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理应重视文学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理应重视文学教育【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重要性做以浅要分析。
【关键词】文学教育;中学语文secondary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literary educationzhang jing-li【abstract】language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s,litera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one. chinese teaching i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the basis of good literature,guidance and education to teachers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in addition, the literary education can als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iterary works deep essence and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world,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and quality improvement.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chinese teaching literature i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to do with shallow analysis.【key words】literary education; secondary language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美不胜收,是我们美妙的精神食粮。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文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文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并分析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和语言,往往是最生动、最具有表现力的,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情境,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作品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情感、情绪和审美上得到丰富和提升。
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和思考,学生可以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坚守的勇气,提升自己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
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反映出社会的现实和问题,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助力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公民。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文学教育应注重传统文学的传承,同时也要融入当代文学作品。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方式应该全面客观,注重学生的文学品味和鉴赏能力。
当前文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匮乏和教学方式单一。
为提高文学教育质量,应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文学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提升文学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科,文学教育,重要性,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现状,发展方向,地位,质量提高1. 引言1.1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文学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融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挑战。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1.2 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文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通过文学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情和思考,提高情商和智商。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是学生接触文学、了解文学、感悟文学、赏析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语文课程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文学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
那么,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我们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应该覆盖的内容有诗歌、散文、小说、古代文学等多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选取一些简短的诗歌或者富有生活情趣的散文;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性深刻的作品,如名家经典的小说或者名人的散文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这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文学鉴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审美情操,增进人文素养。
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主题、构思、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鉴赏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
文学创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思想感悟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学创作,可以通过写诗、散文、小说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表达能力。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文学创作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感受到文学创作的乐趣和开拓自己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文学学习中能够自觉遵循文学的基本规律,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占据着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位置。
而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文学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学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增广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围绕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进行探讨,从文学教育的意义、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领略到各种美的形式以及不同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文学欣赏中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以及情感体验,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学作品中的丰富想象和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在中学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文学教育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文学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文学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
课堂教学是文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讨论等形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深入了解文学作品,领悟到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内涵,并通过比较、对比和概括等方式进行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课外阅读也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增加自己的文学知识,扩大自己的文学视野,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增进对文学的认识,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启发学生思维、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培养、人文素养培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内容广泛,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生百态,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
文学作品里精彩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展现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能够传递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各个时期和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文学作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共同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也在培养学生兴趣、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文学作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庄文中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苏联等国的文学教育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
”在英语学科中,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
”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原苏联,从40年代到90年代初解体实行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从4年级到11年级分三段进行文学教育:祖国语言——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和当代苏联文学。
讲授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培养鉴赏、评论作家作品的能力。
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在世界上原苏联是最认真、最坚决的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从文学教育的意义、特点以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文学教育的理解,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首先,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并把握文化底蕴、思想精髓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文学作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与阅读,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增长见识和经验。
其次,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与其他科目相比,文学教育更强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审美熏陶。
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知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到多种情感冲击,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文学作品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精神内省和自我认知。
