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人文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人文教育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加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是一门关乎情感的学科,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课文的内涵,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引导他们去热爱生活、热爱文学。

也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用文字来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明白情感表达对于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

语文课堂是一个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场所,通过对一些具有道德情感和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在品德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生哲理,可以启迪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之具备正确的人格素养。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它包括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对人性、人情、人文精神的关怀和拥抱。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体味人文精神的力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温暖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情感投入和理性认同。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词汇和每一个语句中,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概念解读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

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

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人文教育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深化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从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精神,“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让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突出人文教育呢?一、制定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1、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精神培植的过程。

关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

老师应善于抓住机会,肩负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使他们感受钱学森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多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2、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能使学生的感性素质得到开发和提升,从而使他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充分利用能直接唤起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

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要让学生欣赏这种艺术之美。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由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进而尝试着去创造美。

如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的感情,用美的行为在生活中实现美的价值等等。

二、立足课堂,把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1、创设人文情境由于语文中的德育因素分散而又丰富,“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以读为本,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赏到文本的内在价值。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第一,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贯穿情商教育。

高情商表现为以下特点自信而不自满,很乐观,很幽默,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做事不怕难,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应对大多数的
问题。

高情商是一位语文教师能尽心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能够感受他人、理解他人,能从多方面来综合考虑问题。

课本当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与灵魂的展现,要引导学生去探寻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抓住作者的思想灵魂,让学生通过文本
与作者对话,获得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首先得用教师的高情商来感染学生,因此老师要钻研教材,深刻领悟作者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憎恨,教授一篇课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
教师必须对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写作意图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与作者进行对话,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老师
创设的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感受学习内容。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用一段抒情的导语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当中,并结合配乐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将文字当中的情感读出来,通过声音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以境入情,触境生情,最后通过课文回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情商的目的。

而在讲授课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例如教师通过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体态语言、板书、甚至多媒体。

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

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要具有人文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和谐统一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特点,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切实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和效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论文篇一《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摘要】语文对于我们而言,不单单是一门课程,更多的是一种交际用工具。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要具有人文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和谐统一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做特点,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切实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和效果。

文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对语文人文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得出了人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了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建构人文教育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引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化随处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够看见这种或者也那种文化痕迹,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珍宝,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甚至是留给整个世界的瑰丽文化遗产。

因此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时刻融入进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各种文学魅力有所认知。

1.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1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普遍的应用,但是人文教育的定义,却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了。

一般意义上,人文教育指的是受教育的人进行的一种提升人性境界、理性人格、社会价值的教育行为。

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化教育,其内在核心是人文精神。

1.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重点在将科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挖掘,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连通。

人文教育不但是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历史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在了解一门知识或者技能的前提下,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看待,同时积极努力的找寻其综合价值的内在表现。

人文教育在实现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对人文精神的内在表现进行了传播和弘扬,其中包含了科学、知识与创新意识的追寻,文化内涵十分深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育一直被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文的魅力,增进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使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情感、有情趣的人。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教育?这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了解先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进而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如《诗经》《论语》《孟子》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文言文的内涵,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我们也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模仿先贤的感悟到古人的胸怀与情怀,培养学生对人文情感的敏感度和体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更是表达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领悟到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和人情世故,从而培养出自己的人文情操。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从中品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意的韵味,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古诗词的鉴赏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历史认知,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人文滋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启迪学生的人文思考。

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人们的心灵世界,更是表达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从而培养出自己的人文思考力。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试探。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四季》《荷花》《找春天》;或是对集体、祖国的热爱,如《我多想去看看》《我们成功了》;或是反映关心他人、健康成长的,如《自己去吧》《棉鞋里的阳光》《看电视》等。

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进一步引导“那要怎么去关心呢?”“给爸爸倒茶”“给老师送一朵鲜花”“借笔给同学”“在车上给老人让座”……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关心他人”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中。

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在家做一件关心家人的事情,没想到第二天收到了许多家长的信息,家长们都说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了,其中有一个家长这样写着:“感谢老师的教育,孩子今天的表现让我终身难忘,以前孩子从来不懂得关心父母,认为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孩子一回家就给我倒了一杯水,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以后要天天孝敬您!’孩子有您这样的老师,我们家长真的很放心。

”教师的一个小小引导,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内外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二、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现人文关怀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对于青少年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根据初中生成长的特点,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有助于现代初中学生文化、道德素质以及修养等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主要讨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初中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呈现出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中学语文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中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影响和帮助下,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榜样作用。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身的特点,将人文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气质和人格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因素。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突出人文教育特点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予以充分重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促进学习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

二、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环境的建设在学生人文教育开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六篇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六篇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六篇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1(一)提升同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力量老师要尽量指导同学懂得更多的思想内容,使语文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意义,指导同学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活,使同学形成一个健康、乐观的思想道德体系,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学会生活。

