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州市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管理观察 >>136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郝爱红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摘要: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消耗了很多资源,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注意自然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

正是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人类发展进步,正是这样的错误发展模式使人类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

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影响。

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生态城市规划技术能够改善当前城市的环境水平,以降低污染,从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用水水平。

因此本文主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技术为依据开展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分析引言生态城市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全新的社会关系,它必须以人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正确理解为基石,以保证社会、经济、人为社会关系的和谐。

生态都市的首要目标在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的和谐,从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不过,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环境城市建设往往更直接取决于经济效益因素而不是社会有效发展,所以,必须在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进一步设计优化现代城市规划,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和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全面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促进这一。

1.城市规划概念城市规划学是一种关于公共空间设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城市外观,并增加空间使用,以改善城市人民的生存条件,确保全面发展。

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就是对数据的概括与抽象,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将平面设计和具体化,根据对建筑、景观设计和城市结构的详细组织与策划,以符合市民的心理需要。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主要是以改革与开放等根本性政策进行的,如何在城镇化的全面实施中更加完善城市规划科学理论,这就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将导致更高的资源消耗,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人员,应该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并针对人和自然因素制定政策,特别是考虑到发展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迁往城市生活。

这给城市环境、交通和资源带来了压力,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上开始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措施,打造低碳、低排放、低能耗的城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一、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1.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立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采用有效节能的措施和推广循环经济的模式,以达成可持续的发展。

2.城市规划深受生态因素影响:生态城市规划的起点是生态因素,以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

3.建设低碳、低排放、低能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环境良好,采取低碳、低排放和低能耗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二、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1.环保理念首要: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影响环境的各种生态因素都必须考虑,如水系、自然地形、空气质量和植被覆盖率。

2.整合生态系统元素:要把各生态系统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具有上下联系、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

3.能源、交通、城市垃圾等问题: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多考虑能源、交通、城市垃圾等方面的问题,并纳入统一规划。

4.人们对城市环境期望的理解: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和需求,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和社会效益。

三、生态城市的建设1.能源利用: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注重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同时,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城市绿化: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应注重城市绿化,使城市成为一个绿色、透气、舒适的生态环境。

3.水、土壤环境:生态城市建设中,重要的还有水、土壤环境的治理,避免水、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4.减少城市垃圾: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要减少城市垃圾。

采用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方式,促进循环经济。

四、推广生态城市的意义1.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城市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破坏。

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噪音、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首先,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城市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文明建设又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城市中的绿地和湿地不仅可以净化空气、保持水源,还可以降低气温、改善气候。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广场,提供给居民一个清新、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其次,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还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身心负担。

而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可以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比如,在城市中设置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区聚会,鼓励市民参与,增进社会凝聚力,使城市成为一个人人向往、人人喜爱的幸福之地。

此外,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相反,恶劣的城市环境会让人们流离失所,企业难以生存,导致经济衰退。

因此,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

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和监管,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企业应当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持城市环境的改善。

市民应当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不乱涂鸦,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城市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短期的努力和措施,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行动。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逐渐改善城市的环境,营造出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郑州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郑州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郑州——郑州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三年大提升纪实发布时间: 2012-12-28 10:39:31 来源: 中国建设报郑州市辖6区5市1县和郑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及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4.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85.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37.4万人,建成区户籍人口321万人。

郑州市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截至2011年底,郑州市区建成区共有公园57个、绿化广场20个、游园222个,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36.2%和10.2平方米。

全市共有国家级园林城市3个(郑州市、巩义市、登封市),省级园林城市2个(新郑市、荥阳市),省级园林乡镇7个。

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广泛分布,滨河公园贯穿市区,点、线、面结合,市区园林与城郊绿化融合,大树大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体系。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郑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博采众长,不断改进完善绿化系统规划,实施高品位园林规划具体设计。

2003年批准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郑州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在城区建设中严格实施。

2010年新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新一轮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在紧张修编中,新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纳入总体规划逐步实施。

2011年《郑州都市区空间战略规划》出台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时覆盖到全市区1100平方公里的范围。

