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 复习

遗传学名词解释序言1. 遗传(heridity):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相似的现象。

2. 变异(variation):指世代间(子代与其父母)及子代兄弟姊妹(同胞)间的差异。

3.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研究基因的结构、组织、传递、表达和变异等问题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1.Mendel’s law of segregation孟德尔分离定律——即遗传第一定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结果,如在杂合体中,半数的配子带有其中的一个遗传因子。

2.character or trait 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3.dominant character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4.recessive character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没有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5.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遗传分析中,对于生物表现出的不可再划分的特定性状。

单位性状可由少到一个基因座位控制。

6.relative character 相对性状——对于遗传分析中的单位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7.parent generation 亲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子一代——亲代杂交所产生的下一代(用符号F1表示)。

8.reciprocal cross反交,用甲乙两种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杂交时,如以*基因的符号在印刷上一般用斜体表示。

甲做母本,乙做父本的杂交为正交(direct cross),则以乙做父本的杂交为反交。

9.self-cross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常于植物。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统称为原核生物2、前导链:5‘—3’方向延伸的链称为前导链。

3、冈崎片段:另一条链先沿5‘—3’方向合成的一些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4、单位性状:生物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元,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5、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6、性影响遗传:是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得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者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7、遗传距离: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叫做遗传距离。

8、嵌合体:突变体区与正常非突变性状并存在一个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上,称为嵌合体。

9、易位:染色体上某一区域移接到其非同源染色体上10、整倍体: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11、初级三体:外加的染色体与其余两条染色体完全相同,即同源组的3条染色体相同。

12、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座13、加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积效应,用A 表示14、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15、部分二倍体:在接合后的一个短时间内,供体外基因子与受体内基因子形成一段二倍体的DNA,这样的细菌称为二倍体。

16、真核细胞: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一类细胞17、相对性状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18、后随链:冈崎片段由DNA连接酶连接起来,成为一条完整的链,这条链成为后随链。

19、遗传密码:DNA分子中含有4种密码符号,遗传信息就贮藏在4种碱基密码的不同排列顺序中,成为遗传密码。

20、芽变:植物芽原基发育早期的突变细胞可能发育形成一个突变芽或枝条,称为芽变。

21、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22、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联会:偶线期开始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形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可以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连锁遗传: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交换值(重组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在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形的现象。

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轮回亲本: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

F因子:F因子细菌的接合最早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以后在其他菌中也观察到,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

细菌能否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子,又称F因子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

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比值。

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细菌基因重组方式:转化、转导、性导、接合。

细胞质遗传(母性遗传):指遗传的性状与雄性生殖细胞无关,只是通过雌性生殖细胞而遗传的现象。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

遗传学名词解释(修改后)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病(genetic disease)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并传递给⼦代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物病变(如恶性肿瘤)也归⼊遗传病的范畴。

2.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医学遗传学是研究⼈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学科。

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3.单基因病(single gene disorder)存在于⽣殖细胞或者受精卵细胞中的突变基因,按⼀定⽅式在上下代之间进⾏传递,其所携带的突变的遗传信息经过表达则可形成有⼀定异常性状的疾病。

4.多基因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MF)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所致的疾病。

5.染⾊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染⾊体数⽬或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

6.线粒体遗传病此病由染⾊体基因突变造成的,多数情况下由卵⼦传递,表现为母性遗传。

7.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8.基因家族(gene family)真核基因组中有许多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组基因。

9.断裂基因真核⽣物基因的编码序列往往被⾮编码序列所分割,呈现断裂状的结构10.外显⼦(exon) 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质的核苷酸序列。

11.内含⼦(intron) 在转录后的加⼯中,从最初的转录产物除去的内部的核苷酸序列。

12.基因突变基因内部核苷酸的改变,最⼩可是⼀个碱基对的置换、插⼊或缺失。

13.点突变(point mutation)DNA链中⼀个或⼀对碱基或者碱基对发⽣突变,包括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14.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后产⽣了新的密码⼦但新旧密码⼦所编码的氨基酸是同⼀种氨基酸的突变。

