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传播集合行为

合集下载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攻方式。这种冤冤相报在“熟人社会”中有所收敛,但对贸然
闯入的陌生人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在谣言传播中,人们针对的
都是陌生人,而且是社会边缘的陌生人——乞丐和流浪的僧道。
随着被挤出来的人不断增加,全国出现的社会边缘人越多,谣
言也越来越多。
一农夫想惩罚其侄子,要求石匠把有其侄子名字的纸片贴
在木桩的顶部,通过大锤的撞击窃去他的灵魂。石匠怕自己被
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的传播机制 群体内部传播常面临“多数”与“少
数”的对比。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人意见对少
数人意见产生压力,后者往往会服从前者。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并非都基于理性判
断,而是盲从。
阿什的趋同行为试验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50年代的趋同行为试验:
甲、乙两种卡片,卡片甲画有1条标准线段;乙画3条线
结构:
信息流量——互动和交流频度高,合意
基础好的群体中,信息的流量大,覆盖面广。
信息流向——单向与双向;传播机会是否均
等。 群体意识的质量高,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强;合意基 础越好,越是民主的群体,其成员的传播机会越能得到保 障。
2、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 的作用
群体规范: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规则、准则。其功能: 1 协调成员 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职责; 2 通过规范 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 通过指 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
群体对成员的意义:
——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物质、精神;分
工协作;群体能力大于个人简单相加 ;
——个人信息来源、社会安全感的提 供者 心理学:个人在遇到突发性和威胁性事件时,尤其
积极参加群体传播活动;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安全的行为
范例 ;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件: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CIS活动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 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所采用的象征符号一般为具有 特色的视觉图案(包括社名、社色等),以保持企业的视觉形 象统一。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
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
行为规范标识
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 ❖ 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体意识越
薄弱。 ❖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
作用上。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 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两类, 一类是组织群体,另一类是非组织群体。
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 在研究现实社会现象之际,我们还 必须注意到另一种群体的存在,这 就是由临时的集合行为所产生的聚 集的人群,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 称之为“乌合之众” 。
❖ 集合行为所产生的人群,与我们通 常所讲的一般社会群体或组织群体 有不同的性质,需要作为一种独特 的群体现象加以考察。
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 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 一般来说,横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 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性质。
下行传播 纵向传播
上行传播
下行传播的作用,包括使组织成员适应组织 环境,了解工作内容,熟悉自己的职责、权 利和义务,培养成员对组织的一体感等,它 是一种以指示、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 播活动。
❖ 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对来 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6(总分150, 做题时间150分钟)名词解释题1.群体传播(南开大学2004研)SSS_TEXT_QUSTI分值: 4.5答案: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问的传播互动机制。

日本学者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因此,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群体压力(武汉理工2007研;北师2003研)SSS_TEXT_QUSTI分值: 4.5答案: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在面临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它不仅是群体保持协调统一的前提,也是人的社会合作性的体现。

3.流言(华农2011研;南京理工2011研;人大2004研)SSS_TEXT_QUSTI分值: 4.5答案: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流言的发生有两个特点: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暖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4.奥尔波特公式《电子科技大学2011研)SSS_TEXT_QUSTI分值: 4.5答案:奥尔波特公式是指由传播学者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流言流通量公式,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漉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的证据暖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即: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第六讲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六讲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 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从群体活动中得到 满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 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中形成的。任 何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 从信息的流量和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
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 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 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互动形成的、具有亲密关 系的、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如 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
次级群体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地按照一定的社会契 约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它不受血缘和地域限制, 而是源于一定的社会需要所形成。
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谣言不同于流言。流言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 的,但大多与一定的事实背景相联系;而谣言则是有 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散布谣言则是操纵人群的 有效方法,因为在集合状态下,人们不再具备识别谣 言的能力,而谣言则能随着流言快速扩散,不断把人 群的行为引向极端,直至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规定成员责任、协调成员活动 通过规范共有、保证整体合作 统一价值观念、维持群体同一 为群体成员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 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 作用,而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
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 群体归属意识强弱与“反规范”说服效果
说服观点与 群体规范
相同 不同
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 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 3、纯粹在场:即使不需担心受到评价,他人在 场也会从生理上对你产生影响。

