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朋党论学案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暂相党引以为
..朋者以为:作为
B.而周用以
..兴用以:用来
C.更相称美
..,更相推让称美:赞美
D.能使人人异心
..不为朋异心:不同心
答案 B
解析用以:因而。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臣闻朋党之.说
B.自古有之.
C.此自然之.理也
D.此君子之.朋也
答案 B
解析B项为补足音节的助词。

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A.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B.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D.吾其何择哉
答案 D
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虽其兄弟亲戚
..
B.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
..鉴矣
C.并列
..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
D.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答案 D
解析A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B项古义:可以作为。

今义:副词,表示肯定、赞许。

C项古义:同
时列位。

今义:并排平列,不分主次。

D项古今同义。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9题。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益:帮助
B.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举:拿
C.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党:结为朋党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诮:讥笑
答案 B
解析举: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答案 C
解析C项这样。

A项表顺承/表转折,B项凭借/用,D项任用/因。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
..为朋
B.汉室大乱,后方悔悟
..
C.此辈清流
..,可投浊流
D.以之事国,则同心
..而共济
答案 C
解析古义: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今义:清澈的水流。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在文中列举了各个朝代的事例,论述兴亡治乱和朋党的关系,提出只有用“君子之真朋”才能治理好国家。

B.文章通过论述得出结论“人君善用朋党,国治而天下称美”,希望人君能善用“君子朋党”。

C.从本文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D.就写作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抑扬顿挫。

答案 C
解析“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本身正确,但本文没有写景部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译文:
(2)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辨君子与小人也。

译文:
答案(1)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履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

(2)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3)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君,原因就在于他能辨别君子与小人。

三、课堂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

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标志性词语先断开容易断的地方,文段中“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明显可断,其他地方再根据语意推敲。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有所记愿:希望
B.覆溺之虞.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
D.常.显用之常:曾经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B项“覆溺之虞”根据文意推断,“虞”是“忧虑”的意思。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C项“易”的意思是“改变”,不是“轻视”。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C项表述不当。

原文中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欲有纪于后也”,可见请欧阳修作本文不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而是希望继承者能明白他建造偃虹堤的良苦用心,使其不致被废弃。

14.《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在横线上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答:
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题要求准确理解句子中滕侯的做法,重点在“功未及就,退守一州”和“略施其余”的理解,还要熟练地背诵《岳阳楼记》,并能够理解该文中句子的意思。

1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
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
答:
答案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大致是一样的,内容上相得益彰,主要内容突出“民为上”,为百姓着想。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的信和洞庭之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文章记载(偃虹堤)。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作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其命名的人是谁,来人说:“这都是我们滕侯做的。

”又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非常险要的地方,岳阳又是荆州、潭州、黔州、蜀州四个地方交会的
要冲。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有停泊的地方,只能停泊在南边的渡口,那些需要到岳阳办事的人又远又累,而又常常有遭遇风浪、船翻淹死的恐惧和忧虑。

现在船到了这儿全部停泊在堤下。

到州里办事的人又近又不必担心。

”我问这个堤规模的大小和用了多少人力,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人工,没有超过限定的日期就完成了。

”我问他建筑之初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那些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滕侯的具体策划。

”我说:“这是君子的作为,可以为此写篇文章。


深深考虑百姓的人,在当初谋划一些事情时就考虑精到,所以能用人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

凭借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非常危险而不可预测的忧患,让当地百姓受益并惠及荆州、潭州、黔州、蜀州,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近都蒙受这个堤的利益。

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交会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侯对人或物的恩惠,能用数来计算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败坏。

建造的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常常懈怠,废弃了它。

自古以来有才德智慧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的遗迹到处都有。

如果他们的继承者都像开始建造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哪还有丢掉的利益?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滕侯志向远大、才华超人,在当世很有名望。

当朝廷正用兵急需人才的时候,曾经重用他。

但功业未来得及完成,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不必太费心思,只是稍稍发挥,就能利及外物。

他深思熟虑,策划周密,事半功倍,这种做事的方法可以作为后世人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

不只是想着被当世的人赞誉,而是想着为千秋万代的利益而告
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

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侯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

因为有三个应当写记的理由而不可以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章。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四、随堂练笔
16.以“我心目中的欧阳修”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