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

合集下载

周立伟院士:耄耋之年仍在科学路上前进

周立伟院士:耄耋之年仍在科学路上前进

周立伟院士:耄耋之年仍在科学路上前进周立伟,1932年出生于上海市,浙江诸暨人。

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技术专家、宽束电子光学学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6年获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电子光学是研究电子在电磁场中运动和电子束在电磁场中聚焦、成像、偏转等规律的学科。

已渗入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显微学、质谱学、电子能谱学、表面物理、材料科学、高能物理以及光电子成像等领域中,凡是涉及到产生、控制和利用带电粒子束的问题,都需要运用电子光学的成果。

宽束电子光学是研究大物面宽电子束成像与聚焦以及设计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科学,是电子光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周立伟是我国电子光学领域培养的最早的一批科学家之一。

在60年的山河巨变中,社会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周立伟与他的宽束电子光学事业也在发展中不断蜕变,而不变的是他在60年风雨中的坚守,以及那颗“即便是蹒跚着也要前进”的科学之心。

追逐未来梦想之光周立伟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后,他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为了祖国电子光学科学的发展,周立伟奋斗了60年,在科学的路途上矢志不渝、执着攀登,成为自己的科学学派的创立者。

“我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将来要当一名教授、博导、首席专家、工程院院士等”。

周立伟的理想是参军,但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入伍。

从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毕业后,周立伟在上海公私合营华通电机厂工作。

他搞技术革新,发明绕线机将工效提高7.5倍,两年内技术职称由二级助理技术员升到四级技术员。

1953年,国家号召工农青年上大学,未曾放弃过读书念头的周立伟有了要进入大学充实自己的想法。

6月,他被派往复旦大学参加干部补习班,经过3个月的补习,考入北京工业学院。

九旬院士周恒:做一名心态年轻的“90后”

九旬院士周恒:做一名心态年轻的“90后”

九旬院士周恒:做一名心态年轻的“90后”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20期不久前,一则“天大先生”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

视频里,92岁的周恒院士骑着自行车从办公室回家。

网友的评论除了惊讶于“周先生如此年轻”外,更多的是在“求校园中偶遇”。

视频里枣红短袖、白发精干的“普通”老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恒。

从破碎的山河中走来,周恒见证了中国流体力学的发展,并一直行走在解决科学问题的道路上,做一名心态年轻的“90后”。

挂在嘴边的名字:钱学森与曹仁杰周恒不常接受采访,他总觉得个人经历“没什么好讲”。

如果一定要讲,他愿意说说在科研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和给他带来启发和触动的那些人。

最常提起的名字有两个:一位是大科学家钱学森,另一位则是技术工人曹仁杰。

1955年,钱学森先生回国,国内的力学研究迎来一波高潮。

1956年上半年,钱先生在北京开了个系列讲座,结合他刚出版不久的学术专著,讲授“工程控制论”。

当时在天津大学当老师的周恒,每周三早晨6点就得从家出发去火车站,坐将近3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再赶到中关村去听课。

“钱先生的讲座定在下午,听完课还要再赶回天大,参加学校的学习。

”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一个学期,周恒一直听到了最后,“那时很辛苦,但钱先生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对我后来的教学和科研都有启发”。

不仅听下来了,那年暑假,周恒还依据钱先生的讲解,在后来被称为最优控制的方向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课题”。

他把自己的论文寄给了钱学森。

这个年轻人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竟然得到了钱先生的认可和赞赏。

更让周恒高兴的是钱学森还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每周三天到位于北京的中科院自动化所,在钱先生亲自指导下做科研。

可惜此后不久,“反右”运动开始,指导就此中断。

而使他认识到做科研要深入“现实世界”、基础科学理论要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服务的“第一人”,则是技术工人曹仁杰。

1970年代,周恒和力学系的几位同事受邀到位于江西九江的一个航海仪表厂,协助他们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培养“顶天立地”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

培养“顶天立地”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

培养“顶天立地”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专访中国科学院
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
邢晓凤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2()31
【摘要】每当夜幕降临,南昌赣江两岸,光影交错的LED灯光秀,似散落人间的满天星辰,如梦如幻,一眼千年。

今日的南昌,已成为LED产业重镇:LED芯片产能已跃居全球前三,成为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

