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相关知识
心理学图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图式的名词解释心理学图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事物的心理结构或心理模型。
图式是由经验和知识构成的,并包含了个体对于事物的预期、期望、行为方式、认知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和理解,这些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就是图式。
图式在认知心理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对个体的思考和决策产生影响。
图式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决定了个体对信息的关注和记忆。
图式具有很强的自动化特点,能够快速地激活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处理信息。
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图式也被用来解释人们的错觉、偏见和判断错误等现象。
心理学图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个体通过感知、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并调整自己的图式。
图式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体的认知机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认知机制包括注意、记忆、思考等过程,个体在认知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模型。
社会环境对图式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规范、社会认同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心理结构。
心理学图式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比如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图式、社会认知图式等。
个体的认知图式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的心理结构,比如对于某一工作的认知图式、某一人群的认知图式等。
社会认知图式是指个体对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方面形成的心理结构,比如对某一文化的认知图式、对某一社会阶层的认知图式等。
心理学图式的作用是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
通过图式,个体可以快速地理解和识别事物,减少认知负担,提高思维效率。
图式还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新情境时进行推理和判断,提供参考和指导。
然而,图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见,有时候个体的图式可能与现实不符,导致错误的认知和判断。
因此,个体在使用图式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图式理论教学文档
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笔下的梅花寂寞高洁、孤芳
自赏,引来了群花的羡慕与嫉妒,最后落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毛泽东——“卜
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读者具备作者创作时所调用
Hale Waihona Puke 的内容图式是正确领悟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
2.图式的选择性决定着阐释的丰富性
姚斯 德国接受理论先驱
(H.R.Jauss)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 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 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这句话说明了不同的个体因生活经验、文化修 养、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差异会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作出不同的解读。例如:同是咏梅,陆 游
诗歌意象的构成及分类特点,是认识 诗歌意象的基础。袁行需先生把进入诗 歌的意象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 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 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 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 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 异、冥界等。 (1)按题材分类构建意象图式体系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
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
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
女星。”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与凄凉心情。如果学生不知秋
夕(七夕)是民间“牛郎织女”故事的主人翁鹊桥相会的日子,就不能领悟宫女当时哀怨与期 望交织的心理活动: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七夕相会啊!可见,阅
艺术概论图式理论1 (2)
•
2.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 和低级之分。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 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抽 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 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 的特征。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 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比如:前面提到 的动物的图式和鸟的图式,后者相对来说构 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式。鸟属于动物,对 于鸟来说,动物的图式是高级或上位图式,而 鸟的图式则是低级或下位图式 。
•
“图式它是指一组相关事件、知 识或信念所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 或网络。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主要 依靠于后天习得,它是事件、客体、 观念或概念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 重复或语义联系的固定化、概括化。 知识往往以图式影响问题表征的形 式对问题解决发生作用。”
•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图式的形成就 是将各种相关知识综合到一起即可。认知 弹性理论批判了“预先打包的”或“预先 编撰好的”图式观,认为,图式“不是原 封不动地再现知识结构”,而是“按照具 体情境重新组合这些知识”,是“从各种 知识源中,将适应当前情境中某一理解或 问题解决需要的信息组合起来”,虽然图 式是一种定型或定格的知识表征,但是图 式的形成离不开对问题所生长于的情境脉 络的不断适应和调整,这种“变性”常常 为我们所忽视。”
•
• 4.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
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 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 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 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每个图式在 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 生变化。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 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 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 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 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 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 建立新的图式。
