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推销技能培训》课程依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推销员能力与技巧要求的不同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相互紧密衔接的教学阶段:推销新手技能培训阶段、推销成手技能培训阶段、推销能手技能培训阶段。每个阶段自成为一个完整的行动领域,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情境教学。将每个教学阶段设计成为一个大的综合性教学项目,按照推销工作要求再将大的教学项目分解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准备及演练,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培训游戏等方法和手段在校内实训室内进行;第二部分为项目的真实操练,这部分内容完全秉承推销员工作岗位要求,由学生针对仙妮蕾德产品及订单企业产品就不同的客户群体真刀真枪地上阵推销,并以推销业绩作为学生成绩考核和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三个项目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学期,时间上先后递进,内容上单项推进,进阶式学习,螺旋式上升,学生能力逐步提升。课程内容的安排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训练,在每个教学阶段的项目准备及演练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3:7,而在正式项目训练部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9,实践学时达到总培训学时的90%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如下图所示:

图1 项目准备、演练环节的教学组织

技能分析

小组头脑风

个体展示

工作情境再

讨论评估 总结反思

图2 正式项目阶段的教学组织

教学内容的日常组织见之于教案,其结构和思路如下图所示:

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安排如下表所示:

表1:《推销技能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选择题】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 A. 1856 B.1860 C.1862 D.1866 【选择题】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取向、依据及其环节 [摘要]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任何教师实施课程与教学时都要面对的问题,其中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依据和环节等问题尤显重要。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学科、社会生活经验和学习者经验三种取向;选择的依据包括课程目标、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规律、社会需要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几个方面。在明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还应把握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课程改革;内容选择;取向;依据;环节 本文系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渗透于专业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09333)系列成果之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任何教师实施课程与教学活动时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学者们在教育研究中大都关注“怎么教” 的问题,过于追求方法和效率,而对“教什么”这个体现课程价值的问题重视不够,这就偏离了新课程改革宗旨和方向。我们知道,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先进的价值与有效方法的统一。鉴此,本文把课程内容的选择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首先阐释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内容的选择的依据,最后,从操作层面确定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归纳,以期使我国的课程内容的改革能够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而达成学习者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自课程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般围绕三种不同取向而展开。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 这是产生较早而影响相当深远的观点。课程内容在传统上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构成一定的科目。由于知识的传授往往以教材的形式呈现,所以课程内容就被理所当然的视为上课使用的教材。 无论我国历史上的“六艺”,还是欧洲中世纪初的“七艺”等,都从实质上确定了课程内容是系统化了的知识的观点。我国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基本上是把

教学组织形式38914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说 (1)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 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①个别教学。 我国宋代以前的各级官学和私学,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均采用个别教学,它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 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17世纪以后随着班级授课在世界范围的普遍采用,个别教学就成为了教学的非主要组织形式。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教学在欧美各国重新受到重视。 ②班级授课。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即把一定数 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 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19世纪中期,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③特朗普制。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 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是中学高年级和大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组织形式。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2. 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 ①班级授课制内涵及特征 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的,且人数和成员相对固定。 第二,以课为单位来安排各科教学。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第三,除了部分低年级的教学外,教学分学科进行。即每节课一般用于某一门特定学科 的教学。 第四,各科教学以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为准。每门学科一般都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各学年的教学内容、各学年的教学目标。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局限 班级授课的优越性在于: ①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③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 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可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⑤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相 互促进,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⑥班集体内的群体活动和交往有利于形成学生互助友爱、公平竞争的态度和集体主 义精神,并有利于形成学生其他一些健康的个性品质。

