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
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猪感染猪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也可感染人,病畜通常会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中要注意不可感染人。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猪感染猪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也可感染人,病畜通常会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中要注意不可感染人。
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点临床病猪表现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出血性素质、水肿等症状。
中国南方地区较为严重。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
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
钩端螺旋体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外污染环境。
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对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人感染后,也可带菌和排菌。
人和动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交叉传播,这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鼠类和蛙类也是很重要的传染源,它们都是该菌的自然贮存宿主。
鼠类能终生带菌,通过尿液排菌,造成环境的长期污染。
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方式,主要途径为皮肤,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生殖道黏膜。
吸血昆虫叮咬、人工授精以及交配等均可传播本病。
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在夏、秋多雨季节为流行高峰期。
本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猪钩端螺旋体病症状急性型黄疸型:多发生于大猪和中猪,呈散发生,偶尔也见到暴发。
病猪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干燥,有时见病猪用力在栏栅或墙壁上磨擦至出血,1-2日内全身皮肤和粘膜泛黄,尿浓茶样或血尿。
几天内,有的数小时内突然惊厥而死,病死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至30公斤以下的小猪,呈地方流行性或暴发,常引起严重的损失。
病初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眼结膜有的潮红,有时有浆性鼻漏,食欲减退,精神不振。
几天后,眼结膜有的潮红浮肿、有的泛黄,有的病猪上下颌、头部、颈部甚至全身水肿,指压凹陷,俗称“大头瘟”。
传染病学:钩 端 螺 旋 体 病
赫氏反应
表现:
(Jarisch-Herxheimer)
青霉素首剂注射后2-4h出现突发畏寒、寒战、 发热、出汗、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厥冷。
机理: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内毒素。
预防:小剂量与分次给药:
首剂5U万,4h后5U万,4h后20-40U万,Q6-8h。
处理:
降温、镇静、糖皮质激素、抗休克、呼吸兴奋剂。
寒热“三痛”爬不起, 拒绝检查腓肠肌, 眼红出血淋巴肿, 流行多在夏秋季。
治疗要点
原则:“三早一就”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病原治疗
1青霉素:首选 首剂:40U万肌注,重者:2h后追加40U 万 Q6-8h,160-240U万/日,至退热后3天。 注意赫氏反应
2其他抗生素: 庆大霉素: 8U万,Q8h,肌注。 四环素: 0.5g,每日4次,连用5-7天。
肺出血先兆
胸闷气促心不安, 面色苍白唇发绀, 脉搏呼吸渐消失, 湿性罗音满肺间。
钩体病肺出血型
钩 体
病
:
双
肺
广
泛
性
大
片
阴
影
黄疸出血型
初期与单纯型同,4-8天后: ①肝损害:消化道症状、黄疸、肝功能异常。
②出血倾向:
③肾损害: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钩体巩膜黄染
钩体病肝细胞损害性黄疸
2 特异性检查: ⑴钩体分离:血、尿液培养,20-70%(+),一周 ⑵血清学检查:
①显凝试验:第7-8天出现阳性,恢复期 >4倍。
②ELISA法: ⑶肺部X线:肺出血型见双肺呈毛玻璃状或点状、片 状融合性阴影。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确诊:特异性抗体(+),培养(+)。
传染病学13.钩端螺旋体病
Leptospirosis
2010年8月3日7时36分
1
简 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别致病性钩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型别致病性钩 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梅毒、莱姆病。 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梅毒、莱姆病。
2010年8月3日7时36分 25
临床表现
黄疸出血型(外耳Weil病) Weil病 黄疸出血型(外耳Weil
早期同流感伤寒型 ,3 ~ 7d后出现黄疸、出血与肾损害。 7d后出现黄疸 出血与肾损害。 后出现黄疸、 根据黄疸程度、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轻、 重度。 根据黄疸程度、出血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黄疸在85umol/L以下,伴轻度消化道症状, 85umol/L以下 1)轻度 轻度黄疸在85umol/L以下,伴轻度消化道症状,无明 显出血。 显出血。 中度黄疸在85umol/L 170umol/L,消化道症状明显, 2)中度 中度黄疸在85umol/L ~ 170umol/L,消化道症状明显, 中度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 ),可见红细胞 可见红细胞、 轻、中度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可见红细胞、白 细胞及管型。 细胞及管型。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 170umol/L以上 3)重度 重度黄疸在170umol/L以上,消化道症状严重,出血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红细 倾向较重,尿量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尿蛋白(++)以上, 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胞、白细胞及管型较多。可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或肝性脑病,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70%, 可引起死亡。死亡病例中急性肾衰竭60% ~ 70%,合并肝功能衰 竭者10% 20%。 竭者10% ~ 20%。