硅衬底LED技术发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时常在深夜加班之际,抬头凝望窗外这满城“繁星”,心中涌起万千波澜,璀璨的背后是无数个孤独之夜的黑暗探索和数不清的失败尝试。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邢晓凤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立足产学研结合开辟"中国创造"之路——记我国LED技术专家、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教授
2.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与实践——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例浅析
3.尊重医学学科规律迎来医学大发展“黄金十
年”——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4.迎接时代挑战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大学副校长吕建院士专访5.半导体发光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访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风益院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

科技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

科技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作者:王明洪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0年第04期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君亮如今已是96岁的高龄。

周老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主要设计成果有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溉、排涝于一体;江都抽水站三、四站,获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皂河第一抽水站,采用当今最大的斜流泵和原创用天高比转数泵的快速门断流,获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等。

“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

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活到老,学到老’。

”周老说。

他的高寿,和他随和谦虚、勤奋学习、经常用脑、不畏疾病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个人的利害得失是小,国家的利益才是大周老是一个威望很高的科技人员,在科学上有着严谨的态度和谦虚质朴的作风。

作为一名党员,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表率行为来影响他人;作为一名大师,他从不保守,不论什么人,只要找到他,总是有问必答,与他共事的同龄人称他为“老大”;而在年轻人眼里,他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辈。

参加皂河第一抽水站设计的戴敬秋曾撰文《戴敬秋封笔之作》,文中称:“周君亮大师的言传身教和敬业精神,影响我30多年的水利人生。

”而周老则称戴敬秋的话“极大地鼓舞我言行自勉”。

在工作中,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但周老认为对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看法不一是正常现象,由此而导致的技术争论将使设计本身更趋于科学和合理。

他在坚持正确意见的同时,广纳众见,博采众长,认真研究不同意见,吸取其合理部分。

对反对意见,认为能从另一个角度吸取经验。

技术人员尤其是党员,不能见风使舵1966年,周老负责淮沭河续建的工程设计。

工程的既定方案是一泓行洪,另一泓排涝,有领导要求他在该工程方案选择上“保持沉默”。

周老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后发现:一泓行洪方案要比二泓方案减少灌溉耕地8万亩,而且降低了行洪能力,已投资的一亿多元工程费大部分都浪费了。

这一调查结果使周老无法保持“沉默”,他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地把两个方案的利弊在有关会议上和盘托出,供在场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权衡。

院士专家共庆激光诞生50周年

院士专家共庆激光诞生50周年

出版物刊名: 科技传播
页码: 15-1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4期
主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激光技术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协书记 工程院院长 杜祥琬 前沿发展冯长根 周年纪念
摘要:<正>1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激光诞生50周年纪念大会及学术会议在绵阳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国内激光技术研究领域主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回顾50年激光技术进步历程中所展现的重要成果,并展望未来前沿发展趋势。

高亮度人眼安全KTP OPO激光器

高亮度人眼安全KTP OPO激光器

高亮度人眼安全KTP OPO激光器
包照日格图;姜东升;周寿桓
【期刊名称】《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卷),期】2005(17)B04
【摘要】采用多模Nd:YAG激光器泵浦非临界相位匹配的KTP-OPO,获得了光束角2.3mrad、输出能量400mJ、平均功率12W、光+光转换效率40%的1572nm激光。

泵浦源的参数为:能量1J、重复频率30Hz。

分析认为:采用KTP OPO将Nd:YAG激光器的1/2m激光转换到人眼安全波段的方法是获得1.5pm激光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非临界相位匹配的KTP OPO的主要优点是大的接受角和无走离,因此即使多纵模激光泵浦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很高的转换效率。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包照日格图;姜东升;周寿桓
【作者单位】固体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48
【相关文献】
1.500 mJ 输出人眼安全环形腔 KTP-OPO 激光器 [J], 穆宇;包照日格图
2.加固型人眼安全OPO激光器的设计 [J], 陈波;程勇
3.紧凑型人眼安全OPO激光器 [J], 包照日格图;王博;何利杰
4.高亮度人眼安全KTP OPO激光器 [J], 包照日格图;姜东升;周寿桓
5.小型一体化1.57μm人眼安全激光频率转换KTP OPO [J], 吕卫;于意仲;李喜福;丁欣;姚建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创中国·人物

科创中国·人物

科创中国·人物作者: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3年第08期第二十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公布了第八届“贝时璋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程和平获贝时璋杰出贡献奖。

