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孟子二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反思

诵经典古文养浩然正气

每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总是很兴奋,我又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了,每每读着读着就觉得古人说的真妙,真好!如何把自己的这种感觉传递到学生那里呢?我觉得主要还是抓住朗读这个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本节复习课我还是让全班诵读两篇文章,然后梳理文言知识,拓展相关作文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本节课围绕文本设计了三大板块语文活动:第一个“学而时习之”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都有哪些?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

第二个“温故知新”梳理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三个“活学活用,精彩展示”请运用《<孟子>二章》的话、古诗句、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来论述以下观点可以结合自身经历: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难。

做人要有骨气。

这节课的文言文教学我做到了“文”“言”并重,形式和内容统一。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语言文字中徘徊、吟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文的美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把学到的古诗名人名言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还将内化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达到了育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课标分析

《孟子》二章是部编教材八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包括《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作为复习课,我带领学生梳理文言知识,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同时注重写作的指导,引入大量的写作素材,如古诗句、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让学生积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努力做到:

1、多读多诵,丰富文言积累。文言教学,诵读为本。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做到文言并重。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中明确要求:不要用老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通过组织语文活动让学生去触摸文本,感受文本。

3、文言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一定的字词,用于提高学生品析感悟语言文字

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孟子》二章是部编教材八上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包括《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义正辞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学情分析

学生是初三年级,五四制,还有一年毕业。这个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好,大部分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这节复习课以指导复习方法和拓展相关知识为主。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当堂达标展示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1、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2、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评测练习

当堂达标题

(2016·沈阳中考)阅读选文,完成(1)~(3)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敝。⑤子房: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目标有两个:

1、分类整理并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体会两篇短论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3、学做大丈夫。

经过课堂的流程性检测和课堂评测情况,学生能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达标率百分之百。其中文言字词的含义学生能准确掌握和准确迁移做题,文中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学生能用古诗、名人名言体会。本节课围绕文本设计了三大板块语文活动:第一个“学而时习之”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都有哪些?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

第二个“温故知新”梳理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三个“活学活用,精彩展示”请运用《<孟子>二章》的话、古诗句、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来论述以下观点可以结合自身经历:

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难。

做人要有骨气。

这节课的文言文教学我做到了“文”“言”并重,形式和内容统一。课堂上和学生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