第六章 群体传播、ppt课件

第六章  群体传播、ppt课件
• Griping 。由于不适应,成员感到协调困难,工作难有进展,常办错
事,起坏作用,因而沮丧压抑,但实际上彼此已开始了解,寻找原因, 努力促进工作。
• Grasping。意见和建议开始协调,群体活动有了较明确的方向,成员
感到愉快,
• Grouping。各位成员开始找到或分配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对这一位
•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情感支持,合作,自尊。
精选PPT课件
4
• 讨论群体
• 正式性 • 面对面互动 • 领导行为 • 群体的共同特征 • 共同的目的或目标
精选PPT课件
5
• 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帮助
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 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性。
精选PPT课件
8
• 群体规范

经过一段时间,小团体会形成建立在成员互动基础上
一系列规范、规则、要求。
• 群体规范的产生和强化有四个原因:
• 建立规范有助于团体的生存,保护成员免受外在干扰。
• 有助于预测成员行为。
• 建立规范有助于避免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
• 建立规范以确立群体核心价值观,阐明群体一致性,从而
10
• 小群体中互动发展:5G • Groping。群体初建,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还不足以相互完全信赖,
他们小心翼翼地发出某些消息,以试探他人目的,能力,知识,状态 和态度,成员经常感到不适,甚至失落。这一阶段,平等,开放,诚 恳和支持的态度与行为,对各成员间的相互适应及个人对集体的适应 都有重要意义。
精选PPT课件
2
• 群体的分类: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二、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最新整理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docx

最新整理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docx

最新整理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群体存在基本条件:共同目标和关心事项;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即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传播互动机制.群体的社会功能和: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秩序连续性;完成个人社会协作.群体的意义: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信息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意识: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群体规范功能: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集体行为是人数众多、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集合行为是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产生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行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群体暗示:不通过直接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是一种传播方式。

.群体感染: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教程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群体传播(重点,必记)1、群体(1)群体的概念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特征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3)群体的分类美国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德国韦伯是否存在管理主体或机构作为分类标准:拥有管理组织系统的群体称为“团体”,其他则属于一般群体;德国威瑟组织性的强弱: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1)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群体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团结个人的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群体的个人意义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负面意义: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之目的而拒绝承担正当的社会分工;群体同时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3、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1)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的概念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岩原勉)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3)群体意识的定义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

(4)群体意识的形成群体意识无疑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方面来理解。

信息流量大,互动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是否都拥有传播机会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播学第六章群体传播——2013集合行为

传播学第六章群体传播——2013集合行为
• 社会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包括政府的政治、军事、 法律机器,也包括报纸、电台、广 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如果社会控制 能力较强,可以阻止集合行为发生, 如果无能为力,集合行为就会产生。
作用
• 集合行为是一种大规模的无组 织行为,对于现存社会生活秩 序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社 会变革过程中,对于冲破陈旧 的、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和规范,集体行为又具有积极 作用。
集合行为
文化传播学院 王群英
本章内容
• 集合行为的案例 • 集合行为的定义 • 集合行为的特点 • 集合行为的条件 • 集合行为的意义 • 集合行为的理论解释 • 集合行为的防控
定义
• 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或“集群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 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 织行为。
• 在传播学中,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 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 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 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 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 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 群集、恐慌、骚动的形态出现,往 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 和破坏。
特点
• 自发性 • 狂热性 • 无组织性 • 短暂性 • 行为者相互依赖性
产生条件
• 环境条件 一类是物质条件如群众聚集的公共 场所等,另一类是必要的社会条件。
• 结构性压力 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失业等社 会因素对社会一部人产生的心理压 力,部分社会成员企图摆脱这些压 力是产生集合行为的原因。
• 诱发因素 • 宣传鼓动者
宣传鼓动者传播信息和传递压力感 的工作可以使旁观者经过鼓动而成 为实际参加者。
产生条件
• 普遍情绪的产生 经过宣传鼓动作用,参加集合行为 的人会产生一种普遍情绪如愤怒、 悲伤、失望、兴奋、恐慌等。普遍 情绪的产生是集合行为准备阶段的 结束和行为即将发生的标志。普遍 情绪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将结构性压 力归于什么原因,不同的归因将导 致不同的集合行为。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5)关于组织的目的、理念以及社会作用或贡献的信息 2.上行传播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 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它有三个方 面的意义: (1)上行传播是中枢指挥管理部门获得信口,他们对外部环 境的变化往往握有第一手信息,这些新的信息反映上去, 能够成为组织进行新的应变决策的重要依据。 (3)上行传播是把握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渠道,指 挥管理者可根据下面反映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把成员的 情绪和士气调整到组织所需要的理想状态 3.横向传播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 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三、群体传播群体意识
1.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 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 群体传播
2.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 (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感情 (3)群体归属意识
(3)企业标识系统:简称CIS活动,指企业组织使用统 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企业形象的活动。 由三要素: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行为规范标识,视觉或 听觉形象标识构成
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 1.社会功能: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功能, 简言之即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连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2.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 提供者 (3)群体是满足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 与手段 综上所述,群体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
目前考察流言的发生与传播通常采用公式: 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 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奥尔波特流言流通量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 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流言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态。流言可分为非紧急 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则 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 特点:(1)留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变形和奇异回流现象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讲义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讲义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
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
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
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 体意识越薄弱。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 为的制约作用上。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随着媒体变化及传播技术发展,流言也出现了新的 形态。
网络言论主体多样化以及匿名性特点,使人们更难 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数字化电子传播使得流言传播速度达到实时程度;
同时,网络论坛、博客、跟帖等发布平台的媒介性, 也改变了过去的主要经由人际渠道传播的特点,使 流言有了同时大面积传播的可能。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于理性判断做出的。 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
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 态度 。 二是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
1.流言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

