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之河南文化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关注河南历史文化建设,推动河南教育发展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迈向文化强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教育。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河南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各种深刻而独特文化风貌的资源。
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河南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河南历史文化开创和构建了整个中华文明体系。
河南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教育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河南省的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文化,也认同河南的教育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
在徐光春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在出席省八次党代会的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金秋十月是收获季节,河南也正在收获着文化发展的硕果。
一批精品力作屡获全国大奖;一批文艺大家走向全国;“河南文化现象”、“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05年,全国仅有九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河南跻身其间。
代表们一致认为,我省文化发展势头良好,此时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可谓正逢其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坚定了信念。
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河南的文化底蕴作文
河南的文化底蕴作文
《河南,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呀》
说起河南,哎呀呀,那可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呀。
就说有一次我去河南旅游,专门去了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
我一到那儿,嚯,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人来人往的,各种口音都有。
我跟着人群走进寺庙,看着那些古老的建筑,那精美的雕刻,心里简直震撼极了。
特别是看到武僧们在那表演武术,那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太帅啦!我眼睛都看直了,心想,这就是河南的功夫文化呀,真不是吹的!看着他们,我仿佛能感觉到千百年前,那些少林高手们在这里刻苦修炼的场景。
在河南,你随便走走,都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文化底蕴。
古老的城墙,古朴的街道,还有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
豫剧那婉转的唱腔时不时就会在耳边响起,让人陶醉其中。
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胡辣汤、烩面,每一口都充满了故事和历史。
河南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
这里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河南人,也吸引着无数像我这样的外地人前来探寻、感受。
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来河南,亲身感受它的魅力呀,相信你们肯定也会被深深折服的哟!这就是咱河南,文化底蕴杠杠滴!。
河南的文化简介作文
河南的文化简介作文
《说说咱河南的文化》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河南的文化。
河南呀,那可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得不得了的地儿!
就拿豫剧来说吧,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村里来了个豫剧班子演出。
哇塞,那场面可热闹了。
大人们早早地就搬着小板凳去占位置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满场疯跑。
等戏开演了,那响亮的唱腔回荡在整个村子里,演员们脸上的妆容可精致了,身上的戏服花花绿绿的特别好看。
演到精彩处,台下那是掌声雷动啊,喝彩声不断。
我呢,虽然那时候不太懂唱的是啥,但就是觉得特别有意思,跟着大人们一起鼓掌叫好。
这就是河南豫剧的魅力呀,能把大家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还有那河南的美食文化,胡辣汤、烩面啥的,提起来就让人流口水。
特别那胡辣汤,早上来一碗,浑身都暖和。
那浓稠的汤里有各种食材,喝一口,那滋味,啧啧!
还有好多好多呢,像什么武术文化呀,少林功夫那可是闻名天下。
这就是咱河南的文化,丰富多彩又充满魅力。
咱河南人可得把这些宝贝文化传承
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咱河南的好!咋样,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想来河南感受感受这独特的文化氛围啦?哈哈!
