3/m/b5ed1d3810661ed9ad51f3d7.png)
试从小说中浅析池莉的爱情观内容摘要:池莉是当代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小说中,爱情与理想是对立的,并与崇高划清了界限。
她以平民化的视角书写纷繁的爱情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俗世之爱,她爱情观的形成和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爱情池莉小说世俗化一、文学创作与爱情(一)关于爱情“爱情是作家创作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性发展的要求与趋势。
”因此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谈文学就不得不涉及爱情这个问题。
“爱情可分为浪漫之爱和世俗之爱”。
浪漫的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最高尚的关系,也是人类最亲密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
“它是作为两个互为对象化的主体的情感撞击所迸发出的绚丽火花,是令人无限憧憬无比神往的浪漫诗意。
”①它是人类情感的美好体验,具有美好的理想色彩。
而世俗的爱情却不是,世俗的爱情具有功利成分,爱情中的浪漫色彩常常被生存中遇到的现实需求毁灭,爱情最终向婚姻妥协。
(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类型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爱情”总是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关于爱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我们认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现实的。
关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古代,有传说的许仙与白娘子,他们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董永和七仙女人,他们仙苦恋,惊天动地;在小说中,有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也有张生和崔莺莺的烂漫爱情故事;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在现代,那些缠绵悱恻,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浪漫爱情故事,是女作家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比如,台湾的女作家琼瑶不知迷住多少女孩子。
大陆的不多说,仅女作家张洁,无论还将写出多有价值的作品,她早期的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就处在一个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①川鄂.池莉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8.不能忘记的位置,乃至只要在正式的文字里说到张洁的名字,就无法不提起它。
关于现实的爱情,在现代女作家中,池莉是一个典型代表。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ed03ad80168884868662d611.png)
从《烦恼人生》看池莉小说的世俗化还原生活论文导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视角更多投注到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态度。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而《烦恼人生》则是突出体现了世俗化这一特征。
论文关键词:烦恼人生,世俗化,还原生活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普通百姓在当下环境里,适应环境的生存态度。
她的成名作《烦恼人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现代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揭示了生活的原本状态,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
一、现实生活的世俗化池莉曾说:“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是小市民或者是世俗作家。
我的小说一开始即不讨文学殿堂的喜欢,被批评为‘苟活’和‘小市民’,但我一点不生气也不着急,甚至从来不反驳。
因为我与大家看世界的视点可能不一样,中国的小说只能从“俗世”获得生命力,获得艺术的源泉和创作的自由。
所以大俗即是大雅”。
池莉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市民,生活在普通人中间,所以希望和愿意站在小市民的立场上表现小市民的生存。
她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让普通的市民生活走入大众视野中,并表现出自己身边无所不在的琐碎生活。
“在描述生活的本来面目,‘新写实’作家总是力图将叙事情感压制到‘零度状态’,以‘流水帐’式的‘只作拼板工作还原生活,而不是剪辑,不动剪刀,不添油加醋,使当下此时的真实’(池莉语)凸现出来。
”[1](P182)她对现实生活进行如实还原,力图展示她所看到的理解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达到她对生活的理解和评判,对普通人的普通琐碎生活进行细致描写,描写他们吃喝拉撒睡这样极其平常的生活状态,描写他们喜怒哀乐,描写他们琐碎而烦恼的生存状态,描写他们的理想与信念与生活重压下的矛盾和纠结。
在还原生活的细节上,小说《烦恼人生》的第一句话是“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这就把主人公印加厚这一家普通人一天生活开始的那种忙乱给揭示了出来:房间的狭小,生活和工作的超紧张忙碌。
《来来往往》读后感范文
![《来来往往》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f3b73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b.png)
