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研究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研究

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养生茶成为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而二十四节气养生茶,更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现代科学,根据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特征,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适合每个节气的养生茶。

然而,面对市场上众多的养生茶品牌,如何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选择并购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成为了包装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展开研究,旨在为包装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主要探讨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外包装设计的研究现状,提出我们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的包装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有吸引力的设计方案,从而帮助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养生茶包装设计进行了大量研究。

国内外的设计师们都在不断地尝试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和手法,如中国古典美学、现代简约、清新自然等风格,以及插画、图案、色彩等元素,来呈现养生茶的特点和品牌形象。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包装的结构、材料和视觉传达方面,而对于如何将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的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将采取以下包装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的特点,分析市场上同类型产品的优缺点,为我们的设计提供指导方向。

设计定位: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确定设计的目标人群、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明确的定位。

创意构思:结合二十四节气养生茶的特点和目标人群的需求,我们将从色彩、图案、插画、排版等方面进行创意构思,力求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差异化的设计方案。

评估验证: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接受度,我们将通过市场调查、用户测试和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评估验证,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通过上述设计流程,我们将得到一系列精美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茶包装设计方案。

二十四节气八卦图

二十四节气八卦图

二十四节气八卦图篇一:八卦与二十四节气八卦与二十四节气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学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说便是卦气学。

八卦最早的主要用途是应用于历法,所以八卦中便于二十四节气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之一,而其以节气纪岁,以朔、望纪月的方法有着很强的科学性。

《尧典》中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相当于现在的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

就中国所在位居的北半球而言,太阳正照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正照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正照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

中国古代历法将两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之为“岁”,将一“岁”分为二十四等分,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在使用十月太阳历时有四时八节,有十二月阴阳历时,侧形成较完整的节气学说)。

每一节气大约三十天,正好相当一个月,其中“节”和“气”各占大约十五天。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正照南回归线的“冬至”起算,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至冬至为一岁,此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黄道而划分,所以为阳历。

其一节一气为一个月,以冬至起子月,也可称为节气历。

到了夏朝,则以立春(即寅月)为一年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人们从伏羲六十四卦中抽取出十二个卦,来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

这十二卦便是十二辟卦,也称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十二候卦。

八卦与二十四节气(转载)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冬至:至为至有之义,冬至为阴极阳生。

小寒:初寒为小寒。

大寒:天气最冷为大寒。

立春:自即日起进入春季。

雨水:雨水者,雪散而为雨水。

自上而下谓之雨,北风冻之谓之雪。

东风解之谓之水。

惊蛰:惊蛰者,蛰虫惊醒而走出。

春分:分者阴阳之半,春分为阳半之始,此日白天与黑夜等长。

清明:物生清净明洁。

谷雨:谷雨者,雨以生白谷。

立夏:自即日起进入夏季。

小满:物长于此,小得盈满。

从八卦阴阳出发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良策

从八卦阴阳出发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良策

从八卦阴阳出发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良策作者:邹晓玉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阴阳(黑白)的相互融合、环抱,从世间万物的两极向中心蔓延,从中演绎出了生命发展中阴与阳的绝对平衡与相对制约。

而八卦更是以阴阳为根基,造就出了八卦太极图等一系列经典学说。

本文借助八卦阴阳的力量,来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良策和注意要点。

关键词:八卦阴阳;二十四节气;养生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278-01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凭借自身的勤劳和聪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耕种和生活中发现和探索着奥秘。

他们不仅按照时节的变化,寻找出正确的播种和收获时间,更从中发现了饮食与作息的秘密——养生。

这是中国先贤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作为同样流淌着华夏民族之血的我们同样不应忘记,时刻谨记二十四节气的养生要点,把握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一、八卦阴阳与二十四节气养生的关系从古至今,八卦阴阳就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阴阳”就是指的月亮与太阳对人类生命和生活规律的影响,而将这一影响具体反映为表象就成为了二十四节气。

经过研究比对,我们可以发现太极图、十二消息卦与二十四节气都是存在某种相似性的,并且其都含有重叠与对应关系。

而研究八卦阴阳与二十四节气的养生关系,则只需要对八卦阴阳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对应”关系进行明确,从而就能进一步推测出天地阴阳的消长与变化规律,并用来指导养生。

二、借助八卦阴阳,分析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方法和注意要点本文在此仅选择“二十四节气”中具有代表性的节气进行分析:1.春分。

