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标语之农业学大寨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学大寨口号

【篇一:“农业学大寨”的印记】

神龙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

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另呀嘛另安排干

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干起来干起来大寨的红花遍地开.......学大寨,赶大寨,一首60年代中期家喻户晓的群众歌曲,把我带入了对

学大寨年代的回忆之中。大寨,原本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贫穷的小

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

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

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

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

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农村实行农田责任制,

土地分产到户,“农业学大寨”也就随之而终止。农业学大寨运动前

后经历了1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历时最长的一次运动。我经历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64年学大寨开始,到1967年夏天,这个时期在校读书,接触的新闻传媒极少,每

天早上6点半,学校组织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从广播里听到了学大寨,大街上的标语,帮助加深了记忆。1967年夏天,初中毕业,回家当了农民,直接投入了“学大寨”劳动,亲身感受了学大寨的魅力,红旗猎猎,喇叭声声,车欢人叫,热闹

非凡,场面壮观。每个人干起活来都不示弱,“农业学大寨”的宣传

标语随处可见。1968年秋后,参加黄壁庄水库建设大会战,这是石

家庄地区的学大寨战场,自己被评为劳动模范,大会发言,登台领奖,也着实荣耀了一把。并因此而被推荐进入供销社工作。真正对

学大寨运动的感受,当属调入县委机关的1974年到1978年。这一

时期,是全国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高潮时期,又遇戛然而止的

急转弯。1974年11月,调入县委后,抽调在学大寨办公室工作。

这是全县的中心工作办公室,主要力量是从县委办、宣传部、组织

部抽调。当年,特别是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之后,全县

学大寨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县委从县直机关抽调大批干部职工,

组成学大寨工作队,进驻农村推动工作。尤其是冬春季节,平整土地、改河造地、挖渠打井、建方田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遍地开花,

全县社社有工程,村村有战场,到处是战天斗地的壮观场面。红旗

招展,人海人山,炮声隆隆,喊声震天。这是当年“农业学大寨”工

地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我县贫水状况,县里决定,倾全县之力,

开“三渠”、引“三水”入元。引岗渠、引槐渠、长村水库及“八一”水

库防渗工程,是那几年全县主战场(引甘渠项目没有动工),施工

队伍由各公社从村抽调强壮劳力组成。民工吃住、报酬由各村自理,整个工地参战民工最多上万人。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学大寨,赶昔阳,正定栾城做榜样,大干两年过黄河(粮食亩产500斤)!大干五年

过长江(亩产800斤)!”地区对县,县对各公社、各村,逐级下达

赶超目标,并以农田建设工程和粮棉产量衡量决定各级干部升降,

落后的地方限期改变面貌,从上到下提出了带有政治高压的口号:“一年不行,两年行不行?三年、四年总可以了吧?!”意思是最多

限期三年、四年改变面貌,不然迫降或走人。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享

有很高威望的县委周书记,因实事求是上报粮棉产量,元氏县排名

靠后,在全县1000多名四级干部参加的学大寨会议期间,被地委突

然调动,含泪而走。高压之下,一些村搞“帮忙田”,少报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些村浮夸虚报产量,成了“高产穷队”。一些

村在“想过江,种高粱”的驱使下,大量种植高粱,又因高梁营养品

质和适口性差,国家征购不要,只好苦了社员。那几年,各级干部

带头参加劳动,“与贫下中农划等号”,提出了县乡村干部参加劳动的“一、二、三”。即:县级干部每年必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百天,

公社(乡)干部必须劳动二百天,大队(村)干部必须劳动三百天.

还制定了考核办法:每个干部自带记工本,县乡村三级干部在哪个

生产队参加劳动,就由哪个生产队的队长签名记工,每年一汇总,

汇报到县革委办公室。开会时,县领导还要检查干部手上有没有茧子。实际上,这个标准定得太高,一般都达不到,因此,生产队长

通情达理,对参加劳动的县干

部都热情地说:“领导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只要到工地劳动,就

算一天。说实话,那时候三级干部参加劳动形成了制度,只要有时间,就自觉参加。干部参加劳动期间,一律到农民家吃派饭,每天

付给管饭的家庭四毛钱,一斤二两粮票。农民看到干部们干活都挺

累的,都愿意做点好吃的,全家人和干部一起吃。那时候,农民们

不习惯叫干部的职务,一般喜欢在姓前加上“老”字,叫“老张”、“老李”什么的。干部和社员一家在一起说说笑笑,边吃边谈,也挺高兴,密切了关系,还能了解到实情。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密切联系群

众的作风,干部群众充满一股豪气和冲天的干劲,形成了攻坚克难

的无穷力量。“大干加苦干,建成大寨县”、“下雨当流汗,刮风当电扇”、“天上的月星,夜战的明灯”、“贫下中农学哲学,雄心壮志震

山河”等口号。因此,遇到困难大家都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尽快克服。比如,解决苏阳公社“三庄”缺水,隔山十几里,从苏村修建九

龙口扬水站,解决了春夏播种无水难题。跨越三县的“引岗渠”,凿洞,劈山,架桥,挖沟,硬是靠人工,奋战几年,从百十里之外,

把水引来,真是受益匪浅。那几年,县学大寨办公室任务繁重,忙

得不可开交。向地区学大寨办公室每天一次口头电话汇报,每周一

次书面汇报。县里的现场观摩会、电话会、经验交流会、分片汇报会,隔三差五不断,而且大部分是起早贪黑。我们办公室一般除留

一人值班守电话外,两人搭伴,骑自行车下去了解工作进度,总结

先进典型,解剖落后原因。为组织筹备各种会议,赶写领导讲话、

典型材料,经常昼夜“连轴转”。骑车下乡每天来回少则三、四十里,一般六、七十里,到山区村至少要100多里。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基本上每月转一遍。山区的牛家庄、佃户营、杨家寨,平原的万年、院家村、大陈庄、西尖中等都是当年的先进典型,好几个村支部书

记成绩突出、贡献大后来转为国家干部。轰轰烈烈地农业学大寨运动,已经成为历史。但从整个运动方向看来,还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一是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纠正了“等、靠、要”的思想,干部群众的

精神面貌大变,农业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是大搞农业基本建设,改变了生产条件,如我县的引岗区、山区的改河造地、小型水

利工程、平原的方田建设、机井建设等对后来多年的农业增产都发

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基层干部参加生产劳动,联系群众,不搞特殊化,这种作风,值得永远保持。运动中“左”的方面,除了不适当地

搞阶级斗争,伤害了相当一批干部外,主要的还在于,脱离实际地

去提高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搞“穷过渡”,限制农民搞家庭副业和

发展集市贸易等。在好些地方,不注重科学,不顾群众利益蛮干的事,也时有发生。如河道裁弯取直、建设“人造平原” 等等举措,劳

民伤财、得不偿失。一些“左”的东西尽管后来得到纠正,但是,发

展农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问题。直到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改变了人民公社的体制,推行了适合我国

目前国情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得以很好地

发挥,农业生产有了极大的进步。农业学大寨,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但在我的脑子里,仍然若隐若现。全县近700平方公里的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