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探析——以傈僳族为例

云南散居民族发展问题探析

——以傈僳族为例

杨文顺(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云南昆明650091)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云南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有1415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其中,人口占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大杂居、小聚居”是云南少数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云南散居民族人口绝对数不少,但居住相对分散。全省除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共79个民族自治地方集中了全省1219万少数民族人口外,在其他50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分布;同时,在79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内也有大量非自治民族杂居其中。因此,散杂居民族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经济格局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贫困问题尤其突出,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与内地发展差距在持续扩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及特困民族地区相继出台扎实有力的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云南散杂居民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与内地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继续拉大。发展差距的持续拉大使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心理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明显加剧,不满和抱怨情绪从干部、知识分子层面逐步扩散并影响到民众之中。这对云南的边疆安全与稳定已形成潜在威胁。因此,加快云南散居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边疆安全与稳定的必然选择。

一、云南散杂居民族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作者简介]杨文顺(1977-)女(白族),云南丽江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散居民族是一个相对于自治民族而言的概念。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都统称为散杂居民族。因而,同一个民族,因居住地不同,既可以是自治民族,也可能是散居民族。从居住地域上我们可以把散居民族分布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自治地方外的少数民族;另一类是分布在自治地方内的非自治民族;此外,目前我们一般把城市民族工作也纳入散居民族工作范围。因此,本文中所指的散居民族工作主要包括三个范围:一是民族乡,二是自治地方以外少数民族占30%、及自治地方内非自治民族占30%的民族村委会及村民小组,三是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省尚有150个民族乡和18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到30%以上的自然村有42453个。根据统计初步估算,云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大约754万人,占全省少数人口的53%。以云南的傈僳族为例,2007年有67.5万人,其人口同样以聚居和散居两种形式分布于全省范围内。凡是在怒江傈僳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外及以下傈僳族民族乡的傈僳族都属于散居分布的傈僳族。在云南省内,傈僳族自治州、自治县,以及傈僳族为自治民族的民族乡及傈僳族人口数有:

表一:傈僳族的人口及分布情况①

①数据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网站,2011年数据。

②同上。

全省:733108人其中男:370500人,女362608人。

怒江:287971人(其中兰坪76241人)

丽江:126734人(其中永胜56617人,华坪30427人,玉龙28296人,宁蒗9542人,古城1852人)

迪庆:113769人(其中维西92309人)

楚雄:60606人(其中大姚2751人)

大理:38382人

保山:34117人(其中腾冲15752人)

德宏:32966人(其中盈江21195人)

昆明:20252人(其中禄劝15757人)

临沧:11070人

普洱:5187人

曲靖:655人

红河:395人

版纳:322人

玉溪:300人

文山:286人

昭通:196人

云南省散居民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口构成与居住分布上的“广、多、杂、散、偏”。在云南1415万少数民族中,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多达400多万。散居民族不仅人口多,而且分布广泛,比如像散居最广的民族之一傈僳族,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还不到总人口的一半,只有23万多人,其余34万人分布在云南各市州县,在全省各地建有26个民族乡,人口达15万余人,其余20多万人散居于云南山区。另外全省129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全省没有一个县是由单一民族居住,且相对而言,同一区域内散居少数民族民族大都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山区。二是由于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在地理上和心理上形成相对封闭的单元体系,散居民族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比较定型,人口的同质性较强,获取外界信息比较困难,他们大多以家庭为中心,在心理上比较保守,地方观念和乡土观念浓重,注重家庭和家族的利益,民族心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三是散居民族多数情况下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边缘,对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相应的适应性、包容性,表现为经济生活的适应性、文化上的兼收并蓄以及较强的包容性和心理承受力。四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从全省情况看,散居城镇和平坝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好,而分布在偏僻山区的则比较落后,特别是分布于高寒贫瘠山区的苗、彝、傈僳等民族,发展水平更为落后。

