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CAIXUN 财讯-143-浅析中西方哲学差异□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刘 莎 / 文自古以来,中西方哲学的探讨话题各有千秋,但作为哲学这一门学问,其定义无非是中西相通的。

哲学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那么哲学研究中,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独特性的区分特征也是中西哲学对比研究中的一个好方法。

本文试图从形而上学的对比研究中,分析中西方哲学的差异特征。

形而上学 差异性 中西对比所谓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话语来体现出隐含深层的意义,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

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在哲学的众多分支中,形而上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地位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哲学唯一真正与其它学科相区分的特征。

和所有的比较研究一样,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研究,要么是自我取消,要么是自我发展,而中西形而上学比较研究则是自我取消的。

即,这两种形而上学之间要么不存在差异,要么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都是微不足道的。

现有的任何一种研究,如果旨在证明中西形而上学比较研究为自我发展式的研究,则必将遭遇失败。

形而上学只有一种,它在中国和西方各自发展,通常所谓的“中国形而上学”,或者不是形而上学,或者是形而上学,却不够成熟。

对于不是形而上学的“中国形而上学”来讲是没有形而上学的价值的。

在有些人看来,中国是没有形而上学的。

这一派可以说是激进主义者,它最为臭名昭著的代表,大概莫过于就是黑格尔和他的追随者。

在哲学史的课堂上,黑格尔虽然以“中国哲学”为名谈到了中国的思想,但是,他的态度却几乎是反讽的。

首先,黑格尔“中国无哲学论”的说法流传甚广,他认为,“东方哲学是宗教哲学。

”针对看似最没有哲学味的孔子,黑格尔的结论是,孔子的教训“是一种道德哲学”。

黑格尔对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东方哲学的正面态度鲜少有人提及。

如果黑格尔并不认为中国没有哲学,那么主张中国无形而上学的学者试图以黑格尔的相关论述来作理据,就是失败的。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西方的哲学或形而上学为范本。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相关推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华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

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争”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篇1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华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华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华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华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华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华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华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华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华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华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中西文化主要差异对比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中西文化主要差异对比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048文化纵横中西文化主要差异对比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影响比较中西文化,首先要对“文化”一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怎样才能理解文化的含义。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一种看得见的主导文化;精神文化,特别是指人类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感、学术思想、文艺艺术、科技、制度等,其中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意识形态”。

要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必须对中西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根源价值观念。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达成以下共识:中国文化以社会优越性和集体主义为特征,西方文化以个人价值和个人主义为特征。

社会价值观首先是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而非个人的文化价值观。

婚姻、家庭、教育。

婚姻: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结婚和离婚都是他们的私事,所以离婚率非常高。

中国人喜欢集体主义,和睦相处,有责任感。

大部分东方国家都认为,离婚对子女不负责任。

尽管一些夫妻彼此不爱,但他们仍有名义上的婚姻。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可以概括为:祝福、善良、无私奉献、父母作风、过多干预;在西方,情况就不一样了。

自童年开始,西方父母就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他们的孩子在16岁时搬走,18岁时工作,为自己筹学费。

假如他付不起学费,他父母就会提前付款,工作之后多数家长还会要求子女将钱归还给父母。

相比而言,西方的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和生活。

国外小学强调从简约到简约的知识建构;而西方教育则坚持“个人主义”,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对外方面:引入学分制,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风俗习惯。

我们都知道,向西方人询问他们的年龄、婚姻、收入和宗教信仰是不礼貌的。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注意孩子和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在西方学校,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老师会亲自把试卷交给每个学生。

此外,他们每次分发论文时,都会把分数放在页面上,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隐私。

中西文化比较之哲学思想

中西文化比较之哲学思想

中西文化比较之哲学思想摘要: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差别能够充当中西文化差别的代表,西方哲学可以说是一门超越实用目的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的自由学术,它最初是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从哲学思想上看,中国的文化似乎是和西方文化相距最远的,这个远的说法不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的远,而是指中西在文化上的陌生感而言的。

纵观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其实不难看出,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基本上成为了我们地球上的两个最大的文明轴心区,他们各有自己的势力边界和影响范围。

而哲学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它在文化当中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中西方哲学思想上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中西,哲学,思想,差异。

