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单元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单元汇编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当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时,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A. B. C. D.2.如图所示,A、B、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C.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D.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顿用微元法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C.将插有细长玻璃管的玻璃瓶内装满水.用力捏玻璃瓶,通过细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了放大的思想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4.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2,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绳与物体m1相连,若由静止释放m1,m2的加速度大小为α,现取走m1,用力F向下拉绳,使m2的加速度仍为α,不计滑轮摩擦及绳的质量,则 ( )A.F>m1g B.F<m1gC.F=m1g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tanθB.2tanmgθC.tanmgθD.2mg tan θ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7.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等效代换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放大法等等.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B.牛顿巧妙地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采用了放大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8.下列四幅图中包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利用了等效法B.图乙: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时,运用了微元法C.图丙:利用红蜡块的运动探究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实验,体现了类比的思想D.图丁: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时,运用了理想实验方法9.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了一个挡板,截面为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乙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在从球心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地移动,直至甲与挡板接触为止.设乙对挡板的压力为F1,甲对斜面的压力为F2,在此过程中A.F1缓慢增大,F2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2缓慢减小C.F1缓慢减小,F2缓慢增大 D.F1缓慢减小,F2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是m的小球A和B用轻杆连接,斜靠在墙上处于平衡状态。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质点”运用了()A.比值定义法B.理想实验法C.建立模型法D.控制变量法2.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C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增大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3.如图所示,两块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OP、OQ,OP竖直放置,小球a、b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并斜靠在OP、OQ挡板上.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保证b球不动,使竖直挡板OP向右缓慢平移一小段距离,则()A.推力F变大B.弹簧长度变短C.弹簧长度变长D.b对地面的压力变大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N、MN的中点P上,OM=ON,OM∥A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5.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物体m2,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绳与物体m1相连,若由静止释放m1,m2的加速度大小为α,现取走m1,用力F向下拉绳,使m2的加速度仍为α,不计滑轮摩擦及绳的质量,则 ( )A.F>m1g B.F<m1gC.F=m1g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横杆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A,用一细线悬吊一个质量为m的球B。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0个高考物理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试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如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转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商量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全]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物理量与单位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 (s)2、角度的基本单位:弧度 (rad)3、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 (kg)4、长度的基本单位:米 (m)5、力的基本单位:牛 (N)6、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 (m/s)7、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2 (m/s2)8、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 (J)二、机械运动1、定向性运动: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2、匀速运动:速度恒定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恒定4、斜率:平行面上多段线段间连线斜率,反应其变化规律5、直线运动:以一定的加速度沿直线运动,可用速度-时间曲线反映6、平抛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基础上,加入的一个水平的初速度,该运动有水平、垂直二向分解和全变分解3、弹力学1、弹力系数:氢键弹力比例因子,反应弹力和电场的大小(弹力/电场)2、弹力结构:系由一定的氢键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3、弹力力学:利用氢键弹力的物理学研究方法4、四、光学1、折射率:物质的折射率,反映不同物质的介质传播特性2、光的衍射:当遇到障碍物时发生的扩散,根据扩散程度可以得到自然光线的衍射图3、光的反射:当遇到面时反射,依据反射角定义4、光的折射:当遇到折射物体时,定义了折射角5、各种屈光度:透光物体经过物体而受到屈光度衍射而发生变形,定义了屈光力五、电学1、导体:可以电流透过的物质2、电压:导体的电势差,反应导体的电能3、电流:导体的电流,反应导体的质量4、电阻:导体的电阻,反应电路的特性5、电容:二极电容、三极电容,反应电路的时变特性6、变压器:用于变更电势大小的装置,定义了原电势和标准电势六、热学1、温度:热能量的大小,可以反映热力学状态2、温度分布:某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反应热学演化规律3、温度差:物体内外温度的差别,反应物体温度的变化4、温度系数:物体内温度的变化系数,反应物体温度变化的快慢5、绝对温标:传导率和导电率的绝对温标,是测量温度的基准7、熵:热能状态的总数,是热学特征参数七、声学1、声压: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2、声压波:声波在实体内的压强变化3、音质:以调制的压强、频率和波谱的强度反映的声音的质量4、听阈:指声音的最小能量,可以感受到声音5、参考频率:一定频率的振动数取得的平均差别,常用于声的描述八、特殊相对论1、时空序列:物体在时空间中的变化及其表示法2、时空延伸:物体本身的时空拓展,表示方法与一般物理公式相同3、时空场:物体在时空中受到的变化4、伽马射线:时空变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能量传播能力5、费米子:由于物体受到强大时空场而发生的改变,在实物中费米子比子得到认识6、特殊相对论:将特殊相对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描述物体在时空的变化。
最新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直线运动 (1)第二单元相互作用 (4)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 (7)第四单元曲线运动 (9)第五单元万有引力 (12)第六单元机械能 (14)第七单元动量 (18)第八单元力学实验 (24)第九单元静电场 (30)第十单元恒定电流 (34)第十一单元电学实验 (36)第十二单元磁场 (46)第十三单元电磁感应 (49)第十四单元交变电流 (51)第十五单元近代物理 (53)第十六单元选修3-3 (63)第十七单元选修3-4 (73)第十八单元常用的物理方法 (85)第十九单元常用的数学方法 (92)第一单元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义式)v=st(2)有用推论vt2-v0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 t+v0)2(4)末速度v t=v0+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02+v t22(6)位移s=v0t+12at2(7)加速度a=v t-v0t(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则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易错提醒:(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v0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12gt2(从v0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易错提醒:(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gt2(1)位移s=v0t-12(2)末速度v t=v0-gt(3)有用推论v2-v02=-2gst(4)上升最大高度H m=v02(从抛出点算起)。