小学生1--6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内容安排知识分享

小学生1--6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 内容安排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一年级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自己起床,自己吃饭。 (2)自己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包等。 (3)自己做作业。 (4)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主题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1)勤洗手,勤剪指甲。 (2)勤洗澡,勤换衣服和袜子。 (3)注意口腔卫生。 (4)爱护环境卫生。 (5)主题活动:“干净每一天”。 3.按规则行动。 (1)限时看电视,玩电脑。 (2)遵守学校纪律和学生守则。 (3)遵守交通等社会规则。 (4)遵守游戏规则。 (5)主题活动:“按规则行动”。 4.讲文明、讲礼貌。 1)主动问好。 2)说到做到。 3)注意社交仪表。 4)不乱动别人东西,不给别人添麻烦。 5)主题活动:“讲文明,讲礼貌”。 5.勤俭节约。 (1)不浪费食物。 (2)爱惜文具。 (3)不乱花钱。 (4)节约资源。 (5)主题活动:“勤俭节约”。 6.兴趣浓、爱学习。 (1)背诵、朗读与复述。 (2)认真写字。 (3)细致观察。 (4)专心听讲,积极提问。 (5)主题活动:“我们爱学习”。

1.自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1)固定摆放物品。 (2)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 (3)爱惜公物。 (4)用完公共物品应该放回原位。 (5)主题活动:“东西不乱放”。 2.乐于助人。 (1)及时感谢他人帮助。 (2)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3)定期参与公益活动。 (4)爱护小动物。 (5)主题活动:“助人为乐数第一”。 3.今日事今日毕。 (1)不浪费时间。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3)每天有计划。 (4)专心致志做好每件事。 (5)主题活动:《明日歌》、《今日诗》、《昨日谣》。4.言必行,行必果。 (1)为自己找一个诚实守信的榜样。 (2)不随意许诺。 (3)遵守和他人的约定。 (4)遵守关于时间的约定。 (5)主题活动:“诚信歌”。 5.孝敬父母。 (1)认真听父母的话。 (2)了解父母工作的情况。 (3)体谅父母的难处。 (4)在特殊的日子里给父母送上祝福。 (5)主题活动:“孝悌故事会”。 6.热爱学习求上进。 (1)课前做好准备。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3)独立完成作业。 (4)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主题活动:“爱学习故事会”。

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第三章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2、合理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正规数学教育活动。 3、合理设计和组织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 4、合理设计和安排日常生活及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活动。 重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策略。 难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和年龄特征;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实践确实是由教与学两种活动所构成,教与学是统一的活动。但为了深入地研究教与学,有必要将教与学分开进行研究。因此上述定义关注的是教师行为,即教学探讨、研究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 从教学的规定性要求看,“教学”活动应具备三方面特征: 首先,“教学”既有“教”,又有“学”。它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以行为。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是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师幼共同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自发反映型教学。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有可能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或更改教学计划中的某一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说,一般是不会作大的变动的。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 数学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化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由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自己的学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的内容随意性大,“教什么”与“不教什么”完全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研究与分析,而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或照搬他人的套路———“我就是要教这些”。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教这些?是否应该教这些?许多教师通常会比较困惑,因为他们一般较少考虑这些问题,或者几乎不曾这样考虑过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时较多地着眼于教学方法,而较少考虑教学内容的正确、合宜。往往从“我要怎么教”入手,习惯于从教法来考虑教学:开始怎么教?是多媒体,是朗读,还是活动导入?但是,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所有的方法事实上就失去了意义。 散文实际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所进行的阅读教学,通常是不太注意当下所阅读的文章的具体特征的,而一概以“形散神不散”之类的套语来应对。 教什么?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因此,散文语言非常值得也最适合学生的揣摩与学习。把个性化的表达作为教学内容,就十分合理。这是语文的思路,更是散文的思路。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散文是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而不是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对象的。散文确实有现实所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但散文是文学作品,它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中的独特的感觉,客观的外在对象不在散文阅读视野中。其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散文重思想,但是,散文中的思想感受,是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而不是纯粹的理性的思考与论证。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散文的这一鲜明的特征。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一、概念:“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认为: 一堂语文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构成的。“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有联系。但是,我们首先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尤其不能以“教的活动”来代替学生“学的活动”。 第一,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的理解。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述文章的内容。 第二,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师的责任.是创设积极学习的氛围,是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他的教学语言是简洁的、使动的,指示或指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三,学生积极地进行着目标指引的学习活动,“学的活动”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而活动的落点在阅读和思考的行为上。 二、问题症结:以“教的活动”为基点 备课的时候,要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区分开来,并关注它们的关系。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混淆起来,往往导致教师以自己“教的活动”来代替学生“学的活动”,这是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症结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 “以教的活动为基点”,在教师的备课方式上表现为:◆“我要教这些”◆“我要这样教”。教师整个的备课活动乃至他的课堂教学,是站在“教”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确定、设计的。 对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作了两方面的概括,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两种奇怪的现象: ◆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比较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 ◆教师“教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学生“学的活动”非常呆板、单调。

