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南九年级化学中考试卷分析(课改区)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故选C。
A. 点燃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
C. 测溶液的pHD. 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B不正确;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用灼烧法区分腈纶线、羊毛线,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故B正确;
【点睛】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1.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河南省2020年九年级化学中招试题分析暨教学建议

河南省2020年九年级化学中招试题分析暨教学建议

河南省2020年九年级化学试题分析暨教学建议一、试卷整体分析2020年中招试题依然坚持了“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的命题思路。

与去年相比,试卷难度略有降低,尤其体现在计算与信息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

试题紧扣课本与课标,无偏题、难题。

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侧重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特别是实验中运用到的化学反应原理、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化学角度分析等实际问题的考查。

整体难度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一)试题结构2020年我省中考化学试卷与2020年结构相同,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全卷四大题23道小题。

具体分布见下表:(二)试题内容分析1.核心模块、一二级考点分值及难度统计(备注:综合运用题所涉及二级考点相互渗透,均有考察,下表分值为知识点所涉及到的考查分值,因此所有知识点考察分值总和大于满分)(三)试题特点1.试题知识覆盖全面,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

整套试题涵盖了28个一级考点中的23个,考查知识点比较全面,具体内容分析见上表。

重点考查学科核心物质和主干知识,如“身边的化学物质”依然是中考化学的重点及核心。

这一部分考点因其内容多,记忆量大,难以成体系,是中考考纲要求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学生初中阶段对于化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分值比例占50%以上;另外化学物质的变化所占比例也较大。

2.“物质的构成”所占比例较少。

初入初三的同学刚接触化学学科,难以形成抽象的微观思维,理解这个部分很有难度。

这个部分在中考中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却是”身边化学物质”及“化学物质的变化”的基础,也是化学理论的重点、难点。

3.试题的难度与14年相比略有下降,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从一线老师和学生反映的情况及中招成绩数据分析来看,试卷中较难题有:选择题的9、12小题、填空题的14小题第三空、16小题的第二空、17小题的第二空、21(3)、22(3),23(4)共计8分。

这些试题综合性比较强,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课本知识理解后的迁移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

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C.露天焚烧秸秆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B.C.D.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B.闻气体气味C.液体的倾倒D.检查气密性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B.汽油C.氢气D.天然气9.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双氧水消毒液 B.“”消毒液C.酒精消毒液D.过氧乙酸消毒液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时,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需加水D.将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1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生成的是( )A.B.C.D.不.可.能.12.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的是( )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错.误.13.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4.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 的气体是 。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目录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 (2)二、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 (3)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5)四、试题解析 (6)五、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12)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1.考试范围2020河南中考题目更贴近生活,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依旧考查25道题,题型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难度适中。

1.贴近生活实际,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第1题的“河南小麦”、第2题的“传统工艺”、第3题的“环境保护”、第6题的“金属用途”、第8题的“环保燃料”、第9题的“生活消毒”、第13题的“尾气处理”、第21题的“低碳生活”、第25题“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等题目情境具体真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使试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2.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对课标中要求层次较高的酸、碱、盐、金属的性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考查,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年年考”的特点。

而且题目的设置综合性较强,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7题“稀释浓硫酸、液体倾倒、气密性检查”、第17题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8题的“工业炼铁原理”、第19题的“燃烧的条件”、第25题的“物质的检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基础实验的考查。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四、试题解析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卷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带标准答案)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带标准答案)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0分)1.河南小麦熟,国家粮食足。

小麦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2.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南阳玉雕B.洛阳剪纸C.开封汴绣D.汝州瓷器3.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C.露天焚烧秸秆D.实验室含酸废水倒入下水道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e B.NH3C.C60D.NaCl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汽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6.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

