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对默照禅批评析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慧宗杲对默照禅的批评

闫孟祥费金玲

摘要:宋代临济禅师大慧宗杲曾经猛烈批评当时的“默照禅”,研究者多认为是针对曹洞宗的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及其默照禅,笔者考察这是误解。从禅法的角度,宗杲所批的默照禅与真歇、宏智的默照禅根本不同;从宗杲与真歇、宏智彼此关系的角度,宗杲对二人的评价很高,并称赞了他们的悟境和禅法。在宗杲看来,其所批评的是类于“二乘”的“禅病”。对该“病”不仅宗杲给与了批评,真歇清了、宏智正觉也作过批评。

关键词:默照禅休去歇去默照铭刘子翚

大慧宗杲(1089—1163),南宋初的著名临济宗僧人,以完善看话禅闻名于世。在其传禅的时期,曾经猛烈地批评“默照禅”。当其时,曹洞僧人真歇清了(1091—1151)和宏智正觉(1091—1157)有“默照”之说,因之,现代研究者多认定宗杲所批评的就是宏智正觉和真歇清了及其禅法。笔者考察,这是一种误解。

从禅法的角度而言,大慧宗杲批评的“默照禅”与真歇、宏智的“默照禅”并非同一种禅。

据宗杲之说,其所批“默照禅”的主要特点是不以“悟”为参禅方向,而且追求以“默然为极则”,获得“安乐”的禅悦:

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教人一二时中是事莫管,休去歇去,不得做声,恐落今时,往往士大夫为聪明利根所使者,多是厌恶闹处,乍被邪师辈指令静坐却见省力,便以为是,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①

而今默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悟为接引之辞。②

下下者以默照无言空空寂寂,在鬼窟里着到,求究竟安乐。③

对“默照禅”这种“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的情况,《宗杲年谱》中也有所提及:“林适可司法,创庵于洋屿,延师(大慧宗杲)居之。时宗徒拨置妙悟,使学者困于寂默,因著《辩证邪说》而攻之,以救一时之弊。”④《年谱》是宗杲去世后其弟子所编,事后回忆的这种说法说明“拨置妙悟”“困守寂寞”在宗杲弟子心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也就说明“拨置妙悟”“困守寂寞”是其所批评“默照禅”的主要问题。

其次,从方法上,该“默照禅”执著静坐观心为法,强令休歇,因而落入将心止心的方法中:休得静坐但静坐,坐时不得执着坐底为究竟。今时邪师辈,多以默照静坐为究竟法。⑤

士大夫尘劳为障,不见方寸宁怗,使它寒灰枯木去、二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将遮个使人休歇。你道,还休歇得否?殊不知,若遮个猢狲子不死,如何休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若不死,如何休歇得?⑥

邪师辈,教士大夫摄心静坐,事事莫管,休去歇去,岂不是将心休心、将心歇心、将心用心?⑦

①蕴闻集《大慧禅师语录》卷二十六

②蕴闻集《大慧禅师语录》卷二十八

③蕴闻集《大慧禅师语录》卷二十九

④祖咏编,宗演重定《大慧普觉禅师年谱》,《频伽藏》腾八8页

⑤蕴闻集《大慧禅师语录》卷二十六

⑥蕴闻集《大慧禅师语录》卷二十六

这与真歇清了、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有根本不同。

首先,不论真歇还是宏智,他们都特别强调“悟”,这一点从真歇、宏智的言论中可以直接看出

来,真歇说:

禅和子须是悟始得,有者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是无心境界,拟心即差,动念即乖。①

禅和子,而今要你放下得失是非,直是费力。须是悟,一悟也不消你放下,自然知是一场梦幻,大都心若无事万法一如。②

宏智说:

佛祖之灯,东西绳绳。以悟为则,惟证相应。心华自发,觉海元澄。蹴踏龙象,变化鲲鹏。

佛佛说法,只成黄叶止啼;祖祖传宗,还是空拳相吓。到者里直须自休歇,自悟自明。佛是已躬做成,法非别人付得。④

其次,真歇、宏智的“默照禅”不是“以默然为极则”,更没有宗杲说的“将心止心”,而是以“看破世间相”为基础的“般若观照”。论者提到“默照禅”时,特别注重宏智正觉的《默照铭》,该《铭》如下: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

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浩劫空空,相与雷同。妙存默处,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依无能所,底时回互。饮善见药,檛涂毒鼓。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默唯至言,照唯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万象森罗,放光说法。彼彼证明,各各问答。问答证明,恰恰相应。照中失默,便见侵凌。证明问答,相应恰恰。默中失照,浑成剩法。默照理圆,莲开梦觉。百川赴海,千峰向岳。如鹅择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输我宗家。宗家默照,透顶透底。舜若多身,母陀罗臂。始终一揆,变态万差。和氏献璞,相如指瑕。当机有准,大用不勤。寰中天子,塞外将军。吾家底事,中规中矩。传去诸方,不要赚举。⑤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是对“默照”的总述,下面具体解释:“露月星河,雪松云峤。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浩劫空空,相与雷同。”这句话不可理解为在静默中显现“露月星河,雪松云峤”,思路畅然,心旷神怡;而是大乘佛教对世间相的观察:世间万物万象,无不是空,无不印证着大乘佛教之理。“妙存默处,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妙在“默”,即默然契入,不可使心落在观照上。“离微”指法性的体用,是心起灭以及万变万化之根原,默照之道是默然契入其中(即尽身心体悟这“离微之根”与自己身心、世界等合一无二)。“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依无能所,底时回互。”“彻见离微”便把住了“金梭玉机”,即把住了万象万物的变化及其原底。“正偏”指曹洞宗的偏正五位,而偏正五位所明的是从中道实相出发对世间心及各种现象的观察。正偏相对,明暗互依,中道实相从中显露,犹如《六祖坛经》所说:“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⑥以大乘佛教思想观察世间对法,对观察者来说强化的是对中道实相的认知、“体悟”,因而,“正偏宛转,明暗因依。依无能所,底时回护”正是禅家观察万象能所双亡,从而显现中道实相的方法。这种由观照契入中道实相即禅家所说的“悟”。既已知根本,便可以随机回互,使所悟圆满,因而“饮善见药,檛涂毒鼓。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杀活自在,不落法相,从根培护,使果实渐熟,积习渐除,身心与中道实相相合而不一不异。“默唯至言,照唯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万象森罗,放光说法。彼彼证明,各各问答。”此时无语声如雷,森罗

①德初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真歇和尚拈古

②德初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拈古

③德初等:《真歇清了禅师语录》真歇禅师塔铭

④集成等《宏智禅师广录》卷四

⑤集成等《宏智禅师广录》卷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