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袁海泉①刘电芝② (①苏州大学物理学院;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以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从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发展性、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化与生活化、过程性与结果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分析了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内容;选择原则;课程实施 我国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颇有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中一些争议就是针对某一类具体教学内容的,如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是否应该削弱。这些争议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依据什么标准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因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必然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课程内容的概念在三个层面上使用,一是在课程标准的层面上,作为课程目标具体化的课程内容;二是在教材的层面上,作为课程标准具体化的课程内容;三是课堂教学层面上,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课程内容。也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区分,认为后两个层面上应该称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1]。我们认为三者的主体内容应该是相同的,三者之间的差异正体现了不同的主体(课程标准研制者、教材编者、教师)选择课程内容的差异。针对课程内容选择这一议题,我们可以暂时忽视三者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实用性与发展性、学科化与生活化、基础性与时代性、过程性与结果性等四个方面,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过程探讨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选择某种知识进入课程,在课程理论发展的历史上就存在争议。形式教育说认为,选择某种知识,是因为它可以训练人的智力,使人变得聪明,即具有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价值;而实质教育说认为,选择该种知识,是因为它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去实现自己的各种生活目标。在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又出现该取舍谁的问题。我们认为坚持任何一种都会有失偏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兼顾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因为: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与现实化,而课程目标中必定体现出一定社会的价值要求,即某一种文化,某一个国家主流价值观点、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塔巴(H. Taba)提出六项课程选择的原则中,包括了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2],当选择内容考虑社会现实、社会需求时就蕴涵了选择者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总体上体现了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课程设置与管理者的角度,都希望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与社会价值要求相一致,而实践者由于多样的原因,致使真正课堂中实施的课程内容对主流的价值观点有一定的偏离[3],但是,两者相吻合,是课程内容选择者所追求的。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浅谈《低频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发表时间:2011-12-28T14:27:13.32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孔龙[导读] 《低频电子技术》是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 孔龙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涪陵 408000)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000-02 摘要:《低频电子技术》是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掌握低频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适应电子企业的职业素养。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组织与安排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有些地方该详的不详,该简的不简,学生学习难度大,造成厌学情绪。教学内容没有做好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也未能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课程单调,缺少实践性题目,课程内容大部分比较陈旧,多年的老习题不变,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二)教学方法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教师习惯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其聪明才智,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他们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对电子企业生产一线的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调试、电子产品开发、测试技术员、物料采购与准备、品质检验与管理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所需低频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选取“两级小信号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变换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组装与测试”、“实用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测试”、“实用功放的制作与综合测试”等五个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单一到综合应用的逻辑关系排序。综合项目以完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成就感。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程内容的取向、选择与组织——《课程论》

