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拆手”教学法实践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大学体育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

是 以儒 、 道 哲 学 思想 中 的太 极 、 阴 阳为 核 心 ,集 修 身 、 养性 、技 击 等 功 能 为一 体 , 属 于 一 种 高 层 次 的 人体 文 化 。太 极拳 作 为
一
肩 负 着 传承 文 化 的历 史 使 命 。大 学 校 园 开 展 简 化 太 极拳 教 育 , 已经 成 为一 种 校 园 文 化 ,这 也 从侧 面 反映 出了 中华 武 术 的生 命
课题 。
拳 理是 一 致 的, 随着 学 习太 极 拳 人 数 的不
的兴趣 。
1 、太极拳概 述
1 . 1 、太 极拳 的 内涵 与发 展 太 极 拳 属 于 内 家拳 ,是 我 国武 术 的一 种 。她 发 源 于 我 国焦 作 市 温 县 的 陈家 沟 ,
断增多,太极阴阳思想也 随着那轻柔、舒
展 历 史 以及 文化 内涵 ,还 可 以让 组 织 学 生 观 看 太 极 拳 比赛 的精 彩 视 频 , 或者 教 师 现 场 表 演 太 极 拳 套 路或 者 太 极 推 手 ,相 信 通 过这 一 系 列 准 备 活动 ,学 生 将 会对 太 极 拳
有 一 个 大 致 的 了解 ,提 高 学 生 学 习太 极 拳
缓 的动 作 而 传 播 到世 界各 地 。人 们 掌 握 了 太 极 拳 的套 路 之 后 , 又慢 慢 的开 始 探 寻 太 极 拳 背 后 的指 导 思 想 ,所 以 ,太 极 拳 的 还
2 . 2 、循序渐进的展开太极拳教学
经 过 上 面 的 步 骤 ,相 信 同 学 们 对 太 极拳 有 了一 个 大 致 的 了解 ,下 面 教 师就 要 开 始太 极 拳 教 学 了 。 首先 ,教 师 要 运用 学
手 段 。 随 着 我 国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进 程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新论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新论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法,有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受到海内外广大舞者的青睐。
但在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被舞者认为复杂难懂,限制了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
为了改变太极拳教学的困境,张清江教授的团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研发出“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成为海内外舞者研习太极拳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基于人体运动学的分析,将太极拳的复杂动作精简成24个基础动作,使其极具活力,同时不失传统太极拳的风采。
在本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主动把握太极拳的表现和技术,吸收太极拳的精华,从而实现太极拳动作的提高。
具体的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以延后七星步法为基础步法,分成上式、中式、下式三部分,每部分由八个动作组成,上式动作以太极手势为主;中式动作以十字手势为主;下式动作以山峰手势为主,动作名称也都清晰明确,比如“抱二仪”,“捶胸夹腿”等。
另外,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素养,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太极拳的情感表达及空间控制,让学生的动作在思想上完善,从而达到“了然于心,自然而然”的效果。
从而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太极无极”“气血两轮回”的原则。
本教学方法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某高校的太极拳教学为例,在学生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两个月后,动作技能提升了65%,在拳势中有了显著改善,拳势的动作更加简洁,表现更加自然顺畅。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发背景、教学原理及实践效果,得出结论,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太极拳教学方法,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太极拳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同时可以让舞者更好地把握太极拳的表现和技术,从而实现太极拳动作的提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思路探析

I e c i g ts o l tr fo mo i zn t d n s n e e t ,ma e u e o l p e t a h n n t a h n ,i h u d s t r m b l i g s e t’it r ss a i u k s fmu t l e c i g i
i g meh d en ii n e c i g f r e n n f l . T e eo e n p y ia d c t n n t o s b i g rgd a d ta h n o ms b i g o eo d h r fr ,i h sc l e u ai o
问题 。为此 , 在教学 中必须将技术动作与文化 内涵 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 注重对 动作要领 的详 细讲解 并 做出规范的示范动要从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人手 , 采取 多种
教学形式 , 多说多做 ,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关键词 ] 太极拳 ; 教学方法 ; 教学形式
C agh nId s i n e i , h ncu in10 2 ,C ia hn cu nuta U ir t C a gh nJ i 3 12 h ) r l v sy l n
A s a tN w dy , o a iun t cigi P yia E u a o l so d p n e t o e b t c : o a as fr iq a e hn h s l d ct nc s f n e e dn l — r Tj a n c i a i cl
fr o ms,s y mo e a d d r a r n o mo e,c a g s ie la n n o a tv e r n . h n e pa sv e r i g t ci e la nig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作者:彭介夫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发展至今,在高校课程设置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在高校中如何教好大学生正确掌握好这门中华国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那么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这是传递的桥梁,正确有效的学习太极拳,大学生通过易学的运动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时时保持身心的平衡,使学生在领悟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同时,也感受到中华传承几千年文化沉淀的魅力。
关键词:太极高校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c)-0207-02太极是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同时“太”也可以理解为无限大的意思,而“极”是极致的含义,预示了练习太极拳过程,内心的境界可以大到广阔至极,也可以小到精髓细腻、亦刚亦柔,且相辅相成[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以我校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对其600名体育课参与太极项目学练的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在他们身上总结发现一些基本的太极拳学者学习情况及反馈,并且进行归纳,总结。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需要,查阅与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并辅以网上查询相关文献,了解与该研究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其进行整理。
