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兴国中学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国县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时代变迁,技术条件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B. 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何廉的救国梦和人生痛憾

曹涵

1895年,何廉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叫硖石口的小村庄。1913年12月,何廉投考了由美国耶鲁大学创办的长沙雅礼大学堂,名列录取生第一。但随后,袁世凯称帝,张勋‚襄赞复辟大业‛,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各地军阀肆虐。残酷的社会现实教育了何廉,从此他抛弃了寄望于少数人拯救国家的幻想,转而信奉教育救国。何廉学习勤勉奋进,二十四岁那年,作为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被选派前往美国学习。后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能经世济民的经济学‛专业。

1926年6月,何廉学成回来,接受张伯苓校长延聘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任教。何廉对工作充满热情,曾独自一人承担四门课的教学,每天忙乎十余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当年在南开,何教授的名言是:‚唉,又放假了。‛传道授业之意犹未尽之情溢于言表。而他过于专心工作,一次竟无意识地提着正冒热气的水壶去浇花,一时传为笑谈。

当时,南开经济学教学用的教材是英文版的,内容几乎全是关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与中国的现状毫不相干;老师照本宣科而学生则忙于背定义以应付考试测验;课程设置过分琐细化,内容则华而不实;缺少与外界的联系,如此等等。以至于学习商科的学生毕业后竟然看不懂中文报刊金融版面的文章,更无法胜任工作,正如张伯苓所指出的‚鲜谙社会真正情状,一旦出校执业,常觉与社会隔膜,诸事束手‛。在这种情况下,何廉决定将中国的材料和学科内容融合起来讲解经济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学教学‚中国化‛。不久即推出了一批以中国经济为讲解对象的经济学讲义,包括《经济学原理》、《财政学》、《统计学》,以及《统计学之原理与方法》等。1931年,在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之后,何廉将这些业已定型的讲义交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立刻就成为全国各个大学财经学科使用最为广泛的教科书。

何廉深切地感到,教学必须和研究真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927年7月,在何廉的提议和筹措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委员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正式成立。这个不属于任何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在当时的中国可谓‚独开先河‛。它承担起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课题:收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以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然后整理编成《南开中国经济文集》;做经济统计资料方面的编制与分析工作。从研究物价统计到研究农村和农业问题,何廉带领大家‚一路狂奔‛,先后摘得‚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桂冠,亦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因科研成果丰硕而‚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至于其出版发行的《南开指数》、《统计周刊》、《经济统计季刊》和《南开社会经济周刊》等出版物,更是驰名全球。

在旧时中国,一个学者名声大了,很容易被政客拉拢,何廉这个享誉全国的经济学家,最终也被蒋介石‚拉下水‛了。1936年,何廉开始着手考察并拟订‚国民政府关于调整战时经济行政机关‛方案,这是他应蒋介石邀请出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后的‚第一把火‛。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