2020.05.20 17:42 《课程论》施良方著 第五章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因素。第一节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 三种取向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传统上课程内容被看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原理、事实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 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凯洛夫教育学,只提教学内容而无课程。 ?优点: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使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缺点:容易将课程内容看作是规定好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把教材看作使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注意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博比特——课程应对当代社会的需要做出反应。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将其转化成课程目标,进一步将目标转化成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分析法被认为使科学有效的课程编制技术。 ?学习活动取向对课程内容即教材提出挑战,其重点在学生做什么,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而不是教材的学科内容,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缺点:注重学生外显活动,但无法看到学生内部经验的同化及其意义理解,容易使人只注意到表面的热烈,而不是深层的学习结构。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泰勒:学习经验不等同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学习的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不是教材,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突破了外部施加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支配作用; ?增加了课程编制的难度,这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经验的结果。导致课程内容受学生的支配。 【总结】三种取向各有优缺点,应辩证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增长非常迅速,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严格、精心的选择。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计划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教学计划 赖金芳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是研究如何实现对幼儿园的高效高质管理的一门科 学。学前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此学科不仅是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幼教质量 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需要。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正确 认识幼儿园管理的功能,了解幼儿园管理包含的内容及对内容的管理要求, 并结合幼儿园管理的实际掌握一般的理论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掌握做为 一名幼教管理工作者(无论是园长或教师)为了提高幼教质量需从哪些方法 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幼教实习与考察,理论联系实际,为初步掌握幼儿园 组织和管理的技能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 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 二、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主要原则和依据 1、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 2、注重吸收和介绍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成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理论分析当前幼儿教育管理的实际,从而提高理论的实用性。 4、注重学生作为一位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 5、突出教育性,把管理理论、管理的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与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法《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学科,教学中既要采用一般的课堂教学的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等,又要结合幼儿园管理的实际,采用调查法、个案法等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考核要求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和实际分析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所学其本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同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幼儿园管理实际进行调查评析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 在人类知识范畴中,由于知识组织和分类的需要及知识自身的特性,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或领域。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这些学科或领域知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全都具有某种意义与价值,因此,或多或少地具有掌握的价值。但其范围极大,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时限都决定了这些知识不可能都进入课程之中。因此,教给儿童的知识必须是在广泛的知识中加以选择的。同一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可在不同的年龄段教育中开设,但不同的年龄段课程的内容是有差别的。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不同于小学及其它年龄段课程内容的选择。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具有启蒙性的、最基础的、最具体的及可直观化的。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知识: 1.社会学的知识:如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区、社会变迁,民族、社会制度等。 2.伦理学的知识:如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等。 3.地理学的知识:如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 4.经济学的知识:如商品、货币,价格、买卖,劳动与利益等。 5.文化学的知识:如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 6.心理学的知识:如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及情感、人的行为等。 7.历史学的知识:如人类生活的演进,民族、国家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 除了以上几个学科的知识外,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还涉及不少其它学科的知识,在此不一一罗列。这些学科的知识是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所谓变化了的方式,是指这些学科中最粗浅、最基本的知识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并且这些知识是以一种综合的、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出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之中的,它们的学术性、学科性及理论性已基本隐去,形成一种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的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范围除了相关的学科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相互作用,它们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社会生活当然地成了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如何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哪些问题?这就涉及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选择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除了前述知识体系(文化)上的考虑外,主要依据有:

项目课程教学组织安排

《销售技能培训与管理》项目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课时:54小时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组织与安排 学习领域内容及组织授课教师课时 小时 企业见习了解企业实际销售工作 流程 参观走访合作企业校内专业 教师 企业兼职 教师 课余 4 任务一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标 准,热爱推销工作。 1、由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良好行 业职业道德故事。 2、由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 内容。 3、学生讨论、总结优良职业 道德。 4、专业授课教师总结、提炼 职业道德标准并评价学生表 现。 5、由订单合作企业授课教师 讲解相关企业文化。 校内专业 教师 企业兼职 教师 3 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1、室内团队拓展训练 2、室外团队拓展训练 校内专业教3