15.错义突变(miss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发⽣在编码氨基酸的密码⼦中。

突变后所产⽣的新的密码⼦编码的氨基酸与突变前旧的密码⼦编码的氨基酸是两种不同氨基酸的突变。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82655(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名词解释: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enetics(遗传学):研究生物体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亦称为基因学。

2.Chromatin(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3.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形成的,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4.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组成性异染色质):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是一种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子较恒定,在间期细胞核中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

5.※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呈现凝集状态的异染色质。

6.※lampbrush chromosome(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7.※cell cycle(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这段时间称为细胞周期。

8.※Mitosis(有丝分裂):没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9.※Meiosis(减数分裂):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10.Character(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总称。

11.unit character(单位性状):每一个可以具体区分的性状。

12.contrasion character(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1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座位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14.基因型(genotype) : 生物个体或细胞遗传物质的组成,决定生物体一系列发育性状的可能性。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表现度(Expressivity):一些基因在不同个体中表达不一致,具有个体差异性。

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2. 拟表型(Phenocopy):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化,有时与基因改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类似。

3.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4.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杂合子中显性形状不能完全掩盖隐性性状的现象。

5.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6.共显性(Codominance):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叫并显性。

7.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8.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有致死效应的基因叫隐性致死基因。

如植物中的白化基因等。

9.显性致死(dominant lethal):杂合状态即表现致死作用的基因。

如显性基因Rb引起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人的结节性硬化症。

10.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在配子期致死。

11.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在胚胎期或成体期致死。

12. 等位基因(allele):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13.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指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4. 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指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而不同基因型株间授粉可结实的现象。

15. 连锁(linkage):若干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而发生连系遗传的现象。

16. 连锁群(linkage group):在染色体中具有不同的连锁程度并按线性顺序排列的一组基因座位。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名词解释1.遗传病: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

2.假基因:指没有功能的基因,为人类基因组中常见的一类基因(DNA序列)。

虽然假基因本身不具任何功能,但它的序列往往和其他功能基因的某些片段有同源性。

3.碱基替换:是指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所替换,它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称为点突变。

4.同义突变:指碱基替换使某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改变前后的密码子都编码同一氨基酸,实质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5.错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导致改变后的密码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结果使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变化,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分子。

6.无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来为某一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

7.终止密码突变:是指碱基替换使原有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继续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结果形成过长的异常多肽链。

8.抑制基因突变:是指当基因内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碱基发生了两次替换,其中一次抑制了另一次突变的遗传效应。

9.移码突变:是指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几个碱基对(但不是3个或3个的倍数)造成这一位置以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

移码突变的结果使变动部分以下的多肽链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或酶的生物学功能。

10.动态突变:又称为不稳定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其突变是由于碱基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拷贝数的增加随着时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增,因而称之为动态突变。

11.亲缘系数:是指两个有共同祖先的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位上具有相同等位基因的概率。

1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13.外显率:在一个群体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比14.近亲婚配:医学遗传学上通常将3~4代内有共同祖先的一些个体称为近亲。

近亲个体间的婚配称为近亲婚配。

15.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即一种性状可以有不同的基因控制。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Mendel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Mendel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基因(gene):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基因座(locus):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

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的同质结合。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或称基因的异质结合。

回交(back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测交(test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互补基因: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两个互作的基因叫做互补基因。

(表型比9:7)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在两对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时,其中的一对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会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

(9:3:4)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某对等位基因的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

(后代表型比常为12:3:1 and 13:3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两个基因作用相同,像荠菜中的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可产生“心型”果实。

(表型比15:1)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有关的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一般以XY或ZW表示。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绪论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1.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16.返祖遗传: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性状的现象称为返祖遗传。

17.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18.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遗传学的名词解释全集

遗传学的名词解释全集

基因型(genotype)是生物体的内在遗传结构。

表型(phenotype)是生物体可观察和检测到的性质,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而产生。