2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t=2v0g易错提醒:(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知识点及复习归纳高考必备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汇编资料目录高考物理知识及解题模型概要警记:固步自封是进步的最大障碍,欢迎同行交流教学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最重要 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 G = mg 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N静摩擦力: O f 静f m浮力: F浮= gV 排压力: F= PS = ghs万有引力: F引=G221r m m 电场力: F 电=q E =q d u库仑力: F=K 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匀速直线运动 F合=0 V 0≠0 静止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 各物理量的定义 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θCOS F F F F 2122212F ++= F 1-F 2 F ∣F 1 +F 2∣、三力平衡:F 3=F 1 +F 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 t2-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V t 02+=s t =T S S NN 21++= V N V s/2 = v v o t 222+4 S 第t 秒 = S t -S t-1= v o t +12 a t 2 -v o t -1 +12 a t -12= V 0 + a t -12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 、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s = aT 2⑵求的方法 V N =V =s t =T S S NN 21++ 2Ts s t s 2v v v v n 1n t 0t/2+==+==+平⑶求a 方法 ① s = a T2②3+N S 一N S =3 a T 2 ③ S m 一S n = m-n a T 2 m.>n④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 ,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 、B 、C 、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 1、s 2、s 3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如Tss v c 232+=其中T =5×=⑵利用“逐差法”求a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⑶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s s a -=⑷利用v -t 图象求a :求出A 、B 、C 、D 、E 、F 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 注意:a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b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c 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1上升最大高度:H = V g o 22 2上升的时间:t= V g o 3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go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t/s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6 适用全过程S = V o t -12g t 2 ;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2gS S 、V t的正、负号的理解 几个典型的运动模型:追及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及类似的运动牛二:F合= m 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万有引力及应用:与牛二及运动学公式1思路:卫星或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F心=F 万 类似原子模型2方法:F 引=G 2rMm = F 心= m a 心= m ωm R v =2 2 R= m 422πT R =m42πn 2R 地面附近:G2RMm = mg ⇒GM=gR 2黄金代换式 轨道上正常转:G 2rMm= m R v 2 ⇒ rGMv =讨论v 或E K与r 关系,r 最小时为地球半径,v 第一宇宙=s 最大的运行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G 2r Mm =m 2ωr = m r T 224π ⇒ M=2324GT r π ⇒ T 2=2324gR r π⇒ 2T 3G πρ=M=ρV 球=ρπ34r 3 s 球面=4πr 2 s=πr 2光的垂直有效面接收,球体推进辐射 s 球冠=2πRh3理解近地卫星:来历、意义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r 最小时为地球半径、 最大的运行速度=v第一宇宙=s 最小的发射速度;T 最小==4同步卫星几个一定:三颗可实现全球通讯南北极有盲区轨道为赤道平面 T=24h=86400s 离地高h=x104km 为地球半径的倍 V=s ﹤V 第一宇宙=s =15o/h 地理上时区 a =s 25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6卫星的能量:r 增⇒v 减小E K 减小<E p 增加,所以 E 总增加;需克服引力做功越多,地面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地球表面半径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 m/s 2月球公转周期30天典型物理模型: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考虑分受力情况,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两木块的相互作用力N=212112m m F m F m ++讨论:①F 1≠0;F 2=0N=F m m m 212+ 与运动方向和接触面是否光滑无关保持相对静止② F 1≠0;F 2=0 N=212112m m F m F m ++F=211221m m g)(m m g)(m m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12)m-(n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圆周运动实例①火车转弯 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1火车转弯:设火车弯道处内外轨高度差为h,内外轨间距L,转弯半径R;由于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火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F 合提供向心力;①当火车行驶速率V 等于V 0时,F 合=F 向,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驶V 大于V 0时,F 合<F 向,外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mv 2/R ③当火车行驶速率V 小于V 0时,F 合>F 向,内轨道对轮缘有侧压力,F 合-N'=mv 2/R 即当火车转弯时行驶速率不等于V 0时,其向心力的变化可由内外轨道对轮缘侧压力自行调节,但调节程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轨道;2无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临界条件:由mg+T=mv 2/L 知,小球速度越小,绳拉力或环压力T 越小,但T 的最小值只能为零,此时小球以重力为向心力,恰能通过最高点;即mg=mv 临2/R结论:绳子和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可理解为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只有重力作向心力,临界速度V 临=gR②能过最高点条件:V ≥V 临当V ≥V 临时,绳、轨道对球分别产生拉力、压力 ③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V 临实际上球还未到最高点就脱离了轨道 最高点状态: mg+T 1=mv 高2/L 临界条件T 1=0, 临界速度V临=gR , V ≥V 临才能通过最低点状态: T 2- mg = mv 低2/L 高到低过程机械能守恒: 1/2mv 低2= 1/2mv 高2+ mghT 2- T 1=6mg g 可看为等效加速度半圆:mgR=1/2mv2T-mg=mv 2/R ⇒ T=3mg3有支承的小球,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①临界条件:杆和环对小球有支持力的作用知)(由RU m N mg 2=- 当V=0时,N=mg 可理解为小球恰好转过或恰好转不过最高点恰好过最高点时,此时从高到低过程 mg2R=1/2mv 2低点:T-mg=mv 2/R ⇒ T=5mg注意物理圆与几何圆的最高点、最低点的区别以上规律适用于物理圆,不过最高点,最低点, g 都应看成等效的2.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必要时将它从转动系统中隔离出来; 2找出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从中找出圆心和半径; 3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千万别臆想出一个向心力来;4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指向圆心方向为x 轴正方向将力正交分解; 5⎪⎩⎪⎨⎧=∑===∑02222y x F R Tm R m R v mF )(建立方程组πω 3.