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事迹李白集锦700字
从古至今,论风华才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这个人媲美,他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潇洒脱俗的风采,奔放自由的思想,浪漫无比的言语,毫无拘束,雄奇飘逸,无不让人为之赞叹,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正是继屈原之后中国第二位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英雄事迹李白,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事迹李白1
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齐州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天宝四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英雄事迹李白2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首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磨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可谓制工精细,造形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自26岁出川入楚,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春来到安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李白寓居安陆时,结交了不少名人,并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而著名。传说他饱览古泽楚风后,常豪饮高歌,语惊四座,其才华深受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赏识,次年并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予李白。
李白十年酒隐安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以及关于李白活动的不少珍贵贵迹。经安陆研究太白办公室考证,诗人当年的饮食生活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精,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作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对
“烹鸡”最感兴趣。这在后来李白出游离开安陆,当他接到朝廷诏令时,还回想过烹鸡的美味精。曾作诗曰:“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嘻笑牵人衣”。由此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彩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入京任翰林职。
传说“翰林鸡”一菜,就是友人为钦佩诗人才华而精心制作的佐酒佳肴之一。因诗人李白向喜食烹鸡,后人便呼之为“翰林鸡”,缘出于此。
英雄事迹李白3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李白小时候不认真读书,逃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溪水旁磨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就问老婆婆:“您磨这根铁杵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要磨成针。”李白笑问:“这要磨到何时啊?”老婆婆回答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一直被中国的家长和老师用来激励小朋友踏实学习,踏实做事。
可是这个故事究竟是真是假?现在看来虚构的可能性比较大。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见于宋代的《锦绣万花谷》,说眉州有个地方叫武氏岩,位于象耳山,李白读书未成路过那里,之后就是刚才所讲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又同时被《方舆胜览》《山堂肆考》等书记载。但为什么这个故事值得怀疑呢?
首先,李白自己没说过这件事,也不见于李阳冰、魏颢等人的记述。他们和李白同时代,很熟悉李白,也热衷记载关于李白的事迹,
却均没有涉及此事。李白对自己少年时的经历也是津津乐道,比如在哪座山学习,跟谁学习,他小时候有什么爱好,再比如他记述过自己少年时是养鸟高手,曾散养了一千多只鸟而且都听他指挥,当地长官都慕名前来参观云云。如此津津乐道自身经历的人却未曾提及这么励志有趣的故事,这着实令人怀疑其真实性。
其次,李白少年时没有到眉州学习的记录。他的家乡是四川江油,早年在江油大匡山一带学习,宋神宗期间的一块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记载李白在县里当过小吏。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说自己曾在“岷山之阳”学习,据推测岷山指的应该是青城山。而《锦绣万花谷》说他在眉州象耳山学习过,却不见有史料记载。
根据以上推测,所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可能是后人编造的。李白是名人,给名人编段子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个“爱好”。而且这个故事很励志,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戒躁的价值观,所以此故事便流传至今了。
英雄事迹李白4
三岁,我学会的第一首唐诗是《静夜思》。
稚声稚气的背诵在那时的我想来,不过是为了母亲掌心里的一块糖。至于李白?不知道。更妄论什么思乡之惆怅,月色之清朗。
渐长,喜欢李白从韵学开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多么朗朗上口,宛如一曲磅礴的歌。
七岁,我告别故乡的月亮。
在一个陌生了又陌生的城市里,老师又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次,稚嫩的心忽然涌起一种莫名的哀怆,为什么李白会把月光看成霜呢?也许,他同我一样,也想念故乡的月亮了。
抱着这般同病相怜的情感,走近李白。
他惆怅,“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他渴望,“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他不安,“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他坦荡,“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他狂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情长,“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他豪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一个无法着墨的灵魂,我顿悟。
因为他太澄澈,本就不该出现在这尘世,他本应是仙,以一颗简单到近乎透明的心。因为他太寂寞,无人问津的寂寞。他空有一番热血,却无力回天。于是,他唯将所有的梦都编织给了之后的浩浩两千年,只是后人用力揣摩其意也难得十分之一。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我们都以为他是那个饮者,他却恰恰是那位圣贤。他用光鲜亮丽的盛唐景象滋润中华,以寂寞如雪守住本心。他的才华被铭记,他的寂寞被遗忘。
幸好,他快活,即使并不快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纵横四海,狠狠嘲笑那些漂浮不定的荣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