1.2.2 访谈法依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针对研究对象的领域,对照我校大学生进行采访和提问,并从中间提取相应有效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文字说明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
1.2.3 问卷调查法在体育课太极项目的课堂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6份,有效率达到94.5%,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动机、感受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出有效数据,总结归纳。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武术研究2017年2月第2卷 第2期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俞远文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摘 要:简化太极拳已成为高校体育系术科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整体评价不太理想。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太极文化、体悟太极健身功效,让太极拳课程更加合理化。
文章通过自身的体悟与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主要从上好理论课、深化认识;上好实践课,注重体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这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 协调 完整 准确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64—031 上好理论课、深化认识1.1 太极拳宏观思想通过讲解理论和印发有关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对太极拳形成宏观认识。
《形意无极歌》说:“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元此中求。
”主张内外兼修,以经络真气运动来实现身体内外的运动联系。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
”经过几世纪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配合一些药物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其健身功效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现在已是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运动,正是人们认识到既有健身功效,又无场地、器材、时间的要求,又与提倡节约的社会风气相一致,可谓一举多得,将适合男女老幼练习等特点加以简单介绍,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增加信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自觉性。
1.2 同源异流,教其特色。
太极拳经过多年发展演变以及众多高师、名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者首先把诸家太极拳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
如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其一是动作缠绕,曲折连贯。
每个动作都是以螺旋式、抽丝式的运动为核心由内及外的圆转运动;其二是腰为主宰,以身带臂。
其三是对称协调,圆满灵活。
比较适合青壮年和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太极拳运动及其教法的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太极拳是健身、素质、终身体育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之一,被高校、干部院校选编为教材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从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对其的掌握情况看,这一形势并不乐观即很多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的内涵。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生(员)打的太极拳,似操非操,似舞非舞,完全失去了太极拳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使得学生时对太极拳失去了兴趣。
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员)对太极拳运动缺乏认识与了解;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当,值得深入地研究。
1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在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学好太极拳,必须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与田径、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在动作的形成、结构、生物力学、运动轨迹、理论指导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
它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满古代哲理的运动太极拳是由古代阴阳学(即对立统一自然辩证法)两大范畴构成的运动。
表现在拳架的组成、运动规律、技术要求、攻防原则等各个方面。
太极图中所示的一对矛盾之间互根、互用、互换、互立充分提示了太极拳运动的哲理。
如在太极拳中运动的上下、里外、大小、虚实、开合、刚柔、快慢都完整体现了这一法则。
1.2由圆和弧组成的运动太极拳动作的运动轨迹主要是圆和弧。
太极拳套路中出现的各种手法,如弸、捋、搂掌、推掌、穿掌、抽掌、挑掌、勾挂、冲拳、搬拳等,要求保持弧形,不可直来直去。
相对静止成型的手臂动作也是如此,运动中的脚步动作同样在做圆弧运动,以脚为钻以髋为轴前后左右运动,如盘中滚珠。
就很好地说明了脚步动作的特点。
倒转肱一式两臂相对运动组成立圆。
左右登脚式中的丁步全抱,双手开始的反向运动组成平面圆。
总之,太极拳的动作非圆即弧,需要将其练成一种非流畅的曲线型。
1.3缓慢均匀、平稳连续的运动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其流派较多,同时各个流派的打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动作缓慢均匀,平稳连贯,这是所有太极拳特点中的共性。
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太极功夫扇为例

v lp n n v ri eo me to u ie t f s y—b s d p y i a u ain c u s s s d e e d tie lme t g p o e u e ed v l me t n v r i a e h sc e c t o re , t i t e al i e n i rc r s t e eo ld o u sh d mp n d f oh p n u ie t f o s y—b s dp y ia — ae h s l c e d
1 引 言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 2 世纪 6 —7 0 0 0年代的英 美西
方 发 达 国家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思 想 一 经 提 出 便 受 到 世 界 各
本化 总是 和校本 教材 、 本课程 、 本课程 开发 等紧 密相连 校 校 的。上世 纪六 七十年代 , 校本课程开发 在西方发 达国家如雨 后春笋 , 国是近十几年 来校本 思想慢慢 被引起 重视。2O 我 O2