同时,郑州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实施园林规划具体设计,通过对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综合保税区、西流湖生态园区、重要道路等主要园林绿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广泛征集和吸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由国家级、省级专家严格评审设计方案,并向市民展示设计方案,集思广益,园林建设更具人性化,更加贴近民众。

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与实践

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与实践

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与实践近年来,生态文明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和实践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低碳出行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体介绍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与实践。

首先,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重点体现。

城市规划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注重保留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和稳定性。

例如,规划中可以将河流、湖泊和森林等自然景观纳入城市建设范围,并进行综合保护和管理。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绿色建筑和生态园林设计,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性能。

其次,合理利用资源是城市规划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作为资源集聚和消耗的中心,要在规划中注重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倡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能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另外,城市规划还应注重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消耗。

这可以通过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制定土地利用总量控制和城市绿地保护措施等来实现。

第三,推动低碳出行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方向。

城市规划应鼓励和引导居民、企业和机构采取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城市规划者可以考虑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选择,并设计便捷的步行和骑行通道,鼓励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将公共交通设施与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作区相结合,减少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间,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最后,引导人们实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也是城市规划中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应注重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服务,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条件。

论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以郑州市为例

论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以郑州市为例

论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以郑州市为例摘要:从现代城市发展到生态城市,是一个长期的生态化发展过程,要得以实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综合协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科技、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逐年减少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成为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

要把郑州建立成中原生态之城,必须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郑州市;解决措施Abstract:From the modern c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city, is a long-term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to realize need to give tough effort.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follow the natural law and the law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cology, to person and natural harmony as the core, it is a method with modern technology,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the city and local social, economic, natural and compound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the futur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Zhengzhou have a certain econo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undation, bu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arable land is reducing year by year and urban and rural difference is bigger with outstanding problems, to become the city of Zhengzhou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constraints. In order to build Zhengzhou into China and ecological city, must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Key Words:Ecological city; city planning; Zhengzhou city; solving measures1.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点1.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更要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那么,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呢?首先,规划引领是关键。

城市规划应当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在规划过程中,要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避免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如公园、湿地、绿化带等,以增强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

同时,要注重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使城市融入自然,而非与自然割裂。

比如,在规划新城区时,可以依托现有的山脉、河流等自然景观,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城市景观。

其次,加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这包括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

污水处理厂应当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污水达标排放,甚至可以进行中水回用,用于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

垃圾处理要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推广垃圾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可以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补充地下水等,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节约水资源。

再者,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鼓励开发商和建筑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光伏板、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材料等,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建筑设计的规范和引导,使建筑与自然通风、采光条件相适应,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奖励措施,对绿色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推动绿色建筑的广泛应用。

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也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轻轨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如何建设

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如何建设

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如何建设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城市不仅是人类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追求,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城市?又该如何去建设它呢?生态文明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它不是单纯地增加一些绿化面积或者减少一些污染排放,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个生态文明城市,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自然景观等。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河流等生态空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其次,生态文明城市要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应该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

例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再者,生态文明城市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城市的建设和运行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比如,推广节能建筑、优化水资源管理、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同时,生态文明城市还应该有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

这包括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等。

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能够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还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在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城市要有高度的公众参与和生态意识。

市民们应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

比如,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倡导绿色消费、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

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呢?首先,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

比如,划定生态红线,明确哪些区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避免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姓名:崔磊鑫学号:4903130099班级:13级测绘一班辅导老师:吴国玺浅谈郑州市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一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家会想起一首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人们熟悉的优美歌曲,唱出了人们对海南优美环境的赞叹。

从2000年9月开始,海南省推动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文明生态村,到如今,郑州市的旧城规划改造的如火如荼地进行,结合以前郑州市规划方向出现的问题,本文针对郑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在城市规划中,如何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如何进行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字】郑州市城市规划;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一、生态文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回想事件:2008年8月2日的那场暴雨,给郑州市带去了重创。