此外,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媒介,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呢?首先,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选择适合学生阶段的文学作品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情感投入,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例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和分享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背景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人生道理和社会价值。
通过这些实践,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和学生本身也需要积极参与文学教育。
概述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概述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在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始终难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仅是被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辅助内容而展开。
文学教育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以内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取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1]。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的文学教育,不但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1 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
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2]”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
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精髓的探究,具有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文学教育具有深层次开发学生精神世界的意义目前,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只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内容来进行,而相对忽略了文学教育在学生精神世界开发中的潜在意义。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文学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必须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分析,注重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情感体验,更要关注文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文学的熏陶中受到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陶冶,情感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文学作品的选材与分析文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应注重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作品和现当代作品的选材和分析。
在文学作品的选材上,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要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的选材,还要有《雷雨》《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集》《金庸武侠小说选》《鲁迅小说选》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材,同时还要有《傲慢与偏见》《简·爱》《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的选材。
通过对这些文学经典作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思想、作品的语言特色、作品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历史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在文学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感性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发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在文学鉴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题讲解、学生展示、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鉴赏水平。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中学语文学科应该如何进行文学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学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探讨。
一、文学教育的意义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世界的塑造都具有重要影响。
文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精华,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语言运用的技巧和美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品评,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情感世界。
文学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格,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综合人才。
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文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具体来说,文学教育应该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成为有情怀、有责任心的新时代公民。
文学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知识的传授和文学实践的开展。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掌握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学生应该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生应该通过课外阅读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文学研究和创作的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文学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掌握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思考与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首先,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内容应当多样化、丰富。
课堂内容要涵盖不同的文学体裁、不同的文学作品和不同的文学时期,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文学的魅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品味其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当代的文学作品,如近年来广受欢迎的青春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代文学的发展动态。
此外,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诗歌赏析、散文阅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体裁的独特之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文学教育中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讲解环节时,教师可以将文学作品与相关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意境表达等展开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外阅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开展文学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评价体系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应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
传统的中考和高考评价主要以分析题为主,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表演、写作、创作等环节,通过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其对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评价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估,例如学生的阅读兴趣、品味和创新思维等,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程记录和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论中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教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从情感、思维、审美等多个层面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学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首先,开展文学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
在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具体来说,文学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即为人处世的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审美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读经典”、“学优秀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典作品、学习优秀的文学范本,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充分的文学养分。
例如,可以针对经典作品组织精读、深度解读课程,通过辨析文学中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形象设计之妙、发现经典中的思想精髓和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理解和探究兴趣,进而增强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其次,注重文学作品的实际应用是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文学作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寓教于乐,我们可以通过把文学融入到其他科目中,让中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文学的真谛。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古代诗词赏析和考场中的文章写作,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上人物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感受;英语课上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名著和文化类文章,激发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提高语言能力;艺术课上可以通过对古代绘画和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艺术与文学的共通之处。
这种应用式的文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让学生对文学的奥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次,创设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是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又一途径。
