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过程人文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本文就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语文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中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探讨

1、人文精神的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教育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育实现人文性却成了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为“人文而人文”、“机械人文性”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笔者称之为“伪人文性”现象。下面,就现今阅读教学中的“伪人文性”现象以及如何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谈一下笔者的看法。现今阅读教学两大“伪人文性”现象及反思

1.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和处理有失偏颇

现象:语文课结束时,教师启发道:“狼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小羊怎样了呢?”或者是“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课堂上热闹非凡。反思:经典寓言《狼和小羊》最终以老狼恶有恶报、撞于巨石或被正义使者猎人枪杀代替了原著中的小羊惨死;名家名篇《落花生》一课中,“花生派”在“苹果石榴派”的滔滔雄辩下,黯然失色,退居二线。从种种逆向设计不难看出,教师在努力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力求给学生创设“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氛围,从而张扬个性,体现人文性。但我们不禁要问:提倡这类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究竟能给小学生留下些什么呢?众所周知,狼永远不会因为学生同情小羊的善心而改变吃人的论文格式本性,而落花生那种有真才实学却不图虚名的实干家也决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存在的价值。黑格尔告诉我

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职教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学科的优势在于,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1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实施的背景和必然性

新的时代,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人性美、科学成为了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庄子﹒天下》中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美必须建立在宽广而高超的审美心胸的基础之上才是真正的理性的美!因为气质、气度、胆识和心胸能决定事业的成败。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重视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的语文教育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2语文学科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究、美术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究、美术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究

2、美术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3、茶艺课程教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构建

4、主持人人文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

5、谈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养教学改革

全文总字数:21571 字

篇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探究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并将其充分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情感的熏陶、创设的情境、课外文学作品的引入、渗透生活的文化内涵等形式,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团队意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

人文素养教育在当前的教育教学领域处于一种淡化状态,这使得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突出。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人文特性,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语文教学更好地融合,以课堂的形式

传递一种人文情怀,能使语文教育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深挖课本中蕴含的与人文素养相关的教学

内容,将人文素养教育更好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人文素养教育更好地落实下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生命、家国、文化、民族精神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和情感哲理,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团队意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对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有效地渗透人文素养教育进行研究。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非常显著的人文性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既有自身的知识特性,也具有德育特性,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个人修养、拓展创新思维。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够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语文兼具知识特性与德育特性,在语文课程当中所蕴含的隽永美好的人文内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仅仅是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教授,不注重充分体现出语文当中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就会出现语文课程较为缺乏人文底蕴的现象,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重要的初始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当前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借助发掘名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古代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传承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通过学习这些古代文学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古代诗词,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当中的精华。古诗词当中蕴含了音律美、意境美,是古代文学集大成者。教师可从古代的《诗经》《大学》《中庸》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当中来选取传颂千古的名篇,来让学生开展诵读。让学生通过多种读诵方式来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理解与掌握古典文学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古人所言“道德文章,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的学科门类,小学教育中蕴含着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词汇和每一个语句中,更多的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一、概念解读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

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

“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论文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科学给人智慧;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点燃的是良知。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总之,它给人的是热情。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主要指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融合、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融合,就出现科技与人文双重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人类在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广泛运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激发了人的主体积极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科学观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规范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使人文社会科学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准则受到淡化与削弱,由此在某些方面产生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人文与科技的分离,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背离,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尖锐,问题日趋严重。反映在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上,“成绩至上”往往被认为是惟一的价值法则,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表现为部分学生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还产生校园暴力、网上犯罪等现象,这些不仅反映了校园科学精神的不足,也证明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科学所依靠的科学精神已日益异化为工具理性,“科学的两面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重建学生的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是交流能力的教育途径,同时也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通过各种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培养起来的人格、道德、气质以及思维方式。语文教学的主要也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精粹,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

现在的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同样,人文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也是人文关怀。小学生处在思维方式和人格逐步形成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必须注意除了知识以外其他的教育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思维方式,只有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做好相应的全面的教育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思想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本中,一篇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包含了一切。不仅反映人生,还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呢?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其次,就是把语文教学放到生活中,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知识源于生活,教育同样源于生话。如果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人文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开展人文教育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深化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从对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精神,“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与课文内容发生共鸣,让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那么在教学中怎样突出人文教育呢?