(ntueo P yi l dctn Xa e n esyo Tcnlg, i e ,60 4 Fj n C i ) Istt f hs a E uao , i nU i rt f eho yXa n32 1 ,ui , hn i c i m v i o m a a
Al re : e d v lp n fU ie i  ̄ a t T e eo me t n v r t h o s y—b s d P y ia u ain c u s si n h s i otn eoms i h sc lE u ain c I . h sp p r a e h sc lE c t o re s o eo te mo t mp r tr fr n P y ia d o f a d c t 0l o n T i ae tk sTa C iK n u F n i a n Un v ri e h o o y fr e a l a d e p u d d a d s n f a c n v r i a e i h u g F a n Xime i est o T c n l g o x mpe, x o n s i e s a i i c e o u ie t yf n n g in f s y—b s d p y ia d c t n a e h s l e u ai c o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与评析

1、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现状本文以“太极拳教学——应用研究”为主题查阅学术期刊()数据库,不计发表年限共收集相关论文104篇,对太极拳的教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表1所示),把具有共性、相似的教学应用研究分为以下几类重点研究。
表1 太极教学方法相似、共性类分组统计表类别音乐攻防分组法翻转课堂现代媒介表象训练其它篇数91016487311.1、“音乐”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太极拳中融入音乐最有影响力的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千人的太极拳表演,于是太极拳配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普通高校对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承一直非常活跃,许多教师在太极拳的教学中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把音乐与太极拳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传教施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莹研究认为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是随着现代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易入境和陶冶情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集体演练具有指挥作用。
但也要注意音乐与太极不合拍的弊端。
李明采用实验对照研究得出:太极教学中配音乐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更清晰的记住动作名称及顺序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把音乐与太极拳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论文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出在太极拳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音乐,不仅增强了太极拳动作的节奏感,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攻防”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太极拳是武术的范畴,具有武术搏击的特点。
太极拳每招每式都含有“攻、防”技击内容,把“攻防”的意义利用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是众多学者在实践中得出的有效经验。
洪晓波研究认为采用攻防意识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太极拳教学,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去诠释这个项目,更加自主地去了解太极拳,攻防意识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循规蹈矩、枯燥乏味。
太极拳大学实训报告

一、摘要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养生价值。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传承这一国粹,我校特开设太极拳实训课程。
本报告主要从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和实训成果等方面对本次太极拳实训进行总结。
二、实训目的1. 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历史和流派;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和基本动作;3. 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实训内容1. 太极拳基本理论: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流派及基本理论;2. 太极拳基本套路:学习太极拳的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基本套路;3. 太极拳基本动作:掌握太极拳的起势、收势、步法、手法、眼神等基本动作;4. 太极拳养生保健:了解太极拳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作用,学习太极拳的呼吸和意念。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看等方式,系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理论;2. 套路练习:在教练的指导下,跟随音乐节奏练习太极拳套路;3. 动作训练:分解太极拳基本动作,逐一进行练习和纠正;4. 养生保健:学习太极拳的呼吸和意念,体会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实训成果1. 学员们对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历史和流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员们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和基本动作,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练习;3. 学员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得到提高;4. 学员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培养。
六、实训体会1.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太极拳“内外兼修”的理念;2.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本次实训,我更加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3.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把太极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七、总结本次太极拳实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还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练习太极拳,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与策略