散居民族工作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省委、政府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云南散居民族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散居民族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以来,全省民族乡农业总产值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8年底达到90.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元,人均生产粮食416公斤,人均财政收入305元,各项指标均较“十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全省150个民族乡都实现了

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多数村寨通安全饮用水等“五通”。全省散居民族居住的42453个自然村,通路率、通电率、电话覆盖率、广播电视接收率等都有所改善,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取得一定进展,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民生问题得到不断改善,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断加强,为云南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目前云南散居民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目前散居少数民族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较为滞后的地区,散居民族工作已成为我省民族工作中相对薄弱的一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主要有:

(一)生态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云南散居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山高坡陡,耕地瘦薄,人与耕地矛盾突出,土地承载负担加重,加之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地方已丧失生存条件。如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都是高山峡谷,全州72万亩耕地中,有76.6%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大字报”地,陡坡垦殖、广种薄收的方式加剧了生态恶化,有11万傈僳族群众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急需易地安置。①(二)建设投入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由于云南散居地区民族人口基数大、居住分散、地理位置偏远,使当地的各种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偏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很难有持续、稳定的扶持资金和项目倾斜到散居民族地区。十多年没有得到过资金和项目扶持的村寨已不在少数。由于散居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滞后,这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如怒江州从建州到1997年,国家建设累计投入仅为9.7亿元,不到云南同期总投入的1%。②据统计,2008年,全省散居民族地区还有9 82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占总数的23%;还1 646个自然村不通电;有6 707个自然村不通电话,占总数的16%;有9 728个自然村不能有效接收电视节目,占总数的23%;有1 7605个自然村没有安全饮用水,占总数的42%;③已通路的自然村,道路等级低,晴通雨阻的情况十分普遍。小城镇和集市建设薄弱,很多地方仍然以路为市或是赶“草皮

①《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跨越——为云南省扶持四个特困民族发展建言献策》,《今日民族》2009年第2期。

②《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跨越——为云南省扶持四个特困民族发展建言献策》,《今日民族》2009年第2期。

③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编:《云南民族经济工作手册2009》。

街”,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商品交易和市场流通。部分自然村尚未实施农网改造,仍以传统能源为主;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部分群众还生活在靠天吃饭的环境中。

①此表中的数据根据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财政厅编:《云南民族经济工作手册2009》整理而得。

(三)贫困问题还很突出。2008年底,全省42 453个散居少数民族自然村总人口1023.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27.34万人,占3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863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3 103元的60%、全国平均水平4 671元的40%,尚有住房困难户783541户。散居在高寒贫瘠山区的彝、苗、傈僳等少数民族,发展更为滞后,人民生活贫困。傈僳族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自给率为23.77%,怒江州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傈僳族绝对贫困人口还有5.8万人,958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还有8万人。很多农户住着简陋的石棉瓦房或低矮破烂的茅草房,顶不蔽雨,墙不挡风,全部家产不足百元。①再如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的黎明、黎光、美乐、堆美四个村委会,从最低海拔1800米至最高海拔4513米形成河谷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困乡,贫困面比较大。

①《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跨越——为云南省扶持四个特困民族发展建言献策》,《今日民族》2009年第2期。

②笔者在丽江市玉龙县黎明乡调查时所获数据。

(四)基础产业脆弱,经济支柱缺乏。散居民族地区多以垦殖山地和梯田为主,耕作技术粗放,农作物单产较低。据统计,傈僳族地区有效灌溉率仅为14.67%,而低的只到10%左右,人均灌溉面积不到0.3亩,纯粹的靠天吃饭。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仅仅是种养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占90%以上,多数村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第二、三产业,也没有培育出能够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柱。如丽江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农为主,近年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山区土地耕作价值不高、环境闭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是种植白云豆、玉米、养蜂、拣菌类和偷挖草药等。