传播学第六章群体传播——2013集合行为

传播学第六章群体传播——2013集合行为

理论解释
• 模仿理论
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他 们往往处于丧失理智状态,失 去自我控制能力,出现哭泣、 吼叫、模仿等简单的触及行为、 这时他们便会本能地彼此模仿, 力求与在场多数人的行为一致, 由此导致集合行为的产生。代 表人——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 尔德(G·Tarde)。
理论解释
• 感染理论
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 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 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集群 心理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 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 倾向、在集群中,个人的文明程 度降低,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减 弱甚至消失。在感染的作用下, 个体会被一时的冲动所主宰,卷 入非理性的狂乱之中。
特点
• 自发性 • 狂热性 • 无组织性 • 短暂性 • 行为者相互依赖性
产生条件
• 环境条件 一类是物质条件如群众聚集的公共 场所等,另一类是必要的社会条件。
• 结构性压力 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失业等社 会因素对社会一部人产生的心理压 力,部分社会成员企图摆脱这些压 力是产生集合行为的原因。
理论解释
• 匿名理论 在集合行为中个体所会作
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 有作出过的越轨行为,是因为 他处于匿名地位。
2013.11.8日菲律宾台风海燕过后
应对措施
• 缓解结构性压力 • 控制人群聚集的条件,提前设
计防止集合行为的预案。 • 快速有效处理突发性时间 • 疏导人群的情绪,可以用心理
• 社会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包括政府的政治、军事、 法律机器,也包括报纸、电台、广 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如果社会控制 能力较强,可以阻止集合行为发生, 如果无能为力,集合行为就会产生。
作用
• 集合行为是一种大规模的无组 织行为,对于现存社会生活秩 序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社 会变革过程中,对于冲破陈旧 的、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 和规范,集体行为又具有积极 作用。