高职院校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研究与策略作者:高雄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2期摘要:太极拳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在我国各大高校已将其列为必修课之一,其中,简化24式太极拳的普及程度最高。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基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理念,解决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误区,以求不断完善当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太极拳策略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72-02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是兼具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多功能的运动,其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我们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1]。
随着太极拳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和教学的深入,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缺乏等问题接踵而来,针对这些问题,现对如何正确认识太极拳并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高职院校太极拳的教育现状1.1 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太极拳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如果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很难体会其中的精髓及要领,而现如今各大高职院校中的体育老师有一部分系统学习过太极拳的专业知识,也有一部分是依靠自学或者请教他人而学习的,这就导致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使学生得到的知识也是有深有浅,即使学习到了太极拳的各种动作,也学习不到太极拳更深层次的内容。
1.2 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不足现在高职院校大多以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教学,而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还处在只有老年人才会学习的思维模式中,而学生选择这一课程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比如:懒懒散散不费力气、学校强制或者是学分比较多等,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喜欢太极拳的。
学生正直青年受武术及武侠小说的影响,比较喜欢打打杀杀或者比较实用的实战型的课程,而太极拳比较缓慢,没有实战性,对太极拳片面性的认识造成学生对太极拳的不感兴趣。
48式太极拳拳普 拳势拆解是学练太极拳的必要阶段

48式太极拳拳普拳势拆解是学练太极拳的必要阶段我是一名武术爱好者,在孩童时期就对武术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压腿、踢腿、窝腰、劈叉等基本功的练习。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习了国编套路长拳、刀、枪、剑、棍等。
八十年代初,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
”的时代背景下,我又学练了简化太极拳等,以后相继学习了国家竞赛太极拳、剑和传统太极拳、器械套路等。
我在多年的练习武术中,身体健康,很少得病,繁忙的工作从未耽误过。
几年前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遭遇,有一天上午10点多钟回家取物品,开门一看,见有两个陌生人正在屋里乱翻东西,两个盗贼见主人回来,把他推倒在地,夺路而逃。
他眼睁睁的看着盗贼跑了,束手无策,等醒过神来再打110报警电话,警察赶到为时已晚。
此事对我触动很大。
我虽然练了二十多年套路,主要就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只重视姿势是否美观漂亮,动作是否流畅,却忽略了武术的本质特征。
谈起武术健身头头是道,而用于技击防身却无能为力。
我下决心要进一步探索武术真正内涵,提高太极拳技艺。
一、拳势拆解是学练太极拳提高技艺的必由之路在一个星期天,我到公园去练拳,看到有不少人正在跟省会武术太极拳比赛中多次担任裁判长的王锋朝老师学习太极拳拆解。
其中有的曾经在省、市武术太极拳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有的在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得陈氏太极拳、太极器械两项一等奖,有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比赛取得过太极拳前三名的大学生,也有学过少林、八极、形意、散打的习武者,还有上了岁数的太极拳辅导站的教练们……。
一位年轻拳友用拳向王老师头部打去,只见王老师双手一起一落,他便是一个后滚,接着或是他主动进攻或是王老师先上,相同的动作有快有慢,连做五次连着五次后滚。
我一看这不就是用的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吗?后来小伙子换用右鞭腿踢打左肋部,王老师这次不躲不闪,张开十字手接腿,扭腰转身将他放倒在地……。
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

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太极拳的灵魂是武术,是技击术。
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防身术。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也。
”因敌变化是神奇,恰好是太极拳技法主要特征之一。
现在已经过了冷兵器时代,所以太极拳大多时候被人们用来强身健体,用以养生之功效,较少有人真正了解太极拳招式的技击之法,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
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一、懒扎衣的拆招用法1~2.当乙方向甲方右弓步右冲拳打击时,甲方快速顺势右手掌迎接对方右拳左手紧托住其肘关节,使其不得变也而后蓄劲后腿弯曲下蹲,前腿似直非直。
双掌对准敌方中心线化其来劲之锋芒而后整体拔劲将敌方发出。
如图(1—2)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二、单鞭的拆招用法1~2.当左右双方同时按击甲两手臂进攻时,甲方迅速双腿下蹲沉劲化其双方来劲之峰芒,双臂向下螺旋撑劲、沉劲双脚蹬地、转腰磨跨同时左右分开。
可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
也可同时左右分掌发劲。
如图(1—2)。
师傅指路:向下松沉劲时要撑起双臂不可松软无力应接紧敌方来劲、脊推一定要竖直且丹田鼓荡整体爆发。
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三、搂膝拗步的拆招用法1~3.甲乙双方对面而站。
乙方用右腿向甲方踢来,甲方快速左腿向前上步插进乙方裆部,左掌钩挂外撩乙方右腿漆关节,同时右掌根快速击向乙方胸部中线,后腿蹬地整体发劲使其跌出。
如图(1—3)。
注:(后发先至,眼疾手快,步到身到劲到打人得妙!)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四、手挥琵琶的拆招用法1~3.甲乙双方对面而站,目光注视对方。
乙方冲右拳弓右腿向甲方胸部进攻。
甲方快速向右转避开中心线在向其外侧上左腿,右掌紧贴乙方右手拳腕和左掌紧贴对方右肘关节,避实就虚顺势向右转腰磨胯,使其向右倒地。
如图(1—3)。
师傅指路:右腰眼后撤左腰眼前推,带动双臂整体向右旋转,后带、外旋、下按三劲合一整体同时进行。
武氏太极拳之单式拆招用法五、如封似闭的拆招用法1~4.甲乙双方对面而站,乙方上右腿双手握拳向甲方头部进攻,甲方快速上右腿,双掌在内上方接挡其两拳向下翻腕压掌里内旋,两掌紧粘乙方双臂微下沉回捋带,后腿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向敌方中线胸膛反击推出。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在高校的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太极拳富有哲理和艺术性,能够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然而,高校太极拳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探讨高校太极拳的教法,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应注重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太极拳是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为基本原则的武术。