图式理论及其运用
图式理论及其运用一、图式理论1.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Schema)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Kant 1871)的著作。
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Bartlet)在1932年提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融入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 Rumelhart)把图式概念发展为图式理论[1],即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2.图式理论阅读理论的分类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t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王初明,1991:68),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种知识。
因为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所以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是文章的主题,因此内容图式又被称为主题图式(王初明,1991:103)。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读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尤其对于英语文章,这样一种直线形的篇章结构而言,英语阅读理解篇章大多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所以文章主题和段落主旨句往往突出易见。
所以在日常英语阅读课堂上,除了要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外,还要利用各种训练方法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修辞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王初明,1991:72)。
不同体裁的文章在篇章布局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如记叙文主要把握who,what,when,where,why等要素;说明文则主要在于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议论文则主要是把握作者观点和观点背后的依据。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各类体裁文章的结构知识夯实,那么学生则可以举一反三地学习。
图式理论
什么是图式理论"图式"是指一个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
人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认识客观世界、解释客观世界。
图式论任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取决于听者或读者已有的知识,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例如,当我们谈起医院,就会想到医生、病床、打针、吃药、动手术等等,这是头脑中有关医院的图式发生了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当读者把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时,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达到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
否则,阅读理解就失败。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中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内容图式的运用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赵代玲,2001)。
学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
许多语言专家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
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因而在理解句意时不仅要用语言本身的知识,还要运用客观世界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图式的名词解释
图式的名词解释图式是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并作为大脑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存起来。
如果一种语言结构已经被掌握了,那么,当人们再看到这种结构时,就会立即对它做出反应。
同样的,对于另外一种语言结构,大脑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因为两种语言结构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这说明大脑已经对它做出了反应,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式,称为旧图式的对立面,图式通常包括图式结构、认知主体和图式工具。
如果不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形式,那么,每种语言都具有许多共同的图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任何一种语言。
图式是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并作为大脑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存起来。
如果一种语言结构已经被掌握了,那么,当人们再看到这种结构时,就会立即对它做出反应。
同样的,对于另外一种语言结构,大脑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因为两种语言结构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这说明大脑已经对它做出了反应,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式,称为旧图式的对立面,图式通常包括图式结构、认知主体和图式工具。
如果不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形式,那么,每种语言都具有许多共同的图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任何一种语言。
我们把一个图式称为一种解释模式,它表达了与这个词有关的某种特定含义,或者表示一个结构的意思,或者给予这个词语一种完整的语义,这里涉及的概念有对等、总括、属性、种类、上下文线索和语境等。
在一个图式中,词汇或短语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的,其意义是该图式所规定的,词的功能是该图式中的一个命题。
图式按照认知者的不同分为三种:有些图式可以用于某一领域,并且在大脑中可以存储下来。
这些图式是描述性图式、程序性图式和假设图式,或叫概念图式。
描述性图式是对在所研究的情景下事物是怎样运行或应该怎样运行的问题进行描述的图式,如“在汽车驾驶室里放一瓶水”,这是指汽车应该运行什么。
程序性图式是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的程序化描述,如“大象长鼻子”,这是指象长什么样。
什么是图式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即固有的知识或经验称为“图式”。
图式的形成是一个以时间为代价的内化过程,一旦形成,便在个人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中形成一种顽固的定势,成为一种直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性行为。
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对的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同化”(assimilation)。
这是图式量的改变,另一种质的改变是“顺应”(accommodation)。
固有图式是接受新事物的基础,有可能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障碍。
人每遇到新事物,总是企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即将新的事物纳入原有图式之中,使已有的图式不断巩固和充实,如果解释得通,便得到认识上的暂时平衡。
反之作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建新图式去同化新的事物,以到达认识上新的平衡——从较低水平的平衡上升到较高水平的平衡。
这样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智慧发展的过程,也是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而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内因)与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平衡。