建自己的小组,完成销售 任务。 5、讨论如何得到他人的支持 与配合。 6、讨论销售团队如何进行管 理 7、总结、评估 练营教师 任务三具有情绪管理能力1、由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展 示国内外推销大师的成长故 事。 2、教师提供顾客不满意销售情 境,由学生分小组模拟解决。 3、学生讨论不良情绪的产生原 因。 4、学生讨论应如何引导顾客的 不良情绪。 5、教师总结,讲授情绪控制方法 与自我排压方法。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任务四自我推销1、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自我推销 表述。 2、学生讨论推销工作过程中,顾 客希望了解哪些有关推销员 的信息。 3、学生撰写自我推销书。 4、进行推销员有创意的自我推 销展示。 5、教师评价总结 6、学生撰写描述自我情感的演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7、讲短文,并展示。 任务五产品展示及报价1、学生分小组收集、整理产品知 识。 2、制作产品分析表。 3、撰写产品表述词 4、运用FABFAB产品呈现法则进 行产品展示,并报价。 5、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如何更 有效的进行产品展示。 6、总结、评价 企业兼职授 课教师 3 任务六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发 现顾客需求的有效沟通 1、教师提供销售情境。 2、学生分小组模拟沟通 3、讨论、评价、提升 4、教师总结挖掘顾客需求的技 巧及SPIN产品呈现法。 5、评价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3 任务七整理顾客资料,建立顾 客档案 1、教师提供顾客自然情况信息。 2、由学生分组分析顾客类型。 3、分析整理顾客需求,并展示。 4、总结、提升 5、由学生自己收集顾客资料。 6、由学生分组整理顾客资料并建 立顾客档案。 7、讨论、总结、评价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企业兼职授 课教师 3 企业到仙妮蕾德门店或哈尔 滨博能汽车广场进行真 1、确定工作岗位 2、岗位跟随实践 校内专业授 课教师 6