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A.铜制电线B.铁制铁锅C.金制项链D.铝制饮料罐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稀释B.闻气体气味C.液体的倾倒D.检查气密性8.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汽油C.氢气D.天然气9.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下列几种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括号内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双氧水消毒液(H2O2)B.“84”消毒液(NaClO)C.酒精消毒液(C2H5OH)D.过氧乙酸消毒液(C2H4O3)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6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1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A.H2B.Cl2C.NaOH D.NaNO312.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锂、汞都属于金属元素B.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D.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13.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14.已知镁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8:9,若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比为A.3:2 B.4:3 C.1:1 D.1:2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备用卷)详细解析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备用卷)详细解析卷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备用卷)详细解析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意)1.(1分)(2020•河南)河南巩义“河洛古国”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历史。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雕刻象牙B.烧制陶罐C.燃烧炭火D.粮食发酵【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雕刻象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B、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C、燃烧炭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D、粮食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否则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20•河南)合理膳食,健康生活。

蔬菜、水果富含下列营养素中的()A.油脂B.维生素C.无机盐D.蛋白质【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分)(2020•河南)垃圾分类,文明从点滴做起。

下列废弃物需投入可回收物“”标识垃圾箱的是()A.废旧电池B.过期药片C.剩余饭菜D.废旧报纸【分析】分析这道题,要密切结合生活常识,根据各种废弃物的可利用程度来分类。

【解答】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铬等,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故错误;B.过期药片,属于有害垃圾,故错误;C.剩余饭菜属于厨余垃圾,故错误;D.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正确;故选:D。

【点评】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点评.doc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点评.doc

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点评纵观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其命制坚持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编排上注重新颖、灵活的情景设计,讲究图文相配,体现了对同学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

“偏、难、繁、怪”的试题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凸现考查能力又富含教育价值的试题应运而生,具体来说,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注重双基考察初中化学课程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中招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考查的重要内容,特别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即常见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应用性的考查。

考查的内容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把概念和原理置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去考查,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象。

试卷涉及到的主要单质及化合物有40种,化学反应19个,实验基本操作9种,化学计算3类2.紧密联系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的河南中招试题在突出学科知识实用性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避免了机械记忆性试题,取材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如第16题,引入航天科技新情景),关注健康(如第6题,围绕食品安全),关注环境(如第8题,涉及空气污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如第21题,利用沸沸扬扬的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的风波为情景),引导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科技、生产、环保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化学的价值,激发同学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3.体现科学探究精神这套化学中招试题还体现了对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23题,以酸、碱、盐知识设计探究,考查常见酸的性质、化学计算、基本操作、物质除杂、物质鉴别等)。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由于过去的试题偏重于考查同学们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知识的记忆,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一度退化到教师讲、学生记的地步,完全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020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2020中考化学质量分析

2020年中考化学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与2019年基本一样,试卷满分为70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量为18道小题,按照7:2:1的难易程度设计。

2.试题分四大题,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

二、基本情况1.中考成绩分析九一、二、四班化学:参加考试139人,及格43人,及格率30.94%,优秀16人,优秀率11.51%,平均分32.17。

2.从整体分析学生入口差,欠账多,基础薄弱,尖子生不突出,中等学生学习不积极,面对难题不克服,无法突破,成绩不够稳定,学困生基本处于放弃状态,作业不做或抄袭这是导致中考完全败北的原因。

三、失分情况及原因化学及格43人,优秀16人,这部分同学基本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35-41分之间的同学有23人,这部分同学在平时考练中时而及格,时而不及格,自身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再加上大考时的情绪紧张,失分会更多。

由于看不到答题情况,依据学生成绩、平时学情及考试题目,分析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不会审题,缺少“咬文嚼字”,甚至把题目读不全,如11小题中应填“代号”,即“①②③④”,而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填化学式、(1)(2)(3)(4)等等。

(2)基本化学用语书写有误。

相当一部分同学基本知识不过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记不住,写不准确。

(3)实验现象描述不到位,如实验探究题第二小题,只描述一部分现象,不能从固体、液体、发光发热等全方位描述实验现象。

(4)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包括文字、符号、解题格式的书写。

(5)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化学入门简单,刚开始学生兴趣浓厚,但从分子原子知识起,学生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成绩出现一定差距,到下册酸碱盐部分,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

