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学 总论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的作用
推拿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法,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 着关键作用。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 推拿是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或疼痛 部位),并通过经络的连署与传导作用,对脏腑功能 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 ①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肠胃痉挛 ②肾阳不足可擦命门穴达到温补肾阳 ③肝阳上亢者可强刺激点按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④强刺激内关穴可加快心率,用于治疗心动过缓
归合整复
⑴肌肉、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可适当运用按揉推擦等理筋手法, 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适当加以固定,可减轻疼痛,利于断端 的生长吻合。 ⑵肌腱滑脱者,可在疼痛部位触摸到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严重 障碍,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肌腱炎、产生粘连,因此,必要时可 使用弹拨活推搬手法使其复位。 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可运用牵引拔伸、一指禅推法、按法、扳 法等消除无菌性炎症,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解 除或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已达到治疗目的。 ⑷脊柱关节紊乱者,可运用扳法、斜扳、脊柱旋转复位等整复其 紊乱。
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推拿治疗的原则
一、辨病辨证,谨守病机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二、治病求本,缓急兼顾 三、扶正祛邪、防治并重 四、以动为主、调整阴阳 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
第三节 推拿治疗的特点
第三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要求
(1)选择合适的治疗体位 (2)体现手法作用浅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 (3)掌握手法作用点、作用力、作用力方向三 个要素 (4)严格推拿适应症、慎用症、禁忌症三个标 准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二、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在人体全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异常状况, 可以导致气血紊乱,不但在局部形成病症,也常常 成为全身各种疾病变化的基础。 (一)促进气血生成:如摩腹法调节脾胃 (二)促进气血运行:如按揉缺盆、膻中、膈俞、 胃俞讲呢止呃 (三)强化气血功能:如肾区擦法,温煦肝肾
秦汉时期
1.《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 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 血气散,故按之痛止。——推拿的显著作用是 止痛 《黄帝内经》首见“按摩”一词。 2.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佚)为公认的最 早的推拿学专著。
推拿治疗的追溯
魏.晋.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按摩得到朝廷的认可,太医署设立按 摩科。 当时著作: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方》、唐·王焘《外台秘要》。 其中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我国 现存最早的骨伤专著,第一次系统的将推拿手法 运用到骨伤科治疗中,是骨伤推拿疗法的雏形。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调理经筋 放松肌肉: I加强血液循环;II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III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恢复功能。 消除病因: I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 II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III松解软组织粘连者。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四、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症状患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END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三、疏通经络、温经散寒 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引起局部经络 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 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活动,是人体恢 复正常生理功能。 例如: ①推桥弓可平肝潜阳,降低血压 ②掐按合谷穴可治牙痛 ③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偏头痛 ④现在研究证明,长时间柔和的推拿手法可抑 制中枢 神经、兴奋周围神经
绪论
推拿治疗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 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在 人体特定部位和经穴进行诊察、治 疗和调理,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门临床学科。
推拿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追溯
起源时期
远古时代人类出于本能的自我救护或同伴间的 相助行为的需要,用手在身体体表进行无意或 有意的抚摸揉按动作。
推拿疗法的特点
由于推拿疗法不同于以内服药为主的内治法, 和针灸、药物外用等外治法也不完全相同, 所以,推拿疗法具有很多不同于内治法和其 他外治法的特点。 (一)操作方便 (二)适应范围广 (三)疗效显著 (四)施术安全 (五)容易推广 (六)保健强身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
1.各种急性传染病。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8.经期、妊娠期妇女疾病 9.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 10.年老体弱的危重病患者。 11.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要领的疾病 12.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