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文化小论文

方寸乡土里,悠悠河洛韵

方寸乡土里,悠悠河洛韵

无论你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无论是塞北草原还是江南水乡,是高原牧场还是海滨渔村,是边陲小镇还是深山村落,你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看到祖国古老文明的印记。

每一次走故乡的土地,心里都流淌着一种别样的情怀。方寸乡土上,孕育着千年的河洛文化,辉映着古往今来无数河洛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家乡的一口井就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一座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棵树就是一首婉转的歌谣……

一片乡土,一个舞台。一本线装的中国历史里,有河洛文化无尽的风流。

趁青春正好,让我们一起走一走这方寸乡土,表一表这河洛儿女,品一品这文化底蕴……

一、方寸乡土

河洛大地,如一位持重的长者,淡看历史更迭、人事兴替,以其厚重和深邃成就着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别样的河洛情韵。

我的家乡在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地处伊洛平原,伊洛清流穿境而过,风景秀丽,古韵悠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聚居。

历史厚待佃庄,在家乡境内,文化遗存星罗棋布。

太学

东汉太学遗址在今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西北。

太学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历时六、七百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东汉时期的太学是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后汉书》称其“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鼎盛时期,生员过万。据《晋辟雍碑》载“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

太学对洛阳的影响很大,自东汉以来,儒学在洛阳得以发扬光大,东汉经学大师辈出。洛阳“自宋以前随时建学”,致使洛阳可与孔子设教的洙泗并称,并有西邹鲁之誉。尤其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创始人二程夫子即出洛阳,这与太学数百年雄踞洛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城南“三雍”

洛阳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曾在洛阳建都,都城遗址称汉魏洛阳故城。我的家乡就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南,境内有辟雍、灵台及明堂遗址。辟雍、灵台及明堂并称“三雍”。

辟雍是“天子之学”,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国家天文台,是用来占星云,卜吉凶的地方,也是登之以观云物,察祥瑞灾异,正律历以颂政会之地。明堂是“天子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接受臣属朝拜的地方。

城南“三雍”是历史的瑰宝,遗憾的是在董卓之乱中,被悍徒付之一炬,今已无存。

客家人南迁起始地之一

客家人是指居住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首次南迁发生在西晋。西晋末年,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中原地区人民南下迁移的不下九十余万。当时的大族和士人多从城南洛水仓皇南渡,向南迁徙,形成后来的客家民系。

我的家乡佃庄镇地处城南洛水之滨,在历史的风云更迭中,见证了客家南迁的悲欢,也教会了后代子孙铭记,和平。

二、河洛儿女

家乡如此多娇,引无数河洛儿女共折腰。

同一方乡土,孕育着代代河洛儿女,传承着不朽的河洛文化,也牵系着无数河洛儿女的梦回。我追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踩在先贤的脚印里。我在追溯中思索,在前行中成长,在成长中看见了传承不息的河洛文化底韵。

张衡

字平子,是卓越的天文学家。洛阳“汉魏故城”以南、佃庄境内的灵台是他成就业绩、创造人生辉煌的地方。

张衡在两次任职太史令期间,亲自领导、主持、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其天象观测早于哥白尼1000多年。在长达十几

年的岁月里,他披星戴月,仰观天象,察测风云,探索天地奥秘。灵台有幸,它在早于哥白尼、伽利略等1000年前,见证了这位科学巨人所做的一切。

张衡在任太史令期间不仅写出了《地震对策》等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精巧绝伦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都被安放在灵台之上,为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吕蒙正

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幼年寒苦,少有壮志,勤奋好学,幼时随母亲居住在佃庄镇相公庄村的寒窑内。宋太宗977年中状元,曾三次身居宰相之位。

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耿直敢言,怜爱百姓,主张和平。为政则知人善任,肚量宽宏,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吕蒙正之侄吕夷简、夷简之次子吕公弼和三子吕公著、吕公著之子吕舜徒都曾身居相位。吕蒙正一门四世五相,掌北宋七朝政事,缔造一段佳话,堪称“宰相世家”。

如今,吕蒙正读书的寒窑早已荡然无存,但他所作的《寒窑赋》至今仍广为传诵。

花木兰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她的形象最早活跃在《木兰诗》里。

《木兰诗》是一首北魏民歌,最早流传于河洛地区。花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诗中写花木兰从军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所谓东市、西市,是北魏时期京师洛阳的市场,北魏其余城市皆未设市。“南市买辔头”中的南市即在今佃庄境内。另外,诗中出现“可汗”,是北魏皇帝的称谓。“天子坐明堂”,明堂是北魏洛阳宫城建筑,其遗址在佃庄镇东大郊村北。

一寸乡土,一把情韵;一个先贤,一腔热情。这一寸寸乡土、一个个河洛儿女演绎诠释的,不正是我们为之沉醉自豪的河洛韵吗?

我们和先贤行走在同一方乡土上,为同一份河洛文化魂牵梦萦。隔了遥远的时空,我们倾情一醉时,喃喃的也必是同一份深情,只属河洛的深情。

乡土无声,于无声处,我学会了倾听;情韵无字,于无字处,我学会了阅读。捻一撮乡土,我听得到太学书声;掬一捧明月,我读得懂河洛底蕴。

不管走多远,乡土总是在我心里。不管走多远,悠悠的河洛韵总是在我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