中西方的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渐渐形成了迥然各异的文化精神,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哲学思想上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现实性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主要强调学以致用,哲学上说就是有实用主义的倾向。

而西方哲学上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意识,主要强调学以致知,在哲学上它往往表现为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而遨游于永无定论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倾向。

为什么我们中国可以保持几千年的先进,而在近一百多年却落后于西方世界呢?我个人觉得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回答。

我们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的都知道,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都知道,西方哲学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就是希腊人,其中第一个能称得上是哲学观点的思想主张就是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

当然,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是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去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为西方哲学后来的研究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西方为学术而学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态度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中西方文化思想对比PPT课件

中西方文化思想对比PPT课件

柏拉图
他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 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描绘了理想的乌托邦,他认为国家应该由哲 学家统治。
柏拉图
他的《理想国》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公妻、 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则恢复了私有财 产和家庭。
提出了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 教育体系。
倡导“精神恋爱”,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 对立的俩种状态。
儒 墨 法 道 阴阳
西方的思想家
公 元 前
469 前
399 年
哲学思想:
〈1〉提倡哲学研究要作“心灵的转变”, 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他认为对于自 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 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 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 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研究自我。
中西文化思想对比
• 独立性 • 竞争性
中西文化思想对比
• 金钱的运用模式 • 朋友模式 • 公众场合应有的礼数
中西文化思想对比
• 世界观 • "以本国为中心",对于别国的认识十分
肤浅
• 在美国流传一个笑话:东北部的某 一个州的某居民,写信去州政府询 问关于New Mexico的情形,答复 居然是:关于别国的情况我们不大 熟悉,无可奉告。
中西方文化思想对比
学习标准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的思想家,西方的思想 家,其中孔子、 要重视
技能与方法:概括总结中西文化思想,学会概 括总结,
情感价值观:客观的认识中西方文化,通过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思想家
• 孔子(生平) • 公元前551——前479 • 中国思想家、哲学家、
• 西:崇尚个人主义

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共3篇

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共3篇

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共3篇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1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更是人类思想的精髓所在。

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使我们在跨文化交流时更加得心应手。

中西文化哲学有着明显的不同点,这一点可以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上看出。

中国以孔孟之道、道家、墨家、儒家等哲学思想为代表,强调“天人合一”、“中和之道”、“仁义礼智信”等重要价值观。

而西方哲学由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基督教神学、启蒙哲学等思想体系构成,强调人性、自由、民主、平等等。

两者不同的哲学思想基础,决定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思维方式上,中国哲学注重阐发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从整体出发看待世界和自己,呼吁人们尽力营造和谐的社会。

西方哲学则注重人性本质的探讨,推崇个体自由、民主和人类理性。

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决定了两种文化在问题解决上的思路是不同的。

其次,在价值观念上,中西方文化哲学的差异更为显著。

中华文化注重人际关系、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等,强调中庸之道、人际平衡、公平正义。

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体自由、人权意识,追求平等、公正、博爱并重。

两者的价值观念的不同,也使得两种文化在对待问题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上有所差异。

但是,尽管中西方文化哲学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也对彼此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西文化相互融通,从而产生了很多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西方现代哲学中的激进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现象学,与中国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道家、先秦诸子、佛家思想等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态,这种思想融合也为人类文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融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间交流融合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中西文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可以更好地促进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哲学论文集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哲学论文集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哲学论文集虽然今年的毕业生已过了写论文,但是明年的毕业生还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下面请根据WTT提供的仅供参考哦!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智慧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中西哲学思维方式之比较

“天人合一”思想的几层涵义
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 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 “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 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 有机的联系。
自然观
• “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机 的联系。
• 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的知 识活动对象,而是与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
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 征。征服自然成了西方文化永恒的价值,成了西方科学的 历史使命。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亨利•托马斯•布克尔在他 的《英国文明史》中说:“全部文明的进程是以精神法则 战胜自然法则——人战胜自然为标志的”。从荷马史诗 《奥德赛》以1.2万余行的诗句叙述希腊英雄十年海上历 险的故事到海明威《老人与海》面对自然
认识论
• 在天人统一体中,人处于中心位置,认为天道(自然规律) 与人道(社会规律)是同一的宇宙规律的表现,因此, “人者,天地之心也”,了解人道,就是了解天道,或者 说用人道取代天道。忽视天道,就是对客观不做分解分析, 也不做界限区别,用主观代替客观。
认识的主客体是为一的,那么如何 开展认识活动呢?
普罗米修斯对神威的反抗,帮助人类 第一次支配了火这种自然力,它象征着人 与自然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被置于 神庙的门楣之上,斯芬克斯神秘的谜语给 我们同样的追索。
《圣经》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 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 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 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 一切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
1、“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宋朝时代的哲学家张载成功把握了中国 哲学整体认识的模式,提出了“天人合一” 的著名命题。