显性(dominance)与隐性(recessive):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子一代中显示出某一性状,而另一性状不能显示;能在子一代中显示出的性状叫显性,不能显示出来的性状叫隐性。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s):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显示出连续的可度量的性状,且与环境关系密切。

等位基因(allele):一个基因由突变而产生的多种形式之一。

在经典遗传学领域,它是指一对位于染色体上相同的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基因。

纯合子(homozygote)与杂合子(heterozygote):一个或几个座位上等位基因相同的二倍体或多倍体称纯合子,不同则称杂合子。

概率(probability):未发生事件的可能性(预测)频率(frequency):已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回顾)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在减数分裂中相互配对的染色体,或在进化中来源同一祖先,含有的基因座位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染色单体(chromatid)复制后两个染色体着丝粒相连,其中的任意一条称为染色单体。

核型(karyotype)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细胞内具有的相对恒定特征的单倍或双倍染色体组。

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在一些特殊的细胞中(如果蝇的唾腺中),通过核内有丝分裂,DNA大量复制,但胞质不分裂,染色体实质由多条染色体排在一起而产生。

二价体由于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是由二条染色单体组成,故每一配对的结构中共有四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染色单体,称之为四分体。

由染色体水平来考虑称之为二价体,因为每对是由二条同源染色体组成。

遗传学最全名词解释

遗传学最全名词解释

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

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

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A、一次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两次细胞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B、染色体的数目不变(2n)染色体的数目减半(n)C、染色体不配对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D、没有重组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产生重组E、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性母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方式F、前期短,每一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前期Ⅰ长而复杂,每一二价体含四条染色单体G、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Ⅰ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并列在赤道板的两侧H、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染色单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I、末期染色体数为2n,每个染色体含有一条染色单体末期Ⅰ染色体数为n,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显性上位与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共同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其中一对基因能遮盖另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作用称上位作用,如果起上位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则叫显性上位;如果起上位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叫隐性上位。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核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p12)2完全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p94)3不完全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p95)4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臵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P103 5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百科)6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介于相应的两种纯合子性状之间的现象。

(百科)7接合: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过程。

(P159) 8转化:些细菌(或其他生物)能够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P157) 9Hfr细胞: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胞(p161)10F因子:供体菌细胞中含有一种致育因子,称为F因子。

其在细菌的接合中起重要作用。

(百科)11F’因子: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百科)12联会:减数分裂的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侧面紧密相贴并进行配对的现象。

(百科)13同源染色体:一个体细胞内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笔记)14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组成的多倍体。

(百科)15单倍体: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P136)16非整倍体:染色体数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的染色体数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的个体。

(p137)17割裂基因: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

(P179)18基因:可转录一条完整的RNA分子,或编码一条多肽链;功能上被顺反测验或互补测验所规定。

19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20基因工程:也称遗传工程,是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用来改造,创建动物和植物新品种,工业化生产生物产品,诊断和治疗人类遗传疾病的的一个新领域。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形状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3.真实遗传(breeding true)/ 纯育(true-breeding):子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的品系称为纯育,这种生物的性状能够代代稳定遗传的现象称为真实遗传。

4.并显性/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或共显性遗传。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叠加基因/重叠基因:对同一性状的表型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

7.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性连锁遗传,亦称伴性遗传。

8.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称为限性性状,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

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C):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并发系数。

并发系数越大表示干涉作用越小。

11.C值(C value)和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

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1.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2.突变:DNA分子某些部分的基因能够发生改变,使生物产生性状的差异。

3.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仅有拟核)以及没有膜包被细胞器的细胞。

4.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

5.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结构,其组成成分有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

6.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7.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色体。

9.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0.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11.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12.组成性染色质:指除复制期外均处聚缩状态的染色质。

它是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

13.兼性染色质:指在某细胞外,或其发育的某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卷缩、丧失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

14.着丝粒:也叫着丝点。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染色较浅。

15.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16.复制原点:在基因组上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