图式理论名词解释
图式理论名词解释图式理论是一种有助于次级知识被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的技术。
它主要基于概念图,利用概念图,用颜色、形状、表示法等,来帮助人们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图式形式的知识和理论,以期使人们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一、概念图概念图是图式理论的基础,它是用来表示概念的一种图形工具。
概念图的绘制方式:用椭圆表示概念,用线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深浅不一的颜色表示概念之间的强度关系等。
概念图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表示法空间表示法是一种用来展示复杂知识的方法,它是把知识映射到空间中的一种图形化方式。
它可以把一个概念或知识系统中的各个元素摆放成一个空间结构,从而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当我们讨论概念“气候”时,我们可以把它划分成温度、湿度、风力等几个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以相应的三维空间组成放到一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气候概念,从而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概念隐喻概念隐喻是把概念表现为可比较性的一种方法。
在概念隐喻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会表现为更易理解的形式,通过让概念之间的比较而帮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习是一种负担”这句话进行概念隐喻,把它表现成“学习就像是拖着一个沉重的担子”,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句话的含义。
四、模拟建模模拟建模是使用计算机,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复杂系统,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它们内在的结构和关系的方法。
模拟建模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系统,使我们能够看到系统中某些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总之,图式理论是一个有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工具。
它主要是利用概念图、空间表示法、概念隐喻和模拟建模等手段,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图式理论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一种新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使人们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识,从而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综述一、概述图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
自上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图式理论在国内外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国内对于图式理论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国内图式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式的概念界定、图式的分类与特点、图式的形成与发展、图式的应用等方面。
学者们通过对图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图式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国内研究还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发展,为图式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内图式理论研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方面,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神经影像学、计算机模拟等,深入探索图式的神经机制和计算模型另一方面,图式理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教育、心理咨询、人机交互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内图式理论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实践应用不够广泛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推动图式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在本土化、国际化方面的探索和交流,促进图式理论的全球发展和应用。
1. 图式理论的定义与起源图式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在多个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后经过康德、巴特莱特等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图式”一词,在心理学中,通常指的是人脑中一种有组织、可重复使用的信息结构或知识单元。
它是个体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理解和记忆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表征的心理结构。
图式名词解释心理学
图式名词解释心理学
名词解释如下:
心理学图式:本质上是指一种内化的或简化的心理组织或结构。
图式是认识结构的单元。
最初的图式是先天的、遗传的行为图式。
以后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图式的变化过程。
从图示的角度来看,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
其中个体过去的经验不同,对相同的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
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图示概念的扩展:
曼德尔、弗里德里克和罗恩把图式定义为在记忆中表征一般知识的认知结构图式(或框架和脚本)被理解为一种数据结构,在解释感知、调节行为以及在记忆中存储知识时起中心作用。
而拉梅尔哈特、斯莫伦斯基、麦克莱兰和欣顿的观点,头脑中的任何一种表征对象都不是模式,更准确地说,图式出现于把新知识同化入现有的知识结构,或当需要从许多较简单的相互协同工作的元素中解释既定环境时。
图式的名词解释
图式的名词解释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记忆中的一种结构,是个体对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框架。
图式通过对过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人们理解、解释和记忆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场景和事件,而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会有所不同。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动物,有的人可能会立刻想到“猫”,而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是“狗”。
这是因为我们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了关于“猫”和“狗”的不同图式。
图式的形成是在我们与外界的不断交互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当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新事物时,我们会将它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和匹配,以便理解和识别它。
一旦我们形成了这个新事物的图式,我们就能够更快地辨认和处理类似的情境和信息。
图式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目标相关的事物上。
例如,当我们想要购买一款新手机时,我们不会去关注汽车的广告,而是会更多地留意与手机相关的信息。
这是因为我们的手机图式指导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手机相关的事物上,更容易做出决策。
图式还能够影响我们的记忆和思维方式。
当我们将一个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进行连接时,新信息便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时,我们会试图将新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这种将新的信息与已有图式进行连接的过程被称为主动编码。