中西文化比较 第四章 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

中西文化比较 第四章 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

第四章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1、人与自然(人与天)思维方式2、人与社会(三层)3、人与人(我与他;我与我)第一节从宇宙观到认识论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总结:“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成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

二、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 萨特“地狱就是他人”。

* 二元的对立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分裂。

(灵肉分裂)* 伊壁鸠鲁“是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理性,理性找出了一切我们的取舍的理由。

”(中世纪灵与肉的分裂达到绝对的程度)第二节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一、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联想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

* 直觉思维十分重视为认识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

* 直觉体验的个体主观性是不确定的,认识本身也就有极大的随意性,灵活性,这也许是直觉思维具有创造力量的原因,是中国哲学思维的绝妙之处。

* 重视个体性的西方文化,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给了个人以诸多的限制,而重视群体的中国文化则给了个人以更多的自由。

* 直觉思维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1,2,3)* 因为它是主观的,顿悟式的,是难以言说的;它是个体化的,是无法概括的。

* 联系性是直觉思维达到认识目的重要途径。

1、这种联系性首先建立在宇宙整体论的观念上的一切都在联系中。

“‘气’充一切虚,贯一切实。

”气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能贯穿一切有形无形之物。

2、思维的联系性还是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变化,彼此包容的联系;也是无所不在,超越时空、虚实的广泛联系。

3、中国思维的这种联系性还是辩证、转化的关系。

二、细剖精析的逻辑分析* 西方科学文化极发达,靠了两条重要的认知方法:一是可以理解的逻辑,一是可以控制的实验。

* 分析的方法包含两大步骤:1、细剖精析(* 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不例外。

* 自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起,原子一直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

)2、建立逻辑的认识系统(* 切割细分得到单一、确定的认识,使认识具有可靠性、明晰性,是认识更深入。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体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文化和哲学的异同对比,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强调君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君子应该以德治国。

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和道德规范的平衡,主张追求内在的宁静和自然的道。

佛教思想则强调个体的内心修行和认知变革的力量,寻求一种解脱苦难的境地。

二、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西方哲学主要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哲学注重抽象和理念的探讨,认为现实是一种有限和不完美的世界,真理和精神世界才是至高无上的。

亚里士多德哲学注重经验和逻辑的分析,关注人类的实际行为和社会制度,推崇实践和中庸之道。

三、异同对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异同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社会关系和家庭伦理,强调的是个人责任和义务。

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推崇人类的理性和探索精神。

比如,在家庭观念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观念,认为家庭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而西方哲学则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在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和自主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信仰和修养,重视心境的平和和自然的道。

而西方哲学则更加注重逻辑和实践,强调理性和中庸之道。

比如,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佛教和道教,强调个人的内心修行,寻求心灵的解脱;而西方哲学更多的是基于基督教神学,注重个体的信仰和精神的救赎。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传承和家族观念,强调离散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在个人主义和社会创新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附件1:武汉纺织大学课程教案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其特征;2、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3、理解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化的特质;2、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三、教学学时:4四、讲稿:世界文化通常被分为四大体系:一是西方文化体系,覆盖欧美、澳洲;二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覆盖西亚、中亚、北非、中非以及南亚、东南亚;三是印度文化文化体系,覆盖南亚,影响东南亚;四是中国文化体系,覆盖和影响整个东亚。

在四大文化体系中,领先于世界文明的,最早是古希腊,随后是中国,再次是欧洲。

古希腊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其青铜、冶铁、造纸术的发明领先于世界。

中国约公元前476年进入封建社会,在公元3—15世纪,保持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李约瑟语),为世界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