总之呢,河南文化就是牛,咱得好好珍惜和发扬呀!。
关于河南传统文化的作文
关于河南传统文化的作文河南文化不仅以其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而闻名于世,更以历史悠久的团结共生产组织形式而受到赞誉。
从古至今,河南文化延续了千秋不变的魅力,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文化瑰宝之一,给许多人带来无尽的美好与自豪感。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古老,它的社会结构更是深沉根基,把河南的文化延续至今。
从古至今,河南人民开创了更多的文化传承,其中有许多精彩的文化,如河南联谊会文化、民歌文化、舞蹈文化、戏剧文化和戏曲文化等等。
河南联谊会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是河南社会的主要文化。
联谊会的初衷是为了加强河南的团结,增进交流,扩大影响,增强民族魂。
当今,河南联谊会文化融合了当地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承载体。
它不仅把古老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河南,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更为河南人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热情。
另一方面,河南文化里有许多民歌和传统舞蹈,令人赞叹不已。
民谣是河南人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它们反映了河南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河南文化变得深入人心,更具宣传力。
河南也是中国传统舞蹈的发祥地,如京剧表演、革命歌曲和民间舞蹈等,在全国都极受欢迎。
河南人民才华横溢、心怀天下、真诚至深,这些都融入到河南文化中,使河南文化变得与众不同,充满深厚内涵。
河南是一个富饶的地方,饱受来自海内外的嘉宾和游客热情欢迎,游客们在河南旅游期间,可以沉浸在河南悠久的文化中,感受这里的温馨和舒适。
当今,河南文化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也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给世界带来许多精彩的文化活动,让世界更加了解河南文化,给他们带来无穷的自豪与惊喜。
河南一带具有许多传统文化、历史遗迹,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河南文化的魅力,让文化的熏陶让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更加安定而温暖。
河南文化小论文
学生作品:豫之诗词繁如花澈溪茂丛,鸟语花芳,层林尽染,岁月藏香。
诗词,精炼简短的文字,却能将一切浩瀚尽揽豪下,书写常人之陌事,吟诵古人之信德。
诗词曲颂,遍染芸芸众生,缩景高山流水,以此万古流芳。
诗词之美,代代流传,不曾消逝,乃是各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题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作为中国文学发祥地之一的河南,在诗词文化发面的成就卓越。
文学的筋骨早已深深著融进了河南文化之中,据记载,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
不仅如此,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一百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文化的神韵和优美无不打动着所有人的心灵。
河南,人杰地灵,众多佳话在这里流传。
许多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都从这个美丽的地方开始流淌,渐渐的流向中国,流向世界。
宋词源于开封,而历代为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的的词人中,有许多著名的词人都诞生于这个充满了神秘而绚烂夺目的地域。
提及河南的诗词文化,眼前不禁浮现出刘禹锡半虚半实的诗境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的光景,却又被“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曼妙所陶醉。
镜湖如梦,淡月如纸,从诗中所感受收到的意境居然胜过想象中的美好,叫人无不慨叹自然的微妙之美、淡然之秀;除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落残景的凄美,也无声的扣住了我的心弦,“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的景象,使人无不动恻隐之心,感叹人生短暂,如黄粱一梦,过眼云烟;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又出现了兵戈交加的场景……岳飞在战场中见横刀立马,指挥狂澜般的军队拼搏厮杀的壮烈场景,此时《满江红》的颂声便犹同从赤红的天空倾泻下来般,如雨如洪,滔滔不止,岳飞的爱国情怀也似穿越了无数个历史的洪流,涌进脑海,无法自拔,连同那铿锵的颂词声,一同深深烙在心上。
远远地,就能感触到似梦非梦,似是非是的空间,在诗和词的绚烂之中,在多种文化的光彩四溢之中,在浩如烟海的河南文化之中悄然存在着,那是与智者对话的空间,畅谈所想,听闻所欲,求的所愿,时代不再是隔膜——它是为每一次文化的交流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历史不再是隔墙——它是为每一次文化的沟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思想不再是阻隔——它是为每一次文化的传承构建了舞台。
河南文化小论文
河南⽂化⼩论⽂ 承古启今继往开来———⼩论河南⽂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然⽽⼏千年⼏万年过去了,在河南⼤地上再也没有了野⽣的猛兽横⾏,取⽽代之的是耸⽴的⾼楼⼤厦,蔓延的宽阔⼤路,涌现的别墅新村,不息的车⽔马龙正是这现代代替了原始,⽂明取代了破旧,我们才不必为消失的丛莽惋惜,⽽更应该为我们河南⼈祖祖辈辈⽤勤劳的双⼿、智慧的⼤脑创造的辉煌⽂化⽽欢欣⿎舞! (⼀)回顾过去:以豫剧和少林武功为代表的传统⽂化 中原⽂化博⼤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化的重要发祥地之⼀,在河南⽂化⼏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在各个⽅⾯各个时代⾛在了中华⽂化的前列,⾄少也保持了与其他先进⽂化的同步发展。
⽽其中,以豫剧为代表的河南戏剧和以少林武功为代表的中原武术就是河南传统⽂化的优秀代表。
豫剧也称河南梆⼦、河南⾼调,⾃从明清诞⽣以来,在历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艺⼈的倾情尽⼼、呕⼼沥⾎的努⼒下,到现在,豫剧也和京剧⼀样,变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开创到现在,像《花⽊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官》、《朝阳沟》等等⼀出出经典的戏剧始终在街头巷尾、剧院舞台上歌唱着历久弥⾹的传奇。