该奖项是中国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奖,主要奖励对中国生物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程和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30余年,主要致力于钙信号、活性氧信号、线粒体生物医学、ROS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生物物流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1993年,他发现并命名细胞钙信号的基本单位“钙火花”,2000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在第二十一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尼古拉斯·沙克尔顿爵士奖章,她是首位获此奖章的中国科学家。

该奖章设立于2007年,以奖励在第四纪研究领域作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杰出青年科学家。

付巧妹长期从事古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古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十余年来,开发古DNA关键技术,围绕古DNA在欧亚早期人类遗传特点、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迁徙扩散历史等方面取得许多国际重大研究发现,如破译世界、东亚最古老现代人基因组,解锁冰河时期欧亚人群图谱,系统绘制东亚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揭秘东亚现代人适应性演化特点等。

今年6月,付巧妹还获得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汪宏荣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颁发的2023年度IEEE铁电学成就奖,以表彰她在用于LTCC器件的超低温烧结介电陶瓷新材料方面所做出的领先工作。

汪宏是第二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学者,同时也是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女科学家。

汪宏长期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20年当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2025届芜湖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芜湖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芜湖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2013年5月13日,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5G)的核心技术,这一技术预计将于2020年开始推向商业化。

华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将在2018年前投资6亿美元对5G的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并预言在2020年用户会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动网络。

2016年3月,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4G相比,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

中国三大运营商均已制定了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的计划,于2017年展开试验网络的建设和相关测试。

如果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开始投入5G网络建设,到2020年正式启动商用。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5G端到端商用系统、5G远程驾驶、5G无人机、5G载人驾驶、5G切片视频、5G未来课堂……在26日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约400家企业纷纷“盛装亮相”,集中展示信息通信业的前沿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预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

华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基于3GPP 5G标准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包括无线基站、传输网、核心网和全球首款5G商用终端。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0,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中国工程院周寿桓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周寿桓院士致辞

校友、中国工程院周寿桓院士在重庆科技学院
60周年校庆庆典大会上的致辞
(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高兴回到母校参加母校60年大庆,并感谢给我机会代表校友发言,此时此刻我和广大校友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祝贺母校甲子华诞,请允许我代表校友们向母校送上我们真诚的感谢和祝福!
重新回到母校,我看到风华正茂的学子们,又仿佛回到了辛勤求学的岁月,我是1954年进入重庆钢铁工业学校进行学习的,57年毕业,当时国家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转变期,后来叫过渡期。

钢铁工业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钢铁专业成为很多考生的优选,都以毕业后能够投入钢铁战线为国家效力而自豪。

课堂上同学们都是刻苦学习,老师们尽职尽责,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让我一生受益。

钢铁学校毕业以后我考入重庆大学,64年我从事固体钢铁的应用和研究。

改革开放十几年间,我到美国访问,94年受美国邀请在纽约大学访问将近3年时间。

这些都是因为我在母校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获得了终身难忘的受益经历,所以我参加工作后发展比较顺利。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希望广大年轻校友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树立远大的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们强,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这次返校看到母校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为学校取得辉煌成就而骄傲,也为自己成为科技学院的一员感到自豪。

重庆科技学院有追求卓越、敢为天下的拼搏精
神,我相信重庆科技学院一定能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独具特色的高校。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和大家共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谢谢大家!。