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降阴升之态,阴阳交感而天地万物化生。

所谓春分,是万物复苏,天地之气进行转化的过渡时节,即冬春交替之时。

根据八卦卦象显示,在这一时节内,天(乾)地(坤)倒置,故天气变化必然会比以往更加剧烈,而从养生角度来说,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猛然骤变对其身体内部的平衡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身体不太强健的人也许会出现失调、多病等现象。

十二时辰、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对应图。

十二时辰、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六十四卦对应图。

⼗⼆时⾠、⼗⼆⽣肖、⼆⼗四节⽓、六⼗四卦对应图。

⼦时⼜名⼦夜、中夜是⼀天中⼗⼆时⾠的第⼀个时⾠。

⼦时还是指内丹术⼤⼩周天功法中⼜称冬⾄。

⼦时指⼀天中离太阳最远的时段,即23:00~01:00,正⼦时为0:00,相对于正午时12:00。

⼗⼆时⾠是古⼈根据⼀⽇间太阳出没的⾃然规律、天⾊的变化以及⾃⼰⽇常的⽣产活动、⽣活习惯⽽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类天⽂历法的⼀⼤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化瑰宝之⼀。

⼀年之中,冬⾄所在⽉,称⼦⽉,即夏历⼗⼀⽉。

但周朝历法以⼦⽉为正⽉、元⽉、⼀⽉,但《史记》中只换算⽉份为夏历,年号不变换。

⼦时是指内丹术⼤⼩周天功法中,可以开始起⽕的时机,⼜称冬⾄。

《星平⼤成》云:余初不明⼀夜字,询诸监中友⼈始知⼦正者,今⽇之早,⾮作⽇之晚也。

夜⼦者,今⽇之夜,⾮今⽇之早也。

观⼗⼆⽣肖阴阳可知,⽜兔⽺鸡猪属阴,其蹄⽖双偶,蛇阴甚,不见⾜。

虎龙马猴⽝属阳,其蹄⽖单奇,独⿏前两只脚属阴,四⽖,后两只脚属阳,五⽖,故夜⼦时属阴,⽽⼦时正属阳。

上图⼆⼗四节⽓见下列表:⽉份节⽓(节)中⽓(⽓)正⽉(寅)⽴春⾬⽔⼆⽉(卯)惊蛰春分三⽉(⾠)清明⾕⾬四⽉(巳)⽴夏⼩满五⽉(午)芒种夏⾄六⽉(未)⼩暑⼤暑七⽉(申)⽴秋处暑⼋⽉(⾣)⽩露秋分九⽉(戌)寒露霜降⼗⽉(亥)⽴冬⼩雪⼗⼀⽉(⼦)⼤雪冬⾄⼗⼆⽉(丑)⼩寒⼤寒古⼈根据太阳⼀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候的演变次序,把⼀年三百六⼗五⼜四分之⼀的天数分成⼆⼗四段,分列在⼗⼆个⽉中,以反映四季、⽓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四节⽓。

每⽉分为两段,⽉⾸叫“节⽓”,⽉中叫“中⽓”。

⼆⼗四节⽓⼜分为⼗⼆节⽓(节)与⼗⼆中⽓(⽓),每⽉有⼀“节”与⼀“⽓”区分,“节”为⽉之始,“⽓”的最后⼀⽇为⽉之终。

春夏秋冬⼆⼗四节⽓,在⽅位上,先天⼋卦与后天⼋卦是⼀样的。

太⼀移宫的⽇期为冬⾄,⽴春,春分,⽴夏,夏⾄,⽴秋,秋分,⽴冬⼋节。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作者:陈霖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3期[摘要] 太极图以黑(阴)白(阳)两鱼的环抱,演绎了天地万物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方面的规律。

由太极而衍生出的八卦,更是以阴阳为基础。

结合八卦太极图分析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消长变化,不仅可以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更可将医易相结合指导养生,彰显出中医预防医学的优势。

[关键词] 八卦;太极图;二十四节气;养生[中图分类号] R1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00-03“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非常重要的思想。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早在《周易》、《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1]。