离心运动在向心力公式F n =mv2/R 中,F n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所能提供的向心力,mv 2/R 是物体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当提供的向心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作圆周运动;若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或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即离心运动;其中提供的向心力消失时,物体将沿切线飞去,离圆心越来越远;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不会沿切线飞去,但沿切线和圆周之间的某条曲线运动,逐渐远离圆心;斜面模型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1到2到3过程中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13除外超重状态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铁木球的运动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轻绳、杆模型绳只能承受拉力,杆能承受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θ=arctga/g 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再下摆机械能守恒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 =R 2g ⇐mgR=221Bmv 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1mv 21+'A 'B V 2V = ⇒ 'A V =gR 53 ; 'A 'BV 2V ==gR 256> V B=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若 V 0<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方向的速度消失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动量守恒: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列式形式:'p p=;0p =∆;21p -p ∆=∆实际中的应用:m 1v 1+m 2v 2='22'11v m v m +;0=m 1v 1+m 2v 2 m 1v 1+m 2v 2=m 1+m 2v 共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有时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碰撞模型:特点和注意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m 1v 1+m 2v 2='22'11v m v m + 1 'K 2'K 1K 2k 12121E m 2E m 2E m 2E m 2+=+ '222'12221mv 21mv 21mv 21mv 21+=+ 2 2221212m P 2m P +=2'221'212m P 2m P +'1v =2112122m m )v m -(m v m 2++ '2v =2121211m m )v m -(m v m 2++一动一静的弹性正碰:即m 2v 2=0 ;222v m 21=0 代入1、2式 '1v =21121m m )v m -(m +主动球速度下限 '2v =2111m m v m 2+被碰球速度上限若m 1=m 2,则,交换速度; m 1>>m 2,则 ;m 1<<m 2,则一动一静:若v 2=0, m 1=m 2时, ; m 1>>m 2时, ;m 1<<m 2时, ;一动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重点 mv 0+0=m+M 'v 'v =Mm mv 0+主动球速度上限,被碰球速度下限 20mv 21='2M)v m (21++E 损 E 损=20mv 21一'2M)v (m 21+=M)2(m mMv 20+ 由上可讨论主动球、被碰球的速度取值范围21121m m )v m -(m +<v 主<M m mv 0+ Mm mv 0+<v 被<2111m m v m 2+讨论:①E 损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E 损=fd 相=μmg ·d 相=20mv 21一'2M)v (m 21+=M)2(m mMv 2+⇒ d相=M)f2(m mMv 20+=M)g(m 2mMv 20+μ②也可转化为弹性势能; ③转化为电势能、电能发热等等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mv=MV ms=MS s+S=d ⇒s=d Mm M+ M m L L m M =机械振动、机械波:基本的概念,简谐运动中的力学运动学条件及位移,回复力,振幅,周期,频率及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单摆:等效摆长、等效的重力加速度 影响重力加速度有:①纬度,离地面高度②在不同星球上不同,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规律或其它运动规律结合考查 ③系统的状态超、失重情况④所处的物理环境有关,有电磁场时的情况⑤静止于平衡位置时等于摆线张力与球质量的比值 注意等效单摆即是受力环境与单摆的情况相同 T=2πgL⇒g=22T L 4π 应用:T 1=2πgL OT 2=2πg L -L O ∆ ⇒22212T -T L4g ∆=π沿光滑弦cda 下滑时间t 1=t oa =gR2g R 2=沿ced 圆弧下滑t 2或弧中点下滑t 3: t 2=t 3=4T =g R 42π=gR 2π共振的现象、条件、防止和应用机械波:基本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的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波长的说法:①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位移”总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②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 ③两相邻的波峰或谷间的距离④过波上任意一个振动点作横轴平行线,该点与平行线和波的图象的第二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λ/T=λf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研究的对象:振动是一个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波动是大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群体表现, 图象特点和意义 联系: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带动法、上下波法、平移法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t 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波的几种特有现象:叠加、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知现象及产生条件热学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直径数量级10-10m 埃A 10-9m 纳米nm ,单分子油膜法②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它能反映出液体分子的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注意: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分子力是指引力和斥力的合力;热点:由r 的变化讨论分子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变化物体的内能:决定于物质的量、t 、v 注意:对于理想气体,认为没有势能,其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由微观分子动能和势能决定而机械能由宏观运动快慢和位置决定有惯性、固有频率、都能辐射红外线、都能对光发生衍射现象、对金属都具有极限频率、对任何运动物体都有波长与之对应德布罗意波长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转化外对其做功E 增;热传递转移吸收热量E 增;注意符合法则 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低到高也可以,但要引起其它变化热的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E =W+Q ⇔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热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实质:涉及热现象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都具方向性,是不可逆的①热传递方向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具有方向性②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具有方向性;知第一、第二类永动机是怎样的机器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T PV=恒量 常与ΔE =W+Q 结合考查动量、功和能 重点是定理、定律的列式形式力的瞬时性F=ma 、时间积累I=Ft 、空间积累w=Fs力学:p=mv=KmE 2动量定理 I=F 合t=F 1t 1+F 2t 2+---=∆p=P 末-P 初=mv 末-mv 初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和列式形式:'p p =;0p =∆;21p -p ∆=∆E K =m 2p mv 2122= 求功的方法:力学:① W =Fscos α② W= P ·t ⇒p=t w =t FS=Fv③动能定理 W 合=W 1+ W 2+ --- +W n =ΔE K =E 末-E 初 W 可以不同的性质力做功 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易忽视 惯穿整个高中物理的主线重力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功 分子力功 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电学: W AB =qU AB =F 电d E =qEd E ⇒ 动能导致电势能改变 W =QU =UIt =I 2Rt =U 2t/R Q =I 2RtE=IR+r=u 外+u 内=u 外+Ir P 电源=uIt= +E 其它 P 电源=IE=I U +I 2Rt安培力功W =F 安d =BILd ⇒内能发热R V L B L R BLV B 22== 单个光子能量E =hf一束光能量E 总=NhfN 为光子数目 光电效应mV m 2/2=hf -W 0跃迁规律:h γ =E 末-E 初 辐射或吸收光子 ΔE =Δmc 2 注意换算单位:J ev=×10-19J 度=kw/h=×106J 1u=与势能相关的力做功特点:如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它们 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机械能守恒条件:功角度只有重力,弹力做功;能角度只发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的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形式:E 1=E 2先要确定零势面 P 减或增=E 增或减 E A 减或增=E B 增或减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外,其它力做功改变机械能滑动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W =fd 路程⇒E内能发热特别要注意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1审题:明确己知和侍求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整体还是隔离,全过程还是分过程3选坐标,规定正方向.