17.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18.次缢痕:指某些染色体臂上除主缢痕外还常含有另外缢缩区域。

19.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色体片段,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知识]遗传学名词解释

[知识]遗传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复等位基因:如果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则这些等位基因统称为复等位(Multiple alleles)基因。

2、外显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形成预期表型的比例。

也就是在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中,表现出预期表现型的个体所占比例。

3、剂量补偿效应:指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达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4、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5、测交: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的方式称为测交(test cross),其后代称为测交后代(Ft)。

回交是指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包括F1与显性亲本的杂交。

6、表型模拟: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一基因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很相似,这种现象叫表型模拟。

7、遗传反映规范:遗传反映规范(norm of reaction)是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相应性状特征得以表现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环境条件最大变化范围。

8、、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一般由性染色体决定。

9、、上位性效应:上位性效应是指两对独立遗传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一对性状时,一对基因(A-a)对另一对基因(B-b)的功能或表型效应所起的掩盖、抑制或消除作用。

10、、逃逸失活:哺乳类动物正常♀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要随机失活一条,使正常的♀和♂具有相同的有效基因产物。

然而并非整条X染色体上全部基因都失活,已发现失活X染色体的一些基因是活化的,可正常表达,这种现象叫逃逸失活。

11、外祖父法:对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说,只需要知道母亲的基因型为双重杂合体,即可以根据双重杂合体的母亲所生儿子中有关性状的重组情况估计出重组率(因为Y染色体不含此基因,即相当于隐性),而母亲X 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以由外祖父的表型得知,因此这种基因定位的方法称为外祖父法。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合成期(S期);③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互换的名词解释

遗传学互换的名词解释

遗传学互换的名词解释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遗传变异规律的学科,而遗传学互换是在遗传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文将为您解释遗传学互换相关的名词,以及它们在遗传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1. 染色体互换染色体互换是指两条染色体间的非等位互代。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交换过程可能出现的错配现象,将不同染色体间的DNA段互相交换后,会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

这种互换现象可以增加遗传变异,促进基因组的多样性。

2. 染色体片段互换染色体片段互换是指两个染色体间DNA片段的交换。

通过染色体互换过程中DNA片段的交换,不同个体间的遗传物质得以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组的多样性。

这种互换现象在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产生新基因组组合,对优势基因的累积和新基因的产生起到推动作用。

3. 基因互换基因互换是指不同基因间的DNA片段的交换。

基因互换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互换,不仅可以改变基因组结构,还可以在个体间传递不同基因的特性,实现遗传多样性的产生。

4. 重组重组是指在遗传物质(如DNA或RNA)中,在互补碱基配对和酶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

重组是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它通过改变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使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进化。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遗传物质的DNA序列中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类型。

突变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增加自然选择的选择空间,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生成和遗传进化。

6. 策略性互换策略性互换是指在遗传学实验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染色体、染色体片段或基因的互换。

通过策略性互换,研究者可以探究不同基因或DNA片段在遗传特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深入了解遗传规律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总结:遗传学互换是研究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染色体互换、染色体片段互换和基因互换等互换现象,是增加遗传变异和基因组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名词解释 1、 共显性/并显性:杂合子中显性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 2、 复等位基因:指的是一个群体中,在一个基因座上存在着2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 x2检验:亦称卡方检验.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方式之一。x是一个希腊字母,x2可读音为卡方,所以译为卡方检验。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定类或定序变量的假设检验,在社会统计中应用非常广泛。

卡方检验的步骤一般为: (1)建立假设,确定显著水平a与自由度df、查x2值表得到否定域的临界值; (3) 由样本资料计算x2值; (3)将计算所得的x2值与临界x2值(负值都取绝对值)作比较,若计算值大于临界值,则否定Ⅱ0;反之,则承认Ⅱ0。