(五)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散居民族地区教育落后,校舍不足,设施陈旧,师资队伍不稳定,双语教师少,教学质量不高,校点撤并后没有校点的民族村民小组学生入学路程远,初高中完学率低,控辍保学难度大,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难”问题突出。医疗卫生条件差,许多村委会还没有卫生室,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之新农合报销比例低,很多群众无力承担自付部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

2008年,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仍有1197个村委会完小(占总数的27%)、1191个村委会卫生室(占总数的26.8%)、2932个村委会文化室(占总数的66%)需要加强和完善,有9728个自然村不能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占总数的23%),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等“五难”问题仍然普遍存在。①比如根据“五普”统计,傈僳族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37年,与全省6.33年、全国7.62年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接受教育不足就意味着劳动者个体能力不足,意味着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属于典型的整体性、素质型贫困。

(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困境。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流失面临的问题相比,在散居民族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雷声大雨点小”,导致散居民族文化互动与变迁的根基迅速丧失。二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政策缺乏灵活性与可操作性。三是没有突出民族主体性作用。四是散居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十分薄弱,尤其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民族文化传新发展大多处于空白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散居民族地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七)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匮乏。散居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数量与本民族的人口比例还不相适应,干部人才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被录用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少数民族干部偏少,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少数民族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基层民族干部对国家的民族政策了解甚少,有的地方干部只能从外地调任,个别民族乡选不出一个土生土长的建乡主体民族干部担任乡长,有些民族乡已连续多年没有招录到本地少数民族公务员,有的边远山区村寨60年没有培养出一个高中生。

(八)民族关系复杂敏感。散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是全方位的,既涉及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关系,也涉及少数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关系;既涉及城市民族关系,也涉及广大农村民族关系;既涉及政治平等权利问题、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问题,也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权利问题。②比如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因土地、

①王俊:《论云南散居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②丁江伦:《谱写散杂居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篇章》,《今日民族》2008年第10期。

矿产、山林、水源等利益纠纷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其次群体性要求更改民族成份的呼声比较强烈;还有库区移民搬迁遗留问题仍较突出。总之,它涉及到散居民族地区所有少数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决定了散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九)城市民族工作面临新挑战。云南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10%,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剧增,由此产生或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部分少数民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存在着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二是大量少数民族涌入城市后,存在着谁来为他们落实民族政策,维护民族权益的问题。三是大量在城市的少数民族面临着如何实现和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尽快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问题。四是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使城市民族工作在反渗透、反挑唆、反邪教,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任务日趋繁重。

(十)政策落实不力,发展差距拉大。现有的一些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存在贯彻不到位的情况,如《民族乡工作条例》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虽有许多具体政策和优先、优惠、倾斜的规定,但在执行中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云南散居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拉大。如“在计算财政收入时,超收部分全部留给民族乡;在计算财政补贴时应高于同等条件的乡,每年高于普通乡镇5%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在很多民族乡就没有得到落实。比起民族聚居地区,农村散居民族群众和周边其他民族群众有更多接触和往来,也能更直接地看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群众心理也更容易失衡。①

三、加快散居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散杂居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及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散杂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仍然较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如何加快发展呢?

①王俊:《论云南散居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一)统一思想,高度关注散居少数民族发展。发展不平衡,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同一个国家民族间发展差距过大,贫困民族必然会有失落感,产生心理失衡,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散居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努力促进和帮助散居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

(二)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整村推进,整乡推进,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等,切实、尽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生存条件最恶劣和生态条件最薄弱的地区,优先安排生态移民。对民族地区所征收的育林基金,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民族乡、民族村(组),用于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各级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散居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给予减免的优惠政策。

(三)加大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各项财政扶贫资金要向散居民族聚居地区适当倾斜,散居民族所在的各级财政要对散居民族发展给予重点支持。要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多渠道争取国家支持,同时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金融服务,增强散居民族地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要制定和完善支持散居民族事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投资政策,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四)培植产业,增强发展后劲。要立足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族举措,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支柱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散居民族群众增收。一要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种养业。二要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扶持一批立足当地优势、市场开拓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和转化增值。三要扶持发展流通产业。四要扶持发展特色旅游业。