传染病学课件:钩端螺旋体病
新入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遍及全世界,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国
内2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发生或流行。以长江流域及 其以南、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市自治区较严重。 2.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6~10月),8、9月为高峰。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带菌率高,时间长。
南方稻田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黄疸出血型。
猪:带菌率高,时间长,排菌量大。
北方洪水型或与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波摩那群。
犬:带菌率高,活动范围大。
雨水型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菌群为犬群。 其他:牛、羊、马 人:
人尿为酸性不宜钩体生存,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寒热身痛全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 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肺、肝、脑膜或肾等脏器 损害。
病原体
leptospira, 长6~20µm,直径0.1~0.2µm,由12~18个螺 旋规则而紧密盘绕的密螺旋体,一端或二端弯曲成钩状 而得名。
病原体
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3-10天
1.流感伤寒型:无明显器官损害,病程5-10天,此型最多见
2.肺出血型(lung haemorrhage type):病程的3~4天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 黄疸出血群引起
洪水型 猪
波摩那群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发病机制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研究进展1. 病原学特征钩端螺旋体属于细菌门,螺旋体科,是一类具有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目前已知的钩端螺旋体血清群有25种,我国流行的主要有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犬钩端螺旋体和日本钩端螺旋体等。
钩端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侵袭力和繁殖能力,能在多种宿主细胞中生长繁殖。
2. 传播途径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即人类通过接触含有钩端螺旋体的疫水(如尿液、雨水、泥土等)而感染。
钩端螺旋体还可经咬伤、索引传播等途径感染。
3. 病理变化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肾炎、肝功能异常、心肌炎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导致肺出血、脑膜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4. 诊断与治疗近年来,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钩端螺旋体的治疗药物也有所更新,如四环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
二、挑战1. 病原体检测难度大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繁殖速度快,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导致检测难度较大。
钩端螺旋体的检测方法较为繁琐,检测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
2. 疫苗研发进展缓慢虽然钩端螺旋体疫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尚无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的成熟疫苗。
现有的疫苗主要用于动物防疫,对人用疫苗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3. 流行因素复杂钩端螺旋体的流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生态环境、宿主种类等。
这使得钩端螺旋病的防控工作面临较大挑战。
4. 临床诊断与治疗困难钩端螺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加之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5. 防治知识普及不足钩端螺旋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较高发病率,但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防治知识普及程度较低。
这不利于钩端螺旋病的防控工作。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并存。
传染病学 13 钩端螺旋体病
近年本型占比例下降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四)肾功能衰竭型
单纯型少见 蛋白尿、BUN↑、Cr↑ (五)脑膜脑炎型 多数钩体病者可有脑脊液改变 有临床症状者少见 可表现为脑膜炎或脑炎
后发症——病后2w~6m
1.后发热
2. 眼的后发症 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
萄膜炎
3. 闭塞性脑动脉炎 感染钩体或钩体病后均可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一)单纯型(流感伤寒型;感染中毒型)