现在,河南⼈向外地⼈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舞,⾃豪之情溢于⾔表;外地⼈对河南⼈提起豫剧,也⼤都跷指称赞。
可以说,豫剧是河南⼈的骄傲,它⽤⼀种独特的⽅式向世⼈展⽰了中原⽂化,并且成为了中原⽂化最亮眼的标签! 与豫剧在历史中交相辉映的是我们中原的武术。
提起武术,⾃然当以少林武功为魁。
少林武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正宗的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惊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页。
它源于古代嵩⼭少林寺,并因此⽽得名。
历史上,中原历代习武之⼈,⽤⾃⼰⾼超的武艺,⾼尚的武德,征服了来⾃各地、各国的学习者、挑战者;在强⾝健体的同时,保卫了我们的家园,传播了我们优秀的中原⽂化。
少林武术⽂化⽤它独有的魅⼒使中国功夫名满天下,少林武功不但成了河南的招牌,甚⾄成了中国传统⽂化的象征!当然,勤劳勇敢的河南⼈民在历史上创造的夺⽬精彩远不⽌这两样,河南的经典每个⼈差不多都⽿熟能详:古都云集,茶⾹四溢,豫菜飘⾹,⾷品闻名⽽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它们更迸发出勃勃⽣机。
论河南文化
论河南文化这里是一片乐土,这里是一方安详,这里有一家团结,这里有一团热情。
这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让人无法理解时间源头的地方。
这里,叫做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也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颐,民族英雄岳飞、吉鸿昌、杨靖宇等多位名人。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师,至清王朝覆灭的4000余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曾几度达到鼎盛,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了洛阳、开封、安阳三个。
时光旋转着,放映出一幕幕历史话剧。
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地痕迹。
这真应了那句话,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也拥有极为珍贵又为数众多的文物古迹,历史学家也称赞河南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逾百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中原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开封古朴巍峨、雄伟壮观的龙亭,造型古朴、宋代风韵的宋都故街,楼阁宏伟、庄严绚丽的大相国寺,还有嵩山少林寺,嵩阳书院,登封观星台、中岳庙,汤阴岳飞庙,汉三阙、开封铁塔、包公祠,南阳武侯祠,三门峡函谷关,淮阳太昊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都在此安家落户。
河南省博物院更是中国馆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河南名山大川纵横,名人辈出。
中岳嵩山为五岳之首,太行、伏牛、桐柏、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白云山、石人山苍然屹立,风景美不胜收,总令人流连忘返。
帮我写一下关于河南文化历史的作文
帮我写一下关于河南文化历史的作文说起河南,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的文化历史就像一部厚重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
咱先来说说河南的古都。
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就拿洛阳来说吧,那可是有着数千年的建都史。
想象一下,在古代,洛阳城那繁华的街道,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达官贵人坐着马车,车顶上的流苏随风飘动;小商小贩们在街头吆喝着,卖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裳,手持着香扇,巧笑嫣然。
洛阳城里的宫殿更是宏伟壮观,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处理着国家大事,那场面该是多么的威严。
再讲讲开封,这座城市在北宋时期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不就生动地展现了开封的热闹景象嘛。
那时候的开封,汴河两岸店铺林立,生意兴隆。
有卖包子的、卖字画的、卖绸缎的,应有尽有。
码头上,船只来来往往,装卸着货物。
船夫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工作着。
到了晚上,灯笼高挂,夜市开张,各种小吃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什么炒凉粉、灌汤包、羊肉炕馍,光是想想都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河南的文化瑰宝可不止这些古都。
还有那古老的甲骨文,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神秘而又独特。
每一个甲骨文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灵,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当初的人们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来记录事情的呢?真是让人佩服他们的智慧。
还有河南的豫剧,那可是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演员们在舞台上,穿着华丽的戏服,化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韵味。
他们的唱腔高亢激昂,又或者婉转悠扬,能把人的情绪一下子就勾了起来。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豫剧表演,演的是。
那穆桂英一出场,威风凛凛,英姿飒爽。
她的眼神坚定,动作干净利落,唱词更是铿锵有力。
