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战后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战后重建
斯大林格勒规划
沿伏尔加河建设。每一建成区距河均不超过3~4公里,街 区间修建大量的草坪,在玛玛耶夫山规划建立一做中央文 化休息公园。烈士纪念碑在伏尔加河畔建立。纪念碑前面 的广场中建立一做保卫斯大林格勒博物馆。 列宁格勒的建设:把有害工业迁往郊区,建设地铁,重整 运河系统,改进公用事业,把夏宫恢复 莫斯科改建:进一步美化市容。
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哈罗新城
1946~1950年间新城特点 伦敦卫星城哈罗新城于1947年开始规划 选址:有特色的乡间用地,北有河谷,南有丘陵 和林地。
规划布局:
河谷、铁路和公路形成了新城的边界。铁路在北边、火车站居中、 它的东面和西面是两片工业用地。城市中心位于全城几何中心偏 北,以市中心为半径分布着四个居住区,四个居住区由13个 4000~75000居民的邻里单位组成。 全城主要道路由火车站向南经市中心分出东西两线,呈Y形。自 行车路和步行路各自成为独立系统,穿行于各区内部,不与主要 道路依傍或走同一路线。 城市中心兼为附近村镇居民服务。组成一个有内部步行系统的、 周围被车路和停车场所包围的市中心。中心内部有市场广场、市 民广场、教堂广场、影剧院广场和两条步行商业街、南边市民广 场安排了全城的重点建筑:教堂、大会堂、市政厅和法院。 有良好的景观。利用外围的河谷和丘陵包围城市的大片绿地,利 用一道东西向的冲沟和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伸入城市的楔状农 地,把城市分成4个高地,即4个居住区。利用这些块与块之间的 冲沟和低地辟为主要道路和宽阔绿带。
英国的新城建设按照规划建设的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1)19461954年以哈罗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城。新城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 市的规划思想,其特点是城市规划比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 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道路网为环路放射路组成;强调独立 与平衡,但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2)1955-1966年,以郎科恩为 代表的第二代新城。新城的特点是城市规模,功能分区弱化,密度有 所提高,重视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 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3)1967年以后,以密尔 顿· 凯恩斯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基于区域 和区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反磁力吸引体系,企图在区域范围内进行 全面的经济和社会规划,均衡地公布生产力和就业人口,以对抗现代 大城市所产生的向心力。城市规模显著扩大,更注重自身经济发展, 城市社会生活丰富,环境景观优美,管理高效,以成为区域内平衡分 布生产力和人口的节点。
战后重建时期城市规划采用的பைடு நூலகம்要原则
限制居住区密度、改善居住区卫生条件 城市结构上尽量使就业靠近居住地点,城市公共设施采取 分级布置的方式 居住建筑,采取居住区街道成弄、成环,勒柯布西耶的垂 直花园,英国新城低密度住宅,以及以密斯为代表的国际 风格等形式。 大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上从放射状结构发展为带状系 统,从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灵活的多中心结构。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大量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中,为城市改 建创造了条件
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大伦敦规划在后来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中心区人口非但未减,反而有所增长,整个 伦敦地区人口亦持续增长。其二是对其后第三产 业的发展估计不足;三是新城投资建设太大,对 疏散人口的作用不够显著;四是工业迁出后,没 能有效的改造,旧区矛盾依然严重;五是在距市 中心3至10公里的环形地区内,环形和放射路上 的交通负荷不断增长;接近城市边缘而不进入伦 敦中心区的车辆是不多的;六是地铁和快速交通 延伸至郊区后,站线周围又自发地建起了大批成 排房屋,使城市的无计划扩张无法制止。
东欧,一般是指捷克、匈牙利、波兰及斯 洛伐克等4个国家。
波兰的战后重建
1945年制定首都华沙重建规划
• 勾画成一个开放、先进和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限制城 市工业发展,扩大广场与绿地面积,包括新辟一条自北向 南穿城而过的绿化走廊地带以及扩展维斯杜拉河沿岸的绿 色走廊;重茧华沙古都的重要历史性建筑,并使其融入到 现代城市结构中。
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中心商业步行区
法国的战后重建
勒-哈佛的重建
贝瑞在戛涅工业城市的影响下对勒-哈佛进行了城市改建 布局:以两条干道为主要规划轴心。干道交叉处组织了包 括市政厅在内的一个广场。城市建设布局是按6.24*6.24 米正方形统一模数网组成。建筑有意识的在体量和节奏上 有变化 缺点:总体规划十分平淡,以不大的矩形街坊系统组成, 主要是周边式建筑。房屋建筑处理亦平淡重复。
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大伦敦规划(由艾勃克隆比主持)
规划方案
距伦敦中心半径约48公里范围内,由内向外划分为内圈、 近郊圈、绿带圈和外圈
规划结构:单中心通同心圆封闭式系统,交通组织采取放 射路与同心环形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 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 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
英国战后重建工作
大伦敦规划的意义
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 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 作用,对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 深远的影响。
大伦敦规划在后来发展实践中出现的问 题
日本的战后重建
1945年战争刚结束就计划建造简易住宅30万户, 颁布公共住宅紧急措置令 1946发表战灾地区复兴计划基本方针,举办东京 都复兴计划方案竞赛 1947年建造4层钢筋混凝土公寓式住宅。 1949年日本政府审议住宅建设法规政策,各地建 造公务员宿舍,民间建住宅 1950年颁布外资导入法,引进西方最新技术和设 备。 1951年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办理首都建设法和 公营住宅法,并开始制定东京总体规划
第二节 战后40年代后期 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战后社会概况与恢复重建
战后重建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
修复战争的创伤 纠正、改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城市急剧发展造 成的缺陷,主要采用的措施是降低居住区密度、 开拓开敞空间、实施城市中心的分散化。大城市 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上从放射状结构发展为带状 系统,从分级的单中心结构过渡到灵活的多中心 结构。
法国战后重建工作
勒-柯布西埃的居住单位
即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 马赛公寓:可容337户,1600人。地面层是敞开 的柱墩,上面有17层。每三层设一走廊。1~6层 和9~17层是居住区,7~8曾为商店和公共设施。 17层上和屋顶上有儿童游戏场和小游泳池还有成 人健身房等娱乐设施。
东欧的战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