(五)着力帮扶,加速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基础教育扶持力度。二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四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培训体系,实施科技示范建设项目,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试验示范力度,让群众依靠科技致富。五要制定散居民族社会福利保障措施。

(六)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人才。一要制定散居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二要扩大散居民族干部人才队伍的数量,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使用民族干部人才工作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三要拓宽民族干部人才来源渠道,要加大散居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力度。四是在散居民族比较聚居的州市、县区、乡镇、村社要按人口比例或高于人口比例选配少数民族干部为领导班子成员、业务工作部门也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干部。

(七)促进和谐,建立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长效机制。按照“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在散居民族地区继续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对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调处,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层层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建立健全排查、调处机制,构建信息反馈网络,定期组织统战、公安、安全、民族宗教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矛盾隐患情况,制定和完善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机制。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

(八)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一是要从全局高度认识城市民族关系,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领导。二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法规政策,加大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三是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四是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管理。五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学习等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六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七是不断加强民族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民族工作水平。

(九)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法规体系。一是大力宣传散居民族工作重要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散居少数民族经济

社会事业的规划工作,把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给予优先安排,重点倾斜。三是加强对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知法、执法、用法,用好用活政策法规的能力。

文顺:你好!论文已收。小彭的论文第一部分“傈僳族的人口及其分布”,数据陈旧,请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你的论文相关数据也来自第五次人口普查,另通过撤乡并镇之后,目前全国只有23个傈僳族乡(其中云南19个,四川4个),你可以参看傈僳学网站。以上相关数据请你再查阅相关资料后修改一下。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60多篇,所以,中心先后编辑出版《傈僳学研究》第二、三集,因栏目设置等问题,你等两篇论文我放第三集了。10月底给我就行。鲁建彪

2011年6月17日,云南傈僳族人口分布情况:

全省:733108人其中男:370500人,女362608人。

怒江:287971人(其中兰坪76241人)

丽江:126734人(其中永胜56617人,华坪30427人,玉龙28296人,宁蒗9542人,古城1852人)

迪庆:113769人(其中维西92309人)

楚雄:60606人(其中大姚2751人)

大理:38382人

保山:34117人(其中腾冲15752人)

德宏:32966人(其中盈江21195人)

昆明:20252人(其中禄劝15757人)

临沧:11070人

普洱:5187人

曲靖:655人

红河:395人

版纳:322人

玉溪:300人

文山:286人

昭通:196人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学2A班潘爱妮学号:20091202566 序号:56号 论文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 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我们对于这个变化,一般将其原因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 经过多年的演变,重檐式瓦房成了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六合同春”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 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氏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氏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编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发左社,随畜迁徙”是其特点. 纹身为其本质;百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以采猎为务”的狩猎文化,剿牛、猎头、喜山居?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氏羌文化、百淮文化和百越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

云南民族大学经典个人简历模板

求职简历

某某 求职意向:银行财务 2012.09-2016.07 某某电子科技 财务管理本科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经济法,人资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 2015.07-2015.09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大堂经理助理 工作描述: 1. 负责接待客户,帮助客户填写一些资料给他们提供咨询业务; 2. 对银行的基本业务比较熟悉,能协助银行内部人员办理业务; 3. 打印对账单利息单等文件,帮助柜台人员复制必要的资料等。 2013.09-2014.09 学生会勤工助学部 协助助理 工作描述: 1. 进行学生会部门之间的协调,负责对学生会内部的组织管理; 2. 对学生会主办活动进行部门配合的协助,保证活动组织效果; 3. 完成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的临时工作任务,有不错的应变能力。 语言类:大学英语六级证书,普通话二甲资格证 软件类:熟练掌握PS 、PR 、AU 和Final Cut 等软件以及Office 办公软件 荣誉类:获得华南大学三等奖学金、华南大学2013-2014年度优秀团员 活动类:华南电子科技大学摄影大赛二等奖,创业计划大赛亚军 作为一位职场新人,我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来迎接工作中每一个挑战。 善于沟通,有一定团队协作经验,具备一定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 良好的心态和责任感,吃苦耐劳,擅于管理时间,勇于面对变化和挑战。 习惯制定切实可行学习计划,上岗后能积极主动学习岗位所需知识技能。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技能证书 自我评价 123456 123456 生日:1991.07.07 现居:山东青岛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