台下的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说到河南的历史名人,那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老子,他的道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主张的“无为而治”,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河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河南人民始终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河南的传统文化,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的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世界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河南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在河南,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比如,豫剧这一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融合了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如今,豫剧已经成为河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观众前来欣赏。
除了豫剧,河南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河南坠子、河南秧歌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具有时代的气息。
它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河南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河南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艺术表现,还包括了许多丰富的民俗风情。
比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河南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手捧花灯,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端午节时的粽子、中秋节时的月饼等传统美食,也都承载着河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现代社会,河南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纳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如太极拳、中医药等。
这些项目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还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河南的传统文化,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河南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遗产,传承发扬光大。
让河南的文化继续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河南文化论文
河南,我为你骄傲焦作九中张振华辅导老师屈守义“亲不够的故乡土恋不够的家乡水我要用真情和汗水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地也肥呀水也美地肥水美……”每当听到《我热恋的故乡》这首歌时,我都会热血沸腾,为我的故乡——河南,而骄傲自豪!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之南,故名河南。
古为“豫州”之地,简称“豫”。
因“豫州”在九州中部,又有“中州”和“中原”之称。
中国母亲河——黄河流经河南700多公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传言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
这才有了现在的中华儿女,才有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和第二个王朝——商王朝都在此建都。
河南有彪炳千古的文化,无论置身何处,都能捕捉到古朴的风韵。
古都如洛阳、安阳和开封,名人如“酒神”杜康、“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武圣”岳飞、“乐圣”朱载堉以及道家始祖李耳、墨家始祖墨翟、杂家始祖吕不韦、法家代表韩非、佛学大师玄奘等等;名胜如白马寺、少林寺、云台山、鸡公山、王屋山等。
不论是物以人传,还是人以物名,从汉代的贾谊到唐代韩愈再到当代任长霞都使河南文化熠熠生辉,光耀千古。
不必说河南的名胜古迹,也不必说河南的古今名人,单是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和《武林风》就享誉中外。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是少林和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堪称中国功夫的故乡。
戏曲艺术更是祖国戏曲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苑。
豫剧唱腔独特,有浓郁的风土气息,不仅深受河南人民的喜爱,也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梨园造星作为河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豫剧,已经开始走出河南、走出国门,成为响亮的河南名片。
其广泛海选的模式更是激发了民间对豫剧的热情,甚至那些劳作于乡间的农民,也乐于在农闲之余,登台高歌一曲。
关于豫剧的起源,至今仍无定论。
有关河南习俗的作文
有关河南习俗的作文
河南,中原腹地,自古帝王之都,风土人情,厚重而古朴。
习俗,乃一地之风,一族之魂,河南人尚礼重义,风俗淳朴,世代相传,犹如细水长流,绵延不息。
若论节令,春节尤为重视。
家家户户扫尘除旧,贴春联,挂红灯,以迎新岁。
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共品饺子,谓之“守岁”。
饺子者,形似元宝,寓意财源滚滚,岁岁平安。
鞭炮声中,辞旧迎新,欢声笑语,洋溢于室。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谓之“寒食”。
杨柳依依,纸钱飘散,哀思之情,随风而去。
端午则插艾挂菖,以祛邪避疫。
艾叶香囊,佩于儿童,祈愿安康。
婚嫁之礼,讲究甚繁。
六礼三书,不可或缺。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每一环节,皆有讲究。
新郎新娘,身着红袍,花轿临门,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丧葬之礼,亦重尊严。
白布为孝,守丧有期。
三日入殓,七日出殡,亲友吊唁,哀乐齐鸣。
死者为尊,生者为敬,生死之间,礼仪相随。
河南民间尚有诸多习俗,如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每节必有其俗,每俗必有其意。
河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展现着中原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河南之地,风俗之邦,礼仪之邦,其习俗之丰富,非一日可尽述。
然观其大略,可见一地之风华,一族之魂魄。
河南人民,以其淳朴之心,以其厚重之情,继续书写着中原的风俗篇章,流传千古。