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5,最后结果是矢量要说明其方向.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 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313221q q q q q q =+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力的特性:电场中某位置场强:q F E =2rQ E = d U E = 某点电势ϕ描述电场能的特性:qW 0A →=ϕ相对零势点而言理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特别是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特点和规律能判断:电场力的方向⇒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基础两点间的电势差U 、U AB :有无下标的区别静电力做功U 是电能⇒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E 是其它形式的能⇒电能Ed -qW U B A BA AB ===→ϕϕ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W=qu=qEd=F 电S E 与路径无关等势面线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 越大,称为尖端放电静电感应,静电屏蔽电容器的两种情况分析始终与电源相连U 不变;当d 增⇒C 减⇒Q=CU 减⇒E=U/d 减 仅变s 时,E 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q 不变:当d 增⇒c 减⇒u=q/c 增⇒E=u/d=s kq 4d q/c επ=不变sq面电荷密度仅变d 时,E 不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 加速 2mv 21qEd qu W ===加 m2qu v 加=②偏转类平抛平行E 方向:L=v o t竖直:2222222mv L qU 4dU LU t md qU 21t m qE 21t 21y 偏加偏偏=====a tg θ=加偏2dU L U V atV V 00==⊥速度:V x =V 0 V y =at o oy v gt v v tg ==β β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位移:S x = V 0 t S y =221atoo 221v 2gt tv gt tg ==α α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③圆周运动④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结论:①不论带电粒子的m 、q 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②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O 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2Ltan y b==α 证:oo yv gtv v tg ==β oo 2v 2gtt v gt tg 21==α αβ2tg tg =αβ的含义恒定电流: I=t q 定义 I=nesv 微观 I=R u R=Iu 定义 R=S Lρ决定 W =QU =UIt =I 2Rt =U 2t/R Q =I 2Rt P =W/t =UI =U 2/R =I 2RE=IR+r=u 外+u 内=u 外+Ir P 电源=uIt= +E 其它 P 电源=IE=I U +I 2Rt单位:J ev=×10-19J 度=kw/h=×106J 1u=电路中串并联的特点和规律应相当熟悉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1程序法:局部变化⇒R 总⇒I 总⇒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 ⇒最后讨论变化部分局部变化↑↓⇒↓⇒↑⇒↑⇒露内总总U U I R R i ⇒再讨论其它2直观法:①任一个R 增必引起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其两端电压U R 增加.本身电流、电压②任一个R 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I 并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U 串减小称串反并同法 当R=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P max =E 2/4r 而效率只有50%,电学实验专题测电动势和内阻1直接法: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 为电动势E U=E 2通用方法:A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①单一组数据计算,误差较大②应该测出多组u,I 值,最后算出平均值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I 值列表,在u--I 图中描点,最后由u--I 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 和r;3特殊方法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r)(R I E r)(R I E 2211+=+==E 122121I -I )R -(R I I =r 122211I -I R I -R I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r I u E r I u E 2211+=+==E 211221I -I u I -u I =r 2112I -I u -u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 R u u E r R u u E 222111+=+=21122121R u -R u )R -(R u u E =21122121R u -R u R)R u -(u r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二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r 有甲、乙两种接法,如图甲法中所测得ε和r 都比真实值小,ε/r 测=ε测/r 真; 乙法中,ε测=ε真,且r 测= r+r A ;三电源电动势ε也可用两阻值不同的电压表A 、B 测定,单独使用A 表时,读数是U A ,单独使用B 表时,读数是U B ,用A 、B 两表测量时,读数是U, 则ε=U A U B /U A -U;电阻的测量A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多组u,I 值,列表由u--I 图线求;怎样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欧姆表测: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 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 g =E/r+R g +R o接入被测电阻R 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 x =E/r+R g +R o +R x =E/R 中+R x 由于I x 与R 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大到小、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时注意挡位即倍率、拨off 挡;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桥法测半偏法测表电阻 断s,调R 0使表满偏; 闭s,调R ’使表半偏.则R 表=R ’一、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记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类型 电路图 R 测与R 真比较 条件计算比较法己知R v 、R A 及R x 大致值时内R 测=I U U AR +=R X +R A > R X 适于测大电阻R x >v A R R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动端与a 接时I 1;u 1 ,I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v 有较大电流通过,采用内接法动端与c 接时I 2;u 2 ,u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说明A 有较强的分压作用,采用内接法 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选择方法有三 ①R x 与 R v 、R A 粗略比较② 计算比较法 R x 与v A R R 比较 ③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用实验判断法: 二、供电电路 限流式、调压式以“供电电路”来控制“测量电路”:采用以小控大的原则电路由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组合以减小误差,调整处理数据两方便三、选实验试材仪表和电路,按题设实验要求组装电路,画出电路图,能把实物接成实验电路,精心按排操作步骤,过程中需要测物理量,结果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选量程的原则:测u I,指针超过1/2, 测电阻刻度应在中心附近.方法: 先画电路图,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先串再并的连线顺序明确表的量程,画线连接各元件,铅笔先画,查实无误后,用钢笔填,先画主电路,正极开始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元件依次串联,后把并联无件并上.注意事项:表的量程选对,正负极不能接错;导线应接在接线柱上,且不能分叉;不能用铅笔画 用伏安法测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电路用外接法,供电电路用调压供电;。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选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高考物理专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专题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高考中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很多学生感到困难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本文将对高考物理中常见的专题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同学们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重点掌握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运动形式的描述和计算方法。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原因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力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3. 能量与动量守恒能量和动量守恒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物体碰撞、能量转化的情况。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和热量是热学中的基本概念,温度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热量用来描述热能的转移。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温标的转换、热平衡、比热容等概念,并能够应用于温度计算和热量计算。