文小编收集文档之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正文 一、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栗、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分析.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分析.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分析. 内容简介: 第一节艺术创新与对娱乐价值的彰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特定的时代语境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承担的主要是培养各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的政治职能,突出的是电影的政治属性。因此,从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艺术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第一节艺术创新与对娱乐价值的彰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特定的时代语境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承担的主要是培养各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的政治职能,突出的是电影的政治属性。因此,从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艺术性方面尚有不足,娱乐性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有些电影,尤其是以《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为代表的一批爱情电影,在艺术形态和艺术创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彰显了较强的娱乐性,凸显出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民族电影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艺术形态的全新尝试,《五朵金花》是我国第一部喜剧歌舞的民族题材爱情片,《阿诗玛》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这些艺术形态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电影中很少见的。20世纪的50-60年代,人们对于喜剧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并不是十分认同,喜剧因素往往会被贬斥为某种低级趣味。然而,《五朵金花》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喜剧歌舞的民族题材爱情片,而且,影片还开创了歌颂型喜剧

①这一电影形态的全新尝试。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新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电影的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突出地就体现在喜剧电影的创作当中,多种类型的喜剧电影纷纷出现,包括生活讽刺型喜剧、歌颂型喜剧和生活型喜剧。其中,歌颂型喜剧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时期中的一个全新尝试。这种状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十分罕见的。50年代以前,轻松幽默的喜剧电影并不多见,尽管也出现过一些较为成功的讽刺喜剧电影,但大多都是就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进行正剧式的讽刺。而电影《五朵金花》打破了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冲突的定律,将影片的主题聚焦于歌颂社会主义、塑造正面人物、展现真善美,通过一系列误会和巧合的设置来不断地推动剧情的发展。喜剧大体上是偶然的、插曲式的和伦理的,它所表达的是社会具有的,以每个人为实例的那种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连续平衡。影片对喜剧元素的运用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心理需求。第二节对爱情题材与叙事主题的突破早期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出现了一些反映爱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现实生活的电影,与之前及同时期的中国电影相比较,在题材与叙事主题上都是一个突破。譬如,影片《阿诗玛》根据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同名口头传说、叙事长诗改,在以往的中国电影和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族电影中,大部分都是以革命、战争、阶级斗争等作为主题。虽然在《内蒙春光》之后的一些民族电影大都避开了阶级斗争这一主题,但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等的题材基本属于边缘题材,因为代表的是颓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谈情色变的情形依然有之。在电影界,曾经流行着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讲的是某单位放映外国影片,放着放着,银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大黑影,原来是放映员的手掌。这时,扩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版)

军事理论(云南民族大学版)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是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C A. 强大经济 B. 强大政治 C. 强大国防 D. 强大文化 2 国防的主体,即国防活动的实施者,通常为B A. 人民 B. 国家 C. 政府 D. 执政党 3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存在的A A. 根本标志 B. 基本标志 C. 根本底线 D. 基本底线 4

国家的统一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有丝毫含糊,因此,维护国家统一历来是国防的A A. 重要事务 B. 主要事务 C. 根本责任 D. 基本责任 5 是一个国家的立足的根本B A. 边疆 B. 领土 C. 领海 D. 领空 第二章 ()时期,出现了军队和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政》《军志》C A. 秦至五代 B. 战国时期 C. 夏商周 D. 春秋时期 2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和C