《易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知太极源于易,衍生八卦。

八卦以阴阳二爻,描述世间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明代张介宾也明确指出:“医不可无易,易不可以无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则灾害生,从之苛疾不起”;《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顺时养生”,必定要首先知晓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二十四节气在太极图上对应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的阴阳变化,不失为一个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至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距今两千多年[2]。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
至秦汉 年 间 。 十四节气 已完 全确 立 。 元前 14年 , 二 公 0 由邓平
等制订 的《 太初 历》 式把 二 十四节 气 订于历 法 , 正 明确 了二 十 四节 气 的天 文位 置 。现行 的二 十 四节 气 的全 部 名 称始 见 于 《 南子 ・ 淮 天文i1 , 今两 千 多年闭 J) 距  ̄ 。现将 二 十 四节 气 的命 名
及含 义 阐述如下 :
剥 卦 九月 中 秋 五阴生 坤卦 十月 中 冬 六爻 皆阴 十 二辟 卦将 太 极 图 中抽象 的 阴阳 变化 用 阴爻 ( ) 阳 ~ 和 爻( ) 化, 一 量 反映 出 自夏季 热极 之 时 ( 至 )为 阳盛 之极 ( 夏 , 六 爻 皆 阳 ) 自此 时 阴开 始萌 生 , 着 阴渐 盛 而及 秋 而 冬 ; 季 , 随 冬 寒极 之 时 ( 冬至 ) 为 阴盛 之极 ( 爻 皆 阴) 此 时 阳开始 萌生 , , 六 ,
为水 居 西 , 艮为 山居 西北 , 为泽 居 东南 , 为 雷居 东 北 , 兑 震 巽
为风居 西南 1 十二 消息 卦又 叫十 二辟 卦 , 由八 卦 的相邻两 3 ] 。 是
个 卦象 叠加 而来 。十二 辟 卦之说 最早 出 自汉 代孟 喜f 即指 : 4 1 , 复 卦 十 一 月 中 冬 一 阳生 临 卦 十 二 月 中 冬 二 阳生 泰卦 正月 中 春 三 阳生 大壮卦 二月 中 春 四阳生 央 卦 三月 中 春 五阳生 乾卦 四月 中 夏 六 爻皆 阳
【 图分类 号】 1 3 中 R6
[ 标识码 】 文献 A
【 文章编 号】1 7 — 2 0 2 1 )1c - 0 - 3 6 3 7 1 (0 0 0 () 1 0 0
“ 治 已病 。 未 病 ” 中医 非 常重 要 的思 想 。“ 人 相 不 治 是 天 应 ”“ 人合 一 ” 、天 的观 点早 在 《 易 》《 周 、黄帝 内经》 中就 有详 细 论述 【 《 l 易传 》 :易 有太极 , 】 。 载 “ 是生 两仪 , 仪生 四象 , 两 四象生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

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

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

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一年。

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

阴历一年12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

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

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

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

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

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

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

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

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5306天)。

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

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

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卦

二十四节气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卦篇一:八卦与二十四节气八卦与二十四节气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学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说便是卦气学。

八卦最早的主要用途是应用于历法,所以八卦中便于二十四节气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之一,而其以节气纪岁,以朔、望纪月的方法有着很强的科学性。

《尧典》中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相当于现在的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

就中国所在位居的北半球而言,太阳正照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正照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正照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

中国古代历法将两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之为“岁”,将一“岁”分为二十四等分,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在使用十月太阳历时有四时八节,有十二月阴阳历时,侧形成较完整的节气学说)。

每一节气大约三十天,正好相当一个月,其中“节”和“气”各占大约十五天。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正照“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非常重视的一个思想。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早在《周易》、《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1]。

《易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知太极源于易,衍生八卦。

八卦以阴阳二爻,描述世间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明代张介宾也明确指出“医不可无易,易不可以无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则灾害生,从之苛疾不起”。

《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顺时养生”,必定要首先知晓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二十四气节在太极图上对应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阴阳变化,不失为一个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24节气推演太极图数学模型

24节气推演太极图数学模型

24节气推演太极图数学模型前几天有朋友发了一个太极图的视频,挺有趣的。

这个视频其实也反应了一种太极图来源和推演的观点,不过视频略显简陋,这里就详细论述下,先抛出一些概念:一、日晷的概念探讨“晷”,影的意思,“日晷”即日影。

从字形上可以理解为,“晷”是太阳照射针杆在平(盘)面上的投影。

“周髀”,古时候用于测量日影的标竿。

用八尺长的标竿竖起来测量太阳中午照射的影子,夏至那天影子的长度为一尺六寸(0.4米)。

立竿测影的方法既简便、实用又准确、可靠,为我国古代天文观察所广泛应用。

依据不同的节气有不同的日影长度这一原理,我们祖先制作出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圭表。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相当于《周髀算经》中的“髀”;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东出西没的方位和正午的高度不同,圭表形成的日晷也就不同。