2. 热传导与对流热传导和对流是热能传递的两种方式,前者通过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传递热量,后者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了解热传导的条件和计算方法,以及对流的原理和应用。
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能转化和热效率的定律,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能量守恒和热力学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热力学过程中的熵变和热传递等内容。
三、电学1. 电场与电势电场和电势是描述电荷相互作用的概念,分别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的力和能量。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以及电场和电势在静电场和电路中的应用。
2. 电流与电阻电流和电阻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电流用来描述电荷的流动,电阻用来描述电流受到的阻碍。
在这一专题中,需要掌握欧姆定律、功率和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力学部分:1. 质点运动: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
3.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定义和冲量定理。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分解力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6. 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气体的熵增原理)。
3. 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内能与焓: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焓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折射定律,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实验现象和解释,干涉和衍射的条件。
4. 透镜和成像:薄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焦距和成像公式。
5.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和光的色散现象,色散的原因和应用。
四、电磁部分:1. 电场与电势:电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
3.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
4.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5. 电路中的能量:电场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路中的电能和功率。
五、原子物理部分: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特点。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和衰变过程,半衰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核反应:核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裂变和聚变的区别和特点。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1. 物理量及其单位:了解物理量的定义,并掌握常见物理量的单位,例如时间的单位为秒,速度的单位为米/秒,力的单位为牛顿等。
2. 运动和力学: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掌握力学定律,如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题。
3. 重力和万有引力:了解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及重力的计算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能用此定律计算物体间的引力大小。
4. 力和压强:了解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
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压强的计算方法。
5. 动量和能量:了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
掌握动量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并能在解题过程中应用。
6. 电学: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了解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能解题运用。
7.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如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光的三大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和光的照明关系,并能解题运用。
8. 热学:了解热量和温度的概念,以及热传递方式。
掌握热力学定律,如热平衡定律、热传导定律等,并能应用于解题。
9. 波动:了解波的传播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振幅等。
了解波的叠加原理,包括波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并能解题运用。
10. 原子物理学:了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核、电子壳层等。
了解放射性衰变和核反应等基本概念。
总之,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运动和力学、重力和万有引力、力和压强、动量和能量、电学、光学、热学、波动、原子物理学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有效地应对物理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高考物理试卷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进一步对常见的高考物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归纳。
1. 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向量。
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力学中,牛顿三定律是基础,分别是质点的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归纳高考是每个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其中物理科目作为理科的一部分,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物理科目,以下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
一、力学部分1.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4. 牛顿运动定律5.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6.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7. 圆周运动8. 耗散功与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导3. 热膨胀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分子动理论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6. 热机效率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3. 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4. 像的位置与放大率5. 光的干涉和衍射6. 光的偏振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2. 导体与电场3. 电场的叠加4. 静电能与电势5. 电容与电容器6. 直流电路与欧姆定律7. 简单交流电路8. 电磁感应9. 麦克斯韦方程与电磁波五、现代物理部分1. 光电效应2. 单色光的光电效应3. 合金因为差异相对于纯石墨导电性会发生什么变化4. 库仑定律5.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裂变6. 半导体和PN结的特性以上是高考物理最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高考物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对于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此外,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和物理规律的应用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不仅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物理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备考的重要内容。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2. 清晰地画图,标明已知量和所求量。
3.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精确性。
5. 点评答案,检查解题思路的合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