计算卡方值的公式一般可表示为:x2=∑[(fo-fc)2/fc] 式中:fo表示实际所得的次数,fc表示由假设而定的理论次数,∑为加总符号. 4、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5、 剂量补偿效应:在XY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中,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即在雌性、雄性细胞里,X染色体的编码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

6、 干涉:每发生一次单交换时,它的临近基因间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体,称之为遗传干涉。

7、 C值悖论: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称为C值(C Value),每种生物具有其特定的C值; 生物的C值并不与生物复杂程度(或进化上所处地位)相关的现象称作C值悖论,即物种的基因数与其复杂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8、 基因家族:序列高度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的一类基因成员. 9、 基因转变: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一个基因使相对位置上的基因发生相应的变化

10、 Alu家族:灵长类基因组特有的含量丰富的短散的重复序列,推测与基因调控有关。

11、 普遍性转导:不同染色体片段中各个标记基因转导频率大致相同的转导. 12、 高频重组菌株:F质粒(致育质粒)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形成高频重组株,具有遗传学名词解释 高频率转移自身染色体至F-菌的能力。 13、 互补测验:比较顺式和反式构型个体的表型以判断两突变是否发生在一个基因座内的测验

14、 数量性状基因座: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数量性状基因座 15、 遗传率:遗传变异占总变异(表型变异)的比率。 16、 广义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7、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18、 动态突变:DNA序列中由于寡核苷酸拷贝数目的变化,引起生物表型改变的突变

19、 基因组印记:就是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 20、 染色质重塑:基因表达的复制和重组等过程中,染色质的包装状态、核小体中组蛋白以及对应DNA分子会发生改变的分子机理。

21、 母体效应基因:在卵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并将其产物(mRNA或蛋白质)储存在卵母细胞中的基因

22、 同源异形基因:决定果蝇体节形成的发育基因,其同源异形盒子编码同源异形结构域蛋白,在进化上极为保守,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基因组中都有存在.

23、 RFLP标记:发展最早的DNA标记技术。RFLP指基因型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限制性酶切位点上碱基的插入、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所引起的.

24、 SNP:单个碱基上的变异,也就是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25、 比较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图谱和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对已知基因和基因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调控机制和物种进化过程的学科.

26、 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并将其引入到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一般为E。coli。)繁殖和扩增,理论上此群体就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mRNA信息,称该生物基因组的cDNA文库。

27、 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克隆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28、 长链非编码RNA:长度在200—100000 nt之间、不编码蛋白、参与细胞内多种过程调控、种类、数量、功能都不明确的RNA分子

29、 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基因座上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总遗传学名词解释 数中的比率。任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30、 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个体数的比例. 31、 遗传漂变: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32、 分子总系发生数:没找到 33、 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34、 雄性不育:动、植物雄性细胞或生殖器官丧失生理机能的现象。形成后可遗传 35、 反转录转座子:指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的可动元件。 36、 插入序列:是从细菌的操纵子的插入突变中发现的。是仅含有转座酶基因的简单转移序列。

37、 表观遗传学: 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等造成的染色体结构适应性变异,可改变染色体的表达活性,但并不一定可遗传。

38、 水平基因转移:又称侧向基因转移,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39、 不等交换:同源染色体联合时不能准确配对,交换发生在不对应的位置上,结果使一条染色体缺少一部分,而另一条染色体则多了一小部分。遗传学名词解释 以下来自网络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粒,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粒,着丝粒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基因(gene):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是指同种生物的各个体间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突变型基因(Mutant gene)为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端粒(Telomeres)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动粒(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野生型基因(wild type gene):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座位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自交(selfing):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或来自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纯合子(Homozygote):是指同一位点(locus)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相同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分为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杂合子(heterozygote):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杂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会出现性状的分离。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相引相(coupling phase)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两个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相斥相(repulsion phase)两个性状分别为甲和乙,甲显性性状与乙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选择(select):改变基因频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量。包括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宋体的是在汉语的遗传学书上的;黑体的是老师说的;华文新魏的是百度的。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通常以交换值来表示.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