无数辆公交车被淹没,两小时内郑州全市公安接警25321余起,消防接警也创下纪录——路面房屋坍塌、变压器起火、车辆被困与涵洞……次日,两具尸体在泵站被工作人员发现,其中一个是被洪水卷入下水道井口的跌倒的骑车女子,落水的地方,还漂着她的雨伞:2008年8月13日晚的那场大暴雨.又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我国河南洛阳、江苏、浙江等地也遭受到特大暴雨,损失惨重。

如图所示:这些重大特大自然灾害不但给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带来了严重的教训经验,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城市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不遵循科学的安排,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

比如说城市排水系统,是直接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重要的工程设施系统,是一个城市公共设施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水污染控制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更是一个生态工程,但就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对、防洪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没有与我们城市发展速度同步进行,为我们紧急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埋下了祸源。

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的中国社会的同时,必须加快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仔细分析以上事件的发生,造成城市严重内涝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城市混凝土硬化地覆盖率太高。

下雨时,最好的排水不是雨水管,而是草地,可以锁住水分,减少低洼地区受到雨水堆积。

但是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城市里混凝土硬化地的区域太大了:建筑、停车场、道路、人行道等,甚至是小区里的花园下边——它下面都是地下停车库,也一样是这样的混凝土硬化地。

这些大量的混凝土硬化地阻止了土地顺利吸水,建筑本身的需要地基保护,因此只要是建筑、是道路或者其他是混凝土硬化地的地方,排出的雨水都是全部流到排水管道的。

那些植物可以在极少的土壤层中勉强的活着,许多小区和道路也是这样,但水做不到,留不住的话就要流出来,夹杂在其中的泥沙以及树叶也更会阻碍顺利排水,如今,越是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淹水问题就更严重,所以“农村不淹水、城里涝翻天”的现象就出现了,这全部的根源就在于此处。

2.城市采水严重,导致地陷严重,河面高于路面。

这个大家都明白的,人口越多,地下采水更多,引起了城市地表下陷,加上不断建设的高层建筑,地面荷载不停的加大,加速了下陷程度。

北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二、我国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有:1、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非包容性2、社会差距拉大--城市生态社会建设中的非包容性3、环境恶化与资源消耗加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非包容性4、盲目规划建设--城市生态人居建设中的非包容性三、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典范案例1,河南省濮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简介濮阳市地处河南东北部,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接处。

虽然建市较晚,但是濮阳市后来居上,经济实力在省内并不落后。

身为一个生在濮阳长在濮阳的人,我对这座城市再熟悉不过了。

濮阳常年都能取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缘由是极其注重城市环境卫生,市区发展速度极快,道路宽广了,绿化带多了。

记得小时候,学校就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们在街上要主动帮助老人孩子,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明城市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工程好坏,最加重要的还是人文上的精神层面高低。

在市民福利方面,处处都尽量的考虑到极致。

公园不收费,全白天开放,为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地点。

濮阳市花是月季,市内大量种植月季花,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良性循环。

不过在建设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还是会有冲突不协调。

经济的发展会以牺牲一定的环境为代价,但是生态环境是金钱买不到的,破坏环境人类迟早会追悔莫及。

企业发展趋于新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分针化,引进国外高科技设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把经济的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的发展上,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利益,未来才可以走的更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节能减排是企业生产化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的突破口。

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的话。

那么一个绿色、健康、适合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将不再是梦想。

近十几年来,城镇化建设进程,市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明显提升。

以人为本,完成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工作。

大力推广体系编制,健全基本设施的投入工作。

濮阳市作为中原油田总部的所在地,工业优势得天独厚。

石油的产量影响着GDP 的高低,政府抓住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业。

以最小的劳作量寻求最大化的效应。

在全国范围内的行情大压力的形式下,濮阳市石油化工业经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没有受到多少的波动和冲击影响。

不仅如此,市政府还大力建设产业集聚区,用以促进产业发展的交流和扩展产业发展的空间。

以中心城区促进带动周边地区化工产业、高科技技术产业等新型发展方向产业的建设,逐步的缩小城乡的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展速率。