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的支配下,一些西方政治家和学者甚至认为,在意识形态对抗结束之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贸易、旅游、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在产生一种共同的世界文化,随之而来的应当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然而,科索沃上空轰鸣的飞机、阿富汗化为灰烬的巴米扬大佛、耶路撤冷的爆炸、伊拉克的炮火,都让我们不能不看到这表面繁荣下潜伏的危机。

冷战结束十多年来,由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导致的地区性冲突与局部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其中一些国家内部的冲突多数与文化有关。

俄罗斯与美国的冲突,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既有国家利益冲突的原因,也有文化差异的因素。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

从丝绸之路到唐僧取经,从十字军东征到成吉思汗的西征,从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郑和下西洋到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仅最近的数百年间,影响较大的文明间的碰撞即有16世纪以来的西方殖民化运动,中国的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二战后的中东战争与伊斯兰革命,20世纪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等等。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

中西方哲学研究比较丁岩目录摘要 (1)一、前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知识论和逻辑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以“认识论”为基础或核心的 (2)(二)中国哲学注重强调“是什么”,而西方哲学注重强调“为什么” (2)(三)中国哲学源于“一脉分张”,而西方哲学源于“诸流竞汇” (3)(四)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西方哲学则强调“天人对立” (3)(五)中国哲学的时空观是以时间为第一,为主导;而西方哲学的时空观,是以空间为第一,为主导 (4)(六)中国哲学在价值观上推崇中庸、中和,而西方哲学则偏向绝对极端 (4)(七)中国哲学在自然观上强调不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哲学的自然观则强调人的作用 (4)(八)中国哲学为让人遵行之现世哲学,而西方哲学则使人信服之彼岸哲学 (5)(九)中国哲学注重德性与德行合一,而西方哲学强调德性与德行分开 (5)(十)中国哲学的特征表现为一种封闭的自我发展,具有稳定性,而西方哲学则表现为多方面融合哲学-科学文化 (5)(十一)中国哲学的主流强调继承传统,而西方哲学则具有具有科学精神和不断超越的特点 (6)三、中西方哲学比较文献思考 (7)(一)哲学不是真理 (7)(二)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 (7)(三)哲学之任务与目的 (7)四、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摘要:近年来,国内对哲学问题的争论日渐激烈,哲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显现也越来越明显,什么是哲学,这已被广大民众所急盼。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哲学比较,概述其几个方面的差异,从而得出哲学不是真理、哲学不一定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和哲学之任务与目的三个结论。

关键词: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文献综述概述中国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的个性。

建筑环境哲学的中西比较

建筑环境哲学的中西比较

建筑环境哲学的中西比较中西传统哲学思想的殊异必然影响到建筑环境哲学的建构上,中国建筑环境讲究空间意象的营造和一种深邃、致远的境界,这显然深受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精髓的渗透和美学旨趣、宗教伦理学的熏陶。

西方传统文化的渊薮和东方文化的历史积淀有着显著的区别,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是西方文化历史的主要标志,因而,西方传统建筑哲学的理念明显受到宗教神话的影响。

一、中西哲学观念对于建筑环境的影响大自然在中国和西方人的眼中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是对于自然神性的理解却是泾渭分明的。

在中国哲人的视域中,大自然是天地造化的自然规律和生命孕育的世界秩序,这种力量理应得到人类的敬畏和折服,并且受到超越自然之外的意志的掌控和支配。

儒家学派认为,人类应该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它,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充分地利用它,并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而自然在西方世界中,则是作为人类之外的物质存在,人类应该征服和支配自然。

中西方的建筑哲学观念深受本国传统自然观的影响,“建筑哲学是关于建筑根本的观点,研究怎样认识建筑、揭示建筑的本质,把握建筑的根本性原则与方法。

它是建筑观的理论形式,应以建筑自身得出。

”建筑最初的功用是缘于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抵御自然中暴雨猛兽,人类能够在无常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建筑的防御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种自然观在《易传》、《系辞上》、《老子》和《庄子》中都有过精彩的表述。

《老子》一书中是这样阐述对与自然理解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指自然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发的规律,天道也不是有意为之的一种秩序。

庄子更进一步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后人称庄子的这种自然观为“齐物论”,其哲学内涵是指人与自然应该是不分彼此的关系。

