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文本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可是对于课程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界定。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课程,就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家: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程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
◆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
我们从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如何回答课程的内涵呢?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
第一个关键词是“有计划”,课程非常强调有计划,比如我们的校本课程规划就是一个计划,老师的课程纲要也是一个计划;第二个关键词是“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它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机会。
至于学什么,怎样学,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机会一词在新课程中非常重要;第三个关键词是“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结果有三类结果:
第一类结果就是可测量,可评价的结果性目标
第二类结果就是不考虑结果,只考虑过程的体验性目标
第三类结果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这是表现性目标。
比如一些创造、发明、小制作、画画、唱歌等。
所以,教育结果有三类,不要马上定位到立竿见影的记住了什么,输出了什么,这只是结果性目标。
我们今天究竟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我们是仅仅把知识技能类的课程作为唯一的追求,还是关注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来设计我们的课程?新课改提出了校本课程,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 何为校本课程?
怎样使学校有特色?特色学校是什么?特色学校就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就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既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是语数外。
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
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可分为德育类、智育类、健康类、艺术类和综合类等五种类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存在。
3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区别?
校本课程是对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
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但“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实
施、评价与重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开设是因教师的主观愿望或上级的行政要求进行,无法真正体现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开设的随意性与无序性。
4 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对学校的教学评估有这样的要求,“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激励机制,根据当地、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对教师的教学评估有这样的要求,“主持开发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
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发了《邯郸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对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工作作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与规范。
5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好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
认真开设好校本课程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国家课程也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但它的适用面比较宽,它关注的是学生统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单一国家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学生的个性也很难得到发展。
与国家课程相比,校本课程从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因而,它的针对性比较强,是学校以追求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课程开发的前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爱好而设立的课程,它可以而且应当照顾到本校学生的兴趣,因此,它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
②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需要是多样的,要求学校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关注教育要求的统
一性。
因而,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它就给校本课程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学校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代教育注重教育的基本要求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的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这一要求,使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
③实施校本课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要求,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应该结束消极被动的“教书匠”形象,而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客观上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研究体验、感悟,改变教育教学行为,使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无限空间,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④校本课程开发实质是追求学校特色的形成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一切的教育改革最后都要落实到课程上。
国家课程主要关注的是基础性与统一性,所以它不可能照顾到具体学校的差异性。
校本课程则主要关注差异性,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更好地体现与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校的办学特色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
可以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一种具体表现,或者说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追求之一就是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1 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课程。
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②通过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的实践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③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创设富有学校特色的、具有科学性、教
育性、趣味性的校本课程体系。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2 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②选择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利用地域、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师生的主体化得到充分发展。
③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除教师、教科研人员参与开发外,还可以请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并吸纳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建设。
④灵活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在课程的选择、改编、补充、整合、拓展、新编等活动中,要结合地域、社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做到因校制宜。
⑤互补性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校本课程开发要发挥其在实现多样化教育目标方面的优势,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⑥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原则。
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1 本课程内容的确定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状况和认知发展水平,因地与因时制宜,逐步积累资源共享。
2 本课程的分类
①按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力可分为两类:必修课、选修课。
②按学生学习方式可分为三类: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研
究型课程。
③按课程发展功能可分为三类: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发展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
它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采取改编、新编、拓编的方式更新,或对国家课程中的学科知识分层建构,横向整合。
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生活、励志、……等类。
健身课程--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博知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
例如:诗词鉴赏、名著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
怡情课程--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例:艺术怡情: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等;休闲怡情:摄影、集邮、盆景、花卉等。
发展性课程: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
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要求,增加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研究性。
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
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
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课程。
例:综合技能课程。
④按照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
——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
——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
——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课程改编相对于其他两种类型来说,既能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师专业技能要求又不高,是组织校本课程材料的较好形式。