即单纯败血症。 1.发热 3.乏力 5.腓肠肌压痛 2.肌肉疼痛 4.结膜充血 6.淋巴结肿大
“寒热酸痛身疲惫,眼红腿痛淋结大”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二)肺出血型:在单纯型之后出现。
1.轻度肺出血型
2.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
原因:①病原毒力强;②人免疫力低;③未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三个阶段
按临床表现特点分五型
按病程分三个阶段
1.早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1~3天:各临床类型所共有的表现。 2.中期败血症阶段 病后3~10天。
无内脏器官损害: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有明显内脏器官损害:肺出血型、黄疸出血
型、肾功能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3. 后发症阶段(恢复或迟发过敏反应) 7~10天以后。 病后
周晓峰忽然开始怕冷、发抖,只好再次由亲属陪同
到县医院住院。主治医生将其当作青霉素过敏诊治,
不到半小时,又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高达3
支。14时10分,周晓峰口鼻大出血, 25分钟之后死 亡。医院告知的死因是:钩体病肺大出血窒息死亡。
42
案
例
因为在钩体病治疗过程中,虽然青霉素为首选
传染病学-06.01钩端螺旋体病
概述
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引起的急性 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及猪 分 布: 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
心肌炎、溶血等。
黄疸出血型 也称外耳病,近年国内少见。病初感染 中毒,于病程4-8日出现: 黄疸与肝损 腔道出血(鼻、消化道) 肾损
肾衰竭型:钩体发生肾损害十分普遍。 脑膜脑炎型:较少见,头痛、呕吐、颈项强
直等脑膜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 脑炎症状。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
(三)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钩体经皮肤或粘膜侵入
体内,经淋巴系或直接进入血循环繁殖,产生毒 素形成初期钩体血症,引起全身毒血症状群。 2 中期(器官损害期):钩体螺旋状运动,且分泌 透明质酸,穿透力极强,其毒素造成组织器官 (肺,肝,肾,脑膜,肌肉等)毛细血管损伤。 3 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免疫病理反应
临床表现
早期
败血症期(1~3 天)
(轻者 3~5 天自愈)
畏寒发热
流 感
全身酸痛 衰弱无力
伤 结膜充血
寒 型
腓肠肌痛 淋巴结肿
其他表现
中期 内脏损害期 (3~5 天时出现)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脑膜脑炎型 肾型
后期(恢复期) 变态反应期
(病后 2 周~6 月内) 后发热 眼后发症 反应性脑膜炎 闭塞性脑动脉炎
肺出血型:
早期败血症后3-4天出现。 1 、肺出血轻型:咯血和痰中带血,出血量不 多,体征不显,X线有散在点状局限出血侵润 2、 肺弥漫性出血型:是我国钩体主要的死亡 原因,其特点是:来势迅猛、迅速出血、病情 危重、预后不良,呼吸循环衰竭,窒息死亡。 分3期,但三期不能截然分开,咯血与病情轻重 不平行。
《钩端螺旋体病》课件
1 皮肤损伤和疼痛
钩端螺旋体病通常会引起皮肤损伤和疼痛,染钩端螺旋体后,患者常会出现发热和寒 战等全身性症状。
3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
4 神经系统症状
在一些严重感染病例中,患者可能出现头痛、 头晕、神经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疾病。
治疗方法
• 抗生素疗法,如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 • 对症治疗,如镇痛药和消炎药。 • 康复护理和休息。
预防措施
• 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 • 避免接触被感染的蚂蚁和其他受感染的动物。 • 饮用安全和清洁的水源。 • 烹饪和食用熟透的食物。
蚂蚁传播
某些种类的蚂蚁可以被感染并传 播钩端螺旋体,人类通过接触感 染的蚂蚁而患病。
水源污染
饮用被感染的水源是另一种常见 的钩端螺旋体病传播途径,特别 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食物污染
摄入被感染的食物,特别是生或 未煮熟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钩端螺 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取决于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症状 和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是什么?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 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 以感染人类和动物。
病原体特征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微小的细 菌,以螺旋状的形态存在, 具有弯曲和钩状的末端,因 此得名。
疾病分类
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不同类 型,包括经典型和非经典型, 严重程度和症状也有所不同。
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
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人们感染疾病的方式。了解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钩端螺旋体病至关重要。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7:钩端螺旋体病