A. 黑格尔 B. 希罗多德 C. 列宁 D. 萨克斯 3 ()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A A. 军事思想 B. 军事战略 C. 战略思想 D. 军事理论 4 下列属于军事思想的特征之一的是D A. 局限性 B. 专业性 C. 发展性 D. 实践性 5 ()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它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 A. 军事战略

B. 军事思想 C. 军事理论 D. 战略思想 第三章 1 国际战略格局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际间的力量对比、利益矛盾和需求以及基本战略关系T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称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T 3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和战略环境两个方面X 4 中国的周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差不多的,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也是相同的X 5 世界主要力量间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秩序处于不断变革中,中国也面临着充满矛盾纷争的周边安全环境T 第四章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1)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容易被误读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之解析 误读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另一种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术语是各民族文化的精粹,其来源和内涵各具特色。为避免理解和交流过程中出现差异,本文梳理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让外界误读的部分文化术语,并从语音来源、历史传承等方面加以解释。 标签:误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术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语言、节庆、婚俗、饮食、手工艺、建筑以及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用来表示特定理论体系中普遍概念的专用词汇单位,具有凝合性和整体性,无论是单成分术语或多成分术语,表达的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特点是准确、严谨、简洁,文化误读,是指读者主观上由于缺乏对词源、文化背景的了解而造成对原意的误解。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容易被误解的一些术语加以解析,以期加强中外人民和少数民族同胞沟通交流和理解。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容易误读的术语解析 “苦扎扎节” ——亦称“苦扎扎”或“库扎扎”,在哈尼语里是“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的意思,少数民族语言用汉字音译过来,与汉字本身蕴含的意义大不一样,这是哈尼族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隆重的传统节日,不是字面上理解的“苦”节,玉溪元江的哈尼族从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起,节日历时3~5天,红河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欢庆该传统节日。 “赶摆”——又称“做摆”,傣语“赶摆”的原意是盛大节日或集会活动的意思,是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统称,少数民族的“赶摆”和其他地方的赶集、赶场、赶街不同,傣族人“赶摆”涵义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很多,不仅是祭祀、集市、商贸的庙会,一些地区还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场合。傣族其他重大节日也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斋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叫作“赶摆”。规模比较大的“摆”一般在五谷丰收的深秋时节进行。 早期的“赶摆”还是一种宗教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云南德昂族、阿昌族“做摆”之意是祈求村寨和家中人平安生活、消祛灾难,由村寨头人、家族长共同推选出“做摆””的承头人,拜佛祭祀,由佛爷念经,以求富裕安乐。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通过音译或意译的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汉字书写的文化术语,在交流和使用中望字生义,致使理解上出现偏误。 二、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婚俗文化容易被误读的术语解析 少数民族婚俗文化来源于本民族的伦理道德和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风俗习

2019-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众所周知,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 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 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饮食节庆建筑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 族中,云南就有52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 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 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云南少数民族人口 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 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 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 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 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 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 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其中人数 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二、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 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 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7975720.html,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者:张梦倩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 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多层次 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我国在云南实行了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同时它也面临着被现代文化冲击的威胁。比如说旅游可以帮助传统文化资源保存,使得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深,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同时旅游也可能会使得该区域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破坏而使得该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云南少数民族_精选资料完美版

《云南少数民族》 精选阅读(一): 云南少数民族种类有哪些?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少数民族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 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 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 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 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构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正因: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一样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 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 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精选阅读(二):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 我们旅游界有一句话叫中国的旅游靠三南,河南的历史文化,海南的度假旅游,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众所周知,云南的少数名族众多,是中国少数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除了 汉族外,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这15各民族分别是:白族 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在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彝族,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在这25个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境 而居,而丽江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区,除汉族外,全市住着纳西,彝族,傈僳,白族,普米,傣族。苗族。回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名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丽江是纳 西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现有人口30万人左右,纳西族源于我国古代西北河湟地带的氐羌人,之后逐水草而居,向南迁徙至四川省的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至雅砻江流域,在南迁到金沙江上游的东西地带,在汉晋时期被称为牦牛羌和摩挲夷,1954年根据本名族的意愿,