(二)提升同学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制造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以老师为主体,同学围围着老师进行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肯定的局限性,忽视了同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激发出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通过组织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同学的共性化意识和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同学对人性化意识的重视,形成肯定的体验感悟。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措施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视,在提升同学语文力量的同时,使同学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同学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进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育人文意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消失了太多的物质诱惑和思想诱惑,使人易于产生浮躁的心理心情,使人陷入思想的迷途。

当前我国许多高中同学对肯德基、麦当劳、香奈儿等内容较为熟识,而不能清楚地说出我国优秀思想哲学家孔子的理论。

大部分同学属于独身子女,家长的溺爱使同学缺乏良好的奉献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自我意识剧烈。

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同学的人文素养培育,老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作品或者名言,使人文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加深同学对人文素养的直观熟悉和理解。

例如,在指导同学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这篇内容的学习中,老师在指导同学对课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要指导同学深化感受当时的爱国主义情怀,老师可以为同学播放《恰同学少年》等相关电视剧的视频片段,加深同学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的直观理解。

另外,老师可以引入杜甫的《春望》,温故而知新,引领同学对古代诗人爱国思想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审美能力和自我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本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本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境遇,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心。

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讨论和感受的引导,使学生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优秀的语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们理解作品中的美学意境和审美价值,帮助学生们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和乐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创作文学作品和语文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增进自我认知。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让学生从中寻找与自己经历和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文化常识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自身角色,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升自身素养和综合素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人文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品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个性和引领学生成长的使命。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入手,探讨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词、散文和古代经典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在学习经典文本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情感情操。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魅力。

通过课文的朗读、讨论和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塑造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文学情怀。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人翁。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注重发挥语文课堂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滋养。

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的理念,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下面将就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注重经典阅读。

经典是文学的瑰宝,是思想的宝库。

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文化,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论文语文同时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等特征。

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人文关心教育等,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有着深化的理解:“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浸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笔者在工作中,感受到学生对折射人文精神光辉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老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稍加引导,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很好的教化效果。

这也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利用语文教学进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的详细表达。

1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术课程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课时较少,而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到达最正确的教育效果,就要求老师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自由灵敏地把握课程资,必要时还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进展增删或整合,做到有所取舍、突出精华。

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应该选择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历代经典文本及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思想。

比起高深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且意味深长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倘假设语文教学只是一味清高地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必将导致学生的反感和不理解,更谈不上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应该是独立且完好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非各种文本材料的拼凑。

宜选择名家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尝试开发校本教材。

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通常都会有一双擅长发现学生兴奋点和刺激点的眼睛,而如何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这些兴奋点和刺激点转化为人文素质培养的契机那么是对老师工作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譬如,在讲授《荷花淀》时,大局部的学生会对这段历史故事本身产生浓重的情趣,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理解故事背后所隐含的高尚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层次得以进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注入更多的人文元素。

传统的课程通常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一些经典文学
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如《红楼梦》、《孟子》等。

通过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
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
常是教师主导的讲解和演练,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

这种方式容易引发学生对语文
学习的厌倦和反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提高
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育目标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类文明的尊重
和关注,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
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入人文元素、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希望我国的语文课程能够更
加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表达和交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通过诵读古文诗词,学习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文化的传承和学习,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关怀和同理心。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知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了解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

比如通过阅读短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写作散文、笔记和日记,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人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

比如通过欣赏古代诗词和现代散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和散文的美感,锤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习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培养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关怀和同理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将人文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概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每一个语文教师理应把课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始终如一地用人文素质精神教育熏陶学生。

海涅说:“在一切创造物中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好的东西了。

”希望通过语文教学,构建学生的美好心灵,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青少年学生都将自觉朝着“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文学教育就其狭义来讲,指学校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素进行审美鉴赏,实现对文体的创造性理解,最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完满个性,健全人格。

中学语文收录一些思想性强的文学作品,它们是作家生命体的凝结,是保存作家审美体验的精神化石。

作品中往往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或思想情操,这些课文富于形象性,人文性,易于熏陶、感染学生,促使他们自觉地“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高尔基曾指出:“文学是人学。

”认识文学之魂。

古今中外一切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它那个时代的境况和命运,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

因而,文学教育为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和人生的广阔天地,透过课文,学生得到深刻而深刻而细致地理解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饱览灵魂的丰富多彩,领略生命的万千风情,最大限度地认识人、理解人。

当我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透过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亲的丑恶嘴脸,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从小约瑟夫善良、纯真的身上反观自我,我们中学生能否不以自己为中心?而多去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发展个性,实现学生人格的自我反省、自我选择和自我完善,形成健全人格。