课堂教学只是单一的文学教育形式,不足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需求,我们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比如说文学社团、大型文学赛事、文学论坛等等。
文学社团是学生文学兴趣爱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更开放地接受文学知识;大型文学赛事则是对于全校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全面考量,让学生在演讲、文章创作等各个方面锻炼能力;文学论坛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交流讨论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对于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论文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日趋深入。
文学教育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关注,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
经过实践证明,文学教育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文学教育的概况、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1997年在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文学教育中积弊已深的问题被突现出来。
这一问题,引起了语文教学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过去文学教育注重实用,功利性较强,在人文方面不够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后现代主义以其反理性主义、反权威、反同一性等特征,对我国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日趋深入。
文学教育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关注。
经过实践证明,文学教育这一因素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文学教育概况语文教学包括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部分。
前者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理解、懂得语言的规律,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一规律。
通俗来说,就是能够正确地读、写、听、说。
而后者的任务就是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会到生命的幸福与痛苦,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同时,促使学生通过作品人物的环境与人物的描写,以及人物所折射出来的品质,从而养成高尚的人格。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形成。
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文学常识教学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文学常识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以及时代背景等。
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文化素质。
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文学教育的重点与核心。
一方面,文学教育是文学知识的教育与阅读技能训练的任务。
刍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刍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杨献锋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当下,中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的审美属性也以不同的方式在考试试卷中出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似乎受到重视并越来越普及.但从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及课改的实践过程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的路程仍是充满坎坷,令人担忧.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杨献锋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刍议
2.刍议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语文学科的文学性不能削弱——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刍议
4.人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刍议
5.刍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力的途径
宣科式的授课方法等,这些都必须在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中
进行变革。传统教学必须转变为师生文本选择互助、课堂 文本赏析互动、课后文本创作促进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的是学生主体文学能力
教学 实 践 】
论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 江西省德兴一中/ 史华辉
【 摘 要 】文学欣 赏既是一种特殊 的精 神活动 ,又是 一种 审美 认识 活动。如何有 效地 引导 学生 阅读 ,欣 赏文 学作 品,开拓 学生 的文 学视野 ,丰 富他们 的精神生 活,激发他们对 美好 事 物的 热爱以及如何培 养学生的欣 赏能力 已成为一个重要 的教 研 课题 。本文正是基 于这样 的 大环境 ,根据 文学欣 赏的基本
通过作品让学生走进文学世界,让文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满想象的世界。在 阅读 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脑海 中有着
学生在感知文学作品时,会对人生、人性有新的理解, 会 不同的爱丽丝,有着不同的奇境 , 他们通过想象感受到故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浸染 从而塑造人心,让人心去 事的奇妙,体会到故事中的乐趣 ,领悟到其中的真 、善、 影响、 创建和谐世界 文学虽木能够改变人生,但能够让 美。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人无法涉足的多彩世界— — 想象
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教师要 “ 授人 以渔”,而不 到忽视等,都阻碍了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鉴于中学 是 “ 授 人 以鱼 ” 。让学 生在作 品 中,读 出 自己的见解 ,读 生文学欣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思想深度和美感体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文学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获取和传递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体验却是无法被机械化替代的。
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引发深入的思考,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世界。
而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注重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文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文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批判思维和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例如,可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表达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通过演讲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文学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既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他们应该注重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如实地参观文学名人的故居,观看与文学相关的电影、戏剧等等。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主动参与到文学教育中,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首先,他们应该有足够的阅读量。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其次,学生需要主动参与文学讨论和研究活动。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非常重要。
浅谈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教育论文】
张定全摘要: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
而语文的文学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可是,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文学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已影响到语文素质教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失落,不只是语文能力的下降,还涉及到人的整个素质的异化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现状试图在初中学生中加强文学教育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素养;培养一、什么是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文学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
现代研究者指出: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是实現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较低,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为: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
而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存在的欠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已影响到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一)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应包括教师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创作能力。
1.转变文学观念。
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文学观念。
我们过去的文学观念,比较多的是以世界和作者为中心。
后来,文学观念转向,逐渐转向以文本为中心,即接受美的理论。
而现在,我们认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都很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多元的、开放的文学观念,这才符合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近50年来按照辩证法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 50年代肯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60~70年代否定,立下“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戒律;80~90年代又肯定,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当前,要给中学的文学教育定位,促进文学教育,提高语文教育效率。
一、英、美、德、原苏联等国的文学教育英、美、德、原苏联都十分重视母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法、日等国虽然不单列文学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但是也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英国,在1985年颁布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国家标准·英语》中指出:“英语可视为一门学科,也可以看作英语和英国文学两门课程。
”在英语学科中,有语言教育,包括听说、阅读、写作、拼写、书写等,有文学教育,指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从作品主题、人物、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并且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和个人反应。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