《来来往往》读后感范文第1篇:《来来往往》读后感范文(一)上周末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一如她一贯的风格,简单的情节,普通的人际关系,淡然的文字叙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甜蜜的,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事业,健康的体魄,也许是每个人都想同时拥有的,它们的组合就是幸福。
男主人公康伟业从懵懵懂懂到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却一无所获。
可能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像他一样,有着无法满足的缺憾,这种缺憾,让我们感到疲倦,不安,想过挣脱,却无从选择。
我无法用道德来评价一位成年人的心路历程,因为它的真实,就像大自然的一部分,显得与社会秩序无关。
不管是偷情也好,闹离婚也好,找小姐也好,是不是都泄露了他内心的不满足和无所适从的秘密呢。
我有了一点担心,女人的评价标准显然和男人是天差地别的,女人在等待的时候,男人比女人更具有改变现状的行动力,这让女人受伤的风险增大许多。
所以对女人来说,()假如对对方还有爱,经营爱情和婚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其实是需要很多很多的。
或者说得绝望一点,也许努力根本就不会有收获。
(二)今早看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章,语言修辞的运用,让我联想到,但说实话,论文笔,她还没法跟张的才气相比。
故事情节还是很实际的:优秀的*女青年段莉娜中意于小职工康伟业的前途,通过自己家庭实力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
一切似乎平淡无奇,但感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独来独往的猫》读后感范文当我们班升上五年级时,我在教室看见书柜上有许多,其中有一套书特别的吸引我。
这套书一共有六本,每一本书都很有趣。
有的书会发光、有的会伸长、有的有隐藏的数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第六号书“独来独往的猫”。
这一本书的内容是:在一个森林里,到处都住满了野蛮的动物,其中猫是最野蛮、最特别的。
而在森林里有一个洞穴,洞穴里住了一个会施法术的女人,这女人施法驯服了许多动物,但只有猫不受影响,还是独来独往,一点都没有改变;后来女人结婚了,并生下了一个婴儿。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解读《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及《口红》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解读《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及《口红》](https://img.taocdn.com/s3/m/8ed4172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5.png)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解读《怀念声名狼藉的
日子》及《口红》
秦祖辉;黄红英
【期刊名称】《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池莉作品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同时也渗透着她个人情感和经历,体现了文艺心理学中的缺失性体验.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里,池莉把她个人童年时期对自由和认同感的缺失,渗透在豆芽菜的生活、心理描写之中;在<口红>中池莉把自己对知识分子的不屑,以及对商海的无限向往,夹杂在宁岸、赵耀根的性格之中.
【总页数】2页(P81-82)
【作者】秦祖辉;黄红英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13;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成长体验的女性言说--从《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看池莉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J], 何祖健
2.如歌的成长岁月--谈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J], 房萍
3.言语与语境的相互塑造——论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的反讽艺术 [J], 聂
祖园
4.另类知青文学中的青春记忆--解读《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J], 王俊
5.真切地展示青春的美丽和忧伤——评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J], 孙正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她的城池莉读后感
![她的城池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ab618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6.png)
她的城池莉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她的城池莉》。
书里的莉是一个很特别的小女孩,她住在一个很漂亮的城池里,那个城池有好多好多的房子,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莉每天都在城池里玩,她会爬树、摘果子,还会和小动物们讲话,真是好开心呀!
可是,后来我看到莉开始感到孤单了。
她虽然有很多朋友,可是她总是觉得自己好像跟别人不一样。
她不喜欢别人说她做错了事情,也不喜欢别人批评她。
可是莉后来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池,而她的城池,就是她自己的心。
她明白了,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可以在自己的城池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心地生活。
我觉得莉好勇敢呀!我也要像她一样,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己开心就好!嘻嘻,我也要建一个自己的小城池,里面有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和我最喜欢的花花草草!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要勇敢做自己,不要怕别人看法哦!
