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弊大于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计划生育之弊大于利

中国自1978年以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虽然计划生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增长,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些列问题,带来了许多社会弊端。关于计划生育政策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就其利弊而言,我认为是弊大于利的。论证如下:

(—)计划生育引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一种含义把人口老龄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观察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可以发现:我国0-14岁少儿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60岁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负担系数逐渐增大。老龄化的第二种含义则将其看作一种静态的存在状态。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据中国新闻社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而且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3 亿,约占总人口的14%。这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

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的“夹击效应”,一方面是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生育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

(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出生婴儿性别比反映的是婴儿出生时男婴与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通常表示为平均每100个活产女婴所对应的活产男婴的数量。中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为113.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为116.86,呈长期攀升趋势。而按照国际上长期的观察,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应该在103-107之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最严重的海南和广东竟分别高达135.6 和130.3。

造成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①根本原因是重男轻女的观念挥之不去,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具有浓厚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色彩,如果让每个家庭自由选择子女的生育数量,那么,即使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性别比失调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导致性别比失调的直接诱因则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基本情况下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小孩,加上中国社会受传统观念影响颇深,不少人便希望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实现自己对男孩的偏好。②生物学因素则是造成男女婴儿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指运用B超等医疗科技选择性流产、引产,还有轻视女婴造成的较高水平的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部分地区的生育政策强化了这种生物性因素。③同时政策允许生育的数量越少的人口群体,婴儿出生性

别比越高。

性别比失调造成的影响,高出生性别比若持续下去,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男女比例失调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婚配失当、人口拐卖等,影响社会尤其是婚姻的稳定。首先是带来性别挤压。在我们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中,性别比失调直接导致多出的这部分男性成年后找不到婚配对象,或者要推迟婚配,而推迟婚配将会带来积累效应。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别比得不到有效遏制,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会越来越严重,而必然会出现成百上千万的光棍汉,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其次是造成家庭不稳定。适婚人口男女比例失调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单身汉的增多将会冲击现有的家庭结构,导致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增多,离婚率持续上升,传统的家庭稳定受到威胁。不稳定的家庭将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再次是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对社会来说,会使性犯罪、买卖婚姻、拐卖妇女等丑恶现象蔓延开来,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果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纠正,将会滋生更多的不道德社会现象,增大社会的不稳定系数。

(三)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多年来我国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未成年人抚养比的迅速下降从总量和结构上改变了我国的人口性质,为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人口红利”作为我国生育政策带来的“果实”,在理论界被广泛认知和讨论,未成年人抚养比的下降使得大量的原有消费资源被用于社会生产,同时也改变了国民年龄结构,使得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加。但“红利”的对立面是“负债”,人口红利的耗尽催生了老龄化社会来临和劳动力供给结构短缺问题。主要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了人口结构进入“类日本困境”。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

只是从数量上控制了未成年人数量,但并未从改善人口质量和提升劳动力素质上下功夫,特别是现行乡户籍制对应着不同的“二胎标准”更是通过我国广大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社会亚文化、经济倒逼迫等多重机制降低着国民的整体素质。诺贝尔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更是形象的警告中国很有可能进入“类日本困境”状的老态龙钟的社会结构并因此为付出巨大代价。社会抚养比的迅速增加在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条件下,直接导致了储蓄率的大幅攀升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阻碍,使得“麦金龙”抑制强度更强盛,经济政策的制定陷入无效,人们预防性动机大大增强,陷入“凯恩斯陷阱”。

2. 计划生育加剧了通货膨胀,带动预期增长从而使得“内外失衡”更加严重。计划生育带来的出生人口减少,使得不同岗位劳动力的成本剧增,华尔街日报2010 年8 月指出多年来中国的工资一直在上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年轻工人数量不断萎缩,中国经济的反弹遭遇用工荒,如今的用工压力尤其大。众多的大型外国企业已经受到明显冲击,例如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在中国当地的业务受到了工人罢工的打击,而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承诺至少加薪30%,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中国80%就业的东部沿海企业出现了内迁流和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劳动者对人力资本的上涨会对形成一种持续预期,特别是在当前土地、资金成本节节攀升的前提下,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总量减少为人力成本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现实理由,而实际工资随着物价的上升并无实质性的增长,预期性的通使房地产业、金融业等更加活跃,投资仍然是远高于消费的经济增长拉动马车,而在消费能

力不足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国际贸易转移到他国,国际收支顺差将会继续,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内部贬值、外部贬值”的双失衡局面。

3.计划生育导致“人以稀为贵”的定价法则,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扭曲。

4. 计

划生育带来的“人口红利”说在未来将放大社会恐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