一、制定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1、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精神培植的过程。关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老师应善于抓住机会,肩负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和探讨,使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使他们感受钱学森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多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2、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育能使学生的感性素质得到开发和提升,从而使他具有活泼

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充分利用能直接唤起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要让学生欣赏这种艺术之美。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由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进而尝试着去创造美。如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的感情,用美的行为在生活中实现美的价值等等。

课题研究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课题研究论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150472 学科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情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强调情感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人文情感,利用情感教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根据新课改背景下,新编小学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引情与育情,情景交融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把握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特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把人文情感融入其中,从而提高语文课文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因为总理的生活与现在小孩子的生活是比较远的,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比如,可以再课件中提供

周总理的画像。然后向学生发问:“这个伟大的人物是谁?你们了解这位伟人么?”之后想学生简单的介绍下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总理生前的工作的图片,可以使南昌起义时的图片,也可以是西安事变的图片。在学生和教师进行资料观看和交流的时候,总理一代伟人的形象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这个时候,开始引导学生用充满感情的语气去朗诵这篇课文的部分文字:“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慈祥的面庞。”,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丰富,为他们感悟这份课文思想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用带着感情色彩的话语开始把学生带入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里面去。这位伟人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医生归功尽瘁,为了国家和人民操劳不已,在1976年的1月8日,这位人民爱戴的好总理离开了我们。但是,在这个时候,人民的敌人认为这个时期是篡党谋权的好机会,他们发出各个禁令,不让我们的人民去吊念总理,这激发了人民的愤怒情绪,人民自发组织去长安街头,这才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融入人文情感,用悲怆的基调来引情,学生在脑海出出现一幅任务和情节串联在一起的画面,让从学生感受到景和情的交融,提高了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内容提要:新课标强调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这就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而且要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在语文教育中传授一定量的人文知识,并使之内化为人文精神,为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扎实的人文基础,刻不容缓。在我国,当今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重在以人自身为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重在品德修养、道德情操、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树立起追求完满人格的价值观。

语文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充满了求知渴望的有待塑造的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学本身特有的人文特征逐渐的被淡化。缘此现在语文课程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而据此编写的新一轮语文教材的选材对此也有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抓住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有独特个性、有创造

能力、能尊重他人的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迫切任务。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所提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价值。语文教学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不管是阅读鉴赏还是写作训练的教学,它始终关注着人自身。它审视过去,面对现在,想象未来。它在语文课堂上,搭起历史、现在、将来的舞台,让人粉墨登场,尽情的表演,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亮相。它直逼心灵,拷问灵魂,从而使语文教学具有阅尽千古人生,品味多彩生活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感受个性的张扬,体察人生的价值,展示人的尊严,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并构成其最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人文就是对人的教化,它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人文素质”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自身习得、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方式,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集中反映。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陶冶教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修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诸多学科中,唯有语文是真正让学生感觉自己、感觉生命、感觉到人的喜怒哀乐、感觉人的灵动心性的学科,唯有语文是可以让学生尽兴参悟人性、人生、表达个体情意智慧的学科,韩军老师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负起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第一、观念的内化

“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法国人米亚拉雷说:“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也是法国人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爱国主义主题为米亚拉雷的话作了最好的注释。事实上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

看重母语的学习。因为母语和民族文化紧密相联,子子孙孙在母语习得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中华民族,向重语文,尤重其于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有着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母语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外,更有继承文化传统,陶冶健全人格的深层意义。”“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义务”——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如是说。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国家民族观念,努力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载体背后民族文化意识的认同感的萌生和观念的内化,则可以说是自己的基本义务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论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中国语言和文字博大精深,给人们带来诸多影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而且人类的感情、思想以及精神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者,文字书信是当今时代流传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

语文对学生而言,不但是需要学习的科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学会运用,由于语文关乎一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不论是考场上还是人生道路上,语文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宰者,如果对语文一窍不通,那么学生的未来望尘莫及。小孩子属于人生的敏感期,因此,小学是打好语文的重要阶段。但是,学好语文不能急于求成,非一朝一夕,首先得确定语文教学中是否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点,如今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对语文的工具性过于注重,而语文的人文性完全忽视。

一、提升课堂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问题,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这方面问题着重提到人文性教学。现阶段属于新时期教育下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熏陶感染作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有价值性,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细致观察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经验以及思想。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感性的,无规则的,跟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无法相提并论,更不能把它们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将语文一点一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文本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从而增进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属于情感教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享受由陌生到相知这样奇妙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即关注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了试探。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陶冶人文之美

语文是一门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或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四季》《荷花》《找春天》;或是对集体、祖国的热爱,如《我多想去看看》《我们成功了》;或是反映关心他人、健康成长的,如《自己去吧》《棉鞋里的阳光》《看电视》等。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

针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进一步引导“那要怎么去关心呢?”“给爸爸倒茶”“给老师送一朵鲜花”“借笔给同学”“在车上给老人让座”……在那一刻,孩子们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内心却是最真诚的!整堂课洋溢着“关心他人”的人文魅力,师生都沐浴在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中。课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在家做一件关心家人的事情,没想到第二天收到了许多家长的信息,家长们都说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父母了,其中有一个家长这样写着:

“感谢老师的教育,孩子今天的表现让我终身难忘,以前孩子从来不懂得关心父母,认为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孩子一回家就给我倒了一杯水,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以后要天天孝敬您!’孩子有您这样的老师,我们家长真的很放心。”教师的一个小小引导,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内外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对于青少年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根据初中生成长的特点,进行人文教育不仅有助于现代初中学生文化、道德素质以及修养等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初中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呈现出日益提高的发展趋势,而中学语文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不仅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中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影响和帮助下,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榜样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身的特点,将人文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气质和人格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突出人文教育特点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予以充分重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促进学习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重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现代教育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蕴涵人文精神,这使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地具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优势。语文在课堂中,也在生活中,因此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和生活中的语文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人文精神照耀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均衡、全面地发展

1.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的人文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教育使得学生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缺乏个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在课堂上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学习观点,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进步。

2.关照每一个学生,创建有爱课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没有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不仅关注“尖子生”“优等生”,更要关爱那些“后进生”“学困生”,用爱心关照每一个学生,用爱感化学生,让处于“弱势”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有信息在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激起他们的进取信心;让原本有“优势”的学生也帮助带动他们,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帮助他人,学会关爱,具有爱心。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自由的人文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我们不能站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学生在下面像观众一样听或者记录。课堂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

摘要: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上的种种困惑: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而学生在中考与高考中,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如要写一篇颂扬真善美的文章,学生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自己那份“报得三春晖”的朴素情感。由此,笔者深切地感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我们现在是把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所以语文教学教学生的大多是语文知识,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表达等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写作能力

实际上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语文和价值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基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因为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现在,写作能力训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比重太过,我们不应

该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如何写公文、新闻,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说明文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高等教育中去解决,公文怎么写可以放在大学文秘专业教,新闻怎么写可以放在大学新闻系教。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这些职能性的或技能性的要求剥离出去,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成一种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不要逼着学生去写作。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更重要是还没有相应的语言感受性方面的积累,这时候他写的只能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公式化的东西,写不好,写不出,就只能是抄,不是外观上抄,就是精神上抄,要知道写作的本质是自由和创造,离开了这两项,写作就什么也不是,与其让学生在“写不出”的情况下把写作变成抄袭、模仿,还不如不要他们写。再说了,要中学生写那么复杂的作文,到底有什么意义?这还是有疑问的,一个中学生能写信、能写便条就已经可以了,文学创作应该是大学作家班的事儿,公文写作应该是大学文秘专业的事儿,没什么必要对中学生提那么高的写作要求。

所以我说,我们现在要降低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应该把文学性、艺术性放在首位,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教会了学生写那些八股的作文,却没有教会学生真正的用自己的脑子读文字作品,一个中学生如果他连鲁迅的小说都看不懂、读不顺,能写作文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语文教会中学生的应该是文学欣赏力,应该让他们学会读――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余华,鲁迅,周作人等当、现代伟大作家的

作品。爱好这些作品,自然会掌握好中文,但是,我们现在恰恰是本末倒置,教了他们太多的写作方法,教了他们太多的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教了他们肢解范文的方法,例如:中心思想,写作大意等等,却恰恰没有教他们什么是文学,如何读文学作品,怎样用自己真诚的灵魂和生活经验去和作品的描写呼应,去受作品的感染,许多初中毕业生甚至读不了一本电子产品说明书,我看这样的学生,即使有了初中文凭,其实还是文盲。

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并不是一种人文教育,死的东西太多,活的东西太少,甚至把古文中许多美好的东西变成死记硬背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悲哀。我认为:诗词曲赋,在中学教育阶段,不必学那么多。简单的唐诗、宋词,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必备的。但是,只能是选读。毕竟它们是死亡了的语言形式,不是现代人所必须的。中学生不容易真正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因为这些东西在唐诗宋词里并不典型,而是在更加深奥的《庄子》、《论语》、《诗经》、《尚书》里,但是这些显然应该放在大学里去讲。中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有理解的能力,欣赏的兴趣,或者说有比较高雅的语言文学情趣,让他们对语言作品的感受并不是仅仅限于情节,不仅仅是猎奇,要让他们能够欣赏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人物性格,进而欣赏其中的思想。所以,我认为应该加大中学生的阅读量。一个中学生毕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十部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了解十位左右的现代文学语言大师,那么,我认为:他在语文方面就不是一个合格

的毕业生。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写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立场上去。不要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晒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美国的学生在被问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时,常常会有说“将来要做一个木匠”、“一个流浪歌手的”,而中国的学生大多选择做英雄、做科学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事实上哪有那么多人能成为科学家呢?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产生做科学家的梦想,不谛是害了他。现代基因学已经证明,人类中能从事发明创造的人(科学家)概率上不超过5%,如果一个人没有天赋却一定要做科学家,实际上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只能是不幸。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兄弟式或者朋友式的,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方式,要建立一种类似于西方柏拉图对话

录那样的对话式的教学,老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行关系,语文教育不应是压制或者压迫教育,教育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而且要让他们学好语文,就应该让他们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