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叔叔于勒》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叔叔于勒》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2.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 勒不同的称呼?
3.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 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上面的这条感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并 划分出课文层次。
(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
对于勒的称呼
贫 坏蛋、流氓、无赖。
于勒
富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
“金钱关系”说
“同情”说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
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
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 -------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
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 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虚荣”说
“势利”说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
3.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 没有一两点闪光点?如果你身边也有像菲利普夫 妇这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4.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 样的亲戚,你会怎样看待他?
退出
jié jū 拮据
qiào 撬开
zhàn 栈桥
mǔ lì 牡蛎
shà 煞白
lán lǚ 褴褛
张皇:慌张。 狼狈:形容受窘的样子。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妙。
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 情节。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 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巧遇于勒
躲避于勒
研读课文
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来,结局却 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全册优质课件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 是鲁迅在仙台学 医时的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 《藤野先生》是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 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 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 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 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 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
愧疚之情。
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 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藤野严九郎
1.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
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
真诚关怀、正直无 私、热情
没 正 治有 直 学民 热 严族 诚 谨偏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 文内容简要回答。
爱国
民看 族电 自影 尊事 心件 受 到 严思 重想 挫受 伤极
大 震 动 ,
—— ——
弃医从文的原因
爱 国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孤独之旅》课件1(第2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孤独之旅》课件1(第2课时)ppt课件

对未来前途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总结: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 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 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 才会长大、成熟。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 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 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孤独对于杜小康来 说,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什么?
(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 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 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 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 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 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 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 里。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
考点点拨: 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烘 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深化作品主题
鸭群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 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 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 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 的、永恒的水声。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在芦苇荡安静下来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的法,找出文中 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鉴 赏,积累语言。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五四制)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 “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 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 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 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 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 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 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 感—弃医从文)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白描
学者形象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 在东京
(1—3) 第二部分: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36—38)
在北京,怀念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
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 又是什么?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 组织材料。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 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 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 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 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 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 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我的母亲1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我的母亲1
母 亲
寡妇后母
感谢母亲
读书



做人

处理家 庭矛盾
仁 慈

对待族 人伤害

事情: A.叫“我”早起,教诲“我”,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
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
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
——用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 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 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 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
品味语言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 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正直刚烈,从不受 一点侮辱。
严师
慈母给“我” 的极大影响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 时。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 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 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 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 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凭着 它的平实。
请说说文中最 让你感动的细节。
研认读识赏母析亲:4些、地看方看?这运位用母了亲什的么个手性法表来现写在?哪
①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如“早省”、 “罚跪”),表现了她对我既严格又慈爱 (如“舔病眼” ),即她“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 (与下文写母亲对大哥、大 嫂们的态度形成对比)
②写母亲在除夕夜如何对付败家子大哥 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 品性。(衬托手法)

新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A7 最后一次演讲 (共29张PPT)

新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A7 最后一次演讲 (共29张PPT)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 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深化小结
一、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 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
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 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 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 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 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 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讲演词
• 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 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 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 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探 究 研 讨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第二课时
一、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
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
•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 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力量。 • 一、感叹句: •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 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近的如‘一二· 一’,这些都是属于云 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 •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 最无耻的事情!” • 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 个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信心!” • 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 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 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4页 0102页 0126页 0148页 0208页 0256页 0350页 0420页 0440页 0500页 0571页 0573页 0602页 0631页 0650页
第一单元 2、我的母亲 4、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单元 7、最后一次演讲 9、傅雷家书两则 第三单元 12、孤独之旅 14、心声 第四单元 17、唐雎不辱使命 19、出师表 第五单元 22、孟子两章 24、庄子故事两则 课外古诗词背诵
第一单元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藤野先生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我的母亲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我的第一本书

4、列夫托尔斯泰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5、再塑生命
2020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故乡》5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故乡》5ppt课件

二十 年前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 年轻漂亮, 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 安分守己。 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外貌 描写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 尖酸刻薄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二十 言 年后 描

故乡
鲁迅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 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 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 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 小说。
(1881—1936)生于浙江
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 《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 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 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 害。
杨 二 嫂 命 运 研 究
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 型形象,作者也是通过对比,写出杨二嫂的变 化。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 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 一个什么样的人。
开头到第 5 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第 6 自然段到第 77 自然段
第三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 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第 78 自然段到结尾
故事情节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开 回故乡 端 1-5自然段
回乡时间:严寒的冬天 回乡原因:卖屋、搬家 所见景象及心情: 阴晦、苍黄、萧索;悲凉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6课《心声》课件(46张PPT)

【最新】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6课《心声》课件(46张PPT)

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 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 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 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矛盾冲突
综观情节的发展全 过程,你找到的小说中 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主要矛盾冲突是:
聪明的你能让大家了解京京的心声吗?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心声的含义:
第一层:指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友情。
(回忆 凡卡爷爷 奥尔迦 插叙) 自己爷爷 (亲情) 妮儿 (友情)
心声的含义:
第二层:指李京京非常渴望表达内心 感情的愿望。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小说集《小船,小
船》、《芦花飘飞的时 候》、《遥远的地方有 一片海》、长篇小说 《夜夜狂欢》等。
温故知新

故事 的叙述和________ 塑造人物形象 环 的描写 ①小说是以 ________ 为中心,通过________ 来反映社会生活 ________的文学体裁。 境 人物 、 故事情节 环境 ,其中主要要素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即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人物 是________ 。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微型小说。 ③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 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 ________描写、________ 描写、________ 语言 动作 描写、 心理 描写、________ 神态 描写。 ________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第16课
黄 蓓 佳
学习目标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孤独之旅》3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孤独之旅》3ppt课件
一、指小康与父 亲一起远离村庄, 到荒无人烟的芦 苇荡放鸭; 二、是小康心灵 成长的过程。
找出文中表现“孤独” 的句子,加以品味。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 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 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 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 未见过的面孔了。
没有其他声音,天 地又如此空旷。
四周只是草滩和 凹地,已无一户人家。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 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 心理,同时增加了文 章的美感,具有浓郁 的乡土文学气息。
深入理解
• 杜小康在这样艰苦孤 独的环境中是怎样成长 起来的?
恐惧--孤独--无奈--坚强





讨论
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 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 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 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表现了什么?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 大”了
孤 • 1.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 2.“孤独之旅”,实际是一 个过程性的东西,可以认为

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
概括,是杜小康在孤独中成 长的过程。
• 3.“孤独”充满字里行间, 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 活空间与心灵空间。
文题“孤独”的 含义:
总结
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 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 得具 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 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 情,创造了氛围,还通过环境描写推 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特征
• 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 的浩荡给人压迫感,使人感 到自我的渺小和软弱。
主题:
人应该在孤独中 磨练自己,在逆 境中锻炼自己, 才会长大。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件1(第1课时)ppt课件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 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 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 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 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作品简介
1 学习目标 2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4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 识,注重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论点。
2.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 体会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词锋犀利、富于哲 理的语言风格。
3.理解“舍生取义”的真正内涵及其积极的教育意 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今异义
1.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益处、用处。 今义: 加上,增加。
3.故患有所不辟也。 古义:祸患,灾难。 今义 害<病>。
4.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 “可”和“以”两词的连用,“可”是“可 以”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 今义: 可能,能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所欲有甚于生者(表比较,比) 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对象,对)
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 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缘故)
舍鱼而取熊掌也 (表顺承,不译) 而 由是则生而不用也(表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表修饰,不译)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为了;接受) 为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