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Word版

合集下载

英语思政课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英语思政课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思政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政理论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思政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掌握。

2. 难点:运用英语进行思政理论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与思政理论相关的英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思政理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作用?2. 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思政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思政理论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就某一思政理论话题展开讨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

(2)角色扮演:模拟思政理论讲座,让学生扮演主讲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思政理论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撰写一篇关于思政理论的文章。

5. 课后拓展(1)推荐相关英语思政理论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2)组织学生参加思政理论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思政理论教材。

2. 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3. 课外资料:英语思政理论书籍、网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2.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英语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英语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2. 教学年级:大一3. 教学课时:2课时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主题:围绕“家庭与亲情”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材料:《大学英语》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作用。

(2)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英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生活。

2. 课文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核心词汇和语法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感人故事,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谈谈自己对家庭、亲情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3.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英语》教材2.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英语学习网站、论坛等。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英语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育人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优秀教案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家庭生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生活的特点;(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热爱;(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生活的特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责任等。

2. 词汇:family, family life, nuclear family, extended family, parent, child, etc.3. 语法:过去时、被动语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家庭生活的特点。

2. 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family life in different cultures?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课文讲解1. 阅读课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生活的特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文化背景,讨论该文化背景下家庭生活的特点。

2. 汇报展示: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写作练习1. 以“Family Life in My Country”为题,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国家家庭生活的特点。

2. 要求:字数200-300字,注意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家庭生活的特点。

2. 强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生活,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积极参与和合作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以及表达观点的清晰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必备物品的英语词汇。

掌握部分学科专业、学生社团相关英文表达。

学会填写入学登记表格。

理解有关大学课余活动的英文词汇和短语。

掌握介词to的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大学入学报到流程以及大学学习、生活的各项注意事项。

能够通过打电话询问新生入学遇到的常见问题。

能够了解并独立填写入学期间常见英文表格。

能够认知校园功能性建筑物的英文表达。

德育目标培养适应不同学习、生活的环境的能力。

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二、课程思政(一)融入知识点重点1.能够理解并运用大学新生入学期间常用英文词汇及表达,学会填写登记表格。

2.掌握动词不定式to do的用法。

难点:1.如何使用英文与他人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如何使用英文描述校园内生活设施的基本情况。

(二)融入方式观看全景校园和校史英语版视频,以及学生亲身体验。

Talking: First impression about the college.谈对学校的印象,引导学生了解学校校训“责任”及校风、学风的内涵。

Discussion: Expectation of college life .未来学业及职业展望(三)思政元素责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爱国情怀、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适应不同学习能力、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转变角色、快速融入生活三、教学引入师生问候互动、教师随机问学生。

What is your department?What is your major?四、教学展开(一)学情分析知识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但是表达不够熟练。

能力水平: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有限。

素养水平:学生思想活跃,具备了一定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但英语表达能力较弱。

(二)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弘扬爱校精神,做新时代有爱国情怀的滨职人。

外语课程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外语课程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授课对象: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型,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选自《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 思政元素:结合课文内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主题,并提问:“你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思政元素。

2. 课文讲解(3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型。

-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3. 思政讨论(2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4. 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短文。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讲解(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短文,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 拓展活动(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教师总结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思政素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能力。

英语课堂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英语课堂思政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Unit 1 My First Day at College教学重点:课文内容、词汇、句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学校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What is your first day at college like?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课文讲解(20分钟)1. 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first day, introduction, campus, etc.3. 讲解课文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如: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小组讨论:What are the challenges you may face in college?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角色扮演:模拟大学生活场景,如:新生报到、与同学交流等。

四、思政教育(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结合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方案模板

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1. 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2. 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要求,明确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课程目标1. 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1. 教材选择:选用具有较高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的英语教材。

2. 课文内容:围绕课文主题,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3. 课外阅读:推荐与学生兴趣相符的英文书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口语表达、团队合作等。

2. 结果评价: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政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3. 定期考核:通过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1. 课文主题: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道德观念等。

2. 文化差异: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3. 社会责任: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4. 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教学实施1. 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掌握教学方法。