—— 1 —1 —。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0e917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png)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无尽岁月池莉》是一部由著名作家池莉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思考,也对人性的探索,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以一个古老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跨越数个世纪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是一对相爱的男女,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最终在岁月的冲刷下,得以永恒。
作者通过对这段爱情的描写,展现了对爱情的崇高理想和对坚贞不渝的追求。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往往对爱情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爱情不过是一时的冲动和欲望。
但是,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是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是永恒的,是一种精神的交融和心灵的契合。
这让我深受启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对爱情的探讨,小说还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对命运的思考。
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但是他们依然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作者通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运并非是铁板一块,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此外,小说还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主人公的性格各异,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人性特征,比如善良、勇敢、坚韧等。
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通过对《无尽岁月池莉》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命运的思考,也对人性的探索。
这部小说不仅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满足,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563f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d.png)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无尽岁月池莉》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女人在岁月的流逝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性,她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事业的失败和爱情的挫折,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和放弃,而是坚强地面对一切,努力寻找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
她在岁月的流逝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寻找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同时,作者也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告诉读者,生命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
在阅读《无尽岁月池莉》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敢所感动。
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没有选择逃避和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努力寻找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
她的坚韧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和磨难都是一种考验,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
同时,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也意识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只有珍惜眼前的一切,才能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所困扰,很少停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而《无尽岁月池莉》通过主人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无尽岁月池莉》,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
主人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和磨难都是一种考验,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归宿。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满足。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_解读_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_及_口红_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_解读_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_及_口红_](https://img.taocdn.com/s3/m/e67d81a00029bd64783e2cb7.png)