我们祖先通过长年累月对日晷的观察、测量、比较,判断出日月星辰的运行存在规律,计算出日、月、年的变化周期,制定出指导农耕的天文历法。

故宫处的日晷北京古星象台圭表二、《周髀算经》中日晷与节气的记载《周髀算经》:“冬至晷长丈三尺五寸。

小寒丈二尺五寸。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

立春丈五寸二分。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

夏至一尺六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

立冬丈五寸二分。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

大雪丈二尺五寸。

我们把这些数据整理列成以下表格:序号节气日晷长(m)1 冬至 3.3752 小寒 3.1253 大寒 2.87754 立春 2.635 雨水 2.38256 惊蛰 2.1357 春分 1.88758 清明 1.63759 谷雨 1.3910 立夏 1.142511 小满0.89512 芒种0.647513 夏至0.414 小暑0.647515 大暑0.89516 立秋 1.142517 处暑 1.3918 白露 1.637519 秋分 1.887520 寒露 2.13521 霜降 2.382522 立冬 2.6323 小雪 2.877524 大雪 3.12525 冬至 3.375上述两图体现了日晷影长周而复始的循环,阴阳消长。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

八卦,如何对应天气和节气?关于八卦的取象,除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的以外,在这一讲里面,我们再来讲讲天气之象与节气之象。

我们先来看八卦的天气之象。

八个卦象征六种天气状态,其中:乾、离两卦象征晴,坤卦象征云,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兑两卦象征雨,艮卦象征雾。

那么,如何记住八卦所象征的这六种天气呢?我们还是采用前面讲过的方法,就是借助于八卦的卦象、卦形、卦德等,然后通过联想的方法来记忆。

一、乾、离两卦为什么以晴作为象征呢?在自然之象中,乾?为天,离?为日、为火。

红日当空,骄阳似火,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自然是晴天。

如果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怎么可能看得到太阳?所以,乾、离两卦为晴。

二、坤卦为什么以云作为象征呢?坤卦?的卦德为顺。

我记得有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那么,空中的云朵为什么会飘荡呢?空气流动形成风,云朵随风而飘荡,这也是云的一种顺。

所以,坤卦为云。

三、震?为雷;巽?为风。

天气状况本身也是一种自然之象,所以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这两卦就不用多讲了。

四、坎、兑两卦为什么以雨作为天气的象征呢?在自然之象中,坎?为水,兑?为泽,泽里面也是水。

从云层中落下的雨,实际上也是水化为气后而上升到空中的,然后再以降雨的形式而回到地面上。

所以,坎、兑两卦为雨。

五、艮卦为什么以雾作为象征呢?艮?为山,而山中通常多雾。

譬如,四川省达州市境内有一座山,就叫云雾山。

这座山的山势非常雄伟,常有云雾缭绕。

再如,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有一座山,它叫神雾山。

这座山在春季的时候,经常是云雾迷漫。

这些山的得名,大多与雾有关。

所以,艮卦为雾。

六、乾、离两卦象征晴,坤卦象征云,震卦象征雷,巽卦象征风,坎、兑两卦象征雨,艮卦象征雾,这是以八卦象征六种天气状况。

接下来,我们还要探讨八卦与节气之间对应的关系,看看八卦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中的。

伏羲画八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产生,都与太阳、月亮,包括地球自身在内的天体的运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譬如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就是如此。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

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坐功图依季节练功养生:二十四节气坐功祛病法,据说为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