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对当时的建筑环境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古代建筑居住的建造中,大多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地貌走势、气候变化和建筑材料的选择而进行规划的。

西方对中西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对中西文化差异图解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本体论方面,中国重人际,重伦理,以人比天,还原为心,重名轻实,由此走向玄学化,是封闭的价值体系;西方重自然,重自然本质,由自然到人,最后走向主体化、价值哲学。

在认识论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与伦理精神;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与科学发现。

2.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在对事物的评价上,中国和西方分别偏重于社会和自然两极;在对效果(效用)的评价上,中西分别偏重于整体和个人两极;在对利益的态度上,中国重志轻功,而西方重利益、重功效。

3.中西逻辑的差异。

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中国古代的墨辩逻辑在逻辑的作用、逻辑结构、真理判定标准等基本问题上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逻辑体系。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对政治、伦理、人生问题的重视和对宇宙论、自然规律抱不求甚解的态度。

在这样的传统中,逻辑一开始就没有被作为独立的对象予以探讨。

从孔子到庄子都视思辨为无用有害之物,都反对对概念等思辨形式本身作思辨的探讨。

这样,逻辑这种纯科学就没有立足之地。

4.中西数学的差异。

以抽象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西方思维方式产生出近代的微积分数学;而理性与实践相离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元代以后几乎整个地断送了我国的传统数学。

5.中西自由观的差异。

西方人多侧重于向外探求,以发展世界、改造世界为获得自由的途径;东方人多侧重于向内探求,以认识自身、完善自身为获得自由的途径。

6.中西科学方法论的差异。

东方文化是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的类型,西方是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类型。

中国是整体思维方式而西方是形式思维方式。

它们规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模式,造成了科学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中西哲学文化比较一、思维方式:二、价值观念:中西哲学的价值观念也有明显差异。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

而中国哲学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注重家庭、社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西方哲学注重个人独立和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国哲学则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人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

三、文化传统:中西哲学的文化传统也有明显差异。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注重理性和逻辑推理。

而中国哲学则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体系,注重对人性、道德和伦理的探讨。

西方哲学注重科学和理性的发展,强调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探索;中国哲学注重塑造人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对自我的内在修身养性。

此外,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更加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中国哲学和文化则更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提倡和平相处和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传承。

四、认知范畴:中西哲学的认知范畴也有差异。

西方哲学注重抽象和理论,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具体和实践,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和体验。

西方哲学强调可量化和可验证性,追求科学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中国哲学则强调直观和内在的体悟,注重对自我和自然的直觉认识。

总而言之,中西哲学文化比较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和科学,追求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中国哲学则注重整体性和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尽管两种哲学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都为人们提供了理解世界和塑造自我的思想资源。

论中西哲学与文化差异

论中西哲学与文化差异

论中西哲学与文化差异论中西哲学与文化差异——以*和希腊的宗教思想为例摘要: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宗教思想又是文化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和希腊宗教思想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原因,对我们学习中西方哲学与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希腊;哲学;宗教思想在哲学产生以前,人们通过宗教信仰和神话,以形象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哲学的诞生意味着人们开始通过抽象的思维,用概念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

宗教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精神家园,人类宗教的发展,都经过一个从非理*的巫术与迷信向成熟的不排斥理*的文明宗教演进的过程。

[1]但是,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在进行过程的时候选择了不同的尺度,使得宗教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各不相同。

一、*和希腊不同宗教思想的比较(一)*的宗教思想1.儒教不是宗教、*人没有宗教信仰*宗教与哲学一直让位于儒学。

“儒家”的用法可强调与道、墨家等学派的区别,“儒学”强调其学术体系的意义,“儒教”则强调其教化体系的意义。

[2]儒家由孔子创立,逐步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韩愈解释儒家思想核心为:以仁义为代表的道德法则,《诗》、《书》、《易》、《春秋》等代表的经典体系,礼乐刑政为代表的*制度,以及确立的分工结构、伦理秩序、社会仪俗、乃至宗教*礼仪。

[3]其内涵丰富,是封建皇权逐步发展的基础理论,即讲大一统、君臣父子和华夷之辨。

而《礼记》概括周文化的特点是“事鬼敬神而远之”,孔子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4]说明孔子本人是反对宗教的,故儒家思想已经摆脱了宗教**。