高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王荣生)1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王崧舟老师《长 相思》研习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借助注释,读懂词意读对生字、多音词,停顿读出味道和感觉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展开想象,读出词情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碎互文印证,读透词心自提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夫、父、儿、弟反提问题:身在征途,心在故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设计“教的活动” 而是设计“学的活动” 1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动。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教学过程的展开学习经验学习状态学习经验学习状态学习经验学习状态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的活动”教学流程“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有效的教学设计两个特征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的递升或方面的扩展在横向上学生们建立相互的关联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教学流程对话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内容的生成;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流程终点的有方向的生成。流程的走向是“预设”的,但又为教学内容的“生成”留下广阔的空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都按流程的方向在学习,都经历了学习的过程,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他们所获的,是他们能获得的,而不是老师硬塞给他们的。从教的层面生成预设从学的层面学生学情的多样性形成共同的语文经验教学流程每个学生在班级教学的共同语境中,获得在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所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学习经验。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班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安排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安排 周次日期语文数学 课前物质准备课前物质准备 第一周(9.3~7)学前习惯教育,拼音基本笔画,指导书写有趣的数学,分类,基数,序数渗透,多少。学前习惯教育 第二周(9.10~14)单韵母ɑ.o.e.i.u.ü,学习拼读音节 1.2.3.数的认识,指导书写,建立数的概念,比较数的大小,加法意义 第三周(9.17~21)声母b.p.m.f.学习拼读音节4的认识,学习看懂图意,加法应用题 第四周(9.24~29) d.t.n.l.学习三拼5的认识,书写。渗透加法交换律。能运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加法。 第六周(10.8~12)g.k.h.学习标调规范5以内的减法,建立减法概念,学会看图,利用加法(组成)想减法 第七周(10.15~19)j.q.x.以及和ü拼音规则,巩固三拼0的意义,书写。说图意列算式。0的两个意思 第八周(10.22~27)z.c.s.学习整体认读zi.ci.si复习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看图列算式。5以内加减法计算。书写练习。第九周(10.29~11.2)zh.ch.sh.r/zhi.chi.shi.ri 6的认识,组成分解。看图,计算加减,三个相关的数写出两加两减 第十周(11.5~11.10)准声母y.w整体认读,yi.wu.yu规则7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 第十一周(11.12~17)复习,练习8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递等式 第十二周(11.19~23)复韵母ɑi.ei.ui,练习拼句9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递等式 第十三周(11.26~30)ɑo.ou.iu10的认识,初步建立两位数的概念,多种练习方式 第十四周(12.3~8)ie. üe.er,整体认读ye,yue10以内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十五周(12.10~15)an、en、in,整体认读yin,yuan10以内连加连减 第十六周(12.17~21)un、ün,整体认读yun10以内加减混合 第十七周(12.24~28)ang、eng、ing、ong,整体认读ying 比多比少,同样多 第十八周(12.31~1.5)总复习,拼音字母,标调规范,书写11—20数的认识,练习写两位数,比较大小 第十九周(1.7~11)熟练拼出音节,阅读儿歌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浅谈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2011年7月刊 236浅谈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张艳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教育的中介是课程,课程的一个中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是否能够良性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和不满越来越多,素质教育的兴起让人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加感兴趣。在教学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够使学生觉得有用,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成为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本文就课程内容的选择加以简单的分析,列出了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内容;遵循原则;存在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择简称"课程选择"(curriculum selection),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这些课程要素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等。1859年,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可以说,是斯宾塞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1949年,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的问题,选择学习经验成为"泰勒原理"的基本构成。自此以后,课程选择问题成为课程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一、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 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都包括什么,不能盲目的进行选择。课程内容是达到课程目标的手段,它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方面的侧重就形成了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当前主要有一下三种取向。 (一)教材取向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的知识,而知识体系就是教材,其代表首推夸美纽斯。从他的"把一切事务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论出发,提出了百科全书式课程的观点。课程内容的教材取向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在这种取向下,师生的教和学都很明确,容易把握和评价,所以这种取向在在教学实践中最为盛行。但是对学科系统性的强调易导致对新知识的排斥和对学生要求的忽略。 (二)学习活动取向 学习活动取向的代表是杜威。他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学习活动,认为"课程的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数学,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在他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里,杜威实践了自己的信念。实验学校的学生不是学习传统的学科,而是要完成包括纺纱、织布、烹饪、木工等在内的"作业"。学习活动取向主张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习得知识,要求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学习才有现实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将课程内容看作学习活动,往往使人们过于关注外显的活动,注意不到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另外,由于对系统学科知识的鄙视,活动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三)学习经验取向 学习经验取向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活动取向相比,经验取向更强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要求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这样虽能使课程关注到学生的兴趣、认知特征、已有认知水平等心理因素,但也加剧了内容选择的困难。实践证明,过于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于教育质量提高并无太大益处。 二、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颇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中一些争议就是针对某一类具体教学内容的,如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是否应该削弱;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否应该删掉;有关德育的课程是否应该增加或完善一些?这些争议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依据什么标准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因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就必然成为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内容。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施过程,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以良好的发展。因此,要从最基础的观念层面开始改变,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第一,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和全社会提供了积极乐观的和多元发展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智力之组合型,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其可取的方面,我们的学校里再也没有"差生"存在,只有在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等方面各具不同的可造就的人才。重要的是在于教师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扬长补短,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英语学习来说,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发展的层次不同,英语学习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第二,多元能力的教学观。像其他学科一样,英语教学也应该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永恒的话题。其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至少拥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而且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符合不同智能特点的需求。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才能,这就要求外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所不同,发展个性,实现差异教学。在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应转变观念进行差异教学。加德纳在谈到促进理解的方法时,呼吁教师能培养不同方式呈现知识的能力,以促成有效的英语教学。另外,教师要有想象力并力求多元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多元能力的要求。西方教学专家普遍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供助者或助学者,即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整体作用,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变成现实。 第三,多元智力的评价观。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慎重评价学生,讲究评价的全面性。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智力测验分数或书面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而智力测验或书面考试过分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仅难以反映学生的多方面智力,而且难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不但符合社会的教育而且也给外语教育多元化提供新的启示。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对学生而言不仅找到了兴趣学习的新思路,而且促进学生的全身心的发展。它激励教育专家和英语语言专家以及教师寻求扩展其他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建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以适应不同智力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力岩等著.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吴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4]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沛沛(1986.10.5-),女,河南省洛阳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教学论。