其行功图出现于明代。

明代罗洪先编《万寿仙书》三卷,其中卷二载有“四时坐功却病图”,每图附有文字说明,但因年代久远,图文班驳不清。

清代郑官应编撰的《中外卫生要旨》卷四所载者,比较清晰精美。

因此,选用该书光绪癸已(一八九三年)刊本。

陈搏(?~九八九)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宋初气功学家。

曾隐居武当山、华山、创有五龙盘体睡功等。

罗洪先(一五○四~一五六四)字远夫,曾任翰林院修撰,对气功颇有研究。

撰有《万寿仙书》,或谓《仙传四十九方》传世。

现用明•胡文焕《寿养丛书》,所收、明•铁峰居士《保生心鉴》之绘图,参考清•郑官应说明文字而成。

郑官应(一八四二年~一九二一年),字正翔,清末著名思想家。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少年多病,长而游历四方,提倡“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染病,于是开始研究养生之学,认为中医“慎起居,节饮食,寡欲清心,存神养气”,与西医光、热、空气、水、饮食、运动等均为养生要素,于是“辑中外先哲及师友所记养生要语二册,日用五谷蔬果禽兽鳞介宜忌者一同,外功按摩导引一册,汇成四册,名为《中外卫生要旨》”。

该书卷四载有陈希夷睡功图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坐功时间之规定,根据我们的现实人现实情况,可以灵活掌握。

例如可以不坚持在零时前后进行。

晨起或晚睡前均可。

第一式立春正月节坐功图主治:风气积滞,颈项疼痛、耳后痛、肩臂痛、背痛、肘痛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盘坐。

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

上体连头向右转。

目视右后上方。

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

左右各十五次。

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如此漱津三次,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主治: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咽喉干肿,呕吐,呃逆,喉痹,耳聋,多汗,目锐眦痛,面颊痛等。

图解卦气与二十四节气

图解卦气与二十四节气

图解卦⽓与⼆⼗四节⽓“⼆⼗四节⽓——中国⼈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联合国教科⽂组织⼈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物质⽂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届常会于2016年11⽉28⽇⾄12⽉2⽇在埃塞俄⽐亚⾸都亚的斯亚贝巴⾮盟会议中⼼召开。

11⽉30⽇17点35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四节⽓——中国⼈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联合国教科⽂组织⼈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卦⼆⼗四⽘对应⼆⼗四节⽓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 15 度所经历的时⽇称为“⼀个节⽓”。

每年运⾏ 360 度,共经历24个节⽓,每⽉2个。

每⽉第⼀个节⽓称为“节⽓”:⽴春、惊蛰、清明、⽴夏、芒种、⼩暑、⽴秋、⽩露、寒露、⽴冬、⼤雪和⼩寒;每⽉的第⼆个节⽓称为“中⽓”:⾬⽔、春分、⾕⾬、⼩满、夏⾄、⼤暑、处暑、秋分、霜降、⼩雪、冬⾄和⼤寒。

“节⽓”和“中⽓”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们已经把“节⽓”和“中⽓”统称为“节⽓”。

⼆⼗四节⽓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在现⾏的公历中⽇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21⽇,下半年在8⽇、23⽇,前后不差1~2 天。

⼆⼗四节⽓歌春⾬惊春清⾕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

⼗⼆消息卦对应节⽓以上节选⾃《中国⽅》之卦⽓与节⽓)节⽓是阳历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即从地球观测者的⾓度看,可以认为太阳沿着⼀根名为“黄道”的轨道绕地球在转;每年,太阳正好沿黄道转动⼀周,也就是360度。

把这个圆作24等分,太阳在黄道上的相应位置,就是⼆⼗四节⽓。

每个节⽓约间隔半个⽉的时间,分列在⼗⼆个⽉⾥⾯。

在⽉⾸的叫做节⽓,在⽉中的叫做“中⽓”,所谓“⽓”就是⽓象、⽓候的意思。

冬⾄⼤如年天⽂历法上,黄道的起点(也就是圆周的0度)是春分。

这天的某个时刻,阳光正好直射在地球⾚道;等太阳沿黄道再运⾏270度,也就是转过3/4个圆,那个点对应的就是冬⾄。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如何通过节气调理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如何通过节气调理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如何通过节气调理养生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着农历的周期变化,更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节气调理养生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合理地利用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与变化,能够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阐述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节气调理养生。

一、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 节气与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代表着农历中不同的时期,同时也标志着四季的交替变化。

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分别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气,并且每个节气都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现象。

这些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2. 节气与人体五脏的相应关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不同的节气。

比如,冬季的节气大寒与肾脏相应,而春季的节气立春则与肝脏相应。

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脏腑功能和养生方法,因此合理地调理节气与相应的脏腑之间的关系,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节气与人体的生物钟人体生物钟是指人体根据外界环境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节律。