2,河南省许昌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简介许昌地处中原之中,交通便达,作为曹魏故都,在整个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个在许昌上学的河南人,这两年看到市政府的各种各样为人民服务的大动作,感觉很是值得骄傲。

许昌建筑体系是魏汉风格,贴切曹魏故都的历史缘由。

建筑群环抱在植物丛中,花木之乡的美誉名不虚传。

人文和生态和谐的融为一体。

面对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许昌市推出了骑车减排的方法,在市区范围内安置自行车,一定时间内免费骑行,用支付宝就可以刷车。

这种利民便民的做法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骑车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还可以锻炼身体,让学习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得到放松,而小自行车的翠绿色外观也为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许昌自古多种莲花,所以也有别名“莲城”。

但是今年前因为水系污染、水资源的匮乏等原因,许昌水系生态圈的环境特征已经大不如前了。

在国家重点发展的南水北调工程经过许昌时,市政府抓住机遇。

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改善水系环境。

提出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耀莲城”的口号。

在水文化体系的塑造上,最重要的是爱水,加强对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工作,从娃娃抓起,广泛的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节水爱水意识。

市民应该自觉的遵守,河岸边上不要丢垃圾,不要破坏湿地。

除此之外,对城市雨水进行回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尽可能的进行二次利用,最终排放时候要达标。

五湖指的是保留并扩大几个调蓄能力高和观赏效果明显的湖。

并将贯穿市中心的几大河流连接起来。

塑造适合人类游玩居住的生态水系长廊。

预计明年,还会渐渐投入水上公交工程。

顾名思义,就是在河流上投入水运业,市民可以坐船上学上班,开始美好的一天。

也可以在劳累一天后,在船上欣赏着美丽的莲花,回到家结束一天的生活。

水是生命之泉,文明之源水生态的改观讲给许昌后世带来取之不尽的良好效应。

3,全国范围内的总体环境改观情况在党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计划前后,全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环境改善和污染治理工作。

在空气质量方面,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的PM2.5值都较前些年有所下降。

虽然全国范围内还是有大量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但是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这样的进步还是很好的。

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空气污染问题,走低碳化的能源发展道路就是一大方法。

核能、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都具备很大发展潜力。

而GDP的增长和空气的改善也可以很好的印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可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

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对策(1)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应该多制定与环保节能相关的政策,发展壮大新能源型企业现代化建设链,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经济上面的支持。

仪器方面,将高能耗的破旧仪器彻底淘汰掉,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理念,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化工企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良性发展的模式套路.(2)推进产业结构节能减排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严查一些违规小企业,将眼光放长远,逐渐用低能耗型工业企业取缔不科学的高能耗工业企业,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加速发展,提高其在国民总体环境下的比重,加快地方总体产业链的结构框架改造调整。

(3)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自古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冲突的,经济发展所必须要的原材料和排放的废渣废水都是对环境有破坏性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最好的礼物,也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

为了大力发展工业、科技和经济而忽略环境的保护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要在低能耗减排的前提下发展,为了快速发展在回过头来整治的思想是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死路径(4)坚持节能低排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仅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还具有长远发展的意义。

一味的看重经济发展,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后代造福,它需要每个公民自觉的遵守。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认识看清可持续性发展在其中的组成部分,探寻出一条经济发展、人文关怀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化建设新道路。

即满足了提出构想前的本质目的,也赢得人民的口碑和拥护。

(5)以循环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以循环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着力推广循环发展、节能减排的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应该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他们之间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社会文明。

运用城乡规划知识摸索出一条适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用以解决人类活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问题。

【参考文献】:[1]陈吉宁,赵冬泉.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9.[2]刘延恺.城市防洪与排水.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8.[3]高光智.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10,09.[4]张智敏.浅谈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商情》,2014[5]韩俊国.关于城市排水管网问题的探讨.《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6] 张燕华.老城区排水系统分流制改造的探讨.《福建建设科技》.2012[7]王龙众.浅议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 《中国科技博览》.2013[8]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班级: 13级测绘工程姓名:崔磊鑫学号:490313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