2008年第7期(总第5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No 1712008General 1No 155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81 【文化论坛】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解读《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及《口红》秦祖辉1,黄红英2(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13;2.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贸系,南昌330013)摘 要:池莉作品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同时也渗透着她个人情感和经历,体现了文艺心理学中的缺失性体验。
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里,池莉把她个人童年时期对自由和认同感的缺失,渗透在豆芽菜的生活、心理描写之中;在《口红》中池莉把自己对知识分子的不屑,以及对商海的无限向往,夹杂在宁岸、赵耀根的性格之中。
关键词:池莉;缺失性体验;自由;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I 207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8)0720081202收稿日期:2008201223作者简介:秦祖辉(1974),男,南昌人,讲师,扬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黄红英(1976),女,南昌人,讲师,从事财贸经济研究。
文艺心理学里的缺失性体验即主体对各种缺失(物质和精神的)的体验。
它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在童年或者早年得到过美好的东西,由于后来缺失而不断回到这种体验中;二是在早年由于对比而强烈地感到失落,因此一直在生活中强烈地渴望着;三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现实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它,只好在缺失性体验中寻找。
缺失性体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是个体生命基于现实的种种缺失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冲动,它可以激发生命个体丰富的想象力,并在想象中取得对现实缺失的弥补,实现生命平衡。
缺失性体验是池莉小说创作的重要内驱力。
池莉的缺失性体验最突出地体现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里和《口红》中。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bc827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1.png)
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篇一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池莉的《致无尽岁月》,这感觉,就像是在漫长的黑夜里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叫一个震撼!书里的那些人物和情节,就像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跶。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本书嘛,能有多大的魔力?但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一扇紧闭的门。
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经历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可能有时候会觉得命运不公,会抱怨,会沮丧。
我不也是这样吗?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也会想,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可书里的他们,在无尽的岁月中,依然坚持着,努力着。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为啥就不能更坚强一点呢?书里描绘的那些场景,细致入微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说那个小小的胡同,破旧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许会有个大妈在门口唠嗑,也许会有个小孩在调皮捣蛋。
这场景,多像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啊!我觉得池莉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欢笑中落泪,在悲伤中又看到希望。
她把生活的琐碎和无奈写得那么真实,让我一边读一边感叹:“哎呀,这不就是我嘛!”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失落。
我不停地在想,生活到底是个啥?是无尽的苦难,还是隐藏在苦难背后的甜蜜?也许,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吧,永远让你捉摸不透。
总之,读《致无尽岁月》,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来读一读,说不定也能在这无尽的岁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呢!篇二致无尽岁月池莉读后感哇塞,读完池莉的《致无尽岁月》,我这心里头啊,那真是五味杂陈!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有点懵懵懂懂,觉得这不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嘛,能有啥特别的?可越往后读,我就越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带着魔力,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一直在想,池莉咋就这么厉害呢?她能把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写得如此动人。
书中的人物,他们有过梦想,有过挣扎,也许曾经失败过,也许曾经想过放弃。
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
![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https://img.taocdn.com/s3/m/7aea41a7fab069dc502201e4.png)