韬光韫玉铸“重器”勤勉踏实为国防——记CETCl1所“固体激光技术重

韬光韫玉铸“重器”勤勉踏实为国防——记CETCl1所“固体激光技术重
周 寿 桓 院 士
司首席科 学家 、实验室主任 陈念 江感恩
于 先 辈 的 贡献 。 而 这 样 的积 累 其 实 并
2 2 科学 中国人
2 0 1 4 年3 月 - 综 合
不 只是伴随着实验 室的萌芽和发展沉 积 的 ,它始于实验 室建立之前 ,贯 穿在1 1
所 为 推 动 我 国激 光 事 业 发 展 磨 砺 前 行 的
事业 的腾飞 打下 了坚实基 础 .推动 了实 国 防 “ 8 6 3 ”、 “ 9 7 3 ” 、基 金 国 防 科
验 室 的建 设 和 发展 。
光 之 韵 饱 含 着 光 的哲 学 和 思 辨 。
管泵浦技 术研究奠基人周 寿桓院士等 。
是 他 们 .在 艰 难 的环 境 下 .通 过 自 力更 向 应 用 需 求 ,引 领 我 国 固体 激 光 技 术 持 感 .御风 而 行 收 获 了属 于 他们 的喜 悦 和荣光。 生 艰 苦 奋 斗 为 中 国 光 电 子 学 与 激 光 续 和 跨 越 发 展 这 一 目标 先 后 承 担 了
有 一 种 品 质 . 不 因 岁 月 的 流 逝 而 黯 淡 .反 而 随 着 时 间 的 累 积 愈 久 弥 坚 。 在 中 国电科 1 1 所 ” 固 体 激 光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室 ,这 样 的 底 蕴 传 承 表 现 得 尤
为 明显 。
率 先 开展 二 极 管泵 浦 固体 激 光技 术 的 探 索 研 究工 作 .引发 了 固体 激 光研 究 领域 的一次革命 …… “ 实验室发展到今 天 .离不开老 一 辈激光科 研工作者 的奉献和铺 垫“ .说
句有造物意味的话 .承载 着人 们 应用是人类光学应用的重要篇 章。
对 光 ” 的 崇 拜 与 憧 憬 。 当人 类 开9 8 艺术区 研 究团队 ,秉承先辈厚 重底蕴 .致 力创 新 .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和大事记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和大事记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和大事记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从而开创了人类的硅文明时代。

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提出了中国也要研究半导体科学,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首先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

请回国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

在五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共同培养第一批半导体人才。

培养出了第一批著名的教授:北京大学的黄昆、复旦大学的谢希德、吉林大学的高鼎三。

1957年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所长)、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俞忠钰(北方华虹设计公司董事长)。

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通过还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

当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

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各自研制发明了半导体集成电路(IC)之后,发展极为迅猛,从SSI(小规模集成电路)起步,经过MSI(中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LSI(大规模集成电路),然后发展到现在的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最近的U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发展到将来的GSI (甚大规模集成电路),届时单片集成电路集成度将超过10亿个元件。

1959年,天津拉制出硅(Si)单晶。

1960年,中科院在北京建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河北建立工业性专业化研究所――第十三所(河北半导体研究所)。

1962年,天津拉制出砷化镓单晶(GaAs),为研究制备其他化合物半导体打下了基础。

1962年,我国研究制成硅外延工艺,并开始研究采用照相制版,光刻工艺。

1963年,河北省半导体研究所制成硅平面型晶体管。

老骥伏枥晚年创建光学研究基地

老骥伏枥晚年创建光学研究基地

老骥伏枥晚年创建光学研究基地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83期1997年,徐叙瑢调至北方交通大学工作,开始创建又一个发光学研究基地——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短短三年时间已建成一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手段完备的高新技术实验室——“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被铁道部正式批准为部级开放实验室。

并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项目。

在他的领导下,该所已由一批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构成了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开展了场致发光彩色固体显示屏的研制和产业化的工作。

在80岁高龄的时候,徐叙瑢仍担任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职务,每天同年轻人一样照常上下班,指导着研究所的各项工作。

同时,他还担任“红外物理国家开放实验室”等四个国家或部属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为这些实验室的建設发展出谋划策。

1998年3月,徐叙瑢成功主办了“首届全国有机分子及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

1999年6月,徐叙瑢又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英国IBM技术研究院Dr.Lowe高级研究员共同主办并主持了“第5届国际材联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显示材料分会(IUMRS-ICAM¢99)”,获得圆满成功。

在以徐叙瑢为代表的老一辈发光学家的带动下,我国的发光学研究、技术和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专业队伍也日益壮大。

他不仅对我国发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将其研究水平推向国际前沿。

1957年以来,他以代表团团员、副团长、团长、个人等身份先后多次到苏联、法国、英国、匈牙利、捷克、德国、日本、美国、芬兰、葡萄牙、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访问和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在此基础上,他还派出了三十多名专业人才到国外著名实验室进修。

这批人已陆续回国,成为学术带头人。

可以说,我国的发光科研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凝聚了徐叙瑢大半辈子的心血。

由于徐叙瑢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他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傅恒志中国材料科学专家