而二十四节气的周期正好与人体的生物钟相契合。

按照节气进行养生调理,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使人体保持良好的节律,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二、节气调理养生的方法1. 春季养生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此时人体自然也具有生发的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此外,春季还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养护肝脏。

2. 夏季养生夏季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烦躁、口渴等不适症状。

此时,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以滋润人体。

此外,还应当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3. 秋季养生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阳气逐渐转弱的时候。

此时应当注重保护肺脏,增强体质。

可以多吃一些有助于补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并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能。

太极拳、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太极拳、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太极拳、养生与二十四节气作者庞大明一、二十四节气1、二十四节气是什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什么(1)立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2)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3)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

(4)春分: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

这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5)清明:雨水增多,春暖花开,草木繁茂,天空清澈明朗。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6)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7)立夏: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

(8)小满: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

(10)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就要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11)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12)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13)立秋:我国把这天作为秋季开始。

(14)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15)白露: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16)秋分:“秋分秋分,日夜平均”。

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17)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象征,表示开始进入深秋。

(18)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19)立冬:“冬”,自然就会联想到冷。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20)小雪: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穴位

二十四节气穴位

二十四节气穴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规律而制定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

它将一年分成二十四个等分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对应着不同的气候和农事活动。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节气在人体的穴位及其功效,从而正确利用并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立春:太冲穴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立春这一天,人体的阳气开始上升,为了平衡自身内外的能量,调养心气非常重要。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之中,位于足大趾和第二趾的关节之间,有着通利经络、疏散寒湿的作用。

可以在立春这天按摩太冲穴,有助于疏通经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雨水:太溪穴雨水是有关水的节气,此时气温渐暖,降雨增多。

太溪穴位于足太阴肾经之中,位于足背侧开滑车骨上凹陷处,具有滋阴补肾、益精气的作用。

按摩太溪穴能够调节肾脏功能,增强体内的水液代谢,有助于保持肌肤的湿润。

惊蛰:阳陵泉穴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春雷初鸣,天气明显转暖。

阳陵泉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之中,位于脚背外侧,第四蹠骨头与脚踝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阳陵泉穴可以舒缓筋骨,缓解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春分:阴陵穴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白昼和黑夜的长度相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阴陵穴位于脚背外侧,第五蹠骨头与脚踝之间。

按摩阴陵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头痛、眼疲劳等症状。

清明:少商穴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农田开始整理,人们开始野餐祭祖。

少商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之中,位于掌心背侧,食指与中指之间的关节处。

按摩少商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改善肠胃功能。

谷雨:大敦穴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暖,雨水充足,大地开始播种。

大敦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中,位于手背外侧,第一和第二掌腱骨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大敦穴有助于消除体内湿气,促进大肠的蠕动,提高消化系统的健康。

立夏:太拇穴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升高,天气炎热。

太拇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之中,位于足坠骨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古天文学之二十四节气与太极图之间的神秘联系

古天文学之二十四节气与太极图之间的神秘联系

古天文学之二十四节气与太极图之间的神秘联系在没有学习过古天文之前,我们就算是知晓二十四节气,可能在潜意识里仅仅认为它就是个指导农耕的时令体系罢了,我们相信通过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认识到廿四节气蕴含着多么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我们很多人都低估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此荣焉,吾辈当自豪!我们在前面的文章和视频中曾经说到过,古天文的观象授时大部分时候都是为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服务的,真正为农事活动服务的,在指导农耕生产、民俗事象起到极为重要作用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了。

古天文学家们在测定一回归年时,是通过日晷的晷影长度作为划分标准的,他们把正午晷影最长时定为冬至日,最短时定为夏至日,通过一年中晷影长度的长短来回变化,便将一太阳回归年等分为24份,这就是最开始的二十四节气,这时候的二十四节气叫平气。

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万法之源“七衡六间图”,明白了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来回视运动,古天文学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的周年时运动其实是不规律、不均匀的,他们便将七衡六间图上的黄道二十四等分,相当于黄道圆360°,按每15°来等分成24份,从黄道0°算起,即太阳经黄道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就是一个节气,由此重新定义了二十四节气,这时候的二十四节气就叫定气,这套二十四节气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上一篇中我们还提到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从冬至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即为另一个中气,由此类推,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共为十二中气。

那么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即为另一个节气,由此类推,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共为十二节气,我们可以看出来,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是相互交叉的,彼此相邻。