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车辆运行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车辆给社会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包括排气噪声和车辆废弃物,电磁波干扰,光化学烟雾,及温室效应, 1,排气污染, 1)现状分析,根据城市环境监测70%的城市不达标,其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占的比例在80%以上, 2)汽油车和柴油车主要排放污染物, 汽油车产生的排放物主要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柴油车产生的排放物主要是氮氧化物和微粒物 3)预防措施 我国已实行了车辆排放标准,在购车时请选择尾气排放合格的车,保持车辆良好的性能,合理选用燃料,轮胎。2,噪声污染, 1)道路交通噪声是环境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城市噪声 的75%。 3,车辆废弃物污染,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强制报废制度,报废车辆会对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二、车辆燃料的合理选用常识 1,车用燃料的合理选用

1)车用汽油的选择原则 根据车辆发动机使用说明书规定和发动机的压缩比选用合适的无铅汽油。 2)车用柴油的选择,根据温度选择柴油。 2,车辆轮胎的合理选择 1)选择子午线轮胎的优点:1,使用寿命长,2附着性能好.3滚动阻力小,节约燃油消耗。4,承载能力大。5缓冲能力好。 2)选择合适的轮胎花纹。 3)轮胎气压对轮胎的影响 过高,过高 4)车速对轮胎的影响 5)装载对轮胎的影响。 三、掌握驾驶过程中节约能源的常用方法 1、启动发动机时根据温度选择合适的机油防冻液电瓶,增加御寒升温等启动措施,尽量一次性启动成功。 2、车辆起步时要把握松离合器踏板和踩加速踏板的动作 车辆起步后要匀速提速并增加档位和速度 3、换挡加速,图表 4、车速控制,保持经济车速节油 5、行车温度,保持发电机温度85-95度此时油耗最低。

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年,学校体育经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拨乱反正,第二次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第三次是2001年的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体育课程的指 导思想得到了发展,从六十年代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到改革开放以后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发展到2000年教学大纲和2001年 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三维观作为制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三次大的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在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代在同步前进,这是举世公认、有目共 睹的,而且课程建设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是有继承、有发展的,也是有联系、割不断的。 国家课程的走向:1961年教学大纲提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的课程结构,逐步发展到 必修﹢选修;必修﹢限选﹢任选;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发展为按“领域”“水平”设置“内容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按“领域”、“科目” 、“模块”设置两个必修系列、五个选修 系列的课程结构。地方、学校课程走向:许多地方和学校结合实际开发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地 方和学校课程,对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推动体育课程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几年铺开,经过理论通研、教材培训、观摩交流,体育教学走上了课程改革的快车道。 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选择和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一 下几点体会: 一、如何选择处理体育教材 1.仔细揣摩教材,找准教材的兴趣点。 2.主教材和辅助教材要科学搭配,尽量做到相融相长。 3.对教材内容要进行开发拓展。 4.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材教学的起点。 5.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课的内容要综合考虑以下要素 1.要遵循学生动作发展的阶段规律、掌握技术动作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生身体素质 发展的敏感期规律。 2.要充分考虑体能与运动技能内容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以及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区分 点和互补性,既要避免相互交叉重复,也要相适当联系、互相促进。 3.要用递进式的排列方法,精选重点运动技术学习内容,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按照 从基础运动逐步向专门的运动技能过渡的顺序,从小学到高中由多到少、由宽到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排列。 4.要有弹性地安排侧重学习的内容,即该阶段以侧重学习某内容为主,下一阶段以锻炼 为主;该阶段侧重学习某内容,间隔一个水平阶段再排列这项内容(比如体能、田径、体操等),并逐年减少,逐渐扩大选学内容的空间。 5.用完成式排列方法,排列在特定年龄阶段进行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如青春期知识、攀岩、轮滑等)。 6.处理好规定性和普适性、约束性和弹性的关系,既有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又留给各地 和学校较充分的选择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