傅恒志中国材料科学专家

傅恒志中国材料科学专家
傅恒志;雨涛;翊舟
【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 M:请您谈一下我国制造业现状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傅恒志;雨涛;翊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师的魅力”——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 [J],
2.恒守科学兴邦之志力建技术强国之功——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傅恒志先生 [J], 田世江;葛晨光
3.坚守科技报国之志力显冶金材料之光——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 [J], 谢雅曼;
4.日升月恒材剧志大——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 [J], 王遂社;黄明;周亚龙
5.傅恒志:与新中国教育一起走过的岁月 [J], 李成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4年9月,小强踏入了中学大门,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的新阶段。

下列选项可以为小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的有( )①富有挑战的课程学习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③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④可以长时间上网聊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钱学森是我国的“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钱老在回忆人生时,对中学阶段感触颇深。

他说:“6年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

”钱老的回忆告诉我们初中阶段( )①决定着我们的一生的发展②对我们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③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④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下面是两名同学的学习生活“轨迹”。

A.学习需要兴趣,只有乐于学习才能有效率B.学习需要规划,要进行事先的设计与安排C.学习需要鼓励,缺乏老师表扬会失去动力D.学习需要监督,同学之间监督能提高成绩4.在学习“规划初中生活”一框内容时,老师出示了下列两幅漫画。

你认为老师意在警示同学们( )A.学思结合,学思并进B.劳逸结合,科学用脑C.分清主次,团队合作D.行之以渐,持之以恒5.下面是七年级学生小晋的一篇日记(节选):A.自身的心理特征B.他人评价C.自身的生理状况D.生活实践6.七年级学生小美因为相貌不出众而郁郁寡欢,老师给她写了一句劝诫语:“不必羡慕他人,你自己也是一道风景。

”如果小丽决定接受老师的劝诫,她的正确做法是( )A.发扬优点,掩饰缺点B.全盘接受他人的评价C.面对现实,接纳自己D.装扮自己,成为风景7.下列是两名学生的对话。

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A.都很自负,骄傲自大B.都善于欣赏自己C.都能主动改正自身缺点D.都懂得扬长避短8.学生小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更好一些,于是向爸爸取经。

激光领域勤耕耘情系母校寄厚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

激光领域勤耕耘情系母校寄厚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

激光领域勤耕耘情系母校寄厚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寿桓高逸锋【摘要】@@ 周寿桓(1937-),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阳区.1957年毕业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冶金装备专业,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委,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15)【作者】高逸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周寿桓(1937-),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

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阳区。

1957年毕业于重庆钢铁工业学校冶金装备专业,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常委,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

1994年8月-1996年12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64年起从事固体激光工程及应用的研究,在全固态激光、高光束质量激光、高亮度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等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共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部级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次。

专利10项,发表论文60多篇。

70年代初提出DPSSL的技术设想,是我国最早开展DPSSL研究之一。

全国产元件DPSSL绿光输出率先突破100瓦,打破国外禁运,高重频倍频、Q开关单纵横DPSSL突破环境关进入工程实用。

国内最先将非稳腔用于Nd:YAG激光器,开拓非稳腔、VRM腔激光器,设计定型并发展成高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器产品。

与国内单位合作:率先实现230nm-1390nmde可调谐激光输出;研制成功跑道视程激光探测仪,气象激光雷达设计定型;激光水下探测试验系统等。

三次创业铸就光学辉煌事业——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专家薛鸣球

三次创业铸就光学辉煌事业——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专家薛鸣球

三次创业铸就光学辉煌事业——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
学和光学工程专家薛鸣球
周玉玲
【期刊名称】《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年(卷),期】2003(0)5
【摘要】薛鸣球,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专家。

1956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中
科院长春光机所和西安光机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职务。

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他是我国第一颗遥感卫星用相机和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光学设备的光学负责人。

他负责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跟踪电视变焦距光学系统和我国第一台大倍率军用观察望远镜。