07 钩端螺旋体病【概述】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 主要传染源:鼠和猪2 人群经皮肤和粘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3 病理损伤机制:全身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伤4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损伤肝、肺、肾、脑等器官: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后期有发热、闭塞性脑动脉炎等后并发症5 青霉素治疗为主,注意赫氏反应(早期使用大量青霉素,导致大量钩体死亡聚集释放毒素,疾病加重)【病原学】钩体呈细长丝状,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1 电镜结构·菌体:圆柱形·轴丝(鞭毛)·外膜(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2 特性·革兰氏阴性,需氧,含兔血清培养基培养,适宜温度28-30℃·幼龄豚鼠腹腔内接种分离提高分离阳性率·抵抗力弱: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灭活:苯酚、稀盐酸,pH 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存活1-3个月3 常见流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稻田型的主要菌群)·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1 鼠类: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为主,其次波摩那群、犬群和流感伤寒群2 猪:是我国北方洪水型或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其次是犬群和黄疸出血群3 犬:雨水型流行的重要传染源,毒力低,少见二、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1 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的皮肤和粘膜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主要感染方式2 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3 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经食物消化道传播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可获得较强同型免疫力(保护性抗体)四、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2 季节分布:夏秋季发病多(6-10月)3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儿童易感;多为农民、渔民、矿工等【病理解剖】1 钩端螺旋体肝:斑驳的外观,肝脏肿大,包膜下出血,多发性肝坏死2 钩端螺旋体肾:肾肿大,多灶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的肾实质外观3 钩端螺旋体病肺:多灶性出血明显,弥漫性点状出血【临床表现】潜伏期:2-28天,一般为7-14天一、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三症+三征(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一)症状1 发热伴畏寒2 头痛3 明显乏力(二)体征1 全身肌肉酸痛(起病即出现腓肠肌痛)2 眼结膜充血3 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多见)二、中期:器官损伤期1 流感伤寒型:最多见2 肺出血型: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型钩体病的常见死因)3 黄疸出血型:肝损害、出血、肾脏损伤(主要死因)4 肾衰竭型5 脑膜脑炎型: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脑炎症状(昏迷、谵妄、瘫痪、抽搐)三、后期(恢复或后发症期):钩体诱发的变态反应1. 后发热:热退后1-5天,再次出现发热,不需抗生素,1-3天自行退热2. 眼后发症:以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常见3. 反应性脑膜炎:预后良好4.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5月脑基底部多发动脉狭窄致脑缺血,引起偏瘫、失语、多次反复短暂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常规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2 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二、血清学检查1 显微凝集试验(MAT):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Clinic manifestation
潜伏期:7~14天,平均10天 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轻重不一 病程分三期,类型分5型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起病急骤,起病后3天内,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发 热
• 头痛,肌痛(腓肠肌痛)
• 衰弱无力 • 结膜充血 • 淋巴结肿大压痛(腋窝和腹股沟) 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 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
肺出血先兆
胸闷气促心不安, 面色苍白唇发紫,
脉搏呼吸渐消失,
湿性罗音满肺间。
肺弥漫性出血期:抢救难度大,有恢复可能
·心慌、气促、烦燥加重,呼吸脉搏显著加快
·不同程度咯血
·双肺遍布湿罗音
·X线: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
肺弥漫性出血垂危期: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呼吸不规则,大 量咯血,肺泡充满血液,迅速窒息死亡
已发现及确定有24群和200多个血清型,还不断有新型 发现,国内也已发现了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 分布最广——波摩那群 毒力最强——黄疸出血群
流行 病学:(Epidemiology )
(一)传染源: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 (二)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侵入破损处造成感染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到完全开启,形成细胞间的“孔道” 或出现缺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道中溢出。
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有三种特征:
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基本 特点是毛细血管损伤。 2.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 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床表现, 并依据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 临床类型。 3.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 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较易逆转。如肺弥漫性出 血时,其功能障碍很严重,但病理损伤却较轻微。。
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 能运动,穿透力强。由菌体、轴丝、外膜组成
• 染色: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为黑色
• 培养:在含兔血清的柯氏培养基内生长,生长速度缓
慢
•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水或湿土中 存活时间长,对干燥寒冷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
• 分型: 其抗原结构复杂,按其抗原结构之不同,全世界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病情的轻重与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1 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侵入体内经小血管或淋 巴管至血循环到全身,钩体繁殖、裂解, 3-7天形 成钩体败血症。
2 中期(器官损害期):钩体螺旋状运动,且分泌 透明质酸,穿透力极强, 3-14 天进入内脏器官 , 其 毒素造成组织器官毛细血管损伤。
重症者则有下列病理改变:
肺出血
肝肿大,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及退行性变,严重者肝细胞坏死 及肝索离解;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 及枯否细胞增生,胆小管胆汁淤积。
肾肿大,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侵润。
脑膜与脑—血管损害及炎症改变
肌肉—肿胀、出血,横纹消失
3 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
"寒热身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结大"
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
1.流感伤寒型:早期临床表现的继续,无明显器官损害。
经治疗热退或自然缓解,病程5-10天。 最多见。
2.肺出血型: (Lung hemorrhage )
颇为常见,早期败血症后3-4天
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
大流行,散发病例。
职业性:农民、牧民、屠宰工、下水道工、打猎者。
流行性:
流行类型及其特点
稻田型 传染源 主要菌群 传播因素 流行季节 感染地区 发病情况 国内地区 临床类型 黑线姬鼠 黄疸出血 鼠尿污染 秋季 稻田 、塘 集中 南方 单纯型 少数肺出血 黄疸出血 雨水型 猪或犬 波摩那 暴雨积水 夏季 院落内外 分散 南、北方 单纯型 洪水型 猪 波摩那 洪水泛滥 夏季 洪水泛滥区 集中 南、北方 单纯型 少数脑膜脑炎型
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
肺出血轻型: •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
•肺部无或少量湿啰音
•X线:肺部小片影 •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型钩体常见死因
广泛肺微血管出血,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肺弥漫性出血先兆期:病情可逆转恢复
• 心慌、气促、烦燥、呼吸脉搏进行性加快
• 血痰或咯血 • 双肺可闻及散在并逐渐增多的湿罗音 • X线: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
5.脑膜脑炎型:较少见。 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预后较好 脑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预后差 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 脑脊液中分离钩体阳性率高。
后期(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后发症期):
少数患者退热后2周到6个月出现。无钩体血症,不需抗菌素治疗。 1 后发热:热退后1-5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度左右。不需抗菌素治疗, 1-3天自行退热。 2 眼后发症:以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多见。 治疗不及时可影响视力。 3 神经系统后发症: 反应性脑膜炎:脑膜炎表现,脑脊液钩体培养阴性 闭塞性脑动脉炎:偏瘫、失语、反复多次短暂肢体瘫痪
3.黄疸出血型(Jaundice hemorrhage )
肝功能损害: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性
加深,黄疸越深预后越差
出血:各种形式的出血,鼻、皮肤黏膜等 肾脏损害:与黄疸及出血轻重有关。
黄疸出血型钩体的主要死因
4.肾衰竭型(renal failure):
各型钩体都有不同程度肾损害,黄疸出血型最为突 单独少见
概 述:(Background)
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传染源:鼠类及猪
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
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
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
心肌炎、溶血等。
病原学:(Etiology)
• 形态结构: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
食用被鼠尿污染的食物
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 咬伤、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型间 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次感染
(四)流行特征: 季节性:6-10月,多雨温暖的夏秋季,暴雨、洪水后。 俗称“打谷黄”、“稻温病”。 地区性:分布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局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