云南民族大学学位英语听力

云南民族大学学位英语听力 2012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试题 11、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she can lend the man a sleeping bag.她能借钱给男人一个睡袋 12、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Karen can take her to the airport.凯伦可以带她去机场 13、Q:What does the man mean? he can’t afford to go traveling yet.他负担不起去旅行 14、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man has to find something else to eat.这个人不得不找别的东西吃 15、Q: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present a new letter of reference.提交新的介绍信 16、Q: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man? he declines to join the gardening club.他拒绝加入园艺俱乐部 17、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many people do not appreciate modern art.许多人不欣赏现代艺术 18、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Bob cannot count on her vote.Bob不能指望她的投票 19、Q:What does the woman complain about? the health hazard at her work place.在她工作的地方,健康受到威胁。 20、Q:What does the woman asked her supervisor to do? transfer her to another department.把她转调别的部门 21、Q: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two federal laws? their requirements may be difficult to meet.法律规定的要求很难达到22、Q:What will the union do if the woman loses her job? try to help her get it back.努力帮她把工作要回来 23、Q:When is a scientific approach best embodied(呈现)in a negotiation(谈判)according to the man? in the preparatory phase.在准备阶段 24、Q:In what way is a negotiator like an actor according to the man? he bahaves in a way contrary to his real intention.做出与真实意图相反的行为25、Q: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two types of negotiator?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民族文化 摘要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各种各样记录其历史的档案,这些文化和档案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珍贵的档案财富。分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对发掘和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对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新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简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然后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对于建设少数民族档案文化和新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档案文化新文化建设

目录 前言 (3)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影响 (4)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档案 (4)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产生的内在条件 (5)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一种文化形态 (6)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并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积累并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6) 四、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启示 (7) (一)发掘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新价值 (7)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建设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7) 五、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云南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档案,但是很多在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流失了,只有少部分流传了下来。这些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国档案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档案 广义地说,凡是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变迁的实物和非实物材料,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档案。例如各种文字史料、金石文物、木刻、绘画、口传档案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总体而言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种形式的实录,是土生土长的民族档案,真实地反映着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形态,如彝族的档案文献、傣族的历史档案、纳西族的古代档案、白族的档案史料等等。另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中央政权、地方官府和个人形成的官方档案和民间文书,如一些公文、碑刻、家谱、契约、信件等。 云南少数民族自己产生的档案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主体,它们是最富有原生态意义和最具价值的档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形成的大量档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档案资源中独放异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云南各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档案,这些音像档案使少数民族档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丰富,使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能真实、直观地记录自己的活动,留下传之后世的档案材料。(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所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指世居人口在5 000人以上的25个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一元。这些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节日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云南很早就和中原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它既保存了自己的土著文化,又接受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这样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既有本身的乡土性、边缘性的特征,又同时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神。云南历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在社会转型时期,少数民族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调适的重大问题。在这种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誉为少数民族之乡。有26个世居民族,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具体条件不同,所以,文化的发生或早或迟,发展或快或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缺。但都独立创造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特色文化,并归属于中华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文化发展多元化日趋明显的当代社会,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冲击,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飞速消逝的情况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显得异常的复杂和艰难。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尊重差异,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形成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一、现代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一)对少数民族现代化的界定 1.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对现代化这个概念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数人对现代化的理解与描绘较模糊,尚未呈现一个清晰的认识。每位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说。 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严英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市场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变革的过程。厉以宁教授认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经济、社会、文化、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的改善,社会运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马崇明认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机构的根本变化。①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界定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指: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与社会发生同质、同向的变迁。“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现代化。简单的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不是用别的文化去代替传统文化,不是让少数民族舍弃传统而另就,而是用传统文化的积极力量推动现代化,通过现代化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新的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发生交流和碰撞。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传承了下来。传统文化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②这部分少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现状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现状 节庆活动,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村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创造。同时,又伴随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和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及其发展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发展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人类发祥的关键地区之一。“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5000人以上的世局民族有26种,除汉族外个民族支系较多。因此,这里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每年有70余个,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种民族所共有。 近年来,云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也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1.全球大环境影响: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一些外来的文化和节日不断进入。 2.云南省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条件复杂以及多高山,坝区面积较小,各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沿山区立体分布以及沿边疆分布的特点,往往在一个面积狭小的坝区之内或山坡之上居住着几