与西方哲学曾沦为神学婢女的状况不同,*的宗教信仰一直让位于儒家思想。

因此,儒学“并非完全意义的宗教”,*人在骨子里没有宗教信仰。

2.道教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神仙境界、并没有伸入国人之心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汉代以后,假若天下太平,儒家学说就兴盛;天下不太平,道家思想就流行。

中西方哲学对比

中西方哲学对比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

一谈到哲学,你可能就会感到高深莫测;但是一谈到智慧,你就会很感兴趣。

殊不知,哲学就是“爱智慧”的学说。

人们常说,学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而又有智慧。

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也可能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了。

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聪明,学过哲学的人也不一定就有智慧。

事实上,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缺少智慧,因而去追求智慧的学说。

二、哲学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哲学追求“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是就客观判断而言的。

善就是道德,是就价值判断而言的。

美就是境界,是就感观判断而言的。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说过一句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但真理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比如西方哲学有真理,中国哲学也有真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殊性。

那哪个真理更真,他们之间有没有普遍性?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孔子讲“仁”,他并不是仅对着鲁国的人讲,也不是只对中国人讲,他是看到了人性的根本,所以是面向全世界的。

中西哲学的特殊性则是由于文化传统和起源的不同,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只有历史必然性和道德的必然性。

三、哲学的分类按地域分为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东方哲学等;按广义和狭义分类。

广义的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历史哲学、认识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伦理学)、艺术哲学(美学)、宗教哲学、人生哲学等;而狭义的哲学一般是专指过去哲学里的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亦称第一哲学(由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纯粹哲学。

四、哲学的特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了哲学的特点。

哲学的任务在于探究世界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它涉足于众多的领域,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中纷繁的现象和形式,最后的归宿是要探明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

这就决定了哲学的极端概括性和极端抽象性。

五、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哲学经历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哲学论题。

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本体论思维侧重于探究世界的最终构成成分,试图寻求宇宙的本源和某种形而上学本体,即传统的客观理性;到了近代,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轴心主体性形而上学以主客、心物、思有二元对立为出发点,以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为特征,强调主体的理性能力,以人的认知为中心,为自然立法。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

浅析中西哲学差异摘要:中国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中西哲学在发展的结果、哲学方法和人生理想三个方面的差异,以更好的借鉴西方哲学好的方面,吸收其精华。

标签: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差异;Abstract:Chinese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due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impact, objective differences exist.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on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philosophy and ideals of life three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better from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good, absorb its essence.Key word: Chinese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difference;一、从发展的结果看中西哲学差异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哲学自古希腊开始,通过对概念范畴的本体与主体问题及相互关系进行不断地反思,创造了以逻辑思辨为特征的哲学思想方法,并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门以“理性主义”为主线的、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专门学科。

西方哲学崇尚理性精神,注重体系构造,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认识物质本体为最高目的;它强调天人对立、主客二分、相互竞争,以征服自然、战胜别人为主旨,因而特别崇尚力量尤其是物质力量的使用;它走的是一条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哲学”到“科学”的道路,一条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外在世界,探索未知宇宙,满足物质需要,追寻物质本体,最终皈依外在精神主宰而达到超越自我的道路。