因此人学教育从“立人”为根本,在语文课上借助文学,将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能自觉的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过程,升华为一种本能的人格建构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所以,语文教学是一种人化的教育。

高中语文开展人文教育探讨论文

高中语文开展人文教育探讨论文

高中语文开展人文教育探讨论文摘要: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工作内容,希望从人文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实现对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研究从高中语文的教学重要性入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进行相关工作质量的优化。

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输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融合科学的教育和指导思想,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重视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奠定学生未来专业能力学习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次研究针对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相关工作展开分析和研究,针对人文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细致的剖析和探讨,以此实现对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需求。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文明体系发展越来越健全。

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积极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提升与进步,重视社会体系与经济模式的优化,需要文化事业的充分支持。

教育工作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且不断的革新与发展,融合更加优越的教学理念实现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满足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求。

因此,本次研究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基础氛围,希望重视将人文教育的理念和价值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革新我国的传统教学体制。

一、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语文是我国文化的积淀,也是我国文化的特征与魅力。

在语文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彰显出无穷的吸引力,让众人为之倾倒。

重视对学生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诸多需求。

高中语文是语文课程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更高的阶段,通过高中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是语言成为一种工具支持学生学习的各项工作需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打造坚实的语文基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环节中需要的交流与沟通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上的种种困惑: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而学生在中考与高考中,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

如要写一篇颂扬真善美的文章,学生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自己那份“报得三春晖”的朴素情感。

由此,笔者深切地感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我们现在是把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所以语文教学教学生的大多是语文知识,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写作能力
实际上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语文和价值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

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

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因为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现在,写作能力训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比重太过,我们不应
该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如何写公文、新闻,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说明文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高等教育中去解决,公文怎么写可以放在大学文秘专业教,新闻怎么写可以放在大学新闻系教。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这些职能性的或技能性的要求剥离出去,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成一种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不要逼着学生去写作。

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更重要是还没有相应的语言感受性方面的积累,这时候他写的只能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公式化的东西,写不好,写不出,就只能是抄,不是外观上抄,就是精神上抄,要知道写作的本质是自由和创造,离开了这两项,写作就什么也不是,与其让学生在“写不出”的情况下把写作变成抄袭、模仿,还不如不要他们写。

再说了,要中学生写那么复杂的作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还是有疑问的,一个中学生能写信、能写便条就已经可以了,文学创作应该是大学作家班的事儿,公文写作应该是大学文秘专业的事儿,没什么必要对中学生提那么高的写作要求。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要降低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放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教会了学生写那些八股的作文,却没有教会学生真正的用自己的脑子读文字作品,一个中学生如果他连鲁迅的小说都看不懂、读不顺,能写作文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语文教会中学生的应该是文学欣赏力,应该让他们学会读――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余华,鲁迅,周作人等当、现代伟大作家的
作品。

爱好这些作品,自然会掌握好中文,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本末倒置,教了他们太多的写作方法,教了他们太多的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教了他们肢解范文的方法,例如:中心思想,写作大意等等,却恰恰没有教他们什么是文学,如何读文学作品,怎样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和生活经验去和作品的描写呼应,去受作品的感染,许多初中毕业生甚至读不了一本电子产品说明书,我看这样的学生,即使有了初中文凭,其实还是文盲。

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并不是一种人文教育,死的东西太多,活的东西太少,甚至把古文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变成死记硬背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我认为:诗词曲赋,在中学教育阶段,不必学那么多。

简单的唐诗、宋词,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必备的。

但是,只能是选读。

毕竟它们是死亡了的语言形式,不是现代人所必须的。

中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因为这些东西在唐诗宋词里并不典型,而是在更加深奥的《庄子》、《论语》、《诗经》、《尚书》里,但是这些显然应该放在大学里去讲。

中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有理解的能力,欣赏的兴趣,或者说有比较高雅的语言文学情趣,让他们对语言作品的感受并不是仅仅限于情节,不仅仅是猎奇,要让他们能够欣赏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物性格,进而欣赏其中的思想。

所以,我认为应该加大中学生的阅读量。

一个中学生毕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十部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了解十位左右的现代文学语言大师,那么,我认为:他在语文方面就不是一个合格
的毕业生。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

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写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

不要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晒的。

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

美国的学生在被问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时,常常会有说“将来要做一个木匠”、“一个流浪歌手的”,而中国的学生大多选择做英雄、做科学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事实上哪有那么多人能成为科学家呢?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产生做科学家的梦想,不谛是害了他。

现代基因学已经证明,人类中能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科学家)概率上不超过5%,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却一定要做科学家,实际上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只能是不幸。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

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兄弟式或者朋友式的,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方式,要建立一种类似于西方柏拉图对话
录那样的对话式的教学,老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行关系,语文教育不应是压制或者压迫教育,教育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

而且要让他们学好语文,就应该让他们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