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池莉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的的女作家。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近些年来,池莉的创作资源,取之不竭,她的文学观念,与时俱进,她的艺术激情,仍然蓬勃旺盛。
池莉多写市民生活为主,20年来作品不断,在文坛上产生“池莉现象”。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中,关涉池莉小说文本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婚恋观问题,却言之不多,本文通过透析她的婚恋观念,去解读、破译池莉小说。
首先论文谈到池莉对理想爱情的无情颠覆。
无论西方和东方的婚恋文学,从古至今就有了婚姻爱情这个永恒的母题。
许多动人的婚姻爱情,已成了感天动地的文学经典。
论文认为池莉的婚恋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本文认为先婚姻后爱情是在婚姻生活中,从“过日子”中去体悟感受爱情,因为谈得完的是爱情,过不完的是日子。
所以,归根结底是“过日子”规定了夫妻的现实可行性形态。
中国人传统的婚恋观就是:轻视性行为的瞬间快感,着重恒久而又稳定的情感支付;轻视生理欲望,强调对家庭的责任;轻视个性的解脱和放纵,倡导夫妻间的忍让和配合。
同时,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也给审度这种婚恋观提供了参照系统。
池莉的婚恋观的形成与文化低谷的背景,作家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汉口所具有的独特的大都市小市民文化品性诸多因素之间,皆是息息相关错综复杂的。
池莉用含蓄的说教方式劝说人们放逐理想顺应现实。
在池莉的小说里,无论是早期小说还是晚近的作品,她以“不谈爱情”对爱情解构。
池莉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可以说是这类作品的经典之作。
池莉的作品,缺少的就是理想,她常常表现出对理想的不信任与嘲讽。
论文以《绿水长流》、《口红》为例进行解析。
“不谈爱情”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宣言:标明一种平民化的价值观念正在确立。
它不仅仅意味着家庭琐事和社会网络将爱情全部淹没,而且昭示了这个时代理想化价值的彻底失落。
池莉的婚恋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是许多情感世界的悲喜剧。
那些涉足爱河的男人女人的婚恋质量虽然不令人满意,但大多数人却都维系着一种较稳定的婚姻形式。
《烦恼人生》读后感
![《烦恼人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fe892c24afe04a1b071ded6.png)
《烦恼人生》以“零度感情”叙说生活的厚重和烦恼,为我们勾勒了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唤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作品也同时表现了池莉作为一位女性所特有的对生活的敏感体验,也表明了池莉本人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态度小说中描述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武汉中的一个平凡家庭的寻常生活片段,作者池莉用她细腻的笔触合入微的观察,娓娓的道出生活的真实,也同是透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对待人生,应该如对待茶一般,细细地去品。
平淡中融合了简单的浪漫,烦恼中也折射着静静的幸福。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作者用一个中年男人的口吻道出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道理,懂得珍惜。
许多平淡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过这些领悟,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明白!长江正在涨水,江面宽阔,波涛澎湃。
轮渡走的是下水,确实有乘风破浪的味道。
太阳从前方冉冉升起,一群洁白的江鸥追逐着船尾犁出的浪花,姿态灵可人,这是多少日向往的长江之晨,船上的人们却熟视无睹。
是生活的磨练了他们的茫然吗?我觉得是太多的人不懂得生活,只有少部分地才会去品尝生活的丰富。
品位生活,品位自然,品位人生。
这是消除烦恼的最好方法,可是多少人做得到呢?在《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作为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
但是低层次的现状—物质和精神的,在一天之内不断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半夜孩子跌下床的内疚,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的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对幼儿园教师肖晓芬一瞬间的迷乱,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祝寿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这一系列最大限度地体现印家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在这篇小说中,池莉抛开了个人的对生活的粉饰,冷静的不带感情的一一用“相机”拍下生活的本来面目,再把它们展现给观众。
在这一过程中,池莉通过印家厚一天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像一艘幽暗的轮船载满了昏昏欲睡的乘客,慢慢悠悠地逆着我们的理想而行,我们不能下船因为四面都是滔滔江水。
【免费下载】池莉小说阅读中的失落感
![【免费下载】池莉小说阅读中的失落感](https://img.taocdn.com/s3/m/4859696c3b3567ec102d8a41.png)
池莉小说阅读给我的“失落感”09021204张丽筱1987年,“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的发表使池莉蜚声文坛。
自《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以关切和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世俗形态的生活,写普通人的家庭婚姻等日常生活状况。
她的作品选择的人物是市镇里的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知识分子、家庭妇女、个体商人等,描写的内容是平凡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生活。