通过主动编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然而,图式并非完全固定不变的。
当我们遇到与已有图式不符的信息时,我们可能会产生认知冲突。
这时我们需要调整和修正图式,以适应新的信息。
例如,当听到一只会说话的狗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我们的狗的图式通常不包括说话的能力。
但在接受了新的信息后,我们可能会改变图式,重新定义狗的概念。
总的来说,图式是我们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它通过对过往经验和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记忆各种事物和现象。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
“图式理论”指导下建构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人类学习、记忆、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规律。
图式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我们脑海中用来存储和呈现知识的一种模式。
根据图式理论,人们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来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小学阶段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建构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
1. 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图式理论由心理学家巴特莱特于1976年提出,他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是我们大脑中用来存储和呈现知识的一种模式。
图式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概念、事实、事件等。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来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当新的信息与已有的图式相匹配时,学习和理解会更加容易和快速。
图式理论还提出了“激活”和“加工”两个重要概念。
激活是指激活某个图式中的特定信息,使之成为当前的注意焦点;加工是指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思维活动,它有助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2.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建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式理论的原理,构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建构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做法:(1)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在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以生态系统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并激活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基本认知。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并建立新的图式。
(2)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
在学习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长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
图式阅读理论
图式阅读理论一、图式与图式阅读理论1. 图式。
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18 世纪哲学家康德(Kant)的著作。
他强调概念只有和个人的已知信息相联系才具有意义。
上个世纪20 年代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 应用并发展了图式的概念, 将图式定义为过去的经验新组成的知识结构(Parviz, 2003)。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之后,图式概念获得了更新、更丰富的含义。
鲁梅哈特(Rumelhart,1977) 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建筑组块, 是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 库克(Cook, 1994) 把图式称作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 而魏德森(W iddow son, 1983) 则将图式定义为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并管理信息的认知框架。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图式具有以下功能: 影响人们对所呈现的信息的注意与解释; 具有推测和推理作用; 具有迁移作用。
换句话说, 在信息处理过程中, 相关的图式被激活后, 图式会为人们提供解释信息的背景知识, 使人们超越给定的信息而做出预测和推理。
所以,说的通俗些,图式就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
如谈到“手机”图式,人们想到的不仅是一部具体的手机的形状,还会把它的传播信息、拍照、播放音乐、储存文件等功能联系起来。
这也就是运用的图式构建法去理解手机这个概念。
2. 图式阅读理论基本观点20 世纪70 年代后期,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梅哈特依据大量的实验研究, 率先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 并很快得到了其他学者的支持和响应, 近些年来, 图式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所以,这种理论强调的就是当读者将记忆中的图式(如背景知识或抽象知识框架)与文本材料信息联系起来并使之相匹配时,就能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
反之,则不能。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1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心理学图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图式的名词解释在心理学中,图式是指一种认知结构,它代表了人们对于特定事物、概念或经验的预期、期望和知识组织方式。
图式起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由心理学家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并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概念。
一、图式的形成与功能图式形成是个体在与外界的交互中逐渐建立起的认知框架,它可以是关于某个特定对象、场景或概念的心理模型。
图式的形成是通过个体对信息的感知、编码和加工过程中的认知辨别、分类和归纳行为逐渐建构而成的。
图式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图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信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的认知方式,使个体能够将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关联。
其次,图式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记忆和回忆信息,因为它可以作为一个灵活的框架来存储和检索相关的知识。
此外,图式还能够对信息进行预测和预期,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做出决策。
二、图式的类型和特征图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根据它们描述的对象或概念的不同。
例如,我们可以有关于人、物体、地点、事件、情感等各种各样的图式。
每种图式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结构。
首先,图式是概括性的,它以一种抽象、概括的方式表达了事物或概念的核心特征,可以包括一系列与之关联的具体信息。
比如,对于“家”,一个典型的图式可能包括关于家的结构、功能、成员、居住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图式是稳定的,即它们对于特定对象或概念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和属性,使得个体可以在认知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相关的信息。