一般地说,英语课程包括语法、阅读、写作和作文;语言艺术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指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今文学代表作,能够欣赏语言艺术,评论文学作品,并且养成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德国,一个州的德语教学大纲规定:“德语的任务是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上的和文学上的教育,这是它的独特的使命。
”还规定,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要学生了解文学体裁和结构,了解德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原苏联,从40年代到90年代初解体实行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从4年级到11年级分三段进行文学教育:祖国语言——祖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和当代苏联文学。
讲授文学理论、文学史知识,培养鉴赏、评论作家作品的能力。
在中学进行文学教育,在世界上原苏联是最认真、最坚决的国家。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在中学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为什么呢?美国学者认为: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阅历一些地方、人物和事件,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探索意识,从而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个特别的天地;从文学作品中了解人类自身的动机、冲突和价值。
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了解文学作为自我表现的产物,作为满足美感的手段,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的奇妙作用;通过学习和分析古典和现代的文学作品,扩充自己的语言能力,“在社会基储美学表现形式和哲学理论设计方面开拓我们文化的语言空间”。
原苏联学者认为:“文艺能给学生以最深刻的美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的能力。
”(凯洛夫语教学大纲中也指出:“文艺作品是认识生活的源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世界观和性格的强大手段。
”大纲设定文学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俄罗斯古典文学、苏联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知识;培养对语言艺术和文学形象以及社会关系的认识能力;发展学生运用语言和自觉阅读的技巧;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审美能力。
〔1〕这些学者都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价值,即认识、审美、教育的价值。
文学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占有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吸收文化价值观念,学习民族精英和民族精神;可以对自然、生活、艺术进行审美,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这种独特的学科价值,其他学科如史、地、政是替代不了的。
随着世界教育潮流“学术性——人文性——学术·人文性”的发展,文学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人文价值和无穷魅力。
二、我国文学教育的现状清末,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设“词章”科;《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改“词章”科为“中国文学”科,有读文、作文、习字和古代文章以及中国文学作品。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中国文学”科为“国文”科,有作文、讲读、习字,文学源流,中国文学史等。
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改小学“国文”科为“国语”科;中学仍为“国文”科,教学文言文,主要是古代文章和古代文学作品。
自此直到1954年左右,我国中学语文学科有一部分为文学作品的教学,但没有严格意义的文学教育的科学概念,更没有现代课程意义的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956年~1958年,全国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制订了汉语、文学的分科教学大纲,编著了汉语课本和文学课本。
可是,只试验了三个学期,就夭折了,可谓昙花一现。
由此却引出了一个“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教条,文学教育被视为禁区。
80年代初,有识之士开始重视和实验文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实验语文课本,其中高二年级课本编为《文学读本》。
1986年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教育开始有章可循。
同时修订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把文学教学单元独立出来,例如分设记叙文单元和散文单元,提倡“把文学课教成文学鉴赏课”。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能力项目中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能力项目中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和技巧”。
文学知识教学,初中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高中有“文学鉴赏常识”“文学发展常识”“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常识”。
同时,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加强了文学作品的教学,高中课本中对记叙文教学和散文教学、小说教学进行了区别。
1997年至1999年供山西、江西和天津实验用的高中语文课本,高二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文学教育。
至此,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课题摆在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当前,中学文学教育并不理想,不过,十几年来不少教师进行文学教育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为21世纪的中学文学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文学教育的课程价值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有什么课程价值?中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文学教育。
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
文学给中学生打开了认识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文学教育。
文学展开形象思维,激发创造意识。
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学生只有吸收文学作品中形象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滋养,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和语言。
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容文学教育。
世界各国母语教育都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例外。
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是规范、优美的语言,是理想的母语教育范文。
我国百年语文课本中一般有一半以上的课文是文学作品,然而教育目的不明。
排除政治或者教育行政的干扰,语文学科按自身发展规律发展,就必然包容文学教育。
不认识这条世界范围内的母语教育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学科的课程价值在于,文学教育对学生认识生活、养成审美情感、发展个性、健全人性起重要作用,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内容;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学科的固有的一部分,排除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健全的语文教育。
对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学教育,有不同的认识。
叶圣陶早在1942年就说:“要养成读写的知能,非经由语文学和文学的途径不可……站定语文学和文学的立场,这是对于国文教学的正确的认识。
从这种认识出发,国文教学就将完全改观。
”〔2〕1948年草拟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特意列出:“高中的阅读包括文艺欣赏。
”后来,1963年和1978年的重要论文谈语文教学改革,就不再专门谈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了。
吕叔湘先生的看法集中在一句话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该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
”他说:“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主要的,文学是次要的。
读文艺作品,首先是把它作为范文来学习。
”〔3〕张志公先生在1984年提出在中学语文中要进行文学教育。
他洞察到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作法。
”他认为“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提出在开设语文课的同时,“从初中起,增设文学课”。
其任务是:“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素养,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其中,培养远大的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像等思维能力以至创造思维的能力。
”〔4〕70~80年代,叶圣陶、吕叔湘两位先生不主张在语文课中进行文学教育;读一些文学作品,叶老重在学习读、写文章,吕老重在学习语言。
张志公先生主张从初一起开设文学课,完成文学教育的任务,而“不是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这就划清中学语文教育和中学文学教育的界限。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展开大讨论,人们在忧思中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价值,许多人主张中学必须进行文学教育,用“文学是人学”的理念来改造当前中学的文学教育。
四、文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从中小学生生存和发展来看,从世界母语教育来看,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母语教育都是综合型的。
这是因为中小学生要用语言进行交际和思维,要读、写文章,要接触、鉴赏文学作品,社会也因此要求中小学生逐渐具有语言交际能力,文章读写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并且从语文学习中学习民族文化、民族品质,认识社会、人生和自然。
这是客观现实和学生主观需要所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问题在于是否认识并实行,如何在不同学段配置课程和重点,怎样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当前,有人主张把培养语感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人主张把培养读写能力作为基本任务,有人主张把培养审美能力作为基本任务。
从一个视角看,这些主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免失之偏颇,都会把语文教学引向歧途。
中学语文学科有自己的学科教学目的,包括智育的、美育的、德育的目的。
智育目的。
教授语文应用知识体系。
积累语言材料和文学素质。
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现代文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自学语文的能力。
开发智力,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像力、创造力。
美育目的。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的。
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文学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目的服务的。
中学文学教育的教学目的是: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性;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喜爱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崇高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学生要读相当数量的文学原著,这是第一位的,要重在积累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