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论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毒虚论 —— 毒虚致百病
壮医认为,所谓毒,是以对人体构成伤害及伤害治病的程度为依据的。 有的毒性猛烈,有的缓慢起毒性作用; 有的为有形之毒,有的为无形之毒; 有的伤皮肉,有的则伤脏腑和体内重要通道。
举凡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
初具理论雏形,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族医学内容 壮药方剂学 —— 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配药、骨刮、
角疗、灸法、挑针、金针 岭南方 —— 解毒、治疗瘴气的药方
壮医药学的发展
建国后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医疗和科研方面:医院7所、研究所4所、制药企业4所 教育方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靖西壮医药学校、广西中医学院
• 由此,察舌即可测知正之亏盈、毒之轻重,这是壮医望舌诊病的依据。
挑刮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以右手中指指背用力划刮病者背部或胸部肌肤,凡起蛇状紫黑色粗线 者诊为“标蛇痧”;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收集到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名 称具浓厚的岭南民族特色。
• 就内科病来说,概括起来主要为痧、瘴、蛊、毒、风、湿六大类。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岭南致病原因是一种“恶气”,称毒气。 乃由岭南阳多宣泄,冬不闭藏,草木水泉皆凛此“恶气”,“日受气毒,元气 不固,发为瘴疾”。 因此临床上以毒命名的病名最多。 如痧毒、瘴毒、蛊毒、风毒、湿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
水道与谷道同源而分流,在吸收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后, 谷道排出粪便,水道主要排出汗、尿。水道的调节枢 纽为肾与膀胱。 ▲ 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进出于 口鼻,其交换枢纽脏腑为肺。
三道畅通,调节有度,人体之气能够与天地之气保持 协调平衡,即健康状态。三道诸塞或调节,则三气不 能同步而疾病丛生。
生理病理观
• 脏腑气血骨肉 • 谷道水道气道 • 龙路火路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认为: 龙路和火路是人体内虽未与大自然直接相通,但却是维 持人体生机和反映疾病动态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 路的命名。 ▲ 壮族认为龙是治水的,龙路在人体内是血液的通道 (故壮医又称之为血脉、龙脉),其主要功能是为内脏 骨肉输送营养。 ▲ 壮医认为活路在人体穿感之道,为“信息通道”,其 枢纽在“巧坞”。火路和龙路一样,有干线,有网络, 遍布全身,是正常人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外界的各 种信息和刺激,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适应外界的变化, 实现“三气同步”的生理平衡。火路阻滞甚至阻断,则 人体降低或丧失对外界的信息的反应能理和适应能力而 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 壮族先民是最早创用针刺疗法的 民族之一 • • 广西“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代最
久
• 先秦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外,对药物有 一定的认识,如:紫苏解毒去鱼腥味、佩戴草药可防病
壮医药学的发展
唐宋时期,壮医药学初步形成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壮医认识的毒药和解毒药达近百种。
《新修本草》(唐 苏敬等)记载壮族先民著名的解毒药 —— 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 这些记载作证了壮族先民对毒虚治病及其治疗解救方法的高度重视,并积累了相当丰 富的经验,且提高到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在其基础上形成壮医的病因论—— 毒虚论。
疾病的分类及治疗
龙路、火路脉络。舌与“咪胴”同居谷道。通过谷道纳入之食物,经 “咪胴”、“咪曼”、“咪叠”化生变为“嘘”、“勒”物质,与经 气道纳入之气相合,顺龙路网络,上注于舌,故舌可反映人体“嘘”、 “勒”、正气之亏盈。另一方面,气道、谷道常为痧、瘴、风、湿等 诸毒入侵之通道,犹如中医所称之“病从口人”,而舌扼气道、谷道 要塞,故毒之轻重亦可从舌上反映出来。
பைடு நூலகம்
生理病理观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脏腑气血骨肉 • 谷道水道气道 • 龙路火路
壮医认为:
内脏气血骨,构成人体主要物质基础。
▲ 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成为脏腑;
▲ 骨(壮语称“夺”)和肉(壮语称“诺”)构成人体 的框架和形态,并保护人体脏器在一般情况下不受伤害。 人体内的谷道水道气道以及龙路火路,都往返运行于骨 肉之中。
壮医目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
• 壮医对眼睛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的 精华所在。人体脏腑之精上注于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 也能反映百病。
• 人体内的脏腑气血,“三道”、“两路”、“巧坞”功能等,都可以
通过目诊而获得相对准确的信息
悠久的历史 古朴的理论 丰富的诊疗技法 和 药方
独特的民族形式 浓厚的地方特色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萌芽于先秦时期:青铜浅刺针(2枚,武鸣西周末年古墓出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现代发展
先秦时期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火路网络与全身脏腑骨肉相通,耳朵配合两眼(勒答)构成巧坞的左丞 右相,起巧坞的“耳目”作用,勒答藏于巧坞内,而耳朵露于巧坞外, 伸向两侧,察耳朵可诊知某些疾病。 • 耳尖位于耳的顶端,对外界气候的变化最为敏感,故以耳尖为重点诊 察点。
舌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分望舌苔、察舌质两大部分。 • 壮医认为,舌位于口腔之内,雄居谷道门户,与气道相通,上面布满
• 已知的壮医甲诊辨证分类达28种, • 本色甲、葱管甲、蒜头甲、鱼鳞甲、瘪螺甲、鹰爪甲、匙形甲、