论河南文化
论河南文化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的豫州,简称为”豫“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远在华夏早期,河南就是他们主要居住的重要地段,更是现在许多中国人的祖居要地。
河南在人口、农业、经济、文化与形象上皆表现为中国的缩影。
河南是中国的对地,洛阳即是圣城,河南段的黄河便是圣河,嵩山即是圣同,河南堂就定为圣堂。
河南文化之于中国人而言就是朝圣,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就都在河南,先后便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自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定都起,河南就成为定都的风水宝地,前后便有夏、商、周、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北宋和金等将皇都定在河南。
中国八大古都中,仅河南一省便就占了四个名额,其风水之好可想而知。
河南文化种类繁多,大致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科技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
河南文化经典、厚重、多元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是一首写不完的诗词,是一句唏嘘叹息的大言。
河南是象征吉祥、尊贵、勇敢、智慧的龙的故乡。
被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首创龙图腾,实现了古时期多民族的一次融合就在当今河南周口淮阳一带,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为了凝聚统一后的各部族的思想精神,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也使用龙做为部落图腾。
古往今来万万种,哪个能够缺了龙?这足以显示了龙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以及河南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标志,汉字对朝鲜、是本、朝国等国的文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距今4000多年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河南文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发展的每一重要阶段几乎都发生在河南大地。
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
厚重之中原文化
厚重之中原文化——品味河南姚黄魏紫华夏心,国色天香中原魂。
有一个地方,这里有幽远钟声的深山古寺;这里有十分平民化的戏剧;还有巍峨秀美的山峦、悠古深远的古建筑、优秀杰出的志士,更丰富的,则是有抬头是汉风,低头有唐韵的深厚文化。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中原大地之上的河南。
自古,中原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的得天下。
由于古中原是天下枢纽,历朝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有“问鼎中原”之说。
河南地处中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
所以,豫文化的内涵带有浓重的历史特征。
由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又把河南叫做文化河南。
文化河南,是一个“厚重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文明源远流长。
从夏代开始一直到北宋,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因此,在河南各地,你可以感受到丰富的文化遗存。
河南文化的这种“厚重”,既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上,也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既体现在名人上,也体现上名城、名寺上。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全国第二。
如今,以四大古都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游,以少林武术、太极拳为主题的功夫修学游,以根在河洛、黄帝故里为主题的寻根游,以白马寺、中岳庙为主题的宗教文化游,在全省正在形成热潮。
特别是新郑黄帝故里的“根文化”,以其吉祥、盛大、庄严、神圣,正在成为新的文化热点。
因此,说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和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之根,是龙的故乡是顺理成章的。
中原作为思想文化的源头圣地之一,几千年来的中州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便享有盛誉的灿如群星:思想家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政治家有李斯、商鞅、吕蒙正,军事家有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东晋的谢玄、宋朝的岳飞等,文学艺术家有吴道子、谢灵运、杜甫、白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等,科学家有张衡、张仲景、许慎、朱载育等。
巾帼英雄有妇好、花木兰、蔡文姬等,他们为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的1000多个文化名人,就像满天繁星闪烁在河南的历史的天空中。
河南文化小论文
河南文化小论文厚重舞钢,秀甲中原舞钢,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美丽的山水城市。
我在舞钢出生,是喝着石漫滩的水长大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关于舞钢的历史,在很多人眼里,舞钢只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如同一个暴发户,只有现代文明而没有历史的厚重感。
是的,舞钢没有开封的七朝古都那样悠久,没有洛阳的牡丹引人注目,没有安阳的甲骨文名扬天下。
但是舞钢,我还是要大声的赞美您:舞钢不仅有魅力四射的现代文化文明,更有厚重的历史。
舞钢,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山清水秀,林木茂盛,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
舞钢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
春秋时,这里为传说中的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后为楚所并。
