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慢性唇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唇炎

张掖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陈燕华

慢性唇炎又称为剥脱性唇炎,是指主要发生在唇部的慢性炎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等外界刺激因素引起;临床以唇部干燥脱屑、渗出结痂、充血水肿等主要表现,患者自觉发胀、发痒、灼热、疼痛,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持续难愈。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慢唇风”、“唇燥裂”、“唇干”等范畴。清代《医宗金鉴》说:“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火上攻,初期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外科证治全书》中说:“唇风,多在下唇,初发痒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似无皮之状,如风燥则不时润动。”详细描述了本病。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化热生燥、蕰结脾胃、复感风热、外热引起胃火,循经上攻;脾胃湿热,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相搏,上犯于唇,唇则生疮;脾虚血燥,精血不足,唇失濡养。口唇与脾胃二经有关,阳明胃经环唇挟口;脾属阳,恶湿喜燥,主运化其华在唇。唇者脾之官也,若脾病,则运化失常,口唇苍白无华,风热上扰,唇多肿痛;脾胃互为表里。治病必求其本,因次治疗此病应从脾胃着手,运用内服中药,外用黄连素或红霉素软膏外敷,以保护口唇免受唾液的刺激,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共治疗慢性唇炎患者6例,女性4人,男性2人;年龄13岁至52岁。其临床特点:好发于下唇,6例中仅1例为上下唇同时发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较长,最长的5年,最短的1月余。根据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内服中药方剂:金银花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薄荷9克、连翘9克、栀子9克、黄芩9克、生石

膏15克(后下)、拮梗9克、川芎9克、当归15克、白芍9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滑石9克、陈皮6克。其中金银花、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栀子、黄芩、石膏有清热泻火、利湿、除烦止渴、凉血解毒;拮梗、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排脓;当归、白芍、陈皮、熟地、麦冬有养血滋阴、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理气运脾;甘草、滑石、白术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等功能;故全方有疏风解表、清心除烦、燥湿健脾之功效,总之,应随病症加减辨证施治方可收到良好疗效。

6例慢性唇炎患者,3例痊愈:症状消除,唇部外观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2例好转:唇肿、疼痛、渗血症状减轻,病损有明显愈合趋向。1例无效:症状及唇部病损无明显改善。中医治疗慢性唇炎,方法简便,疗效尚好,缩短了疗程,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但不能制止其复发,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对慢性唇炎的治疗,采用中药内服、西药外用,即重视个体的机能状态,应改变不良习惯,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其次要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腻之品,避免日光暴晒,及时补充足量水分,可促进炎症愈合并减少复发。因例数太少,又加之本人水平有限;上述是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有待于在以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加深提高。

参考文献:《名家医案。妙方解析口腔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