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负责人:郭立仁
单位:朝阳市第十八中学
结题日期: 2012.12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上网的人数也在成倍数的飞速增长。在网络时代,该如何去应对网络给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怎样利用网络来帮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端正思想呢?这正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现代化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学校教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单调、时效性不强,以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模式。虽然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学生拥有一定
的道德意识,但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又显的不知所措,知与行难以统一,不良的网上信息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抵御,导致我们辛苦施教的道德约束在诱惑中削弱。
社会网络环境: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外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因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研究思路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本课题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调研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对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
神,我们必须承担起社会义务和教育责任。强化《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青少年上网守则》文明规范条例的学习和实施。以上法规、条例已成为我们实施网络德育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根据“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关德育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借鉴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也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目标:
1、研究内容
重点内容是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难点内容是在班级管理、文化、德育教育建设中的作用;网络德育教育的班会的实践与研究等内容。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调查内容涉及上网方式、上网动机、网上交友、网上文明等,还有综合分析法,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料依据。
(2)观察法:在实施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状况、态度、表现行为,在互动、讨论中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改进方案收集第一手资料。
3、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我校德育工作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客观的查找出德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形成比较完整的调研报告。
四、研究阶段、重点
此项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理论提高阶段,参与研究人员系统的学习的研究掌握教学的理论;二是资料收集阶段,参与研究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总结网络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事例。三是总结汇总阶段。对课题进行总结,写结报告,推广实验成果。
(一)研究了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主要从管理机制、德育教学、校园文化、网络道德教育等角度分析了我校德育工作现状:
1、管理机制分析
学校德育机制的完善与否,是学校健康的德育环境形成的前提,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保障。资料显示:我校德育工作有健全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由校党委统帅全校的德育工作,下设有德育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开展全校的德育学习及活动。德育办公室下辖德育教研组和心理咨询中心,德育教研
组专门负责德育课教学和德育科研、德育第二课堂活动,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个体咨询等工作。健全的德育机制自成体系,为我校的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2、校园文化分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风貌的体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的硬件设施也包括师生的整体素质建设。硬件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熏陶和净化学生。
师生的整体素质建设就校纪学风建设而言,全校是以各类会议形式,作为校德育教育和校纪建设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内容包括:对学校重大事项的通报,或有关国家方针政策的传达和政治内容的学习。现状调查显示:会议类型自成体系,会议组织完整规范。长期以来,通过上述形式来强化师生的德育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效果显著。但通过调研分析表明;对于上述教育形式的态度,师生中也存在不同看法,认为内容繁多、形式化、教条化情况存在。
这表明校纪学风建设还需落到实处,多开展一些民意调研工作,与师生的切身利益结合、与社会相联系,保持社会性、和人文性。
3、德育教学环境分析
(1)德育教学管理规范化。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德育课堂诸多新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特定的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我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无论从学科特点、本质要求,还是从新课程角度来分析,情境教学模式为德育课教学增添了不少亮点和吸引力,使德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强化了实效性。具体表现在:1、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德育活动课、形式深动、参与性强,学生感兴趣。2、讲实际案例、讲励志故事的教学法,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实践。3、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方式表示认可,喜欢学。
(2)重视德育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实施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学家罗夫曼说过: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对于德育而言,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