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使得一些被现实生活隐藏得很深的问题被挖掘开来,使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无奈、烦恼和痛苦清晰展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继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正因为如此,《烦恼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池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走市民生活道路。
不管是《烦恼人生》、《你以为你是谁》、《有了快感你就喊》还是《生活秀》,池莉都强调她的写作是在做一件她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她就是她,并不想做文学的先锋,只想和市民同步。
阅读她的作品,我们会觉得她一直是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写最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大多数读者都无法抗拒她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肯定并不表示说池莉的作品就是完美无缺的。
二十多年以来,她一直在书写市民小说,描述市井风情。
但在阅读中,我们却往往在关注生活百态的同时感受到某种阅读期待的落空。
日常生活固然真实深刻,但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能在池莉的小说里看到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理想精神的追求。
在她笔下的人物,要么是现实环境的奴隶,要么是金钱的奴隶。
人物总是在被动中妥协,爱情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人的理想被局限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一种颓废弥漫在作品之中。
池莉没有让自己肩负着崇高的使命感,所以当读者想进一步回味的时候,才发现往往只剩下现实生活的重温,缺少了一种向前的动力和激情。
阅读完池莉的多部作品,毫无疑问我经历了吸引,期待而后变为失落的过程。
归结起来,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给我的“失落感”最为明显:人物命运的被动,美好爱情的缺失,知识分子缺乏正面形象。
池莉烦恼人生读后感500字
![池莉烦恼人生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7ec600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d.png)
池莉烦恼人生读后感500字第一篇嘿,朋友!我刚读完池莉的《烦恼人生》,真的是感触颇多呀!这书里的主人公印家厚,他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工作上的烦心事一堆,家里也是各种琐碎。
可这就是生活啊,真实得让人有点无奈。
你看印家厚,每天一大早被闹钟吵醒,挤公交就像打仗一样,到了单位还得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回到家,又得面对孩子的教育、老婆的唠叨,连个安静的时刻都没有。
但神奇的是,就算生活这么糟糕,他还是在坚持。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自己,谁的生活不是充满了烦恼呢?有时候觉得累得不行,可还是得咬牙继续。
不过呢,也正是这些烦恼,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小小的快乐和温暖。
就像印家厚偶尔和朋友喝喝酒,和家人一起吃顿温馨的饭,这些瞬间就是生活中的光。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别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啦,大家都一样,都在烦恼里努力寻找着幸福呢!第二篇亲,我跟你说哦,我读了池莉的《烦恼人生》,真的被震撼到啦!书里的印家厚,那日子过得,真叫一个“难”!早上眼睛一睁,烦恼就跟着来了。
上班路上挤得要命,工作累得要死,钱还赚得不多。
他老婆也不容易,要照顾家,还要为柴米油盐操心。
孩子呢,也有一堆问题等着解决。
这一家人,感觉每天都在烦恼的漩涡里打转。
可是啊,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吗?咱们不也是这样,天天为了各种小事烦恼。
有时候觉得,生活怎么这么难啊,没一件顺心的事儿。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烦恼是生活的一部分,咱们不能被它打倒,得学会在烦恼中找到快乐,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你说是不是?第三篇嗨,朋友!我来和你聊聊池莉的《烦恼人生》。
哇,读完之后,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印家厚的生活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烦恼纪录片”。
从起床开始,他的一天就充满了麻烦。
上班的路途就像一场噩梦,人挤人的公交,能把人挤扁。
到了单位,工作的压力山大,领导的脸色、同事的关系,都够他受的。
回到家里,也没有轻松的时候。
孩子要上学,老婆有抱怨,家里的经济也紧张。
这日子,看着都让人喘不过气来。
一生一事人生感悟
![一生一事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b2c6a2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5.png)
一生一事人生感悟
如果现在问你一个问题,说你这一生可以做多少事情?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异口同声的说:“那当然回有很多了。
”其实这个*我倒是赞同,因为如果让我回答我也是这样的。
但是偶然间读了一篇名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文章之后,自己的想法便有了改变,并且细细品味,感悟这期间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还真的像文章这般说辞。
《在一生只做一件事》这篇文章中,作者说自己因为儿时呆在外婆家的一个大花园中,所以对花园的花花草草的这样的自然天地,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但是因为那时候都搞国家建设,所以花园子也就改成了工厂。
自此作者失去了这方乐土!为了圆自己儿时的这份对花草的特殊,当作者自己有一个居所的时候,便开始动手养花养草,但无奈很是不成功。
后来他偶然看到《花经》这本书,引经据典的从这本书中感悟人生,发觉自己真的做错了,自己之所以不能够将花花草草养好,完全是因为自己只是一分兴趣,而没有投入像《花经》作者之父那般的精力。
既没有十分的投入又怎能期待十分的结果呢?也自是从那一刻的人生感悟起,作者不在养花,也不再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他只把自己的精力用在一个地方,那就是他的本职——写作。