优生不优。

(6)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小组合作,对于差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比较明显,但对于尖子生的培养作用并不显着,尖子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今年中考题相对前几年来说,难度不大,但是我们的高分层次并不突出。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目录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 (2)二、中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 (3)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5)四、试题解析 (6)五、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备考建议 (12)2020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一、考试范围及试卷结构1.考试范围2020河南中考题目更贴近生活,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依旧考查25道题,题型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难度适中。

1.贴近生活实际,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第1题的“河南小麦”、第2题的“传统工艺”、第3题的“环境保护”、第6题的“金属用途”、第8题的“环保燃料”、第9题的“生活消毒”、第13题的“尾气处理”、第21题的“低碳生活”、第25题“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等题目情境具体真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使试题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2.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对课标中要求层次较高的酸、碱、盐、金属的性质、气体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都作为重点内容考查,体现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年年考”的特点。

而且题目的设置综合性较强,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体现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八个学生必做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如:第7题“稀释浓硫酸、液体倾倒、气密性检查”、第17题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18题的“工业炼铁原理”、第19题的“燃烧的条件”、第25题的“物质的检验、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基础实验的考查。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四、试题解析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卷注意: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2020中招考试试卷分析-化学

2020中招考试试卷分析-化学
2020中招考试试卷分析
——化学
目录
01 试卷结构 03 高频考点统计
02 考点分布与分值 04 备考建议


01


试卷结构
河南中招考试试卷结构分析(满分50分)
题型
选择
填空
简答
题量
14
6
4
分值
14
16
10
比例
28%
32%
20%
考试教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综合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子的性质、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微粒构成物质、物质的分类、营养素、水的 净化、溶解度的相关知识。 (3)基本实验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4)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溶液配制的计算,技巧性计算,与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有关的计算。


04


备考建议
一、近五年中招考试试题来源
1 10 20%
合计
25 50 100%
试卷结构
河南中招考试试卷内容分析(满分50分)
主题
内容
分值
占比
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
10
20%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
5
10%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
金属、酸碱盐 化学方程式
30
60%
化学与社会发展
生活实际
5
10%



02




考点分布——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酸电离(涉及高一知识点)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试剂 25 酸碱滴定图像、指示剂颜色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20中考化学试卷分析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2020年的中考,在去年中考改革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调整,本着“稳中求变”的原则,落实《教学大纲》,即有利于教学改革,发挥中考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又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体现了新的思路、新的理念。

在总结去年中考的基础上,理科综合试卷作了大幅度变动,把原来的物理、化学、综合三部分柔和在一起,难度有所降低,结构更趋向新课标试卷,试卷满分120分,调整分值分配约为物理61分,化学39分,综合20分。

中考性质仍然以选拔功能为主,试题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又考查了学生把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潜能,体现了我省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一、试题特点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与2019年相比试卷面貌变化不大,试题延续了2019年的试卷模式,从题型、选材角度、卷面格式设计等方面在保持稳中有变原则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河北省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使试题的结构更加易于学生解答。

1、回归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九年义务教育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走向社会。

因此,中考试题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无论是《化学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中考说明》是《大纲》和《标准》的总和。

试题突出了对《中考说明》中所列举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许多题目的内容和语言都直接来源于课本。

2、实验题的设计更加突出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课改区)

2020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2020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

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

“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20年略有降低。

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

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20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2020年我省初中毕业生已全部是实施新课程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旨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依照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河南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努力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我省今年的化学试卷仍为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

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一样,分别为12分、16分、12分、10分。

今年我省中招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仍然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主要体现在与前三年相比,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

“变”主要体现在试题的开放性更强,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试卷的整体难度较2020年略有降低。

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没有偏题、怪题。

考生在拿到试卷后,有一种亲切感,如:试卷中涉及的插图绝大部分选用教材中的原图。

总之,2020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

第三部分试题精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煤作燃料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属于历年中招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这四种物质的用途分别体现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很明显,C 选项“用煤做燃料”包含着“燃烧”,这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所以应为正确选项。