然而,图式并非完全刻板,它们可以根据个体的经验和学习而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变化。
最后,图式还具有启发性的特点,它们可以通过激活关联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个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决策。
例如,在面对一个陌生的情境时,个体可以通过激活关于类似情境的图式来进行推理和行动。
三、图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构建和操作认知图式来理解和记忆新信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
一、图式理论简介图式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接受新信息时会将其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形成图式(schema),从而理解和记忆信息。
图式可以看作是人类大脑中对事物特征和关系的认知模型,它有助于人们筛选、整合信息,快速、高效地进行认知处理。
图式不仅存在于个体认知中,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被引导和激活。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图式理论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图像、激发联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和激活相关的图式,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图式。
在教授英语阅读理解时,可以通过描述一个真实的场景或者情节,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应的图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2. 提供图像英语教学中,图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场景、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视觉图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句子和语法知识。
3. 激发联想联想是图式形成和激活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来帮助他们建立和激活相关的图式。
通过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图式。
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图式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更加生动、具体、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促进知识迁移图式理论指出,图式不只是对特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1、图式与图式理论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
随之,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图式进行了研究。
根究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们记忆之中的由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的认知结构;2、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纵观国内研究内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年),理论介绍阶段。
这一阶段发文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图式的介绍和解读,涉及的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哲学。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理论介绍与应用并存阶段。
人们除了对理论继续引进和介绍外,已意识到图式理论的应用问题,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翻译等领域,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涉及的学科领域已从哲学扩展到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领域。
第三阶段(2001―2010年),理论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图式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急剧增加,并且图式理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介绍走向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且研究方法趋于严谨。
3、图式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
国内关于图式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多,关于记忆的研究更少。
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法或实验法对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检验。
4、图式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的解释作用已为认知学界广泛地接受。
艺术概论图式理论实用资料ppt
了要看到奇迹的。 知识往往以图式影响问题表征的形式对问题解决发生作用。
(variable)或槽道(slot)。如:动物的图式包括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西之所以不一样,因为二者内心的图式 或者笼子不一样,需要寻找的"鸟"也不一样, 什么样的笼子,就需要什么样的的鸟,也 就能找到什么样的鸟。所以狄德罗才说:" 我可以打赌,凡是那些看见了鬼怪的人,
都是事先就怕鬼怪的,而这些在那里看到
奇迹的人,也都是事先就打算定了要看到 奇迹的。"
•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 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 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 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 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现 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 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 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 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
我们往往先有想法,再去找支持例证,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好的还是坏的,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会找到自己的解释。
有皮肤、能活动、吃食物、呼吸空气;鸟的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图式的形成就是将各种相关知识综合到一起即可。
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 换句话说,是先有笼子,再寻找与之相配的鸟,一旦有了笼子,就会强迫性地产生对鸟的需要,这是一种看似奇怪但却十分普遍的心
必要特征,又包括其非必要特征。图式所描 人们常常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挂上一个笼子,然后不得已往里装进些什么东西。
《图式获得与改进》课件
图式的获得方式
直接经验: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获得 间接经验: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获得 语言符号:通过语言符号的描述和解释获得 认知工具:通过认知工具的辅助和提示获得
03 图式改进
改进图式的必要性
增强理解能力:改进图式有 助于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适应新情境:图式改进有助 于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提高 学习效果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促进教育公平:图式评估与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 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促进教育公平。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 酌情增减文字添加文本
06 总结与展望
图式获得与改进的意义总结
《图式获得与改进》 PPT课件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图式应用