也或许正是如此的投入,才让她自己在写作方面出类拔萃!知道这个《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作者是谁吗?她就是池莉,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她的作品。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总结的人生感悟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的全面或者是正确,因而就有必要借鉴一下他人的,就如此刻,借鉴这一生一事的感悟道理,告诫自己其实做好自己最喜欢最重要的那一件,人生就是已然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莉小说阅读给我的“失落感”09021204张丽筱1987年,“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的发表使池莉蜚声文坛。
自《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以关切和认同的态度来描述世俗形态的生活,写普通人的家庭婚姻等日常生活状况。
她的作品选择的人物是市镇里的小市民:普通工人、公务员、知识分子、家庭妇女、个体商人等,描写的内容是平凡生活中人们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吵架斗嘴等庸常生活。
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原生态描写,使得一些被现实生活隐藏得很深的问题被挖掘开来,使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无奈、烦恼和痛苦清晰展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继而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正因为如此,《烦恼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池莉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走市民生活道路。
不管是《烦恼人生》、《你以为你是谁》、《有了快感你就喊》还是《生活秀》,池莉都强调她的写作是在做一件她非常喜欢做的事情,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她就是她,并不想做文学的先锋,只想和市民同步。
阅读她的作品,我们会觉得她一直是以一种平视的姿态来写最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大多数读者都无法抗拒她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些肯定并不表示说池莉的作品就是完美无缺的。
二十多年以来,她一直在书写市民小说,描述市井风情。
但在阅读中,我们却往往在关注生活百态的同时感受到某种阅读期待的落空。
日常生活固然真实深刻,但除此之外,我们很少能在池莉的小说里看到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理想精神的追求。
在她笔下的人物,要么是现实环境的奴隶,要么是金钱的奴隶。
人物总是在被动中妥协,爱情在物欲横流中丧失,人的理想被局限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一种颓废弥漫在作品之中。
池莉没有让自己肩负着崇高的使命感,所以当读者想进一步回味的时候,才发现往往只剩下现实生活的重温,缺少了一种向前的动力和激情。
阅读完池莉的多部作品,毫无疑问我经历了吸引,期待而后变为失落的过程。
归结起来,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小说给我的“失落感”最为明显:人物命运的被动,美好爱情的缺失,知识分子缺乏正面形象。
一、人物命运的被动池莉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众多,他们所在的时代,职业,处事方式也不相同。
尽管如此,在生活和命运面前,这些人却都选择了被动和忍耐。
阅读这些小说往往让人觉得人在现实环境面前是如此渺小和无能为力,命运和环境的力量巨大到不可抗拒的地步。
这种无奈和被动让读者觉得作品缺少与命运抗争的积极动力。
《烦恼人生》的主人公印家厚就是这些人物的典型之一。
印家厚作为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
但是低层次的生活现状,在一天之内不断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
半夜孩子跌下床的内疚,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的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对幼儿园教师肖晓芬一瞬间的迷乱,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祝寿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这一系列最大限度地体现印家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烦恼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面对这种压力,印家厚选择了接受和服从,对于生活采取一种无奈的忍让。
所以面对妻子因为无房而对他冷嘲热讽时,他忍让;当公交车上为护儿子遭到姑娘的误解时,他忍让;当预定的一等奖变成三等奖时,他只能忍让……这些忍让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着。
而他想要的渴望他也都没有拥有,他用精神上的安慰遮盖了现实中的失败,消除内心的压抑,最后苟安于可悲的命运之中。
在现实面前印家厚显得如此无能为力,如此消极被动,而我一次次等他“反抗”和“改变”命运的期待也逐一落空。
池莉作品中的这些人物,他们在面对环境和许多事情时是受环境的摆布的。
他们被动地生存着,并且身体力行的说明一个道理,你要活下去就一定好学会忍耐。
忍耐着不去追求爱情,因为它是不属于“过日子”的,忍耐着不去追求事业上的更大成就,因为有太多的黑暗,而你的实力不足。
但世界除了“忍”,除了被动接受,难道就没有其他了吗?读者会想问:梦想呢?人活着难道就没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了吗?生活固然艰辛,但是否就等于没有希望,是否就等同于被迫接受。
池莉忽略了这个世界还有梦,忘记了告诉大家在你能飞的时候不要放弃飞,在你能梦的时候不要放弃梦,除了要肯定自我还需要超越自我,因而作品在这方面给我的这种失落感是巨大的。
二、美好爱情的缺失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可以让黑夜变白天,寒冬变暖春,我们相信爱情一定可以。
但这份相信,在阅读完池莉的作品,也许就会彻底怀疑。
在池莉的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美好的完满的爱情,如同池莉小说《不谈爱情》的名字一样,她只谈过日子,不相信这世间有美好而永恒的爱情。
在她的小说中,没有任何两个主人公可以像王子和公主那般美好,可以幸福到老,至死不渝,爱情到最终也是沦为生活的附属品。