其他选项都是由物质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均不符合题意。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个别考生误选A、D的原因主要是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学生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最好能找出对应的性质,对比记忆效果会更好。

2.2020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限塑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限塑令”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B.提倡生产和使用可降解的塑料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以“限塑令”这一社会事件为载体,考查了塑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使用塑料制品的利与弊,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对于D选项,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在尚未发明比塑料制品更好的有机合成材料之前,完全禁止使用塑料制品是不现实的。

答案选D。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难度不大,学生得分率较高,说明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媒体的宣传,“限塑令”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对使用塑料制品的利与弊已经基本把握。

个别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细心。

建议:教师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焦点,关注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与化学有关的问题,用化学的视角来看问题,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化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观点。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根据实验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中剧烈....,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铁丝在氧气燃烧,火星四射。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C。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学生失分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没有熟记常见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与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混在一起,甚至张冠李戴。

此题对综合应用题的⑴⑵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

建议:教师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实验要与课堂教学同步。

4.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用洗洁精或纯碱洗涤餐具上的油污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以防止腐烂C.使用无铅汽油以减少含铅物质的排放D.开发利用新能源以减缓能源危机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说法”或“做法”的科学性,即是否符合化学原理。

甲醛有毒,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有害健康,故选D。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中学教学中STS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与往年类似习题相比,由于把题干中的“正确”改为“不正确”,此题的难度有所降低。

建议: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时尽量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用化学知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

5.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形象直观。

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既要遵守合理性原则,又要体现安全性。

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很明显A装置是错误的。

阅卷反馈信息:这四个实验都来源于教材,虽然难度不大,但得分率一般。

学生误选B、D的较多。

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看图,把用外焰加热当成了用内焰加热。

稀释浓硫酸时没有搞清楚把浓硫酸缓慢加入水里的原因。

建议:实验基本操作是中招考试中一定涉及的内容,尽管此类试题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学生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学习中缺乏耐心细致的阅读和观察,从而导致此类试题得分率并不是很高。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不要把做实验当成一种游戏。

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做,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引起哪些问题。

6.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蔗糖固体C.用pH 试纸区分澄清石灰水和食盐水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虽然是一道实验方案设计题,但是却考查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等多个知识点。

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泡沫,只会有浮渣出现,软水中加入肥皂水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要降低,而蔗糖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澄清的石灰水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

很明显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是无法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

故选D 。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较低,学生误选B 、C 的较多。

反映出学生对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没有熟练掌握。

建议:在平时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应该加强对比记忆,不妨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巩固,有时形象直观的手段或许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7.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B.这是一种正确的闻气体的方法C.该操作利用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D.研究有剧毒的气体物质时也可用此方法思路方法点拨: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就是实验,对于物质的性质我们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得。

对于气体的气味这一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这一性质,打开瓶盖以后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而对于剧毒的气体,则不适合用这种方法,因为这不符合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故选D 。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难度不大,个别考生误选A ,把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当成了观察法和图示法,主要原因是审题不认真所致。

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前三个单元,教师要结合《化学课程标准》所提供的实例以及教学参考书所附的光盘,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熟知实验的基本操作。

8.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以及与化学式相关的判断和计算。

根据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还有氧元素。

从生成物的质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g ×4412=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 ×182=0.6g ,所以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2.4g ∶0.6g =4∶1,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124.2∶16.0=1∶3.所以正确答案只有C 。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得分率不是很高。

误选A 的理由是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没有真正把握。

误选B 、C 的理由是对化学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欠缺。

建议:与化学式相关的判断和计算是我省历年中招考试的必考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以重点训练。

9.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采用课本中形象直观的图示,从微观角度考查了物质形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Cl-;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阅卷反馈信息:此题是选择题里失分最高的一个题,包括一些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此题也出现了问题。

学生误选B的最多,认为从图示看不出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造成这一错觉的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题干中给出了氯气的化学式(Cl2),说明氯气是一个双原子分子,而不是一个单原子分子。

对于D选项的明显错误而没有察觉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物质的微粒性这一难点没有熟练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