教师应通过解说和实践指导,使学生了解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内在含义,帮助他们理解太极拳的身体动作与内功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和气质。
其次,高校太极拳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全面覆盖。
太极拳的动作丰富多样,包括基本功、套路、推手以及武器等,因此,教材和教学内容应包含太极拳的各个方面。
在基本功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套路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流畅的连贯动作,注意呼吸节奏与动作配合。
推手训练则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综合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太极拳的技术和内功,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此外,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也应注意。
太极拳的动作繁多,动作精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应采用分解、演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基本动作逐步掌握到综合动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太极拳的正确姿势和运动感,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培养正确的动作感觉。
最后,高校太极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太极拳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责任感。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高校太极拳的教法应注重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积极主动的教师角色。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太极拳教育,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塑造良好的人格综合来看,高校太极拳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和内功,提高协作和应变能力。
论高校太极拳的整体教学和分解教学

二十四史简化太极拳是 由 2 4个动作组合起来的 .这就 决定 了
循 序 渐进 、 易 学 易记 的原 则 , 去其 繁 难 和 重 复动 作 , 选 取 了二 十 四式 动的难易有所区别 , 分解教学法就是针对太极拳 的难 易动作 , 有针
立、 穿梭 、 海底针、 闪通臂 、 搬拦锤等 。为 了更好地发扬太极拳 , 高校 就会使学生很难把握动作的具体步骤 ,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不 和一些职业学校开始引入太极拳 ,为太极拳在 全国的拉开了序幕 , 利 于学生以后学 习太极 拳 , 因此 , 分解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
健体 、 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 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 , 中 的套路和 内涵做整体的布局 ,指导学生练习形神合一的练习方法 , 从而提高了教学 的的效率和 医经络学 ,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 成的一种 内外兼修 、柔和 、 缓 使学生逐渐建立起 自己的太极拳体系 , 慢、 轻灵 、 刚柔相济的拳 术。 简化太极拳是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推 质量 。 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 于在广大群众 中推广太极拳 , 1 9 5 6年 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 , 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 , 按由简人繁 、
对 比较难的动作分步骤进行教学 , 分解动作 , 有 利 编成《 简化太极拳》 。 全套共四段 , 5 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 , 主要动作 对性的加 以分解 ,
有野马分鬃 、 搂膝拗步、 倒卷肱、 棚捋挤按 、 单鞭 、 云手 、 左右蹬脚 、 独 于学生掌握 , 加强记忆 。相反 , 如果 比较难 的动作采用整体教学法 ,
3 、 对整体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的分析 和分解教学法 , 这两种方法贯穿 于整个体育教 学过程 , 对高校体育
大学简化太极拳优秀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内涵。
2. 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步法。
2. 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动作。
教学重点:1. 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步法的掌握。
2. 简化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简化太极拳动作的领悟和掌握。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2. 强调太极拳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
二、基本手型、步型、步法教学1. 教师示范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步法。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动作教学1. 教师讲解并示范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动作。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1. 强调简化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学生跟随教师复习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步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复习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动作。
二、动作连贯性训练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动作连贯性训练,要求学生将所学动作连贯起来练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协调性训练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协调性训练,要求学生在动作中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
2. 学生进行自我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简化太极拳的基本手型、步型、步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郑强芬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07(028)008
【摘要】经过多年实践,简化24式太极拳是非常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精神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根据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效果,从而达到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目标.