物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及总结在高考的征途上,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其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
本文将对物理高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举例,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力学篇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石,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
主要知识点包括: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核心,理解其内涵及应用至关重要。
例如,在解决物体受力平衡问题时,常用牛顿第一定律。
假设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但未动,说明推力与摩擦力平衡,符合牛顿第一定律。
而在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则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如一辆质量为1000千克的汽车,在2000牛的牵引力作用下,加速度为2米/秒²,这正是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具体应用。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涉及动能、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典型题型如斜面滑块问题,需综合考虑动能定理和势能变化。
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度h的斜面滑下,不计摩擦,滑块到达底部的速度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即mgh=½mv²,从而得出v=√(2gh)。
再如,一个弹簧振子在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其机械能守恒,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在碰撞、爆炸等问题中广泛应用。
例如,两球碰撞问题,需分析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
假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₁和m₂的小球,以速度v₁和v₂相向而行,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₁和v'₂,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₁v₁ + m₂v₂= m₁v'₁ + m₂v'₂,通过此方程可求解碰撞后的速度。
再如,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与喷射气体的总动量守恒,通过分析火箭的质量变化和速度变化,可计算火箭的加速度。
二、电磁学篇电磁学是物理高考的另一大重点,涉及电场、磁场及电磁感应等内容。
1. 库仑定律与电场:库仑定律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则是电场部分的基础。
高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全面)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 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高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全部知识点共82页)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定律一、对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使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旋转为质点,地球旋转为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位移,运动速度S比t,a用Δv与t比。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为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始速度零比例法,再加上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的好方法。
自由落体就是一个例子,初速为零a等g.垂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均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在速度加速方向上,同向加速反向减少,垂直转弯不向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固,力分析是关键;根据效果分析力的性质力。
2.仔细分析应力,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是否见提示,根据状态确定弹性;先有弹性后摩擦,相对运动为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中,电场力无疑存在;洛伦兹力安培力,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记住。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仅为“数量,如果某个量的方向不确定,计算结果会指出;两力合力小而大,两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化,只有在最大最小的房间里,多力合力合力。
多力问题状态揭露,正交分解解决,三角函数可以解决。
4.机械问题有很多方法,比如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要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同一状态使用整体,否则隔离使用较多;即使状态不同,整体牛二也可以做;假设有或没有某种力,根据计算确定;极限法掌握临界状态,程序法按顺序进行;正交分解选择坐标,轴向矢量尽可能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与a方向相同,速度变量确定a方向,a变小则u可以大,只要a与u 同向。
2.N、T等力为视重,mg乘积为实重;超重失重,其中不变为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是超重;失重是由增减决定的,完全失重是零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为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化,方向为切线。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第一章: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参照系和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 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相对运动•相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相对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章:力学与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惯性的概念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物体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动量守恒定律4.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公式第三章:能量与功率1. 能量•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功和功率•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动能转化和动能损失•势能转化和势能损失第四章:机械振动与波动1. 机械振动•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动力学方程和简谐振动2. 机械波•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3. 声波•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4.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第五章:电学与电路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特性•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 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开关和负载•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4. 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法拉第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第六章:光学与光学仪器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2. 透镜和光学仪器•透镜的种类和特性•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第七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和原子核•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2. 放射性物质和核能•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核能的概念和应用3. 原子核的稳定性•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4. 核反应和核能•核反应的概念和分类•核能的释放和利用以上是高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集,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物理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高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许多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考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第一章:力学1. 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2. 动能和功- 动能定理- 功和功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3. 机械振动和波动- 单摆运动- 弹簧振子- 波的传播- 声音和光的特性4. 物体静止和平衡- 静力学基本原理- 质点、刚体的平衡条件- 浮力和浮力平衡5.