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修订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现科学本质提高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实验稿修订解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组
聚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三)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
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容。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9月,初中科学课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在省以及南山区、开福区、曲沃县等七个区县开始了新一轮实验,至今已经十年。
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司的要求,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始课程标准修订,主持人分别是袁运开(华东师大学)、峥(师大学)、余自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4年6月完成了第一次修订稿。2007年4月,重新组建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第二轮修订工作,主持人为佳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峥(师大学物理系)。修订工作组成员有(以拼音为序):红峰(省教研室)、郭玉英(师大学物理系)、力千(联合大学师学院)、炳异(师大学物科院)、洁民(师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罗星凯(广西师大学教科所)、顺义(华东师大学)、余自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09年底,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补胜庆(华东师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运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为修订组成员,并特邀久华(师大学化学学院)、
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能智(教育学院景山分院)参加修订工作。201 1年2月,修订工作基本完成。2011年4~7月,根据课程标准审议组的意见,修订组又对修订稿做了相应的修改。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修订工作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发挥科学课程的固有优势,充分体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修订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
2.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价值;
3.参照科学教育国际比较结果,反映科学教育的新观念、新进展;
4.反映科学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5.充分考虑实验区的调查结果和反馈意见;
6.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
7.充分考虑科学家意见,同时体现修订组几年来的思考和讨论;
8.与小学科学课程相衔接,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相协调。
二、标准修订过程中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
1.对初中科学课程的总体认识
对国外广泛调研的结果表明,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容和结构基本符合国际科学课程的发展趋势,适合我国初中科学教育的需求。特别是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
展、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等课程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虽然初中科学课程在实验区的推广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和阻力,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面的。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向是正确的,《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容是值得肯定的。
2.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和表述
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基础上。科学本质是当代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发达的科学课程标准中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关注较少,教师对科学本质缺乏认识。科学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将科学作为整体课程设置颁布的标准,需要对什么是科学作出清晰准确的说明。修订稿前言部分细化了对科学本质认识的表述,既便教师了解相关容,也为在教学实践中深化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
3.关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我国传统科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2001年启动初中科学课程实验后,由于一线教师初次接触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倾向。为了克服这种倾向,本次修订对课程理念和目标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实事地提出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
4.关于科学知识和技能
与其他相比,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对具体知识的要求非常详细,知识点的数目很多,但对技能和能力发展的要求不明确,实验区也反映教学时间紧,知识容偏多。因此,本次修订关注重要的科学概念和不同学科共同的科学观念,如物质、能量、系统等,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科学
的整体认识。对部分知识容进行了整合,减少了不重要的知识点,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相关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三、对修订容的具体说明
修订稿充分坚持了实验稿的基本面,立足于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突出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固有优势。课程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有大约7% ——8%的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围,具体容的表述力求清晰、准确,便于理解和实施。同时适当细化了实施建
议,使之更为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1.“前言”的修订
导言部分概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和文化价值,强调“科学和技术一面以不断分化的式向纵深发展;另一面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统一整体。面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深刻影响,人们迫切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为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现实依据。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和综合性三个基本面,增加了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对科学知识的构建过程、科学探究过程、科学伦理等问题也有更为明确和细致的表述。
修订稿坚持了实验稿的课程基本理念,主要变化是将第四条“突出科学探究”调整为“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这主要是为了纠正教学中科学探究表面化、八股化的倾向,强调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也更有弹性。这个意图在课程目标和容标准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课程设计思路仍然强调“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强调“通过对容的整合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理解科学,并不刻意追求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程度”,明确指出课程应包括以下面的容: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法;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和思想;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容;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容。
2.“课程目标”的修订
对总目标做了三面修改:总体要求适当降低,更为切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与分目标相对应分条目表述,使之更明确、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