【总页数】1页(P156)
【作者】郑强芬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J], 黄显忠
2.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J], 王为民
3.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J], 李贵春
4.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效果研究 [J], 马娇
5.浅析在奉节县永安中学开展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J], 刘其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俞远文
【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
【年(卷),期】2017(002)002
【摘要】简化太极拳已成为高校体育系术科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整体评价不太理想.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太极文化、体悟太极健身功效,让太极拳课程更加合理化.文章通过自身的体悟与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主要从上好理论课、深化认识;上好实践课,注重体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这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64-65,69)
【作者】俞远文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普通高校太极拳教法运用研究 [J], 陈福刁;朱宪锋;丁汉辉
2.对高校武术教学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探析 [J], 郭天之
3.高校体育教学中简化太极拳教法 [J], 胡哲纯;汪云星
4.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J], 俞远文;
5.关于普通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教法手段的创新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 [J], 李汉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太极功夫扇为例

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太极功
夫扇为例
李红梅;郑国荣;翁薇
【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4
【摘要】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太极功夫扇为例,阐述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及意义,探讨了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条件以及具体实施程序.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李红梅;郑国荣;翁薇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厦门,362014;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厦门,362014;厦门理工学院,体育部,福建,厦门,362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 [J], 陈杰;
2.太极柔力球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对策研究——以黄石理工学院为例 [J], 陈杰
3.太极功夫扇网络课程应用效果调查研究——以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太极功夫扇网络课程为例 [J], 胡婷婷
4.“聚、探、提”:多媒体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太极功夫扇为例
[J], 孙杭萍;孙明明
5."聚、探、提":多媒体教学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以太极功夫扇为例 [J], 孙杭萍;孙明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极拳教学“肢解”法

太极拳教学“肢解”法太极拳以其独特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养生功用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太极拳老师们怎样教好太极拳以满足大家的要求,是很值得探究的问题。
太极拳的常规教法是依套路动作顺序逐个教学,遇到“较难动作”时,就将其分解教授,待掌握后再学习下一个动作。
其优点是学习套路的连贯性较好,不足之处是学习效率不高,“不经济”,掌握技术欠牢。
我们运用“整体肢解法”教授太极拳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所谓“整体肢解法”,就是将某一式太极拳(如陈氏老架一路太极拳)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遵循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按层次、单元肢解,分步骤进行教授,走一条由综合到分析,再加到综合的路子。
具体方法:一、先将“重心倒换,缠丝功”等带规律性的东西从套路中“肢解”出来学习。
有利于技术的定型和拳理的灌输。
二、将重复较多的单式(如六封四闭、单鞭、懒扎衣等)从套路中肢解出来学习。
这能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掌握技术的程度。
三、将某些动作变化较复杂的小段(如陈氏太极拳的“”——斜行——倒卷肱等)从套路中肢解出来学习,以突出教学内容,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四、将单式及“小段”前后的动作连接起来,并逐步渗开、连长,直至将整个套路贯通,完成由小肢解至大肢解到合成整体的教学任务。