近几年来,舞钢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
篇章(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首歌唱的很好,我很喜欢听,名字就叫做《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是的,在我们家乡舞钢,在九头崖山里,就产有精美的会唱歌的石头,我和父母一起去看过,家里还买有一块呢,当然,我们舞钢文化馆也专门为了宣传响石进行过奇石展示,在石漫滩大道上,我一个个展区看去,只有惊叹上天的造化奇妙了。
那些石头真的很神奇。
舞钢响石也称响铃石、空心石、石匣、药王石,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的。
约距今12亿年左右,舞钢市一带沉积有泥质岩,经后期应力作用,产生很多裂纹,这些裂纹将固结的泥质岩切割成了不规则的块状。
在距今6千万年到1亿年间,舞钢市南部有大面积的岩浆浸入,其岩浆热气沿岩石裂隙到达泥质岩分布区,不规则的块状泥质岩受到高温烘烤,四周被烤成厚达2—3厘米的硬壳。
由于冷却较快,内部受热温度低,时间短,没有硬化,在热涨冷缩作用下,外壳与内核分离。
壳内的内核形成一定的空间,内核成整块的,摇动时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成碎块的为“哗啦”声,成碎沫的为“沙沙”声。
内核颜色有杏黄、淡红和灰色等。
这种响石叫固体响石。
河南文化小论文 (2)
河南文化小论文引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论文旨在探讨河南文化的独特之处,包括河南的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和宣传河南的文化魅力。
1. 地理条件对河南文化的影响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东临山东,北界河北,南接湖北和安徽,西邻陕西和山西。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对河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河南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这里的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也为农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代河南的农民们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其次,河南境内还有众多的历史名山和风景胜地。
比如,嵩山、少林寺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圣地,太行山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云台山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等。
这些山川之间形成的文化景观,成为了河南文化的一部分。
2.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从夏朝的太庙、商朝的殷墟,到周朝的酒文化、唐朝的洛阳文化,河南承载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
太庙是夏朝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筑之一。
殷墟则是商朝的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都市遗址之一。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酒文化是河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古代曾经有“酒都”的美誉。
唐朝时期,洛阳是当时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各类文化活动非常繁荣,如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曾在洛阳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不仅如此,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之一。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政权都曾在河南建立,包括东周、秦朝、汉朝等。
这些政权在河南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留下了许多古代水利工程和宫殿建筑。
3. 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河南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舞蹈、音乐、戏曲等。
其中,豫剧是河南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起源于17世纪末的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婉转动人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河南文化传承作文
河南文化传承作文咱今儿个就唠唠咱河南的文化传承,那可真是老有说头了。
河南啊,那可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就像一个超级文化大宝藏,随便一挖,满满的都是宝。
先说说那古老的豫剧吧,这可是咱河南的大戏。
在俺们村,逢年过节要是没个豫剧班子来唱戏,那就感觉这个节过得不带劲。
那豫剧的唱腔,真是一绝。
演员们扯着嗓子一吼,声音能飘出好几里地去。
不管是穆桂英挂帅时的那种英姿飒爽,还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顺勇敢,都能被演员们在戏台上表现得活灵活现。
而且这豫剧的词儿啊,都特别接地气,就像是咱身边人唠家常似的,但是又充满了智慧和情感。
俺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虽然好多词儿那时候听不太懂,但是就觉得那台上的人花花绿绿的衣服可好看了,那动作、那表情,特别吸引人。
现在长大了,越品越觉得豫剧有味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啊,它就像一壶老酒,越陈越香。
还有那少林寺,这可是闻名世界的。
一提少林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武术。
那些少林武僧,一个个就像武林高手似的。
他们练起功来,那真是虎虎生风。
什么十八罗汉拳啊,还有那棍法,看得人眼花缭乱。
俺有一次去少林寺旅游,看到那些小和尚在院子里练功,一招一式都特别认真。
这少林武术可不仅仅是打架的本事,它还蕴含着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拔、惩恶扬善的精神。
而且少林寺里的建筑、壁画啥的,也都是文化的瑰宝。