传播学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传播学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 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下,依据共同的 价值观和信仰而聚合到一起的人群。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 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 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 社会秩序的维持。
调和整体运作的过程,可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
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 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一般来说,横 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 性质,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 渠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 交谈、私人交往等等;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 兴趣小组或联谊会等等。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 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 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企业为例:如 调查室、计划部、市场调查部或营销部等等。还有 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 (销售数据系统)等等。
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把集合行为中 的传播看作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 会聚集现象。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 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群集:指无组织的、非持久的群体,其行为往往无 视社会行动惯例和社会共识。内部没有稳定的结构 或分工,并且往往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解散。这种群 体的心理往往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它们的态度 和行为往往是有敌意的。群集应该属于广义的群体 的范畴。
传播学基础及应用
第三节 组织传播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也是组织维持其内部统一、实 现整体协调和整体运行的过程。
(一)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环 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传播学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中少数意见的中坚人物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当这些中坚人物显示出意志的坚定性、主张的一贯 性和态度表明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 力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群体已有的合意并形成新 的合意。
传播学基础及应用
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群体外
– 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 群体归属意识的强弱对反规范宣传的说服效果具有明显的 影响。成员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越高, 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就越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传播学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群体传播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的 传播,二是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这两 种传播都摆脱不了暗示与感染机制的支配。
– 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 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
如自然灾害、物价不稳、社会动荡 等等。
第6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 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 第二节人接集受合某行种为观及点其或传从播事机某制种行为。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机制 1.群体暗示 2.群体感染 3.群体模仿
4.匿名群体状态下的责任扩散。
第6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 一是信息压力。 二是趋同心理(遵从心理)
同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意见的一致性情况以及 个人的自信、意志、理性等情况 有关。
第6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二节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一、集合行为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 社会聚集现象。
➢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 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一般来说,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主要看这个群 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或管理系统。
第6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第三节 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就是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与 组织之间的信息传播以及组织成员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 传播。 ➢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群体规范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
的成共同员性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的忠诚度就
会➢越群高体,规范因对而来对自与群群体体外的规信范息不或相宣容传的活动宣的传效也果就具越有能重 表要现的出影较响强。 的抵制态度。
第6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 —三垂线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了成员的沟通困难。 4.性别组成:女性相比较男性群体的凝聚力强。 5.外界的威胁:群体受到外界威胁,凝聚力会增强。前
提:群体有能力应付攻击。 6.已经取得的成功:具有一贯成功表现的群体,凝聚力
高。
三、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 (collective behavior): 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集合现 象。又称集群行为、集体行为等。
当成员共享价值,态度,行为标准时,凝聚 力加强。凝聚力是群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凝聚 力高,群体行动有效,成员更满意,人际互动 增强。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在一起的时间:“距离产生美”的真理性有限,物理 距离影响在一起的机会。
2.进入群体的困难程度:困难程度与凝聚力正相关。 3.群体的大小:规模与凝聚力负相关,因为规模增大造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2)群体情感; (3)群体归属意识。
(二)群体规范(group norm)
群体规范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 规则。 群体规范的功能包括以下几项:
(1)协调成员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 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 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作用:
(1)排除偏离性意见,限制争论,保证效率。 (2)对外来的信息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与群体规范一致时群体规范会促使成员接受:加强和 扩大说服效果。
• 与群体规范不一致时群体规范会阻碍成员接受:说服 效果减弱。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从众)
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 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 策而从外
1、群体暗示(group suggestion)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
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 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 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 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 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 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 味的盲信和盲从。
2、群体感染(group contagion)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 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 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 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 谣言;
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 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 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 间迅速蔓延。
案例
A.张悟本“绿豆治百病”传言引绿豆抢购潮 B.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引起中国人抢碘盐
– 字数不限 – 打印:A4纸 – 手写:学校信笺
第二节 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 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
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 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传播
组织内传播
组织外传播
纵向传播
横向传播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阿什的从众研究】
信息压力:通常认为多数人所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要大于多 数人,于是,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 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中坚人物(Hard Core)
(四) 凝聚力(Cohesion)
指群体成员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的集 合的程度。

为农 海业 南部 “官 香员 蕉带 致头 癌吃 ”香 辟蕉 谣
(二)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无意识模仿、有意识模 仿。
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 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
2.“匿名性”(Anonymity)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 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 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 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PART
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一)群体的概念 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 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 体”。 两个本质特征:目标去向具有共同性;具有以 “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1. 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 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3. 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群体性事件
每年十几万起
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传播系统的淡化
• 2003年非典(紧张)+触发性事件+媒体集体失 语(而后集体爆发) • 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 • 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 • 2012年四川什邡事件 • 2012年太原富士康事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呈现出循环反映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 R=I×A
(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
流言的特点:
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如何控制和防范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流言止于公开
作业
• 观看德国电影《浪潮》,结合群体传播 的相关知识对该电影进行解读。
二、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Group Communication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 信息传播活动。 • 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体意识(group consciousness)
即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也就是群体成员对群体的 看法,是在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对群体本身所从事 工作的看法。包括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道德标 准、成员间的友谊等。
■去个性化
——群体的成员失去个性 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集合行 为的这一侧面叫做去个性化。
(三)集合行为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 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 式是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 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 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 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