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观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窃听风暴》观后感

0910010113 阙思亮

《窃听风暴》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 2006年

我不久前观看了由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执导的影片—《窃听风暴》。导演通过这部电影,以复杂的角色引领观众深入到复杂的命题中,深刻地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丑恶引发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该影片主要是在讲述了1984年前东德东柏林史塔西的一名秘密探员负责监听一男剧作家及其女友,逐渐被他们的生活所吸引,转而同情他们的遭遇,以至最后暗中对他们施以援手的故事。影片真实地营造出八十年代东德城市空荡、灰暗的视觉基调,画面风格是德国式的简洁,和谐,克制。影片继承了德国戏剧结构严谨、节奏从容的传统,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影片主题有条不紊地层层展开推进,逐渐显露出政治悬念片和人性剧情片的气质。影片不仅剧情环环紧扣,而且故事本身也从不同角度揭示法律的内涵。从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两个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专制权力的膨胀

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也许很多人会对片中男主角的遭遇深表同情。的确,一个的生活,无论做什么,去到什么地方,都是处于别人监视之下,而自己却茫然不知。或者这可以说是时局与身份所造成的。但是,从人性基本的人权出发,此刻他已失去了基本人权。中央可以堂而皇之地对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秘密监视,再冠之以为了国家荣誉与安全的美名。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种膨胀的强制性,甚至已发展成为一种无形的专职暴力。它是如此的恐怖,是统治者管制人民的工具,人性的自由与权力被无情地摧残,透露出良知的泯灭。若然说影片中的政府这样做是正确的,那么也就使专制权力的界限变得模糊。当专制权力与人权自由相冲突的时候,是不是又要上升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个人利益是否无时无刻都应为国家利益作出让步?但是,专制权力会逐渐因此而失去限制,失去标准,无限制地膨胀侵蚀,这也是我们都不希望见到的。

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我想起了一句话,“苦难也可以是美丽的,这听上去很难接受,只有当你挖掘得足够深时才能理解。”的确,影片已经具备了苦难、美丽、深刻。而且,导演把美丽留在了最后。毕

竟,我们不可只被那痛苦的现实所牵引,还需从中跳出来去看看现实的背后。这部影片的英文翻译是《The Lives of Others》,中文可以翻译为“他人的生活”。这个翻译第一感觉似乎觉得挺适合这部电影,而且从某个方面把电影的核心凸显出来。“他人的生活”,很讽刺的字眼,原来当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了如指掌的时候,那么其实不是你在生活,而是别人在操纵你的生活。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却成了他人的生活,这个问题发人深省。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公共场合无隐私”,却没听说政府人员无隐私。影片的背景虽然是发生在外国,但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国家监督政府人员的行为是否就算是侵犯他们的隐私权?隐私权的保护,向来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个方面,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好好考虑如何才能个好地保护隐私权,如何才能使专制权力与个人隐私不冲突。苦难为何美丽,是在我们看到主角的生活已非自己所操纵时,电影中的另一名男主角—威斯勒,个人生活几乎空白的他,在窃听他人生活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流泪的情景是比较明显的迹象,真正的变化也许开始得更早。原来,我们懂得去排斥那邪恶的专制力,原来人与人之间尚存一种真善美,在世界里还看到和谐的光芒,这是我挖掘出的美丽。

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比较出色的。在剧中有这样段对白令我挺深刻,“如果你打电话去问安全局的人,每年有多少人因为被怀疑与西德有往来而自杀,他们一定会沉默,然后会仔细记录你的姓名。这是为了国家安全。死去的人才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幸福。1977年起民德不再统计自杀人数。我们所说的自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他们不能忍受自己那样或者却没有流血,没有热情,他们只能选择死亡。死亡才是唯一的希望。”从这一段对白,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电影中所需要描绘的美丽。也许真正的美丽不在于结局是否美好,而在于人们是否能从中看出美丽的曙光。

无论是可怜的德莱漫,还是矛盾的克里斯塔-玛丽亚,亦或是彷徨的威斯勒,他们所诠释的是一种现实,一种社会缩影。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专制的黑暗,对于个人更应该思考如何去抓住自己的生活,对于社会更应该思考如何去保留人性的真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