扭曲甲、嵴棱甲、横沟甲、软箔甲、粗厚甲、竹笋甲、脆裂甲、 胬肉甲、萎缩甲、暴脱甲、白色甲、红紫甲、紫绀甲、蓝色甲、 黄色甲、黑色甲、斑点甲、疰蚀甲、啃缺甲、瘤甲等。 • 除本色甲外,每一种甲象都各有所指,提示一种或多种病证的存 在及轻重缓急情况。
三气同步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根据壮语“人不得逆天地”或“人必须顺天地”之意而来。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认为: 就人与天地的关系而言,人与天地需同步,人不得逆悖天与地,此即三气同步; 就人体内部而言,其上中下三部,需保持协调平衡,人体才健康无病。
壮医学认为: 1、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 2、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3、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4、人体是个小天地,形体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 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5、人体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 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班、壮医史… 医药文献: 《中国壮医内科学》 《壮医针挑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观甲诊病》 《中国壮医》《壮族民间用药选编》《壮族通史》 学术交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甲诊具体诊法是:在自然光下,病人伸手俯掌,各指自然伸直,医者于 相距一尺处以目直接观察(亦可借助放大镜以观察)。
• 诊察时宜逐一检查各指甲体、甲床、月痕、皱襞及脉络,分辨其形状、 质地、颜色、泽度、动态等。一般诊视两手指甲互相对比,必要时可以 诊察两足趾甲。
壮医甲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依据:
眼睛是人体的窗口,是天地人三 气的精华所在,人体脏腑及三道 两路之精气上注于目,目得天地 人三气之养而能视,所以眼睛能 包含一切、洞察一切,在病理状 态下,目也能反映百病。
人体各个部位、器官和组织,在眼睛上都有 特定的反应区域,当其发生病理改变时,大 都可以反映到眼睛相应部位的巩膜上而出现 各种讯号;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疾病,在 眼睛的相应反映区可有不同的异变讯号。
• 主要通过观察手各指之颜色、质地、形状、运动状态等来推断疾病。 • 壮医认为,手指亦为人体的缩影之一,正之盛衰,毒之轻重,“三
道”、“两路”的功能状态,皆能从手指反映出来,故根据手指部位 的异常征象,可以诊断疾病。
耳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通过察耳以诊病,分察耳尖与察耳廓两大部分。 • 壮医认为,耳居天部,附于“巧坞”两侧,通连“勒答”,通过龙路
▲ 壮医认为血液(壮语称“勒”)是营养全身骨肉脏腑、 四肢百骸的极为重要的物质,得天地之气而化生,赖天 地之气以运行。
血液的颜色、质量和数量有一定常度,血液变化可 以反映出人体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
刺血、放血、补血是壮医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疗法。 查验血液颜色变化及粘稠度变化,是一些老壮医对疾病 预后的重要依据。
壮医学理论
1
三气同步 —— 天人自然观
2
三道两路 —— 生理病理观
3
毒虚致病论 —— 病因病机论
4
疾病的分类及治疗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三气同步 —— 天人自然观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
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 壮医认为,天地万物可分为阴阳两类,同一事物也可分为阴阳两面。 壮医以阴阳为本理论来对事物和疾病的属性进行归类,概括事物变化 的根源。 壮医用阴阳的概念来解释天地万物之间、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 关系。壮医认为大自然的各种变化都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 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的反映和结果。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月痕(壮族称小太阳):
• 正常:月痕边缘整齐、清晰、
中部凸起饱满
• 月痕太大:阴虚火旺,阴精外泄,咪叠
( 肝)功能亢进(高血压等)
• 月痕突然变大:中风先兆
• 月痕太小:阳不足、寒症
• 月痕变蓝 :心脏病或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兆
指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目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目诊的要义是: • 医者的眼睛可以洞察百病,患者眼睛可以反映百病。两者配合,就可
以诊断疾病。 • 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睛的神采色泽、灵活度、干涩、视力、脉
络等诊断疾病,并受牛、马等兽医目诊的启发,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 的壮医目诊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传统诊断方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 特色。
• 20余种壮医诊疗方法: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 耳诊、舌诊、按诊、闻诊等。
生理病理观
• 脏腑气血骨肉 • 谷道水道气道 • 龙路火路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认为:
通过人体内的谷道、水道和气道及其相关的枢纽脏腑 的制化协调作用来实现三气同步。 ▲ 五谷进入人体得以消化吸收之通道称之为“谷 道” ,主要指食道和胃肠。其化生的枢纽脏腑为肝、 胆、胰。 ▲ 水为生命之源,人体有水道进水出水。
目诊的规律概括为: 着色深浅判新久,弯曲频率别轻重,脉络混浊有湿毒,脉络散乱为风毒, 脉络近瞳属于火,脉络靠边属于寒,黑斑瘀来蓝斑虫,目诊仔细辨分明。
壮医甲诊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认为龙路、火路网络在爪甲部位分布较多,爪甲的不同颜色、形状 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病机的变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