中西方哲学的对比

中西方哲学的对比

较严厉的思想钳制使思想自由被限制在狭
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讨论、研究和辩论的空
间较小,多数思想家把传统思想当作政治行为、
礼仪和道德规范的主要来源,使中国哲学整体
朝向伦理(政治)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春秋战
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
都无法超越传统,而是继承和诠释,这种态度
被强化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继承传统。
四、产生的条件
一、自然条件 二、社会条件 三、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西方 1、古希腊境内多山,不具备农耕的条件。在陆路交通
不畅和不具备农耕条件的情况下,古希腊的经济要发展 必须利用它的良好的海岸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进而 才能够通过海上与其他地区交流,所以,古希腊在海上 贸易过程中形成相对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2、在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不 同的文明(例如对亚细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等当时先进文 明),学习和汲取它们的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并且对 之进行批判、改造和综合,从而形成具有古希腊特色的 哲学-科学文化。
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物质资料日益丰富, 使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脱离物质生产劳动,而 从事脑力劳动。
在古希腊,探讨政治和哲学在社会经济发展 后获得了物质前提,他们更关注于自然和现 象之后的原因,用理性而不是经验去探求现 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试图寻求在各种自然 现象后面的非神的、恒定的原因,试图用理 论来论证其合理性,注重概念的明晰和逻辑 的严密,进而产生古希腊独特的哲学-科学思 维方式
中西方哲学对比
中西方哲学的异同,可以从一下 几个方面来比较:
一、各自的定义 二、特点 三、起源 四、产生条件
一、定义
“哲学” (philosophy), 它源于希腊文, 原义为爱智慧(love of wisdom), 或是对智 慧的追求(strivefor wisdom)。 "智慧" 一词 意义十分广泛, 用现代的说话来说, 它泛 指一切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反省活动。罗 素把它总结为:“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 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哲学说到底是人本身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西方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然后是对人生的看 法。(苏格拉底除外)但是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总趋势 向中国古代哲学倾斜。
中国:首先是对人生的看法,然后是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2、哲学的最高命题
(1)传统哲学认为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究 竟思维第一性还是存在第一性的问题。 (2)辜正坤认为幸福观,人生观是哲学的最高命 题。即,什么样的生活最值得人去过。
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在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溅到自己。
快乐有一点像感冒——传染得很快。
二、中西哲学源流性质比较
(一)西方哲学与科学同源
西方哲学与智性科学(智性科学是指一种比量性的科学,数理性 的科学,工具性的科学,以外部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同源。强调 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与征服,试图找到自造自然的答案。 表现:西方的大哲学家除了苏格拉底之外几乎同时是科学家 (古希腊的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阿那萨科拉斯) 笛卡尔:哲学家,几何学家,光学,解剖学,光学 斯宾诺莎:神学家,哲学家,光学家
3、实证主义
主张不再讨论心物关系问题,以“实证知识”和“实证事 实”来取代物质和精神的问题。 (三)作者在心物问题上的观点
心物一体论(气功)
五、中西哲学中的真理观
(一)中国人的真理观 1、真理只有一个,道路只有一条。 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3、作者认为真理是一元的,同时又是多元的。 4、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宋明理学创始人邵雍自称安乐先生,乐见善人, 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为快乐人。 (4)禅宗的《六祖坛经》,有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 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 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就是佛,烦恼即菩提。你的前一个念头愚昧而不觉 悟,你就是凡夫,你的后一个念头觉悟了,你就是佛; 你的前一个念头执著于尘世的假象,就是烦恼,你的后 一个念头离开了尘世的假象,就是菩提。 (5)康有为也是主乐派哲学
3、心学学派和理学学派有何区别? 心学学派主张用心来体察万物,而理学学派主张不光用 心,还要看书,做学问,考察万物的区别。
鹅湖之会(朱陆论战)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 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 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 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朱坚持认为弄清楚真理不能只靠冥思苦想,还需要从知 识的角度去研究,观察。陆认为没有这个必要,要想弄 清楚真理,先要发明人的本心,然后再去看书。
中国哲学总是试图让人感到快乐,能在心态上、精神上改 善人生本身。 表现:⑴老子认为人要想生活的快乐就必须有一种正确的 生活态度。(不争,节欲,处柔,知足常乐)
(2)孔子有很多关于快乐的说法。《论语》中季路曰: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孟子曰:“反身而成,乐莫大焉。” 反躬自问觉得诚实无欺,就会感到快乐。(比较西方)
