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 面对黄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黄河……

面对黄河……

汽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初去郑州的喜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已经有些困乏了。突然,坐在旁边的妈妈说:“黄河!岩儿快看!”——猛然睁开恹恹欲睡的双眼,即刻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惊

呆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河,平静的水面上偶尔能看见几只渔船,——黄河!黄河!这就是黄河吗?这就是我心中、梦中的黄河吗?赶忙揉揉眼睛,让爸爸把车开得稍慢些,好看得更仔细些……

汽车继续向前行驶,眼前的黄河渐渐被抛到了身后,可它的影子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由此升起了一系列的联想,这些联想又生发出许多不同的情感来,这情感究竟是什么,一时还难以理清楚。

想起来在地理课上,当知识渊博的地理老师讲到黄河时,眉飞色舞,神情灿烂,引经据典,论证黄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祥地,是培育中华儿女智慧和文明的摇篮。当时,我为自己生在河南,长在河南而骄傲、自豪,因为就是这条如此伟大的母亲河是流经我省的,流域面积达3.62万平方千米。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它既遥远又陌生,在我的心灵深处,开始了对黄河深深的向往。

想起来再往后接触到的有关黄河灾害的记载:

《续文献通考》载:“正统十三年(公元一四八四年),河又决荥阳,东过开封西南,经陈留,自亳入涡中,又经蒙城到怀远界入淮……自是汴城在河之北矣。”

且不说我的先人们曾为它受了多少罪,遭了多少难,就一九三八年蒋介石反动派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坝,给人民带来的是怎样的灭顶之灾啊!——决了口的河水吞噬了河南东部的广大原野,无情的河水淹没了大片的良田,夺去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这令人痛心的一页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对黄河我又有了些惧怕。

而今天,当亲眼目睹了黄河后,脱口而出的却是唐人李白的名作

《将进酒》,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的诗句,又好象铿铿作响的金石,扣动着我的心扉,这样的诗句,写出了黄河那“喷流射向东海”的英雄气慨。我们河南的灿烂文化,我们河南儿女坚毅而强悍的性格,与黄河的浩翰气势是何等的相似,又是何等的相得益彰啊!且不必说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均源于我们中原——河南,单一曲《满江红》不就足以唱出我们河南人的气魄和胸襟了吗?正是有了这样的基因,我们河南人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乐章,且不去追述过去战争年代有多少好儿女为国捐躯、慷慨就义,单今天,在和平年代,就有让河南人民为之骄傲、自豪的好女儿、新一代巾帼英雄——警察局长任长霞,用她的淳朴、热情、坚毅,为新时代的河南又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美丽的天空又增添了一抹绚丽的霞光,为黄河那雄浑的气慨又加上了一股强劲的力量。

由此,我有了对黄河的敬仰与赞美,对黄河的感情也更加深沉起来。

我们到郑州后,下榻在“黄河迎宾馆”。说也奇怪,本来很疲倦的我,这一夜却怎么也不能入睡,散记在脑际的关于黄河的文字、图画都一古脑儿在我面前浮动着:有远在6000年前,代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有距今45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也有“黍稷稻梁,/农夫之庆;/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说大约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在黄河中下游(也就是我们河南)放牧、农耕了。当时不仅有了各种谷物,而且有了桑麻,,男耕女织。由此,又联想

到了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仿佛看到娉婷的罗敷,含笑穿行在今天黄河岸边的桑林里……;也有《清明上河图》……

我浮想联翩,追忆着河南……梦想着河南……

诗经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郑州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第二天,父亲就带着我们游历了这座著名的商贸城。

当我来到黄河花园口,昔日的荒滩早已寻不到半点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高速路,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美丽的绿化带。来到郑东新区,又是一番令人欣喜的景象,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抒写着郑州人在前进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棵棵垂柳迎风摇曳,展示了河南人意气风发的新风貌。

当我伫立在邙山之巅又一次东望黄河那雄伟的气魄的时候,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随之升华出来的是对黄河的无限深沉的爱——是它赋予了我们河南人的坚毅和刚强,而我们作为黄河的儿女,也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装扮着这条永远奔腾向前母亲河!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语文教师推荐给我的一首诗,是老诗人青勃在谈郑州市建设时写的——《这里是一个窗口》。

这里是一个窗口,

黄河流域的窗口,

在这里,你可以看见,

中原大地潇洒的衣褶,

黄土高原的呼吸起伏……

可以看见,

中华民族摇篮的金黄,

象赤金一样,

黄色的泥土……

这里是一个窗口,

时代的窗口,

在这里,旅游公路在延伸,

大地增添着朱朱粉粉的家族,

我们在把美还给大自然,

用智慧把一块璞玉雕琢……

这就是时代的风景——

我们创造繁荣和富强,

也创造美丽和丰富。

我想着这首诗,再一次面对着黄河,沉思、遐想……

【教师简评】

本文的小作者以黄河为切入点,以“我”对黄河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对黄河由“向往”-“惧怕”-“深沉”-“爱”,这条线把河南的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精神文化、自然文化有机的联结在了一起,独

具匠心的结构安排显示了小作者较深的语文基础。

从内容上来看,作者的安排“凌而不乱”由在课堂上地理老师论证“这条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祥地,是培育中华儿女智慧和文明的摇篮”总领全文。下面以所思、所见、所想层层铺开来写,既写出了河南的过去,更多的是表达出小作者对河南今天的赞美、歌颂和热爱,写出了新一代河南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斗志昂扬的气魄.

当然,在感情上,对黄河也不都是赞美,写黄河的灾害时,小作者的感情就是低沉的,而实际上这种“低沉”是为下面的“昂扬”作铺垫的.叙述黄河“过去”给人们带来过“灭顶之灾”,实则是为写“今天”的河南人怎样装扮这条母亲河.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也看出了小作者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另外,文章中多次恰当的引用,也显示了小作者较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