八卦符号与二十四节气

八卦符号与二十四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八卦符号与二十四节气篇一:八卦与二十四节气八卦与二十四节气易学象数除了“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学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说便是卦气学。

八卦最早的主要用途是应用于历法,所以八卦中便于二十四节气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世界天文史上,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之一,而其以节气纪岁,以朔、望纪月的方法有着很强的科学性。

《尧典》中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相当于现在的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

就中国所在位居的北半球而言,太阳正照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正照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正照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

中国古代历法将两冬至之间的周期称之为“岁”,将一“岁”分为二十四等分,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在使用十月太阳历时有四时八节,有十二月阴阳历时,侧形成较完整的节气学说)。

每一节气大约三十天,正好相当一个月,其中“节”和“气”各占大约十五天。

二十四节气以太阳正照南回归线的“冬至”起算,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至冬至为一岁,此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黄道而划分,所以为阳历。

其一节一气为一个月,以冬至起子月,也可称为节气历。

到了夏朝,则以立春(即寅月)为一年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人们从伏羲六十四卦中抽取出十二个卦,来表示节气的变化规律。

这十二卦便是十二辟卦,也称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十二候卦。

八卦与二十四节气(转载)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冬至:至为至有之义,冬至为阴极阳生。

小寒:初寒为小寒。

大寒:天气最冷为大寒。

立春:自即日起进入春季。

雨水:雨水者,雪散而为雨水。

自上而下谓之雨,北风冻之谓之雪。

东风解之谓之水。

惊蛰:惊蛰者,蛰虫惊醒而走出。

春分:分者阴阳之半,春分为阳半之始,此日白天与黑夜等长。

清明:物生清净明洁。

谷雨:谷雨者,雨以生白谷。

立夏:自即日起进入夏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八卦太极图看二十四节气养生【摘要】太极图以黑(阴)白(阳)两鱼的环抱,演绎了天地万物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方面的规律。

由太极而衍生出的八卦,更是以阴阳为其基础。

结合八卦太极图分析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消长变化,不仅可以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更可将医易相结合指导养生,彰显中医预防医学的优势。

【关键词】八卦;太极图;二十四节气;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非常重视的一个思想。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早在《周易》、《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论述[1]。

《易传》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可知太极源于易,衍生八卦。

八卦以阴阳二爻,描述世间万物阴阳变化的规律。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明代张介宾也明确指出“医不可无易,易不可以无医,设能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者则灾害生,从之苛疾不起”。

《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若要做到“治未病”,若要“顺时养生”,必定要首先知晓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二十四气节在太极图上对应的位置和卦形入手,分析全年阴阳变化,不失为一个既形象又易懂的好方法。

1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日后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等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距今两千多年[2]。

现将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及含义阐述如下。

现代天文学认为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每月两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十二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12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

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夏天的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变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 太极图与十二消息卦太极图又称先天图,相传为宋·陈抟所作,实根于《易传》之文。

《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乾为天居南,坤为地居北,离为火居东,坎为水居西,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南[3]。

十二消息卦又叫十二辟卦,是由八卦的相邻两个卦象叠加而来。

十二辟卦之说最早出自汉代孟喜[4],即指:复卦十一月中冬一阳生临卦十二月中冬二阳生泰卦正月中春三阳生大壮卦二月中春四阳生夬卦三月中春五阳生乾卦四月中夏六爻皆阳姤卦五月中夏一阴生遁卦六月中夏二阴生否挂七月中秋三阴生观卦八月中秋四阴生剥卦九月中秋五阴生坤卦十月中冬六爻皆阴十二辟卦将太极图中抽象的阴阳变化用阴爻(--)和阳爻(-)量化,反映出自夏季热极之时(夏至),为阳盛之极(六爻皆阳),自此时阴开始萌生,随着阴渐盛而及秋而冬;冬季寒极之时(冬至),为阴盛之极(六爻皆阴),此时阳开始萌生,随着阳渐盛而及春而夏,循环不休。

将陈抟太极图、十二消息卦与二十四节气相重叠,就会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系。

图1由图1可知,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与十二消息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节气”则介于相邻两卦之间。

搞清楚了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就可以根据阴阳消长及所对应的卦形推断各个节气中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并用之来指导养生了,同时也有助于对二十四节气命名的理解。