四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课程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练习册和辅助材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校本课程纲要》等材料也是课程的重要构成要素。
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其整体效果就取决于条件构成要素的协调与配合。
校本课程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由学校确定的实际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标准应依据国家和省的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确定。
教科书又称“学生用书”或“课本”。
在现代学校中,教科书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科的基本教学素材。
编制学生用书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的成败。
教师用书,它是针对教科书编写的,目的是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现在的教师用书内容很详实,如有关青少年成长的一般理论、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仪器、实验步骤、难点和疑点的注解、教学方法、参考答案、评价手段、补充教材、参考资料,等等。
编写练习册的目的,第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三是评价校本课程本身的得失。
辅助材料是指导课程标准、教科书等常规材料之外的有关材料,如报纸、电影、录音、广播、图片、图表、参考书籍、地图,等等。
一般地说采用辅助材料可以提高教师表达概念的清晰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立组织机构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和社区相关人士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
其主要职能: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需要评估
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社会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环境等方面不尽相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必须对自身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明晰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和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等。
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必须要整合为一个整体。
作为规范的程序,虽然不必在每次的评估中都涉及前述各方面,但对每届学生的需要都进行认真评估,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①明晰学校教育哲学(培养目标或办学宗旨)
可组织教师讨论、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
问题设计如:心目中的学生形象、教师形象、学校形象等相关问题,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即培养目标。
(注意问卷资料的积累)
②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设计的起点是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兴趣,特别是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对于确定校本课程目标是具有直接导向性意义的。
各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学生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进行。
问卷及访谈的内容可这样设计:“你希望自己(或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希望提高哪方面的能力?你希望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培养这些能力?”等,据结果分析出学生的发展需要。
(要保留各类调查表)
③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评估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
学校现存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分析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
学校环境分析应该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校内部环境分析两部分要素。
外部环境要素应考虑: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学生家庭、家长的期望与社区教育;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学科知识内容、教法的革新等;内部环境要素应分析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及身心发展状况、生活环境和既定的教育需求;教师的技能、知识、价值观念、态度、经验、特长;课程现状与优缺点;学校气氛与权力结构关系。
进而对学校的优势进行评价。
学校优势包括管理优势、教师优势、学生优势、环境优势。
然后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学校环境要素评估报告或评估表,表的内容分项目、优势、不足三个方面来分析。
(表格)3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做出的价值定位。
它是在对需要评估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校本课程确定的目标,必须以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准则与导向,同时要突出个性,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并以此规范和引导整个开发活动,其物化的形式是形成每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的总目标,不是某一门类校本课程的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
②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③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
程。
④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区的发展需要。
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课程结构:有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技艺类、综合实践类等。
各校可根据学校开发的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制定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组织实施
①学校课程审议会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制定校本《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而《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是用来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审议开发与管理条例、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等。
②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规定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开发程序、管理条例等,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然后让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自主申报课程。
填写申报表的老师同时要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上《课程介绍》,交学校审议委员会初申。
③组织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指南》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初步审议。
初审的主要内容有:A:是否符合学校确定的课程结构;B:课程目标是否体现学校校本课程总目标的要求;C: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D:课程评价建议的合理性。
审议通过后,填写审议表(留材料),公布审议结果,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④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
学校将《学生自选科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以菜单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一般应不少于30人),才准许开课。
在此基础上,学校形
成一份完整的学期《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等),这时的《纲要》就要详细了。
这样,才能进入实施阶段(最好有照片和文字记录)。
另:课时安排
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可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也可按科目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
小学每周至少2课时,中学每周至少1课时,并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
⑤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批。
(需填写学校校本课程申报审议表)
⑥实施《课程纲要》,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1-2年级,根据儿童广泛的探究、操作和表现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在参与性的综合学习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发现特长,避免过早的专门化教育。
小学3-6年级应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用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各种机会,避免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
中学要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5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是加强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制定校内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
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开发流程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上。
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①课程方案评价
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②课程实施评价
它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
其主要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课堂实录与案例评析。
③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它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评价主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的成功的体验等就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
评价方法有观察、调查、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文本格式和要求
1《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它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是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
主要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按以下步骤完成:需求评估→资源分析→议案提出→集体审议→编制方案。
《开发方案》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需要评估(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课程开发总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对校本课程开发依据的描述,大致可从这们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简介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人气依据,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