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描述- 微分和积分的运用第二章: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温度和热量- 内能和焓- 热力学第一定律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分子模型- 等温过程、等容过程和等压过程- 理想气体的平均动能和速率- 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和吸热放热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机和热机效率- 卡诺循环和卡诺效率- 热传导和热辐射4. 热力学系统的行为- 热力学系统的态函数和过程函数- 熵和熵增原理- 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过程第三章: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极化和电场力线- 电场强度和电场能量2. 电势和电势差- 电位能和电势能- 电势差和电势差差值- 电场和电势的关系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和电阻的定义- 欧姆定律- 电阻和电功率- 串联和并联电路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换- 自感和互感5. 交流电和电磁波- 交变电流和交变电压- 交流电路和交流电功率- 电磁波的传播和特性第四章:光学1.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追迹- 反射和折射定律- 透镜和镜子的成像- 光的干涉和衍射2.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解释- 光的偏振和光的速度3. 光的色散和光谱- 光的色散和折射率- 光的光谱和光的频谱- 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第五章: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 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 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 量子力学和波函数2. 相对论和核物理- 相对论和相对论效应- 质能关系和质能转换- 核反应和核能以上是高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考物理《常识、科学史、物理思维与方法》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常识、科学史、物理思维与方法》知识点总结一、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加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常见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电场强度、磁通量、磁感应强度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加减运算遵循代数运算定则.常见标量:时间、时刻、路程、电流、功、能量、电势、电势能、功率、速率3.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用力的图示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4.三角形:将两个力头尾相连,则合力由第一个力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力的终点.二、国际单位制1.基本量:被选定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叫基本单位.2.导出量: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推导出来的相应单位叫作导出单位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了单位制.技巧点拨:①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②单位制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记忆中的物理公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三、各种粒子及其符号α粒子H42、质子H11、中子n10、电子e01 、氘核H21、氚核H31四、物理学史简化必背版1.万有引力定律→牛顿2.“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库仑3.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密立根4.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提出了“枣糕模型”→汤姆生5.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威尔逊6.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7.首先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法拉第8.分子电流假说→安培9.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10.光的微粒说→牛顿11.光的电磁说→麦克斯韦12.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13.质子的发现→卢瑟福14.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1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16.光电效应规律,光子说相对论,质能方程→爱因斯坦17.采用了理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伽利略18.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以下是物理高考的知识点总结,并按照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分类来进行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1. 物理量及其计量单位:例如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加速度等,以及相应的计量单位。
2. 基本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及其性质和计算方法。
3. 运动的描述:例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4.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力的合成与分解:例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以及静力平衡的条件等。
6. 动量定律: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理。
7. 万有引力定律: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强度、方向等。
8.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例如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1. 运动的描写和分析:例如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曲线上的切线和法线等。
2. 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例如斜面和平面上的物体如何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动量和质点的碰撞: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4. 能量和功:例如功、功率、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等。
5. 重力和万有引力:包括地球上物体的重力、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等。
6. 静电场和电势:例如库仑定律、电势能和电势差等。
7. 电流和电阻:例如电阻、欧姆定律、电流的连通与短路等。
8. 磁场和磁感应:例如磁感应强度、洛伦兹力、感应电动势等。
9. 光学:例如光的折射、反射、透射、平面镜和球面镜的成像等。
10. 声学:例如声音的传播和特性、声音的频率、音程和音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若将作用在 B 上的外力变为水平向左的恒力 F,使 B 物体向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
小 a´=2 a ,重力加速度为 g,则所加外力 F 的大小为( )
A. 2Mg mg
B. 3Mg mg
C. M m2 g
M
D. M 2 Mm m2 g M
20.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
A.a、b 间电场力增大 B.作用力 F 将减小 C.地面对 b 的支持力变大 D.地面对 b 的支持力变小
7.如图所示,物体 A、B 放在物体 C 上,水平力 F 水平向左作用于 A 上,使 A、B、C 一起在 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物体 A 受到三个力作用
B.物体 C 受到六个力作用
A.A、B 间没有静摩擦力 B.A 受到 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 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2mgsin θ D.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tan θ 25.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 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 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 Δt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 用了建立物理模型法 C.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运用了极限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表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方法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高度不同的两水平台阶上放有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物体,物体间用轻弹簧
相连,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在 m1 左端施加水平拉力 F,使 m1、m2 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m1 表面光滑,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