这种教法由于将规律性的东西从套路中肢解出来学习,避免了单个教学时的重复,既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由于将“困难”(单式、“小段”)放在前面学,大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无记忆、改进先前所学动作技术的负担,并且能使学员在后程不密闭中觉得越学越容易,越学越有趣,避免了顺式学习时产生越学越难的感觉,滋生厌烦、畏难情绪。
由于教学时从困难的单式、“小段”入手,逐渐渗开、连长,直到合成整体,这种由“点”到“线”的“合成”过程,有助于对套路的记忆和对整套技术的掌握,而且在这一“合成”过程中,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得以主动发挥。
如在教学中观察到,当从一单式或“小段”连接到另一单式或“小段”时,学员根据老师的指令就能基本完成这种连接,而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期
南京体 育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S p 0 r t I n s t i t u t e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1 2 No . 3
中图分 类号 : G 8 5 2 . 1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5 9 5 0 ( 2 0 1 3 ) 0 3— 0 0 8 4— 0 4
Re s e ar c h on Te a c h i ng M e t ho ds o f ‘ ‘ Cha i s h ou” i n
传统 教 学法 展开 创 新性 研 究 , 以期 唤醒 青 年 学 子学 习
太极拳 的热情 , 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 为推动太极拳在大 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提供借鉴。
2 0 1 3年 6月
J u n .2 0 l 3
・
体育教育探 究 ・
简化太极拳“ 拆手" 教 学 法 实践 研 究
— —
以厦 门理 工 学院 为例
陈 亮
( 厦 门理工学 院体育部 , 福建 厦门 3 6 1 0 2 4 )
摘
一
要: 在 分 析 学 生运 动 需 求 的 基 础 上 , 将“ 拆 手” 这 武 术传 统训 练 方 法运 用 于 简化 太极 拳教 学 实践 , 尝
p l y‘ ‘ C h a i s h o u ”i n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s i m p l i i f e d T a i j i q u a n
t e a c h i n g . By a pp l y i n g t h e “Ch a i s h o u’ ’me t h o d i n t o o u r t e a c h i n g,we c a n t u r n a c o mp l i c a t e d mo v e me n t r o u t i n e i n - t o a s e r i e s 0 f “s c a t t e r e d a c t i o ns ”f u 1 1 o f a t t a c k— a nd . d e — f e ns e p l o t s,a n d c r e a t e mn e mo ni c r h y me s o f s i n g l e p r a c — t i c e a n d mu t u a l p r a c t i c e p r o g r a ms . Th e r e s u l t o f o u r e x — p e r i me n t s s ho ws t h a t“Ch a i s h o u” t e a c hi ng me t ho d c o u l d n o t o n l y s t i mu l a t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e s t i n p r a c t i —
试将繁 杂的套 路动 作提 炼成 一 系列具 有攻 防意趣 的 简 短“ 散 势” , 进 而创 编成 单 练 口诀 和 对 练 拳谱 。教 学 实 验表 明 , “ 拆手 ” 教 学 法 能够 有 力 激发 大学 生 习练 太 极 拳 的兴趣 , 提 高课 堂效率 。 关键 词 : 太极 拳 ; 拆手 ; 单练; 对练 ; 教 学法
简化太极拳是“ 新 中国第一部 由国家体育主管部 门编审 的统 一武术 教 材 ” , _ l 自 1 9 5 6年 正 式公 布 推 广
以来 , 在 国内外获 得 了广泛传 播 。然 而 , 在 大学 体 育课 堂中, 简化 太 极 拳 的 教 学 情 况 不 容 乐 观 。 “ 在 现 实 教 学 实践 中 , 由于 太极拳 运 动本身 的安 静性 与 自省 性 、 个 行 的缓慢性 等 特征 , 与 当代 青 年 学 生 的好 动 与群 戏 性 的特 征相 矛盾 , 致使普 通 高校 的太极 拳教 学 收效 甚 徽 。 因此 , 寻求 有 效 的教 学途 径 , 较好 解决 高校 太极 拳 教学 问题 一直 是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的诉 求 ! ” 本课 题 立 足 厦 门理 工学 院简 化太 极拳 教学 实 际 , 通过 深入 实 地调 研 ,
Au t ho r ’ S a d dr e s s: S p o r t De p a r t me n t , Xi a me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Xi a me n 3 6 1 0 2 4, C h i n a
分析 、 掌 握学 生 的运 动 需 求 , 尝试 对 “ 拆 手” 这 一 武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体 的自我体验与提高性 、 套路动作的记忆性 与动作运
S i mp l i i f e d T a i j i q u a n / / C HE N L i a n g
Ab s t r a c t : “Cha i s h o u’ ’i s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o f Wu s h u t r a i n i n g.By a n a l y s i n g t h e s t u de n t s ’ne e d s,we t r y t o a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