02
图式获得
05
图式评估与反 思
03
图式改添加章节标题
02 图式获得
什么是图式
图式是一种知识结 构
图式是一种认知方 式
图式是一种心理表 征
图式是一种思维模 式
图式的类型
自然语言图式 视觉图式 听觉图式 动作图式
图式获得与改进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图式获得与改进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式获得与改进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图式获得与改进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图式未来发展的展望
人工智能与图式技 术的融合
图式技术在教育领 域的广泛应用
图式技术与其他领 域的交叉应用
图式技术的未来发 展趋势与挑战
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
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图式知识在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学者和教育专家认为,要想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就必须让他们掌握图式知识。
图式知识的学习包括对图形的认知、对动态结构的理解、对空间和形状的把握以及观察图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等。
它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图式知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归纳。
在阅读理解中,它涉及对文本中的概念、词语、语句、句子、段落和文章中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这需要对空间构型和语义构型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不同层次上建立具有空间感的联系,从而理解文本结构的正确方法。
图式知识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它决定了读者如何拼凑文本的信息,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它可以帮助读者看到文本中的关键因素,并且能够把文本中的各类信息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整合,以便获得整个文本的概念。
然而,掌握此类能力有其难度,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图式知识,并且需要更多的脑力劳动,以便适当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注重系统训练。
学校和家庭在提高学生的图式知识的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以增加学生对图式知识的认知;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一些文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图式知识经验。
家庭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环境,并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关图式知识的书籍。
总之,图式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图式知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让学生掌握图式知识,是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在这方面的合作,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有效的阅读理解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论文摘要]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探讨中,图式理论愈来愈受到关注。
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但将图式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方面的研究仍比较鲜见。
本文通过介绍图式理论,同时探讨将该理论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的实用价值,提出实施图式理论的策略,使学生认识到背景知识与理解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提高其听力理解的能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
而听力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常常被列于首位。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
然而,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另一重要问题——背景知识或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却很少被重视。
本文通过探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一、图式理论1.图式理论的概念上世纪3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了图式(schema)理论。
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一个过程,也是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
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时,这个时候图式便实现了。
2.图式理论的分类听者的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一些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就会使读者在听力理解中遇到障碍。
语言图式在外语听力中的作用比在本国语听力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语言在外语听力理解中是一个主要工具,甚至根据经验的推测也不能替代精确的解码。
内容图式:指的是文章的内容范畴,他是文章的主题,因此内容图式又可以被称为主题图式。
当我们听一篇文章或文章的一个片段时,往往要预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听者就能猜测出文章的大致内容。
一般来说,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对这篇文章的听力理解程度。
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同样重要的是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
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有助于理解预期的建立,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
比如在教“预约”(reservation)这一主题时,学习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预定旅馆房间、车船票、飞机票、电影票、饭店餐桌等已存图式。
如果我们就预定旅馆房间作进一步的听辨分析,听者如具备预定旅馆房间通常采取的几个步骤的图式知识如:(1)开场白(opening):引出预定房间的话语;(2)目的(Orientation):表明预定房间的意图;(3)要求(Requirements):明确预定的时间、人数、价格标准以及有无特殊请求;(4)答复(Confirmation):确定预定成功或预定失败的原因;(5)结束语(Closing):表示感谢或遗憾等,这样的话对听力理解的容易度便会大大提高。
二、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听力理解是语言输入信息作用于人脑,激活头脑中某些图式并引起整个知识网络的反应,使输入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知识体系建立起意义的过程。
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在其自身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帮助下透过语音层次和句法结构层次验证新的信息,捕捉说话人的目的,达到语义层次的理解。
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即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式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有关背景知识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听力理解。