18.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 a 放在斜劈上,轻质细线一
端固定在物体 a 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 c 点,滑轮 2 下悬挂物体 b,系统处于静
止状态 .若将固定点 c 向左移动少许,而 a 与
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细线对物体 a 的拉力增大
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减小
1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m 的两个物体 A 和 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有一外力
使 B 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且桌面上方细线与桌面平行,B 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 μ.若撤去作用在 B 上的外力,使A、B从静止开始运动,此时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a=gsin θ,F=(M+m)g(μ+sin θ) B.a=gcos θ,F=(M+m)gcos θ C.a=gtan θ,F=(M+m)g(μ+tan θ) D.a=gcot θ,F=μ(M+m)g
1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 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 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13.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 m 和 M 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 终相对静止,m、M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则( )
t
t
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泥封口.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变化,
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转换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
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21.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个小段,每一小
A.推力 F 变大 B.弹簧长度变短 C.弹簧长度变长 D.b 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3.如图所示,重为 G 的光滑球在倾角为 θ 的斜面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此 斜面换成材料和质量相同,但倾角 θ 稍小一些的斜面,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球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B.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C.斜面可能向左滑动 D.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A.a 受的摩擦力有两个 B.a 与 b 间的摩擦力大小随 F 的增大而增大
C.a 受的摩擦力大小不随 F 的增大而变化 D.b 相对 a 的运动趋势方向竖直向下 24.如图所示,物体 B 叠放在物体 A 上,A、B 的质量均为 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 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 θ 的固定斜面 C 匀速下滑,则( )
m 的球 B。现用一水平力 F 缓慢地拉起 B,在此过程中 A 一直保持静止不动,设圆环 A 受
到的支持力为 FN ,摩擦力为 f ,此过程中: ( )
A. FN 增大,f 增大 B. FN 减小,f 增大 C. FN 不变,f 减小 D. FN 不变,f 增大
6.如图所示,相互垂直的固定绝缘光滑挡板 PO、QO 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a、b 为两个 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可以近似看成点电荷),当用水平向左的作用力 F 作用于 b 时,a、b 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若稍改变 F 的大小,使 b 稍向左移动一段小距离,则当 a、b 重 新处于静止状态后 ( )
C.物体 C 受到三个摩擦力的作用
D.C 对 B 有向左的摩擦力
8.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a、b、c 在水平桌面上成功地叠放在一起静止不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 B.c 对 b 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C.b 对 a 的支持力是由于 a 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D.a 对 b 的压力就是 a 物体的重力 9.物理学中建立概念运用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有三个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 法,有一个不属于这种方法,这个概念是( ) A.平均速度 B.点电荷 C.合力 D.总电阻 10.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演示微小形变时,运用了放大法 B.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模型法 C.将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D.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用 F-L 图象下梯形的面积代表功,运用了微元法 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斜面 A 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 μ,物体 B 与斜面 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 F 作用下,A 与 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 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 θ,物体 B 的质量为 m,则它们的加速度 a 及推力 F 的大小为( )
A.若 m、M 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 μ1=0,μ2=0 B.若 m、M 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 μ1=0,μ2≠0 C.若 m、M 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 μ1≠0,μ2=0 D.若 m、M 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 μ1≠0,μ2≠0 14.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所示, O 是一个带电的物体, 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 P1,P2,P3 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 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 θ 显示出来。 若物体 O 的电荷量用 Q 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 q 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 d 表示,物体和小 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 F 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7.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
示。现用一水平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三个物体仍然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的下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B 的上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C.B 的下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D.C 的上表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就是两个力的合力
D.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
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恒力,然后把每一小段弹力所做的功相加
22.学习物理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在下图所
示的几个实验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23.物体 b 在力 F 作用下将物体 a 压向光滑的竖直墙壁,a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 示,当 F 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斜面对物体支持力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和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都不一定增大 16.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 m 的物块,物块和 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 )
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
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以及在力的合成
过程中用一个力代替几个力,这里都采用了微元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 v x ,当 t 非常小时,就可以用 x 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
段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