2. 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外书籍、网络资源等。

3.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效果。

4.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八、预期成果1. 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

2. 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内外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核心英语知识: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

2. 思政融入内容:选择体现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智慧的英文材料,如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典故、科技发展等。

引入国际视野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全球化挑战、国际合作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情境教学:创设与思政主题相关的英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任务型教学:设计具有思政内涵的任务,如制作关于中国文化的英文介绍PPT,或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英文辩论。

3.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4.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四、思政教育实施策略1. 文化对比: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培养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2. 时事关注:定期引入国内外时事新闻,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价值观引导:通过英语文本中的正面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4.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国际文化节等,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等,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论文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思政素养提升情况。

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思政课教案模板

大学英语思政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自信的定义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 理解全球视野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意义。

- 掌握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文化自信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全球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意识。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文化自信的定义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 第二课时:全球视野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文化自信的定义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 全球视野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文化自信。

- 如何培养全球视野。

四、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料。

- 教学评价工具。

2. 学生准备:- 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的基本概念。

- 思考个人在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案例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2. 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一课时:讲解文化自信的定义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性。

- 第二课时:讲解全球视野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的意义。

- 结合案例,分析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 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个人在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4. 归纳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范文模板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的某篇课文为基础,选择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

2. 思政元素:结合课文内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政问题。

二、课文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思政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思政教育环节(15分钟)1.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思政教育环节,如:-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思政问题。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社会身份的责任和担当。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政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 多媒体课件3. 实际案例、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思政教育效果:通过课后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教学案例:课文主题:《The Power of Education》思政教育元素: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教育公平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课文主题:“教育的重要性”。

2. 提问: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意义?二、课文讲解1. 讲解课文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

英语课程思政教案(3篇)

英语课程思政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西方社会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化,了解西方社会价值观。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社会价值观,避免盲目崇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语文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化。

2.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西方社会价值观?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西方文化中的经典案例,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英国文学等,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2. 分析案例中的社会价值观,如勇敢、善良、友情、家庭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文化案例,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社会价值观,如乐观、坚韧、友情等。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思政元素融入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正确看待西方社会价值观?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看待西方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英语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傲慢与偏见》。

2.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观,如尊重、平等、爱情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如《简·爱》。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社会价值观,如独立、坚强、勇敢等。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案模板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词汇: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语法:熟练运用本单元的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跨文化交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思政元素融入: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图片、视频或新闻的理解和看法。

二、词汇教学(1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本单元的词汇,并进行拼写和造句练习。

2. 教师通过例句讲解重点词汇的用法,并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语法教学(10分钟)1. 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学生进行语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思政元素融入(15分钟)1. 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引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等。

2.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际生活中。

五、听说读写综合训练(20分钟)1. 学生进行听力练习,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并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 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教师组织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教师讲解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3篇)

大学思政教案英语模板(3篇)

第1篇教学对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具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4级对应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及语用知识,能够依据语境恰当的使用英语。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特别是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综合运用。

2. 难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短的英语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英语的意义和目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词汇、语法和句型。

2.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撰写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短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口语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真实、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价值观。

英语思政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英语思政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英语思政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英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中。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材、多媒体设备。

2. 预备相关英文素材,如新闻、故事、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用英语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1. 阅读理解a. 学生阅读相关英文文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核心观点,并用英语表达。

2. 角色扮演a. 学生分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b.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用英语复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b.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 情景模拟a.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景模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b. 教师点评,强调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投入。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准确性。

大学英语思政优秀教案模板

大学英语思政优秀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 掌握课文相关的重点词汇、句型;- 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思政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1. 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主题课文;-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书籍或文章;-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案例进行分析。

2. 课时分配:- 2课时:课文讲解;- 1课时:课外阅读分享;- 1课时: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和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看法。

2. 课文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评,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

3. 课外阅读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书籍或文章;-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文化差异;- 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文化差异特点。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点评,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4.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 课外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提交案例分析报告。

2. 评价标准:-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富有逻辑;- 思政素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创新能力: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团队协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授课对象:大一新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想道德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 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难点:1.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处理。