池莉冷静地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过日子,没有爱情。
《烦恼人生》中,爱情在现实生活中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再是狭义的两情相悦。
它不是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志同道合,它变成了维持生存的一种必需的条件。
而婚姻,也不再是卿卿我我,精神上微妙的沟通,更多的是物质上的相互慰藉。
“印家厚摔掉挎包,踢掉鞋子倒在床上。
老婆递过一杯温开水,往他脸上扔了一条毛巾。
他深深吸吮着毛巾上太阳的气息和香皂的气息,久久不动。
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他的家!他的老婆!尽管是憔悴,爱和他扯皮的老婆!此刻,花前月下的爱情,精神上微妙的沟通等都远远地离开了这个饥饿困顿的人。
”《不谈爱情》中,爱情成为了婚姻的诱饵,成为吉玲跳出花楼街那低俗生活环境的跳板。
爱情早在那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结成夫妻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当矛盾最终影响到庄建非出国深造的希望时,最初坚决反对这桩婚姻的庄家父母也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架子,到花楼街拜见亲家,促成了儿子家庭矛盾的和解,使“离婚一词成了笑谈”。
这两个年轻人的结合和婚姻的危机解除,再一次的表达了,爱情本来就和婚姻无干的池莉特有的婚姻观。
而《绿水长流》更是一个专为“撕裂”爱情神话而写的小说。
多次巧遇的一对男女,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爱情,因为“我始终在爱情到来时保持冷静”,“我不断逃遁,最后终于成功地逃离这次貌似宿命的爱情。
”“我没有回头,我强迫自己不要回头。
我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池莉在这篇小说里,这样来解释爱情,“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
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
这种态度和现实生活中的多数人想要天长地久在一起的想法是违背的。
这些作品中展现的爱情观,是和这普通读者的爱情观相矛盾的。
爱情是什么,爱情在她笔下,都只是在过日子而已。
池莉笔下的人物,他们有的看破这世界的虚伪,拒绝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拥有憧憬;有的爱情是被无情的现实阻挠,被世俗价值标准扼杀,在谎言与假象面前的破灭。
这些人物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原因去恋爱和结婚,都十分诚恳地依照日常生活的规律过日子,爱情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总之,池莉将人们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期许彻底打碎,留下一阵失落和伤感。
三、知识分子缺乏正面形象阅读池莉的作品,总能感觉到她对知识分子的嘲讽。
与市民形象相比,他们没有任何光彩,反而显得可笑而虚假。
在《你以为你是谁》中,清高的女博士宜欣拜倒在餐厅老板的脚下,大学教师李老师全然没有精英形象。
在生活上困窘的李老师,在应酬回来之后必定有个思索问题的阶段。
在思索时,他的神态是冷峻傲慢的,有着属于知识分子的特质。
他的思绪穿行在人类的进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吃文化的美学品格和精神深度以及行而上内涵等重大的问题上。
这种思索使李老师拥有了博大而洁净的胸怀,他感到自己对这世上的芸芸众生有一种深刻的怜悯和痛心……然而这些在池莉看来却是否定的,她认为这些生活在困窘之中却还热衷于“思考人类终极性问题”的知识分子是可笑的,因为他们一方面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所以俯瞰芸芸众生,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却十分困窘,不得不随波逐流。
在生活面前,这些所谓的精英也只能屈服,甚至比一般人更加不懂如何生存。
《生活秀》中,来双扬对妹妹来双瑗的不认同,正好体现了池莉对所谓的知识分子来双媛的嘲讽。
来双瑗总是自认为学历比来双扬高来给姐姐来双扬说教,她让来双媛不要再卖鸭脖。
她放弃了兽医站的工作,转而追求更高的电视台社会热点类节目的工作,以一种高姿态的说教来面对姐姐。
然而来双扬是怎么看待妹妹的呢?“她简直懒得与来双瑗说话。
世界上的道理,没有来双瑗不懂的,可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来双瑗没有一条是懂的”。
在来双扬看来,“来双媛现在年轻,可是她肯定要老的;现在健康,可是她肯定会生病的。
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来双扬对于将来的估计可不敢那么乐观。
现在来双瑗到处当着特约特聘,听起来好听,好像来双瑗是个人才,人家缺她不可,来双瑗可以这么理解问题,来双扬就不可以了,她要看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本质就是:这种工作关系松散而临时,用人单位只发给特聘费或者稿费,根本不负责其他社会福利。
来双瑗学历低,起点低,眼睛高,才气低,母亲早逝,父亲再婚,哥哥是司机,姐姐买鸭颈,弟弟吸毒,一家不顶用的普通老百姓,而且祖传的房产被人久占不归还,自己又是日益增长着年龄的大龄女青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到吉庆街跑新闻的小伙子貌不惊人,可人家都是博士生,来双瑗将来万一走霉运,来双扬不管她管谁?”这份清醒的认识,无疑是对来双瑗这个所谓的知识分子一个猛击。
所以说池莉拿知识分子开涮显然是不为过的,她的笔下不仅没有正面的知识分子存在,出场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都被刻画为让人不屑的小丑样,做的事情都是一些让市民来耻笑的,和唾弃的事情。
知识分子不再是社会的精英和代表,反而让人感到鄙夷。
这一点上,池莉未免过于放大知识分子的缺点以此来嘲讽知识分子。
事实上在生活中,知识分子仍然具有很大的正面力量,也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如此批判是有失偏颇的。
池莉市民题材作品对市井生活作了精细的描绘,她以市民的角度揭示了生活百态,并将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真是展现在读者眼前。
但我们也会发现,她细致地展现了不得不陷入的“真实生活”,却不能唤起人在生活中的进取心。
人只能无奈认同环境,最后沉溺于基本的物质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热忱,似乎已经消失。
而那美好的爱情更是消解在物质生活之中,显得苍白无力。
即便是过去肩负社会使命的知识分子,也因为现实生活而呈现出让人嘲讽的百态。
正因为如此,从贴近生活的吸引开始,池莉小说最终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