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奥赛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奥赛辅导漫谈
高三物理组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改新理念,为物理爱好者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推动我校培优工作的开展,确保今年物理奥赛一等奖2人。我校物理组一直在精心准备着物理奥赛辅导。
一、学生的选拔
参加物理奥赛辅导的学生来自实验班和普通班两部分,为了搞好物理奥赛辅导工作,从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实验班学生的物理课程采取2+2模式,其中2节课用于正常的物理课程学习,2节课用于物理奥赛内容的学习;普通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教师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聪明和勤奋程度和数学功底,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兴趣辅导班,进行物理奥赛内容的辅导。高一结束时,根据学生的选科情况,对理科实验班和理科普通班学生采用和高一相同的辅导方法,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后,选拔50名同学组建冲刺辅导班进行强化辅导与训练。这50名同学每两天辅导一次,每次2小时,目前,假期期间,我们每天辅导2小时,计划预赛后,对入围复赛的同学单独组班上课,每天上、下午各2节课,其余时间安排学生训练、自主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实现竞赛结果质的飞跃。
二、辅导教师的选聘
指导教师科学素养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准确地发现物理学科竞赛苗子并将其培养为竞赛型选手的重要问题.科学素养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教育教学方法.
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学科知识和部分数学学科知识.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师都是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不成问题.其实不然,由于竞赛的目的是“……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所以竞赛中涉及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多隶属于高中与大学知识的结合部,高中教学不能讲到位,大学又不讲,因此作为称职的竞赛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大学教材,吃透高中教材,钻研竞赛大纲,并以竞赛大纲为纽带将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结合起来,适时、适度的进行竞赛指导.比如“天体物理”方面的知识一直是竞赛中的热点,高中教材只讲万有引力定律及简单的应用,而竞赛大纲还要求学生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如果借助大学教材中的角动量守恒定律,那么学生对行星运动三定律及天体物理的有关知识将会理解的更深、更好,因此在辅导中就存在“基础、巩固、提高”的安排问题.结合上面提到的例子,第一步让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和引力势能公式;第二步用微元法和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导出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相似的规律,待学生完全熟知后,再补充动量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这样既疏通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
理的联系,又加深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其次,指导教师要掌握物理竞赛中的解题方法.这些方法是:对称法、等效替代法、叠加法、微元法、割补法、类比法、解析、推理、归纳法,等等.表面上看,通过几个例子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困难,但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的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中物理竞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竞赛,要求参赛选手能在透彻分析物理过程(尤其是对陌生的物理情境)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模型,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以达到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其中,就建立科学模型和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而言,后者难于前者,即使对指导教师来说,为科学模型选择一个符合题目物理情境的解题方法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指导教师做不好,学生很难受到画龙点睛的点拨,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为达到这些要求,一方面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选择奥赛辅导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善于钻研、肯吃苦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实验班常规教学和奥赛辅导是同一个教师,保证了常规教学和奥赛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加强对奥赛辅导教师的培训,除了按时参加市组织的奥赛教练员培训外,还积极寻找机会让他们到清华、南大等高校及苏南部分奥赛成绩突出学校住校培训。
为弥补教师知识的缺陷,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今年暑假我们就组织了30名优秀学生到江阴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组织的物理奥赛夏令营,同时假期还聘请了海门中学、如皋中学、常熟中学优秀的奥赛辅导教师到我校给学生做为期一周的奥赛专题辅导,开拓学生视野,提高竞赛水平。
三、科学培养竞赛选手
由于竞赛苗子的共同特点是反应灵敏、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抽象思维质量高,所以培养竞赛选手的指导思想是因材施教.在全程的竞赛准备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是主导,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物理保持浓厚的兴趣,调节其积极性,点拨解题技巧,建全知识体系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现分别说明如下.
1、点拨解题技巧,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力
在准备竞赛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做相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是手段,通过解题锻炼透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素养才是目的.精巧的解题技巧是解题方法的闪光之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当在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中予以恰当的点拨,起到茅塞顿开、画龙点睛的作用,千万不可把解题技巧归纳为解题方法,如割补法、对称法、微元法、逆向思维法等等以知识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学生的确接触了大量的解题方法技巧,但是这些方法技巧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而获得的,缺乏深刻的理解,并不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削夺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权力,压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不能培养出优秀的竞赛型选手的.
2、健全知识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竞赛选手知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知识体系.
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学物理全部知识、少量的大学物理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其中大学物理知识主要有:斜抛运动;非惯性参照系;均匀球壳对球壳内外质点的引力公式、开普勒定律、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弹簧的弹性势能;谐振动方程[x=Acos(ωa)]、位相;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热膨胀;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球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电容器的连接、电介质的极化、电桥、补偿电路;纯电感、纯电容电路.必要的数学知识有:中学阶段全部的初等数学(含解析几何)、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对于以上知识,指导教师肯定会加倍强调,但是若强调过分,容易导致选手重理轻文,重视物理而轻视其它学科甚至数学学科的偏科行为,这样的偏科苗子即便物理解题能力很强,也不具备全面发展的后劲,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局限性,不是优秀的竞赛型选手.
3、授课力争做到“一题多法”、“一法多题”、“一题多变”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力求将相应物理模型,基本思路,题中的重、难点凸现出来。在典型题、竞赛训练中的“好题”的讲解中,力求“一题多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学生中征集而来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更多的思考方向,体会物理的灵活性。知道一种思路在解题中行不通时能及时调整思路。“一法多题”:及时归纳,建立模型,题型变化后应用,在应用中理解掌握,达到熟练地解决一类问题。“一题多变”:一道题可不可以变化,可以如何变化,包括形式上的,包括已知与未知的交换等等,鼓励同学们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题中的重点、难点及时给总结,提出如何应对的学法指导,讲题尽量讲透彻。对学生,允许质疑,允许对权威解答提出相反的结论,允许出错。在许多权威资料中,有的解答也难免出错,只有在质疑、争论中才能辨析清楚,争论不下的问题,鼓励同学们自己去查资料。
4、辅导过程中努力做到讲义化,除了学生人手一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范小辉编著的新编高中物理奥赛指导,我们还根据近十年奥赛的预赛、复赛试题编制分章节、单元的讲义,课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先预习,课堂上师生互相探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奥赛来说,尤其是后阶段,教师讲了多少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练了多少,通过练习掌握了什么样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才是辅导的关键,目前近六年物理奥赛的预赛、复赛试题冲刺班同学基本上都做过,教师也进行了讲解。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物理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主要差异在于物理竞赛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能力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要使参加竞赛活动学生中的大多数能够坚持下去,在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这项活动。在参加物理竞赛活动中,学生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要使学生能够坚持参加这项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仅仅凭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勇于吃苦,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成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