2. 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入。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二、课堂讲授1. 词汇和语法知识讲解:a.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和语法点。

b.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a. 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

b.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3. 思想道德教育:a.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

b.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交际场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计划。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价其学习效果。

3. 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学生互动,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思想道德教育: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思想道德素养。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二
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
课程名称
口译基础
授课教师
X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班级
XX
教学切入点
第1单元口译导论
德育目标
介绍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鼓励同学们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潜心学习、修炼身心。
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
学生在学习“Yale’s President Welcoming President HuJintao”这篇文章时,需要通过听音练习,体会源语中的语流变化和关键词语的重读,并翻译该篇文章。当学生完成实践练习后,我和学生一起回到了文中耶鲁大学校长所说的一段话:“Your country has an ancient tradition of reverence for education, and your actions affirm this tradi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you have made massive investments in youruniversities, strengthe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from less than 5% to more than 15% of your college-age population.”我先让学生回顾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并利用此机会,先导入了《礼记.学记》这本书,这本书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尊师重教”便出于这本书。然后,我让学生们回顾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有关“尊师重教”的名言,并让他们回顾孔子尊师重教的故事。最后,我安排学生口译一篇有关中国教育发展的短文。通过介绍《礼记.学记》这本书、以及让学生回顾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尊师重教方面的经典故事和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升学生对我国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自豪感,并鼓励学生发挥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潜心学习、修炼身心。

大学英语思政优秀教案范文

大学英语思政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本课相关词汇和句型;(2)了解中美文化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具体表现;(3)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2.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美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背景:介绍中美文化差异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文化差异。

2. 课文内容:以《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为例,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3. 课后拓展: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美文化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中美文化差异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相关词汇和句型;- 分析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的原因。

3. 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讨论,如:饮食习惯、教育观念、价值观等;-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4. 角色扮演(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中美两国人,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尊重对方文化。

5. 写作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美文化差异的短文;-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关注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

3. 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环节,评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读写思政教案模板

大学英语读写思政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读写》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熟悉思政元素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思政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阅读材料:《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相关课文。

2. 写作主题:结合思政元素,撰写一篇英语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词汇和短语。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40分钟)1. 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主旨。

3. 结合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道德、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三、思政元素讲解(20分钟)1. 针对课文中的思政元素,进行详细讲解。

2.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写作指导(30分钟)1. 结合思政元素,确定写作主题。

2. 指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写作提纲。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五、作文写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写作提纲,独立完成作文。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思政元素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时事热点,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外语思政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基本情况1. 课程名称:[具体课程名称,如《大学英语》]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计划学时:[具体学时数]4. 授课对象:[具体年级和班级]5. 教材分析:[教材名称及版本,简要介绍教材特点及适用性]---二、学情分析1. 授课对象知识背景:[分析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点等]2. 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3. 认知结构:[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情感态度等]4.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三、教学目标和内容1.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能力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 思政目标:[具体说明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应树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 所属章节:[说明本次教学所涉及的教材章节]3. 思政目标:- 思政要素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育人目标:[具体说明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应达到的育人目标]4. 案例描述:[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5. 考核方式:[说明对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如课堂参与、作业、考试等]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1.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德育为先:[强调思政教育的融入]2. 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3. 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五、教学实施过程1. 教学环节:- 导入:[结合思政教育,导入本次教学内容]- 新授:[讲解重点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思考]- 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2. 教学内容:- [详细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3. 教学活动:-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4. 课程思政育人:- [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5. 信息化资源、手段和作用:- [介绍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六、教学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 [详细说明对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如课堂参与、作业、考试等]2. 评价标准:- [说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七、教学反思1.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

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

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

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

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

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

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

”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

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

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

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

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

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

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

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

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
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2.讨论:Why do a lot of people fail to achieve success at las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ther steps to 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besides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三、文化背景介绍。

根据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课文延伸拓展,给学生介绍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并与国内的学校作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课文讲解。

1.课文结构分析。

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 Churchill, Estein, Edison, Abraham Lincoln,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些人的成功经历,然后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五、总结讨论。

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主题探讨。

1.你如何理解: It's not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that matter. It's how many times you get back up that make success!
2.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看法如何?通过主题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