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课程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之处: AMV时,机械通气机依靠患者的吸气负压或 吸气气流触发,呼吸频率、吸/呼、TV或MV等,受自主呼吸 和机械通气双重影响。
(二)按使用途径
1、胸内或气道内加压型指在建立人工气道(面罩、 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的前提 下,机械通气机产生的正压气流,流经气道进入 肺内,产生或辅助呼吸。 2、胸外型 指机械通气机在胸外产生正压或负压,使患者的 胸廓和肺被动性地膨胀或萎陷,并由此产生呼、 吸气动作。
②高频喷射通气(HFJV)
用喷射管直接喷射,利用ventri原理进行通 气,并可直接插入气管内,通气频率100~200次 /min,TV≤VD;
③高频振荡通气(HFOV)
通气频率200~900次/min,TV<VD (20~80%VD)。
是治疗各种类型呼吸衰竭最直接而有效 的方法与措施。
缺氧并非均属于呼吸衰竭!! 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 脑溢血或出血、脑炎或脑膜炎; 高位截瘫或神经疾患;
(二)纠正二氧化碳潴留
• COPD、 • 肺性脑病、 • 支气管哮喘、 • 巨大纵隔肿瘤;
四、工作原理
人体正常呼吸动作的产生,有赖于呼吸中枢调 节下的呼吸肌、胸廓、气管、支气管树和肺泡等器官 和组织的共同协调运动。
机械通气
概述
一、定义
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产生或辅助患者的 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 二氧化碳潴留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
二、机械通气发展历史
(一)时 间
十五世纪开始,不断有人做人工呼吸方面 研究与实践;(动物实验:气管切开后置管、 吹气、风箱正压通气等);
与气管内麻醉发展分不开(十九世纪1858年);
(三)按吸、呼气相的切换方式
1、定压型(pressure control) 机械通气机产生正压,气流进入肺内,
当预定压力值达到后,气流中断,呼气阀打 开,胸廓和肺被动性地萎陷,产生呼气。
2、定容型(volume control)
同样是通过正压将预定的TV送入呼 吸道或肺内,并将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但当预定的TV达到后,机械通气机才停止 供气,气流中断,呼气阀打开,肺和胸廓 萎陷,产生呼气。
3、定时型(time control)
按预定的吸、呼气时间供气(吸 气)或排气(呼气)。TV由机械通气机的 工作压力、吸气时间和由此产生的吸 气流速控制或调节,多与定压型共存。
4、多功能型(versatile ventilator)
指在同一台机械通气机中,兼有定压、定容、 定时的切换装置,这是机械通气机进一步完善的 必然趋势。
1、高频通气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HFV)
①高频正压通气(HFPPV) ②高频喷射通气(HFJV) ③高频振荡通气(HFOV)
①高频正压通气(HFPPV)
结构与常规通气机相似,但通气频率多为 60~100次/min,吸气时间<30%,TV较小,稍>死 腔量(VD,volume of dead airway),但可以接近 正常;
(四)减少呼吸作功
机械通气可以不依赖神经、肌肉 的兴奋、传导与收缩产生呼吸动作, 能减少呼吸作功,降低呼吸肌的氧消 耗。
(五)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
机械通气的气道内正压,能纠正病理性 呼吸动作,如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连枷胸 引起的反常呼吸运动 ,纠正由反常呼吸引起的 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五、机械通气分类
机械通气可以完全脱离呼吸中枢的控制和调节, 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满足人体呼吸功能的需要。
(一)人为产生呼吸动作
1. 替代呼吸中枢,产生、控制和调节 呼吸动作;
2.替代神经、肌肉等,产生呼吸动作。
(二)改善通气
机械通气的正压气流,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 的患者得到足够的潮气量(TV)和分钟通气量(MV), 对有气道阻力增加和顺应性下降的患者,也能通过 不同方式或途径,克服气道阻力增加和顺应性下降 引起的TV和MV下降,改善肺通气功能。
-方法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使用类型:(1)控制性;(2)辅助性; 2.按使用途径: (1)胸内或气道内加压型;(2)胸外型 ; 3.按吸、呼气相的切换方式:
(1)定压型(pressure control)压力切换; (2)定容型(volume control)容量切换; (3)定时型(time control) 时间切换 ; (4)多功能型(versatile ventilator) 4. 按通气频率高低:高频与常频;
(三)改善换气
通过不同通气模式或方式,改善换 气。
(1)提高吸入氧浓度(FiO2),增加氧 的弥散;
(2)利用特殊通气模式或功能,如 吸气末屏气、呼气延长、呼气末正压 (PEEP)等,改善肺内的气体分布,增加 氧的弥散、促进CO2排出、减少肺内分流 (Qs/Qt),纠正通气/血流(VA/Q)失调,
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铁肺;
真正呼吸机问世或发展是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以后;
(二)影响呼吸机发展环节
人工气道:面罩、插管(口、鼻、喉)、切开;
麻醉机与呼吸机:胸外、气管内;正压、正负压、容 量等。
监测措施-动脉血气分析(五十年代):促进呼吸机在 临床广泛应用。
三、临床价值
(一)纠正缺氧
1、直接挽救患者生命; 2、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
使用这种类型机械通气机时,吸、呼气相的 切换或控制方式既可以由操作者任意选择,也可 以由机械通气 机本身根据所设置的参数和监测指 标综合调置。
(四)按通气频率高低
1、高频通气 通气频率通常均>60次/min。是借助高
压气源向气道内有节律地、短促地喷气,并以 较小的TV、较高的通气频率达到IPPV的目的。 优点:低气道压、低胸内压、对循环干扰小、 无需密闭气道、FiO2保证。
(一)按使用类型
1 、控制性机械通气(contro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Leabharlann Baidu在自主呼吸消失或减弱的状态下,完全由机械通气机 产生、控制和调节患者呼吸的机械通气。
2 、辅助性机械通气(assista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V) 在自主呼吸存在的状态下,由机械通气机辅助或增强 患者的自主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