个少数民族。日久天长,他们就会多多少少将它族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 3.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发展当地经济,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往往会对一些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内容日期都做了改动和调整。 例如傣族传统泼水节应在每年傣历的六月中旬举行,而现在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景区内几乎天天举办泼水节活动。目前,民族节庆活动在传统活动项目上的基础上海增加了很多盈利性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充当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二、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影响力不同 民族间分布不均 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众多。具体变下为分支多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较分支少的民族丰富,而且其活动举办时间相对较长、规模较大,影响力也较大。 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比较丰富的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藏族、回族、瑶族、布依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 而节庆活动比较单一的民族有佤族、布朗族、独龙族、景颇族、阿昌族、普米族以及水族灯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汉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活动丰富 耍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

走进云南少数民族

“走进云南少数民族,追寻传承民族文化 支援山区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9暑期赴云南丽江、宁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实践方案一、实践背景 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仅丽江地区除汉族外,有20余种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彝族是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族历史背景十分丰富,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并由此繁衍出不同的传统建筑和居住文化。 丽江地区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开发了丽江这块热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农业、交通邮电、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更高程度上融入现代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如何在科学发展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践行科学发展观,这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必须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025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240米。境内最高点白岩子主峰海拔4513.3米,最低点金沙江畔子补河口海拔1350米。县城距昆明交通距离568公里,距丽江139公里,距成昆铁路金江火车站

328公里的。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气温12.7℃,年均无霜期190天。属低纬度高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拥有丰富多样的资源。 宁蒗一名,系1917年设分县时,各取永宁和蒗蕖两地一字合并而成(永宁、蒗蕖两州为元朝时设立)。宁蒗历史悠久,据发掘遗址考证,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宁蒗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解放前夕,金沙江边的傈僳族保留着刀耕火种、游牧游耕的原始共耕制,凉山彝族保留着完整的奴隶制,坝区和半山区的摩梭人、普米族、汉族等,则处于封建领主制。宁蒗各民族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至今尚不同程度地带有原始社会的特点和遗风。 宁蒗于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彝族自治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治理的272个贫困县之一;1999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八大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全县有15个乡1个镇,86个村委会,5个社区,1122个村民小组,32个居民小组。有12种民族,其中11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9.99%,彝族占总人口的60.75%;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33327人,按新的脱贫标准计算尚有19.14万贫困人口,其中6.28万人处于绝对贫困境地,占总人口的27%,是个典型的山、少、边、穷县。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品设计分析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科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云南少数名族文化元素转为旅游产 品设计分析 学生姓名:徐畅 所在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学号:31002120 指导教师:熊盛强 2012 年6月

摘要:云南是中国少数名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之多,个名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特大。云南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各具特色,服饰绚丽多彩。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名族节目丰富多彩,有的名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是多名族共有的,这也就肯定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产品多样性民族特色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概况 1、什么是民族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民族文化特点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 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1云南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必须,人类饮食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和实践中不断创造的结果;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气力夺目的瑰宝,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民族调查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研究民族饮食文化的生动资料。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烤、焐、舂、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 3.2云南的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3云南的节庆文化 云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浅地探讨。其主要特征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的人文特征、混融的多样特征、鲜活的生活特征、独特的个性特征、多元融合性特征和复杂变异性特征等七个。其主要外部主因有:特殊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