那些古色古香的庙宇,精美的佛像雕刻,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这少林寺文化啊,从古代一直传承到现在,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来学习武术、感受文化,真是咱河南的一张闪亮名片。
再说说河南的饮食文化,那也是杠杠的。
胡辣汤,那可是俺们河南人的最爱。
尤其是冬天的早上,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那感觉就像全身被暖炉包围了一样。
胡辣汤里有牛肉、粉条、木耳啥的,又辣又麻又香,一口下去,味蕾就像在开派对。
还有烩面,那长长的面条就像丝带一样,筋道得很。
汤鲜味美,里面的羊肉片吃起来一点也不膻,再加上那碧绿的香菜和葱花,看着就有食欲。
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河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
从黄河的波涛中走来,河南人民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同时又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说起河南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那豫剧,那可是咱河南人的骄傲。
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生动活泼,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想想看,那些老艺术家们,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正是咱们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吗?再说说河南的美食,那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烩面、胡辣汤、烩菜,每一种都是河南的味道。
特别是烩面,那面条筋道有弹性,配上香喷喷的肉片和鲜美的汤底,简直是人间美味。
每次吃上一碗,都能让人忘却烦恼,心情大好。
除了美食,河南的传统手工艺也是一大亮点。
比如说剪纸、泥塑、刺绣等,这些手艺不仅展现了河南人民的智慧和才华,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南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发现。
比如河南的民间故事、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河南的文化内涵。
但是,河南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河南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比如现在的河南,不仅有传统的戏曲、美食,还发展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这些都是河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河南的传统文化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么的令人着迷。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力量。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河南的传统文化永远闪耀着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重之河南文化
——为河南文化加油喝彩
姚黄魏紫华夏心,国色天香中原魂
————题记
有一个地方,这里有幽远钟声的深山古寺;这里有十分平民化的戏剧;还有巍峨秀美的山峦、悠古深远的古建筑、优秀杰出的志士,更丰富的,则是有抬头是汉风,低头有唐韵的深厚文化。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中原大地之上的河南。
如果作为客人来到河南一定会被这繁复的文化分支所倾倒,因为面对这只文化织就的庞大绣球,会让人眩目以致被折服。
而要忍不住对河南文化做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是极不容易的,因为现存或曾经存在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的确是太丰富了,也正如上面所说的,它亦很庞大以致臃肿,要想从一条线上理顺,了解完备是几近不可能的。
因为若是计划从时间,或是方位,或者类别上去走一趟河南,是会让你刚刚踏入河南那一刻的激情变得神魂颠倒,原因只有一个,河南的内涵不能够一个人了解全面,哪怕是一生的时间。
这里,我也只能用一个不是很成熟的河南本土的少年的阅历去向你简单介绍一个概况。
河南地处中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成为了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
所以,豫文化的内涵带有浓重的历史特征。
这一点,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
一、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在河南文化中的地位可谓是相当之重。
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今天的河南新郑,建都于有熊,黄帝作为部落首领,统一了天下,其子孙被赐姓,经过历史的发展衍生出如今华人的众多姓氏。
今天,华人的前一百大姓中,有70多个产生于河南。
应该来说,今天大多数中国人的根在河南。
每年,数以万计的全球华人回到各自的姓氏发源地,拜谒祖先。
如:华人第一大姓,李姓。
原为理,是赢姓颛(zhuan音专)顼(xu音需)的后裔,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之职,以官命名为理氏。
商朝末年,理因犯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避难至伏牛山区的伊河流域,靠吃木子(果实)得以保全性命。
为感谢“木子”保命之功,又因理,李之间同音之顾,遂改理为李,定居与苦县(今河南鹿邑),后不断繁衍。
又如张姓源于河南濮阳,郑姓源于河南荥阳等等王、杨、周、沈等姓皆出于河南。
据今年(2006年)的调查,新华人百家姓中70余个源于河南,约占华人总人口的87%。
可以确定地说,华人的根主要在河南。
二古都文化
中国历史上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南京、杭州、开封、北京、郑州。
其中的4个:洛阳、安阳、开封、郑州都位于河南境内。
因此,无论历史怎样发展,河南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
伴随着这些,河南境内也留下了相当的古迹:安阳有曾出土过司母毋鼎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东汉都城洛阳有佛教在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白马寺,北魏后又有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到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曾经令人叹为观止,更是留下了《清明上河图》的精美画卷`````` 同时保留至今的中国古代遗址更是无法可数,像夏朝都城阳城,商朝的数座