5、如何实现快乐人生哲学
宽容
微笑
感恩
积极 独立 开放而变通
快乐名言
快乐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 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
功名利禄,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惟有平静的心灵 加上对工作的热爱,才能带给我们永恒的喜悦。 想要获得快乐,不是增加财富,而是降低欲望。
表现:《周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老子 “道法自然”;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 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董仲书“天人感 应”;张载“天人合一”;道家“摄日月之精华, 吸天地之正气” 表现:对天地的崇敬(祭天地、天子筑坛、新婚 拜天地等);诗文的情景交融;中国的山水画、 园林建筑。
(二)西方哲学里的天人相分论
3、西方哲学:死亡和痛苦的哲学
西方哲学的主流是研究死亡和痛苦。
表现(1)柏拉图认为研究哲学就是进行一种死亡练习。 他的主题与死亡分不开。 (2)斯多葛认为“只有准备去死的人,才是自由的。” (3)奥古斯丁:“我看到的一切只有死亡。” (4)基督教的教义就是厌恶生存,崇拜死亡。原罪说根 深蒂固。
(5)狄德罗:“死亡对我来说快乐无比。”
(6)尼采和叔本华都是悲观主义者,研究死亡和痛苦。
4、死亡痛苦的哲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死亡和痛苦的哲学反映在文学中一定会造成悲剧作品的 发达。
表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被傅的普罗米 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 《美狄亚》流传深远。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的时代悲剧. 《李尔王》,是生灵涂炭的乱世悲剧. 《麦克白》,是个人野心导致的祸国殃民的历史悲剧. 《奥赛罗》,是理想破灭的悲剧.
在天人关系上,西方哲学中的天人相分论占主流;天人 相分就意味着人要战胜自然、克服自然和征服自然。
表现:西方科学技术至上,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战胜了 自然。 西方为什么重视科技?
四、中西哲学中的心物关系论
心物关系论指的是心和物之间的关系,也叫精神和物质的 关系。
(一)中国哲学里的心物关系论 1、心学学派 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 主张“心外无物”,心即理,性即理,整个宇宙万物的各 种东西不在别的地方,就存在人的心中。
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 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 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颐 提出了天理的概念,天理即宇宙本原。 如何理解宇宙本原? (1)通过做实验和观察,看书,结合自己的内心体会 来认识天理。
(2)心学派认为可以凭借自身体会真理,无须去看太 多的书。
(二)中西人生哲学比较
有些学者认为西方哲学死了,为什么?
西方关注外部世界(地球是圆是方,植物学,动物学,物 理,化学等)→具体学科把问题解决了→失去了自己的领 域→西方哲学濒临死亡→中国哲学必然崛起→伦理学、人 生哲学很难被占据→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哲学
1、中国哲学:安宁快乐的人生哲学
中国人生哲学的主流是研究快乐和幸福。
莱布尼茨:哲学家,首创微积分
牛顿: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二)中国哲学与道德伦理同源
中国哲学主要与性理科学(研究人性和人体功能本身的 科学)或者道德伦理同源。中国的哲学家不一定是西方 意义上的科学家。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看重人性?
中央之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个人素质好→提高道 德修养→伦理学
3、中西哲学三大块
(二)西方哲学里的心物关系论
1、唯物主义
马克思: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人的思维也是自然界的 产物,他认为先要有客体,然后才有精神性的东西存在。 2、唯心主义 黑格尔:精神先于物质而存在,主张绝对精神,精神统帅 物质。 贝克莱:除了感知之外,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存在 即被感知”。他认为万物是感觉的集合,离开了感觉,存 在就不存在了。
2、西方人的真理观
1、西方哲学中的多元真理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有很多 个。所以,世界的真理也是多元的。
2、真理来自于社会约定,真理的正确性是相对的, 不是永恒的,现在是真理将来未必是。(如,欧几里 得几何的平行线公里,三角形的三角之和)
2、快乐人生哲学对文学的影响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人际哲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处理 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心理之类的学问。 主客哲学:研究主体和客体或曰人与物之间关 系的哲学。(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客际哲学:研究外部自然之间的关系,如自然 科学和数理化。
三、中西哲学中的天人关系论
(一)中国哲学里的天人合一论 什么是天人合一思想? “天”是指自然。天人合一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有机的联系。 中国文化从来不认为自然是外界、是彼岸,是人身外 的知识活动对象,而是与人自身融为一体的统一有机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道家)文化强调人对自 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作为其文化 的价值基础。
中西哲学文化比较 李小霞
一、中西人生哲学比较 二、中西哲学源流性质比较
三、中西哲学中的天人关系论
四、中西哲学中的心物关系论 五、中西哲学中的真理观
(一)什么叫哲学?
1、定义
(1)哲学是一套系统的知识。包括数学、几何、天文、 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宗教神学、文学等人文社 会学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总和。 (2)哲学是一种动作,一种行为,一种理性的行动, 而不是静态的知识系统。哲学是一个我们无法找找答 案的课题,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找答案。(康德) (3)哲学是完全虚无的,没有意义的学科。语言的误 用导致了哲学问题显得很深奥。(维特根斯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