听者大脑的图式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正确、越透彻;听者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在大脑中建立更多的新图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图式有助于理解语篇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语篇图式,第一个好处是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篇章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文章所带来的问题;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同时对于回顾的内容也就可以趋于完整了。
因为假如学生能建立一个相关的图式,这样的话尽管有时候有些个别的单词或短语听不出来,或者有些细节未听懂搞不明白或者说是错过了某一个细节之类的,那么他们仍然能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而不会不知所云,不知道从何下手。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老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一下,对对答案就算完事,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解析语篇,理解语篇,进而建立全面清晰的语篇图式。
2.图式有助于预测上下文图式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图式的预测作用,它有助于对语境的预测,(当人们要谈论某一话题时)这个话题可以激活头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了就会有助于预测这个话题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知识图式就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一个向导。
人们在听具体的对话或短文时,所听材料可以激活听者大脑中相关的知识图式,而这种图式一旦被激活就有助于听者预测所听材料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情景。
例如:Girl:Excuse me,may I use your pen?I want to write on the address on the envelope.Man:Ok,wait for a moment.I’ll bring it to you.Girl:......通过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发生在邮局的一幕,根据对话,我们利用内容图式,可以对下文进行预测,知道这个工作人员一定会给女孩子一支笔,然后女孩子会向此工作人员道谢。
通过培养学生调用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的能力,使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进行预测,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从而可以使大多数学生能快而准地回答有关文章内容的问题。
3.图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外语听力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中。
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听完整个语篇后,在建立语篇图式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回忆,从而可以全面地分析语篇结构,然后综合整个语篇内容。
这样的话就可以锻炼他们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最后完成具体的语篇图式构建时,显然存在一个探究和创造的过程。
人的思维有相似性,亦有个性差异。
同一个语篇,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所建立的语篇图式,肯定有相似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部分。
那么教师可将有代表性的语篇图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析对比。
这样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进而激发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说听力理解是语言图式与超语言图式或非语言图式综合制约的一个结果。
三、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所听材料的兴趣,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而且还能将听力教学从以往的“词、句”为中心转移到以“语篇”为中心上来。
因此,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图式知识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若听者缺乏相关图式或不能恰当地调用已存图式,听力理解都会受到影响。
相反,若能成功激活长期记忆中的相关图式使其流入短暂记忆中,从而发挥作用,就能促进听力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是同等重要的。
这一认识对于外语听力教学有着有益的启发。
长期以来,英语听力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普遍认为听力课就是学生单方面的被动接受声学符号,教师只需要简单操作一下设备对对答案即可。
而图式理论告诉我们听力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在既存图式参与下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图式,如何培养学生激活图式的能力就成为听力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2.激活图式实验证明,受试的图式被激活得越早就越有利于听者较快地进入“听力”状态,较快地注意语言难点,并主动利用大脑中已存的图式来“破译”生词、难句,而不必时时处处都留意语篇中的每个细节便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所以我们说当听力材料所需背景知识与我们的文化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时,则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激活(actuate)相似部分的图式,指出不同之处,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以注意,一方面利用激活的图式采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对文章进行预测,从总体上把握篇章大意,使听者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理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听辨出关键词、句,以便检验、证实或修正预测。
请看下面这段:It was the First Day of the SaleA large shop was having its winter sale on shoes and clothes.It was the first day of the sale,and the shoe department was full of women who were eagerly buying them.There were all kinds of shoes and clothes,in a variety of colors and the prices had been reduced a lot because the shop wanted to get rid of as man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their new stock.在听之前,教师可先就sale(大减价)作一些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再增加一些与之有关的词汇或词组如winter sale,spring sale,clearance sale(清仓大甩卖)等等,使学生对所听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脑子里就会出现忙碌进出的人群、五花八门的商品、令人满意的价格、各种各样的对话等固有的购物图式。
通过激活这些图式,学生初听时虽有一些语言上的困难,但还是能理解文章的大意,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断定材料将会涉及到某一情境时,相应的图式随之也会被唤醒,且将有关知识都保持在激活状态。
某一图式一旦被有关的线索激活,就会为信息的加工储存提供一种框架,进而产生预期。
当预期同材料内容一致时,图式将促进对材料的迅速理解。
若学生图式产生欠缺或者虽说已具备但一时尚未意识到时,他们在听材料的过程中就无法完全理解材料内容。
这时教师可以试用语义图去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把他们的思维引至文章的脉络上,帮助他们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听力理解活动中,从而提高理解率。
3.建立恰当的新图式这就是说要利用一个已有的相关图式去建立一个新的相关的图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重视文化信息的输入,帮助学生吸收、丰富世界知识,建立新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