都城遗址犹以郑州商城遗址最为有名,还有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的都城遗址郑韩故城等春秋战国各国国都,三国时期魏的都城许昌,宋开封古城,等等。
这只是这一时期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些例子。
当然,近700年来明清的定都北京河南的政治中心的地位有一定的下降。
但无论如何过渡,河南当然也握有一张相当重量的大牌——河南在中国吃饭问题上的地位。
河南地处中原,北有黄河,南有淮河,东有卫河,共同冲击出占河南近一半面积的平原地区。
加之又有众多大小河流,年降水适量,于是,哪怕是在流传“江南熟,天下足”的年代,河南作为“粮仓”的地位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没有改变。
可能也因为首着这个大粮仓的缘故,河南的人口在全国也是最多的。
不过因为千百年来的这种小农仪式,使河南人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并未占有太大的便宜。
但相信,随着观念的改变,更多的河南人会在守好这个粮仓的同时,走出家门,放眼全局,更好地为河南发展出力的。
例如,中国食品行业的白象、三全、思念、双汇、科迪、斯美特、华英、金丝猴等,都是从河南发展起来的,这些也都显示着河南人正在觉醒。
三古遗迹
上文提到,因为河南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历史发展的区域内,所以河南境内的古遗迹相当之多。
特别是地下文物。
如果外国人说中国是“抬脚是秦砖,落脚见汉瓦”,那么,河南更是这一句话的显著代表。
仅从一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需发掘的文物古迹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731公里,仅其源头丹江口水库南阳区域所需抢救性挖掘保护的文物点有200多个,二期工程161个,13000多座墓葬,并有37家文物单位对河南段沿线进行发掘。
整个中线工程所需保护的文物数量已经超过了三峡工程所需保护的文物数量。
可以说在河南的土地上,要想不踩到一片古人曾生活过的古迹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安阳市安阳县渔阳村位于著名的商代殷墟西北二十多千米,这里完整的记录着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战国,到秦汉北朝(东魏北齐)宋无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与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与印记
在河南的土地上,还存在有著名的龙门石窟少林寺,白马寺商代殷墟宋开封府衙门,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县衙——叶县县衙、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土质城墙——郑韩故城、有人工天河红旗渠、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上蔡郭庄楚墓,后周皇陵,郑国大公车马坑等等,这些已发掘的地下古迹中,我们得到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青铜莲鹤方壶、战国编钟等一大批珍贵国宝。
从河南荥阳的一处墓葬中发现的5500年前的丝织品,至今仍保持完好,更是让人称奇。
宋代制瓷业发达,当时的五大名窑要四个在河南。
并且,今人已经仿制出了钧瓷、汝瓷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宋汝瓷今天世界仅存数百件,历代有“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汝瓷一件”之称。
对汝瓷的仿制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这种艺术珍品。
这些包括河南地下无数的己发现和未发现的宝藏。
四、文艺
河南是戏曲大省,全省共有地方剧种45种,像豫剧、河南坠子、曲剧等剧种在戏曲普遍衰落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许多剧团活跃在河南各地,其代表名家如常香玉、马金凤等豫剧六大名旦,曲剧皇后张新芳等。
豫剧《程婴救孤》更是夺得了2005年全国戏剧十大精品工程榜首的荣誉,促进了豫剧发展。
当前活跃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的少林武术、太极拳法、宝丰魔术等也都来自河南。
在其它方面,河南也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国风》一百六十篇中有九十五篇的作者都是中原地区的人,道教始祖老子、庄子、思想家李耳、秦国变法的提议与实施者商鞅、法学家韩非子,以及李斯、汉臣张良等。
还有代表唐代诗歌文学鼎盛时期的杜甫、李贺、李商隐、韩愈、刘禹锡,元稹等都是河南人,而白居易、李白也都曾经出生或生活在河南,又有汉代张衡、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唐僧的原形玄奘、画圣吴道子、修著“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宋代画家李唐、民族英雄岳飞等同样是河南人。
近代则有《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二月、书法大家张海等文艺代表还是河南人。
在革命时期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河南新县更是走出了许世友等数十位将军被喻为“将军县”。
当然,存在于河南的也不止这些,他们在民间自由的生息,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汴绣、腾派蝶画等,但也因为这个缘由,部分文化在民间也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问题,这是个普遍的现象。
由于需要保护的地方实在太多,很多类别政府并为将其纳入保护范围,剩于未受保护的,其发展的好坏只能靠它是否还具有受人喜爱的地方。
如果这些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失传了,无疑将会给丰富的河南文化带来巨大遗憾。
河南文化保护亦刻不容缓。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难想象,如果河南文化缺失了,中国的文化是否还会依然如故地璀璨。
当然,河南的文化亦是与中国其他文化相生相息的,中国其他地区与河南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河南文化的进步发展。
这里的土地上曾有过“‘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兵变陈桥,岳飞抗金鏖战,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希望在厚重历史的祈福下,河南文化,乃至中国的东方文明有自己更大的天地。
各地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演绎辉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