他对几何光学象差理论有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丰富
并发展了几何光学的理论。

他主编或合著了“仪器光学”、“电影摄影物镜光学设计”、“光学设计概论”等专著。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周玉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6
【相关文献】
1.“863计划”的回顾与前瞻─—访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 [J], 黄健
2.环境之光——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及其团队 [J], 胡敬
3.聚焦人生精华——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潘君骅 [J], 张惠明;董海麟
4.专诸巷的眼镜——兼记古代光学专家孙云球 [J], 孙无痕
5.科海泛舟需得“法“——访著名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 [J], 李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师生寄语 l 乘校庆 东风 ,办一流大学。六十年 风雨,六十年辉煌。
— —
1 3
化工 学院 赵庭 昊
z ,物Iitis  ̄ 人 n et l - q EeSns mnci t
大 普《 学科 彗
光 电子 学 与 激 光 技 术 专 家
一 一
记 中 国 工 程 院 院 士 周 寿 桓
本刊记者 / 萍 王
并 于 18 年 开始 担任 研 究 员。 19 年评 为 机械 电子 T 97 91 业 部 年 度 有 突 贡 献 专 家 ,享 受政 府 特殊 津 贴 。 19 94 年 8 至 19 年 1 月 期 间在 美 国纽 约 市 立 大 学 任 高 月 96 2
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 ,同年 ,在国防科工委 十
院十一 所 ( 中电科 技集 团第 十一 研究 所 ) 技 术员 , 现 任
D S L 光 输 出 率 先 突 破 10瓦 ,打 破 了 国 外禁 运 。 PS 绿 0 高重 频倍 频 D SL Q开 关单 纵模 D S L 突破 环境 关 , PS , PS ,
的 自 更 生 , 苦 奋斗 , 项技 术终 于取 得 了重 大突 破 , 力 艰 这 并 在 某 些方 面 超越 了美 国 ,于 18 年 获 得 了 国家科 技 95 进 步 特等 奖 。
7 0年代 初,周 寿桓 提 了 D SL的技 术设 想 , PS
这 是 我 国最 早 开 展 D S L研 究 之 一 。 全 部 国产 元 件 PS
雷 达 为纲 ”的 建 室 方 针 ,并 以导 弹 靶 场外 弹道 测 量 为
突破 口。周 寿 桓 和 同 事 们 团 结合 作 ,艰 苦 奋 斗 ,紧 紧
中 国 工程 院 院 士 周 寿 桓
同绕 这 一 目标 ,开展 了高 重 复 频 率 高 光束 质量 固体 激 光 器 、高 重 复频 率 脉 冲 氙灯 、 d A N :Y G晶体 、精 密测 距 计 数 器 、高 灵 敏 激 光 接 收 机 、弹 载 合 作 目标 、优 质 光 学 薄 膜 、精 密 光机 设 计 加 T 与 装 调 等 一 系列 研 究 T 作 。并 把 实 验 室研 究 与外 场 试 验 紧密 结 合 起 来 。用 研 制 的设 备 支持 外 场 试 验 ,用 外 场 试 验 暴 露 的 问题 和取
十一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中国 丁 程 院 院 士 ,博 士 生 导 师 ,
信 息产 业 部 电子科技 委 常 委 ,国家激 光标 委会 副 主任 , 中 国 电 子 学 会 常 务 理 事 、光 电 子 分 会 秘 书 长 , 国 际 IE E E高级 会员 ,国防科 技创 新 团队 带头人 。 15 ,周 寿 桓 毕业 于重 庆 钢 铁 T业 学 校 ( 重 97年 现 庆 科 技 学 院 南 区 )的冶 金 装 备 专 业 。 16 年 ,他从 中 92
得 的经 验 指 导 设 备 的研 制 ,二 者相 互 促 进 。 经过 五年
“ 固体 激 光 器 诞 生 起 ,人 们 就 与 伴 随 激 光而 产 从 生 的有 害 热 进 行 不 断 的斗 争 。 ”这 是 在 固体 激 光研 究 领 域享 有 盛誉 的周 寿桓 院 士一生 科研 经历 的真实 写照 。 周 寿 桓 院士 于 13 年 4 出生 于 四川 省 成都 市 , 97 月 原 籍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 现 任 中 国 电 子 科 技 集 团 公 司 第
级访 问学者 ,积 极进 行 学术 交流 活动 。
6 年 代 初 ,在 钱 学 森 同志 的建 议 下 ,十 一所 开 始 0
筹 建 固体 激 光 实 验室 。1 6 9 4年 底 ,研 制 成 功 了一 台实
验 用 的红 宝 石 激 光 器 。经 过 大 量 调 研 ,客 观分 析 了激 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 点 、 发展前 景 、 能应 用场 合 等方 面 , 可 确定 了 “ 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