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该文对全国其他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的方向及必要性,重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其他高校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专业,因此研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据自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的总结,以能力培养为主,改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及技术应用能力,使本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1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第三学年的课程较多,而第一、二学年的课程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保
持高中学习阶段的紧张气氛,第三学年课程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相对较少。
1.2 缺乏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这方面不仅表现在口头交流、团队合作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书面交流方面。
1.3 自学能力较弱,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匮乏
缺乏工程实现的能力,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应用。
1.4 盲目选择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没缺乏系统性
基于以上几点,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并重,特别是本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前沿学科专业之一,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1]。
根据本专业分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构建基本数
理方法培养模块、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计算机能力培养模块、专业高级课程模块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科基础要求和学校定位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
(1)具有基本的数学工具及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具有电子工程专业中的基本知识;
(2)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该工作方向的基本能力;
(3)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特长;
(4)使学生具有有关社会、经营、工程等相关人文知识方面的重要技能。
3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大学生就业困难,拓展专业口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又能保证教育质量。
拓展专业口径在于以下几点:(1)基础理论的拓展;(2)专业基础课的拓展,保证本专业的每个方向都有充分的基础平台;(3)专业课程的
拓展,拓展电子领域的相关技术,不断充实新的知识[2-3]。
所以,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能够保证基础扎实,又能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这在培养目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学校是农业院校,有自己的特色及专业定位,据此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调整,课程分为5大模块。
3.1 基本数理方法培养模块
本模块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
这些课程基本都分布在第1~3学期,同时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
其中工程数学(复变函数)可以放到第2学期进行。
3.2 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
本模块的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
除此之外,如果课时允许,还应增设工程制图,工程经济课程。
3.3 计算机能力培养模块
本模块的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以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3.4 专业基础课模块
专业基础课模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模块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等。
3.5 专业高级课程模块
本模块的课程有:嵌入式系统原理,现代通信原理,DSP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数字图像处理。
通过人文教育及工程设计模块、基本数理模块、计算机能力培养模块(基础部分)的培养和实践,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工具及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通过专业基础课模块的培养和实践,使学生具有从事该工作方向的基本能力;通过对计算机能力和专业高级课程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系统地培养。
通过对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建立感恩家庭,回报社会的思想。
4 激发学生进实验室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为了培养综合型的创新人才,采取如下措施。
4.1 提高学生的创新认知,激发创新动机
提高大学生对创新意义的认知,激发创新的道德感、理智感、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几年来,本专业的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发,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实验室,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在创新实验室中进行各种研究,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1)组织参加各级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以及传感器大赛等多项活动,采取专业导师制方式;(2)成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利用质量工程建设契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大部分都能积极参与,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4.2 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以基础实验设施为基础,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专业建设,也推动了学生的就业工作。
4.3 开放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专业实验室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2)对实验室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
学科、学校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必然有所变化。
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改善,是以长期的教学实践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特色专业方向的凝练,都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兴发.电子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20-22.
[2]谢云,谷爱昱.“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7(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