3 对应关系及养生策略在此仅以十二“中气”为例进行分析:(1)春分对应泰卦,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降阴升之态,阴阳交感而天地万物化生。

泰卦六爻之中三阴三阳,阴阳相半,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

春分时节,万物化生,花草繁茂的同时细菌也开始快速繁殖,流行性传染病增多,呼吸道传染病易行。

此时正值天地之气始交之际,天气变化较以往剧烈,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体弱者易生病,有旧病的人易复发。

所以春分前后“夜卧早起……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5]。

避免情绪波动,调畅情志,多做户外运动,以应春季生发之气。

此节总的饮食调养原则是忌大寒大热,力求中和。

故吃寒性食物对应佐以温热之品,服益阳之品对应佐以滋阴之物,以保持阴阳平衡[6]。

(2)谷雨对应大壮卦,震卦在上,乾卦在下。

雷动于天,震而动起出,万物生机盎然。

大壮卦六爻之中四阳二阴,较之泰卦多出一阳爻,少一阴爻,呈阴消阳长之态。

阳气增,温化作用变强,气候渐暖,地下湿润之气随雷而出,雨量开始增多,故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

由于此时气温的升高和雨量的增多,湿疹成为多发之症。

因此饮食方面应适当进饮一些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汤水[6]。

另谷雨时节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机会,适合外出游玩,但要小心花粉、柳絮一类的过敏,过敏症在这一时期也很常见,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3)小满对应夬卦,兑卦在上,乾卦在下,呈阳蒸阴成雨落地面而为泽之意。

此时五阳生,气温开始升高,雨水开始增多,故民间俗谚云“小满小满,江满河满”。

因此,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

所以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防热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规律生活,运动以每天早、晚凉快时为好且避免剧烈运动;防湿则注意不要被雨淋,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选择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忌海鱼、羊肉、狗肉以及冷饮等[6]。

(4)夏至对应乾卦,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

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

此节应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蓄养氧气,及时补充水分,忌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杂粮以寒其体,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

(5)大暑对应姤卦,乾卦在上,巽卦在下,风中携阳热之气。

自夏至六爻皆阳后“重阳必阴”转为阳渐消阴渐长之势,姤卦一阴生,从太极图上看,一阴于外,包阳于内,阳疏散不畅故闷热难耐—大暑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由于暑气逼人,人的心气易于亏耗,故预防中暑是本时节的养生重点,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持充足睡眠。

也可适时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热利湿的方剂,如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6]。

另外,暑在五行中对应火,而火生木,肝应木,故暑热易动“肝火”,肝火过旺则乘脾土,则致心烦急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异常表现,应在饮食调理的同时积极采取“心理暗示”的方法调整情绪。

(6)处暑对应遁卦,乾在上,艮在下,二阴生。

乾为阳,艮为山,土属性,意示阳渐潜于地下。

历书云:“斗指戊处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预示着炎热夏天的结束。

阳蒸地表,故而干燥,处暑节气的显着气候特征是干燥少雨、空气湿度小。

在此节气,易发“秋燥”,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口鼻干燥等。

此外,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易复发或加重[6]。

故处暑养生贵在防燥,保障睡眠、适度晨练,饮食方面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等,少吃油腻肉食。

(7)秋分对应否卦,乾在上,坤在下,三阴生,阴阳相半。

卦中三阳爻三阴爻,继春分后再次阴阳平衡,“昼夜均而寒暑平”,故古时称之为“日夜分”或“宵中”。

秋分时节,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故作息要作相应能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5]顺应“秋收”之气。

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分节气间宜收不宜散,应尽量少食葱、姜等辛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有条件可饮些润肺养阴的汤水。

(8)霜降对应观卦,巽在上,坤在下,四阴生。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故名霜降。

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昼夜温差变化大,体质弱或原有慢性疾病的人易因此而感冒、发热或旧病加重。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升高,故在此季节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

要预防上述疾病,保暖成为关键。

另此节气期间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6]。

因此,切忌暴饮暴食和醉酒,同时应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9)小雪对应剥卦,艮在上,坤在下,五阴生,仅一阳爻。

此时空中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在此时节,保暖变得很重要,尤其是要适时增加衣物,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以逐渐锻炼机体的抗寒能力,这对于体弱者预防感冒极为有益。

小雪节气中五阴一阳,故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人的情志受天气影响,易引发抑郁症或是加重患者的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